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总分式典型段落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总分式典型段落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2012年,《高效课堂以武汉为例》第五协作小组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市教科院各位领导的亲切关怀下,课题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同心协力,抱团前进,武汉市小学和常青实验小学率先示范,给各校课题研究工作展示了研究成果,并提供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参考。我们开发区三角湖小学围绕课题《小学语文典型段落教学的策略研究》,中年段教师齐参与,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改进,和分享,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中年段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得到外聘专家和全校语文教师的高度认可,语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下面,就我们的课题研究所得的体会具体汇报如下:
一、统一了思想,探索出了以“预习单”“学习单”“检测单”三单教学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让《小学语文典型段落》的课题研究有模式可循,课堂充满无限的活力,学生们在课堂上都“动”起来了,课堂处处有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分享,情感的飞扬。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了对中年段总分式典型段落的教学策略研究,系统归纳总结出了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总分式典型段落的教学方法。以读带学,以学导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明显进步,三年级语文参加全区学业质量监测成绩喜人。
三、课题研究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组教师定期活动,分享课题研究经验,并积极开展研讨课活动,个别教师撰写的课题研究论文参加市区级优秀案例、论文评选取得好成绩。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中年段总分式典型段落的教学有规律可循,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后,学习方式发生一场变革,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明显,教师专业成长较快。
第二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天天要求背诵一首。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带动学生学习李白的其他作品《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杜甫的《春望》,带动另一篇诗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开展古诗综合实践活动《探访诗仙李白》、《走进诗圣杜甫》等,达到以趣生情的效果。
策略二:抓住“诗象”,在融情想象中悟情。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有一教师在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的片段: 师: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学生摇头。)
师:请同学们听录音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啾啾的嘶鸣声中,在金兵战马嗒塔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生:我看到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惨死在金兵的铁蹄之下。生:我看到了青青的禾苗在金兵的马队过后被连根拔起。生:我看到了破落的村庄,瑟瑟的茅屋。„„
上述案例成功的把“胡尘”两字化成了这样的画面:战马嘶鸣,铁蹄肆虐,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试想,此情此境,怎不让人顿生悲切凄凉之情?同样,在教学《示儿》时,可以抓住一个“悲”字,诗人为什么而悲?你看到了怎样的悲凉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联想,文字转化成了诗人死不瞑目,诗人老泪纵横,诗人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这首诗溘然长逝,诗人用微弱的声音喃喃地说着: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悲凉画面,对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也即“诗情画意”的美。所以诵读古诗词首先要“入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才能理解古诗词美的内涵。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以母亲为游子缝衣的平常小事,热情歌颂母爱的伟大,结尾以比喻作结,含蓄深刻。诗风清新自然,宛若民歌,意境优美。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逼真地写出老翁在孤舟江雪中垂钓的生动形象,曲折地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表示不屈而又孤独的心态,意境高远清丽。再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诗的意境或空旷,凄凉,或散逸潇洒,或构思独特,空灵飞动,或幽静清愁,令读者如临其境,美不可言。
策略三: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词“麻雀虽小,五脏惧全。”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笔者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
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通过导语的铺陈也是引领学生诵读诗文的一种好办法。有位老师是这样指导《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诗的朗读的,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他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清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门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孩子们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策略四: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拓展的渠道有三:
1、课前收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方法,笔者为学生提供学习导向,精心设计了一些积累主题,有春色迷人,夏日风情,诗人咏秋、踏雪寻梅、名家专辑、爱国绝唱等,然后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资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是对信息的整合过程,也是认识深化、情感深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对话交流中导情。例如,某一老师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围绕“愁”字提问:你知道谁为愁做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愁的名句?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问题导向性的拓展延伸,是对愁文化的深层次认识。第一个问题是从情感认识方面的提高,第二个问题是从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让学生从书本起步,到书海漫游,由一点而带出一串,由个别而带出系统。短短一首28字的小诗,融入的却是古今中外名人名句的万缕愁绪。
3、课后延伸: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40分中的规格,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信息走进课堂,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式,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诗歌是满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闲情、乡情、友情、亲情、爱国情是诗人反复吟叹歌咏的主题,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能以情感点燃情感,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定会给古诗教学带来一片艳阳天.
