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19-05-13 02:5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第一篇:“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专业。实习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各高校的专业实习普遍面临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有限等诸多困境的情况下;如何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构建和完善市场营销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简约、高效的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是摆在许多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一种“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市场营销专业“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在制定实习教学计划时遵循以下基本的思路或原则: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南的原则

我们将市场营销专业的实习教学目标确定为着重培养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具体来说,着重培养学生在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策划、区域市场开拓与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原则

为了使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相互配合,我们一方面在时间安排上使二者紧密衔接,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使二者协调一致。就时间安排而言,我们将实习教学安排在相应学期的期末,即每学期的理论教学一般在第16周结束,之后便是可供实习教学支配的时间。这种实习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距离;二是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实习活动的集中组织和统一指导。因地制宜,简约、高效的原则

我们在主要专业实习方面并不一味地依赖或局限于校外实习基地,而是根据学校所处地区新兴中小企业多、企业营销力量相对不足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开展短期的、双赢式的合作,这样既能达到我们的实习目的,也能满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营销服务的需求。与纯粹的实习基地式实习相比,我们这种实习方式投入少、操作简单、适应性强,并且加大了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实习主动性。各实习环节之间“分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原则

我们的主要专业实习名为“营销策划实习”,还设置了认识实习、网络营销实战模拟、毕业实习等实习实践环节。其中,营销策划实习是各实习的中心,该实习集寻找实习单位、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编制市场营销策划书于一体,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技能训练。显然,如果学生缺乏前期的基本训练,要让他们在短短的几周内完成如此繁重的实习任务是不现实的。为此,认识实习须先行承担营销策划实习中的部分基本技能训练的功能,这就是“分层递进”的思想。这种递进关系同样存在于营销策划实习与后续的网络营销实战模拟之间,以及前三种实习与毕业实习之间;另一方面,每一后续的实习在内容和目标上又应当是其先行实习的延伸,承担着巩固先行实习成果、进一步锻炼和强化有关的营销实践技能的功能,这就是“环环相扣”的思想。“分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实习实践模式改变了以往各项实习之间各自为政、忙闲不均的格局,实现了各实习环节的有机整合和实习资源的滚动利用,形成了协同效应。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框架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系统性操作框架如图1所示。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认识实习

该实习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专题报告阶段。邀请部分公司经理、营销专家做专题报告,旨在增加学生对企业及其市场营销活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本专业领域的理解,近距离了解企业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业过程,从而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认识基础。观看视频阶段。视频内容分为宏观经济视角和微观企业视角两大类。通过观看前一类视频,增强学生对市场营销的现实宏观环境的认识,补充专业课程学习的不足;通过观看后一类视频,增强学生对企业、企业管理者及其市场营销活动的感性认识。统计分析问卷、撰写实习报告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高年级学生在营销策划实习中已实施的市场调查问卷,练习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撰写市场调研报告的技能。总结实习心得、撰写个人实习报告阶段。上述实习中,前两个阶段占用1周时间,后两个阶段占用2周时间,其中第三个阶段“统计分析问卷、撰写实习报告”是认识实习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们普遍认为从中收获最大的方面,学生们从中学到了EXCEL在市场调研中的运用,掌握了相应的市场调研基本技能,从而为后续的实地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划打下了基础。

(二)营销策划实习

营销策划实习是在营销专业学生学习了《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之后紧接着进行的,时间为4周。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的营销策划实习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营销策划实习不仅有效锻炼了营销专业学生的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其在整个“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中的意义还体现在:高年级学生从事过的营销策划实习,为低年级学生在认识实习中进行调查问卷整理、统计和分析练习提供了真实的实收问卷;同时,学生在营销策划实习中真实接触实习企业及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又为他们后续要进行的实习――网络营销实战模拟提供了客观的背景材料。不仅如此,高年级学生在营销策划实习结束后产生的若干鲜活真实的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划案例,还可以被用来作为低年级学生的理论教学案例素材。这不啻为一种简约、高效的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此外,学生们的收获不仅仅是专业上的,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及吃苦耐劳精神也在这项实习中得到了有效历练和提升。

(三)网络营销实战模拟

网络营销实战模拟是在营销专业学生学习了《网络营销》课程之后进行的,实习地点设立在我校商务与管理实践中心。实验内容和要求是:让学生自己虚拟一个公司,通过市场分析与市场调查,设计某种产品并进行宣传、销售,最终完成全部商务往来,实现盈利。具体实验内容主要包括:

1、申请注册企业,建设企业网站;

2、开展网上市场调研,分析市场环境;

3、选择目标市场,实施网络促销和销售,可采取的网络促销手段有:①在门户网站发布网络广告和新闻;②在商贸网站发布供求信息;③搜索引擎营销;

4、处理订单,管理购销合同;

5、促销效果评估,产品利润分析。

通过上机模拟操作,学生不仅对网络营销的技术基础及网络营销在企业中的各种应用有了感性认识和了解,真切体会到网络营销的实战性,而且在实战模拟中进一步锻炼和巩固了其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划的技能,所不同的是,调研活动是通过模拟教学软件中的“调研中心”模块在网上开展的,而营销策划则主要是针对虚拟的公司进行的网络促销策划。

