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与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西河镇中心小学 汪庆丰
经过将近两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校在这过去的一学期中按照课题实验方案,不仅已经较好的完成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而且正在进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一、加强学习总结,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1、加强理论学习
学校强化《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论》、《教学策略》、《高效率教学》、《50种教与学的思考》、《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经典解读》等与课题有关的资料的学习。学校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李老师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设计研究》实施方案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如网上查找、网上学习、集中学习等方式,了解、学习、认识课题的内涵,要求教师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做到真正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知识,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课题研究资料。
学校还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进行了理论学习交流座谈会,老师们在会上,对自己学习资料的学习体会作了深刻的发言,有的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带着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去寻求理论的升华。
2、加强理论对实际的指导
全校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核心成员,积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探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的40分钟力求在课上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我们的课题组成员经常互相听课,然会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寻好的方法。
学校进行了“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讲座”,从理论上武装全体语文教师的头脑。
二、加强有效教学,发挥课题研究实践功能
1、加强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和期中教学常规总结 学校在期中考试后,对每个班的语文考试成绩进行了数具统计分析,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的比较,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的比较,与入学时的起始成绩的比较,与其他学科考试成绩的比较等等。在教师会上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自己半学期以来采取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得与失。学校还对半学期以来的教学常规进行总结,分析教师们尝试语文有效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下一阶段更加高效地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依据。
2、加强有效课堂教学
学校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挖掘人才。学校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大赛,此次大赛旨在将教学评比作为教师实践、反思、研究、提高的策略和措施。学校共有十几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课堂教学大赛,每位参赛教师都精心准备,充分运用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学校大赛评委会与参赛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点评交流会,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成功之处给予积极的肯定,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明确地指出,帮助我校青年教师获得更快的进步,促进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对部分课堂教学进行了摄像,制作了光盘,积累了资料,也便于这些教师以后重温,进而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学校认为这种方式也是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新的途径。
3、加强有效教学实践经验交流 学校还采取不同形式的课题研究方式。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关于有效课堂研究,学校举行了沙龙式研讨法,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就有效课堂研究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形成自己的经验体会;然后学校就有效课堂研究举行了沙龙式研讨会,会上广大教师竞相发言,就有效课堂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形式活泼的讨论;不仅交流了经验,而且形成了共识,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献计献策,有效推进了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加强骨干示范,推进课题研究纵深发展
我校专门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教师尽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课题研究的顺利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抓好一支课题研究骨干队伍,做好课题领头示范工作,首先从青年骨干教师抓起,着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并对全校的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发挥示范作用。
为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校领导与骨干教师一起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去。校领导经常听取课题小组的汇报,及时为课题研究工作出谋化策,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小组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教导处则重点指导骨干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把新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分工明确,同时又密切协作,为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学校还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紧密联系起来,将“有效教学”研究作为学校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除了学习《有效教学》外,还布置老师针对有效教学写出自己的点滴体会,收录在积累手册中。
四、取得的成绩
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始由骨干教师向全体教师辐射,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转向全面推进,人人参与,个个实践的良好局面。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解读一篇课文,如何选择一个有价值的大问题,我们的实验教师都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另外,在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上,我们也做了尝试(例如王红艳老师的课堂);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处理上我们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在指导学生的朗读的教学策略上也在进行不断地尝试,特别是我们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不断的提高。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有许多困惑,特别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语文,从而形成语文能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很感谢李老师将我们渐渐由一个只会教书的教师引领成为一个个善于思考的专研性的教育工作者,正是因为我们思考了,所以才产生了许多的困惑,可能也是因为懂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才感觉到自己不好驾驭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我们都在困惑的如何让学生自己会读书,怎样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等等。课题研究本身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次考验,我相信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够攻克一个个难关,顺利结题。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的研究意义如下: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切实转变观念,这是实现阅读教学根本变革的前提”(崔峦语),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潜能开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3、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言学
