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美术》作业

时间:2019-05-13 04:3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美术》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美术》作业》。

第一篇:《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美术》作业

《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美术》作业

太原市教育园区学校 肖金定

一、为什么说讲授与讲述是教学的基本功?

答:讲述与讲授基本功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事件、论证道理、说明事物,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虽然讲述和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受争议的方法,但却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它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讲述与讲授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为学生迅速搭建通向知识的桥梁,而且与课本、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的语言更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述和讲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取代它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讲述与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同时,也使学生少走弯路。因此,讲述与讲授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省时和高效的特点。

讲述与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由于教材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而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挖掘教材,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述与讲授,学生才得以领会和掌握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

讲述与讲授融入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是教师内心真、善、美的流露。所以,讲述与讲授不仅是知识的输出,更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展现。它引领学生以真、善、美的标准比对人生、衡量世界,成为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

因此,讲述与讲授是一个教师教学的的基本功。

二、教具对于完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1)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设计安排教具、学具的操作活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探究,满足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如讲授《吊饰》时,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吊饰,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住,赞不绝口,并且产生了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冲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正所谓“信其道而乐学也”;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在好奇和兴趣的支配下,他们主动、愉快地接受基本技巧训练,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这是教师亲自制作的,在教学中融入了自身的体会,因此教学活动将会更加生动,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最好动力。

(2)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恰当的、符合教学目的的、利于教学活动的教具、学具可以使学习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变易,减少知识的坡度,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节约时间,活跃气氛,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比如在探究“彩球的设计”时,让学生亲自拆开教师制作的范例,并探究插接面的不同插接方法及插接边的设计。这一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究中受到启发。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操作学具,不但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可通过交流使问题探讨更深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学习《添画》一课时,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了一张大的风景图片,要求同学们根据风景图片的内容,发挥想象,由小组内的同学们进行设计并添加内容。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并且要有不同的分工,完成一幅集体的添画作品。学生在相互交流、共同操作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还经历了制作的过程,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

(4)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学具、教具的使用扩大了课堂的活动面,学生活动数量明显增加,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放开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谈谈你在教学工作中是如何运用设计课堂的教学基本功?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设计课堂基本功是美术课堂教学必要的技能,是我们熟悉的备课、写教案的一种现代发展形式。作为教学准备工作之一,设计课堂对课堂教学具有定向作用。设计课堂就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行为所进行的系统规划。设计课堂要把握三个基本点:了解美术学科特性,了解学生,理解教材;还要把握两个关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把握一个核心: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

(1)体现美术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我们知道,学校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并发展个性。个性发展包括智力发展和个性特征(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而美术素养包括基本技能、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等。因此,只有进行科学的、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分进行自主的、科学的探究,才能保证学生各项能力均衡发展。

(2)保证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益。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美术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开始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活跃课堂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等。但由于对教学目标把握得不准确、对学生的实际能力预估不到位,导致美术课堂出现了摆花架子、重难点不清、课堂纪律混乱无序等现象。因此,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较强的设计课堂的基本功,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经验,把握教学方向,切实有效地实施教学,保证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四、在设计课堂时,理论课与技法课的区别有哪些?为什么? 答:美术理论,顾名思义,是对美术之理(或曰道)的思考与论述。美术理论是一门研究与考察美术活动和美术现象,探求其规律的人文学科,是一个关于美术的知识系统。往往追究本质,探讨美术的发生意义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审美关系,探讨造型艺术自身构成的诸种要素及组合规律。

而美术技法则指对色彩的理解,线条把握,透视,常规人物比例等等关于美术绘画方面的知识。

二者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愚见为技法为表象,理论为本质,设计这两种课时,理论课应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进行,分析美术这一历史长河的发展;技法课则更多的体现在对方法的分析与认识,对学生起到开阔思维、抛砖引玉的妙用。

课堂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在预设中是否考虑到位。在备课的时候,要预设自己的备课在课堂上落实时,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预设解决措施。如果问题的出现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顺其自然让它出现,通过讨论、矫正,提供给学生思考的过程,从而解决问题。甚至教师可以诱发这种问题出现,引发学生去思考。但是,如果问题的发生会让学生的思维形成障碍,我们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的正向发展,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也就是说,我们设计课堂时要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才能预设问题的发生并提出合理的突破措施。

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在设计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采取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开放地探究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当然,为了使学生的探究具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应预置探究的任务。在设计课堂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设计、引导、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

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是如何建立学习组织的?

答:

1、美术教育,由于其学科特殊性及活动需要,经常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创作活动。因此,建立学习组织对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贯彻新课程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学习组织应遵循的原则

(1)同趣原则。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意愿把具有共同志趣和爱好的学生组建为一个学习组织。这种组建方式能够保证组内成员拥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进而促使同组同学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小组活动,保证学习小组的研究兴趣。教师可以协助学习组织建立起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同组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研究中去,在拓展性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同题原则。根据同一研究课题,由学生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而形成的自由组合型学习组织,充分赋予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择伴、自主探究等权利,让学生在知识互补,智慧碰撞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发展。

(3)异质原则。每个合作小组成员要尽量具备异质性,即性别、性格、特长等方面的表现不同,以期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4)分工合作原则。建立学习组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通过建立学习组织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互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没有分工的合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学习组织应明确研究内容,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特长进行分工,在组内完成优势互补,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建立学习组织的策略

(1)建立“组织机构”。每一个学习组织内要推选一名学科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任组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面工作,还要负责美术学科学习任务的安排、检查。每个组织都要建立帮带机制,能力强的要主动帮助能力弱的,能力较弱的同学也要主动向能力较强的同学请教。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对子”活动。如在手工制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建议组内学得较快的同学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不但为教师减轻辅导的压力,还能帮助沟通学生间的情感,使小组成员建立起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2)建立规章制度。建立学习组织应创建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小组应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让小组长有责有权。小组长除了有对全组方方面面工作负责的职责外,还应有权对全组成员进行约束。对违纪者有权处理,对落后者进行帮扶激励,对课堂活跃、发言积极的同学或展示优秀作品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同时,小组长也要置于全组成员的监督之下。全组成员都要自觉遵守组章组规,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经常对秩序良好、合作愉快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制度的约束力。

(3)培育团队精神。教师要以激励性的小组评价方式为途径,培育学习组织的团队精神。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引导学习小组进行组内交流,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关心小组的一切事务,珍视和悉心维护组织的集体荣誉,使组织内的同学之间关系亲切、融洽、和谐,逐渐形成“组损我损”、“组荣我荣”的共识和观念。全组成员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促进共同提高。

(4)引发组际竞争。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努力营造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和有序竞争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张扬个性,完善自我。

(5)引导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彻底改变我国基础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寒窗苦读,至少整整十二年不幸福”的状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为此,在建立学习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组内讨论,使学生手脑 “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组织的氛围中充分展示自己,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品质。

(6)完善教师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学习组织健康成长。教师对学习组织的评价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个人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二是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包括组内、组际合作情况等。三是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包括过程和结果的质量等。评价时,要注意拓展学生思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开放的而非单一的、封闭的评价,积极的而非消极的评价。

(7)加强指导协调。建立学习组织教师指导是关键。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组织里学生之间闹矛盾的现象,这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教师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调节好各个学习组织间、小组成员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学习组织的作用。.建立学习组织应注意的问题

(1)“搭车”现象。要通过明确的组内任务分工、合理的团队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个体自觉参与,同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关注组内同伴的良好品德。

(2)混乱现象。要进行合作技能培训,通过明确的声音要求,击掌传递等快速停止的约定,引导学生养成轻声讨论,有序操作,有令即停的良好习惯。

(3)浮夸现象。教师要引导学习组织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研讨、交流活动,避免为了合作而合作,追求形式、做表面文章等现象。

六、在实际教学中,你是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答:要想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提问题。问题意识作为一种心理活动符合认知规律,它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1)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学生敢问。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造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如果发自内心地了解学生,时刻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学生会感受到不可比拟的爱的享受,对教师就会信赖,对他任教的这门课程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内心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进而喜欢美术学科。要促使学生敢于大胆联想、质疑和提问,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如一位教师在《画汽车》一课教学中,就以访谈节目的形式开场,教师与学生围坐在一起,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汽车的话题,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汽车的事情,由于教师的亲和力及现场平等融洽的交流气氛,使学生自然地畅谈起自己对汽车的所见所想,进而向教师提出“汽车是怎样动起来的?如何画汽车”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顺其自然地展开了对画汽车的讨论。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适当设置问题情境和学习内容对学生会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学生实际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①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经验中,可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一位教师在《生活中的线条》一课中,告诉学生教师在自己的衣服上找到了很多不同的线条,在教师的启发下,很多学生开始环顾四周,在身边寻找线条,有的学生说:“教室里的墙就是直线,黑板的外框也是直线。”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电冰箱外形就有直线。”有的学生提出:“舞蹈的时候 , 人的身体就是曲线。”还有的学生提出大自然中也可以找出千变万化的线。有一个学生说:“如一排排桥灯就有直线。”有的学生说:“重重叠叠的梯田、笔直的马路就有直线。”教师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创设实践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彩的演示和作品回放,可以真实地再现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做了良好的铺垫,有助于学生发现新的问题,产生质疑,从而促进了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漂亮的小闹钟》一课,教师快速地用方便面桶和彩纸、彩笔制作了一个有创意的小钟表,然后教师揭示题目,并提问:“看了老师的制作,你对制作小钟表有哪些好的想法呢?”在教师的演示启发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中有的同学说:“要选用有创意的材料。”结果又引发了不少学生对制作材料的看法„„教师的演示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其不断在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进而推动教学的展开。

