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2:0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

第一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义岗中心小学

陈淑霞

【摘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在课堂上积极向老师和学生质疑。我们要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书籍中找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并解决问题,还引导他们立足问题,科学地探究、学习、实践。“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问题教学

合作探究 问题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学生真实动态生成和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儿童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以问题教学的方式,促成三维目标落实的重要方法。引导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书籍中找问题,在课堂上积极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立足问题,科学地探究、学习、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将问题教学落到实处,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问题意识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营造良好氛围的目的是凸现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探究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语言现象及情感之间的差距与矛盾,以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学生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动机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驱动力。

2、营造氛围,激起“想问”。在学习《景阳冈》一课时,学生对打虎英雄武松崇拜的五体投地,教学时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引导他们讨论课文是如何描写武松的,学生积极发表各自的见解的同时,有一些学生质问武松是打虎的英雄,为什么前文要那么详细地描写他的喝酒?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兴趣得到了激发,从而就自然产生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二、发现问题,学会梳理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课堂上向老师和学生质疑。在教《故乡的杨梅》的阅读课文时,立足中心句确立问题解决的次序。

1、让学生找出中心句——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质疑,确立研读思路。

2、渗透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文本、体验、感悟语言材料,实践“有感情朗读”、“带问题默读”等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从不同方面去感知、研究,然后再利用集体资源解决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原来留下的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问题利用能力,还渗透一些写作技巧,发展了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

三、合作探究,注重交流问题

1、质疑问难,突出主题。、质疑问难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学生在自学探究中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整理搜集,建立“小问题库”,以“学生姓名命名“小问题库”。在课堂教学中建立“问题咨询站”解决。

2、合理安排,解决问题。为了避免问题咨询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避免学生题太多简单的、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也为了消除有些学生担心不能把问题表达清楚,不敢质疑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小组内质疑,再按小组简要表达合作学习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炼教学的核心问题,最后提交“问题咨询站”解决。

四、展示个性,凸现探究过程

1、发表见解,发挥个性创造。在学生充分发表对问题的见解以及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由于学生个体对象不同,往往相同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的结论,这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果,都应尊重。

2、理解辩论,萌生新问题。也许学生在不同的理解与辩论中,出现的问题可能使教师难以作出判断。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萌生新的的问题,并因此产生更高层次的学习热情。

五、正视差异,加强问题评价。在教学评价上,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即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在评价中,对不同性格、不同程度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评价。对性格比较内向、感情比较脆弱、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看到今天比昨天好,相信明天比今天一定会更好;对进取性较弱的但又较容易满足于现状的学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多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给他们以动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书籍中找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并解决问题,还引导他们立足问题,科学地探究、学习、实践。“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提高质疑的能力,闪现思维的火花。

作者

陈淑霞

通讯地址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义岗中心小学 邮编

743322

第二篇:多媒体课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资源

新方法

新效果

——谈多媒体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漕河镇芝麻山小学

胡小敏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许多农村学校来说,教学资源匮乏的程度,几乎可以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来形容,这无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造就高素质人才。多媒体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它成为语文教学的有力工具后,语文课堂便像注入了一溪活水,让置身其中的学生学得主动、快乐,而教师教起来也游刃有余,备感轻松。多媒体资源的魅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有利“激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可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起来就会主动、自觉,自然而然,学习效率就会提高。然而,一般语文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是静态的信息,缺乏灵动和个性,学生学习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动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产生联想。可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很难准确领会并进入角色,即使教师在备课时下足了功夫,预设各种情境,并在课堂上加以引导,但收效仍然有限。自从多媒体被引入课堂后,教师就可以大量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科学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音、光、形、色、动画等形式,全方位地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如我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课的激趣导入部分时,就是利用剪辑的音像资料,向同学们展示地震时公路断裂、山体滑坡、楼房倒塌、人们惊惶失措的场面(这些触目惊心的场面伴随着强烈震撼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情绪带到了要学习的课文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增加了教学容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媒体资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音像资料,而且也可以通过呈现方式的改变(列举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补充练习题等)来增加教学容量。教师在课前