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输出)的过程。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只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阅读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可以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大量的阅读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大量机会和条件,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整体语言素质。
2、教育教学心理学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学生阅读经验不足,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自制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等。因此必须从情绪,情感方面激发热情,产生兴趣,引发动力。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国内阅读教学的研究是比较成熟和深入的,我们可以将阅读教学上的许多优秀经验迁移到本校的教学中,如:导读式阅读教学法,情境式阅读教学法等。
四、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预期目标
1、寻找并改进小学阅读课的框架和模式。
2、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有爱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与内容: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教材,寻找或汇编出适合学生阅读的系统阅读教材。
2、研究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实施内容:(1)了解小学生阅读心理
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阅读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2)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
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源泉。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频繁,英语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所以社会生活需要小学生从小就强化自己的知识、智力与精神素质,这就是外部的驱动力;作为教师,更应该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即进一层的阅读动机。教师要对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诱发其阅读的欲望,剌激他的阅读兴趣,剌激阅读学习,但这还是一种短期的、易受影响的阅读动机。教师更重要的是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小学生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等深层的长远的阅读动机,使之发挥更大的动力作用。(3)扩大小学生阅读数量
此处所称的数量一是指所读读物的数量,二是指阅读涉及学科的类型数量,亦即指通常所称的“阅读量”与“阅读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4)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
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实,证明了他们所采取的阅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许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了他们所传授、推行的阅读方法的正确。我们的研究就是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5)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人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如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通过对文质兼美的文章的阅读,受到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受到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方法的训练,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课题将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
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选择读物,要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选择时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阅读心理。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对同一篇读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几遍阅读,随阅读遍数的增加再进而提出进一层的理解要求,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增进阅读的速度。同时,要让理解与速度得到很好的协调,和谐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一)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法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践性原则: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3、整体性原则: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
(二)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行动研究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4、文献收集法:
寻找更坚实的理论支撑,真正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研究。
5、调查研究法
了解不同研究阶段教师对研究内容的理解与操作情况,通过调查问卷、访问家长等手段了解学生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变化,知识结构的改善,意志品质形成等情况。
(三)研究的步骤:
1、邀请导师讲座,学习多元智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等有关理论。
2、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我校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的归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的实效。
1、开展理论学习和收集,组织教师从网上和刊物上查找有关资料,并附写相关的感想。
2、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评价等资料。
4、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材料
——四年级《17七颗钻石》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分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以生动离奇的情节赞扬了小姑娘如钻石般闪亮、美好的心灵,为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提供了鲜活的范本。整个故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致生动的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令人读来兴趣盎然,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熏陶和净化。在本节课中,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有如下个人见解:
1、有效的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通俗的讲就是指教师的备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任务的布置,教学环境的布置,以及学生课前应做好的相应的准备工作。本节课在设计教学环节之前,王老师通过集体备课和自主备课相结合,翻阅了一些与本文有关的优秀教学设计,观看了部分优秀教学视频,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化优化自己的教学思路,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正因为王老师充分做好课前的有效准备工作,使得课堂的教学过程更为顺利,也使更多的学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明确教学目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本节教学观摩活动中,王晓静老师,针对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注意根据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容易把握,对情感体验却不是很深的特点,在学习课文初始,教师抓住重点,出示词语“旱灾”“干涸”“干枯”“焦渴”等加以品析,提出:“看到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来引导学生想象情景后自由表达,并引导学生想象,极力加以渲染,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旱灾的严重以及生命对水的强烈渴望,为解读后文小女孩到处找水及数次奉献爱心做了良好的铺垫,创设了课伊始,情已生的境界。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如,找哇找哇、小心翼翼、一滴一滴等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之后,又创设一个情景:假如你是那位小姑娘,你会累吗,你口渴了,为什么不喝?还比如在讲到遇到路人之后: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你会怎么做、怎么说?让学生设身处地去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避免了老师枯燥的讲解,用富有激情的教学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出要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道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了神奇的童话世界。使得教学效果非常的突出。
