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时间:2019-05-13 04:1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近四年了,整整三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让我不得不承认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量不大,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成绩。然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整个感悟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给学生心灵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适时加以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五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五年级上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文,在朴实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慈母情刻骨铭心的体会与理解,慈母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我们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或学习中父母的爱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学生也会有真情实感。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阅读的内容是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才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1、培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阅读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即学生按课文中的描述在脑子里构成的想象。这种再造想象体现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个人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多么重要,语文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一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二是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效率。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县单元测试题一般安排了两道阅读题,阅读内容占有很大的篇幅,如不提高阅读速度,学生极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所以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的科学阅读活动。具体说,快速阅读采取的是以句子或整段文字为阅读对象,以快速扫描的方式来读。一眼扫过去,便可以捕捉到成段的文字,并迅速反映给大脑进行处理,大脑通过简缩、提炼、抓住核心,从而迅速准确地理出一个段落或一篇

文章的概要。因此,快速阅读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大脑的快速运转和超强记忆力等因素的综合运用。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单元教学中,精读课文可以重点分析、研讨,而对于略读课文则是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只要快速阅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如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最主要体现在语文课堂中,利用课文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步骤:

1、把握阅读要领。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大致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几种。要让学生学会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整体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内涵,学会略读。所谓整体把握和感悟,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文章时,首先要弄懂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弄清文章的结构,深入理解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所谓略读就是大略地读,也就是博览群书,浏览涉猎。秦牧对“略读”也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略读就是有点像鲸的吞食,张开大口,喝进大量海水,然后嘴巴一闭,留下小鱼小虾,而让海水汩汩地从鲸须里流掉。

3、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与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突破,学会设疑,释疑。所谓局部突破,就是要再深入进去,把握每一段各层次具体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各层次

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4、学会使用图注与圈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注”是根据文章描述或者说明的内容而制作的图画,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在阅读中,学生可看图领会文章内容,或边看课文边画图以加深理解,增强阅读中的形象感。“圈注”是指阅读时给字、词、句画上符号或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中点点划划、眉批边注,包括会看课文注解,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评注以及做读书笔记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和内容运用一定的符号帮助阅读。如用“△”标记重要词语,用“——”标记精彩的描写语句,用“~~~~”标记精要的议论片段,用“„„”标记名言警句等,批上心得体会,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加深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起仔细阅读、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加强对文章的记忆。

5、课堂阅读教学要“重读”、“重创”、“轻讲”。“重读”即重视朗读和默读。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重创”即重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轻讲”即少讲。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在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

6、引发想象,阅读过程融进生活积累。

阅读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所以我觉得,阅读课文不能完全受课文制约,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一些东西,而要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唤起的全部激情和想象、理智和思考来品读。如在品读张籍的《秋思》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体会诗人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受流总结和概括,不要先入为主,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发现。

到浓浓思乡之情的熏陶。

四、抓好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针对农村孩子拥有课外书籍的数量极少这一现状,我班的图书角除了学校每月发的《少先队干部》、《少年先锋报》等,我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借给班上供大家阅读。图书角由学习委员专门管理,把孩子们借给班上的书籍登记造册,期末物归原主,中途也可随时通过学习委员取回属于自己的书籍。这样一来,图书角不再单调,有《安徒生童话选》,也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故事大王》,也有污迹斑斑的小说„„这让不少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又多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课间或午休时,不少孩子捧着书静静地读呀读呀,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若有所思。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尽管是农村小学,也应是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关注学生就应从关注他们的阅读开始,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品味快乐,在博览群书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吧!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试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在于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教育手段的传统性、学生知识面的相对狭窄,因此导致了教育教学效果低下,对于知识性、工具性、实践性较强的语文教学更是一个瓶颈。虽然,网络、有限的多媒体设备、光盘以及逐年增加的图书给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条件,但是素质教育跟不上,仍然谈不上高效。另外,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培养的缺失,导致学生身心负担加重,何谈“减负”。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实施

身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线多年的我深切感受到,农村的偏僻,信息的闭塞,学生接触到事物相对较少,以课本养课,大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改变步子缓慢,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尤其重要。下面我就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浅谈实施素质教育的看法。

首先,素质教育的实施应当从教师自身开始,教师必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思想。虽然考试制度暂时还改变不了,我们不得不考虑,但也不能一味的为了应试。语文有着本质和规律,训练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才是教学目的,关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虚心听讲,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使学生学习轻松愉悦。