搜集大量的形、声、色多元素相融合的教学信息,或提供给学生多维的阅读材料„„这样既能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能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更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还是以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课为例。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要突出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我在课堂拓展延伸部分里,就是利用课前在网上搜集到的大量的汶川地震中房屋严重损毁、官兵冒险救援、总理亲临现场指挥的图片,再配上音乐,制作成动感影集,放给学生们看。同学们看到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图片,听到催人泪下的音乐,个个眼睛潮湿,有的甚至情不自禁地抽泣起来。学生很容易从对父亲的小爱上升到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中来。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将学生的爱心辐射到社会,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新课标里有这么一段话: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允许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专题性、探究性、综合性学习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养成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生动、多变、互动的形式,使这种理念变为了现实。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资料?于是,有条件的学生就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他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长城的资料:有长城的故事、传说,还有与长城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同时,也逐渐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四、更好地把握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可能是该课的重点,也可能是教学中的难点。有时在讲解疑难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老师会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讲了半天,学生反而如坠云里雾里,找不着北,使学习成为负担。此时若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文字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资料,学生反而能较快地抓住问题的关键,经过分析归纳,轻松地突破重难点。

如我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人”字形

线路。由于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理解,想象不出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为了降低教学坡度,突破教学难点,于是我就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列火车向东北驶去,到了“人”字形岔路口就倒过来,原先在后面推的火车头就变成在前面拉,原先在前面拉的火车头就在后面推。学生通过观看火车沿着“人”字形线路上陡坡的全过程,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文的含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优化朗读,突出学科特点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创造与渲染气氛,就能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推,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记事文章,记叙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总理的感人场面。但是,那段历史对学生而言有些陌生,他们无法体会人们沉痛的心情,这个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教学助手。当学到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人们为总理送行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当时的实况录像:夜幕中,漫漫的长安街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男女老幼,人们望着灵车哭泣着,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学生看完人民群众悼念总理的悲痛场面,对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油然而生,再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入情入境。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地应用多媒体资源来优化学生的朗读。如朗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把一些表示固定含义的符号出示给学生,让学生看着句中醒目的符号读;出示美景图,使学生身临其境,再播放轻柔的古典音乐,让学生配乐读;利用音像渲染气氛,带着感情读„„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综合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启迪学生较为丰富的创造性思维,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个性张扬和人格的自我发展。多媒体教学好象清风活水,使我们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异彩纷呈。

第三篇: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远程教育资源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资源宝库。在语文实际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对创造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培训语文教师技能,转变思想观念

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对语文教师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借助其母语的优势,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转变,必须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转变观念,并转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专题报告”栏目让我们聆听了专家学者对新课改的精彩评述;“培训教材”栏目中我们解读了语文新课程结构的调整,新课程资源的组成,明白教师角色的转变,评价方式的改革以及学习方法的优化,掌握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课程整合”栏目中我们领略了语言的优美性,同时也进一步理解语文作为工具学科,也

是一门现代化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和发展性;“新课标的示范课”让我们学到优秀教师是“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全新的理念和崭新的角色走进新课程,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自主、合作地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培训教师,让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师足不出户就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通过观看视频,身临其景的接受全国最优秀的教师、专家的培训。

2、远程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锻炼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为便于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课堂的运用,IP资源中“教师发展”,为教师的“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使用”提供了“培训教程”。对计算机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等知识、技能进行了媒体讲解,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如:PPT的制作,影视媒体设备的使用等,为教师把IP资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知识、技能保证。同时也对广大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IP资源是我们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资源宝库,我们要为教师导而用,为学生学而用,而不能为用而用。二是要提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只有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才能更有效地获取各种教育信息,熟练地将所获取信息应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三是IP资源的实际运用必须与课堂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也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在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教学资源整合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教研论文”和“经验交流”,不断充实自己的课堂整合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

