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1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小学生思维的特征是随着儿童大脑的发育,随着知识的增加和智力水平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过程。数学课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的科学,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增加思维训练的科学性、实效性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呢?我的教学体会是:
一、重视认知过程的教学,培养思维的有理性。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以及对这个过程的分析。只有重视学生获取思维的过程,才能不断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教学方法上,我们要努力选择适当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二册中32小数 = 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 = 小数
小数 + 大数 = 总数(‘大数’)教学中,训练随时多角度地分析,思考,灵活选用解题方法,就能找到简便的解题思路。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问题是学生不敢质疑问难,不会质疑问难怎么办?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若有出现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善于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然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质疑问难尽量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联。教学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主要内容,如课本中的“想一想”带问号的、方框内的概念和解题方法等。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的一般方法,如教学有关概念时,可以提问概念怎么表述的,它的前提和条件是什么?关键词是哪几个?能否删去、增加或改动某一个词?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教解题方法时,可以提问解题的依据是什么?解题方法是否正确,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等。由于重视学生质疑问难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水平就会逐步提高,从而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机械复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工夫下在课内,不仅要因材施教也要着眼整体发展,加强双基训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做出贡献。
第二篇: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锦州师专初教一系普师2001级2班 董 薇
指导教师:岳 强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小学生思维的特征是随着儿童大脑的发育,随着知识的增加和智力水平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数学课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的书香关系的科学,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增加思维训练的科学性,实效性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维品质,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呢?我的教学体会是:
一、重视认知过程的教学,培养思维的有理性。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以及对这个过程的分析。只有重视学生获取思维的过程,才能不断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教学方法上,我们要努力选择适当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二册中32—5=(),根据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投影仪演示之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每人手中准备了小棒,从32根小棒中拿去5根,还剩几根?怎样拿法?2根减去8根不够减怎么办?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拿法:第一种,打开一捆和2根合成12根,再减去5根,剩下27根;第二种,打开一捆(10根)拿去5根,剩下5根和原来的22根合起来,共剩下27根。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操作,建立表象认识,在直观形象中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从教学内容上,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准备题的教学,为获取新知识搭桥、铺路。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32—5=()20+7=(),让学生回顾两个知识点:即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知道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十位退1作几再减?为课本学习“相同数位的数相减,个位不够,从十位退1作10再减”作铺垫。二是注重弄清算理,运用迁移理解算理。只有弄清算理,才能正确进行计算。三是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如教学求两位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讨论:①题中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是谁与谁比多少?苹果多还是梨多?②我们已经知道鸭梨的个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③要求鸭梨比苹果多几个怎么算?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操作直观的基础上,不但对数量关系比较清楚,而且掌握了分析的思路。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解答应用题,关键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出解题思路,实际上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也是初步训练和运用分析推理的过程。
二、重视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思维的自觉性,我注意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学8+5=()要求学生边摆小棒边思考边说“8+几得10,8+2的10,就把5分成2和3,8+2凑成10,10再加3得13。”又如,在学习“相等和不相等”一课时,要求学生从散乱图形中进行整理,而后比多少,说出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形成多和少的概念,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能促进学生有条理地思维,又能培养学生自觉地思维。
三、重视科学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有效方法。我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先练正确后练迅速,有速度和量的要求。思维的敏捷性以思维的合理为基础要以思维的正确为前提。为了提高思维的敏感性,必须在正确的前提下,逐步训练学生的速度。如,20以内的加减法,8+5 7-2 13-5等开始时需要10秒钟左右,以后的训练要逐步提出可行的速度要求,逐步缩短计算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
2、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多向思维为基础,在低年纪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从一题多解入手,让学生灵活选择信息,灵活选用解题方法,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如:32-7=?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学生多种解法思路如下:①12-7+20=25②10-7+22=25③30-7=2=25④32-10+3=25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哪种解题方法好就灵活地运用哪种解法。一道题采用了多种算法,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有正面思考和反面思考,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及多防卫观察思考问题等等。如:用6跟火柴能摆成4个三角形?怎么摆的?如果只从平面图形角度思考是无法摆成的,只有从立体图形角度思考才能摆成。又如:解答相差数量的感知的应用题,必须弄清谁与谁比,大数和小数各是谁?已知谁?求谁?解题的思路是这样的:
大数-小数=相差数
小数+大数=大数
大数-相差数=小数
教学中,训练随时多角度地分析,思考,灵活选用解题方法,就能找到简便的解题思路。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问题是学生不敢质疑问难,不会质疑问难怎么办?在教学中,岁不敢质疑问难,教师要求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若有出现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善于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对不会质疑问难,教学要注意引导。教学中,我们首先知道学生质疑问难的主要内容,如课本中的“想一想”带问号的方框内的概念和解题方法等。其次知道学生学会质疑问难的一般方法,如教学有关概念时,可以体温概念是怎么说明,怎么表述的,它的前提和条件是什么?关键词是哪几个?能否删去,增加或改动某一个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教解题方法时,可以体温解题的依据是什么?解题方法是否正确,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等。由于重视学生质疑问难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水平就会逐步提高,从而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机器复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与课堂,工夫下在课内,教师只有牢固树立全面,整体的教学教学观,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着眼整体发展,加强双基训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培养具有较高数学素质的,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做出贡献。
