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
山西省陵川县崇文教办城东明德小学教师
张瑶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而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能力的培养则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精神与心力。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笔者就从对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入手谈谈在这方面的感想,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课堂 阅读方法 能力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有明确的说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这五项内容中,阅读与写作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指的是在教师知指导下,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最多,我们在阅读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也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完满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关系到语文教学的全局。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就从对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入手来谈谈在这方面的感想和做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爱上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阅读,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突破口,更新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1.设疑激趣。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我问学生:“秋姑娘是谁?都给谁写了信?信上写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初学课文非常积极主动。接着,我拿出枫叶制成的信,让学生抽取一张来朗读,学生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不知不觉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我又提出疑问:
“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还会写些什么呢?”学生有的说给农民伯伯写信,让他们快点收获庄稼;有的说给我们写信,让我们多穿衣服,不要感冒„„这一课,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达到了设疑激趣的目的。
2.生生互动。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讲述自己知道的故事,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使学生主动去阅读。
3.表扬鼓励。对于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要肯定他们的付出,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切忌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小错误妄加批评指责,这样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不良影响。
二、教给阅读方法,学会阅读
要让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不仅教学生爱读书,还要教学生会读书,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读书。阅读方法的采用是根据阅读目的和内容来确定的,获取信息,了解课文大致情况采用略读、范读方法;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进行鉴赏就要用细读、精读方法。例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我一般采取下列方法:先读课题,讲课题,请学生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接着请学生听范读,自学生字、词,思考字、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最后练读课文。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让学生清楚如何去做,应该做什么,而不是盲目乱读,这样,低年级学生可初步学会怎样阅读。
三、养成阅读习惯,受用终身
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由于低年级学生维持兴趣的时间比较段,因此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辈子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会读就够了。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尽可能增加学生的读书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环境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使学生读出感情,在读的基础上选择性的让学生背诵。
四、课外广泛阅读,积累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在教材上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课外阅读弥补了课堂阅读的 2
不足,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眼,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他们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必须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可以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所以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文质兼美、有利于学习的文章或书籍来读。如优秀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科普类书籍以及对他们学习有帮助的工具书等。
阅读有利于积累。在阅读中,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美的段落摘录下来,整理归类,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看看,以加深记忆,把自己的感悟写成心得体会,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不会再出现“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阅读的积累就是一个吸取与融会的过程,也体现了语文学习读写结合的原则。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更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从而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要实现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标准的总目标,我们必须加强课内阅读教学,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思考探索更有益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生的阅读经历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不断发展个性,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通讯地址:山西省陵川县崇文教办城东明德小学 邮编:048300 工作单位:山西省陵川县崇文教办城东明德小学 联系电话:*** 3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泗洪县瑶沟中心小学宋丽红
[内容摘要]新课程要求更加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改变自己在课堂的角色,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要做主人了,那么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主学习形式多样,但都体现在做课堂的小主人。如在语文课上自学生字词,敢于提出问题等等方面,这也是我们教师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古语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而也可推理为不疑则不进。可见,在学习中提出疑问的重要性。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多闻、多问、不耻下问。他认为学生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把学和问结合起来。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宋代理学家朱熹将学习过程简称为学、问、思、辨、行。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问”在教学
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一直被古代教育家们强调着,而且也是近代的中外教育家备受推崇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的时间少,自学的时间多;有教师的时间少,没有教师的时间多;学的知识能直接运用的少,需要自己创造的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个体,还要开发个体,发展个体,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要让学生树立自身的主体意识,主动开发,自己动起来。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推崇的。
二、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自主学习能力即知识接受中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主学习实际上就是无人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当学生在认识、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也有学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故有人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三、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诚然,老方法有时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随着的时代和学生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一)预习阶段: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课堂讨论。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二)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记住读音、最快捷、准确的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即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的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的效果如何。所以,在识字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的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三)教学阶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说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那么怎么调动学生敢问、好问和会问呢?