量。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水平,操作能力不断增强。

二、调整语文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1、远程教学资源打破时空限制,突破了语文课堂教学难点。对农村小学而言,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小学频道”,是具有针对性的栏目,它包括:时事动态、课程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教师发展、少年文化等。课程资源中每一课都有教案示例、媒体展示、探究活动、习题精选、扩展资料等内容。这些资源有着丰富、高质以及适用的特征,这对于缺乏教学资源的教师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教案示例提供了一些示范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我们充分利用他们的设计,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用少量的时间设计出了高质量的教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媒体展示中课件的应用能充公发挥多种媒体的集成功能,增强教学活动的交互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声音、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气氛,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学生的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课堂注入活力。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作为身在西部山区的孩子,“抬头是山,出门是山”。对于“大海”、“海岛”的理解只能是凭空想象。对这篇课文的描写景物难于理解。在教学时,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知大海的波澜壮阔,海岛的明艳绚丽中,展示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接着利用媒体录像放映,带学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岛的假象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

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从而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的真正含义。油然而生出对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再如,我在教学古诗《小池》第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取了情境教学法——播放了远程教育资源《小池》一课的视频图片,并伴有和谐动听的《春江花月夜》曲子,配以教师设计的解说词,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小池旁边——初夏,微风徐,诗人来到池塘边,只见细细泉水从泉眼暗里缓缓地流出来,一点声响也没有,好像泉水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出一点。树阴倒映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和的柔美的春光„情境的再现,不但使学生深切地感悟了诗词大意,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和熏陶,陶醉在大自然美好的境界中。

2、远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释疑解难,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课程资源”还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资料,仿佛有了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对于“‘人字形线路’、‘两端向中部凿进’和‘中部凿井法’”的理解,凭讲解、想象,再加上画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利用远教资源,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样不仅突破了教材的重点,释疑了难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创新思维,以及他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再如教学《赵州桥》第一课时,全班同学都知道赵州桥的外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

学生又不能亲临现场去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运用远程教育学科教学资源库中的媒体素材,从视频节目单上查到赵州桥的外观图片,学生对赵州桥的近景,全貌有了真切的感受,大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3、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利用学生的班队会计划地播放“专题教育”里一些科普之窗、人物星空,历史大观等节目。“科普之窗”使学生了解了科学的发展,体会到科学的力量,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诱发了孩子们的幻想和创新。“人物星空”中伟大人物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明白了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戚戚相关,只有建设好祖国个人才有美好的未来。专题教育使学生饱览了祖国各地美丽风光、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位家长自豪地说:“我们山村学校的穷孩子们看到了与自己同龄的各地小朋友的生动的演讲,激烈的辩论,积极地参与,热情地合作,使这些山里娃也受到了启迪,他们从此也学会了课堂上怎样去参与,怎样去合作,怎样去表达,怎样地质疑问难。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了,他们的灵性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1、远程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它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方式传递信息,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思想,教师在这里始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2、远程教学应针对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相关课件。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参与探索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因素,在网络学习的环境中,课件界面的艺术性、独特性、生动性,丰富性、灵活性是让学生自始自终集中注意力参与整个交互活动过程,并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3、远程教学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目前远程教学

模式还是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但随着网络技术和教育需求,网络教学模式最终会成为与传统课堂教学并驾齐驱的教育模式。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还为我们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教学经验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我们坚信只要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它一定能发挥出其应有作用,加快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

第四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该学科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诸多优越条件。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最具可行性也是最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之一。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所在。但是农村语文教育远远达不到我们的目标和要求,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改进,从哪些方面改进等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来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以便能为我们乡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这种方法被大多数的教师运用在实践中。但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较好,但实效性比较差。有些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而有些问题,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根本不需要合作学习;有些问题提问的方式不正确,学生不明白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时候合作讨论没有足够的时间,几个学生刚刚凑到一起还没怎么讨论,时间就结束了;有的小组里,只是将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几个同学对照一下,就完事了,根本没有合作啊讨论啊之类的;在小组里,发言的依然还是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只有倾听的份;还有的小组因为缺乏良好的组织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时居然成了聊天玩耍的机会,更使合作流于形式;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时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很多的问题表现了出来。