第三篇: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小学生思维的特征是随着儿童大脑的发育,随着知识的增加和智力水平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过程。数学课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的科学,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增加思维训练的科学性、实效性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呢?我的教学体会是:
一、重视认知过程的教学,培养思维的有理性。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以及对这个过程的分析。只有重视学生获取思维的过程,才能不断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教学方法上,我们要努力选择适当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二册中32小数
= 相差数
大数-相差数 = 小数
小数 + 大数
= 总数(‘大数’)教学中,训练随时多角度地分析,思考,灵活选用解题方法,就能找到简便的解题思路。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问题是学生不敢质疑问难,不会质疑问难怎么办?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若有出现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善于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然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质疑问难尽量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联。教学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主要内容,如课本中的“想一想”带问号的、方框内的概念和解题方法等。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的一般方法,如教学有关概念时,可以提问概念怎么表述的,它的前提和条件是什么?关键词是哪几个?能否删去、增加或改动某一个词?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教解题方法时,可以提问解题的依据是什么?解题方法是否正确,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等。由于重视学生质疑问难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水平就会逐步提高,从而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是机械复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工夫下在课内,不仅要因材施教也要着眼整体发展,加强双基训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做出贡献。
第四篇: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思维训练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思维训练
和乐镇中心学校
吴妹容
低年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显得更为困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新课程标准将原来过多地“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我认为数学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性发挥愈充分,学生就愈主动,愈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我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很大提高。
一、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题意加强思维训练。从教学简单应用题开始,就有目的地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为解答复杂应用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例题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所求问题或条件出发,采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分析题意,进而达到解题目的。
二、在观察分析中,在比较分析中加强思维训练。对于比较简单,而且与旧知识差别太明显的新知识,在 教学时注意与旧知识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区别。如,建立“包含除法”的概念时,要求学生把前面学过的“平均分”的图与新学习内容的图,对比起来观察、比较,突出它们“分”的不同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掌握学具练习,在多层次实际“分”的过程中理解两种应用题的题量关系,最后从列式与单位名称中去观察,比较“等分除法”与“包含除法”的不同含义。通过这种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进行听解练习,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每堂课的开始,学生刚从愉快的课间活动能走进教室,脑子还处于兴奋愉快之中,这时,进行“听解”训练。可以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轾课堂中来,同时也能起到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作用。
四、采用趣味性的游戏,强化思维训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他们天真活泼而又不容不时间地注意力集中,国内外教育专家都认为在游戏中学习是极为有效的方式之一,采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强化了思维训练,解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五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
教了几轮低年级,最大的感触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教学。要想学生有最大的发展,教师就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 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 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
一年级的新学生入学,老师们都还对学生们不太了解,而学生现在都是第二代的独生子女,全家人的中心,家长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是“聪明可爱机智”所有优点集于一身了,所 以对孩子的期望普遍都很高。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 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 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 所学 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 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 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 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 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 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 学生的教育。
二、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 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 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 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 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 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 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 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 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 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 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 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 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 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 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 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 知识。
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 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 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 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 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 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 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 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
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 学会并达到正常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 生得到充 分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