第三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实践依据·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我校主要参加者中有1名教师被确认为县级骨干教师,多名被评县级模范班主任。参研人员,均为青年教师,具体主要参加者由学校的教务处主任任课题组组长,专业一线教师参加,年龄轻(最小30岁,最大32岁),事业有成的骨干教师组成,课题主持人曾承担县级科研课题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项,通过了中央教科所的认定。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对识字与写字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这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宏观调控思路是“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问题,小学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小学高段侧重解决写作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因为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表达。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在全国基础教育学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硬件上:学校办公电脑、远程教育能为开题开展提供网络研究的平台。
软件上:学校教育类刊物《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育时报》等能充分满足研究学习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配备了业务骨干,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课题组对参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的时间:2011年04月————2012年 4月止
学校将把本课题的研究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努力创造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同时加强对本课题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协调好校内外各方面的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努力创造有利于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
五、研究内容
(一)研究达成的目标:
1、主要目标: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标有关识字要求及当前识字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识字教学的策略。运用识字策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逐步构建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2、相关目标: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优化环境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和谐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和人文环境;逐步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不断巩固和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研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识字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识字教学的策略。
3、实践问题:识字教学改革是一个新起点,如何在这个起点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策略,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三)研究内容:
识字教学的目标定位与实现、识字教学的策略、识字课的开展、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等,内容涉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诸方面,着重在研究已有经验、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积极尝试、归纳和丰富已有的做法,力争本课题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改革,传统识字与改革创新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识字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研究人员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教师科研意识。
六、研究操作方法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在研究形式上,积极探索“网络研究法”,充分利用互联网,不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而且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及时交流研究动态,沟通信息,并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调查数据的分析,让每一位课题研究者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向,在专家的指导下,加强学习同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书籍,并借鉴其它地方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有效的探索,扎实开展行动研究,积累具有特色的个案,最终通过案例、论文集、课堂展示、学生活动、经验分享等形式加以推广,逐步形成识字教学的基本范式和普遍规律。
七、研究成果:(具体见相关论文)1.认真学习课标,明确了识字教学的目标定位。2.摸索出了识字教学的相关策略。3.理清了识字教学的突出问题与突破办法。
八、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校内不设对比班,不进行对比实验,但要进行前测并进行常模对照,不进行新旧识字方法的对比,只研究不同方法的功能特性并恰当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子课题设置
(二)步骤:
课题组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上。我们要求每一个课题研究者都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目标,制订好研究计划,学期中通过实验课、论文等形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抓理论学习,重视资料收集整理。深厚的理论支撑是课题研究深入实施、并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
我们要求每学期每位组员精读一本相关的理论专著,组织学习《小学语文》、《小学教学》等专业期刊上相关课题最前沿的研究理论,发现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文章及时推荐给课题组,重点内容做到人手一份。坚持以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做好摘录,人人一个资料袋收集相关材料。同时要求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及精神。这样从思想观念和业务水平上做好准备,切实做到学习和实践和谐统一。期末进行学习札记检查活动。
采用请近来、走出去的方式,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培训。一年来先后邀请了有关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或听课评课,实验教师多次走出去参加各级学习研讨活动。