如识字教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识字”为主动的“我要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其教学规律是,首先教会学生汉语拼音,使学生掌握自学字音的工具;其次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独体字,再次让学生掌握自学字形的工具;再是按音序、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理解字义的工具。要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培养学生独立掌握字的音、形、义的能力,提高识字效果。

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改变封闭的课堂教学,走进开放的课堂教学。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很少使用多媒体,但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就是很好的课堂,我们的语言也可描绘美好的画面,引领学生体会感悟。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这里风景独好”。学了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篇课文、一个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看、听、验、品,然后研究创新、出新品,注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机制。应发挥农村广阔的大自然和生活的天地的优势,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动手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活的农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老师应该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指导他们观察、想像;丰富的农村教学资源,给培养孩子动手能力提供了机会,老师应该适时地指导小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所以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同样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样也能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

再次,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丰富的联想与创新生活必须的一种本领。有了这样本领,学生必将终身受益。学了一篇课文,让学生联想大自然、家乡等相似之处;学了一个新词让学生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这样便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知道要去哪里寻找什么。

最后,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改变传统教学,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倡采用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互帮互助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恰当运用小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由讨论,由组员集中意见,选取组长发言,组长人员轮流更换,在评价时尽量从小组整体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使学生全体参与,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避免两极分化。

农村有着独特的人文自然,使小学的语文教学丰富多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定能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我们喜欢《素质教育博览》 素质教育博览 2002年08期

常景如《浅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2000年

瞿薇《“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六盘水日报 2010年

张民选 王正平主编:《素质教育与上海教育发展》,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胡寅生主编:《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近十年了,整整九年的村小语文教学经历让我不得不承认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阅读量不大,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成绩。然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整个感悟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给学生心灵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适时加以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五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五年级上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文,在朴实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慈母情刻骨铭心的体会与理解,慈母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我们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或学习中父母的爱写成一篇作文,这样学生也会有真情实感。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阅读的内容是千变万化、无法穷尽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才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1、培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阅读中的想象,主要是

“再造想象”,即学生按课文中的描述在脑子里构成的想象。这种再造想象体现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个人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多么重要,语文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一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二是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效率。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县单元测试题一般安排了两道阅读题,阅读内容占有很大的篇幅,如不提高阅读速度,学生极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所以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的科学阅读活动。具体说,快速阅读采取的是以句子或整段文字为阅读对象,以快速扫描的方式来读。一眼扫过去,便可以捕捉到成段的文字,并迅速反映给大脑进行处理,大脑通过简缩、提炼、抓住核心,从而迅速准确地理出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概要。因此,快速阅读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大脑的快速运转和超强记忆力等因素的综合运用。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单元教学中,精读课文可以重点分析、研讨,而对于略读课文则是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只要快速阅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如何进行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最主要体现在语文课堂中,利用课文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步骤:

1、把握阅读要领。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大致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几种。要让学生学会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整体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内涵,学会略读。所谓整体把握和感悟,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文章时,首先要弄懂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弄清文章的结构,深入理解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所谓略读就是大略地读,也就是博览群书,浏览涉猎。秦牧对“略读”也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略读就是有点像鲸的吞食,张开大口,喝进大量海水,然后嘴巴一闭,留下小鱼小虾,而让海水汩汩地从鲸须里流掉。

3、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与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突破,学会设疑,释疑。所谓局部突破,就是要再深入进去,把握每一段各层次具体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各层次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4、学会使用图注与圈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注”是根据文章描述或者说明的内容而制作的图画,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在阅读中,学生可看图领会文章内容,或边看课文边画图以加深理解,增强阅读中的形象感。“圈注”是指阅读时给字、词、句画上符号或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中点点划划、眉批边注,包括会看课文注解,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评注以及做读书笔记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和内容运用一定的符号帮助阅读。如用“△”标记重要词语,用“——”标记精彩的描写语句,用“~~~~”标记精要的议论片段,用“„„”标记名言警句等,批上心得体会,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加深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起仔细阅读、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加强对文章的记忆。

5、课堂阅读教学要“重读”、“重创”、“轻讲”。“重读”即重视朗读和默读。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重创”即重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轻讲”即少讲。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在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和概括,不要先入为主,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发现。

6、引发想象,阅读过程融进生活积累。

阅读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所以我觉得,阅读课文不能完全受课文制约,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一些东西,而要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唤起的全部激情和想象、理智和思考来品读。如在品读张籍的《秋思》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