③创设多媒体问题情境。运用集音效、图像、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迸发出问题的火花,但要适时、适度,合理。如《偶戏》一课,教师播放了一段现代皮影戏的视频,马上有学生回答这是皮影戏,教师在肯定答案后告诉同学们:“皮影戏已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们知道原因吗?”在稍作思索后,有学生开始进行大胆的猜测“它的制作工艺很特殊”,“它要失传了”„„由于多媒体的运用,精彩的皮影表演激发了学生对皮影的思考、猜测、探索。

(3)构建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会问、善问。教师要注意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其次,注意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三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是他们发现问题的基础;四要要求学生学会实践应用,尝试用已掌握的美术知识和审美眼光来欣赏、分析生活中美的元素,利用已掌握的美术技巧和各种材料进行设计、创作,装点和美化我们的生活,使其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和看法,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七、如何有效发挥美术作业批改的功效?举例说明。

答:美术作业批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要的地位。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反之,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批改方法。

(1)面批面改,及时反馈。即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面对面地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教师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优点,给予适当的肯定,然后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快捷地提供给学生解决的方案,如“这幅作业构图新颖,饱满,真了不起。如果把颜色涂得更丰富、更鲜艳,就会更好看”,等等。这种当着学生面批改美术作业的方法,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当堂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在教师指出问题后及时更正,并能增强成功感和自信心。

(2)成绩评定,简洁明了。成绩评定是美术作业批改中最简便、最直接的一种方法。是以“优、良、及格、不及格”或“百分制”、“得星数”等来评定学生的作业。等级评定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所学内容上的掌握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在批改中尽量少用“及格、不及格”,因为否定学生的劳动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应以鼓励为主。另外,对于等级制的运用,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不同年级运用不同的方法。

(3)评语评定,激励增趣。在打成绩的同时加上评语,则能取得更好的批改效果。比如可以在画得较好的作业上写“很好”、“加油”、“你画得真不错”;在水平不高的作业上写“别泄气”、“加把劲”,这样激励的语言会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用言简意赅的评语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另外,教师还可以配以简练的形象,如可以在作业上画上一只伸出拇指的手的简笔形象,用以表扬鼓励学生。这种批改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协商评定,鼓励创新。有些作业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即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教师汇报,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 , 又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新颖的思路和方法 , 锻炼提高其改错和辨析能力。

可采用当面了解具体情况,与之协商批改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常能有意外的发现,或是学生思想上的问题,或是学生绘画的创新思路。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策略,对学生有创意的解题方法给予表扬,并让其在班中介绍思路或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鼓励大家作业时都能开拓思维,求实创新。

(5)分层评定,激发热情。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同的,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相应的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第二次评价或暂不评判等级的方式。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感受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灵活运用批改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自尊、自信的作业环境,使学生乐在学习中做,喜在批改中学。

例如我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上,就常常采用面批面改,及时反馈的形式。这样我能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优点,给予适当的肯定,然后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快捷地提供给学生解决的方案,如“这幅作业构图新颖,饱满,真了不起。如果把颜色涂得更丰富、更鲜艳,就会更好看”,等等。这种当着学生面批改美术作业的方法,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当堂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在教师指出问题后及时更正,并能增强成功感和自信心。

另外,我还把学生的作业分为五个等级:特优、优上、优、优下、良。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作业的评价一目了然。我有时在画得较好的作业上写“很好”、“加油”、“你画得真不错”;在水平不高的作业上写“别泄气”、“加把劲”,这样激励的语言会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用言简意赅的评语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另外,教师还可以配以简练的形象,如可以在作业上画上一只伸出拇指的手的简笔形象,用以表扬鼓励学生。这种批改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八、命题创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命题创作,是少年很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有着其他绘画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教师都热衷于使用命题创作这一绘画形式来补充教材在当地教学上的不足(尤其是在第二课堂上)。但在实际美术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命题创作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收效甚微。根据大纲要求(美术教学的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端正教学目标,确立以开发儿童智力、发展创造力为目的,而不是以技法的训练或画面结果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大胆实践,开拓思路,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会发现,命题创作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自立意识,同时更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一、命题创作的命题设置

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题目进行绘画创作。一个独特有趣的命题,学生就可以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因此,命题的设置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我在设置命题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需要性

2、创造性

3、可行性

4、协调性

二、命题创作的步骤安排

构思和绘画是命题创作的两大步骤,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侧重点都在绘画上;而我则要求学生在构思上多花时间,以构思为主,绘画作业为辅,降低作画技巧和画面结果的要求,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构思出一幅独特、有趣、新颖的画面。

三、命题创作的时间安排

九、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创造性使用教科书? 答:(1)联系实际,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学要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上着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着力。

(2)转变观念,开放教学。教科书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学习材料。

(3)根据需要,重组教科书。尽管教科书的编者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构建教科书体系,但是它无法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况且,教科书只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它的内容相对稳定,不可能及时地吸收当前的信息 , 导致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不吻合。另外教科书本身也是一个反复实验、修改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科书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十、课堂观察的意义何在?

答:(1)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课堂观察的起点是学生,观察的核心是学生,观察的落脚点还是学生。教师透过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课堂表现的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发现学习上的症结,从而寻找对策,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2)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堂观察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有利于新教师顺利地开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学习过程。同时有经验的教师或者管理人员通过对新任教师教学的观察分析,能够找出不足,快速而有效地帮助新任教师掌握教学技能,顺利地开始其专业化的教学生涯。其次,有利于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教师通过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能增进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和责任心,促进其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发展其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在一个学校里,“课堂观察”的风气就像一个中枢活动,连接了每个教师,促进教师成对或成组地协作,使教师成为一个整体,使学校更有活力。

(3)能为教育决策与评价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科学的教育决策应是基于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某项教育措施是否可行,某种教育方法是否应当加以推广或课程开发有无成效等问题无一不需要通过教育科研(特别是实验研究)加以解决,而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课堂观察为其收集最及时、可靠而直接的反馈信息,检查某项教育决策、措施和改革在课堂实践中体现的效果,以便随时修正教育决策研究的方向,使教育决策更为科学,而教育决策是否真正科学也同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提供的客观依据来进行评价。

第二篇:《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

《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

山西省长治县荫城联校

苏志彪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答: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

讲述与讲授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事件、论证道理、说明事物,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加高效地吸纳新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讲述和讲授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它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讲述与讲授不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为学生搭建迅速通向知识的桥梁,而且与教科书、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的语言更易于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述和讲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取代它们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讲述与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书本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同时,也更直接 , 使学生少走弯路。讲述与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科书。讲述与讲授不仅是知识的输出,也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展现,它引领学生以真善美的标准对比人生,衡量世界,成为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

讲述与讲授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选择讲述与讲授的时机。讲述与讲授通常用在学习课文之初,交待学习目标、范围、要点和要求的时候,或者介绍作家作品的背景以及相关课外知识的时候,或者在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时候,为了创设情境,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

(2)精心组织讲述与讲授的内容。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长篇大论,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怠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内容要集中、凝炼,中心要明确,重点突出,目的是紧扣关键,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还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更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3)适当调整语速语调,增强讲述与讲授的吸引力。教师要使自己的讲授具有感染力,不仅要注意措辞用语,还需要注意吐字发音、语速、语调以及使用无声语言等。首先发音吐字应准确、清晰,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的语调、语速也要根据说话内容、环境而调整。讲述与讲授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学生的数量和教字大小控制音量的大小强弱。要根据话语内容的重要程度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教师的体态、动作表情的变化,也是传递信息的辅助手段。如目光交流、表情变换、手势辅助等。这些如果运用得好,那么就会增强表达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2、提问与追问有哪些作用?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1)提问的作用。①设疑发问,是凸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重要途径。恰当的设疑发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保证学习的有效性。②通过课堂中的师生问与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新的观点、深刻的认识,是课堂上最闪亮的思想火花。③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④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2)追问的作用。①追问可以避免学生仅对问题作“对与错”或“是与否”的表面回答,引导学生反思答案的根据,思维的线路,起到优化学生思维,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应答的深度等作用。②追问能拓展学生思路,有序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问题,进而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创新性。③追问还能够挖掘出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④追问有时会为教师提供学生的某些学习信息,如学生知识的来源,思维的走向和模式等,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使问题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深感自己的提问与追问有时的确很难达到目的,存在以下问题:提问生硬而且乏味,缺少环环相扣的课堂提问问题前后要保持连贯,问题设计缺乏趣味性和很难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有时有点盲目随意,令学生的思维在原地打转,有时为了节约时间,课堂上对回答不太到位的学生不去追问,而是换一学生交流,直到听到满意答案为止。

