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五篇

时间:2019-05-13 02:3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

第一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初中思想品德》思考题作业

1.试说明提问的一般方法

提问一般有以下七种方法:

第一,跟随式提问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随时进行这种“跟随式”提问,一方面学生无任何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对衔接教学活动的知识和内容有促进作用。

第二,设疑式提问法。设疑提问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想弄清楚其中的奥妙,但一时又无法搞清楚的“新”“奇”“难”的问题,甚至是诡辩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问题聚精会神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自觉参与教学。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

第三,开启式提问法。心智的开启,能使学生浮想联翩,思维畅通。开启式提问法就是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喜欢注意新奇事物的特点,以新鲜奇特的事例或趣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对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和激起饱满的学习热情有良好的效果。

第四,设悬念提问法。悬念是一种关系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的心理活动。设悬念提问要选取故事情节曲折,能引起学生心理共鸣的问题,这样可以进入教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第五,设计情境提问法。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特殊性就是要创设情感交汇的场,因此,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入手,采用描述、声音效果、图像等各种手段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六,借助媒体提问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借助多媒体辅助提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提问方式。

第七,引出兴趣提问法。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学生心不在焉的时候。教师要在课堂上出现气氛沉闷、交流受阻、学生状态不佳等现象时及时调整教学现状,如抛出几个有趣的问题,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学生的精神等,重新燃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2.引领学生进入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喧宾夺主,占用时间过多。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安排不当,把时间花在导入上,也就是把时间浪费在非重点教学内容上,会产生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行为。

(2)脱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负荷是不一样的,适当的学生认知负荷水平,是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但是如果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负荷,则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承受的认知负荷。

(3)内容安排不当,偏离教学。课堂导入的功能除了提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外,还应该具备很强的导向性,为后续的教学设置悬念,做好铺垫。因此,导入的目的性要明确,做到不蔓不枝,内容的安排也要合理。(4)导入与结束呼应不好。很多教师为要达到课堂导入的效果,常会采取一些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能马上集中注意力进入状态,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法,遗憾的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一些示范课、公开课等都“流行”探究性活动,导致整个课堂的可控性降低,使得后面教学往往是草率收场,也就忽略了前面设置的一些“悬念”。

3、谈谈思想品德课教师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并在这种心理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做:

(1)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转向发现式学习,重视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思维内部也会产生一种自我刺激、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并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理解,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的认知结构。同时,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不只关心结果,更关心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扩充了的知识量,将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在组织和整合的过程中,学生从未知走向已知,从已知走向新的未知,循环往复,不断向更高科学境界迈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就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3)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自己感到怀疑的现象,形成个体的差异性与倾向性,以及自己的独特风格,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挑战自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他们会由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主体性逐步形成和发展。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可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因为他们已经产生了思维定势,不能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因此,从本质上讲,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对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的结果不是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新的问题,问题意识不仅能使教学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更重要的是它能把学生引向创新之路。(5)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持旺盛的精力,形成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4、你对非智力因素是如何理解的?

新课程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现代教育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归属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一般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例如理想、动机、兴趣、态度、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自信心、好胜心、独立性、毅力、自制力、协作精神,等等。

根据国内外关于智力发展的研究证明,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智力因素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即使智力的早期阶段发展较好,表现出发展的优势,如果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会阻滞它发展,使智力不能充分表现出人们活动中的效能。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需要、态度、目标、抱负),能促使学生智力健康发展,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从而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促使智能发挥和发展。

(2)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能把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上不如人,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能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的,即定力不足。

(3)巩固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等非智力因素,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进步。

(4)弥补作用。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也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实质是改变学生的潜在行为的可能性,让旧的潜在的可能性变成新的潜在的可能性。通过非智力因素发展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锤炼学生,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成为综合性人才。所以说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并以其整体的相互渗透来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改进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手段促进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5、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你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

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材观,教师书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科书只是教学的“引子”,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体系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这就要求教师练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功。

(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进行补充或取舍时,不应该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如教学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除了课本中介绍的办法,在组织学生讨论后可再补充一些。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课,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补充。(2)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合适的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再新的教材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尽力向学生传递最新、最准的知识,如政治课本中的一些材料情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国力的新排名,先进人物事迹,各方面的新成就等。如果教师认为某框或某站的活动由于教学硬件或学情不同,就可以替换成符合当地条件和学情的活动。

(3)调整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一本教科书的内容,不适合所有班级的学生。如果某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就可以增加深度;如果某班的学习能力差,就可以适当地降低。如果教师认为某个活动太难,就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

(4)调整教学顺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比如,现实生活中周围发生了某件重要事情,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单元,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如2010年下学期复习阶段,由于山西发生一起重大煤矿透水事故,我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先针对这一专题进行复习。另外,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后,原来的顺序也可能需要相应的调整。如教学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整合后放在一起教学,效果较好。

(5)调整教学方法。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调整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灵活使用教法。

6、有人认为,思想品德设计课堂就是教师编写教案。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思想品德设计课堂,就是思想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应用系统方法对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方法等)、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订具体可操作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目的是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实现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具体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在教学对象上进行教与学的设计,二是在教学过程上包含课前准备、课中呈现、课后拓展等环节的设计,三是在设计内容上进行关键要素设计。

教案,平时也称为“课时教学计划”,它是教师备课的书面成果,是教学设计的完整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图,并且是随着教学因素不断变化,需要调整和优化的方案。

设计课堂不仅仅是文本化了的教案,而且主要是指教师思维中、脑海中的教学筹划。设计课堂对课堂教学具有定向作用。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精心组织教材,熟练掌握教法,科学而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不断总结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依据你对“学习组织”与“合作学习”的理解,试说明学习组织与合作学习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

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强调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学习组织为学习单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属于主动研讨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形式上分为自愿组合的“自组织”和教师指定的“他组织”两种。建立学习组织是现代教师必需掌握的新的基本功,直接关系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不同点:

学习组织,就是把学习兴趣相投且能够互补的人组织在一起建成一个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并秉持互帮互助的原则,促进彼此学习进步。

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通过沟通和交流,而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它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建立学习组织就是一种合作学习,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手段,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员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学习活动被赋予积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共同取得学习的成功。学生在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组织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8、你是如何理解行动研究就是“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

教师的行动研究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以改进教育教学为直接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以改进教育教学、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行动研究强调在重视专家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重视教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做出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反省,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行动研究还强调,教师要成为自己实践情境的研究者,通过行动研究把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以提高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过程和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的能力。它既是一种研究取向,又是教师的一种专业实践。有学者将行动研究形象地概括为:“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

9、进行即时评价时,教师应该考虑一些什么问题?