膀,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体会诗人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受到浓浓思乡之情的熏陶。

四、抓好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针对农村孩子拥有课外书籍的数量极少这一现状,我班的图书角除了学校每月发的《少先队干部》、《少年先锋报》等,我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借给班上供大家阅读。图书角由学习委员专门管理,把孩子们借给班上的书籍登记造册,期末物归原主,中途也可随时通过学习委员取回属于自己的书籍。这样一来,图书角不再单调,有《安徒生童话选》,也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故事大王》,也有污迹斑斑的小说„„这让不少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又多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课间或午休时,不少孩子捧着书静静地读呀读呀,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若有所思。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尽管是农村小学,也应是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关注学生就应从关注他们的阅读开始,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品味快乐,在博览群书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吧!

用师爱滋润求知的心灵

师爱是人类最美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师爱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催化剂。“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以高尚的人格为典范,犹如恒星吸引行星,把学生吸引在自己身边,以高尚引发高尚,以诚信培育诚信。作为班主任,就更应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用爱去滋润孩子们求知的心灵。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爱心呵护,严格要求

爱心是一座熔炉,它能熔化一切“顽石”,它能教育好所有的学生。师爱之所以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是因为它的无私性和无条件性。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教书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溺爱。是讲究爱中有严,严而有度。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因势利导,及时纠正,要充分信任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让学生在自由和谐、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们班的殷某,顽皮好动,经常是大叫大笑,张口骂人,出手打人,乱扔垃圾,走路横冲直撞,无论干什么都肆无忌惮,同学经常告他的状。怎样才能驯服这匹脱缰的小野马呢?首先,与家长密切配合,了解他的具体情况。通过了解得知,殷某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很是溺爱他,无论什么都依着他,时间久了,便养成了这些毛病,后来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紧停止打工,可这时的说服教育甚至打、骂都无济于事。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使孩子改变,还必须与家长密切配合。为此,每当家长接送孩子时,我都要与家长互通情况,这在孩子的转变过程中是关键的一步。其次,细心观察,因势诱导。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殷某虽然有缺点,但他性格开朗、做事有能力、肯于表现自己。我便逐渐利用他的优点来克服其缺点。首先培养他的形象美,每每发现他有怪异行为,我都要让他重新“表演”一遍,让他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很不雅。一个多月过去了,班里再也听不到他那刺耳的尖叫和狂笑了,再也看不到他弯着腰横冲直撞地走路了,打骂同学的现象也减少了,这不是他的一个很大进步吗?为了进一步调动殷某的积极性,我还把班里的一些事情如发卷子、收作业本交给他,让他从为集体和同学们服务当中获得自信和光荣感。师爱如春雨般滋润着他

那幼小的心灵,在爱心的呵护下,他的心不断向我靠拢,他愿意听我的话,愿意去做我让他做的事。看到他如此大的变化,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二、心理换位,友善待生

班主任要永葆童心,用童心去观察,用童心去思考,用童心去发现,用童心去体验,才能做小孩子的领路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过失或错误,这时应该冷静些,再冷静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以宽容之心教育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谩骂。我们班有一个叫李某的学生,是三峡移民从巫山转来的,他总是不能按时交作业,有时候拖两三天才能交上来。开始,我采取强硬措施,给他规定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完不成,下课不许出去玩,而且放学要补作业。实行了一段时间后,一放松,他又旧病复发了。我很恼火,当面训斥过,并命令他在某个时间内必须把作业交来,但他的作业照样没交。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面对这样的学生,采取强硬措施已经无能为力。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的做法,寻找李某的闪光点,抓住时机来积极引导他,鼓励他。一次,我让学生比赛背诵古诗,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背完他就背来了,我让他当着全班同学背了一遍,当场表扬了他,并叫没背来的同学向他学习,课后在他那里去背古诗。此时,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李某的脸上泛出一丝笑容,这可是其他同学第一次在他那里背书呀!下午放学后,我又单独找他谈话:“其实,只要你认真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得很出色。我想,你要能认真地写作业,同样也很棒!”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他很快就交上来了,虽然质量差了些,但这是他第一次按时交作业呀!

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将心比心,我们也当过学生,也害怕挨老师的批评,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今天,我们面前的这些学生,明天可都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啊!