课题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不仅增强了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还开拓了思路,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研究工作的水平,对于自身的发展及促进课题研究的成功实施起到了推进作用。
(二)组织开展教学实践、研讨活动
1、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我们积极在课题组开展“六个一”活动:(1)一学期制订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2)每半月一次教科研例会,要认真准备,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3)围绕研究专题一学期上一次实验课。第一步,写好说课稿,在课题组内交流,根据大家的建议自我完善教案;第二步,课前上交有关教案,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便于听课老师及时评价,仔细琢磨,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提高听课、评课的质量,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研究;第三步,实验教师课后及时自我总结,撰写教学反思,听课教师精心准备,对实验课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尤其要紧扣实验课题提出有质量的意见和建议。(4)期末一人一篇课题阶段性小结或论文,并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5)每年要对本学科工作、本课题提出一点带有创新性的改进和指导意见;(6)每年争取有一篇教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杂志上发表或得奖。
2、课题组负责人每月至少集中一次,进行学习、交流。组织好本课题的学习、研究活动,准备好各种学习资料,认真完成教研手册,注意收集并分类整理第一手资料。每次活动都要积累较详实的活动资料,期末写好总结,以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3、参加实验的所有教师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同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自觉探索培养学生识字的方法、策略和途径;在科学的总结经验、撰写教育论文的同时,精心辅导学生,努力提高学生运用识字方法的能力。
九、反思与展望
反思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
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尽管告一段落,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笔者认为仍然是阶段性的。一方面,识字教学还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步发展。另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必将会对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学评价机制等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还需要我们在识字教学科研改革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相信在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领导和专家的关怀和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两篇
第一篇
一、结合课中手法,引导仿写训练
仿写作为落实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有效手段,是延续学生阅读热情,抒发学生阅读情感,引导学生写作输出的重要举措。我们能够看到,在语文教材当中拥有很多优秀且经典的文章,结合其内容来看,这些文章不但涵盖面非常宽广,而且写作手法也是丰富多彩。如果我们能够有效运用这些语篇内容来引导学生展开仿写训练的话,那么教学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时,文中运用到了很多写作手法,如作者在描写漓江时,以波澜壮阔的大海为切入点,运用了一个“却”字来形成有效转折,进一步烘托漓江的美。同时,作者运用“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来比喻漓江水的颜色,将其形象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这些优美的写作技巧来说,它们都可以充当仿写训练的抓手,我们可在和学生探讨其运用意义的同时,让他们结合对这些转折句、比喻句的理解来进行写景类作文仿写训练,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激起学生的写作实践热情,而且还能进一步深化他们的阅读感知,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围绕语篇中心,引导写读后感
从客观角度来看,读写结合的推进应当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进行写作技巧收获和阅读情感获得的输出,从而让学生表达欲望和实践兴趣得到最大化地抒发,让他们能够在寓学于乐之中获得读与写能力的有效历练。对此,我们可结合具体的语篇内容,指引学生在把握其主旨大意、中心情感的基础上,展开读后感写作,从而进一步巩固其阅读收获。例如,在讲授完《和时间赛跑》时,我们一方面可让学生结合语篇内容,谈一谈自己对于该语篇中心主旨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指引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或周围的真实事件,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读后感,从而让学生的阅读情感得以延续,助力他们更好地体悟语篇中的哲理并且为他们写作实践能力的有序化培养奠基。
三、依托文章情节,引领读写创新
小学语文阅读的对象大多是一些篇幅较小经典文章或选段,它们在结尾之处,往往会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间。对此,我们可指引学生在原有课文的基础上,发散想象,积极开展续写创作活动,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为他们读与写能力的协同化提升铺路搭桥。例如,在讲述完《灰雀》时,我们首先可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自己是小男孩的话,心情会如何?接下来会怎么做?以此来丰富和明确他们的写作思路,为后续的休息练习提供方向指引。然后,我们可指引学生续写一下小男孩回家后和第二天分别发生了什么事等等。通过此举来让他们将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融入到休息创作之中,助力读写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四、开展多样活动,巩固读写收获
诸多教育实践证明,若想保证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话,单纯依靠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辅以多样化、趣味化的活动,以这些活动为引来助力学生进行读写实践,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自身所学的新知内化为能力以及素养,而这也给我们推进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启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必要将视角放在读写结合活动中来,让学生能够在这些活动的助推下,学的更多、成长更多。具体来说,我们一方面可围绕读写结合的教育思路来设计一些单元化、整本书读写任务,如可让他们预习整个语文单元,然后写一下单元阅读总结,从而为其阅读理解以及写作实践等能力的有序化发展奠基;另一方面可积极开展课文扩写、续写以及缩写等活动,并将其进行竞赛化处理,与学生一同评选最优的作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乐学、知学与好学的品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教学应当是互相推进和不可分割的。依托读写结合的运用来搭建阅读教学新体系,是保证阅读教学实效和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举措。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必要正视读写结合的深刻意义并做好针对性的教学体系搭建工作,从而以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让语文课堂开出绚丽的并蒂之花!