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
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相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我们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有激情的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叶圣陶先生说过:“若疑而能自决,是非能自辩,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最后,教师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努力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各种舞台,提高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形成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四)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对学生是有调动作用的,故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大胆问。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求问。我们要多激励,少批评,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入浓厚的平易之中。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下才会愿说,爱说,敢说----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综合上述,语文教学方法有千万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只是方法之一,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前,就会让当今的学生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第三篇: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
力
语文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杜学峰
长期以来,受各种参考资料的影响,很多课文的教学内容早已具有预定性,叙写了哪些内容、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何种主题、体现了什么情感,这些已成为教学的固定构架,而且所有的说法也口径大致相同。因此在进行课文预习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几近僵化,缺少自己独立的思考。这种感觉,在我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达到了极致。我要求学生各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总体感受,学生的回答普遍是:自由快
乐的百草园,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让学生提炼这篇文章的主旨时,学生的回答又几近一致: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可是这里的三味书屋真的只是枯燥乏味吗?这篇文章真的只是表现对封建教育的不满吗?为了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语文阅读习惯,我立即调整了上课策略,让学生针对三味书屋是”乐园”还是”苦园”展开了辩论。下面就是这堂课上的教学实录。
先要求学生朗读三味书屋部分,按照学生自己的理解,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甲组认为是”乐园”,乙组认为是”苦园”.甲: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还可以捉了苍蝇喂蚂蚁。
这些活动都是非常有趣的。
乙:园子里只能去玩一会儿。玩久了先生就会在书房里大叫,大声呵斥:”读书!”先生还有一条戒尺,还有罚跪的规则。
乙:文中说”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从一个”只”字和”习字”“对课”这样无聊的学习活动,可以看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非常枯燥乏味的。
甲:先生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了,”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说明我的知识增多了,这也是一种读书的乐趣啊!
甲:”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其实我们现在有时候也会这样:先发疯一样地读书,然后突然都莫名其妙都停下来,你看我,我看你,有
时候还会哄堂大笑,很有趣。
乙:可是你看学生读的内容,都是一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读一两天还好,可天天读的话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包括老师读的那段话,鲁迅也说”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说明他也不懂,只是瞎猜的嘛!
甲:我觉得作者在这里并不是为了写老师读的是什么内容,而是强调那读书入神的场面。”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大家可以试着做做这个动作,看着是不是很滑稽,很有趣啊!
甲: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孩子们有的”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有的用半透明的纸蒙在绣像小说上画画。作者回忆自己儿时在课堂上的小动作,说明这些小动作很有意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像我们现在有时候上课做一些小动作,没被老师发现,心里也会偷着乐呀!(不好意思地笑)
乙:这其实不也正从反面说明上课
没有意思,很枯燥吗?
甲:作者说”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说明那段读书生活培养了他对画画的兴趣,让鲁迅受益终生。
甲:鲁迅说自己最成片段的绣像,”我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可以看出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怀念,对失去童年的惆怅。
乙:作者在描写三味书屋的时候,写三味书屋的匾下面有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这种行为是非常迂腐死板的。
甲:神圣的孔子和威严的先生变成匾和梅花鹿,接受一群孩子的跪拜行礼,这场面很滑稽可笑!
师补充:”鹿”谐音”禄”,”肥大的鹿”就喻指高官厚禄,”伏在古树下”,意即”禄在古书中”.说明那个时代读书就是为了谋取高官厚禄。作者也是在借此批判封建教育。
乙:封建教育下的老师也是要批判的。他是城里极”博学”的,可他对”怪哉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知道,并且在学生问的时候,居然”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明显的是老师不知道,却不愿意承认,有点古代读书人那种死要面子的样子。
甲:这个老师做得是不对。可是我觉得作者说先生”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这段话是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孩子被责骂的委屈以及对大人的控诉,现在让40多岁的作者写出来,让人忍俊不禁。
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的总结:关于三味书屋是”乐园”还是”苦园”,一直以来都是争议不断。我们既能读出一个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借此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也能读出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三味书屋,表现了作者追求新知识,天真、快
乐的心理。希望大家在阅读这篇文章以及其他文章的时候都能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不过,老师个人认为,这样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用儿童的口吻叙述事物,以儿童的视角反映其主观感受。在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在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有快乐,是鲁迅先生42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这样的童年,固然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快乐。