3、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阅读教学有效开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精心制作了一些教具,直观反映了水罐的几次变化过程,配上一些简笔画,使得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让学生在感悟句子之后,围绕水罐的变化反复的通过有层次的朗读,则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与激情,整堂课都在朗朗的读书中度过。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自然促进了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但在本节课中,教师的评价非常缺少,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有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缺少了有效的课堂评价,阅读有效教学就会大打折扣在本节课上,王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很少做出正面的评价,只有纠正错误,唯独一次对学生的评价是在学生朗读之后问大家:“他读的好吗?大家鼓掌。”。有效的课堂评价不是说“你说的真好”,“你读的真棒”等笼统的话语,而是好在什么地方,棒在哪里。有效的评价,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已经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注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评价的实质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引导,引导学生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有效的评价能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也许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得到落实。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一、选题意义
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它是教学各环节之间的润滑剂,也是贯穿课堂始终的纽带。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认为不管什么样的评价,都应具有激励的作用,都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在学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评价应是一种期待、一种唤醒。但要真正把评价处理得恰到好处,如化雨春风浸润学生心田,开启学生智慧,则是一门只有在长期实践中才能形成的艺术!具体到现实而言,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的实际意义是:
1、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它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我县从2002年秋开始了新课程的实施。经过十来年的探索,我们深感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已难以适应新课改课堂教学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既评教又评学的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此通过与广大课改教师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终身化学习正成为必然趋势。尽管全球多媒体网络为人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但离开了人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便无从谈起。面对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衡量现代人的能力已不仅仅在于他有多少知识,更在于他有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没有创新能力。我们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并试图以此为契携,用评价促教学观念的转变,用评价促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一方面,我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这就对学校、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抓手,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这就需要我们要走一条规模型、科研型的教改之路,促进我校在这次“课改”实施中进一步提升内涵发展。为此,我们选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探索与研究”作为课题,以期产生新的教学发展增长点
二、研究基础
(一)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从实施新课改以来,本人多次参加了县、市、省的新课程的培训,并在2010年参加了“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的培训(南京师范大学)和2013年“国培计划”小学思品学科的培训(河南大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还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从教以来,本人所撰写的教研论文多次在县、市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同时,本人长期担任本校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我自信有能力带领教研组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我们各学校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已经积累一定的经验。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每位小学语文课教师都具有小学高级职称,都是各县市的骨干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长期从事小学语文课教学一线工作,拥有资深的专业知识基础,在教学中积极深入教改第一线,因此具备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同时各个成员组学校都对教师的学习和教研给予有力支持,这也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还有我县教研室的剧老师、魏老师的亲自指导,还有我县各位教育界前辈毫无保留的经验的传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二)研究方法
⒈ 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教学成功经验的文章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现状,通过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问卷、座谈和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
3、个案研究法 研究学生个体在实验过程中的发展轨迹。对有代表性的教师、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4、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
5、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同时重点写好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或教育论。
6、实践体验法:在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实施计划与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本课题的研究更趋完善。
7、观察对照法:通过纵向对比,观察分析因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所取得的不同效果。
8、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项目分工
课题组组长: 组织学习研究及资料汇编,并负责写材料总结。成员:
1.调查所在学校及周边学校教师对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及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
2.调查所在学校及周边学校的学生在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探索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的多元指标,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评价来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改变单纯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口头回答或书面测验、考试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探索和建立运用成长记录袋、成长手册等多种方法来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评价重心的转移。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2.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构建和实施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引导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发挥语文教师在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接受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实践。
3、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及其在评价中的效能
探索并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教学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促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过多地倾向功利,倾心知识、分数。具体表现为:
1、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2、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内容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现行的教育评价把教育评价定位在甄别功能上,与之相应教育评价内容主要是智育,注重知识和技能,其标准是单一的。这种单一标准,不仅忽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等尤其缺乏重视。