第二篇
读写能力作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对学生未来学习语文知识以及学好其他学科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并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把语文基础与能力相结合的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中心思想,还要学会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技巧,为写好作文做准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共同进步,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实践措施,应该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良好的阅读速度和质量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内容,获得知识,提升思想高度。同时阅读能力也是思维能力的一种展现,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而思考就能够使思维活跃。另外,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也是展现语文素养和感知的文字体现。
良好的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感受世界、了解人性、体悟人生的有效载体,而且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的媒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更好地接受语文素养教育有良好的效果。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提高,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双重保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方法
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细读文章,了解写作意图;有感而发,注重读后感写作;积累素材,为作文做准备等等。针对上述提到的几点,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
1.细读文章,了解写作意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从阅读文章开始的,学生只有先学会如何读文章,才能学会写文章,因为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是开启自我写作的有效途径。学生要想学好一篇文章,就要细读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咀嚼、消化、吸收。
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情感和宣泄的情绪,也才能真正品味文章的精妙,并在自己的文章写作中得以借鉴和启发。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前提就是学生会读文章,能够读懂文章。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比如,在阅读《坐井观天》这篇文章时,学生要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出文章所传达的道理,要学会放宽眼界,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2.有感而发,注重读后感写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因为一篇文章,学生在仔细阅读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对文章有所认识和理解,也会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和观点产生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学生思维开发的契合点,教师若是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并加以发挥,一定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显著提升。
在学生对一篇文章进行阅读之后,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不管是长篇大论还是只言片语,只要学生敢于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切实体验,教师都应该提倡并鼓励。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中,能够发挥出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阅读《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已经理解到和时间赛跑就是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也就更接近成功,学生在体会作者因为外祖母去世而对时间产生疑惑,并且通过父亲理解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以时间赛跑的行为表现,这一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必然会有所感受和体会,让学生写读后感,也会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实现读写能力双提升。
3.积累素材,为作文做准备
阅读的过程就是了解世界的过程,在阅读中会有四季美景的变换,也会有奇山秀水的美丽,更会有人间真情的自然流露。阅读就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素材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叙述的内容,还能够体会书写的情感,这些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尽管文章中的很多事情我们没有经历,很多地方没有去过,但是这不会影响我们感受文章、体会其意、积累经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读写结合教学,就要让学生在文章中感受世界的美好和生活的酸甜苦辣,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积累写作素材,为日后的作文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提升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
教师在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习理解能力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以便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五篇: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申 报 人:所在单位:立项编号:结项报告
