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创设小学品德课与情景教育的联系
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 刘明
诗一般美丽的语言,引人深思的文字内涵,这是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给我的第一印象。李吉林老师自1978年以来开始研究,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完整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这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
李吉林老师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从教师中走出来的教育家,她爱孩子、教孩子,把孩子教好,这是李老师教育的初衷。她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情境,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更胜于抽象思维能力,入情入境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促使学生理解文本,走向文本,与文本对话。
然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材为蓝本的,我试想,将情景教学根植于小学品德这片土壤中,行不行呢?
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总结了情境教育实施的四大步骤: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优化情境,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自然地协调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
情境教育的四大步骤,如果运用到品德教学中,适用吗?在我执教苏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小马虎旅行记》中,我这样尝试。
1、带入情境。上课伊始,我板贴人物“丁丁”的卡通画,告诉学生,丁丁非常喜欢画画,并用课件出示有关小白兔、鸭子、螃蟹等的错误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错误。此时学生非常有兴趣的找出丁丁画的小动物的错误。这是,我适时询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丁丁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引出“小马虎”这个概念。学生们这时领悟说,丁丁是一个粗心的小朋友。此时,每一位学生都被我带进课堂教学中,没有人游离于外。
2、优化情境。品德课中,简单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尤其对一年级孩子更是如此。以动画形式出现的人物,更能吸引孩子。紧接着,我播放“小马虎的故事”动画课件,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看得十分仔细。这时,他们已经把小丁丁和小马虎画上了等号。
3、凭借情境。思维和语言是一朵双生花,在课堂上,续编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理解和表达相结合的过程,是创造性的表达的过程。我问学生,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马虎从马虎国回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做了这么多马虎事,他是后悔了,不再做马虎事了,还是继续又做了很多马虎事?他究竟有没有改正呢?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继续用故事引领发问,丁丁从马虎国回来后,决心以后做事不再马虎了,他是怎样改正的呢?请小朋友想想以后的事情,继续编故事。我凭借小丁丁这个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了该如何改掉马虎的坏毛病。
4、拓宽情境。最后的教学环节,我让学生联系自身,捉马虎。我说:“今天我们看了几幅画得非常马虎的图,也看到小马虎做了这么多的马虎事,那么,我们有没有做过马虎事呢?小朋友们一起来找一找自己身上的马虎事。”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迸发出激越的思想火花。我相机提问:为什么做了这件马虎事呢?马虎带来了什么后果?将学生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地。接着,我抛出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自己也做了这么多的马虎事,以后该怎么办呢?谁能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做马虎事呢?”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领悟到了做事马虎的害处,认识到自己应怎样避免做一个粗心的人。在这时,我的教学环节画上一个句号,孩子们似乎仍意犹未尽。
课后,我深深思考这节课,我认为,品德课程的灵魂,在于实现学生真实情感的体验,在体验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与认同。通过创设小丁丁这个吸引孩子的的教学情境与氛围,我激发学生真切体验道德情绪与情感,获得“不可当个马虎的人”的真实体会与感知,让学生收获了成长的意义。李吉林老师在引言中这样写道:鸟是黎明的歌手,呼扇着翅膀去迎接清晨的第一道阳光。小鸟的歌是会飞的歌。孩子喜欢小鸟,孩子羡慕小鸟,他们人虽小却心存高远,总想什么时候长上一对翅膀飞向远方。他们不会像小鸡那样,因为有了一把食,一个温暖的窝,就忘却飞翔。他们连做梦也想变成小鸟,飞过小河,飞过大树,飞过高山,飞向高高的蓝天„„这是孩子心中的小鸟之歌。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扇动想像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
将情景教育放入品德教学中,也许我的思考还不成熟,但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我仍然像孩子一样,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在尝试中,我磨练我的教学能力,有所得,有所悟。
第二篇:读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感受李吉林老师的“力”的学问
本着“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目的,我在心情也放假的时候,捧起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这本书。读着读着,便不自觉地手不释卷了。
从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我了解到她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善于探索的老师。从她的著作中,我感受到李老师身上有一种“力”,一种求真求实的研究力;她的学生身上有一种“力”,一种乐学乐写的学习力。而这种“力”并非一日之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达到这种“力”的学问,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上下而求索”!掩卷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敬意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被她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的精神所感染,所感动,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细细地品位李老师教育的思想,更多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李老师的研究中,我们感受到的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要准备好把自己的全部追求和儿童的喜怒哀乐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是老师,我们为孩子的成功、进步、健康成长而感到快乐和幸福,为孩子的挫折、反复和遭受不良影响而感到痛苦、焦虑和不安。孩子的欢乐就是我们老师的欢乐,孩子的不幸就是我们老师的不幸。这不正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吗?