(四)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是在营销专业学生学完了所有的理论课程之后进行的。我们对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从近几年学生毕业实习的情况看,学生在实习中参与最多的工作一是市场调研,二是区域市场开拓,或两者结合进行。这也是我们有意引导的结果。我们把《销售管理》课程设在第七学期,目的就是将该课程与此后要进行的毕业实习紧密联系起来。只有通过毕业实习,学生才能获得一个真正的演练场所,保证有足够的演练时间(毕业实习至少6周时间)。在毕业实习中,学生往往被实习单位派往全国各地,从事区域市场调研、区域市场开拓与管理工作。

第二篇:中学化学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化学分层递进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盐城市泽夫中学

吴金国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的不同影响,在课堂上采取“一刀切”式教学的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分层递进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逐步提高和发展。今年,我校初中化学学科也开始了此项模式的探讨。

二.中学化学分层递进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该模式包含的六个环节:分层摸底补偿-分层明确目标-分层教学新知-分层练习测评-回授小结递进-分层布置作业。

这里要说明的是,上列课堂教学模式只表明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并不表示它们先后的必然顺序,实际上,有些环节(如分层明确目标、分层练习测评)是可以在整节课反复出现的。

(二)各环节的含义、操作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分层摸底补偿。

即在教学新知识前,对各层次学生学习本节课新知识必备的基础知识、情感状态进行诊断,并针对各层次学生存在的不同缺陷给予补偿,为新课搭桥铺路。实施这一环节时应注意:

(1)既要对认知领域进行摸底补偿,又要对情感领域进行摸底补偿,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如果老师能使每位学生都满怀激情地奔向目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2)了解学生的前期知识缺陷不一定是在本节课内进行。可以通过与学生谈话、批改作业等都可获得信息;对各层次学生进行补偿可以在课堂内教学新知前进行,也可以利用上课前的课外时间进行。

(3)对学生前期知识进行摸底在课堂上采取的形式可以是用难度不同的问题分别问低、中、高层学生也可以用难度不同的题目进行小测验。可以是一上课就进行,也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进行。但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对各层学生表现出来的缺陷都要给予补偿。全班性的问题全班集中进行,对于高、中、低各层的问题分层进行,必要时个别进行。

2.分层明确目标。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及班中各层次学生可能性水

平,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将这些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师生都明确学什么和各层次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评价功能。

例如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低层目标是: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大致了解其实质,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中层目标是:不仅要记住内容,还要能说明其实质,能进行一般的应用;高层目标是:熟记其内容,理解其实质,能进行复杂、综合应用。

3.分层教学新知。即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应用多种教法,精讲、讲深、讲透课文中的新知识。

(1)教学的组织形式: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2)实施这一环节应遵循几个原则:

①主导、主体和谐统一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是服务者,要激发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多问,让学生多动手,不代学生讲,不代学生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只有主导、主体和谐统一,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才是教学的成功。

②跨步适当原则。跨步要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不仅听懂而且会做为目的。

③变式教学原则。针对学困生注意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以及优等生需自我表现的特点,分层递进教学应严格执行老师讲解与学生活动交替进行形式。学生活动的形式有练习、讨论、竞赛、实验、回答问题等。

4.分层练习测评。即老师在讲解完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后,做分层练习、分层测试题等,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学效果,与原定的分层教学目标进行比较对照,矫正教和学的误差。

实施这一环节时应遵循的原则:

①及时反馈原则。采取经常的练习和检测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否则,“在不知道学习结果的情形下,重复次数与学习的结果无关。”

②经常激励原则。心理学表明:“95%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学困生更为严重。心理学同时还告诉我们:“没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学生激动和受鼓舞了”。因此,要经常给各层次的学生以适当的鼓励,使学生的成功得到肯定,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

树立自信心,提高求知欲望。

③练、测与评是不可分割的。不论是做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检测题或动手做实验,都要尽量及时、准确地收集信息并进行筛选、提练,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设计矫正方案。

④布置练习、检测题的难度要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⑤布置分层练习、检测题时应注意其艺术性。例如可以说:“在完成本层次的练习后,还有时间也可以向高一层次的题‘挑战“。这样一来,对低、中层学生起到不小的激励作用。实践中发现,低、中层学生中有一些是能完成部分较高层次的练习或检测题的,这就使“递进”向前迈了一步。

5.回授小结递进。即对原来老师没讲清楚,学生普遍没掌握的地方及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回授,将某几个知识点或本节课的要点进行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6.分层布置作业,即在下课前将各层次学生课后所要完成的巩固性练习、预习的问题交待清楚。实施这一环节时应注意:

(1)作业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应用知识的初步实践,又是老师了解学生,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应用好,不能可有可无。

(2)布置的课后作业要有层次,量要适当。

(3)作业的批改方式也要分层次。课堂作业要每一本及时批改,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作业教师每次可抽改若干本不同层次的,其余由科代表负责检查批改并向老师汇报,让学生主动发展。