李玉玲 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 2015-ZJKYB-X10-222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支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尽早阅读。我们教研组的老师总结了识字教学经验,进行低年级趣味识字的教学研究,提出了识字教学应以生为本,以社会生活为源头活水,把握识字规律,拓展识字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选题价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好。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而学生由于其自身年龄小的缘故,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所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强内驱力,是提高识字效率的保证。所以我们对低年级趣味识字法的研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的开心,学的有滋味。这是我们的努方向。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现在的识字教学不能够合理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而现在的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以教为辅,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动教学的格局。我们对识字教学进行多样化的研究证实为了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三)选题的价值
1、为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操作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效率低下和识字水平低劣的局面,新课程推出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也缘于此。
3、通过课题研究的探讨,得出一些识字教学趣味化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并积极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去,为其他学科的课堂趣味化教学提供了方法、途径和思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低年级教师做到了让学生以识字为乐,学生就能主动愉快地学习,就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探究识字方法,总结识字规律,烦琐的识字就会变的轻松愉悦。
2、新课程对语文识字教学明确指出‚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的书写‛‚识字教学要体现教学的特点,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要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查字典的习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识字教学还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3、低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又处在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过渡期,教师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加学习。在识记方面,低年级儿童运用机械记忆方法的较多,不善于对记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或逻辑加工,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或技巧,发展其有意义识记的能力。另外,他们的智力发展处于低级阶段,意志和自控力较弱,在观察过程中缺乏目的性,经常遗漏细节部分,使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往往引起他们肯定的情绪反应,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把观察的任务渗进儿童积极的情绪中。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寻找一种简单、快乐、轻松的识字途径。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4、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有效跨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5、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观。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如何进行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打破单
一、枯燥的识字状态,重新构建一种学生乐意接受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识字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说,我们在研究中把握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趣味性创设策略、形式和方法的研究。
2、创设趣味识字的教学预设、课堂生成与引导策略。
3、趣味识字在教学流程中的基本操作模式及评价。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1、分析字形法。
‚分析字形法‛就是结合组成生字的各部分的结构特点,进行合理丰富 的想象,用分析出的鲜活的具体形象来帮助学生记忆。
例如‚游‛字,我是这样给学生分析的。‚氵‛--游泳当然要在水里游啦,‚方‛--表示游泳池是方形的,‚ ‛--是在水里游的人,‚子‛--古时指男人,女人是不能下池游泳的。这样一分析,‚游‛字的每一部分的结构和‚游‛的意思之间都有了一定的联系,学生自然就记住了这个字。在学习‚人、大、个‛这三个字时,我用红粉笔写这三个字中的‚人‛字,不等我提问,已有小朋友高高地举起了手要求发言。他们的发现让我欣喜万分: ‚这三个字里都有‘人’。‛ ‚‘大’和‘个’的‘人’不一样,‘大‘的撇变长了,‘个’的撇变短了。‛‚老师,‘个’的‘人’跑到上半格去了。‛ ‚‘大’的撇变成了竖撇。真没想到一年级的孩子会观察得这么细致,我决心要多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学习‚多‛这个字时,我问:‚你有什么新发现?‛‚‘多’是由两个一样的字拼起来的。‛‚那个字是‘夕阳红’的‘夕’。‛这时,我一边小结一边提问:‚这两个‘夕’组成‘多’,有点像双胞胎。再看看这一对双胞胎就是长得一模一样呢?‛‚不,下面一个‘夕’第二条腿横撇长一点。‛‚对呀,不然它怎么有力气顶着头顶上的兄弟呢?‛
孩子们听了都会心地笑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又认识了‚朋、双、比、回‛,还发现了双胞胎之间的差别。课间,有些孩子说还有三胞胎,我请他们说一说,黑板上一下子出现了‚品、晶、森、鑫、磊‛等字。我趁机请认识这些字的学生教大家认识了这些新朋友。这一天的学习使大家都很快乐。孩子们的扩散思维这么快,看来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把握好机会,就能引导他们在‚看字‛和‚说字‛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发现规律,举一反三。一个复杂汉字中往往包含着好几个汉字。教材把‚树‛和‚对‛安排在同一课,确是别有一番用心。初学课文时,就有孩子发现‚树‛中有个‚对‛,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重点识字时,个别孩子又发现’树‛里有个‚又‛,‚树‛
中有个‚寸‛,‚树‛中还有‚村‛,竟然有孩子发现‚树‛去掉‚寸‛后剩下的‚权‛也是一个字……最后,我们集体认读了这七个字;木、又、寸、权、对、村。树,还结合口头组词帮助孩子理解了字、词的意思。这样的学习既轻松又充实,何乐而不为呢?
又如‚笔‛字。我首先问学生,古人用什么笔写字?--‚毛笔‛;毛笔的笔杆是什么做的?--竹子,所以‚笔‛字的上面是‚竹字头‛;毛笔的笔头是用什么做的?--动物的毛,所以‚笔‛字的下面是个‚毛‛字。再如‚啄‛字,我是这样来帮助学生掌握的。把‚啄‛字分成三部分‚口‛、‚豕‛、‚丶‛来记。‚口‛即为啄木鸟捉虫子时在树上凿的洞口,‚豕‛多么像一只有长嘴巴并且羽毛丰满的啄木鸟呀,而那学生书写时最容易丢掉的‚丶‛,不正是被啄木鸟吞进肚里的小虫子吗!‚啄‛字通过这样分析就很容易记住了,学生写这个字时,因为想着被啄木鸟吞进肚里的小虫子,所以再也不会把‚丶‛丢掉了。