第二章 教具展示基本功

3、学具、教具的使用有哪些作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学具、教具的使用的作用:(1)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加强利用学具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将变得快乐,轻松,高效。(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概括和吸收他人的意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有助于知识的理解。我们知道,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主要是通过对直观材料的感知而形成的。恰当地运用学具,能够体现具体、形象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感知效果,为理解和应用知识建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那些用语言不易讲清楚或虽能讲清但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使用教具或学具,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排除对知识理解的障碍,给课堂教学激趣添味。(4)有助于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一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发展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让学生画图、操作、演示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

学具、教具的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学具、教具的同时,要重视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富有启发性语言,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描述,是有序有效操作的前提,是促进思维提升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利用教具、学具探索时,一定要把动手与动口结合起来,离开语言的单纯操作,是难以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的。

(2)学具、教具的使用,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观察思考,并返回到具体操作中检验。具体化和抽象概括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的一般特征之后,引导学生回到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上去,对抽象概括出的结论进行应用和检验,才能发挥教具、学具的最大能量,才能较全面地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3)学具、教具的使用,要符合实际,适合观察的需要,利于目标的达成。

4、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答: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1)图片、音频、视频在教学应用上的误区。①过多追求图片的“外在美”。②只重视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运用,忽视了传统教具的运用,甚至有的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③机器播放的课文朗读录音固然比较标准,但是与教师的那些富有感情的朗读和亲切的话语绝对不可以等同,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传统媒体讲清楚的,就不必使用过多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具,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资源应用上的误区。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传统教学资源。

(3)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上的误区。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与忽视培养能力。

针对存在问题,应做以下改进:。①教具应该操作简单、方便,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教学教具的内在作用,而不是所谓的外在“美”。②不可忽视了传统教具的运用。③能用黑板、嘴巴等其他传统媒体讲清楚的,绝不使用过多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具,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提高教学效果。④不把网络资源当做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不过分偏重于素材性资源,不忽视资源的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不是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而是进行合理有效的筛选和整合。⑤在使用诸多教具辅助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精心设计,要明白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单单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第三章

教学实施基本功

5、设计课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有实效。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按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这并不排除根据实际的活动情况临时作必要的调整。

(2)教学情境创设是否符合课程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要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3)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多维度预设自己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预设解决措施。如果这个问题的出现,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其过程,可以通过讨论、矫正,提供给学生的思考的过程,从而解决问题,甚至教师可以诱发这种问题的出现,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如果这种问题的发生对学生的学习形成障碍,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的思维朝正向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设计课堂时要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才能巧妙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4)是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在设计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文本,采取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开放地探究问题,为了使学生的探究具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应预置探究的任务。在设计课堂时,教师对学生要有力地引导和支持,教师的设计、引导、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的成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教学的,还存在有哪些问题?

答:在平时教学中,我是这样引领学生走进教学的:联旧引新,利用学生的已知,把

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追求未知上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疑问难,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引经据典,利用历史上的成语典故或名人名言,引起学生的联想;联系实际,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领学生走进教学时存在一些问题:(1)不能巧妙运用渲染气氛法与直观演示法。(2)脱离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3)导入与结束呼应不好。有时为达到课堂导入的效果,常会采取一些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状态,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遗憾的是,那些所谓的“探究性活动”,导致整个课堂的可控性降低,使得后面教学往往是草率收场,也就忽略了前面设置的一些“悬念”。

第四章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7、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答:(1)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学生敢问。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的投资,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语文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教师应营造宽松、自由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联想、质疑和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一是原型创设,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可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多媒体创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迸发出问题火花。但要适时、适度,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3)构建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会问、善问。教师要注意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二是要注意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三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文本内容,这是他们发现问题的基础。四是要求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增强思维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8、请谈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作用、定向作用、引导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和强化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动力作用能够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发展为一种强烈的兴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就能品味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反之,如果学生内心缺乏语文学习的驱动力,就会产生疲软心理,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定向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确立学习的目标,学生只有在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后,才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追求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定向作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也就能愈加清晰,学生也才能努力去寻找方法,分步实施,拾级而上,才能“跳一跳,摘桃子”。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作用则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消极被动的态度,能够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激情。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快乐的,也是艰苦的,“艰苦并快乐着”贯穿在语文学习的始终。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恰恰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变苦为乐,变消极为积极。

在语文教学中,维持作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建立持久的恒心。语文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困难,会遇到挫折,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发挥维持作用的功效,让学生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直到取得胜利,享

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教学中,调节作用则能使学生支配自己的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当把握好自己学习的时间、速度、方法等,有张有弛,把握时机,适当调整,从而使学习活动有条不紊,有效进行。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作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振奋精神,不断进取,使之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和刻苦探索的精神。

第五章

教学评价基本功

9、如何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答:作业批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要的地位。为了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灵活采用以下方法:

(1)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的过程,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学生互相批改法。二是随堂批改作业法。三是小组批改作业。四是师生共批作业。(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让师爱体现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鼓励式批改。二是协商式批改。三是延缓式批改。学四是面批式批改。

(3)应用评语式批改。一是评语指导,思考改错。二是评语激励,三是评语点拨,拓宽思路。四是评语促进,养成习惯。

而且切忌为了追求形式搞花架子,应从批改视角的多维度,批改尺度的纵向,批改范围的选择,批改主体的多元化等几方面进行研究,提高作业批改的效益。

10、你认为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有哪些作用?

答:新课程标准提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的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能够将以上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在创建和维护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在自主选择比较满意的作品的同时,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能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一方面成长记录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地反映他们在成长中的成功与挫折,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进步的艰辛与快乐;另一方面,成长记录袋也为教师、家长和他人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开放、多元的评价。

第六章

资源开发基本功

11、试谈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答: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就是发掘一切可以纳入课程,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包括教材、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现实意义

(1)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科书,并且要求教师摆脱对教科书的过分依赖和崇拜,以积极的心态去合理地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在分析、研究、整合和使用教科书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课程知识,创生课程经验,而且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使自己成为课程的实施者、研究者、开发者和评价者。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绝不仅仅局限在对教科书的适当改变,需要有更高、更宽的眼界来统领把握学生和教科书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科

书,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科书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2)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3)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4)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5)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二、追溯学生生活与经验的现实意义

(1)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个资源不仅对他本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同伴也是一种资源,同伴可以从他那里获得知识和经验,丰富自身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这对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2)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增长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与生活世界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新知意义的理解,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4)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谈自己对家庭、社会、自然各方面的接触,甚至是冲突、调整等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社会、自然建立积极的互赖关系。追溯学生生活与经验时要注意的问题

(1)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必须正确把握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并把他们巧妙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

(2)要营造“生活”氛围。在教学中创设基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的情境,在引入新知识之前,最好帮助学生将原有的同类知识激活,让学生在接触到新知识时主动地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

(3)让学生体验语文价值。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形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现实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使学生体味到知识意义生成的乐趣,享受知识发现过程的愉快感受,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2)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通过亲自建构知识意义,可以使学生掌握建构知识意义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这种学习的方式、方法一经掌握,就具有强大的迁移价值。

(3)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生成性教学过程是使学生自身发现知识、组织知识并活用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所形成的记忆能长期保存下来。

(4)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比跟随教师亦步亦趋的学习更加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5)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大量的信息,只有对信息的掌握和处理准确迅速才能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收到自己满意的结果。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超越学生能力和偏离教学目标。应防止被一些错误资源或毫无意义的问题分散

精力,扰乱教学的视线,并因此“迷失”原有的教学设计。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应当立足于“合理”与“有效”做文章,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2)不要有悖于文本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课堂上的生成固然精彩,但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悖于文本人文内涵的时候,如果教师也不加区分和处理,信手拈来,导致曲解文本,那么这样的生成就不但没有意义,而且是负效的。我们应当发扬求实精神,防止为了“生成”而“生成”,不要使一些没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成为课堂教学有害的生成性资源。

四、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的意义

(1)开发和利用家长课程资源,意味着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多,可以及时、充分地交流有关学生在家和在校表现的相关信息,互通有无,并适时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采取和调整相应对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2)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有助于拓展学校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家长更多地了解新课程,从而在了解的基础上支持和拥护新课程。

(3)通过开发家长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积极介入家庭教育领域,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家长发现自身在业务、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充实和提高自己,有利于促进家长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建构学习型家庭。(4)作为承担多重角色的社会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渐进式民主实践,对社会其他领域具有迁移、辐射和示范作用。

(5)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家长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在提升自我沟通能力的同时,也伴随着情感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甚至可以跟学生和家长成为很好的朋友。

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应注意的事项

(1)在态度上,要充分尊重,一视同仁,不要以财势与权势取人。

(2)在形式上,要控制好其形式和数量,不能过多过滥,避免单调重复。

(3)在评价上,避免做过多的比较和世俗地评价家长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及所从事的职业,应尽力挖掘每一项家长课程资源的教育质量,多做鼓励性的正面评价,少做片面的世俗的评价,以保护家长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4)在指导上,教师应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第七章

教学研究基本功

12、你认为课例研究能够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哪些作用?