小组内的合作学习需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首先,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学习,有些问题学生能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就不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确实意见不统一,确实遇到疑难问题时才去合作,这样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再次,讨论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的方向、问题、内容、范围,小组内同学们能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教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还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因内容而定,教师应该协调好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果遵循了这些原则,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两种倾向:首先是目标替代了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教师把目标当成过程,学习过了、分析过了就以为学生学好了、分析好了,殊不知两者之间差距是比较大的,学生学了,不代表他学好了,掌握了,理解了、吸收了,同样,分析过了也不能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了,这种教学过程就忽视了教学目标的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肯定不能实现,更说不上教学任务的完成了。其次就是很多教师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主要看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比如在语文指导朗读过程中,朗读一般也讲究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二是数量,读的多了,过程就体现了,质量上相应也应该体现出训练过程,一遍遍的朗读,争取后一次要能比前一次有进步,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步体会文中的语言和作者的感情,同时也提高朗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但是我认为对多媒体资源的开发还应该更加合理、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学手段比以前更加优化了,体现在教学中的就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难否认,多媒体的运用不但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应的时代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所带来的便利也是我们所期望的。但是在多媒体运用中,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对课件的期望太高,依赖太强。有些教师认为没有好的课件就上不出好的课堂,所以就把课件当成提升自己课堂水平的筹码,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追求课件的新、奇,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课件,在课堂上,从头至尾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展示课件的平台,在课堂上看到的只是课件的声音和图画,而看不到教师的教,看不到学生的学,课堂的活动被课件完全替代了。其次,有些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从而导致主次不分。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是主要手段,在课堂中,有些教师的课很明显是跟着课件走,教学过程被设计得有条不紊,教学进程由课件来控制,教学节奏也是由课件来决定,这样就导致课件 2

占据了教学的主导,教师却变成了多媒体的播放者,完全不能体现教师的个人素质,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是老师而是多媒体课件了。当然这样说不是要严厉禁止多媒体的运用,对多媒体的使用还应提倡和推广,但是同时也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使多媒体的运用更加合理、科学。多媒体运用的好,确实可以为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也可以为课堂增色添彩,只是希望多媒体不要取代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甚至有些纵容,这就影响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性,在一篇文章中,阅读应该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但是有些教师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些忽视,刚读一遍课文,就让学生说书你喜欢哪一句、哪一段,你想解决什么问题,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说的只是琐碎的东西,说的也是课文的某一个方面,提的问题也相对比较肤浅,不够深刻,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的也不全面。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会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这确实是注意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是没有利处的。学习不能光凭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也需要一定的吃苦耐劳和刻苦努力,如果有些学生的读书心得只是来源于自己喜欢读的内容,自己不喜欢的就不学不读,长此以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完整,不全面,这样也会导致学生阅读上的缺陷。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选取某一重点段落进行品读赏析,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思想的,但是如果割裂的文章的整体性,只看重某一段则是有害的。还有些教师,喜欢运用多媒体出示某些重点语句或是段落,引导学生品读,试想,脱离了大的语言环境和内容情境,描写的再美的词句或段落能有多大的魅力呢?所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对整体文章的把握,对于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品位也要放在大的背景和氛围中进行,千万不能割裂开。

五、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中,应该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供学生们讨论,从而培养学生个性阅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重视了思维的发散,而忽视了整合优化,导致学生们的思维有点过分。比如在《乌鸦喝水》一课,总结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学生有的说乌鸦很聪明,自己想到了喝水的办法;有的说乌鸦爱动脑筋,有的说乌鸦很勤快,到处找水,还 3

