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4 20:0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文献综述

在实习的时候,我的指导老师——一位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告诉我,要管理好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爱看书的孩子。当时我很好奇,爱看书的学生为什么就易于管理呢?于是我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研究产生了兴趣。

关键词:阅读、小学生、能力、兴趣 一.阅读与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当前学习与后续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以智力活动为主的活动,阅读中智力品质的迁移,也促进了听说能力与作文能力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阅读有利于孩子接受语言知识,促进思维发展,促进智力开发。阅读能力,是指个体在阅读书面材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的稳定特征。它主要包括阅读的速度、词语与句子意义的理解、问题解答、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等要素。而形成这一能力,离不开对一些具体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阅读能力,必须以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规律为依据,明确能力培养的心理学要求,多方面探索培养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使阅读教学达到理想效果。莫雷的研究发现,语文阅读能力结构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一方面表现为因素的数量逐步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比较复杂、层次较高的因素在整个结构中的相对低位不断增强。

中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由词汇量、句意整合、推理理解、归纳概括、情感理解、评价赏析、综合应用等7种成分构成。这7种成分可进一步归为认读能力、一般理解能力、深层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二.阅读的心理因素

阅读心理是指阅读者因参与阅读活动而产生的感知、思维、情感、意志、注意力等心理现象,随着阅读能力的层次、层级要求的提高,呈现纷繁复杂的变迁状态,对阅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阅读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阅读感知、阅读记忆、阅读思维和阅读注意力等因素,对阅读活动起决定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对阅读过程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作用。其中,阅读品质是对非智力因素在人的阅读活动中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提炼、概括,是各种非智力因素之功能的整合和集成,它集中反映了人在阅读活动中的整体性心理特征,并对提高个人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能动作用。小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品质,具体来说就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的自主阅读时间达到半小时,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对阅读内容能够理解,阅读后能够正确流畅的复述阅读内容,阅读时知道要动笔,注意力集中,遇到生字词会查阅工具书,会随阅读内容变化产生情绪变化,甚至产生共鸣等。

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开始重视和帮助小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规律,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高,过于重视知识因素和技能因素的作用,而轻视了阅读的心理因素,特别是阅读品质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与作用,也就是带有很大功利性地让孩子去阅读,使得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问卷分析表明,在诸多影响阅读的因素中,阅读心理与阅读关系最直接,影响也最大;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品质是关键,要教会学生再获取知识的知识,培养学生再形成能力的能力。

(一)小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品质的首要条件。主要的培养策略有:大力倡导阅读从娃娃抓起的阅读理念,积极制定并实施儿童阅读推广计划,计划中应体现指向性,多元化,互动性和实践性原则;综合运用心理因素,提升小学生阅读品质,主要表现为:帮助小学生读得懂,给小学生更多的阅读选择权,培养小学生语感及注重知识积累;突出小学生阅读品质培养中的“接受主体”地位,给小学生提供最及时的阅读指导,这需要家长、教师、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小学生阅读策略的发展

阅读策略,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材料特点、阅读目标等因素,所选用的调控阅读行为及程序的(恰当)方式。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指导并决定后者的运用。

小学生阅读策略的发展大致经过由外到内、由模仿到发现、由单一到综合的轨迹。由外到内即从外部吸收各种阅读方法及阅读策略然后逐渐内化使之稳定为自己的策略,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对他们影响比较大。由模仿到发现,小学生从低年级正式接触到阅读开始,首先只能是模仿别人(比如教师),习得一定的策略,很少有自己的发现,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策略迅速发展,从主动模仿变为有意识的选择运用熟悉的阅读策略,自己也会发现一些新的策略。

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学和训练,可帮助学生加快对某些阅读策略的掌握。有些阅读策略适用于各年级的小学生,有些在掌握和应用上则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如“目标定位策略”和“因文定法策略”,总的来说,“自下而上”的策略低年纸采用的较多,而“自上而下”的策略则在高年级应用的较多,这与教师日常的教学结构、指导有关,也与学生的阅读经 验、对文章结构理解的多少有关。阅读策略的教学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