3、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试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观念的方法和手段。
4、教育评价主体“错位”:评价主体多为单一源,而忽视了评价多源、多向的价值等等,现行的学校评价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本课题的研究,正是试图改变应试教育理念下产生的上述弊端,探索并构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2)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3)培训教师:切实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2.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撰写教研报告;(2)搜集各参与人员的论文,参加有关组织的论文评比;(3)进行课题结题的申报,推广研究成果。
四、创新之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一)创新之处:本课题力求找到适合推动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的新方法、新思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引导教师重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改革精神,明确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地位、任务,真正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
2、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引发教师深层的教学思想转变,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探索并构建新课程标准下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从而让参与评价成为学生的一种优化的学习手段。
4、本课题的研究,能较好地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改变传统课堂单一的学习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符合国际课程改革趋势。
(二)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1、学生方面: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方面:
(1)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有助于深化我校课程改革,符合教学现代化发展趋势。
(2)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课堂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有助于我校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理论、业务和科研水平,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发展的优质的教学科研队伍。
3、办学方面:
(1)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可逐步形成和发展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评价资源,规范学校的课堂教学手段。
(2)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可提高我校教学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4、社会方面:
(1)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是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2)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评价教学策略的新方法、新思路。
4、社会方面:
(1)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是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要。
(2)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大纲
一、绪论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识记)1探索教学规律 2发挥指导作用 3推动改革发展
4提高教学能力教育质量。
2、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应用层次,重点)
a.调查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现实或历史情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形式有问卷法(开放式封闭式)访谈法
b.观察法:指在被研究对象处于自然情况下,研究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进行仔细查看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抽样、追踪、综合观察法)
c.实验法:指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研究假说,主动操作研究变量并对非研究变量予以自觉、明确和适度控制,观测结果并检验研究假说的一种研究活动。(定课题、选对象、定计划、施研究、理实验、写报告)
d.经验总结法:就是把对个别事物特征的认识概括为它所属的同类事物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e.个案研究法:就是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社会机构或团体以及某种情景的发展过程为对象,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寻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f.内容分析法:是对确切的资料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量化、单个)
g.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3、结合实际分析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作用。(理解层次,次重点)A有利于提高师范生专业素质 B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C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
第一章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识记)
工具性(思维、交际)、人文性(熏陶感染)、综合性(教学目标多元,功能多重,内容广泛,原则复杂,方法多样,程序多层次)
2、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识记)A社会发展制约性
B教育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总目标)C课程性质(各因素中决定性作用)
3、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识记,次重点)
素质是指以个人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结构和能量。
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 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一种教育模式。
A品德素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品德:就是一定社会道德和规范意识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系统。B智能素质(文化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耿二(语言—智力)吴三(内容-操作-产品)林四五(听说读写)”
C审美素质(审美观、感受鉴赏创造美能力)D心理素质(志趣意志品质)
4、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应用层次,重点)A转变旧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三个转变 两个观念:人才观质量观)
B拓宽思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材料大、环境大、设置大、方式大、评价大、结果大)
C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D围绕课标优化学法指导(训练序列及内容同步,开展活动)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异同?(理解层次,次重点)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大纲规定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控制严格的、硬性的。
课程标准指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的是某一方面或领域国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不设最高要求,没有上限规定,只有底线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教学、评价留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的空间。
2、自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初,我国先后颁布过哪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识记层次)两个标准六部大纲:
1952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爱国主义、听说读写要求高、识字量要求不明)、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说明语文科性质、德育要求、重视识字教学——新中国第一部完整规范大纲)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工具性、重读写重双基、第一次写入汉语拼音是辅助识字工具)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首次比较完整表达语文教学目的、减少识字降低作文要求)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着眼素质教育)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性质:工具性人文性。地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解层次,重点)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目的与条件关系)