答:课例研究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有效地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提升常规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例研究是以教师教学能力增长为导向的。在这个意义上,课例研究为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提供了导向性的策略,它的出现也使教师真正成为研修活动的主人。

课例研究关注教师的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建构者、创造者。课例研究使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教师在参加课例研究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研究的主体。他们在与专家对话、与教研员结为学习伙伴过程中,一方面得到专业引领,一方面又进行平等的合作。而且,教师本身还是一个重要的培训资源,他们的经验、学识、品质、情感,在解决问题、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

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困惑。进行课例研究,为教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

课例研究注重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开展课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

课例研究把叙事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使教师对教育理论从“敬而远之”到“近而亲之”,推动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渴求、学习和应用。

13、课例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课例研究要以真实为前提、以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为目标。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注意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研究操作程序,要结合自己的自身发展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作为课例研究的策划者一定要准确把握课例研究的意义,通过目标引领,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诱发学习内驱力,使他们能针对自身的教学问题 , 真正做一些质的研究。

(2)进行课例研究时要注意克服主题泛化的现象。很多教师的课例研究没有实效性的主要原因就是主题的确立“大”而“空”。如技能讲解、有效评价、有效对话„„这些问题原本就是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它渗透于每堂课之中。单单提出这样的专题而无视其他能力的同步发展要求,显然对“主题”的理解太简单、机械了。再如,有些教师一味追求时尚,在一个学期中所研究的课例主题时时有变,每出现一个新理念词汇,其主题就会变一次以展示自己主题的新颖性、创新性。这种任意的、没有针对性的,违背学科教学规律、脱离教学实际的课例研究必将是徒劳无效的。

(3)要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教师在确定研究目标时要注意:一是针对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及教学宗旨,制定出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目标。有了具体目标后,教师通过交流讨论找出学生实际情况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锁定目标,开展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缩小差距。二是课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找出培养学生品质或能力的最佳教育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改善教学效果或者是提高学科成绩。

(4)要深入了解学生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行为。一是要着重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行为,要自始至终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挖掘潜力的调查研究上,放在如何让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上,而不是授课教师的教学表现。二是教师的研究过程一定要遵循先探讨“学生是怎么学的”,即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再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探讨“教师应该怎么教”这样一个思路,达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5)要注意克服浮躁心理,推进研究不断深入。在课例研究过程中不要满足于找到问题的一些症状或是总结了一两点小策略层面的成果,而是要对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保持一种持续的状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第三篇: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作业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作业

山西省武乡县上司中学

陈红梅

1、对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对话,从语言形式看,有赞美式、含蓄式、渲染式等,从理答方式看,有简单肯定、引申评析、追问、转问、换问、讲解;从对话效果看,有点、拨、挑之分。请从对话效果的角度,辩析点、拨、挑。

答:(1)对话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普遍感到的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展开对话。学生对话开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听清楚对话双方的主要观点,听清楚对话双方的精华所在,听清楚双方的主要认识偏差,听清楚双方对话的焦点,同时思考下一步的对策。只有听得清,才能想得深,引得好,激得巧。

(2)在对话活动中,有时对话双方囿于自己的一得之见,或者囿于对文本理解侧重点的不一样而产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可以用“双法的观点都有道理”之类的话来化解纷争,因为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作用,学生并没有达到共识。如果让学生还固守着自己明显带有局限性的答案,那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并没有什么作用。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作者写山用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的句子,按理„鸢飞戾天者‟应该更加激发功名之心,怎么会„息心‟呢?我认为作者在写作时有疏漏。”对于这样的观点,有些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反对者认为“因为作者看到寒树们„互相轩邈‟,感到这样争下去没有意思,于是才有了„息心‟的心理啊”,一时仁者见仁,知者见知,莫衷一是,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做“和事佬”的角色,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鸢飞戾天者看到的仅仅是山上的树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醒悟过来:原来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促使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了,“峰”只是作者议论的一个媒介。教师的一个问题就能使对话难点处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由此可见,生生对话中不可缺少教师的引导。

(3)一些具有人文教育意义或者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教者千万不要让它轻易滑过,要善于激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编者的意图,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他们对人文主题的深刻体会。在教学《寒风吹彻》一文时,在差不多结束对文章语言魅力探寻的生生对话时,最后发言的女同学在充分肯定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后提出,尽管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但她不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它写得太灰暗。对于这一观点,教师并没有轻易放过,因为学生的这一问题正好是探究编者意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时机,他立即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对话深入了下去:“有人说这是一篇描写苦难的文章,写得比较灰暗,与我们同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不应该选进中学课本,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一言既出,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气氛之热烈,发言之踊跃,观点之鲜明,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对话的结果是,大家普遍认为,对于身处城市的当代中学生而言,对于苦难的理解与认知基本是缺乏的,读了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了解在我们的国家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苦难之中,还

没有摆脱生活中的窘境,知道了这一切,可以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反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切,我们可能对民族的现状一知半解,当我们进入社会后,我们如何面对苦难,又如何想到关心那些身处苦难中的人们?应该说,这样的认识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也是符合编者人文教育的主题的。

2、简要说明:提问和追问的联系和区别。

答:所谓提问就是提问学生的疑惑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教学环节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转折处。首先,提问是凸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重要途径。恰当的设疑发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其次,通过课堂中师生的问与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的新鲜的观点和深刻的认识,是课堂上最闪亮的思想火花。第三,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第四,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去把握它?上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追问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讨论。另外,可以正面设问,也可以反面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

3、简要说明:讲述和讲授的区别。

答:它们都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讲授有多种具体方式:①讲述。侧重在生动形象地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并从情绪上得到感染。②讲解。主要是对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则等,进行较系统而严密的解释和论证。③讲演。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的活动。

讲述是讲授的一种具体方式。

4、完整地设计一篇课文(或作文)的教学,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目标设计、过程设计。并有设计说明,可以单独写,可以融在各部分中。

答:苏教《背影》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基础差——文读不顺畅,话说不明白,语言表达不规范。这些都是缘于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因此需要好好读、多多读大作家的作品,使语言规范起来。希望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能逐渐培养起同学们学语文的兴趣。

教材分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爱,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使学生在其中体会深挚的父子情。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 2.明确文章的线索; 3.体会父子情深;

4.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教学重点:

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2.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3.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教学难点:

1.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

2.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2.学生齐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

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2.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 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

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地“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3.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段,熟读成诵。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四、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 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

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2.文中有几处,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

(1)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2)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3)第三次流泪:“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4)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

五、总结:

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爱,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说明:

1、要让学生愿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篇凝聚着作者深厚情感的散文,我想,把他们引入作品的氛围,是至关重要,只有他们动了情,有了感,才会产生读作品的欲望。于是我打算用自己的范读来打动学生,创建学习的氛围。

2、以品读复述为教学主线,能够串起双基教学,串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能将双基与创新结合起来。因为品读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复述的过程是语感训练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消化,吸收,整合,融汇的过程。

3、复述是需要反复训练的,死记硬背的、单一的训练势必会令人感到枯燥,因此,需要有层次感,提升度。从简单的概述→有感情地详述→有想象地创造性复述,这就是循序渐进了,这样也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同学们发挥想象、感悟亲情提供了平台。

5、学生不会问,提出的问题意义不大,教师用什么手段引导?可举例。

答: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问

教师必须创设一种民主会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放下架子,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

同时教师还要维护学生“敢于问”的热情,不论学生所提的问题大或小、对或错,教师都给予表扬、修改和指导,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大胆质疑,让他下次还愿意问。课后,教师还要和学生交上朋友,和他们谈心,游戏,取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民主是创造性思维的阳光、雨露和土壤,是培养和形成创新思维的基本保证。所以说,只有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质疑心理障碍才能逐步消除。

二、培养提问兴趣,鼓励质疑问难。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古今中外名人敢于提问的故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比如:爱因斯坦从小爱问奇怪的问题,最终走向科学研究的最高峰;瓦特观察到当水烧开时茶盖会被冲开,他问婆婆为什么,后来经过几百次失败,终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故事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每一项发明和每一项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从无例外。