三、循循善诱,心心相印。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告诉我们:要做好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就应该永怀爱心,循循善诱,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爱心与童心碰撞的过程。因此,要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必须循循善诱,用满腔的热情对

待每一个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而学生感到教师是那么可亲可敬,即产生“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更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愿意接近老师,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这将使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因势利导,因人施爱。

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与情感的发展相伴始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爱是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动力机制。因为师爱的核心是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如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等。这些心理因素都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心理条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因素。

班主任要让每个学生都理解,接受自己的爱,真正发挥师爱的效应,也必须了解每个学生对爱的需求,接受爱的方式。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内心世界,对爱的需求和接受爱的方式各不相同。站在我们面前的每个学生都像一把锁,要想开锁就不能只看其外表,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提高威信。如同样对一件事的赞扬,对于“吃软不吃硬”、自尊心强的学生可能生效;对于“吃硬不吃软”、顽皮的学生不一定起作用。这样,就难免出现教师施爱而学生不领情的尴尬局面。因此,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因人施爱。用情、用爱、用智、用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着一个个求知的心灵,面对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作为班主任,责任并不轻啊?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师爱滋润求知的心灵,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第四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这些乡镇的教师对语文课改还属在不适应阶段,在这就谈谈我对语文新课改给我带来的一连贯的困惑与相应的对策。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

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提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不学语法,语文教师在课堂怎样培养“语感”

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五、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行为,那如何去备好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课堂新用语的运用机械化,从教材难引到实践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聪明一些,灵气一点,当然,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给我们带来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正是需要我们带来困惑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其实,创造新课程的过程也是发展我们自己的过程。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交流稿 ——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孙陈小学:李莹

第五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虽然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也能常见诸于各种级别的色彩斑斓的公开课。但是具体到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当我们常态地去审视当下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现实,甚至去了解那些常年司职小语的教师的内心愿想时,却发现他们常常心存思惑。

而这样的思惑是源自两个方面的:其一是老师们要花费精力去尝试新的教育思想,开发新课型。其二是因考试教育的诱迫,特别是在这种教育与教师绩效工资以及个人身誉息息相关的背景下,老师们又不得不扭曲教学形式,以各种方式顺从这种以训练学生考试能力为主的教育。因此,诸多小学语文教师便身不由己地夹在了新理念教育尝试与考试教育的甬道里,磕磕绊绊,且行色匆匆。

一、语文能力的细育漫化与教学时间延长的困惑

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薄弱,小学生语文能力低下,是有目共睹之事。就笔者任教的班级来看,学生是源自全乡数所村小的三年级学生。接班之始,班级60多个学生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书读不成句,字写得东倒西歪,课堂说话出语结巴,且词不达意,声若蚊蝇,更不肖说其它语文能力了。而面对着语文基础这样偏低的小孩子,除了循序渐进,除了细育漫化地牵扶而外,恐怕就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虽然其它农村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学生景况或许有较好的机遇,但未必好多少。

因此在如此景况之下,我们的诸多语文教者就需要靠日常的语文课,逐个课时地去锻造学生。而锻造是需要时间的。但时间的延长却又会影响到教学的可观性,抑或欣赏性。譬如,一个学生一个汉字写得不好,你就得给他写几次的时间;一个句子读不成句,你就得腾时间导示与练习。再如,一个学生课堂发言从一字不吐到能说出几个字,你需要消耗鼓励与等待的时间。这无数个“给”“导”与“等”的时间就会使课堂时间悄然流逝,也会是课堂的欣赏性大吊口味。可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又由不得教师这般地“给”“导”“等”。因而这种细育漫化与教学时间的延长就形成了冲突,也使诸多语文教师在行课的过程中困惑难解。

二、语文教学过程的精耕细作与教学进度拖沓的困惑

语文课教学过程的精耕细作,当然细化在教学的各个流程,如朗读课文中的咬字断句,字词音形的识记与运用性的理解,课文重点文段中的字、词、句地解读,以及学生的体悟表达等,都是全面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诸多环节。而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相对于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生来说,若单靠教学流程中的走马观花那是远远不够的,而需要分门别类和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滋养。如:有时候为把课文读通顺就得耗去一个课时或不止一个课时。如此以来,语文学习所需要的实际课时显然捉襟见肘。

我们再看教材内容的编排,就现行的人教版每个学期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基本上安排了8个专题,30多篇课文,其中还包括含有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内容的语文园地。应该说这是一本厚重的书,因为不论哪一个内容所牵涉到的语文素养的培养都并非是单项的和唯一的。因而在行课的过程中,就不可能一晃而过,而要漫步而行。