分层递进教学是追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素质的准备。

第三篇:传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研究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评价

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目前普通高中,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不少困难,也严重影响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二、分层教学的模式与实施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2.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分层的学科。在原行政班的基础上,对于能力层次明显的学科构建不同的层次班。不分层的学科仍在原行政教学班上课。分层的学科由教务处通过对学生的摸底,确定为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

(2)、各层次班分班的原则。在层次班分班过程中,力求克服随意性和强制性,提高科学性,尽量做到学生、家长、教师都心情舒畅。分层次班的依据是:①学生学习成绩;②学生能力品质;③学生意向。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用分层次班前集中考试的学生学科成绩或上一学期期中和期末的学科平均成绩。学生的能力品质依据对任课教师、班主任的问卷打分。(一般从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学习方法、接受快慢、学生独立性几方面。)具体操作过程为:

(3)、分层教学班级管理。各层次班的任课教师即为该层次班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要从层次教学班弱点(如:学生的班级意识弱、班级构成的稳定性差、管理松散、上课人员流动大等)入手,主动探索层次班班级管理的最佳方法。

(4)、分层教学的教育教学管理评价。①、班级管理评价。②、教学评价。3.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

三、实施异步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实施,(1)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2)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3)单差生、双差生转化很快,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4)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5)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 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

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尽到责任。新的分层管理中加入了动态调控,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制。

3.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层教学下教师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虽然分层教学也催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四篇:“五段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五段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何谓递进式教学方法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提高科学素养、在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即通过提倡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20世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50年代末创立了发现法,并把它在美国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认为“发现法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并无高深玄妙之意。”与前人相比,布鲁纳更注意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

施瓦布、杜威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50年代直至70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这些教学材料的一个共同点是使学生参与到做中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或只是阅读有关科学的材料,对学习科学的过程比掌握科学知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含义

要研究探究式教学法,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王景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三、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结构

一般的探究过程涉及:观察,提出问题,作出预测、猜测或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并开展工作以搜集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解释(解读数据)以验证假设,得出初步结论,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及提出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将上述探究过程与结果以一定的方式陈述或表达出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及开展评价。这个过程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步骤:

1.设问质疑。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应该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那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2.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

3.思考作答。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4.分享矫正。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由集体讨论、辩论,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以往不少教师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是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思想方法,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 程理论专家泰勒的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又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一半,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

四、探究式教学法理论的局限性

作为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践中,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导演”的作用,其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考虑教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也颇具挑战性。其次,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程度也不好把握,作为强调调动学生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到底能给学生多大的自由度也是一个难题。第三,作为由国外学者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国内学者的探讨大多集中在某个学科的教学体验上,系统的理论支撑还比较薄弱。

探究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的教学程序,同时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有效分层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差异是教学中一个永存的话题,没有差异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没有差异的课堂也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中既能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又使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呢?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很难因人施教,但我们可以尝试因层施教,因此我们提出了“有效分层递进式教学”。

有效分层递进式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教师的教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都要有所区别,不断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不同的目标冲刺。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凸显主体、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竞争能力,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一、关注个体差异,实施科学主体分层

人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坚持以“生”定教,在课堂上兼顾每一位学生。学生分层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情感意志和态度。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看起始或终结,更要看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但要看眼前,还要看今后的发展趋势;不但要看显性的进步,更要注重隐性的发展。对照以上分层依据把学生分为:A层(优),学生学习能力强、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一般占30%;B层(中),智力因素好,在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成绩有偏差,学习成绩不稳定,但具有可发掘潜力;一般占60%;C层(差),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能力较弱,学习上感到很吃力,成绩不理想。一般占10%。以上的分层并非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可以随时调整。

在对学生主体分层后,以“异层同组”的方式安排学生的座位,并经常加以调整。这样的安排便于教师隐性操作,可以减轻某些学生的心理负担,避免“标签效应”,同时也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二、课前充分预设形成分层教学预案

在课中实施有效分层递进式教学就必须在课前对本节课进行充分预设,并形成完整教学预案,这一节分层递进式教学课才能相对地定型。

1、教学目标分层:有效分层递进式教学更需要教师确立明晰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分层递进式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和全面性。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从而制订出相应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为每一层次的学生量身制订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譬如:知识和技能,要求C层和B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了解,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而要求A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仅有感性的而且有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能识别它,而且能掌握它的规律。以一年级上册《长短》为例:C层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经历比较事物长短的过程,学会最简单的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2)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观察,并能简单的进行描述。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B层学习目标:1)感知物体有长有短,经历比较事物长短的过程,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激发学生与同伴合作的意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A层学习目标:1)充分感知物体的长短,掌握多种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操作和观察能力,及与同伴进行有序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的分层不是指教师任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删选、改编。而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度”的把握,是与各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在相同的情况下,针对A层学生教师为其提供一些与本节课配套但又有所提升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挖掘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而B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对C层学生以基础过关,查缺补漏,着重以传授基本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重点。

3、形成完整的分层教学预案

在学生分层目标的制订和教学内容确定的基础上,致力形成一份完整的教学预案,这样才能做到课前心中有底,课中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生成进行及时把握和调整。