即时评价,是指教学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做的及时表扬或批评。进行即时评价时,教师应该考虑一些问题:

(1)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大一部分在问答中进行。学生的回答不可能都正确,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教师艺术的评价尤为重要,如果操作不当,不但伤了学生的自尊,而且使教学遭遇瓶颈。(2)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既起调节作用,又起推动作用。所以教师的即时评价语言应该能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有时学生思维会受阻,此时教师应该抓住关键处给予设疑评价,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激活原本封闭的思维,让学生在精神上产生一种经历了跋山涉水后终于获得知识的愉悦情感,使困惑在启发中解开,在引导中释放。

(3)要升华学生的感情。教师用富有情感、精练的语言去点评,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师生和谐的互动,会让课堂的空气自由,学生的心情放松,情感释放,构成生命的课堂。适时适度的课堂煽情式评价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是思维的碰撞,这样的碰撞,情感浓郁,产生自信,激发学生的创造。

(4)要综合学生的反应。真实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动态生成的过程,会不断产生许多学习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课堂中善于运用即时评价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捕捉、整合信息,根据知识结构的需要分析综合,及时选择梳理已有信息,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有效进行教学的目的。

(5)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是即时评价的依据,它强调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所以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中还应多关注三维目标的整合,避免厚此薄彼。

10、联系实际,谈谈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意义和价值。

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指学生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收集起来。这些作品用以展示自己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成长记录袋是一个学生作品的动态的、不断增长的集合。每一份加入其中的作品都要由学生自己来选择,并给出选择的原因。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最大价值即在建立记录袋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了学习过程和评价。

现实意义:

(1)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引导家长和教师从单纯关注学生考试名次,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会发现学生闪光点,欣赏学生,营造了一个较为轻松活泼的教育环境,将有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2)有利于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心理环境。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取代过去单一的“学生成绩单”之后,学生可以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精神,从而能增强活力。看到同学、老师、家长一句句殷切的话语,能更加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尤其是对于广大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其激励作用是“学生成绩单”所无法比拟的。

(3)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重视学生的变化和发展,能够使学生明辨是非,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素质教育进家庭。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向学生和家长反馈信息的有效形式,它能将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如实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比较全面地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同时,学生成长记录袋能起到宣传素质教育的“广告”作用,起到联系家庭的纽带作用,也能激励广大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办好学校出谋划策。

第二篇: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作业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作业

山西省武乡县上司中学

陈红梅

1、对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对话,从语言形式看,有赞美式、含蓄式、渲染式等,从理答方式看,有简单肯定、引申评析、追问、转问、换问、讲解;从对话效果看,有点、拨、挑之分。请从对话效果的角度,辩析点、拨、挑。

答:(1)对话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普遍感到的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展开对话。学生对话开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听清楚对话双方的主要观点,听清楚对话双方的精华所在,听清楚双方的主要认识偏差,听清楚双方对话的焦点,同时思考下一步的对策。只有听得清,才能想得深,引得好,激得巧。

(2)在对话活动中,有时对话双方囿于自己的一得之见,或者囿于对文本理解侧重点的不一样而产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可以用“双法的观点都有道理”之类的话来化解纷争,因为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作用,学生并没有达到共识。如果让学生还固守着自己明显带有局限性的答案,那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并没有什么作用。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作者写山用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的句子,按理„鸢飞戾天者‟应该更加激发功名之心,怎么会„息心‟呢?我认为作者在写作时有疏漏。”对于这样的观点,有些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反对者认为“因为作者看到寒树们„互相轩邈‟,感到这样争下去没有意思,于是才有了„息心‟的心理啊”,一时仁者见仁,知者见知,莫衷一是,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做“和事佬”的角色,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鸢飞戾天者看到的仅仅是山上的树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醒悟过来:原来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促使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了,“峰”只是作者议论的一个媒介。教师的一个问题就能使对话难点处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由此可见,生生对话中不可缺少教师的引导。

(3)一些具有人文教育意义或者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教者千万不要让它轻易滑过,要善于激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编者的意图,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他们对人文主题的深刻体会。在教学《寒风吹彻》一文时,在差不多结束对文章语言魅力探寻的生生对话时,最后发言的女同学在充分肯定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后提出,尽管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但她不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它写得太灰暗。对于这一观点,教师并没有轻易放过,因为学生的这一问题正好是探究编者意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时机,他立即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对话深入了下去:“有人说这是一篇描写苦难的文章,写得比较灰暗,与我们同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不应该选进中学课本,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一言既出,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气氛之热烈,发言之踊跃,观点之鲜明,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对话的结果是,大家普遍认为,对于身处城市的当代中学生而言,对于苦难的理解与认知基本是缺乏的,读了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了解在我们的国家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苦难之中,还

没有摆脱生活中的窘境,知道了这一切,可以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反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切,我们可能对民族的现状一知半解,当我们进入社会后,我们如何面对苦难,又如何想到关心那些身处苦难中的人们?应该说,这样的认识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也是符合编者人文教育的主题的。

2、简要说明:提问和追问的联系和区别。

答:所谓提问就是提问学生的疑惑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教学环节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转折处。首先,提问是凸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重要途径。恰当的设疑发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其次,通过课堂中师生的问与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的新鲜的观点和深刻的认识,是课堂上最闪亮的思想火花。第三,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第四,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去把握它?上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追问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讨论。另外,可以正面设问,也可以反面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

3、简要说明:讲述和讲授的区别。

答:它们都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讲授有多种具体方式:①讲述。侧重在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并从情绪上得到感染。②讲解。主要是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则等,进行较系统而严密的解释和论证。③讲演。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的活动。

讲述是讲授的一种具体方式。

4、完整地设计一篇课文(或作文)的教学,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目标设计、过程设计。并有设计说明,可以单独写,可以融在各部分中。

答:苏教《背影》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基础差——文读不顺畅,话说不明白,语言表达不规范。这些都是缘于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因此需要好好读、多多读大作家的作品,使语言规范起来。希望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能逐渐培养起同学们学语文的兴趣。

教材分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爱,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使学生在其中体会深挚的父子情。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 2.明确文章的线索; 3.体会父子情深;

4.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教学重点:

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3.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教学难点:

1.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

2.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2.学生齐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

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2.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 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

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地“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3.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段,熟读成诵。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四、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 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

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2.文中有几处,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

(1)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2)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3)第三次流泪:“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4)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

五、总结:

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爱,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说明:

1、要让学生愿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篇凝聚着作者深厚情感的散文,我想,把他们引入作品的氛围,是至关重要,只有他们动了情,有了感,才会产生读作品的欲望。于是我打算用自己的范读来打动学生,创建学习的氛围。

2、以品读复述为教学主线,能够串起双基教学,串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能将双基与创新结合起来。因为品读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复述的过程是语感训练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消化,吸收,整合,融汇的过程。

3、复述是需要反复训练的,死记硬背的、单一的训练势必会令人感到枯燥,因此,需要有层次感,提升度。从简单的概述→有感情地详述→有想象地创造性复述,这就是循序渐进了,这样也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同学们发挥想象、感悟亲情提供了平台。

5、学生不会问,提出的问题意义不大,教师用什么手段引导?可举例。

答: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问

教师必须创设一种民主会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放下架子,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

同时教师还要维护学生“敢于问”的热情,不论学生所提的问题大或小、对或错,教师都给予表扬、修改和指导,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大胆质疑,让他下次还愿意问。课后,教师还要和学生交上朋友,和他们谈心,游戏,取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民主是创造性思维的阳光、雨露和土壤,是培养和形成创新思维的基本保证。所以说,只有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质疑心理障碍才能逐步消除。

二、培养提问兴趣,鼓励质疑问难。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古今中外名人敢于提问的故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比如:爱因斯坦从小爱问奇怪的问题,最终走向科学研究的最高峰;瓦特观察到当水烧开时茶盖会被冲开,他问婆婆为什么,后来经过几百次失败,终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故事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和每一项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从无例外。

其次,课堂上想要让学生乐于提问,还要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情境,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提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1、利用课前预习,促使学生提问。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将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写在卡片上,教师课前收集学生的预习卡片,根据学生的问题修改教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2、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因为学生之间比较熟悉、亲近,他们的表现会更加自然、放松,提问往往不拘形式,他们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如果是复习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问,学生答。当“小老师”的学生,为了上好“课”,必然会认真钻研教材,发现更多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防止被同学问倒。而其他同学为了难住这位“小老师”,在课堂上的发言也更积极,也可能提出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刁难”“小老师”,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路也打开了。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在读不懂处质疑

1、引导学生从题目生疑

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眼,往往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比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我板书完课题后,让学生对着课题提问,经过思考,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这些问题正是课文的重点,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再去读书、自学自悟,相信不用费老师太多的口舌,学生就能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主旨,学生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知识的掌握,心灵和精神上获得的感受要比教师的讲解来得有效。

2、引导学生从重要词句入手生疑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抓住一些关键词语、难句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才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窗前的气球》一课时,教师出示句子“突然,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在科利亚房间的窗户前停住了”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

生的问题五花八门:这个气球是谁放上去的?他为什么放气球?科里亚看到气球后会有什么反应?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迎刃而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入手质疑。

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有这么一句话“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学生问:“望洋兴叹为什么要加引号?”这一问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们对海洋的敬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以及强烈的环保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顺应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在学生最近思维发展内设计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语文,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的潜能,养成学生敢问、善问、会问的习惯。

6、面对学生挑战性质疑,教师该怎么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

答:平时教学中,我们总是能碰到一些爱问为什么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的挑战性质疑,教师应如何正确面对呢?