让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用心做教育,就要不断学习教育大家的智慧,借鉴好的教育方法,让自己变成一个智慧型老师,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读书学习机会,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让自己快乐读书,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李吉林大胆地运用语文情境教学实验和思索的成果去开拓新的疆域。她首先向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拓展,一改枯燥、空洞的说教,而以生动的道德情境、具体的道德形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达到动情而晓理的境界,使道德教育真正触及、润泽幼小的心灵。接着是向音体美学科渗透,获得成功后,李吉林又向自己比较陌生的数学学科挺进。她与数学老师一起研究如何将“数”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如何把儿童带入探究的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各科教学,为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情境教育,教育情境。几度风雨,几多春秋,李老师依然坚持勤奋耕耘,一路走来,一路探索。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会努力向你看齐,厚实涵养,使自己身上努力具有这种“力”,也希望这种“力”能够影响到孩子,为其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第三篇:读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感受李吉林老师的“力”的学问
本着“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目的,我在心情也放假的时候,捧起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这本书。读着读着,便不自觉地手不释卷了。
从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我了解到她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善于探索的老师。从她的著作中,我感受到李老师身上有一种“力”,一种求真求实的研究力;她的学生身上有一种“力”,一种乐学乐写的学习力。而这种“力”并非一日之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达到这种“力”的学问,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上下而求索”!掩卷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敬意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被她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的精神所感染,所感动,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细细地品位李老师教育的思想,更多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李老师的研究中,我们感受到的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要准备好把自己的全部追求和儿童的喜怒哀乐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是老师,我们为孩子的成功、进步、健康成长而感到快乐和幸福,为孩子的挫折、反复和遭受不良影响而感到痛苦、焦虑和不安。孩子的欢乐就是我们老师的欢乐,孩子的不幸就是我们老师的不幸。这不正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吗?
让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用心做教育,就要不断学习教育大家的智慧,借鉴好的教育方法,让自己变成一个智慧
型老师,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读书学习机会,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让自己快乐读书,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李吉林大胆地运用语文情境教学实验和思索的成果去开拓新的疆域。她首先向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拓展,一改枯燥、空洞的说教,而以生动的道德情境、具体的道德形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达到动情而晓理的境界,使道德教育真正触及、润泽幼小的心灵。接着是向音体美学科渗透,获得成功后,李吉林又向自己比较陌生的数学学科挺进。她与数学老师一起研究如何将“数”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如何把儿童带入探究的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各科教学,为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情境教育,教育情境。几度风雨,几多春秋,李老师依然坚持勤奋耕耘,一路走来,一路探索。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会努力向你看齐,厚实涵养,使自己身上努力具有这种“力”,也希望这种“力”能够影响到孩子,为其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第四篇:李吉林 情境教育的诗篇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部分 情境教学的探索
从《人间词话》和《文心雕龙》中汲取营养,获取情境教育的启示。
把学习理论和探索实践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新认识,再进行新的实践,如此反复才能进入一种新境界。
每次孩子观察以前,先实地观察。优选理想中的场景,优选实践,优选观察程序。
观察社会生活,总是选取社会生活的光明面,选择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让他们在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受到社会健康风尚的熏陶感染。孩子也应该知道“丑”,只是小学的孩子毕竟小了些,我总想用“美”首先去占据儿童的心灵,用美滋润他们的心田,进而引发他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进而去崇尚美、追求美。
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
以图画再现情境
放大插图、课本插图、剪贴画,教师启发和揭示学生感知角度和侧重点。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与教材语言有一致性或相似性 以表演体会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儿童诗审美的主题,情境成了审美的客体。
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促使课好懂有趣,兴趣的培养建立在对儿童人格的尊重上。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 指导儿童观察大自然,做到选择美的事物,逐步增加观察,拓展想象空间
指导观察—发展思维—训练语言—陶冶情操
选择鲜明的感知目标。生活的真实情况,课堂模拟情境,联想真实情况,丰富模拟情境。安排好观察顺序,设计好启发性的导语,“当班主任需要母爱,当语文老师需要童心。”比如,观察挤牛奶,远—近,看奶牛的模样,细节上奶牛咀嚼的动作等 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
“词”的运用,培养儿童思维的准确性
野外观察,利用积累的表象理解词;在描述周围环境中学习运用词,以加深对词的理解。既通过周围世界的形象,在具体环境中体会词的内涵、细微差异及感情色彩,又借助已学词帮助认识、表达周围世界,儿童思维的准确性在词的教学中渐发展起来。引导运用修辞手法,丰富儿童思维形象性,儿童的思维天生伴随形象性; 进行篇章训练,发展思维逻辑性;