三、课中分层引领满足个性化学习

“分层递进式教学”既重视学生的共同需求,又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又有因材施教“分”的做法,又有因人制宜的特殊步骤,课堂教学应该分层分步递进进行。

1、分层引导学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活动中。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学生应当主动学习,成为探索知识的构建者,而不是模仿者。教师要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相应的引导他们投入到各层次的数学知识活动中,捕捉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譬如: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游戏:摸一摸,猜猜是什么物体?教师有意识将A层学生与C层学生搭配,B层学生与B层学生搭配,活动时请C层学生手拿物体,由A层学生闭上眼睛先摸再猜猜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再由C层学生裁判对还是错。这样设计对与C层学生来说,既巩固了新知,又享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对于A层学生来说,摸物猜形状是比较有挑战的,学生兴趣极高,又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中时,不管在哪个环节,都应考虑学生的层次性,把他们放到相应的位置,他们才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

2、课堂问题分层设计、分层解决。在分层递进式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得到相应的解决。①问题设计富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设计的目的,它需要解决什么?由谁来解决?在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设计。譬如在新知引入时,一般以C层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点,问题由易到难。而在实践探究中或拓展练习中的一些较难的问题则由B层学生或A层学生解决,有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帮助C层学生互相讨论,进行一帮一的或二帮一的学习。②问题设计要接近学生的学习点和知识的联系点。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处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接近学生的学习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课堂练习分层设计。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同一练习内容,可从要求上分层也可从数量上分层,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里都能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课堂练习也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的内容,这样的练习并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练习的设计应在不同层次学生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他们人人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四、实施差异评价创设和谐学习氛围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分层递进式教学的评价是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评价要求的基础上实施的。

分层评价的特性在于:1)差异性:分层评价对于各层次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是否达到本层预设目标及发展情况。这种有差异的分层评价更科学、更合理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为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打下基础。2)及时性:分层评价在教学中无处不在,在探究、讨论、练习等个方面都要及时评价。教师要热情的肯定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向前推进的学生加以鼓励。3)激励性: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因此评价应具有激励性,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对A、B层学生多使用竞争性评价,并结合指正性评价,不能一味的肯定、表扬,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是前提,但有个“度”。评价时既给学生成功的激励,同时也培养学生继续挑战的勇气和毅力,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对于C层学生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脚踏实地的学习,不向困难低头。

分层评价的方式有:1)课堂观察语言评价。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探究交流和练习时,教师对于他们的表现都要恰当的给予言语评价,从而给予鼓励和强化,或给予引导和指正。2)加分制周期评价。每天对组里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加分,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一星期按累计得分情况分层奖五角星,并在各层选出本周表现最好、进步最大的学生成为数学星星,以示激励。3)阶段成长记录评价。数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一个过程,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不能只看到一个点,而应该将点连线,以发展的眼光,客观的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历程。因此,对学生进行阶段成长记录也是评价的一种好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一种评价方式,但更多的是把上述的几种评价方式结合穿插使用。但不管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有效分层递进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既着眼于学生的当前发展,又关注于学生的后继发展。希望“有效分层递进式教学”在课改的路上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五步递进自主学习”模式

一、“五步递进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环节

(一)联系回顾(5分钟)

每节课前的5分钟,通过布置练习(以测试卷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难点、考点、热点、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由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通过了解情况,当场评价指正,帮助学生及时排除障碍,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学讨论(10分钟)

课前教师先列出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在老师和导学方案的指引下,先独立自学,同时记下自学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继而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个别问题在组内互学之间解决,普遍的问题全组共同研讨解决。

(三)交流展示(15分钟)

在自学和小组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展示方式多种多样:有板书讲解、口头阐述、头脑风暴、成果发布会、诗歌朗诵,现场辩论、艺术演唱、知识答辩等。

(四)质疑点拨(5分钟)

即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讨论和交流展示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重点地讲解,并引导学生自解疑难。点拨的目的是为了抓住关键,抓大放小,教师的点拨一定要 “适时”、“适量”、“适度”,要点的“精”、点的“透”、点的“活”。

(五)达标检测(5分钟)在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后,要求教师当场出示检测题,检测学习效果。这一环节包括练习与反思两个部分。练习,又包括课内和课外练习,学生将作业做在统一的“习题册或作业体”上,等自批(或互批)后,再在习题册的左或右边的空白处标记做错的题,然后将习题册上交老师,对做错的题进行“问题跟踪”即学生利用纠错本进行个人跟踪,组员间利用错题卷进行相互跟踪,老师利用问题跟踪册进行特定学生跟踪。反思,即学生反省所学内容与方法,寻找需要进一步质疑之处,同时思考巧妙的记忆方法,并记住所学内容,此外要将新学内容与原有学习内容联结成册,这是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关键。

