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最近拜读了《情境教育的诗篇》,我深深地被李吉林老师的研究精神与敬业精神所感动,同时也被情境教育理论深深的吸引。
在情境教育理论中,提倡教育要扩展到大自然中,扩展到社会中,让生活的大情境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是把模拟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展现;无论是借助音乐的旋律,绘画的线条色彩,艺术地将情境再现在学生面前,还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戏剧化地将自己融进情境中;也无论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摹,让美的形象活跃在学生的脑海中……总之,富有美感的情境教学让儿童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可感、可亲。孩子们“情动而辞发”,境现而思扬,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教师和学生的心情美起来。
情境教育理论主张在真实的情境中启发学生、吸引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情境教育饱含了教师对孩子的挚爱与奉献。在一片炽热的爱心下,老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学生爱上写作、爱上表达、爱上语文。情境教育理论同样适用于数学教育。如何创造数学课堂教学情境,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生存、生长和发展的背景,要想准确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当把握该知识的意义所在和适用范围,而仅从知识的外在表现和抽象形式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理解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也就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理解知识。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习真正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即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操作活动情境。在这里我个人比较喜欢悬念情境,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指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急于知晓下文的迫切心理,悬念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常的悬念情境主要由疑问构成的,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师就一定要发扬教学民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善于实践、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交流合作,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自主学习。
第二篇: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创设小学品德课与情景教育的联系
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 刘明
诗一般美丽的语言,引人深思的文字内涵,这是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给我的第一印象。李吉林老师自1978年以来开始研究,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完整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这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
李吉林老师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从教师中走出来的教育家,她爱孩子、教孩子,把孩子教好,这是李老师教育的初衷。她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情境,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更胜于抽象思维能力,入情入境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促使学生理解文本,走向文本,与文本对话。
然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材为蓝本的,我试想,将情景教学根植于小学品德这片土壤中,行不行呢?
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总结了情境教育实施的四大步骤: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优化情境,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自然地协调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
情境教育的四大步骤,如果运用到品德教学中,适用吗?在我执教苏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小马虎旅行记》中,我这样尝试。
1、带入情境。上课伊始,我板贴人物“丁丁”的卡通画,告诉学生,丁丁非常喜欢画画,并用课件出示有关小白兔、鸭子、螃蟹等的错误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错误。此时学生非常有兴趣的找出丁丁画的小动物的错误。这是,我适时询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丁丁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引出“小马虎”这个概念。学生们这时领悟说,丁丁是一个粗心的小朋友。此时,每一位学生都被我带进课堂教学中,没有人游离于外。
2、优化情境。品德课中,简单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尤其对一年级孩子更是如此。以动画形式出现的人物,更能吸引孩子。紧接着,我播放“小马虎的故事”动画课件,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看得十分仔细。这时,他们已经把小丁丁和小马虎画上了等号。
3、凭借情境。思维和语言是一朵双生花,在课堂上,续编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理解和表达相结合的过程,是创造性的表达的过程。我问学生,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马虎从马虎国回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做了这么多马虎事,他是后悔了,不再做马虎事了,还是继续又做了很多马虎事?他究竟有没有改正呢?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继续用故事引领发问,丁丁从马虎国回来后,决心以后做事不再马虎了,他是怎样改正的呢?请小朋友想想以后的事情,继续编故事。我凭借小丁丁这个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了该如何改掉马虎的坏毛病。
4、拓宽情境。最后的教学环节,我让学生联系自身,捉马虎。我说:“今天我们看了几幅画得非常马虎的图,也看到小马虎做了这么多的马虎事,那么,我们有没有做过马虎事呢?小朋友们一起来找一找自己身上的马虎事。”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迸发出激越的思想火花。我相机提问:为什么做了这件马虎事呢?马虎带来了什么后果?将学生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地。接着,我抛出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自己也做了这么多的马虎事,以后该怎么办呢?谁能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做马虎事呢?”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领悟到了做事马虎的害处,认识到自己应怎样避免做一个粗心的人。在这时,我的教学环节画上一个句号,孩子们似乎仍意犹未尽。
课后,我深深思考这节课,我认为,品德课程的灵魂,在于实现学生真实情感的体验,在体验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与认同。通过创设小丁丁这个吸引孩子的的教学情境与氛围,我激发学生真切体验道德情绪与情感,获得“不可当个马虎的人”的真实体会与感知,让学生收获了成长的意义。李吉林老师在引言中这样写道:鸟是黎明的歌手,呼扇着翅膀去迎接清晨的第一道阳光。小鸟的歌是会飞的歌。孩子喜欢小鸟,孩子羡慕小鸟,他们人虽小却心存高远,总想什么时候长上一对翅膀飞向远方。他们不会像小鸡那样,因为有了一把食,一个温暖的窝,就忘却飞翔。他们连做梦也想变成小鸟,飞过小河,飞过大树,飞过高山,飞向高高的蓝天„„这是孩子心中的小鸟之歌。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扇动想像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
将情景教育放入品德教学中,也许我的思考还不成熟,但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我仍然像孩子一样,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在尝试中,我磨练我的教学能力,有所得,有所悟。
第三篇:读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感受李吉林老师的“力”的学问
本着“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目的,我在心情也放假的时候,捧起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这本书。读着读着,便不自觉地手不释卷了。
从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我了解到她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善于探索的老师。从她的著作中,我感受到李老师身上有一种“力”,一种求真求实的研究力;她的学生身上有一种“力”,一种乐学乐写的学习力。而这种“力”并非一日之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达到这种“力”的学问,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上下而求索”!掩卷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敬意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被她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的精神所感染,所感动,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细细地品位李老师教育的思想,更多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李老师的研究中,我们感受到的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要准备好把自己的全部追求和儿童的喜怒哀乐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是老师,我们为孩子的成功、进步、健康成长而感到快乐和幸福,为孩子的挫折、反复和遭受不良影响而感到痛苦、焦虑和不安。孩子的欢乐就是我们老师的欢乐,孩子的不幸就是我们老师的不幸。这不正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吗?