有的说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不干净,也有的说乌鸦不太聪明,怎么不找吸管喝水呢,到处找石子多累啊,更有学生说乌鸦叫声很烦人,不讨人喜欢„„而这位教师对每个答案都微笑点头,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我觉得好像已经走进了误区,这种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旨在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与文章的结合,前几种意见说明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比较到位,而后几种意见显然脱离了文章主旨,而教师却没有及时评价,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再让学生说说“乌鸦还有别的方法能喝到水么”,相信教学效果会好的多。

六、针对一篇文章,提问的问题不宜过多,也不能琐碎甚至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喜欢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提问与回答,这样会使课堂显得过于繁琐、饱满,教学思路也不够清晰明确。课堂中应围绕一个大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进行与文本的对话,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有价值性和内涵的题目,在问题中,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要统一,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回答,说明我们备课不充分,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摸得不透彻,或者也可以说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素养不够深厚。在课堂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很多突发性问题,有时也会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无关,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避开,但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那些需要解决但又不是重点的问题,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分寸,掌握时间分配,不能占据大量的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或许我们还会碰到更多的问题,有些还会让我们觉得棘手,不知道从哪里解决好,但是我觉得只要我们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目标,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主旨的指导下,逐渐摸索自己的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学思路,我们一定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开创课堂教学新模式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新热点,正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等。在这种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使学生仿如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疑更能调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

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戚继光抗倭》的影片。屏幕上显示出戚继光指挥军队大败倭寇的片断。播放完后,学生很想知道: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接着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很快就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精讲,突破重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他要求我们老师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使他们在这种发现时感到自己的进步,但是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因为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达到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作用。

在教学《麻雀》一文,理解“母爱的伟大”时,我运用动态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只老麻雀为了救自己的幼儿,奋不顾身的从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上飞落下来,并嘶哑的尖叫着且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用身体掩护着幼儿,和猎狗进行一场搏斗,但猎狗被它吓退了„„此时,学生感触万分,“无声胜有声”,不用老师讲解学生已明白这就是世间伟大的、无私的母爱之情。

再如教学《小草之歌》一文,理解小草的作用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他也是运用影片——洪水导致的家毁人亡和满天弥漫的大沙尘暴的自然灾害的两个片断,来说明课文中小草可以击退洪水和锁定沙丘的作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这远比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一窍不通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诱发思维,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使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多媒体动静结合,声图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讲到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学生一下子对水泡的形状、变化、颜色、冒出时的声音都感到单调、乏味,学生只是理解文字中的内涵,没能亲身体会到潭底的水泡是如何像珍珠?因此,在教学时,一位老师用课件演示水泡从潭底里慢慢冒出来的过程及动听的旋律。把学生“带到”珍珠泉边,学生仿佛在珍珠泉边的境界当中,脑海里突然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珍珠泉里的水泡像珍珠一样美丽!这位老师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从潭底里冒出来的水泡,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感受。学生想象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能想象出珍珠泉别样的景色。这样,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丰富内容,拓展知识

想学好语文,积累是关键。教材只供于教师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学会去阅读课外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掌握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但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却无法达到这种境地,尤其是在农村小学,阅读面狭窄,只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文最后一个环节——拓展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戚继光一生简介的短片。从短片中学生了解到了: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他带领的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 为“戚家军”,等等。使学生了解到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再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森林破坏情况,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学生对课外知识也很感兴趣,认真地看各种有关环境的信息,对如何保护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总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的辅助功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2002年4月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渤油三小 覃锦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

4、儋州市新州镇中心学校 吴加柱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5、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高琴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 【摘要】: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 姓名:聂菊英 单位:江西省铜鼓县第二小学 邮编:336200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红叶电教杯”成都市第十二届优秀现代教学技术成果评选活动获奖作品 摘要: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可以增强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摘 要: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够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承载信息的载体不只是文本,图片、图像、音频、视频、图表等都是重要信息承载体,是重要的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形......

    论文多媒体在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2/11/30 14:21:00 来源: 论文关键词:干农活赏农景记农事写农民 论文摘要:“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