以上环节的完成情况均通过“信息沟通牌”与老师进行信息交流。

二、实施“五步递进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做好学习小组的分组工作

学期初,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按成绩优差结合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四个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按学习水平分为四个层次,依次编号,每个小组都有小组长,信息资料员,纪律管理员,时间控制员等设立A、B、C、D编号,A、B为优等生,C为中等生,D为待优生。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对A、B生的目标要求,问题的难度要加大,对D层生的要求要降低难度,梯度培养,分类施教,进而使优等生吃好吃饱,待优生得到提高,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小组内协作互助,荣辱与共,相邻两个组间水平相当,相互竞争,彼此监督。小组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每个成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时各小组间同层次的学生要经常开展竞争比赛,看哪个小组的成员进步快。

(二)主要辅助策略

指导教学书(导学案):每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典型例题、中考考点、学习策略等为学生提供,学生在指导书的引领下进行课前与课内自学。

互批纠错本: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已错题、易错题进行摘录、剪贴,使学生对一些时间以来的学习作出必要的总结归纳,可以更好地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而智慧起来。实行“两用分离”(即习题本与纠错本分离),让学生利用纠错本盯住自己的问题成为可能,但错误因人而异,以小组与互帮对象为单位,学生之间互批纠错本,互相辅导,对再错的题目应相互督促,继续纠错,教师应每月抽查,对互批落实,负责的学生予以表扬。

师徒合作制:为激励优生,并以优生为资源带动弱生,在教学中,倡导“导生制”,即激励优生做教师的助手,在较大范围内对弱生进行个别指导,促使优生带动弱生发展,这些优生叫导生。

信息沟通牌:统一制作“三色牌”,发放给学生。学生学习进行中翻黄牌,完成学习任务翻绿牌,学习遇到困难时翻红牌。将“信息沟通牌” 翻绿牌后,则可进入“知者提速”环节。互帮展示板:为每小组配发一块100厘米×80厘米的小黑板,挂于小组的就近位置,重难点讨论时小组就在小黑板上进行,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利用小黑板将结果进行全班展示与讲评。

问题跟踪卷:即请程度差异不大的两位学生互相交换纠错本,针对方一个阶段纠错本上已经完成的错题,互相出题考对方。老师监控错题卷的出题质量,并根据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纠错后对知识掌握的延时性。

(三)学生学习规范

1.工具准备:准备活页夹,对老师发放的“指导教学书”(或导学案)按日期排序进行装类,每位学生为每科准备一个文件袋,将每科的教材、练习本、纠错本及相关工具分类装好。

2.信息沟通牌(即“三色牌”)的使用:上课前将三色牌放于桌面的指定位置,统一用封面对着讲台,上课后按老师的要求翻颜色,训练翻牌的速度,对翻牌速度、三色牌保管等都应有明确的要求。

3.独立自学:按老师的要求与自己的能力做好堂前与堂内自学,自学要沉静,要独立思考,后续同学问的、互帮、聆听老师的点拨都应建立沉静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4.组内互帮: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团结协作,切忌讨论与课堂无关的东西,组长除了要做好学习质量的评价,还要做好学习行为的评价。

班内展示与教师点拨:讲解与展示的同学要利用好“互帮展示板”,要起立规范地给同学们进行讲解,讲解要清晰大方,板演要快速美观。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静心倾听其他同学或老师的讲解,实在听不懂的问题进行标记,课后或自习课向同学或老师询问。

5.课堂练习:因人作业,功课把握不是很好的同学,应坚决放弃难题,重心在于熟悉基础内容。如果做得顺利,则会,做不了,标记。

6.知识联网:压缩,用简短的词概括当天的内容,做到第二天不看书也知道自己学了什么。

7.两册分离:两册指的是习题册和纠错本,互批作业后,记录好错题的页码、题号,自习课或晚上在纠错本上重写,再不会的要做好标记。次日将纠错本交给组长批阅,有问题的留到小组互帮或问老师。当晚再重做一遍纠错题,很有代表性的最好做记录,这样盯住错题才能做到错过不再错,做过有把握。

8.知者先行:学得快的学生,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内容后,绝对不要坐着发呆,要充分利用好时间,往前学,只有见识更多,才会表现更好。9.自习课:要求学生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巩固解决课堂中标记的当天遗留问题,不懂的可以问组内“导生”,也可以问老师,做好问题跟踪,一定要尽可能地不留当天疑问,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切忌老师讲课。

(四)检查促进

1.实行“抽查清”。“抽查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教师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学生的课堂表现等随机抽查不同小组同一个层次的学生。被抽组员过关,则代表全组所有组员过关;被抽组员不过关,则代表全组所有成员不过关。不过关的小组所有组员都要接受一定的“惩戒”。“抽查”对学生而言是随机,对教师而言是学情分层与管理的结合。

2.实现教学精细化

每个班级都有4名课代表,教师直接管理,4位课代表各有分工,课代表1负责收发作业,课代表2负责“执法”(与家长联系),课代表3负责记录竞争表现,课代表4负责计算评定竞争结果,每位课代表承包4个小组,管理4个小组长;组长管理小组内的组员,组员之间实行一对一的承包。