不同教学方式对阅读策略掌握与应用有不同的影响,在“专题型教学”和“命名教学”的方式下,学生对阅读策略的认知、识记、应用时的搜索时间、对策略理解程度等,效果明显优于“渗透型”和“非命名”教学,而如果把“命名”与“专题型”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则更明显。且阅读策略教学会对学生后续的阅读行为与能力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一旦掌握某些阅读策略,形成阅读习惯后,可以基本上不受教师影响而保持下去,对形成阅读的后续能力有积极作用。即阅读策略的教学可以形成学生较高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进行阅读策略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元认知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对策略的选用,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策略水平除了受元认知水平的影响外,它更受到基本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实践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心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年龄越低,受这些因素,尤其是教师指导的影响越大。曾有人提出对小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教学是否要求太高了,应先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发现,进行阅读策略教学与进行阅读习惯培养并不存在着哪个要求高或低的问题,阅读策略在教学应用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可接受性与阅读经验,所以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即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实并不是一个“低”的要求,很多成人也未必能习而惯之。

阅读策略的应用一方面受个体习惯的一定影响,阅读策略的教学与应用也可促进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阅读策略大多是可操作性的,而这些可操作性的阅读策略学生经常习用,也可变成习惯,而且这种习惯更具科学性。

阅读策略是相对比较具体的可操作的策略,具有可教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与应用,受教师指导的影响较大,所以要改进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式,增强策略的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与学习素养的提高。在小学四年级时学生的学习策略发展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质变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学习策略应用的指导,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教学与阅读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一直是被忽视的阶段,甚至有些学校认为阅读就是提高识字量,认为低年级小学生识字量不多所以很难进行阅读训练,而其实识字与阅读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在小学生低年级阶段,不能认为孩子识字少就忽略阅读教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语言学专家佟乐泉认为,识字与阅读应当同步进行。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另一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必须将识字与语言训练相融合,识字要服务于阅读,同时识字的巩固与提高也是在阅读中实现的。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分界线不明显,有些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语文课文的讲解和阅读,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总是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教授语文课文,只会让学生厌烦语文课。

语文与阅读当然是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还是有着区别,阅读教学应该从阅读与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重点是阅读活动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阅读策略的指导,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阅读个性。阅读活动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方法论、价值观,在全方位的活动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基本素质。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同时又是阅读的应用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一)指导小学生阅读的方法

1.边读边想。边读边想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要一边读一边想,随着阅读的深入,所

想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单到综合,有梯度有层次。

2.联系上下文。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就能确切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当课文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时,要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经验,帮助理解课文。

4.联系自身情感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学生阅读能力较高的一种体现,如果学生能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来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思想感情,就能和作者产生共鸣。

5.圈画批注。学生读书需要学会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心到”是核心,“手到”和“心到”有密切的联系。

在阅读中各种方法往往结合在一起使用。低年级应开发早期阅读,中高年级进一步培养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 1.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随着信息手段的日益丰富,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如纸质媒体、网络、光盘、手机、电视等。网络已经开始成为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时尚载体。女生利用图书馆状况总体好于男生,男生阅读的启蒙积极性胜于女生,女生在阅读的成熟性、习惯性方向优于男生。2.小学生阅读倾向

不同性别在阅读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爱看科幻、动漫、侦探、探险、军事、战争等题材的书,女生则倾向于选择童话、文学、动漫、小说、散文等。且女生钟情小说和散文类的程度分别是男生的8倍和6倍,女生较之男生在情感上更为细腻丰富。中外名著、人物传记、历史等其他书籍在男女生中的阅读率都不高。3.小学生年龄差异

1-6年级的小学生在阅读倾向上存在着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界事物评价会越来越客观,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自己所需的图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童话和寓言,中年级学生喜欢科幻、小说、文学、侦探类书籍,高年级学生偏爱儿童文学、中外名著、古典文学、历史类书籍。

4.小学生的阅读倾向模糊

约有10%的小学生对阅读倾向不明,不知道阅读哪类图书,还有一部分学生渴望有人给予阅读指导或需要推荐阅读书目,说明小学生接受到的阅读教学还是比较少的。5.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是比较好的,他们喜欢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进行阅读,阅读途径表现出多元化、高品位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欠佳,阅读内容混乱,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阅读倾向存在盲点,一些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不强,成人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全面。