让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用心做教育,就要不断学习教育大家的智慧,借鉴好的教育方法,让自己变成一个智慧型老师,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读书学习机会,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让自己快乐读书,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李吉林大胆地运用语文情境教学实验和思索的成果去开拓新的疆域。她首先向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拓展,一改枯燥、空洞的说教,而以生动的道德情境、具体的道德形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达到动情而晓理的境界,使道德教育真正触及、润泽幼小的心灵。接着是向音体美学科渗透,获得成功后,李吉林又向自己比较陌生的数学学科挺进。她与数学老师一起研究如何将“数”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如何把儿童带入探究的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各科教学,为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情境教育,教育情境。几度风雨,几多春秋,李老师依然坚持勤奋耕耘,一路走来,一路探索。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会努力向你看齐,厚实涵养,使自己身上努力具有这种“力”,也希望这种“力”能够影响到孩子,为其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第四篇:读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感受李吉林老师的“力”的学问
本着“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目的,我在心情也放假的时候,捧起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这本书。读着读着,便不自觉地手不释卷了。
从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我了解到她热爱教育,喜欢孩子,善于探索的老师。从她的著作中,我感受到李老师身上有一种“力”,一种求真求实的研究力;她的学生身上有一种“力”,一种乐学乐写的学习力。而这种“力”并非一日之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达到这种“力”的学问,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上下而求索”!掩卷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敬意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教师,我被她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的精神所感染,所感动,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细细地品位李老师教育的思想,更多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李老师的研究中,我们感受到的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要准备好把自己的全部追求和儿童的喜怒哀乐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是老师,我们为孩子的成功、进步、健康成长而感到快乐和幸福,为孩子的挫折、反复和遭受不良影响而感到痛苦、焦虑和不安。孩子的欢乐就是我们老师的欢乐,孩子的不幸就是我们老师的不幸。这不正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吗?
让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用心做教育,就要不断学习教育大家的智慧,借鉴好的教育方法,让自己变成一个智慧
型老师,读教育名著做智慧老师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读书学习机会,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让自己快乐读书,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
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李吉林大胆地运用语文情境教学实验和思索的成果去开拓新的疆域。她首先向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拓展,一改枯燥、空洞的说教,而以生动的道德情境、具体的道德形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达到动情而晓理的境界,使道德教育真正触及、润泽幼小的心灵。接着是向音体美学科渗透,获得成功后,李吉林又向自己比较陌生的数学学科挺进。她与数学老师一起研究如何将“数”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如何把儿童带入探究的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各科教学,为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情境教育,教育情境。几度风雨,几多春秋,李老师依然坚持勤奋耕耘,一路走来,一路探索。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会努力向你看齐,厚实涵养,使自己身上努力具有这种“力”,也希望这种“力”能够影响到孩子,为其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第五篇: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我一向不喜欢看教学类的杂志,定的一些教育杂志被我大多是派临时抱佛脚之用。无意间阅读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育的诗篇》,我看到厚厚的一本,封面倒也是淡雅大方。我一日实为无事,就将它拿出,随便翻看。刚翻了了几张,我就被这样的一段话深深打动,其中的四句话我尤为喜欢。
1966年,李老师28岁。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一夜间成了“修正主义黑苗子”、成了“小学里的反动学术权威”。在那样惶恐不安的日子里,在那些没有星星和月亮的晚上,李老师常常默默地在灯下读着鲁迅先生的杂文,并常常念着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普希金说的:“心憧憬着未来。”
第二句是高尔基讲的:“我从小就是在和周围的环境不断斗争中长大的。” 第三句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李吉林老师在书中写道:十年,漫长的十年,惶惶不可终日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没有低头,我没有抛弃自我,我警惕着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每日和孩子打交道,重复着相似的内容,真的觉得生活平淡无奇。现在也很少去憧憬未来了,总觉得生活就是这样的重复。孰不知连心都不向往,何来希望。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风平浪静谈不上什么与环境不断斗争,孰不知心图安逸,不知不进则退。终日庸庸碌碌,虽谈不上疲惫不堪,但也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常慨叹岁月不饶人,孰不知再年轻的身体要精神的支撑。以为人妻,为人母,觉得女人也就是这样平静度日,孰不知心底还有自己的一丝不甘平庸的眼睛。
在东小的好习惯中有一条“说了就要做。”想想自己,不知有多少事,因自己的虎头蛇尾而成为泡影,自己的豪言壮志也只不过是一时冲动。学学李老师,小处做起,扎扎实实,不求生命之花绚烂无比,但求生命之花无悔盛开。
李美玲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