400年前,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因而他又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教学的契机,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标,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追求。
第四篇:浅谈语文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论文
(一)浅谈语文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 创新 能力 培养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从语文课堂中质疑、鉴别、求异、默契、尝试等创新方法入手,对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简要论述,以达到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创新习惯、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
创新就是进步,创新就是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在素质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其核心地位。这是时代的需要,竞争的要求。未来的世界就是竞技场,谁拥有创新型人才,谁就领先尖端科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文作为基础课程的基础,更应承担起培养创新能力的艰巨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相信同仁们也在不断的探索求证。
一、在质疑中创新
“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只有质疑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培养学生创造力。
1、能对教材说“不”字。《愚公移山》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方。
2、能对同学发言说“不”字。“七嘴八舌”,“面红耳赤”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思维最积极最活跃,大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能对老师说“不”字。
二、在鉴别中创新
教学生学会比较鉴别,善于从比较中发现异同。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沁园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鲁迅的《雪》与《湖心亭桂雪》指导学生从作品意境,作者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理解不同阶级、不同时代、不同气质的作者不同的思想境界,不同的胸怀气概及相同题材,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感情,不同的精神内涵。“愁”李清照、李煜、李白。
三、在求异中创新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曾说:“即使同一个鸡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语文学习也一样,由于学生的经历、知识、能力的不同,他们认知文本的方向、角度、方法也就不同、不能强求一致。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例如:关于“0”发散:句号,人生圆满。关于1+1≠2,=1、2、3、的多解。关于“开卷未必有益”,“进墨者未黑”的辩论。道道题目,犹如一把把开启学生思维匣子的金钥匙,放飞想象的翅膀,开辟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张扬个性,彻底摆脱思维常规,真正使学生“悟前人所未悟,发前人所未发”。
四、在默契中创新
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一篇课文都可能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例如:“我心飞翔”一句广告词,就引起了学生关于“自由和约束”的思考,“未来与理想的渴望”;朱自清关于“背影”的回忆,曾唤起过多少个学生对父母平凡举动中挚爱的咀嚼与品位;“一滴水”的联想,更是多彩多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滴水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滴穿硬石,如果不关注节约与环保,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
五、在尝试中创新
1、当老师
创造机会,通过精心备课、耐人执教、转换角色,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2、编演课本剧
对于精炼简短、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故乡》等,培养学生在饰演的过程中深入准确的把握人物性格的主题思想,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是难以估计的。
3、给诗文配画
文字转化为图画,关键在理解、感悟、处理、再现整个思维过程,无一不是再创造。
4、续写、扩写、改写
锻炼联想和想象、逻辑思维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让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是创新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基础。只有创新,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素质。
教学论文
(二)阅读与写作之我见
关键词: 阅读 仿写 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终极目标。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读写教学严重失衡——几乎90%的时间用于教读课文,早读自读,课堂讲读;而用于写作指导与实践的时间不到10%,因为学生的写作往往安排在周末,可是周末作业多,时间紧,学生几乎没有时间构思,没有时间修改,只好随心所欲,草草了事。
这样读写失衡、读写分离,恶性循环,结果是学生阅读理解不透彻,写作能力不长进。尤其是学生怕写作,硬着头皮写吧,要么错别字多,词语贫乏,言语贫乏,言不及义;要么,没有中心,没有素材,没有章法,没有技巧„„这样的现状令人堪忧。为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反思,不断探究,终于明白了,只有读写紧密结合,才能取得双赢。
一、从文本出发,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的确读一本好书就犹如经受一次精神洗礼、智慧滋养,从中可以获得知识信息,认识客观规律,把握经世之道,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以经曲范文为载体,以老师的指导为先,以学生的品悟为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重点和写作重点。
首先,积累优美词语,优美句段,对文本中的重点词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 3 音形义,更要指导学生比较赏析其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文本中的优美句段,要求学生,赏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并让学生勾划标记熟读成诵,久而久学,学生自然会出口成章,落笔生花。
其次,积累优美篇章的构思、立意、结构和手法等,通过阅读“三问”:一问写的是什么,二问怎么写的,三问为什么这样写,以达到读懂作品、读懂作者、读懂社会、读懂自我的境界。
第三,积累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写作过程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外观,为此,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例如教学《敬业与乐业》(有业——敬业——乐业)和《乡愁》(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积累纵向思维;教学《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积累横向思维;教学《五柳先生传》(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积累发散思维„„