然而一个学期不过20周左右的时间。且校务活动,教者个人外出学习等非正常组织学习时间的耽搁或挤压,单纯的语文课的时间就会明显不足。因而时常就有为完成教学任务匆匆赶课的教学行为。所以在实际的小语教学中,诸多语文教者既有文本精耕细作的时刻,也有急赶教学进度的匆匆而行。一个学期就这样在漫快之间且行且止,在行止之间又困惑莫辨。

三、减轻课业负担与语文学习加班加点的困惑

减轻课业负担,这是新课改下积极倡导的教育时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然也不能例外。而每一个身在一线的小语教者都知道,一周五节语文课,这是铁定的课节。可是每节40分钟的五节课亦不过是3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语文学习而言,3个多小时又能做多少事呢?若是用在一篇精讲且篇幅较长的课文学习上,只怕还不够用呢。笔者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一名三年级的语文教者,除了白天的一周五节语文课,还拥有3个早自习,两个晚自习,共增添了7节语文课(每一节自习1课时)。而这些时间除用在习作或课外阅读之上外,几乎都用在了语文课文的学习上了。但是即便是添加了7 节课时,时常也只能勉强提前一周左右时间完成教材的新授任务(其中还不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如果没有这增添的7节课时,一般来说,除了匆匆而教,除了加班加点,似乎别无他法。

至于加班加点,大都需要靠挤占其它非文字科目的时间和学生的休息时间,特别是借助负荷沉重的家庭作业来弥补课时的不足。这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教育行为,诸多语文教者的心底并不是不清楚有违教育之道,但又觉得有苦难言。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和巩固,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势必不会令人满意。因此大多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就在这口头上喊减负,手底下加时间的困惑中矛盾着,艰难地支持着。

四、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应试体制下诱惑的困惑

考试本身并不是坏事,它是检测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但若单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论英雄,论先进,论功过,论奖惩,则就对平凡教师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逼迫着他们视功利为脸面,视功利为出人头地的手段。所以在日常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也迫使教师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教育的全部,注重题海战术,疲劳战术,时间捆绑战术。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几乎把所有课堂和课外的学习时间都耗在了反复训练考试能力之上。另一方面我们的诸多语文教者,也很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文素养的滋养,可是一般来说,这种滋养并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事,有时却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譬如,倡行课外阅读,就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空,让他们静下心来去读书。而不是教师只口头说说而已,或仅流行于家庭作业。但是这样教育行为的效果,不一定能与当下的语文考试完全相吻合,如果占用一定的语文课本的学习时间,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考分。于是在声誉与利益的诱迫下,又只好舍弃某些教育尝试,而集中拼搏学生的学业成绩。故一个学期的语文课堂的学习,就在这反复取舍中踯躅而行。

五、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现实的困惑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离不开教育实践的,其中教师自觉地利用日常的课堂进行某种教育思想的尝试与探寻,并形成一定的操行方式,为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十分重要的过程。可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时而要为完成冗杂的教学任务而疲于赶进度,时而又要为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而忙于“知识速成”如果这样的忙靠的是试卷堆积和时间折磨的话,那这个老师就会一门心思地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机器。

而此时,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性的滋养必定畸形。如果我们培养而成的人都只知道考试,只知道超越他人,而不知自身心性的修养,不懂生活,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都成了问题,那就很难说清我们教师的专业是真正地成长了。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人性、学识、智慧相伴而行的呀。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人在无可奈何之下的一句感言。我想,这也恰好可以用来描述当下农村小语教学之中教师的困惑。新课改下的小语教学改革,历经数年,应该说显性的教学公开课是可赞可叹的。但在农村日常的教学之中,却隐性地存在着并不乐观的教学景况,因为诸多的小语教育者始终无法解除考试教育中的诸多羁绊。

分享:

下载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写字和识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学生既认识所学的生字,又能端正、整洁、整齐地书写出来,可......

    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仓小——蔡群 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推荐5篇)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义岗中心小学 陈淑霞 【摘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在课堂上......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2013.3 课堂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洪泽县仁镇中心小学 郑洪海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且不断地提高了教育教学......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之一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之一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学参考书”,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心得1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课改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经过学习了解,每个学校到教师都有自己的模式,但大致不外乎是这样的:......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城关一小:杨红 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 摘要:农村孩子的初级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学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有一个谦虚谨慎、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态度,以及拥有目标如一,滴水穿石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