其次,课堂上想要让学生乐于提问,还要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情境,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提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1、利用课前预习,促使学生提问。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将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写在卡片上,教师课前收集学生的预习卡片,根据学生的问题修改教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2、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因为学生之间比较熟悉、亲近,他们的表现会更加自然、放松,提问往往不拘形式,他们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如果是复习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问,学生答。当“小老师”的学生,为了上好“课”,必然会认真钻研教材,发现更多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防止被同学问倒。而其他同学为了难住这位“小老师”,在课堂上的发言也更积极,也可能提出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刁难”“小老师”,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路也打开了。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在读不懂处质疑

1、引导学生从题目生疑

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眼,往往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比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我板书完课题后,让学生对着课题提问,经过思考,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这些问题正是课文的重点,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再去读书、自学自悟,相信不用费老师太多的口舌,学生就能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主旨,学生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知识的掌握,心灵和精神上获得的感受要比教师的讲解来得有效。

2、引导学生从重要词句入手生疑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抓住一些关键词语、难句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才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窗前的气球》一课时,教师出示句子“突然,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在科利亚房间的窗户前停住了”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

生的问题五花八门:这个气球是谁放上去的?他为什么放气球?科里亚看到气球后会有什么反应?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迎刃而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课文中的标点符号入手质疑。

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有这么一句话“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学生问:“望洋兴叹为什么要加引号?”这一问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们对海洋的敬畏,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以及强烈的环保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顺应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在学生最近思维发展内设计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语文,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的潜能,养成学生敢问、善问、会问的习惯。

6、面对学生挑战性质疑,教师该怎么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

答:平时教学中,我们总是能碰到一些爱问为什么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的挑战性质疑,教师应如何正确面对呢?

(1)面对问题,承认自己无知。这种回答就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确实不知道的情况下,承认自己不知道,这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回答虽然没有直接的中介价值,但它可以给学生一种自信心,从另一方面讲,也起到了鼓励的作用。但这种情况,教师要尽量避免发生,如果学生每次提出的问题教师都不知道,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2)面对提出的问题,鼓励发问者寻找资料。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了解得不够确切时,可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培养了探究的能力。

(3)面对提出的问题,提供可能的解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是十分明确时,可以给出几种答案供他们选择。

(4)面对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对可能的答案进行评估。教师提供几种可能的答案,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探究,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性的探讨,对问题答案进行评估。

7、你在学生读书读网的活动中,是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的?

答: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是特别重视。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读书读网,谈一点简单的想法。

丰富知识仅仅一本语文书是不够的,必须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在实践中,每周初我都列好书目让学生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准确地运用精读与略读的方法,通过略读筛选有用的信息,通过精读对文章进行详细的阅读分析。

提高阅读质量,增强阅读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一是问题式阅读。教师可针对某一篇或某一本书设计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评价式阅读。就是让

学生对作品给以适当的评价。三是自愿式阅读。充分尊重学生对阅读材料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融入其中。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予适当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教师的一句表扬,能让学生产生无穷的动力。如有可能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的多样性,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

阅读的最高层次就是能在写作中成功地借鉴别人,能灵活地运用。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素材,也可以在阅读中创设情境作文,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另外,在语言的运用上、篇章的结构上,要鼓励学生借鉴优秀的作品,“依葫芦画瓢”,在不断的画瓢中找感觉,通过潜移默化,提高应用写作能力。

8、叙述一个关于激励或惩戒的教育故事,并在故事中有简短的反思。

答:教育故事:

学生郑锐颖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凭他的“伶牙俐齿”最先引起我的注意。接着他欺负女同学,在班里将碎纸片来一个“天女散花”。记得一次集合排队,我让学生集合排队时做到“快、静、齐”,故而学生总会因为有所碰撞,尽管这些碰撞是极轻微的,但每次只要有人撞到他,他马上会狠狠跺人一脚,或拉着那个小朋友去装墙。心里完全存在一种偏击的对抗心理。对此,我教育他,也批评他,收效只是暂时的,过不了两天他又开始反复了。无奈之下,我尝试用赏识的眼光从他身上挖掘闪光点,及时表扬。发现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上课爱发言,口头表达能力极好,想象力也很丰富。对此,我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他,并让他当小组长。在劳动时,给他布置一些任务,信任他。当取得他的信任后,我有意无意的找他谈心,在肯定他的优点和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提出了希望。希望他善于待人和同学们做朋友。总之,只要遇到机会,我都会表扬他的点滴进步,慢慢地他改掉了打人的恶习,变得讲文明、求上进了。虽然他现在时而也有些反复,但我坚信,只要有满腔的热情去赏识他,鼓励他,春风细雨也会融坚冰的,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

反思:

“经常给学生一张笑脸,让每个学生从中感到温暖。”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法宝。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老师应把爱心分给每一位学生。在自己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教师多用爱的甘露去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围绕在老师的身边。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体现在赏识每一个学生,多鼓励他们,使他们在细微中见真情。

9、请写出一个你最曾经运用过的精彩的作业设计,并简要说明。

答: 《春》作业设计

一、作业指导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后进生完不成,优等生受束缚。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甚至得不到发展。

二、作业内容

教学朱自清的《春》后,我这样分层设计作业:

(1)积累背诵文中的精彩语段。

(2)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谚语、诗歌。

(3)走出课堂去观赏春天的美景,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或谱歌,或出小报……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魅力。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通过不同的作业训练引导,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教师反思

作业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分层设计,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语文能力。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使他们易学、乐学,另一方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也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

10、从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的角度分析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如果按照教材上所安排的诗人所处年代的顺序教学,显然比较散乱。在对这五首词进行了研究之后,我实施了以主题为“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整合教学。核心环节有四:

(1)自由朗读五首词,说一说如果以愁为分类标准,可以怎样为这五首词简单分类。

(2)细读《望江南》和《武陵春》,比较两位古代女子的愁,讨论她们各自在为何而愁?哪个女子更愁?

(3)细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比较这三位诗人,谁的愁最重,谁的愁稍轻呢?

(4)比较两位女子笔下的愁和三位男儿笔下的愁,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答: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不可变动的,用教材教教材,而在新课程观念下,教材是具有开放性的,有弹性的,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留有余地,为教师选择教材内容留有空间。

这样的重组,使学生在体悟五首词的同时,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体会个性的差异、情感的差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科书,把握知识的内部联系,在整体把握教科书系统的前提下,探索改革其中的不合理因素,根据需要作出适当调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改变呈现方式,进行教科书的重组。

1.调整教材内容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城市与农村,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等都不同,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就是在同一个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相同。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求教材具有多样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这毕竟只是尽可能。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差距大,不可能也不能编排出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哪一种教材最适用于学生?就算是选到了最适用的教材,教学质量还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不管哪套教材,都不可能照顾得非常全面。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调整教材内容。可以进行教学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如教学有关春天的内容可以调整到当地春天景色最明显的季节里进行;也可以进行教学重点内容的调整、单元教学的调整、课文段落的调整等等。

2.取舍教材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因此,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就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能正确理解编者思路、编写意图这本身已经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若教材不能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

教材中的课文并不是篇篇、段段、句句皆精,必须要让学生整篇整篇地学习,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中的课文做重新选取与舍弃。可以是对一组课文中某篇的取舍,可以是对课文某段某句的取舍,也可以是对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的取舍。“取”是选取课文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或是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内容。“舍”是舍弃那些较为陈旧、无关紧要的内容,或是与学生能力训练关系不大的内容。

教材从教学的唯一依据变为教学的依据之一,从不容置疑的知识权威转变为仅供参考的知识载体。教材不仅是知识体系,而且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体。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精研细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其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学生认知和语言发展规律,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各方面实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语文教材

第四篇:《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答案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答案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答:讲评与讲授不单给学生提供富厚的语言信息,为学生搭建快速通向常识的桥梁,而且与教科书、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收集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比拟,教师的语言更易于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使讲堂教学产生境地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和信心。教师经由过程讲评和讲授可以兴许创造有活气的富有感情的教学氛围。直接影响讲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讲评和讲授能使高深抽象的书册常识变得形象。通俗易懂同时也更直接,使学生少走弯路。讲评与讲授有助与帮忙学生全面深刻正确的体会教科书。讲评与讲授融进了教师自身的学识涵养感情是教师内心真善小学语文组教研记录美的流露。

讲评和讲授需留意的题目:

(1)公正选择讲评与讲授的时间。

(2)精心组织讲评与讲授的内容。

(3)适当调整语速语调,增强讲评与讲授的吸引力。

2、提问与追问有哪些作用?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对照本节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提问和追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1)提出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的效用:设疑发问,是凸显教师的组织和引领的重要路子;经由过程讲堂上的师生问答可以前进师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与人往来得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新的不雅点,是讲堂上最闪亮的火花;高质量的讲堂提出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爱好,培养积极摸索的精力。

(2)追问的效用:追问可以避免学生仅对题目作“对与错”活“是与小学语文课评价标准否”外貌回应;追问能拖展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促推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思量题目;还能挖掘题目违后的常识点,帮忙学生建构新旧常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的提出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基本到达了预期的效果,但另有不足的处所:上课提出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没能因人而异,叫好学生回应多一些,而忽视了学困生,有时候对学生的回应与提出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较忽视,有时候提出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了却不追问。对于题目的设计,有时候偏离学生实际,有时候过于反复。