(1)面对问题,承认自己无知。这种回答就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确实不知道的情况下,承认自己不知道,这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回答虽然没有直接的中介价值,但它可以给学生一种自信心,从另一方面讲,也起到了鼓励的作用。但这种情况,教师要尽量避免发生,如果学生每次提出的问题教师都不知道,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2)面对提出的问题,鼓励发问者寻找资料。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了解得不够确切时,可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培养了探究的能力。

(3)面对提出的问题,提供可能的解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是十分明确时,可以给出几种答案供他们选择。

(4)面对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对可能的答案进行评估。教师提供几种可能的答案,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探究,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性的探讨,对问题答案进行评估。

7、你在学生读书读网的活动中,是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的?

答: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是特别重视。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读书读网,谈一点简单的想法。

丰富知识仅仅一本语文书是不够的,必须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在实践中,每周初我都列好书目让学生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准确地运用精读与略读的方法,通过略读筛选有用的信息,通过精读对文章进行详细的阅读分析。

提高阅读质量,增强阅读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一是问题式阅读。教师可针对某一篇或某一本书设计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评价式阅读。就是让

学生对作品给以适当的评价。三是自愿式阅读。充分尊重学生对阅读材料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融入其中。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予适当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教师的一句表扬,能让学生产生无穷的动力。如有可能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的多样性,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

阅读的最高层次就是能在写作中成功地借鉴别人,能灵活地运用。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素材,也可以在阅读中创设情境作文,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另外,在语言的运用上、篇章的结构上,要鼓励学生借鉴优秀的作品,“依葫芦画瓢”,在不断的画瓢中找感觉,通过潜移默化,提高应用写作能力。

8、叙述一个关于激励或惩戒的教育故事,并在故事中有简短的反思。

答:教育故事:

学生郑锐颖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凭他的“伶牙俐齿”最先引起我的注意。接着他欺负女同学,在班里将碎纸片来一个“天女散花”。记得一次集合排队,我让学生集合排队时做到“快、静、齐”,故而学生总会因为有所碰撞,尽管这些碰撞是极轻微的,但每次只要有人撞到他,他马上会狠狠跺人一脚,或拉着那个小朋友去装墙。心里完全存在一种偏击的对抗心理。对此,我教育他,也批评他,收效只是暂时的,过不了两天他又开始反复了。无奈之下,我尝试用赏识的眼光从他身上挖掘闪光点,及时表扬。发现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上课爱发言,口头表达能力极好,想象力也很丰富。对此,我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他,并让他当小组长。在劳动时,给他布置一些任务,信任他。当取得他的信任后,我有意无意的找他谈心,在肯定他的优点和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提出了希望。希望他善于待人和同学们做朋友。总之,只要遇到机会,我都会表扬他的点滴进步,慢慢地他改掉了打人的恶习,变得讲文明、求上进了。虽然他现在时而也有些反复,但我坚信,只要有满腔的热情去赏识他,鼓励他,春风细雨也会融坚冰的,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

反思:

“经常给学生一张笑脸,让每个学生从中感到温暖。”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法宝。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老师应把爱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教师多用爱的甘露去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围绕在老师的身边。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赏识每一个学生,多鼓励他们,使他们在细微中见真情。

9、请写出一个你最曾经运用过的精彩的作业设计,并简要说明。

答: 《春》作业设计

一、作业指导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后进生完不成,优等生受束缚。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甚至得不到发展。

二、作业内容

教学朱自清的《春》后,我这样分层设计作业:

(1)积累背诵文中的精彩语段。

(2)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谚语、诗歌。

(3)走出课堂去观赏春天的美景,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或谱歌,或出小报……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魅力。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通过不同的作业训练引导,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教师反思

作业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分层设计,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语文能力。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使他们易学、乐学,另一方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也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

10、从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的角度分析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如果按照教材上所安排的诗人所处年代的顺序教学,显然比较散乱。在对这五首词进行了研究之后,我实施了以主题为“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整合教学。核心环节有四:

(1)自由朗读五首词,说一说如果以愁为分类标准,可以怎样为这五首词简单分类。

(2)细读《望江南》和《武陵春》,比较两位古代女子的愁,讨论她们各自在为何而愁?哪个女子更愁?

(3)细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比较这三位诗人,谁的愁最重,谁的愁稍轻呢?

(4)比较两位女子笔下的愁和三位男儿笔下的愁,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答: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不可变动的,用教材教教材,而在新课程观念下,教材是具有开放性的,有弹性的,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留有余地,为教师选择教材内容留有空间。

这样的重组,使学生在体悟五首词的同时,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体会个性的差异、情感的差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科书,把握知识的内部联系,在整体把握教科书系统的前提下,探索改革其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据需要作出适当调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改变呈现方式,进行教科书的重组。

1.调整教材内容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城市与农村,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等都不同,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就是在同一个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相同。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求教材具有多样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这毕竟只是尽可能。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差距大,不可能也不能编排出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哪一种教材最适用于学生?就算是选到了最适用的教材,教学质量还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不管哪套教材,都不可能照顾得非常全面。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调整教材内容。可以进行教学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如教学有关春天的内容可以调整到当地春天景色最明显的季节里进行;也可以进行教学重点内容的调整、单元教学的调整、课文段落的调整等等。

2.取舍教材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因此,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就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能正确理解编者思路、编写意图这本身已经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若教材不能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

教材中的课文并不是篇篇、段段、句句皆精,必须要让学生整篇整篇地学习,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中的课文做重新选取与舍弃。可以是对一组课文中某篇的取舍,可以是对课文某段某句的取舍,也可以是对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的取舍。“取”是选取课文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或是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内容。“舍”是舍弃那些较为陈旧、无关紧要的内容,或是与学生能力训练关系不大的内容。

教材从教学的唯一依据变为教学的依据之一,从不容置疑的知识权威转变为仅供参考的知识载体。教材不仅是知识体系,而且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体。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精研细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其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学生认知和语言发展规律,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各方面实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语文教材

第三篇: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

《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题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2、提问与追问有哪些作用?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第二章 教具展示基本功

3、学具、教具的使用有哪些作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第三章

教学实施基本功

5、设计课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教学的,还存在有哪些问题? 第四章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7、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8、请谈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

教学评价基本功

9、如何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0、你认为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有哪些作用? 第六章

资源开发基本功

11、试谈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第七章

教学研究基本功

12、你认为课例研究能够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哪些作用?