这就是“教师——课代表——小组长——小组——组员/组员”的树状管理网络,从教师到每个学生都是整个管理链条上的一环。

3.管理不仅要有“链条”,还要有制度。学校管理的有效载体是综合素质评定。表现好的或在竞争中胜出的,综合素质评定为A;表现不好的,或在竞争中负于对方的,综合素质评定为D。

4.还有竞争和抽查。就学生而言,存在三重竞争。一是小组内部同组不同号同学之间的竞争;二是不同小组同号学生之间的竞争;三是相邻小组之间的竞争。

(五)如何解决展示难

在新课堂模式中,学生展示的成功与否是直接影响课堂效益的高下。因此,如何解决学生展示难,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须课。现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展示前。展示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按《课堂展示歌》中标准来要求自己: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擦拳,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让学生认识到认真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布置各组的展示任务,必须是在学生全面学习本节内容为前提,各组只是展示的内容不同而已。第一步,明确预习目标与方法。教师口头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对学习小组的预习任务进行分配,规定预习时间。第二步,做好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中去,解答学生的疑惑。第三步,收集预习疑难,掌握需要展示的内容。作为教师,需要重点准备,展示形式,力求新颖多样,预设困难,追问的方式与问题设计,拓展、延伸的内容,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展示中。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展示分为组内的小展示和班内的大展示。课堂上,先对展示内容进行恰当分工,要求学生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代表性的问题,出错率高的问题,能归纳方法规律的问题重点进行展示,太难和太易的问题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为防止学生出现展示价值不高的问题,需要及时明确。学生提问时,要有自己的初步看法。集体讨论,组长把关,提出的问题一般是组内解决不了的。

学生展示时,教师的指导可以以手势的形式呈现,可以以微笑的方式肯定,可以让其他学生随时小声提醒,也可以事先把展示时的注意点让学生详细地写在学习指南或小纸条上,让他随时进行自我调整。

学生展示时教师不能把自己完全等同于听众,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继续对学生进行指导。追问:当学生展示不到位或学生的错误被指出时,或学生重点规律未总结出时;点评:点评要及时、准确,就像点穴一样,话越少越淡精越好;拓展:当学生展示完毕时,教师可以故意改变题目条件等,追问学生:提出规律:归类形式专题,总结提出规律;评价、赏识、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励表扬进步变化大的学生。

3.展示后。学生展示后,教师可以先让每个人进行自我评价,哪些环节很精彩,哪些环节有待提高,然后让小组内所有同学互评,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性评价指导,并让展示不是很成功的学生在小组内重新展示一次,同时给他制定下一次展示的目标,并要求他要比这一次有进步。

师生要及时反思展示中的得与失,特别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课堂展示真正达到高效。学生不发言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无话可说是因为自学不得法,不到位,人天生就有求知欲,表现欲,有获得成功,得到肯定赏识的愿望,只要在预习环节指导到位,评价激励及时恰当同,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是太难的事。

展示最好在组长的带领下,学步展示,通过多块黑板来呈现,各组搞各组的,教师只需要就各个小组展示的情况进行学情调查,发现问题,再转入大展示为。大展示展示的是带有共性的问题,是学生对新学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出来展赤。如果自学时暴露出来的问题都在学习时解决了,当然不再讲了。

小展示设有暴露问题怎么办?教师的作用就可以在此时体现了——引申下去,开启思路,拓宽视野,延展训练。在展示的过程中,必须有课堂价值观,把握困难放大原则,解决了问题,能力就会生成。课堂的亮点就在这里,这个时侯教师不要打断,让学生保持研究状态,设有探究就不会有能力的生成,知识的生成。

浅谈“五段递进式”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

中的运用

目前,对于《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的学习,学生更多地是为了期末能有好成绩,而对理论联系实际不重视,以致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本文提出递进式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思路,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具有一定汽车维修专业理论基础、业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汽车维修人才。

一、“五段递进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预期目标

《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国内外不同品牌汽车维修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具体操作技术的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特点的综合性、应用性课程。递进式教学法是在充分考虑《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自身特点和目前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基础上提出的,它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手段,以使学生明确汽车维修“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好”为目的,培养理论够用、业务精熟的汽车维修人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段递进式”教学法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在阶梯式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得以深化和应用能力得以提高,使学生有实力参加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资格考试。将教学与考证、课程与就业有效地融合,培养操作能力强的汽车维修人才,实现“一教多证”的多元化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五段递进式”教学法的实施设计

1、理论讲授

理论教学内容主要以汽车维修业务流程为准,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授理论时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进行,同时兼顾自学与研讨等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即通过边讲边议,一些主要内容组织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关于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查询资料、课余讨论,课后再总结;对于部分理论知识,采用布置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学掌握,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分析能力。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方便后面的案例教学。

2、案例教学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一个企业的汽车维修过程为实例,贯穿接车到送走顾客业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了解整个背景的情况下强化各环节的学习,突出内容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重点内容的消化。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布置案例作业供学生练习。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汽车故障现象,做到学以致用。如在讲授“故障分析”这部分内容时,相当多的学生对故障的查找方法不能全面把握,对书本上的做法有点不理解,认为书本知识是神圣的或是不正确的,其实,在现实的汽车维修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多向汽车驾驶员了解情况,多向同行求助,多看相关的汽车维修书籍。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又有很多无法预知的因素在里面,那我们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求解方法,作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因此,结合案例进一步分析能取得相当的效果。