2、对比识字法。
‚对比识字法‛就是把多个字形相近的字联系起来,分析字与字之间的细微不同之外,在对比中区分字形,巩固识字质量。
例如,‚己‛与‚已‛,在教学中,为了区分这两个字,我就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让学生对比着来看,并辅以口诀‚己字不出头,已字半封口‛。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再把这两个易混的字写错了。
又如,‚瓣‛、‚辩‛、‚辫‛、‚辨‛这四个字如果独立来记,字形不仅繁而且几个字学生又常记混。当学这几字中的某一个,我就把以前曾学过的另几个都列出来,让学生认真对比,找出相同之处,比较其不同之处。这样整个字就化繁为简,只需记住中间简单的几笔即可,另外还可根据中间的部分来辩析字义,用起来便不会出错。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区别许多形声字组:挺(手插腰,挺直腰)艇(超级大船就是艇)蜓(蜻蜒是昆虫),优
(这个人很优秀),忧(心中忧伤);跟(脚后跟,足后跟),很(这两个人很要好),狠(像狼一样狠),恨(心中悔恨);转(车轮转转转),砖(石头也可以当砖用),传(动人的传说),炮(炮火冲天),泡(在水中泡一泡),跑(足球运动员积极跑动)抱(用手抱),饱(饱食一顿)等等。
3、情景识字法。
‚情景识字法‛就是把字放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记忆。
例如,在学习‚泼‛与‚波‛这两个易被学生记混的字时,我为这两个字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泼‛,当你洗头‚发‛之后,要把‚水‛泼掉,这就是泼水的‚泼‛;‚波‛,当一个‚皮‛球掉到‚水‛里之后,便会形成一圈圈的波纹,这就是‚波‛。
4、故事识字法。
‚故事识字法‛就是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讲些关于要学的生字的小故事,或给学生介绍有关这个字的小典故,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加强识字。
例如讲‚阔‛时,我给他们讲了曹操修花园门的故事。他在看工匠为他修的大门时,在门上写了个‚活‛字,讲到这儿时,我也把‚活‛字写在门上,让同学们去猜。等他们想了半天,终于把寻问的目光投向我时,我才解释其意:‚门‛上写‚活‛字意为阔,曹操是嫌工匠们修的门太大了。学生们这才都恍然大悟,学生在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也牢牢地掌握住了这个生字。
5、放射识字法。
‚放射识字法‛就是利用相同的偏旁来记忆同类的一组生字。
例如学了‚门‛字框,就可以让学生找出学过的带‚门‛字框的字,如‚闭、问、闲、间、闹、闷、阔、闻、闪‛等等。以后再学到新的带‚门‛字框的
字时,便把这些字都拉出反复地进行复习。这样,以相同的偏旁为工具,来同时学习或复习一组生字,就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质量。
6、口诀识字法。
‚口诀识字法‛就是根据字形特点,编一些上口易记的口诀来帮助学生识字。
我在教学中,就自编了许多这样的口诀。如‚算‛字。我编的口诀是‚上边用笔算,中间用眼看,下边不要弄错了。‛这既体现了‚算‛的上中下结构,又体现出上边是‚笔‛的上半部,中间是‚目‛,下边是‚弄‛的下半部。同时又使学生在学‚算‛的同时复习了‚笔‛、‚目‛、‚弄‛三字,增强了系列记忆字的习惯。
又如‚国‛字,我编的口诀是‚盖起一半房,玉器里面藏,害怕人偷去,又垒一堵墙。‛这个口诀不但提醒了学生‚国‛的字形特点,还让学生牢牢地记住了‚国‛字的笔顺,彻底改正了学生写‚国‛字时先封口的坏习惯。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回:小口回家大口关。松:公公站在木头旁。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峡:山和山夹着峡谷。
孩子们不仅喜欢这些‚口诀‛,轻松地记住了这些生字,而且对编口诀也产生了兴趣。只要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尊重他们的劳动,他们就会给你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吼:孔雀张开嘴吼叫了一声。剪:你在前面用刀剪。棍:他从昆明带回了一根木棍。爬:用爪子巴着墙往上爬。努:奴隶必须努力地干活。翩:孔雀展开扁扁的尾羽翩翩起舞。梦:夕阳在林中落下,一切进入梦乡。喇:束老师立在那儿用嘴吹喇叭。
另外,还有许多现成的字谜,也可以拿来帮助学生识字。这些谜语谜面
往往生动有趣,解出谜底后的喜悦之情更不用言表。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结合学过的生字给学生出一些字谜,并鼓励学生课下多互相出谜语,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现在学生间还很流行玩猜谜语的游戏,学生出的谜语中不但有学过的生字,还有部分没学过的字,学生经常在课间互相交流。这样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学过的生字,还学了许多课堂上没教过的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还在班上组织了多次字谜比赛。这样,在孩子的眼中,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里边还有各不相同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情趣的游戏。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其实识字方法还有很多,决非以上列举的几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想出更多的、更好的识字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并不是孤立使用的,对于一个生字,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记,关键要看哪种方法更适合记这个字,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地去运用,把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我们识字教学的效率才会更高,质量才会更好。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本课题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确定理论假说,进行前期研究。全面了解低年级识字教与学的现状,深入学习新教材新理念。多方搜集资料,结合实际情况,集体研究探讨出具体的方法、方式,初步形成研究方案。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做好研究课题的理论准备。2.本课题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调查目前低年级段学生识字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搜集好研究前的相关数据;设计并运用一系列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的识字活动进行识
字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认识的汉字自编或改编一系列低年级学生爱读的,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儿歌、谜语、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帮助学生识字;通过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前段时间的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反馈,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对后面的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改进。3.本课题总结阶段
主要工作: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论证工作;撰写结题报告,申报结题;对附件进行汇编。