4、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四个特点)。(识记层次)A整体性(九年一贯三维度)B阶段性(四个学段)C交融性(三维)D可创性
5、谈谈你对语文课程目标十条总目标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前五条从语文素养的宏观着眼,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后五条从语文能力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体现三性:主体性、时代性、实践性)
6、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原则。(一般了解层次)A教材应有开放性
B应关注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反映科技成果增强与生活联系 C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兴趣认知水平。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教学设计的含义。(识记层次)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总体规划)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地有计划的指导下,主动的学习发展,使自身发展水平逐步达到《课标》中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运动过程(实际操作)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三大环节。(识记层次)
A教学准备
B教学实施
C教学反思与调整
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依据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3、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应遵循的基本理念。(理解应用层次,重点)A走出封闭,走向开放(重在目标和内容开放)B搭建平台,主动发展 C提供资源,生成构建
4、说课的含义、类型、内容。(识记层次,次重点)
说课就是教师备课后以讲述的方式向倾听对象就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述说自己的分析及教学设计和理论根据的过程。三种类型:研讨性、示范性、评比性
说课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理论根据
5、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含义。(识记层次)
教学原则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教学的依据和准则。特征:A主观性和客观性B继承性与发展性C全面性与系统性D实用性与有效性
6、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理解层次,重点)
A教学内容上体现知识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B教学方式上遵循主体性与对话性统一的原则 C教学形式上关注情境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情境设置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情境中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进而实现教学目标。)D教学理念上体现科学性与创造性统一的原则。E课程建设上坚持基础性与延展性统一的原则。(内容形式结果延展)第四章
识字写字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意义。(理解层次)
识字教学的意义:
A识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刘勰《文心雕龙》“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因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B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见形知音义,闻音知义形,想义知音形)C识字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写字教学的意义:
A写字教学是巩固识字成果的手段。B写字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品格。C写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D写字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2、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目标。(理解层次)
识字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植情感,学会拼音普通话,养成习惯,学会工具书。会认3000写2500 第一学段:喜欢有愿望,借拼音读汉字,音序部首查字典,会认1600写800 第二学段:有兴趣成习惯,用字典独立识字,会认2500写2000 第三学段:独立识字,会认3000写2500 目标特点:A阶段性连续性统一B三维一体目标体系C认写分开多认少写D打基础可持续
写字教学目标:
总目标:致力于素养培植感情,具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认3000 第一学段:培养愿望,掌握笔画偏旁,养成书写习惯,认1600写800 第二学段:有兴趣,规范书写临正楷,认2500写2000 第三学段:体会汉字美,软硬笔写楷书,认3000写2500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识记层次)
读准23声母24韵母及16整体认读音节并正确书写,会四声会两拼三拼法
4、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A示范、观察模仿法,BCD演示比较图示法 E夸张法 F歌诀法
5、简述识字教学两大流派各自的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
“两山一所“集中识字流派(1958年辽宁黑山祁建华): A形音义统一,形为主; B认读写结合,认为主; C字词句联系,字为主 D记比说兼用,记为主。
分散识字流派(1958年南京斯霞):
A“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生字新词融入语言环境 B符合儿童认知及汉字规律
C合理把握教学要求,引导掌握方法,利用语境
6、举例说说三种以上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做法和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A注音识字(1982黑龙江):一目双行听说读写同时起步 B字族文识字(1960四川鄢文俊):借语境进行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 字理识字、部件识字、韵语识字、双脑识字
7、简述识字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并使三者建立联系。巩固识字最好方法是复现 A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笔画结构分析、形近字辨析、利用构字规律编字谜歌谣)
B千方百计读准字音(同音字归类、多音字按义定音、声旁助记)C理解字义才能牢固识字(教具助,构字法,联系生活和上下文)
8、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应用层次)A、激发兴趣 B、教给方法 C、培养习惯
第五章
口语交际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谈谈你对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口语交际”的理念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2001《语文课程标准》突破“听”“说”分开表述传统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理解层次)
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语文能力提高,促使参与并热爱生活增强自信。
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在语文学习整体系统中处于先导的奠基地位,一种渗透、相辅相成的地位。
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激发、导向、细化、规范作用
3、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类型。(识记层次)
介绍独白交往类,表演论辩想象类
4、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选择其中一条规律,结合口语交际的实际进行阐述。(理解层次,重点)
情境性、互动性、生成性、综合性、生活化
5、简述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理解层次)
在口语交际能力系统中,说的方面包括外在的言语组织能力、讲述能力、调控能力、对场合利用能力还包括内在支撑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语言品质;
听的方面包括外在显现的对言语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还包括内在支撑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语言品质。
6、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走向。(理解层次,次重点)
A 从“模拟交际”走向“真实资讯空间的交际” B从个人独白走向“学习者共同体成员的互动” C单纯的语言教学走向“口语实习场”的创建 D从独立的口语课程走向“全时空的言语实践”
7、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解应用层次,重点)A全面观照,整体发展 B双向互动,多元交织 C创设情境,回归历练
口语交际教学课堂结构:焦点发散式、多向聚焦式、板块合成式、线型递进式 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基本途径:
口语交际课的训练、语文课口语交际渗透、日常生活口语交际实践中指导 第六章 阅读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明确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理解层次)
阅读教学的意义:
A、学习积累语言,形成良好语感 B、训练阅读技术,培养阅读能力 C、丰富文化知识,促进智力发展 D、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品位
阅读教学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核心是培养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培养语感。九年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
2、了解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过程。(理解层次)
第一学段注重阅读兴趣培养感受阅读乐趣 第二学段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大量阅读