13、课例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答: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

虽然讲述和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有争议的方法,但却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它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讲述与讲授不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为学生搭建迅速通向知识的桥梁,而且与教科书、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 教师的讲述与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书本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同时,也更直接 , 使学生少走弯路。因此,讲述与讲授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省时和高效的特点。

讲述与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科书。由于教科书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而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科书编写意图,吃透教科书,挖掘教科书,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述与讲授,学生才得以领会和掌握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讲述与讲授融入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是教师内心真善美的流露。可以说,讲述与讲授不仅是知识的输出,也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展现,它引领学生以真善美的标准对

比人生,衡量世界,成为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因而,一个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基本功,也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择讲述与讲授的时机。讲述与讲授通常用在学习课文之初,交待学习目标、范围、要点和要求的时候,或者介绍作家作品的背景以及相关课外知识的时候,或者在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时候,为了创设情境,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

(2)精心组织讲述与讲授的内容。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长篇大论,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怠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内容要集中、凝炼,中心要明确,重点突出,目的是紧扣关键,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还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更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3)适当调整语速语调,增强讲述与讲授的吸引力。教师要使自己的讲授具有感染力,不仅要注意措辞用语,还需要注意吐字发音、语速、语调以及使用无声语言等。首先发音吐字应准确、清晰,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的语调、语速也要根据说话内容、环境而调整。讲述与讲授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学生的数量和教字大小控制音量的大小强弱。要根据话语内容的重要程度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教师的体态、动作表情的变化,也是传递信息的辅助手段。如目光交流、表情变换、手势辅助等。这些如果运用得好,那么就会增强表达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2、提问与追问有哪些作用?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提问与追问的作用

(1)提问的作用。①设疑发问,是凸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重要途径。恰当的设疑发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保证学习的有效性。②通过课堂中的师生问与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新的观点、深刻的认识,是课堂上最闪亮的思想火花。③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④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2)追问的作用。①追问可以避免学生仅对问题作“对与错”或“是与否”的表面回答,引导学生反思答案的根据,思维的线路,起到优化学生思维,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应答的深度等作用。②追问能拓展学生思路,有序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问题,进而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创新性。③追问还能够挖掘出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④追问有时会为教师提供学生的某些学习信息,如学生知识的来源,思维的走向和模式等,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使问题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存在问题有:

(1)设计提问时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由于自己钻研教材不深,设计的问题没有指向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学习的有效性不足。

第二章 教具展示基本功

3、学具、教具的使用有哪些作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加强利用学具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将变得快乐,轻松,高效。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概括和吸收他人的意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我们知道,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主要是通过对直观材料的感知而形成的。恰当地运用学具,能够体现具体、形象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感知效果,为理解和应用知识建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那些用语言不易讲清楚或虽能讲清但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使用教具或学具,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排除对知识理解的障碍,给课堂教学激趣添味。

(4)有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发展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让学生画图、操作、演示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

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学具、教具的同时,要重视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富有启发性语言,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描述,是有序有效操作的前提,是促进思维提升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利用教具、学具探索时,一定要把动手与动口结合起来,离开语言的单纯操作,是难以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的。

(2)学具、教具的使用,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观察思考,并返回到具体操作中检验。具体化和抽象概括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的一般特征之后,引导学生回到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上去,对抽象概括出的结论进行应用和检验,才能发挥教具、学具的最大能量,才能较全面地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3)学具、教具的使用,要符合实际,适合观察的需要,利于目标的达成。

4、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答: 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①过多追求图片的“外在美”。一些图片所用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失去了教具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提倡教具应该是操作简单、方便,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教学教具的内在作用,而不是所谓的外在“美”。②只重视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运用,忽视了传统教具的运用,甚至有的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③机器播放的课文朗读录音固然比较标准,但是与教师的那些富有感情的朗读和亲切的话语绝对不可以等同,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传统媒体讲清楚的,就不必使用过多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具,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改进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但决不能摒弃传统教、学具,它们各有所长。形式固然重要,但内容是灵魂,再好的教、学具,也代替不了教师的劳动,教师仍得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师的素质和魅力才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力量,决不能以具代教。

第三章 教学实施基本功

5、设计课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有实效。(2)教学情境创设是否符合课程要求。

(3)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4)是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教学的,还存在有哪些问题? 答: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引领学生进入教学的关键是精彩的课堂引入,课堂引入时应寻求能激发学生最佳动机的方法。“引”有法,但无定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方法:联旧引新,利用学生的已知,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追求未知上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渲染气氛,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音像资料,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设疑问难,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创设问题情境;直观演示,通过展示直观教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经据典,利用历史上的成语典故或名人名言,引起学生的联想;联系实际,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精心地设计教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都清晰地列出来,决不打无准备之仗;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合适的教、学具;

(3)教学过程中,绝不死死按照教案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学生的动态,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存在的问题有:(1)教学方法偏重于讲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课堂练习一视同仁,缺乏针对性,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喧宾夺主,占用时间过多。脱离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不妥,偏离了本节课的重点。导入与结束呼应不好。

第四章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7、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答:(1)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学生敢问。(2)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想问。

(3)构建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会问善问。

8、请谈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作用,引导作用,维持作用,调节强化作用。语文教学中,定向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确立学习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维持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节作用可以支配自己的行为,强化作用可以可以帮助学生振奋精神,不断进取以饱满的情绪刻苦探索。

第五章 教学评价基本功

9、如何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答: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被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强弱,根据这种了解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调整教学。批改作业是新课程下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教师督促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熟练程度 , 锻炼思维的必要手段;同时,学生通过教师对作业的批

改,能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领会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与评价。合理布置作业与有效批改作业,使之更有效发挥巩固延伸知识,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是新课程下教师所应掌握的又一项重要技能。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这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和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能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教学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和开放的实践性语文作业,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业的批改作为教学评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接收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发现并弥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1)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的过程,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学生互相批改法。如课堂进行的生字、词语的听写,一般采用同学间相互批改法,学生完成后,由教师指定学生相互批改。批改后,教师统计作业情况。二是随堂批改作业法。对于复习课,题目设有基础题、中档题、有一定思维度的题。这些题一般当堂完成,采用及时反馈答案、当堂批改的方式批改。若教师全讲,对学优生的思维没有帮助,而学困生又得不到提高。采用这种做法对学生来说,既可以让他们及时知道对错,又可以提高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又可以减少自己课外批改作业的时间。三是小组批改作业。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有时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即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教师汇报。这样学生既可了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 , 又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新颖的思路和方法 , 锻炼提高其改错和辨析能力。四是师生共批作业。采用这种方法,要集中几个学生典型错误的作业,教师事先把学生作业放在投影上,然后师生共同批改。通过这样的共评,师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争论,真正弄懂错误原因及纠正的方法,同时又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批改效率和再次作业的正确率。

(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让师爱体现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鼓励式批改。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二是协商式批改。有些作业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当面了解具体情况,与之协商批改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常能有意外发现,或是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或是学生解题的创新思路。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策略,对学生有创意的解题方法给予表扬,并让其在班中介绍思路或方法,鼓励大家开拓思维,求实创新。三是延缓式批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同的,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相应的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第二次评价或暂不评判等级的方式。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四是面批式批改。这种批改方式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面对学生做出反馈,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使师生的关系融洽。

(3)应用评语式批改。一是评语指导,思考改错。当学生由于马虎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时,可以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回顾、检查,找出错误原因及正确答案。如学生出现理解性错误,可批上“认真审题,想清意思,再解题好吗?”学生根据评语能很快找出错误原因,并能因此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评语激励,增强信心。“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当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写出前面一部分答案时,应该激励“你一定行的,再想一想就能想出来了!”此外,“真聪明,这么有创意,上课大胆一点说出你的想法就更好了”等语言既能让学生信心倍增,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三是评语点拨,拓宽思路。利用评语适当给予点拨,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四是评语促进,养成习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要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易于学生接受并加以改正,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写得再好一点 , 那就更好了”!