3、模拟实训

利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模拟操作系统》教学软件,设定仿真的汽车维修环境,由教师、学生分别扮演出顾客方、维修企业方、汽车维修工等各种角色,进行维修业务各环节的模拟操作。通过模拟实训帮助学生熟悉汽车维修的过程和规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评价考核

鉴于以上三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考核方式,即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由此肯定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考证的合格率。

5、教学沟通与意见反馈

为保证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或学期结束后采取以下两种形式进行教学沟通:第一,新学期开始后,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希望和要求,同时阐述本课程在学期的重点及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第二,课程教学结束后举行一次小型座谈会,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反馈各方面的意见,建立教与学的沟通渠道,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三、“五段递进式”教学法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尽管“五段递进式”教学法对本课程学习有相当大的帮助,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一些细节:理论讲授时,如果采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多种讨论形式,结合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注意对讨论过程的控制;案例分析时,注意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思考,分析时注意关键知识点的合理运用,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模拟实训,需要制定详细的实训考核办法,严格控制实训过程,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评定考核,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调整各部分考核结果占总成绩的比例;教育沟通与意见反馈,应及时解决反馈问题,改进教学方法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五段递进式”教学法。

第五篇: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对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经过近一年的“分层递进”教学实验,我们感悟到 分层递进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项研究是和教师的需要、教师的发展相联系的。我们学校绝大多数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精心敬业做好教育工作,希望在自己的教导下,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优质的教育和良好的发展。因此,教师们几乎都会去探寻优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努力与时俱进,改变自己,教好学生。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因为研究和运用“分层递进教学”,使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师德得到提高,专业能力得到发展,成为“转变教育观念的实践天地,提升专业能力的最佳现场”。一年以来,我们转变观念,研究学生。在看到了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差异以后,我们的共识就是: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均衡,从自己做起,不是让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而是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其的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下面将我们课题组这二年来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验过程 学习教育理论从未知晓的新理论、新观念。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看录像,记笔记等形式转变了思想。教师的笔记本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记录,描绘着一个崭新的教育蓝图。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天生我材必有用”、“要相信每位学生身上都有尚待我们去开发的金矿脉”、“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等,这一句句教育真谛滋润着每位老师的心田。2

让新的理念进入课堂。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不断地充入到实验老师的头脑里,并被大家所接受。诚然,在以后的实验中,大家深刻地体会到先进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地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指南,还需要经过痛苦的脱胎换骨的过程。因为接受新理念和转化为行为有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我们提出了5个操作要点:①学生分层;②目标分层;③分层施教;④分层评价;⑤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实践表明,以上设想在教学中是可行的。“学生分层”,强调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研究,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目标分层”,强调对不同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要求,防止一刀切;“分层施教”,强调课堂上要努力做到有分有合,区别对待,全员参与,各得其所;“分层评价”,强调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人;“矫正调节,分层提高”,强调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障碍,激励递进。这五个要点作为思考和设计教学的方向,老师们可以接受,并能在教学工作中有所体现,具体操作的方法则需要老师们自己摸索和创造。

通过分层教学试验课,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知道了分层递进教学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精心设计,分层试教,是充分发掘学生潜能的手段;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是目的,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3 大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2009年12月开始,我们首先开展了“找我的长处”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找,老师同学帮助找,让学生发现自我,看到了自身之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学生产生不断获得进步和体验成功的欲望和信念。在摸清具体情况后,我们根据其具体的特长、学习成绩进行分层,然后对症下药,选择不同形式的活动,如:考察报告、兴趣小组、地理与生活等。4 课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由于学生基础差,所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等。尝试让学生组成互动小组,即组织班上每个好生带一两个差生,形成“师徒关系”,由好生在平等学习中带动和帮助差生学习。效果显著,但是使用该方法时,教师要始终进行监督和指导,要隔三差五的询问每个互助小组学习的进展清况,在长期之内形成一种习惯。只有这样,这种方法才会有明显的成效。二

研究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两年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观得到进一步转变,教学成绩显著,主要体现在:

教师已认识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游共同特征,但个别差异性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处理、区别对待,游针对性的教学,既要游统一要求,又要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各类学生有所得,全面提高。从教师专业发展来看,教师的观念、理念、行为方式、专业进阶等,都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文化发展系统。以专业进阶为例,如果把“分层递进教学”策略比喻成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把“剑”,那么,我们的教学要经历以下四种状态:一是“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表里全无);一是“手中有剑,心中却无剑”(徒有虚表);一是“手中有剑,心中也有剑”(表里全有);而最高的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化剑”(出神入化)。分层分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观得到巨大转变。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学习是点滴积累的过程,应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断提高,在分层教学中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追求成功的信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教师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无论是在原来的异质班中,还是在实行班际分层的同学科的同质班中,教学时都注意到了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递进教学下,教师不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是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4 分层递进教学促进了学校文化的产生。分层递进教学”2年来,已从一种教学策略演变为教学文化,许多教师对此的探索更充满了教育的寻味和文化的寻觅。而教师文化的日益清晰,显示了它对教师成长的长远效应。分层递进学校文化”就是在充分“了解差异、尊重差异、适应差异,将差异作为可资利用的资源”的总策略下,通过“差异定位、分层导航、有效递进、和谐发展”十六字流程的实践探索,逐步构建和完善满足学校每一个成员特别是每一位学生差异发展内在需求的教育关怀系统。通过二年多的实践,学校不断建构和优化教育关怀系统,既满足了学生差异发展的内在需求,又逐步满足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差异发展需求。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作用:(1)学校专业共同体的逐步形成;(2)从深层次改变了老师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心理方式和思维方式;(3)激活了每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原动力;(4)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创新潜能;(5)从源头上提升分层递进学校文化的品位。

促进了各具特色的教研文化。分层递进教学”的不断推进,对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和深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文化建设体现本组教研内容的特点和功能,应该是各有侧重点的。在教研文化的创建过程中,实施分层递进的建设理念,各个教研组依据自身教研特点,创建具有本组特色的教研文化。承担中考学科教学任务的教研组,如语文、数学、英语、理化、体育就注重从基础型、递进型课程进行教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中贯穿、融合并渗透创新的知识,在教学全流程中开发校本课程。这些学科在教研时,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发展,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而非中考学科如政史地、音美是在完成常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则更侧重于创新课的开发与研究。现在,各教研组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研文化,特别是非中考学科教研组在创新课的开发和实践中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实行分层教学,不应把目标定位于缩小差距上,而应在促进各类学生的发展上。否则在缩小差距的背后,会抑制优秀学生及学生特长的进一步发展。需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开展分层教学研究以来,通过课题研究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而且提高了学校对课题研究的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我们深感在研究过程中,对子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资料积累等方面。3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要进一步强化,由于长期以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师的角色转变相当程度的制约着课题的研究。因为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程序,而是一种教学的理论。如果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按照某种模式进行程序式的教学,教学效果仍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整个课题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不断的变换自己的角色,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的素质;其次要不断加强先进的科学教育理论学习,扬弃自身固有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再次必须具备锐意进取的创新和开拓精神。4 进一步开展实践系列研讨和交流活动,拓宽和深入“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积极探索与新课标新课程的融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四

感悟

分层教学可贵的一点是,它克服了饱受指责的“快慢班”教学弊病,为程度差的学生开拓了一个积极的世界。学生的学习差异,既表现在认知方面,也体现在情感方面。就前者而言,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不一样,智力水平不一样,所以对教学的理解也不一样;学习习惯差异更明显,许多学生就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掉队。就情感而言,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态度、自信心等集中表现为学习的持久力,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强弱都会影响这种持久力的长短,分层教学就建立在承认学生差异,面向学生差异,从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出发实施教学的理念之上。分层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齐步走”模式,分层实施,因人施教,允许学生上下流动,鼓励学生勇攀“高枝”。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吃适合自己的、吃得了、吃得好的东西,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层教学更为可贵的一点是,它克服了饱受指责的“快慢班”教学弊病,为程度差的学生开拓了一个积极的世界。与“快慢班”里程度差的学生备受打击受人冷落的情形截然不同,分层教学让这群学生备受鼓舞、重建自信,激励他们张扬个性、超越自我。对他们来说,情感的交流、自信心的获取,以及自主性的增强、创造品格的培养等等,远比考试成绩的提高更重要,也更可贵。后者让他们眼前高兴,前者却让他们受益终生。

在教育界,没有完美的教学形式,分层教学显然也不是。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甚至比常规的教学形式还要多。可是在向课堂要素质、向课堂要效益方面,分层教学显然做出了一种大胆的、有益的、可贵的尝试。

下载“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基于专业课程“学教互动与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5篇)

    浅谈基于专业课程“学教互动与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 2013-02-20 12:02 来源:www.xiexiebang.com/DuShuBiJi/......

    初中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

    中学生法制教育 ------分层递进教学 胜境中学政史组 我们学校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思想品德差异大,特别是双差生比较多。以往我们很少研究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 ——燃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希望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都存在着,重视优等生的拔尖,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培养;或仅按中等生的程度施教,仅考虑大纲的基本要求......

    单式复教 分层递进 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是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如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教学中充分......

    分层递进 养成教育目标范文

    分层递进,分段落实——对小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的探讨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 曹君 2011年1月11日 10:12 浏览数:316 | 评论数:0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的重要阶段,一个......

    分层递进训练培训材料之一

    分层递进训练培训材料之一 什么是分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而课堂教学的难点是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差异在我校尤为突出,造成了......

    初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的探索

    初中化学分层递进教学的探索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怎样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区别对待,共同提高?下面谈谈教学中进行分层递进的实践与探索。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是指......

    单式复教 分层递进 提高教学质量数学论文(汇编)

    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面对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这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课题。我于2002年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