第三学段强化阅读兴趣重点在整篇课文学习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3、了解一篇课文教学的过程。(识记层次)
A、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B、精读课文,思考感悟
C、熟读课文,总结巩固
课文教学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顺序,遵循“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教学规律
4、课文教学常用的程序变式。(识记层次)
课文教学的程序变式是指改变教学课文的固定模式,改变逐段讲读的程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过程。A、直接切入式又称中心突破式
B、举一反三式
C、跳跃阅读式
D、由果溯因式
E、一篇带多篇式
5、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理解层次,重点)
A阅读心理过程的规律(感知、理解、反映、综合)
B读思结合的规律 C读写结合的规律
D课内外结合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6、阅读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识记层次)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阅读能力构成: A阅读感受力是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获得鲜明印象、受到感染激励的能力(基础)B阅读理解力是读懂文本、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获取意义的能力(核心)C阅读欣赏力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从欣赏的角度阅读文本,并具有初步品评优美词句段篇的能力。
D阅读评价力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主要写作特点、写作技巧等方面作出理性鉴别与评判的能力。
E阅读探究力是在阅读中对文本的深层内涵或疑难点进行探究,自主收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F阅读创造力:是学生运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从中产生出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见解和新异结论,或在原文基础上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作品的能力。(最高层)
7、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层次)A 激发阅读兴趣
B培养阅读习惯
C指导阅读方法(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
浏览:是快速的对文本信息进行识别、筛选,从中捕捉有价值信息的阅读法 D发展阅读个性 E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小学总量145万字以上)
8、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A词句教学(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抓关键词比较辨析)B段篇章教学(讲读法诵读法研读法自读法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入境会意触景生情启智怡情,使教学变成富有吸引力的有趣活动(李吉林)情境教学法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 第七章习作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识记层次)
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第一学段“写话”第二三阶段是“习作”
2、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双重转化对小学习作教学的两点重要启示。(识记层次)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的头脑的转化,然后是作者的观念、思想、感情向文字符号的转化。
这种写作过程的“双重转化性”启发小学习作教学训练必须从内容入手,必须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
3、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心理特点。(理解层次)
A萌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B表达缺乏连贯性条理性
C书面语表达需要有声语言支持
D书面语言能力发展和形成中的动态性语言表达形态
4、论述小学习作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层次,次重点)
A说与写结合的规律
B仿与创结合的规律
C积累与表达结合的规律
5、结合实际分析小学习作教学的基本环节。(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包括A命题(切合实际、有启发性、自由命题)B作前指导(目的在于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明确要求,指导环节: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指导编提纲)C批改(与学生修改结合、讲求实效、鼓励进步)D作后讲评(抓重点重鼓励调动能动性联 系作前指导和习作批改,方法:交流品评、文字推敲、优缺点分析
6、简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构成。(理解层次,重点)
A、收集材料的能力
B、审题立意的能力
C、选材组材能力
D、驾驭文字能力
E、修改文章的能力
7、简述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方法。(应用层次,次重点)A、收集材料能力培养
B、审题立意能力培养
C、选材组材能力培养
D、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按顺叙写照样子写,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评析遣词造句,积累语汇)
E修改习作能力培养(激发兴趣明确要求教给方法)第八章 综合性学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结合时代发展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试述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也是课程改革内在要求。其意义和价值在于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和个性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等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2、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规定。(理解层次)A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B引导学生观察,表达观察所得
C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跨领域学习D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理解层次,重点)
A开放性要求:突破传统教科书教学的限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结果开放)B 自主性要求:让师生成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 C实践性要求: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形成整体的语文学习经验(保证时间、完整性)D合作性要求: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的共同成长
4、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设计一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写出反思和总结。(应用层次,次重点)活动过程:准备方案、实践体验和问题解决(资料收集整理研究)、总结交流。
5、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信息资源。
6、综合性学习选择主题策略:从语文课堂教学中社会实践中发现,从学科整合中提炼,从地方文化中开掘
7、综合性学习指导策略: A指导开展资料收集 B指导整理和研究
C指导成果的形成和展示
8、对案例从主题、目标、要求及实施策略点评
点评:师生互动合作,无预设目标学习内容方式展现自主性,体现主体地位。第九章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课标》“评价建议”在评价目的、重心、方式以及评价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明显区别:评价目的由甄别选拔走向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重心从关注学习的结果走向注重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由较为单一走向多样化(形成性终结性定量定性)评价主体从单一主体(教师)走向多元主体。
所谓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意义:检验改进课程促进全面发展
1、课程评价经历的几个时期。(识记层次)
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历史阶段的划分: A测验和测量时期(评价本质上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些特点。特点是评价与测量近乎同义。19世纪末)
B描述时期(根据预订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特点是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订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20世纪30到50年代布卢姆)C判断时期(特点是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20世纪50到70年代)
D建构时期(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价值观支配。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20世纪60到70年代。
2、谈谈你对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功能的认识。(识记层次)
A、导向功能 B、诊断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E、反思功能
F、鉴定功能(对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
3、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识记理解层次,次重点)A、评价目的的育人性(由甄别选拔转变为以人为本)
B、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形成性、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结合,更重视定性)C、评价取向的全面性(注重整体性、综合性)