总之,灵活运用批改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自尊、自信的作业环境,使学生乐在学习中做,喜在批改中学。

10、你认为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有哪些作用?

答:(1)学生可以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2)能培养他们得自主性和自信。

(3)成长记录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反映他们的成功与挫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艰辛与快乐.(4)成长记录袋为家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多样评价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全面的发展。

第六章 资源开发基本功

11、试谈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答: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

(1)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丰富课堂教学资源。(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4)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增长点。(5)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注意事项:

(1)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2)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3)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4)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5)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6)不要超越学生能力和偏离教学目标。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应当立足于“合理”与“有效”做文章,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7)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生活”氛围,让学生体验语文价值,不要有悖于文本的人文内涵。

第七章 教学研究基本功

12、你认为课例研究能够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哪些作用?

答:课例研究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有效地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提升常规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例研究是以教师教学能力增长为导向的。在这个意义上,课例研究为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提供了导向性的策略,它的出现也使教师真正成为研修活动的主人。

13、课例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由于实施者观念偏差、理解偏颇及操作不当 , 使得当前研究出现了盲目模仿、主题泛化、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把握不准确等种种弊病。

(1)课例研究要以真实为前提、以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为目标。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注意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研究操作程序,要结合自己的自身发展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

(2)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注意克服主题泛化的现象。很多教师的课例研究没有实效性的主要原因就是主题的确立“大”而“空”。

(3)要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教师在确定研究目标时要注意:一是针对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及教学宗旨,制定出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目标。有了具体目标后,教师通过交流讨论找出学生实际情况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锁定目标,开展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缩小差距。二是课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找出培养学生品质或能力的最佳教育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改善教学效果或者是提高学科成绩。

(4)要深入了解学生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行为。一是要着重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行为,要自始至终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挖掘潜力的调查研究上,放在如何让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上,而不是授课教师的教学表现。二是教师的研究过程一定要遵循先探讨“学生是怎么学的”,即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再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探讨“教师应该怎么教”这样一个思路,达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第四篇:教学基本功新修炼 初中英语作业

教学基本功新修炼 初中英语作业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中学 张亚琴

1.有人认为,英语设计课堂就是教师编写教案。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答: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的认识,我认为编写教案是英语课堂设计的一个环节,是教学设计的最终体现,但不能全部等同于课堂设计。英语设计课堂是英语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应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课堂设计不仅仅是文本化了的教案,更主要的是指教师思维中、脑海中的教学筹划。设计课堂对课堂教学具有定向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精心组织教材,熟练掌握教法,科学而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英语设计课堂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英语课程标准,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即“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

2.您认为命题创新应该“新”在哪里?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加强命题创新基本功。答: 命题创新是教师在试题编写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材料,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创编新题。命题创新是一种对教学有价值的活动。创编出来的题目,有的是有了新的情境载体,有的是有了新的设问方式或呈现结构,有的是立意新颖、构思独特,给人以更多的启示。

教师要加强命题创新基本功,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命制创新性的试题并非易事,命题中主要应把握好“六维十度”。“六维”指内容维度、“课标”维度、定位维度、呈现维度、量的维度、结果维度。“十度”即长度、宽度、标度、美度、难度、梯度、量度、区分度、效度、信度。

(1)内容维度。这是命制试题的最基本维度,包括内容的长度和宽度。

①长度,指考试内容的范围。长度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数量来表示。如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范围为Unit 1~Unit 6。长度有时也用“知识块”来表示。如果把握不好长度,命制的试题要么超范围,要么少内容。②宽度,是相对于长度而言的,指在考试内容范围内所涉及的知识面,也就是指知识的广度。长度越长,宽度就越小;反之,长度越短,宽度就越大。如果宽度把握不好,会使一部分考点在某一知识点或某些知识点处过于集中,而在其他知识点处过于稀疏。

(2)“课标”维度,简称标度,即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的要求有三个维度,即识记、理解、运用。命制试题时不能把识记层次要求提高到理解层次,不能把理解层次提高到运用层次;反之可以。如果标度把握不好,把课程标准中的低层次提到高层次要求中,就超标;反之,如果降低层次要求命题,会使试题趋于简单。

(3)定位维度,指命制试题的目的,是形成性测试,是选拔,是竞赛,还是为了结业。目的不同,难度就不同。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也就是通过率。试题太难或太易都不会有好的区分度,其信度也会降低。国外许多研究者以及我国的试验结果证明,只有难度中等的试题才是较好的。一般情况下,学业考试的难易度比例为7∶2∶1,即容易题占70%,较难题占20%,难题占10%。

(4)呈现维度。任何试题,都要以一定的方式呈现,在呈现中只有兼顾到美度和梯度的试题才是好试题。

①美度:指美观的程度。一套试题从语言表达、材料的呈现方式、试题的问法到排版,都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美度不够,试题就会缺少人性化。如果材料呈现过于单一,会使学生感到很压抑,造成视觉疲劳;如果语言啰嗦或一道题断开排在两版上,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如果排版不整齐或呈现方式过于多样化,会感觉很乱。②梯度:指试题中各种考题不同层次难度之间的比例,如果难易度比例确定为7∶2∶1,7∶2∶1 就是命题中应遵循的梯度原则。在一道试题中,梯度是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设问体现的。在一套试题中,梯度要求试题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如果试题梯度过大,会出现易的易、难的难的现象,使试题缺少层次性,给人一种很跳跃、很陡的感觉。如果试题缺少梯度(都难或都易),必然会造成分数过于集中,使不同被试者的不同学习成绩不能得到客观的反映,直接影响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可见,在命题过程中,遵循梯度原则,是控制试题难易适度的有效措施。

(5)量的维度,指试卷的长度,即指一张试卷的试题量与答题所需时间的相宜程度。一套好的试题,题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适中。试卷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考试的信度。控制试卷长度,各题作答时间之和应小于本学科规定的考试时间,使中等以上水平的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全卷,并有10~15分钟的检查时间。(6)结果维度,包括区分度、效度、信度。

①区分度:指试题对不同被试者鉴别其能力的程度。一套好的试题,能够考查出不同学力学生的层次水平,使学力强的学生成绩高、学力差的学生成绩低。②效度:指考试的准确性,也就是通过一次考试能确实地测量到它所欲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只有具有区分度的试题才是有效度的试题。③信度: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结果与试图测量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只有有效度的试题才是有信度的。可见,要把握长度、广度,只需熟悉教材就可以了;但要把握标度,非研读“课标”不可。至于美度,也是需要费心思的,它需要在不同的版面恰当、灵活地呈现不同的材料;同时在命制选择题时,同一题的各选项应该长短相近、语法结构相同,选项如果不等长时,排版时应该由短到长地排列。难度、梯度、区分度、效度、信度,是环环相扣的。

3.什么是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您在学科教学中是如何开发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

答: 课程资源,就是发掘一切可以纳入课程,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也就是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校、学科以及地区的具体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实效。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生成性资源以其具有的主体性、互动性、真实性、丰富性、开放性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生成性资源是在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产生的,是能进一步推动知识意义有效生成的 “动力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及时采撷,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师,要把孩子们的思维看成是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收拢学生头脑中发出的‘波’,集‘波’成‘澜’,再推给学生,这便是生动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理念。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够推动教学行进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涌现出的新的超乎预设的生命信息。所谓英语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能够推动教学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其知识经验、实践能力的不同,会对课程内容提出各种看法,会有不同的表现,而学生的状态和表现都是有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策略:

(1)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心里感到安全自由时,思维就会活跃,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火花。适度的宽松环境,有利于学习潜能的最大发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体验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得到的是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使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才可能随时生成。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学会倾听。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大胆设想,这是影响学生生成性资源形成的最根本、最主要的能力因素。学生在接收新信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对信息中的观点、结论、方法大胆地提出质疑。鼓励质疑和设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增进自觉产生新认知需求,为解决问题、探究新问题做好准备。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回答?他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问题导致他有这样的想法。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教师更应该学会倾听,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置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只有学会倾听,即时把握课堂上出现的新信息,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师是否善于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重要前提。

(3)精心策划弹性预设,动态处理课堂。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虽有对立的一面,但更有统一的一面,把“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为一体,才会步入理想课堂的境界。为了更好地生成,课前的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弹性的、柔性的空间。如教学目标既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弹性预设,又要根据学科特点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因人而异,作分层要求,寻找知识的生成点。

面对有价值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应凭借教学智慧应对生成性问题,对预设的教学进度与环节、方法与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按照教学情境动态地实施教学方案。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于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意义的有效的动态生成。(4)提高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智慧。课堂中,生成性教学资源无处不在 , 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可以使生成更加有效。一是要能对生成资源进行选择。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 , 来自学生的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生活实际进行“选择”,回应“不同的声音”,及时引导和点拨。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解决;对学生提出的常识性问题,可以当堂解决;师生当堂解决不了,可以延伸到课外进行拓展。二是要能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整合和提炼。教师要将众多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简要归纳,以形成共识,对于一些极有价值的创新信息,师生应该再度提升为深层次、高质量的资源, 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也可以及时地把它转化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

4.新课程下作业批改与学生发展性评价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结合实际说说您的观点。

答: 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通过作业批改获得反馈信息,诊断课堂教学效果,适时地调控作业布置的 “ 量 ” 和 “ 度 ”,随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在作业评价中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目标指引下,以 “ 多样性评价 ” 为激励手段,实施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价值,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我认为作业评价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要讲人文关怀,在作业批改时要及时的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给学生关怀,让学生心情舒畅地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对本学科的热爱。

5.如何根据学情确定教材在课程中的位置?

答: 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师组织活动的主要依据。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材观,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科书只是教学的“引子”,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用教科书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要研究学生现实水平,立足现实水平,挑战潜在水平。在处理教科书时,一定要重视 “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着眼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才是我们用好教科书的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教科书,主要应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要考虑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6.“教师一切关于教的目的,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去”。您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 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当每一个教师既在思想上把学生当成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才有可能实现,教学效益才有可能提高。正如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所言:“我们用语言来影响儿童,用环境来作用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地对儿童裁剪、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然而,我们一旦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做不对、做不了。”

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也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教学目的。

7.您认为在教学中,拓展课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哪些作用?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拓展课堂?

答: 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选择拓展的内容,适当地选择拓展的时间,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个性得以彰显,情感得以升华。

首先,拓展有助于帮助学生学生完成对英语目标语言的掌握。其次,拓展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将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想象、表达、交往和创作的愿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喜悦!再次,拓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打开思路,拓宽视野,使语言学习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拓展让教师可利用课堂拓展的机会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和条件。中学生是知识聚合的最佳时期,这个时间的课堂拓展显得重要性就会更大。指导学生拓展课堂要从以下几个方方面入手:

(1)建立学习组织,提供活动场所。以自愿、自主为原则,成立相应的具有英语学科特色的社团,利用社团轻松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参与状态下进行交流,在放松状态下吸取知识。社团成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与英语相关的现象,选取最感兴趣的主题,收集和查阅资料,并整理成有一定视角的系统资料,在社团内进行交流、讨论,达到共同拓展视野的目的。

(2)培养骨干队伍,强化引领作用。在课堂上,唱主角的是学生自己,因此培养一批组织能力强、基本功扎实的学生骨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从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加强对学生英语价值观的熏陶,打造具有凝聚力的学生骨干队伍,通过他们找到拓展的突破口,使英语课堂在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延伸拓展。

(3)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参与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教师和课堂的魅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安排一些趣味活动,如英语课前演讲,让更多的学生能自愿、自觉地参与学习,并持之以恒地开展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

8.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你在英语教学中是如何进行课堂观察的,还存在什么问题。

答: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课堂行为,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来对这些行为进行处理,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当观察到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时,我在不影响其它学生学习的情况下,采用手势和盯视等暗示动作来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当观察到学生在听课无精打彩时,我就创设一些活动情境如进行答题竞赛,唱唱歌等,这些都可重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但是因为是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对一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却不大的学生难免有些忽视,而且由于学校生源较差,这样的情况多了,有时难免会影响教学进度。

课堂观察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2)不能排除自我,客观观察。课堂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通常情况下对于教师个体,其进行课堂观察活动时观察目的比较模糊,观察过程中记录内容具有随意性,重点不够突出,降低了观察的效率。因此,要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观察前只有明确课堂观察的目的,确定主要观察点,才能提高课堂观察的效率,为教学研究做好前期的准备。

(2)要重点突出,兼顾全局。不论是授课者观察、同行个体观察还是学科团队观察都应该在计划的前提下,重点观察师生的互动情况,对即时发生事件及时记录,同时还要耳聪目明、纵观八方,对课堂的情况全面监控,实现对课堂信息的全面、深入了解。

(3)要排除自我,客观观察。观察者在进行课堂观察活动中,不要因为自身心理活动的主观因素而影响对观察对象的客观观察,避免因此造成的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结果。应该排除自我的主观心理因素,客观准确地观察记录课堂信息。(4)要尊重课堂教学实际。观察者应提前进入课堂现场,选择合适的位置,使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影响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不随意进出课堂,不随意与学生交流,保持被观察主体的自然状态,使观察者和师生融为一体,做到不露痕迹地观察,同时在观察过程中不对师生课堂发生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

9.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您在学科教学中是如何开发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自己的生成性教学是否达成了目标,存在哪些问题? 答: 开发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策略:

(1)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心里感到安全自由时,思维就会活跃,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火花。适度的宽松环境,有利于学习潜能的最大发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体验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得到的是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使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 “ 能量 ” 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才可能随时生成。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学会倾听。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大胆设想,这是影响学生生成性资源形成的最根本、最主要的能力因素。学生在接收新信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对信息中的观点、结论、方法大胆地提出质疑。鼓励质疑和设疑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增进自觉产生新认知需求,为解决问题、探究新问题做好准备。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 , 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回答?他是怎么想的,是什么问题导致他有这样的想法。由 “ 说话的强者 ” 转变为 “ 积极的倾听者 ”, 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 , 教师更应该学会倾听 , 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 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 , 敏锐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 ,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置疑 , 了解彼此的想法。只有学会倾听,即时把握课堂上出现的新信息,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师是否善于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 , 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重要前提。

(3)精心策划弹性预设,动态处理课堂。课堂教学的 “ 预设 ” 与 “ 生成 ” 虽有对立的一面,但更有统一的一面,把 “ 预设 ” 与 “ 生成 ” 和谐统一为一体,才会步入理想课堂的境界。为了更好地生成 , 课前的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 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弹性的、柔性的空间。如教学目标既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弹性预设 , 又要根据学科特点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 , 因人而异 , 作分层要求 , 寻找知识的生成点。