思维逻辑性建立在思维条理性上,引导“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或“抓住中心,区分主次”,教给自学方法,有意识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和抽象概括能力。如抓住核心词,步步深入提问,启发阅读。在想象性作业中,发展思维创造性。以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形生情,“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别林斯基)以情激情
以辞表情 如《小音乐家杨科》中,描述插图带入情境;用第一人称体验其心理活动;用呼告式的句式与小提琴对话,进行连贯性训练。
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突出体会语感训练 如《桂林山水》中,静、清、绿—很静、很清、很绿—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课文)
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 一年级第一学期“说一句话”,第二学期“每月写一句话”二三年级让学生每天参与观察日
记,四五年级“情境作文”“情境短文”“想象作文”“纪实作文” 应用文训练,便条、书信、读后感、小报道、广播稿等。分散练习,关键要做到“减法”,减去不必要的负担,减去低效无效的练习,才有可能使有效训练位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去承受。结合感知为媒介的训练。
第二部分 情境教育的构建
学校教育
校内
校外
校园 课外活动 课堂
野外活动 家庭教育 社会
各科教学
时间:以季节为特点,依据节日安排具体内容
高年级也适用情境教学,只是情境应更为简约、典型、有内涵。1.拓展教育空间,追求教育整体效益。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周”“节”活动,渲染学校欢乐向上的氛围;通过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强化教育效果;通过野外情境,不断丰富课堂儿童智能活动的源泉。2.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 创设亲、助、和的人际情境; 创设美、智、趣的教学情境; 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注重创新实践,落实全面发展的目标。比如,数学“小小统计员”搜集数据,感知数学;模拟相似操作,如模拟商店等。
个人理论
暗示诱导理论 利用无意识原理,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 情感驱动理论 “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情绪发展过程 角色转换原理
心理场整合原理 关注某一课程流派 核心领域:学科情境课程
综合领域:主题性大单原情境课程 源泉领域:野外情境课程 衔接领域:过渡性情况课程
第三部分 情境课程的开发
儿童三大特点:儿童是爱美的,儿童是爱活动的,儿童是潜存着智慧的。教育是一种人化的情境,是一种创造的情境。观察说话课 主题性大单元课
野外情境课程
结合各科教学,提供源泉;结合主题性大单元教育;结合时令季节,愉悦身心。
第五篇:读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有感
读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有感
小教英语师范091 0906112006 江红琴
刚进南通大学,就听到李吉林老师的大名,心中暗想是何许人也,后来所有搞教育研究的老师都不忘提及她的情境教育,但我还是我不甚清楚她的这一情境教育法到底是怎样的影响了中国教育界甚至是国外。今天我只是触及到了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冰山一角,我就觉得不可思议并深受感染了。
李吉林老师从1956年开始任教,至今已经站在教育岗位上五十余年了,她一生都与孩子相伴。1978年改革开放后,李老师就开始了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情境教学法历经十多年探索,已经发展成为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模式,它开辟了了一条促进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影响广泛且深远。
李老师总结出情境教育的四大特质,简要概括既是“真、美、情、思”,这四点是情境教育不可缺少的法则。我将从这四方面分别谈谈我的领悟。
第一、情境教育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传统教育主要以填鸭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孩子,我们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不管他们是否有能力接受这些知识,完全忽视他们的主观想法。教育也是生活,我们没必要把很多鲜活的知识打包塞进儿童的大脑里。儿童在小学阶段眼睛是水灵灵的,脑子是活跃的,他们也有很多生活体验,他们觉的很多东西丰富多彩、很新奇,他们会有想尝试的心理。我们完全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个世界,让他们在那里自我装点。就像李老师教《萤火虫》这篇文章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花有草有萤火虫的世界,营造这个范围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却能创造出一个儿童喜欢的世界,孩子可以成为花,成为草,成为萤火虫,她们有了自己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自己的语言。
第二、情境教育追求美,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儿童总是有一双发现世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总把他们圈禁在一个封闭的圈里,他们看到的将会越来越少,知觉也慢慢麻木,失去了感知美与体验美的能力。李老师在这样告诉我们的时候,她就已经这样做了,在某个月圆夜,带领全班的孩子去人民公园赏月,看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满满的清辉洒在水中的曼妙。我想这样独特的经历孩子一生都忘不掉,忘不了盈盈月光,忘不了月亮姐姐的倩影,更忘不了李老师带给她
们这样愉悦和美妙的感受。
第三、情境教育追求情,与儿童真情相融,让情感伴随认知活动。儿童总是最单纯的,也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孩子们的心灵之间。有一个例子让我记忆很深刻:二年级时李老师班上转来了一个孩子,他一年级和二年级都留过一级,所以在同学中是很自卑的。而李老师却在班里养鸭子的活动中,把养鸭子这件大家都觉得骄傲的任务交给了这个不被看好的孩子,让这个孩子体会到了自尊和被关爱的感觉,慢慢地他的成绩变好了,喜欢他的同学也多了。时隔三十余年,当年的那个养鸭子的孩子仍清晰地记得这一幕,可以说,李老师的真情真意照亮着他的一生,也改变了她的一生。
第四、情境教育突出思,给儿童宽阔的思维空间。儿童时期是孩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无所羁绊,可以尽情联想与想象。在一定的情境中,我们触动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让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所体验、有所感受,自然而然就可以调动孩子的思维、想象和联想和情感体验。至今李老师仍然记得在80年代的时候一个孩子说“我要在蓝天上给李老师打电话”,在那个电话还未完全被大众所知的年代,甚至是过了20年才实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打电话的愿望,孩子却已经有了那样的神奇的梦想。孩子的想象是无穷的,我们应该给他们的思维装上对翅膀,让他们在思维的空间尽情翱翔。
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真的给了我很多感悟,她为教育的贡献和对对孩子无私的爱与奉献也让我敬仰,她的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我希望自己以后也可以在教育领域里象她一样真诚而勤劳地耕耘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