第二章 教具展览基本功

3、学具、教具的使用有哪些作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学具、教具的施用的效用:

(1)可以兴许前进学生的学习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讲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小学语文教学故事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多种要领,此中,为学生创设操纵活动境地,加强哄骗学具下手操纵,不仅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官位地方,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独特之处。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型象为主的成长阶段,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独特之处,创设公正的当令的下手操纵活动,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将变得快乐,轻松,高效。

(2)有帮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用地表达本身的观念和见解,能否当真倾听、归纳综合和吸收他人的意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是以,1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连合、协调、互助共事的整体协作精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互助操纵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

(3)有助于常识的理解。我们懂得,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主如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果经由过程对直不雅质料的感知而形成的。恰当地运用学具,可以兴许表现具体、形象的过程,富厚学生的感性认识,前进感知效果,为理解和应用常识成立坚实的根蒂根基。是以,对于那些用语言不易讲清楚或虽能讲清但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施用教具或学具,可以揭示事物的素质和内在联系,顺利地突破教学不易解决之处,帮忙学生解除对常识理解的停滞,给讲堂教学激趣添味。

(4)有助于培养下手操纵能力。培养下手能力,是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的1个方面。国外一些专家在进行小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时,都把成长实际操纵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的三种能力之一。让学生绘图、操纵、演习等,有助于学生操纵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五育的全面成长。

施用学具、教具应留意的题目:

(1)施用学具、教具的同时,要重视语言的效用。语言是思维的东西。在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操纵过程当中,教师富有启发性语言,学生对操纵过程的描写,是有序有用操纵的条件,是促进思维提升的重要手眼。所以,在哄骗教具、学具摸索时,一定要把下手与动口结合起来,离开语言的单纯操纵,是难以实现从直不雅到抽象的过渡的。

(2)学具、教具的施用,要留意指导学生及时进行不雅察思虑,并归回到具体操纵中检验。具体化和抽象归纳综合是彼此效用的过程,在抽象归纳综合掉事物素质的一般特征之后,指导学生回到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上往,对抽象归纳综合出的结论进行应用和检验,才气阐扬教具、学具的最大能量,才气较全面地告竣设计的教学目标。

(3)学具、教具的施用,要符合实际,适合不雅察的需要,利于目标的告竣。

4、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应如何改进?

答:当然图片小学语文作文范文、音频、视频文件教具可以协助讲堂教学,直接为学生提供感性质料,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情、激发爱好和培养学生的不雅察能力、思维能力及阐发解决题目能力,但施用不当,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1)图片、音频、视频文件在教学应用上的误区。

①过多追求图片的“外在美”。一些图片所用色彩比力亮丽、艳丽,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留意力,干扰学生的不雅察,掉往了教具辅助教学的效用。我们倡导教具应该是操纵简单、利便,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题目放在第一位,追讨教学教具的内在效用,而不是所谓的外在“美”。

②只重视图片、音频、视频文件教具的运用,忽视了传统教具的运用,甚至有的一堂课下来,黑板上1个字也没有。

③呆板播放的课文朗读录音当然比力规范,可是与教师的那些富有感情的朗读和亲切的话语尽对不成以等同,能用黑小学语文新课程内容板、嘴巴等其它传统媒体讲清楚的,就不必施用过多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教具,遵照“低本钱、高效能”的原则,前进教学效果。

(2)收集聚资金源应用上的误区。过分依靠收集聚资金源,忽视其它传统教学资源。我们懂得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收集亦然,有许多要领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克不及认为只有收集聚资金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过分偏重于原始素材性资源,忽视资源的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有些教师在收集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经由过程搜引得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原始素材性资源罗布在一路,没有进行公正有用的用筛子选和整合,使学生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的常识,使学习偏离了目标和方向。

(3)教师在教学要领和教学思惟上的误区。在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教学要领上重视演习征象、教授常识,忽视揭示过程与忽视培养能力。在施用好些个教具辅助教学中,应重视教学要领的选择、教学的精心设计上。信息技术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用“建构主义”的思惟来进行教学设计,可认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设更为逼真的“情景”,可以改善认知环境,注重对学生认知要领的培养。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索追究、认识社会、接管新信息的东西,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唯独是教师讲解演习的东西。

第三章 教学实行基本功

5、设计课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教学目标设计是不是有实际效。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规范,是以,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客不雅性和可操纵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效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按预定小学语文说课稿课件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这其实不解从根本上消除据实际的活动环境临时作须要的调整。

(2)教学境地创设是不是符合课程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欲看的教学境地,使学生能积极思虑,主动摸索,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触领悟,教师创设的境地要符合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精密联系,要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3)措置惩罚好设计和生成的瓜葛。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多维度设计本身在讲堂上可能出现的题目,同时设计解决措施。假如这个题目的出现,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顺手推舟,正确措置惩罚其过程,可以经由过程讨论、矫正,提供给学生的思虑的过程,从而解决题目,甚至教师可以诱发这种题目的出现,引发学生的思虑。可是,假如这种题目的发生对学生的学习形成停滞,我们就要指小学语文教学观论文导学生的思维朝正向成长。也就是说,我们设计讲堂时要做到眼中有教材,心里有学生,才气巧妙地措置惩罚设计和生成的瓜葛。

(4)是不是注重学生“自立、互助、探索追究”的学习活动。在设计讲堂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文本,采取自立或互助的方式,开放地探索追究题目,为了使学生的探索追究具得法向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应预置探索追究的使命。在设计讲堂时,教师对学生要有力地指导和支持,教师的设计、指导、支持和促进效用对学生学习的成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教学的,还存在有哪些问题?

答:引领学生进进教学的关键是超卓的讲堂引进,讲堂引进顺应寻求能激发学生的最佳念头处所法。

如:(1)联旧引新,哄骗学生的已知把他们语文阅读教学论文集的留意力和思路指导无知上来。

(2)打造悬念,激发探求知识欲。

(3)渲染氛围,经由过程教师有感染力的语言活把学生带到特定的环境中往。

(4)设疑难难,捉住学生的探求知识心理。

(5)直不雅演习,经由过程直不雅教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6)引经据典,引用昔人名言,典故,导致学生联想。

(7)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爱好。

存在题目:

(1)鹊巢鸠占,占历时间过多。

(2)脱离学生的认知独特之处和认知水平。

(3)内容不妥,偏离了本节课的重点,导进与竣事呼应欠好。

第四章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7、你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答:(1)营造平易近主氛围促推学生敢问。

(2)创设题目情景,指导学生想问。

(3)构建自立摸索,培养学生会问善问。

8、请谈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效用,指导效用,维持效用,调节强化效用。语小学语文说课稿课件文教学中,定向效用可以帮忙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稳固建立学习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维持目标可以帮忙学生树立信心。调节效用可以支配本身的行为,强化效用可以可以帮忙学生奋发精力,不断进取以饱满的情绪刻苦摸索。

第五章 教学评价基本功

9、如何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答:作业是学生强化常识,前进能力的有用路子,也被看成是讲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既然教师教学活动的1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1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经由过程作业来相识学生对常识的把握环境,并认识学生的阐发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强弱,根据这种相识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调整教学。批改作业是新课程下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一种有用方式,是教师监督催促学生正小学语文课评价标准确把握所学常识,进一步强化和前进熟练程度,熬炼思维的须要手眼;同时,学生经由过程教师对作业的批改,能认识本身的优点与不足,并体会教师对本身的期看与评价。公正布置作业与有用批改作业,使之更有用阐扬强化延伸常识,成长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是新课程下教师所应把握的又一项重要技能。传统作业设计情势单一,以文字表达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富厚多彩的,教师要长于在学生活动中捕获时机,设计矫捷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纵、可顽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阐扬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情势相结合,让学生下手、动脑、动口,这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和形象思维占上风的独特之处,能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串,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小学语文阅读论文集活动,参与学习。新课程教学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在教学过程当中,布置富厚多彩的、情势多样的和开放的实践性语文作业,不单能强化讲堂教学结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而且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成长。作业的批改作为教学评价系统中的1个子系统,能有用地帮忙教师接收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发现并弥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题目,可以促进师生的感情交流,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形成杰出的学习习惯。它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前进教学实际效的有用路子

(1)为了阐扬学生的主体效用,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的过程,可以采取如非主要领。一是学生互相批改法。如讲堂进行的生字、词和词组的听写,一般采用同学间彼此批改法,学生完成后,由教师指定学生彼此批改。批改后,教师统计作业环境。二是随堂批改作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业法。对于复习课,题目设有根蒂根基题、中档题、有一定思维度的题。这些题一般当堂完成,采用及时反馈谜底、当堂批改的方式批改。若教师全讲,对学优生的思维没有帮忙,而学困生又得不到前进。采用这种做法对学生来说,既可让他们及时懂得对错,又可以前进他们造作业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既可以及时相识学生作业环境,又可以减少 4