面对有价值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 教师应凭借教学智慧应对生成性问题 , 对预设的教学进度与环节、方法与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 , 按照教学情境动态地实施教学方案。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于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意义的有效的动态生成。(4)提高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智慧。课堂中,生成性教学资源无处不在 , 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 , 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 可以使生成更加有效。一是要能对生成资源进行选择。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 , 来自学生的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 , 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 ,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生活实际进行 “ 选择 ”,回应 “ 不同的声音 ”, 及时引导和点拨。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解决;对学生提出的常识性问题 , 可以当堂解决;师生当堂解决不了 , 可以延伸到课外进行拓展。二是要能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整合和提炼。教师要将众多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简要归纳 , 以形成共识 , 对于一些极有价值的创新信息 , 师生应该再度提升为深层次、高质量的资源 , 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 也可以及时地把它转化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

自己的生成性教学基本能够达成目标,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超越学生能力和偏离教学目标。应防止被一些错误资源或毫无意义的问题分散精力,扰乱教学的视线,并因此“迷失”原有的教学设计。超出学生接受能力、偏离了教学目标的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毫无意义的。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应当立足于“合理” 与“有效”做文章,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2)不要有悖于文本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课堂上的生成固然精彩,但是如果当学生价值取向有悖于文本人文内涵的时候,教师也不加区分和处理,信手拈来,导致曲解文本,这样的生成不但没有意义,而且是负效的。我们应当发扬求实精神,防止为了“生成”而“生成”,不要使一些没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

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真正的、有价值的资源,使教学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教师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要增强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艺术,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10.结合自己的教学观察和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

答: 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策略:

(1)适时调整分组的策略。实施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能否有效的前提。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小组成员在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并达成团体目标。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的表现,适时在下一个合作学习中调整不合理的分组。

(2)把握最佳合作契机的策略。教师抓住最有利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才是最有效的。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而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任务时,当课堂教学时间无法满足关注每一名学生时,当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时,当知识需要拓展时,当课外任务具有实用价值时,这些时机刚好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合作学习欲望,这就是最佳合作契机。

(3)有效指导调控的策略。教师是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的指导调控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调控包括以下几点。

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首先,要让学生耐心倾听,告诉学生倾听是有礼貌的表现,是对别人的尊重,是对发言学生的鼓舞。倾听不是形似神非,也不是简单地不发出声音地去听。在听的过程中,要有思维的活动,有情感的体验,要辨别对错,去伪存真,在倾听中发现优点,在倾听中求同存异。其次,要让学生大胆表达。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因此,在表达观点时,说明要紧扣中心,有理有据说得清。在每个成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可能会有不同观点,就需要交流讨论,这时说服别人不能强词夺理,要表明自己的理由,态度要诚恳。再次,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欣赏他人不仅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善意和人品。欣赏他人是合作的基础,只有善于看到他人的闪光点,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当自己与他人产生共鸣时,要做适当的点头、微笑、鼓掌,表示接受与赞赏。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沟通与交往。在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主要是在学生之间发生的,学习任务的完成通常也是在同学间相互磋商的基础上达成的。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求助”与“帮助”、“建议”与“接纳” 的行为,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且有礼貌地向对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鼓励学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支持与自己意见不同或相反的同学的正确认识,从而不断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②教师要指导好合作进程。首先,要调控好纪律。分组时要对各小组的活动做出纪律要求,形成约定,避免出现学生满教室乱跑或大声喧哗,甚至在小组活动的掩护下开小差、说闲话的现象,以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其次,要调控好节奏。交往合作是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干什么,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他们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并在发现问题后适时地介入小组活动并加以指导。当小组讨论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当小组合作有了一定的结果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师生要达到相互沟通、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还要做好组间合作交流,这样才能对所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各组学生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学习汇报,做好笔记,并和自己所学的部分衔接起来,以获取对学习内容的全面掌握。

教师有效的指导和调控,有利于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认识与交往的过程,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符合新时代新课程对合作学习的要求。

(4)合理评价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让人人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坚持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重视过程评价、定性评价。小组合作的学习重在学习过程,学生只要对自己的某一方面满意,就是合作的成功。同时互评也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继续学习。

第五篇:教师基本功新修炼

《教师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思考题:

前 言

1、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功?

2、为什么要注重教师基本功的积累与修炼?

3、教师强化基本功的途径有哪些?

教学设计基本功

什么是教学设计基本功?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该掌握哪些教学设计基本功?

第一节 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

1、结合案例分析中小学教师设计教学目标中的问题。

2、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选择某一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设计其教学目标。

3、如何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优化?

4、设计教学目标应该掌握哪些策略和技巧?

第二节 准确地锁定教学起点

1、什么是教学起点?为什么说准确锁定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

2、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借鉴哪些策略有效锁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3、你如何理解动态生成的教学起点?教学起点的动态生成性与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所属课程的内容,选取某一节课设计其教学起点,并作出相应的评析。

第三节 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1、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

2、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3、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从操作程序上讲,应该遵循哪些环节?

第四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

1、如何理解教教材和用教材教?

2、为什么说认真钻研、准确理解教科书,是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前提和基础?

3、为什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在分析、使用教科书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4、在教材资源与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相互补充方面,你有哪些成功的案例或失败的教训,试选一例进行阐述。

第五节 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的价值在于什么?

2、有价值问题的提出必须注意哪些因素?试分析案例中提问的教学价值。

3、有人发明了等你十秒钟的提问小策略,具体内容是: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举手的学生十分踊跃,可当真正提问某一学生时,该生常常结结巴巴不知所云或干脆一语不发。怎样对待这种现象呢?我的策略是:给你十秒钟。

你如何评价这个小策略?

4、教师提问后如何引导,才能发挥提问的最大作用?

第六节 教学过程的预设

1、举例说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怎样预设才能为生成留下空间?

第七节 教学设计的留白

1、语文教学中应留下哪些空白,应怎样留白?

2、怎样处理好预设与留白的关系?

第二章 教学实施基本功

第一节 教学情境的创设

1、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应用情境创设基本功的? 你还有哪些好的做法?(激疑导趣、以疑引思、以情传情、设置障碍、曲折尝误等)

2、在教学中应用情境创设基本功,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创设的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能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创设的教学情境应严谨、运用要适度等)

3、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创设基本功还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

第二节 对主导主体关系的理解与处理

1、你是如何理解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理念的?

2、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3、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的?

4、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问题,采用观察研究的方式,观察并分析同伴的一节课。

第三节 民主课堂的营造

1、谈谈营造民主课堂环境的重要性,分析案例中课堂环境民主与否。

2、良好课堂环境的特征有哪些?

3、结合实际,谈谈民主课堂环境营造的有效策略。

4、在精心设计课堂环境方面,你有哪些有益的探索?

第四节 师生间的合作与交往

1、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除听中学、看中学外,还有哪些学生学习的方式?试阐述其中一种学习方式的优势。

3、谈谈你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合作交流的经典案例。

第五节 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

1、课堂管理的操作方法有哪些?谈谈应如何提升教学管理技能。

2、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如何做到学生自我约束与外部纪律约束的恰当结合?

3、结合实际,谈谈预防和干预学生问题行为的有效策略。

4、有人主张建立班级管理的ABS系统,ABS是好车中的自动防锁死系统。它可以防止刹车太急而出现险情,一刹一放,保持直线行驶,避免意外。班主任要保持班级工作正常开展,对学生管理就应该做到一收一放,收放自如,既不能把学生锁死,也不能锁死自己。你对这个主张有什么想法?