D、评价过程的开放性(关注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
4、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理解层次,次重点)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指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活动中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
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的维度可以将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归纳为三种: A、目标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忽视主体性和过程)
B、过程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对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尊重)C、主体取向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价值多元、尊重差异)
5、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观。(理解层次,次重点)A、由侧重量化评价转向侧重质性评价 B、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C、既重视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D、强调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真实性、情境性。
E、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6、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是三个维度与五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在方法上提倡以形成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以及自我评价为主。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 A、对小学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评价(重视知识运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评价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B、对小学语文课程五个方面的评价(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评价既要从音形义的结合上评价也要重视学生兴趣和习惯。方法:回忆自由联想随机抽样;填空替换求同求异类比归纳选择)、阅读教学评价既要综合考查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也要考查其兴趣方法习惯阅读量和速度。方法:问题问答次序排列确定要旨体味含意)、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应重视考查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习作教学的评价应重视习作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分析法多段短文测量、评定量表参照量表法)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以正面评价和激励评价为主,关注问题意识知识的综合应用,重视过程和体验)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方法:
A、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辅以必要的终结性评价(编制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B、以个体内差异评价为主,辅以必要的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尊重个性)C、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必要的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识记层次)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学习理论(桑代克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布鲁纳代表的认知主义及皮亚杰代表的建构主义加涅代表的累积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大原理:整体性有序性反馈原理)
2、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识记层次)A、从单
一、孤立到系统集成网络化
B、从辅助传统灌输教学到支持学生探究性学习
C、从教材搬家、知识罗列到营造全方位网络学习环境。
3、掌握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并能将这些形式灵活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层次,重点)
A、多媒体教学:演示型、交互式 B、网络教学:讲授型(同步/异步)、讨论学习型(在线/异步)、协助学习型、探究发现型(设情境定主题、自主探究查信息、交流协作解疑难、讨论评价报成果、扩展延伸带动课外)
4、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原则。(识记理解层次)A、科学性原则(内容、过程、技术的科学性)B、目标性原则(培养语文素养首要目标)C、有效性原则(效果和效益)
D、互动性原则(人与人、人与机)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在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你如何理解“整合”这一概念?(理解层面次重点)音频、视频、图像、文本、虚拟现实、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以各自特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发现、探究知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加以整顿、协调重新优化组合来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的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由于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时间、内容、进度均可自我控制,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第十一章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谈谈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交往、课程建构中的角色定位。(识记理解层次)角色是指个人或人们在群体及社会中由于占据一定的地位而显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或应履行的职责。
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交往、课程建构中的角色已由语文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语文素养的促进者和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者转变,向与学生的交往者、对话者、合作者转变,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建构者的角色——既是校本课程的研制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还是课程实施的决策者。
2、论述一个优秀或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素质?并说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各种专业素质对教学的意义。(理解层次,重点)一个优秀或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等三个方面的专业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
A、本体性知识(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语文学科发展历史趋势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思维工具及相关学科知识)
B、条件性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教育科学研究知识)C、实践性知识(教学经验的积累)
D、普通文化知识(人文、科技、工具类、艺体类知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
A、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横/纵)、选择教学策略能力)B、教学实施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个性)、(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计划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驾驭课堂多变的教学情境)、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书面语体态语)C、评价学生学习能力(设计练习、处理作业、综合评价能力)D、教育研究能力(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道德:
A、教育公正(让每个受教育者得到合理需求、合理评价)B、教育责任感(教师对社会所期望的职业角色的认同和承担)
C、教育爱(是教师专业道德的核心,指教师对受教育者合理利益的谋求,是对教师责任与义务的遵循)
3、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理解层次,重点)A、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横/纵)、选择教学策略能力)B、教学实施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个性)、(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能够计划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驾驭课堂多变的教学情境)、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书面语体态语)C、评价学生学习能力(设计练习、处理作业、综合评价能力)