本身课外批改作业的时间。三是小组批改作业。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有时候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即把差别水平的学生摆设成先后两桌,每四人组成1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环境向教师报告请示。如许学生既可相识本身作业中的题目,又能从其它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别致的思路和要领,熬炼前进其改错和辨析能力。四是师生共批作业。采用这种要领,要集中几个学生典型纰缪的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作业,教拜某人做师傅前把学生作业放在投影上,然后师生配合批改。经由过程如许的共评,师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争论,真正搞懂纰缪缘故原由及纠正的要领,同时又可以大大前进作业批改效率和再次作业的正确率。

(2)阐扬教师指导效用,让师爱表此刻作业批改中。教师可采用以下要领。一是鼓舞勉励式批改。当学生经由过程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前进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如常完成作业时,就能够不掉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舞勉励,使其体会到打败困难、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前进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二是协商式批改。有些作业可以采用小组互相批改法劈面相识具体环境,与之协商批改的策略。在这个过程当中,常能有不测发现,或是学生思惟上的题目,或是学生解题的创新思路。教师可根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室据具体环境采取相应策略,对学生有创意的解题要领赐与表彰,并让其在班中先容思路或要领,鼓舞勉励各人拓宽思维,求实际创新。三是延缓式批改。学生的常识根蒂根基,智力水安然平静学习立场是差别的,应承诺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到达相应的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第二次评价或暂不评判等级的方式。这种“推迟判定”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凸起了学生的纵向成长,能使学生瞅见本身的前进,感受到获得成功的欣忭,从而激发学习热忱。四是面批式批改。这种批改方式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面临学生做出反馈,这对前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推动效用,而且还能使师生的瓜葛融洽。

(3)应用考语式批改。一是考语指导,思虑改错。当学生由于马虎在作业中出现纰缪时,可以用考小学语文松鼠评课稿语指导学生对本身进行回顾、查抄,找堕落误缘故原由及正确谜底。如学生出现理解性纰缪,可批上“当真审题,想清意思,再解题好吗?”学扎根据考语能很快找堕落误缘故原由,并能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考语激励,增强信心。“评价应注重学生成长的进程项,强调学生个体过往与此刻的比力,经由过程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本身的前进。”当根蒂根基比力差的学生开具前面一部分谜底时,应该激励“你一定行的,再想一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个之外,“真伶俐,恁地有创意,上课大胆一点说出你的想法就更好了”等语言既能让学生信心计增,又能使学生乐于接管教师提出的建议。三是考语点拨,拓宽思路。哄骗考语适当赐与点拨,以帮忙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四是考语促进,养成习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格式要严酷把关,这些是表小学语文新课改经验现杰出学习习惯的外在规范。要及时用恰当的考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易于学生接管并加以改正,如“你很伶俐,假破读写得再好一点,那就更好了”!

总之,矫捷运用批改情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解释回答题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为学生创造1个自立、自尊、自信的作业环境,使学生乐在学习中做,喜在批改中学。

10、你认为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有哪些作用?

答:(1)学生可以反思他们的学习要领和学习结果。

(2)能培养他们得自立性和自信。

(3)成长记载袋能记载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反映他们的成功与挫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艰苦与快乐.(4)成长记载袋为家长、教师提供了富厚的多样评价质料,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全面的成长。

第六章 资源开发基本功

11、试谈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答:开发课程资源小学语文同步探究的意义;

(1)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前进。

(2)前进讲堂教学的有用性,富厚讲堂教学资源。

(3)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促进学生智力成长。

(4)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为新常识的产生提供杰出的增长点。

(5)培养和熬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不雅。

(6)培养学生收集和措置惩罚信息的能力。

开发课程资源的留意事项:

(1)必须以课程规范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科书编适意图的根蒂根基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违学科学教育学独特之处。

(2)必须以有帮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帮助于有用教学为起点。

(3)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同一,不克不及流于情势做外貌文章。

(4)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不雅行为,要如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往。

(5)必须实事求是,不成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6)不要逾越学生能力和偏离教学目标。开发与哄骗生成性讲堂教学资源应当立小学语文新课改经验足于“公正”与“有用”做文章,立足于讲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努力实现讲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同一。

(7)要切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营造“生活”氛围,让学生体验语文价值,不要有悖于文本的人文内涵。

第七章 教学研究基本功

12、你认为课例研究能够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哪些作用?

答:课例研究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子,有用地将教育定见转化为教育行为,提升通例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这是前进教学质量的有用手眼。有用的课例研究是以教师教学能力增长为导向的。在这个意义上,课例研究为提升教师解决题目的能力,增长教师的实践伶俐提供了导向性的策略,它的出现也使教师真正成为研修活动的主人。

13、课例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最有用的路子之一。但由于实行者不雅念误差、理解小学科学教研组记录偏颇及操纵不当,要得当前研究出现了盲目仿照、主题泛化、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把握不正确等种种蠹弊。

(1)课例研究要以真实为条件、以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题目、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判定和实践伶俐为目标。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要留意不要盲目仿照他人的研究操纵程序,要结合本身的自身成长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

(2)进行课例研究时要留意克服主题泛化的征象。许多教师的课例研究没有实际效性的主要缘故原由就是主题的稳固建立“大”而“空”。

(3)要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教师在确定研究目标时要留意:一是针对黉舍教育培养目标及教学宗旨,拟定出1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目标。有了具体目标后,教师经由过程交 6

流讨论找出学生实际环境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锁定目标,开展研究,经由过程讲堂教学实践来缩小学音乐特级教师小差距。二是课例研究的目的是经由过程教学活动找出培养学生品质或能力的最佳教育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改善教学效果或者是前进学科成就。

(4)要深进相识学生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思路和行为。一是要着意相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行为,要自始至终把留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挖掘潜在力量的查询拜访研究上,放在怎样让讲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成长学生的潜能上,而不是授课教师的教学表现。二是教师的研究过程一定要遵照先探讨“学生是怎么学的”,即不雅察和阐发学生在讲堂活动中的每1个具体行为再根据学生的讲堂表现探讨“教师应该怎么教”如许1个思路,到达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前进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5)要留意克服浮躁心理,推进研究不断深进。在课例研究过程当中不要餍足于找到题目的一小学语文课教学实录些症状或是总结了一两点小策略层面的结果,而是要对新的有价值的题目保持一种持续的状况,进一步开展深进研究,形成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第五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小学数学作业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小学数学作业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教学中应用讲述与讲授应体现的原则有哪些?

答:讲述与讲授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讲述与讲授要以学生为主体。(2)讲述与讲授要适当。教师讲述与讲授时,往往更多关注自我,如怎么讲,怎样才能讲得全面、细致、深刻、透彻。(3)讲述与讲授要讲究实效。讲述与讲授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讲述与讲授的同时,应当兼顾学生的倾听与思考。

2、应用倾听与对话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倾听与对话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倾听是前提,对话是根基,有效地倾听才能保证对话的有效进行。

(2)倾听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生长点,对话要追求真实、深刻和有序,一定要防止极端自由主义,要做好主体性和主导性的有机平衡。

(3)对话要围绕问题展开,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发生多元的碰撞;教师要少用指令性语言,要让学生能够轻松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4)尊重学生表达出的真实看法或意见

3、教师提问学生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提问的一般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跟随式提问法。②设疑式提问法。③开启式提问法。④设计情境提问法。⑤多媒体提问法。⑥引出兴趣提问法。

第二章

教具展示基本功

1、在教学中如何应用黑板、墙壁等教具实施有效教学?

答:(1)应根据教学内容和黑板、小黑板、白板与墙壁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师应充分了解各种教具的不同特点,依据不同教具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2)要分清主次,切忌面面俱到。在利用黑板、小黑板、白板与墙壁时,应明确目的,分出哪些是重点突出主要使用的,哪些是调节形式和情绪次要使用的,才能突出教学主题。

2、你认为教具、学具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教具、学具的使用,要重视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描述,是有序有效操作的前提,是促进思维提升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利用教具、学具探索时,一定要把动手与动口结合起来,离开语言的单纯操作,是难以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的。(2)教具、学具的使用,要注意进行表象的训练,让操作更有意义。表象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换的重要过程,是抽象知识形成于头脑必不可少的中介环

节,用好这一环节,就将新学知识内化,对新知有深度的理解,把形象直观的知识抽象化。(3)教具、学具的使用,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抽象概括,并返回到具体操作中检验。(4)教具、学具的使用,要符合实际,适合观察的需要,利于目标的达成。

第三章

教学实施基本功

1、结合自己的教学观察和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建立学习组织?