第六节 教学活动的反馈及调整

1、为什么说教学过程其实质是以信息反馈为基础的控制过程?

2、教学中有哪些易于获得反馈信息的教学方法?

3、结合实际,撰写一篇教学中运用信息的反馈与调整的案例。

4、有一条教学活动的反馈及调整策略是采用科学的控制方法,说说你对控制的理解。

第七节 教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1、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分组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谈谈您在创新实验方面有过哪些尝试。

第三章 教学策略选择基本功

1、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重要一万倍,你对这个说法有哪些思考?

2、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说说你在阅读(识字写字、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是怎样注重学习方法指导的。

4、学好语文,学生应掌握哪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三章 教学策略选择基本功

第一节 不做讲师做导师

1、讲师和导师分别比喻怎样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方式?

2、做讲师与做导师有哪些差异?

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导师?

4、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想想自己的教育行为哪些符合讲师行为,哪些符合导师行为。

第二节 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

1、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谈应如何引导学生质疑与探究。

2、谈谈如何提高质疑、探究的实效性。

3、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写一则引导学生质疑或探究的教育故事。

第三节 在对话教学中问题的设置

1、你是如何理解对话教学的?

2、对话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哪些因素?

3、举例说明什么样的问题才是一个好问题。

4、分析相关案例中对话教学中问题的优劣。

5、对话教学中通过师生协商来设置问题有哪些方法?

第四节 合作学习的指导

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应注意哪些问题?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有人说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可有可无,试分析这句话。

第五节 开放课堂的创设

1、什么是开放课堂?创设开放课堂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如何提高教师对开放课堂的引导能力?

3、结合实际,谈谈创设开放课堂的有效策略。

4、举例说明创设开放性课堂时如何把握好放与收的分寸。

第六节 教学内容的建构

1、结合实际,谈谈构建教学内容的有效策略。

2、倡简的其中一项策略是简化教学内容,说说阅读教学如何简化教学内容。

3、举例说明你对模块式设计策略的理解。

4、你同意在教学活动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说法吗?试述理由。

5、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吗?试判断并分析。

第七节 任务驱动学习方式的运用

1、任务驱动学习的基本环节有哪些?设计一个教学片断,试体现任务驱动学习的基本环节。

2、设计合理有效的任务,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3、如何提高任务驱动学习的任务设计能力?

4、结合实际,谈谈提高任务驱动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第八节 随机进入策略的掌控

1.如何理解任务驱动与随机进入的关系?

2.什么是随机进入?教学中随机进入应该注意什么?

3、结合实际,谈谈随机进入的有效策略。

第四章 教学技能基本功

第一节 学科教学语言的运用

1、结合实际谈谈教师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有哪些?举例说明你是怎样运用其中

一、两个原则的。

3、结合日常教学,设计一些化枯燥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的语言片断。

4、分析案例中教师课堂用语的特点。(参考下列评价内容)

(1)语言流畅、节奏鲜明、语速得宜

(2)吐词清楚、语句通俗、条理清楚

(3)正确使用学科名词术语和表达方法

(4)感情充沛有感染力,有启发性

(5)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4、说说你打算怎样提升教学语言基本功。

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1、你在教学实践中,曾采用过哪些导入方式?试举一例详细说明一种导入方法。

2、导入的设计和实施上应把握哪些原则?

3、分析案例中教师课的导入方式及其作用。

4、能根据相关教材设计课的导入。

第三节 板书板画的精雕细刻

1、板书、板画的设计原则有哪些?试运用板书、板画的设计原则评析教学案例中的板书设计。

2、板书只是老师的专利吗?阅读下面案例,写读后感。

小组合作学习后的集体交流时,小组轮流交流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其他小组或同学进行评价。但是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往往记不住前面小组的发言,特别是发言小组比较多的时候,自然影响了交流的质量。

我们解决的办法是:

请小组成员将自己的观点直接记录于黑板上,也可以记录到大白纸张贴于教室四周,这样大家可以随时看到各小组的观点,自然也不会存在忘记了。

3、优化板书设计的操作策略有哪些?

第四节 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指导

1、自主学习与独立学习有什么区别?自主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

2、举例说明教师应怎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实施有效指导。

3、自主=自流、放开=放任吗?试判断并分析。

第5节 教学突发事件的应对

1、描述并分析一个你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

2、教师应怎样提高自己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

3、在课堂上遇到这些情况时你会怎么做?

A、上课时突然飞进教室一只小鸟。

B、一位女生伏在课桌上哭了。

C、两个男生打了起来。

D、发现某学生写别的学科的作业。

E、正在上微机课时,某生把电源插座碰掉了。

第五节 作业的布置

1、举例说说怎样根据学生需要设计作业。

2、阅读下面的故事,写一篇你自己的类似的故事。

趣味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老师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作业题: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张双龙洞游览示意图,看谁画得精确、形象。这道饶有趣味的作业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虽然示意图画得有很大差别,但是大家都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了预期效果。

3、有时间的话,可以上网或到书店查阅《作业的革命》(刘春生编著)一书。

第六节 作业批改方式的灵活使用

1、反思总结您的作业批改方式,比较其利弊。

2、结合自己的作文批改方式,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批改的实效性。

3、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业对学习的评价功能,一位老师应用了错题本的小策略,就是让学生把每次的错题收集起来,经常复习。您认为这样做如何?

第七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1、举例说明现代教育技术有哪些功能。

2、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为什么必须坚持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

3、您是怎样在教学中利用校园网的资源的?

4、您是怎样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的?

第五章 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基本功

第一节 教学的即时性评价

1、在教学中,你成功地运用了哪些评价的手段?

2、在教学中运用即时性评价,教师应注意什么?

3、课堂教学中,你怎样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

4、你使用过惩戒的方法吗?说一说你的故事。

第二节 教学的激励性评价

1、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恰当地、有效地使用激励性评价?

2、激励性评价就是不能批评学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述理由。

3、怎样处理好激励与批评的关系?

第三节 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1、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时应该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2、什么是安置性评价?什么是表现型评价?

3、在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节 教学的终结性评价

1、谈谈您对终结性评价意义的理解。

2、为什么说命题的质量和改革方向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如何使命题充分发挥正确教学导向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4、在命题创新方面,你有哪些好的做法或建议?

第五节 教学的反思研究

1、为什么提倡教师自我反思?

2、谈谈提高教学反思研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3、什么是教育故事?你撰写过教育故事吗?选一个典型教育故事写下来。

第六节 教学的评课研究

1、把听课评课的称呼改成观课议课,您对这一变化怎样看?

2、怎样提高课堂观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课堂观察研究也有自身的弊端,试谈谈您的看法。

下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

    《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 山西省长治县荫城联校苏志彪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答:讲述与......

    《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美术》作业

    《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美术》作业 太原市教育园区学校 肖金定 一、为什么说讲授与讲述是教学的基本功? 答:讲述与讲授基本功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音乐》读书心得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课程简介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实施优质高效教学、实现精彩专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教......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 1、 对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对话,从语言形式看,有赞美式、含蓄式、渲染式等,从理答方式看,有简单肯定、引申评析、追问、转问、换问、讲解;......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小学数学作业题长治市长治县西火联校 赵守仁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教学中应用讲述与讲授应体现的原则有哪些? 答:( 1)讲述与讲授要以学生为主......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学基本功修炼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是一位接近退休的老教师,通过聆听《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讲座,自己体......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 1、 对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对话,从语言形式看,有赞美式、含蓄式、渲染式等,从理答方式看,有简单肯定、引申评析、追问、转问、换问、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