目前我国省级以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已全面推行免费办证制度,这一创举吸引了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但我国仍有许多少儿图书馆实行的是收费办证,这种制度将一部分想进图书馆的小学生拒之于门外。图书馆这一最为传统的接触书本的渠道,正受到严峻的挑战。要吸引到更多的小学生读者,图书馆必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读者兴趣,确保藏书质量,开展多样的活动。四.主要研究方法

汉语是世界上十分复杂的一种语言。我国的心理学家很早就对汉语的阅读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我国的心理学家最早对汉语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是刘廷芳,他于1916到1919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汉字字形和字音对字义理解的研究,此后我国的心理学家艾伟于1923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开展了对汉语阅读的心理学研究,1925年沈有乾在斯坦福大学用照相记录法对阅读中文时的眼动过程进行了研究,此外,廖世承、张耀翔等对汉语的阅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具体包括汉字字形的研究、识字测量、词汇研究、汉字学习的难易度研究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张耀翔、陈鹤琴、艾伟等人就编制了识字量表和阅读测验量表,如陈鹤琴的默读测验,艾伟、杨清的默读诊断测验,艾伟、王全桂的《小学国语默读测验》,朱作仁的《中国小学毕业生默读量表》,莫雷、司徒伟成等人的《语文阅读水平测量》。

在研究小学生的阅读状况时,通常采用的是问卷法。如《当前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研与思考》(顾惠冬,图书馆杂志,2009年第11期),通过小学生阅读倾向调查、利用图书馆的状况、阅读倾向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各项调查结论。一些研究中还用到了观察法,访谈法。

在研究阅读心理学时,采用的方法可分为阅读时间法、任务判定法和命名法。

(一)阅读时间法

阅读时间法是用阅读时间作为研究阅读的一个指标,通过分析阅读时间来揭示阅读者的理解过程。阅读时间法包括两种具体的方法——眼动记录法和开窗口法。

1.眼动记录法:主要是在被试阅读时,通过使用眼动仪记录被试阅读时的眼动轨迹。眼动数据可用于研究从字词水平到课文水平的心理加工问题。但眼动记录法仍存在着问题:如何正确解释眼动数据,使其客观地反应阅读的理解过程。

2.开窗口法:将文章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一个窗口中,窗口的大小由主试设置,当读者按某一个键时,文章的后继部分就会在窗口中出现,两次按键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阅读时间。开窗口法包括移动窗口法、固定窗口法、累积窗口技术和指定法。

(二)判定法

判定法是要求被试对某一个问题迅速做出判断,通过考察反应时来分析被试的心理加工情况。判定法主要可分为词汇判定法和再认法。

1.词汇判定法:要求被试阅读一串字母,并判定这个字母串是不是一个英语单词。有两个键供被试选择,被试按键的延迟时间反映了他对该词的心理加工时间。2.再认法:被试在阅读一段文章过程中,或者刚读完一段文章后,给他呈现一个或两个目标词,然后要求被试用按键反应来确认该目标词是否出现过。

(三)命名法

在命名法中,要求被试阅读一段文章,随后呈现一个视觉的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回答,回答的方式有读出该目标词,或用一个词作答,或在测验中命名颜色。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命名法是单词命名法。五.国内外经验

世界各国都在提倡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在美国,每一位总统上任后几乎都大力提倡阅读,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在英国,全国各学校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读写课程。在日本,2001年底,儿童阅读进入国家法律,《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在意大利,早在1995年,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在新加坡,有多种多样的鼓励阅读的活动。在澳大利亚,图书馆会在显著位置陈列新书好书,每周有固定时段让父母带孩子一起到图书馆参加活动。

台湾的儿童阅读运动开展也有20多年时间,经历了由民间发起、政府推动的过程。1982年台湾有学者提倡“书香社会”的口号;1982年有热心人士开始在社区推广家庭阅读;1987年,台北市成立了第一个社区读书会———袋鼠妈妈读书会。1990年“毛毛儿童哲学基金会”成立,提倡合作、多元、思考的阅读教学方式。1990年以后,全岛开始推行“故事妈妈”的模式,成立了7个故事妈妈协会(目前已经发展到上千个)。台湾的“文化建设委员会” 1996年提出了“书香满宝岛”的计划, 1997年成立了第一届读书会的展览会。2000年,教育主管部门把该年定为“儿童阅读年”,大力推广儿童阅读。目前,儿童读书会遍布台湾,成为很大的社会力量。六.参考文献

《阅读发展心理学》.闫国利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育心理学》.董蓓菲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育心理学》.辛涛,黄高庆,伍新春著.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陈英 上海教育 《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研究》.李毓秋,张厚粲,李彬,李凤玫.中国教育学刊2003

年3月第3期.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钟惠芬.小学教育2002年第11期.