答:(1)建立学习组织遵循的原则:①同趣原则。②同题原则。③异质原则。(2)建立学习组织的策略:①建立组织机构。②建立规章制度。③培育团队精神。④引发组间竞争。⑤引导自主学习。⑥完善教师评价。⑦加强指导协调。(3)建立学习组织应注意的问题:①“搭车”现象。要通过明确的组内任务分工、合理的团队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个体自觉参与;同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关注组内同伴的良好品德。②混乱现象。要进行合作技能培训,通过明确的声音要求,击掌传递快速停止的约定,引导学生养成轻声讨论,有序操作,有令即停的良好习惯。③浮夸现象。教师要引导学习组织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研讨、交流活动,避免出现为了合作而合作或追求形式、做表面文章的现象。

2、构建课堂教学文化时应注意什么?

答: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是一种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等非智力因素,以及良好的人际互动、合作交流能力,并使学生学会人际交流沟通。若处理不当,也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1)构建课堂教学文化时要着眼于引导学生上课的专注能力。有的新教师上课时把目光放在创设的情境内容华美程度上,而忽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纷繁复杂的情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专注于学习活动,更谈不上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围绕去除干扰学生学习的因素,从学生学习行为线索中发现问题并采取灵活策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专注于学习活动中。

(2)构建课堂教学文化时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自然会主动专注于课堂学习活动。

(3)构建课堂教学文化时要着眼于促进学生行为的自我控制力。虽然教师创设了一种看似民主的情境,但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通过指令性语言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如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会经常用“坐好了”“注意听讲”这类规范性的语言来调控课堂。

第四章

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1、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实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功进行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实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功进行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学生敢问。如果教师时刻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那么,学生会感受到无可比拟的爱的享受,对所教教师就会信赖,对他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一是原型创设。教学中,教师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思维上的疑问,形成悬念问题(3)构建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会问、善问。教师要注意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提问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二是注意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三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弄懂课本上的基本原理,这是他们发现问题的基础。四是要求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书上学的一些知识和原理来分析、解释这些社会现象。

2、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在教学中如何让促进学生拓展课堂?

答: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内外的适度拓展延伸,可以让数学课堂更加充盈和丰富。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选择拓展的内容,适当地选择拓展的时间,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个性得以彰显,情感得以升华。

(1)促进学生拓展课堂的原则: A、拓展要立足教科书,高于教科书。B、拓展要定位课堂,贴近学生。C、拓展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条件。(2)促进学生拓展课堂的基本方法:按照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与课堂教学的先后顺序,可从课前准备参与和课后实践参与两个阶段,开展活动促进学生拓展课堂。

(3)促进学生拓展课堂的策略: A、建立学习组织,提供活动场所。B、培养骨干队伍,强化引领作用。C、开展趣味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3、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读书的?

答:

(一)指导学生读书的教学原则:(1)主导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综合性原则。(4)主体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6)个性化原则。(7)合作性原则。

(二)读书的基本方法:包括读教科书、读图表、读其他相关资料、看影像资料的基本方法。

(1)读图表的基本方法。首先,读图表的标题,即是什么图表;其次,读图例或文字项目;再次,读数字;最后,把前几项内容综合起来理解。

(2)读其他相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可以粗读、精读或细读,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直至读懂,这是关键,然后提炼或概括出核心词。

(3)看影像资料的基本方法。认真观看,边看边思考,生成问题或感悟。

(三)指导学生读书应注意的问题:(1)把握指导的重点;(2)传授阅读的方法;(3)推荐阅读的菜单;总而言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进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

第五章

教学评价基本功

1、如何有效发挥作业批改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答:

(一)作业与批改的原则:作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以对学生辅导、评定为效用的,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4)在评判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5)在时间上,实现反馈的及时性。

(二)作业批改的基本方法:(1)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的过程,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学生自我批改法。二是随堂批改作业法。(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让师爱体现在作业批改中。批改中教师可采用如下方法。第一,鼓励式批改。第二,协商式批改。第三,延缓式批改。第四,面批式批改。第五,常用评语式批改。

(三)作业与批改中需注意的问题:现行的作业设计与批改,切忌为了追求形式搞花架子。作业设计应在重视实践性、体验性和操作性的同时,必须符合课标和教科书的要求,所选的习题要有启发性、典型性、代表性、趣味性。而现行的作业设计,在重视基础性的同时,凸显了开放性和探究性,造成答案的不唯一性,这无形中给教师的批改增添了难度。因此,教师应从批改视角的多维度、批改尺度的纵向、批改范围的选择、批改主体的多元化等几方面进行研究,提高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效益。

2、你认为命题创新“新”在哪里?教师应如何加强命题创新基本功?

答:新课程下数学命题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材料的选取和呈现方式、设问的角度与答案的开放性、综合性、现实性等方面,还体现在强调能力立意,强调回归生活,强调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等方面。

命题创新基本功是教师在试题编写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材料,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创编新题的基本功。命题创新的原则:(1)三维结合,注重发展,凸现人文性原则。(2)面向全体,注重双基,满足差异性原则。(3)灵活开放,注重开放性原则。(4)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原则。

命题创新的基本方法:(1)内容维度。这是命制试题的最基本维度,包括内容的长度和宽度。(2)课标维度,简称标度,即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3)定

位维度,指命制试题的目的,是形成性测试,是竞赛,还是为了结业。(4)呈现维度。(5)量的维度,指试卷的长度,即指一张试卷的试题量与答题所需时间的相宜程度。(6)结果维度,包括区分度、效度与信度。

命题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对主干知识的考查。(2)注意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命题。(3)注意数学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加强应用意识(4)重视基础,关注过程与方法。(5)关注差异,体现个性化与解题空间的开放性与综合性。

第六章

课程资源开发基本功

1、你认为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具有哪些意义?

答: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现实意义:(1)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科书,并且要求教师摆脱对教科书的过分依赖和崇拜,以积极的心态去合理地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教科书过程中,学习钻研教科书内容,熟悉教科书呈现模式,了解教科书编排的优点和缺点,获得施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2)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实效地开展教学,绝不仅仅局限在对教科书的适当改变,需要有更高、更宽的眼界来统领把握学生、教科书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

2、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你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开发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

答:所谓数学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能够推动教学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现超乎预设的表现,对课程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学生的看法和表现都是有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课程资源。

及时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应遵循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参与性原则。(3)交互性原则。(4)动态生成原则。(5)开放性原则。

及时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策略:(1)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2)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会倾听。(3)精心策划弹性预设,动态处理课堂。(4)提高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教学智慧。

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需要注意的问题(1)不要超越学生能力和偏离教学目标。(2)不要有悖于文本的人文内涵。

第七章

教学研究基本功

1、谈谈你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进行课堂观察的?

答:课堂观察应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敏锐性原则。(4)精细性原则。课堂观察的形式:(1)自我观察——从授课者的角度观察课堂。(2)个体观察——从观课者的角度观察课堂。(3)团队观察——从学科组的角度观察课堂总之 ,不论是哪一种观察法 ,一般都遵循以下三个观察环节 ,即观察前的准备(明确观察目的和制定观察计划)、观察中的记录(记录观察内容)、观察后的反思(观察记录的分析、总结与结果的呈现。

课堂观察应注意的问题:(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2)要重点突出,兼顾全局。(3)要排除自我,客观观察。(4)要尊重课堂教学实际。

2、你认为行动研究有哪些作用?你是如何开展行动研究的?

答:

(一)行动研究的作用:(1)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2)可把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改革。(3)可转变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研究者。(4)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5)是中小学科研兴校的重要途径。

(二)我是从以下几点做的:

(1)计划。计划就是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改进现状,这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

(2)行动。行动即实施计划,是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过程,是根据研究计划,对研究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策略(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3)考察。考察是反思、修正计划,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考察主要指对行动背景、行动过程、行动结果和行动特征进行考察。

(4)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下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作为研究者要做以下几件事:其一,整理和描述,即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制约和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的过程和结果,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和“情节”的描述和勾画,把它变成自己的教学案例和教育故事。其二,评价解释,即对行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探讨各种教育实践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其三,重新设计。

下载《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美术》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美术》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

    《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题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2、提问与追问有哪些作用?结合您的教......

    教学基本功新修炼 初中英语作业

    教学基本功新修炼 初中英语作业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中学 张亚琴 1. 有人认为,英语设计课堂就是教师编写教案。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答: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的......

    教师基本功新修炼

    《教师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思考题:前 言1、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功?2、为什么要注重教师基本功的积累与修炼?3、教师强化基本功的途径有哪些? 教学设计基本功什么是教学设......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五篇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初中思想品德》思考题作业 1.试说明提问的一般方法 提问一般有以下七种方法: 第一,跟随式提问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随时进行这种“跟随式”提......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 1、 对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对话,从语言形式看,有赞美式、含蓄式、渲染式等,从理答方式看,有简单肯定、引申评析、追问、转问、换问、讲解;......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音乐》读书心得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课程简介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实施优质高效教学、实现精彩专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教......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 1、 对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对话,从语言形式看,有赞美式、含蓄式、渲染式等,从理答方式看,有简单肯定、引申评析、追问、转问、换问、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