四、概念的界定及创新点
趣味识字,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转化观念,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生活学习的经验,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主动识字愿望,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让学生对识字充满兴趣并主动识字是识字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学会及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提供识字渠道,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如何解决学生识记枯燥的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当今很多教师就研究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⑴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以往不同识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把以往分散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并逐步改进、总结出‚灵活多变、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识字方法,采用多元化识字教学,激发学生 的识字兴趣,从而实现识字教学的情趣化。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用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科研前沿动向获得新情报,全面、正确地掌握有关识字教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了解有关识字教学最新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
2、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在学习一定理论的基础上亲身进行教学、研究,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3、用调查研究法对有关问题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主要针对学生对学习生字的态度、学习时间、错别字现状等问题的调查,以问卷调查.观察、谈话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4、用测验研究法对教学效果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主要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收集学生的识字巩固率、识字能力水平等。
5、用实验研究法对识字教学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实践。
6、用经验总结法对实验的认识、体会等及时进行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进行课题研究前,我们教研组的教师只注重从课本出发来教学生识字,学生的识字方式单一,激发不起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相应的他们的识字渠道少,识字量离大纲的要求远远不够,自然就满足不了学生们阅读的需求。但在研究之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老师们大胆地走出课本,引领学生尝试多种方法来识字,使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用眼去看、用心去想、用口去说、动手去做,从而使学生在主动识字中学会识字,在学会识字中找到成功的乐趣,学生的识字的兴趣也就日益浓厚。在研究后期的调查中,二年级学生们的识字量除了可以完成新课标上要求的1800字以外,学生
们课余的识字量最多高达600余字。
通过研究、探索和实践,我们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取得的这些成效只是开始,今后,我们将在围绕组建小组,完善辅导机制,同步对应互助,把握组合关系,择重落实训练等措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七、研究成效的分析 学生方面:
我们的趣味识字教学多样化探究已经一年了,其结果是学生对识字充满了兴趣,识字量大大增加,2015年12月我们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识字量的测试,优秀的学生识字量已经达到1000多个,学生有了强烈的阅读欲望,读课外书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每个学生至少带有一本课外书,课间、午间,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自觉地拿出来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发现运用趣味识字法,不仅识字效率高,而且不易发生混淆,能较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综上所述,我认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兴趣‛在识字教学中的的作用,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教师方面:
课题组成员都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反思,不断总结,积极撰写阶段性总结。
八、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实际问题等
趣味识字多样化的探究为我们的识字教学注入了活力,它摒弃了传统识字教学的弊端,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展示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体现了学生富有个性的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题组成员还没有完全领悟新课标‚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精神,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指导学生人身要求认识的字时,总担心学生记不住,教师都会不自觉地帮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多时间,结果是教学任务玩不成,认字的巩固也不理想,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片面强调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倡导自主识字,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许多教师都想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地体现新课标,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使这节课失去了亮点,由于承载了太多的任务而变得不伦不类。
九、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四期 3.《给教师100条建议》
4.《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黄亢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关于新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对话》崔峦 语文建设小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