07文二班

常斐然

18号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目前已经是人们获取知识、建构能力的基本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效材料、归纳阅读方法、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文中将具体阐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顺利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课前设计阅读任务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习参与数学探究,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要想让小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就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题可解。为此,教师可在课前设计数学阅读任务,围绕课堂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整理数学材料,自主阅读数学知识的起源、发展,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数学概念。如此,可让学生积累有效预习经验,也能直接改善学生在课

堂上的学习行为。

在问题解决中组织阅读

有人认为,要想促使小学生会学数学,那么就必须组织丰富多元的问题解决活动,由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促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解题活动通常会伴随着丰富的数学阅读活动,小学生需要自主阅读题目条件、分析设问方向,并由此猜想问题答

案,然后围绕问题整理数学资料,展开逻辑推理与直观想象,从而顺利解题。因此,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组织数学阅读指导活动,让学生主动摄入有效的数学知识素材,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比如在“快乐的家园”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要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上自主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我设计了多个练习题。第一道练习题写出“3”这个数字,然后让学生观察几组图画,按照“3”去划掉多余的图形。第二道练习题则是学生根据数字去补充图形的数量,本身便是考查学生对数字的认读能力,可以直接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因此在数学课上,我组织学生认真阅读题目条件,让学生根据审题结论去填充、删减图形,由此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读数。另外,我还会在数学课上编写一些应用题,用此类题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以绘本资源组织拓展阅读

在课外拓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从而顺利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其中,为了确保小学生能够在课外自主阅读数学绘本,教师要利用数学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外自主参与数学阅读活动,我每天都会让学生阅读一个数学绘本,如《首先有一个苹果》《爸爸,我要月亮》《让谁先吃好呢?》《裘裘和皮皮》《会吐银子的石头》等。这些数学绘本中

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道理,只要小学生能够理清故事的主要线索与内容,有效更新知识结构,内化更多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为了及时检测学生的自主阅读效益,我还会不定期组织数学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通过绘本阅读所积累的数学知识、最喜欢的数学阅读绘本故事,以便让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相关问题,同时也能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数学阅读教学指导活动可以直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顺利实现有意义学习。为此,教师便要在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丰富数学阅读活动,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整理数学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

梨园小学:江宇

如今,全面推行均衡教育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应试教育基本被取缔,学生们,能够较轻松地学习,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及家长已没有了考试升学的压力,部分孩子对待学习开始松懈,连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拒绝,该完成的作业不做,该听的课不听,真担心进入中学后该何去何从?所以我认为无论是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那么,什么是自律呢?自律:是指自我约束。与他律(指接受他人约束)相对。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也。约束,今人又常称“监督”。因此,自律,也可以说就是同体即自我的检查监督;他律,就是异体,即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自律能力是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1.通过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儿童入学后,面临着全新的世界,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科目和要求、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同时,与幼儿园相比较,小学对儿童提出了更多的约束,要求儿童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及各具特色的校规等。

如要求儿童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发言要举手、上课时不讲小话、不搞小动作等。上述这些外部的要求和影响属于“他律”的范畴,而这正是小学生自律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这些外部的影响和要求被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其内部的道德需要,形成某种道德信念且表现在一定的行为中的时候,在学生身上才开始形成自律的能力。这就是说,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必须通过并利用“他律”来进行。他律是基础手段,而自律是结果、是目的。对小学生进行他律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能够自律,是为了使他律转化为自律。而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其在校的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并且无论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是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等都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来完成的。因此,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他律因素来进行。这里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来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从而发展其自律能力。