D、教育研究能力(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4、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其对自我专业发展所关注的重点与所达到的水平两方面,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并说出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理解层次,次重点)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的转变过程。包括教师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以及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和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专业成熟境界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哪三个个阶段:
A、生存关注阶段(建构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处理教师个人生活)
B、任务关注阶段(确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观与学生观、小学语文专业知识与教学法知识有机结合)
C、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与发展意识、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定稿)
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更是我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我在教学中研究的一个重点。从2003年接收首批新课改班级后,对一至六年级的教学进行了一个系列的探索与研究,摸索出了一条作文教学之路。
一、低年级——加强写话练习,奠定习作基础
低年级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低年级写话起步教学是否成功,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因此,我一改以往的做法,教学中大量加强写话练习。
1.从说写一个完整句入手
说话、写话要从兴趣着眼,从说一句话、写一句话做起,即从练习造句、炼句做起。从认识第一个生字“爸”起,我就开始让孩子用“爸爸”说一个完整的句子,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然后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几句话或一段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说话训练,在孩子学完拼音并认识一定的汉字后,教孩子把拼音和汉字结合起来练习写话。先练习写一句话,然后练习写几句话或一段话。
2.仿写
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低幼儿,开始都是模仿性占优势。利用教材,仿写一些句式、段落、儿歌、诗歌等,可训练他们学写话的能力。例如二年级上册《假如》这篇课文,是一首很贴近儿童生活和思想的诗,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诗中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当学完全诗后,我问大家: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用他画什么,表达什么愿望?在学生尽情表达后,我让大家仿照课文写一节或几节诗歌。
3.写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内容丰富多彩: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等。认真地指导学生说话,然后写下来,是练笔的大好机会。
4.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是训练低段学生写话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适当安排一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幅到多幅的写话练习,既训练了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又提高了写话水平。
5.编童话故事
吴立岗教授说:“低年级段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想象性写话和童话体写话。”遵循这一原则,我也安排了一定的童话体写话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放胆写话——周记
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写话材料,让学生从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从一年级上期第四学月起,开始鼓励孩子们放开胆子,运用已学的汉语拼音和已经学会的汉字,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一句、两句、几句,一次、两次、多次都可以,愿意多写就多写,不愿意也可少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每周末安排一次小练笔。
经过近两年大量的写话练习,孩子们逐渐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并且在写的过程中逐渐把语言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进入中年级后,不再惧怕作文,水到渠成。
二、中年级——训练“下水”能力,扎实习作基本功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认为,不仅仅是完成教材中每期八篇作文训练,一定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下水”能力进行一个系统训练,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
1.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我们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或写不清楚、具体,是因为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印记、经验等模糊不清,对一些情节、场景、过程、细节等观察不够。因此,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从观察中丰富感知,认识生活,辨析美丑,培养情操,广泛积累素材是习作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从三年级开始,我采取“每日一观察,每日一交流”的形式,让学生随便观察什么都可以,只要有新发现即可,然后利用晨会
课、午间之声时间进行交流。待学生产生观察兴趣后,教给观察方法,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并写成观察日记或周记。两年的观察训练,既让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又积累了不少的写作素材,还提高了写作能力。
2.训练遣词造句的能力
学生初写作文,或颠三倒四,语无伦次,或不能准确达意,或不能鲜明表情,或不能生动传神。究其原因,是不懂得遣词造句。针对这种情况,每次习作之后,我都举办一次“作文诊所”。有选择性地出示学生中的作文病句,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在讨论修改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怎样用词才准确、规范、简练、优美,指导怎样把句子写连贯,写得富有变化,写得生动形象,还可以运用关联词写句子等。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修改本组中的几篇习作。按照循序渐进的过程,每次着重训练一个重点。
3.指导写好段
段是构成文章的基础。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要写好这一个一个的段。为了牢实这“基础”,我在段的训练上下了一定的功夫。训练学生先总写,后分写;先分写,后总写;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有层次地写一段话;围绕中心写一段话;写开头段、结尾段等。
4.搭建篇的架子
文章要有头、腹、尾、神。学生初写作文,虽重点进行片段练习,但最好一开始就给他们建立篇的概念。也就是说,要讲究开头、结尾,要表达一定的中心。
三、高年级——培养创新思维,鼓励个性表达
作文是智力活动。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活跃,则观察入微,分析敏锐,文思活泼流畅;思维呆滞,则视听不灵,反映迟钝,文思狭窄凝滞。要学生在作文中吐胸中积蓄,抒真情实感,甚至师心独见,发人所未发,就必须以活跃思维为前提。进入高年级后,除了扎实篇的训练外,不应忽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1.启发思维
每个小学生都有胸中的积蓄,都有沉淀的记忆。“作文到手,无从下手”或千篇一律,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思维不活跃,不会就其相近、相似、相连、相异处展开联想,更不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作文思路,特别是选材的思路,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我首先创设
作文情境,唤起经验,通过回忆联想,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然后采用北京思维技能研究所所长许国泰创造的“魔球理论”——“信息交合论”组合题目,从广度启发,让学生明白写作的话题很多很多,要展示自己独立的世界;接着从深度启发,同一题材、同一题目、同一内容,如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去思考,写出“独特之处”,以发散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2.训练想象力
作文需要想象的配合。想象力丰富的作者,他的文章一定生动形象,有声有色,一定神思飞跃,奇瑰竞呈。看图想象、扩充想象(如提供一个主句)、接续想象(续写完已提供的部分想象)和自由想象(虚构童话、寓言故事或虚构场面和人物想象)等是训练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五年级周记,增加大量的想象作文。
3.鼓励个性表达
鼓励学生用创新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新的感受和新的发现,只要内容和形式有新意,体现着自己的个性创造就是好作文。作文赏析重在欣赏创意表达,既让写作者倍受鼓舞,激发创作热情,又让其他同学受到启发,营造创新氛围。六年级周记,以自由习作创意表达为主。
四、阅读和积累让习作枝繁叶茂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量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情感,积累词语句式和文章样式等。所谓“厚积薄发”正是前人的一条宝贵经验。因此,我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养成阅读和积累的习惯,以丰富学生语言,让学生习作时有大量生动的语言涌向笔端。具体做法:低年级,每日一刻钟阅读,由亲子共读逐步放手学生自读注音读物,家长填写阅读记录表,从二年级开始,给孩子们准备采蜜本,每周积累五个好词,两个佳句;中年级,每日半小时阅读,每周积累五个好词,五个佳句,两个优美段落;高年级,每日一小时阅读,每周积累五个好词,五个佳句,五个优美段落,也可积累名篇或写读书心得,多者不限,学生自填阅读记录表。通过实验,这些做法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