第四,积累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以载道,每篇文章或明或暗,都渗透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会以文本为镜子,学会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作品的灵魂,直接决定作品思想的积极性和健康性。例如读了《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读了《名人传》,学生懂得了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
二、向仿写进军,仿写是阅读的深化和延伸过程。通过仿写学生可以熟悉写作过程,把握写思想;可以充分掌握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还可以激发写作兴趣,挖掘写作潜能;促进学生变“怕写”为“想写”,变“写不好”为“能写好”,最终由“仿写”到“创新”。
那么,怎样仿写,要做到针对性,示范性,及时性三原则,遵循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的规律,循序渐进,才有成效。
(一)仿效词语的运用。在一般的教学理念中课后词语,只要准确掌握了音形义,便止步了,而我要求学生再向前走一步,使用课后词语连成一段话,比比谁的更简明、连贯、准确。学生反馈:这样的练习不亚于写作,写前必须通过致密的思考,才能用得好、用得准、用得全。
(二)仿效句段的修辞技巧:要求学生品悟赏析,熟读成熟之外,还要仿写。例如学习了《雨说》要求学生仿写“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学生有了“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小溪见了我笑出了歌”、“柳树见了我笑出了牙”„„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争先恐后的发言,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三)仿效篇章的构思、立意、结构、手法等。在这一环节,老师要精挑细选,范文必须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例如,我抓朱自清的《春》这篇典型的写景散文,深入细品,要求学生仿效《春》的写法创作《金秋橘园》,具体指导如下:
1、仿效“盼春—绘春—赞春”的纵向思路学生写出了:“渴盼去橘园—在橘园—赞橘农”,“远观橘园—进赏橘园—俯视橘园”,“晨雾中的橘园—阳光中的橘园—夕阳中的橘园”„„
2、仿效“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横向思路,学生有了“雾中橘—风中橘—阳光中的橘子”,“赏橘图—种橘图—收橘图”„„
3、仿效“春花图”中调动多种感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学生写出了“金元宝”、“红灯楼”、“珠光宝气”、“金色的海洋”、“金灿灿的一片”;“酸中带甜”、“稚嫩水多”、“有的像羞涩的少女躲在绿叶底下”,“有的兄弟姐妹拥抱一围”、“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倾听风儿的诉说”、“有的露出灿烂的笑脸,迎接你的到来”、“有的点头招手”;“眼前欢欢喜喜的游人”、“使我联想到了嘤嘤嗡嗡的蜜蜂”、“更想到辛苦奉献的橘农”。
这样的仿写,学生只是模仿了作者的思维方式,范文的思路,而所写的内容,是学生观察记忆的唤醒、再现、加工、组合成的,学生感于心、成于笔,完全属于学生的个性展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仿写本身就是创新。
反过来,学生懂得了自己的写作意图也就是懂得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也就变得轻松车熟路,迎刃而解了。
总之,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必须做到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始终坚持:从文本出发、向仿写进军,便可取得的读写双赢。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目前已经是人们获取知识、建构能力的基本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效材料、归纳阅读方法、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文中将具体阐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顺利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课前设计阅读任务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习参与数学探究,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要想让小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就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题可解。为此,教师可在课前设计数学阅读任务,围绕课堂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整理数学材料,自主阅读数学知识的起源、发展,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数学概念。如此,可让学生积累有效预习经验,也能直接改善学生在课
堂上的学习行为。
在问题解决中组织阅读
有人认为,要想促使小学生会学数学,那么就必须组织丰富多元的问题解决活动,由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促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解题活动通常会伴随着丰富的数学阅读活动,小学生需要自主阅读题目条件、分析设问方向,并由此猜想问题答
案,然后围绕问题整理数学资料,展开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从而顺利解题。因此,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数学阅读指导活动,让学生主动摄入有效的数学知识素材,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比如在“快乐的家园”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要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上自主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我设计了多个练习题。第一道练习题写出“3”这个数字,然后让学生观察几组图画,按照“3”去划掉多余的图形。第二道练习题则是学生根据数字去补充图形的数量,本身便是考查学生对数字的认读能力,可以直接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上,我组织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条件,让学生根据审题结论去填充、删减图形,由此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读数。另外,我还会在数学课上编写一些应用题,用此类题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以绘本资源组织拓展阅读
在课外拓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从而顺利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其中,为了确保小学生能够在课外自主阅读数学绘本,教师要利用数学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外自主参与数学阅读活动,我每天都会让学生阅读一个数学绘本,如《首先有一个苹果》《爸爸,我要月亮》《让谁先吃好呢?》《裘裘和皮皮》《会吐银子的石头》等。这些数学绘本中
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道理,只要小学生能够理清故事的主要线索与内容,有效更新知识结构,内化更多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为了及时检测学生的自主阅读效益,我还会不定期组织数学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通过绘本阅读所积累的数学知识、最喜欢的数学阅读绘本故事,以便让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相关问题,同时也能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数学阅读教学指导活动可以直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顺利实现有意义学习。为此,教师便要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丰富数学阅读活动,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整理数学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