2.掌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处于学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蕴藏着巨大的潜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但由于受其身心各方面品质发展水平的局限,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还缺乏约束自己的能力,其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也较低。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无论在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在道德行为的养成上都主要是在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他们的行为也往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约束和指导,即儿童主要是通过他律来接受教育的。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及身心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主体意识也日益觉醒,有一种逐渐摆脱教师和家长的约束而趋于自主自力的倾向。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开始形成和发展,这为小学生自律能力的产生奠定了客观的基础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其年龄特征制约的。虽然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但它却是我们提出教育措施和方法的依据。因此,如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成为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关键。

3.通过教师的榜样示范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社会角色的心理特征是复杂多样的,他既是父母的代理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监督者、集体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而且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更是自己的榜样。加之,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未成熟性和依赖性及其强烈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巨大示范作用。教师总是作为一个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学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学习和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果一名教师具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等优秀品质,无疑有助于学生相应品质的培养。正如一名外国著名教育家所说的,思想只能通过思想来培养,品德也只能通过品德来培养,“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首先要求教师严于律己。通过教师的榜样影响学生并形成他们的自律能力是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4.通过锻炼儿童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儿童自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其年龄特征制约的,其中儿童意志品质的发展与自律能力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这两种心理品质有诸多相同的成分。如他们都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在一定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并且都与克服一定的困难相联系。具体讲,儿童意志的锻炼和培养是形成他们自律能力的基础。通过锻炼意志品质,使他们养成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自制力),而自制力是自律能力内部构成要素的核心,这样儿童自律能力才能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因此,通过小学生意志的锻炼来培养其自律能力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下面几方面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①教育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②培养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生活制度的习惯;③从平时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培养其意志;④要有意识地使小学生在困难的环境中得到锻炼。

5.启发小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从本质上讲,是个体出乎内心意愿的一种行为。从学生自律能力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来看,它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①外部的影响和要求(他律);②有选择性地接受外部的影响,并把这些外部影响和要求转化为自身内部的道德需要;③在内部道德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④学生根据已确立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调节和控制,即在行动中表现出一定的道德自律能力。

在上述四个阶段中都贯穿着学生内部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己来审视自己、支配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惟有如此,小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小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小课题研究规划

主题: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在当今教育,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实验假设

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

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

5.“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四年级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测查法。

(三)研究的步骤(计划周期为半年)1.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2.实验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5月)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执教一堂汇报课。

(6月)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7月)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

3.总结阶段(2012年8、9月)进行实验后测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课题验收。

七、形成的成果 通过近半年的研究,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了他们作文的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了他们的作文水平。

第五篇: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范文模版)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等都需要计算活动的参与,因此计算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内容的学习,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中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加上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近几年来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出现了下降趋势。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教学中,我有几点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是相对枯燥乏味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调动他们的计算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走进并喜欢上计算。而新的一轮课改也避免了原来教材中计算内容教学的呈现方式的单一性,更加注重了生活性,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和用好教材,使教材中的素材真正地发挥其显性和隐性的功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开始并进行计算内容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在教学中,计算练习可设计成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二、注重计算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1.注重算法、算理的整合。传统的计算课教学注重了计算法则的传授,学生通过熟记法则,然后机械进行计算,强化形成技能。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不理解计算中的算理,形成的技能与数学应用脱节。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确实理解算理,自主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2.鼓励算法“多样化”,而不失“优化”。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

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

三、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提高计算能力。

1.注重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能力也一定较好。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培养口算能力,教师一般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训练:可在课堂中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班长或教师组织进行。

2.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教材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一能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二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三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四能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3.注重简算意识的培养,提高计算的灵活性。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加强记忆性训练,可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3)熟记1-25的平方数;(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让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

2.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4.让学生养成估算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5.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形成;依赖于教师的激励、训练与培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下载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家长都比较溺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有的父母更甚,孩子住校了,家长担心他们的生活不能自......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年的数学教学,让我在对如......

    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听力能力 献县大陈庄小学孙德君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中,听力既是英语的基本技能之一,又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条原则,就是听......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初探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对文章内容、语言文字、主题意境的理解,积累大......

    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数学提问能力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大力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各种渠道和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尝试,乐于探索和掌握数学......

    如何培养小学生识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识字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科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姓 名:余耿泉学 号:1144001406367 专 业: 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