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阅读教学中进行言语训练的几点策略

时间:2019-05-13 02:4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阅读教学中进行言语训练的几点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阅读教学中进行言语训练的几点策略》。

第一篇: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阅读教学中进行言语训练的几点策略

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阅读教学中进行言语训

练的几点策略

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一路学习,一路思索,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在教学时过分地侧重于课改的个性化和人文关怀,在自主、体验、合作开放式学习等方面花了较多的心血,留足了时间,却忽略了语文课堂的本真是言语的训练和积累,忽略了语言作为传承文明载体的重要性。课标中明确提出重视学生的言语训练和积累,“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语文工具性特点的具体体现。王崧舟云: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其独一无二的“言语性”。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应用。可见,没有语言量的练习和积累,就学不会应用,更不会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实践中,开展言语训练,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方法,引领对文本的品词赏句,更能让语文课堂具备万千风情。下面笔者结合阅读教学谈谈落实言语训练的几点策略。

一、吃透教材,找准文本切入点

教学不打无准备之战。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需要教师花心思钻研教材,备好教案,吃透文本,做到心中有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许多教师都明白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吃透文本,走进文本情境,是很难做到的。无可厚非,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在内容和语言形式上有独到之处,富有教育内涵。但是摆在眼前的教材是安静的,被动的,唯有教师主动挖掘文本,深悟作者内心情感,方能入情入境,形成教育目标。而实现“备教材”的过程,除了与文本的情感对话,语言点的捕捉也尤为重要。教学中,我们要潜心会文,独具慧眼,挖掘“一处传神,效果皆出”的言语实践点,挖掘关键字词,感受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找准语言训练元素,把握文本的“空白点”、“动情点”、“迁移点”来设计语言训练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在言语活动中完成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的转化,最终习得言语。事实上,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是最本质的,决定着课程的价值。语言训练往往需要教师自行揣摩、确定、甚至添加,做好语言训练元素的把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什么”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

二、品词析句,体悟文章真性情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教学中对话的话题不能只限于文本的内容,还必须有对文本语言形式的交流。就像王崧舟说的:“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眼。”教师应该抓住课文中有代表性的、运用巧妙的语言现象,即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语段,引导学生以独特的眼光体察,进行个性化的品味,深入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并作出个性化的评价。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有这样一个句子:“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学生了解了“掠”可理解为“抢”、“拿”、“搬”、“夺”等,但为什么作者在这里用“掠”而不用其他词呢?通过换词对比朗读和一番揣摩体会之后,许多学生心领神会。有的说:“‘抢’是从别人那儿强行拿走,‘掠’显得轻松随便。”有的说:“‘掠’字可以看出他们想拿什么便拿什么,没受到任何反抗。”还有的说:“从‘掠’字可以看出侵略者的野蛮与霸道。我真恨这些坏东西。”

可见,学生通过对语言形式的揣摩之后自有自己的一番体会,这些体会各有差异,与作者的本义也未必一致,这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不仅获得文本所传递的情感,也获得对文本言语形式的深刻体验,感受到用词准确对表达情感的辅助和点睛作用。

三、注重过程,保障言语训练实效

言语训练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更注重对文本情感的解读,更习惯于给予学生结论,而忽略过程性学习的能力和收获,也在无形中失去更多言语训练的机会和品悟。

以《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歌教学为例,如果只是从表面逐字逐句分析,容易得出母爱的结论,而没有过程性审美和感悟的价值,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

(一)师配乐范读

(二)学生听读要求: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表达:

我仿佛看到,这每一针,每一线,缝进了母亲的(),我仿佛听到母亲说:()。

(三)组织交流:

生1:,这每一针,每一线,缝进了母亲的(叮咛),我仿佛听到母亲说:(儿啊,儿行千里母担忧,你可要早日归来啊!)。

师: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2:这每一针,每一线,缝进了母亲的(祝福),我仿佛听到母亲说:(我在家乡等着你金榜题名)。

师:带着你的祝福,读这四句诗。„„

(四)回环复沓,深化理解:

这哪里只是针与线,分明是母亲的牵挂,生齐读诗歌; 分明是母亲的期盼,再读诗歌; 分明是母亲的祝福,三次读诗。在教师的引读下,学生深深沉浸于母爱的无边和伟大,不仅理解了诗意,感悟了情感,还落实了言语训练,保障语言训练的实效。

四、把握细节,营造言语实践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语文课是学生的言语实践课,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学习祖国语言,从而学会运用,最终获得语文能力。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很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形式。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切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契机。

如在教学老舍的《草原》一课,文章不仅语言美,风景美,人更美,深深吸引了读者。然而在孩子的眼中,他们更多的会关注文本的好词佳句,而忽略文中几个短句的作用,而这几个短句恰恰是言语训练的点,因为他们在标点的渲染下很能表达作者的心情。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来,如:河!这一个短句,品一品,揣摩标点读一读,不难体会作者在一片碧绿后见到河的惊喜。再如:快了,快到了!则作者希望到达目的地的迫切和喜悦心情溢于言表。而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通过反复朗读,学生的感悟则离文本的中心越来越近,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也深深印在学生心里。这样的句式,这样的表达方式,同样简略有力地体现情感,值得学生进行言语训练,学会积累和运用。

王尚文说: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方式,那么语文课是学生在活动,而不是其他人在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须始终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投向学生的发展。由此看来,言语实践对语文教学来说,应该成为一种扎实的教学观念留存教学的每个细节中,在教学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教师的点拨是辅助,慧眼识“金”能为学生营造更多言语实践的环境,提供更多言语训练的机会,让学生探索文本语言表达的具体独到之处,掌握表达的方式,积累更多的语言,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走向高效、回归本真。

第二篇:还原语文课堂 回归语文本真

还原语文课堂 回归语文本真

——罗湖体育馆参会感想

2012年12月,我和学校几位老师一起到罗湖体育馆参加华南六省“名师大课堂”暨全国第八届小语大赛特等奖、著名大师精品课例评析会。时间很紧,中午连吃饭的时间都像是救火似的,但是,收获很大、很多。其一是见到了许多我心目中仰慕已久的大师,如崔峦、高林生、于永正、王崧舟、盛新凤等。特别是有幸与于永正老先生共进早餐,还与他握手、请他签名,可惜没有合影。呵呵,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追星族似的。其二就是能听到这么多让人心动、让人折服的好课,确实是一种幸福。所以我重点谈谈自己的听课后的几点感受。

1、落实语文双基是语文的根本。

在这次的课堂上,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语文双基的落实。无论是名家还是新秀,都十分重视对学生基本字词、朗读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在低年级的课中表现更为明显。如《数星星的孩子》《石榴》;高年级的课堂同样也十分重视,如《狼牙山五壮士》开头就是听写词语,既是考察学生熟记字词,同时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好了准备。所以高林生老师在评课中就指出,语文课堂一定要落实好基础目标:识、写、读、背。崔峦老师也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提高自身素质是最大的技巧。

在这二十多节课里,我们看到了很多老师高超的教学技巧,高效的教学策略。但是细细想来,真正的技巧看似容易,自己照葫芦画瓢却很难,究其原因还是自身素质与他们相比有很大的欠缺。王崧舟老实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就像是武侠小说的“人即是刀”“手中无刀、心中有刀”之类的话,这些也都是息息相通的。王老师的《普罗米修斯》一课算是第二重境界。他总是能把学生带进自己创设的那种氛围里,但不是靠现在的多媒体,而是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和引导,也就是他在演讲中说的有一种无形的“气场”。这气场无形,不仅深深的吸引感染了孩子们,场内听课的老师也被深深的感染。王崧舟老师在《诗意让语文如此美丽》的演讲中说:“诗意语文在不朽的文字当中《我的母亲》三处‘我的母亲’;要营造气场,注意诗意的辐射和融化(长相思中的‘身’和‘心’);语文课堂要抵达心灵,滋养学生的诗意生命《江雪》中的‘钓’;语文课堂要超越风格,诗意即本色,教师要上适合自己的课,要按美的规律上课。”王崧舟老师的课堂魅力就是他自己本身,他就像一个指挥家,就像一个引路人。

3、有效的教学策略。

可以说这次的所有课堂都有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表现出了高超的教学艺术。每一个策略后面都会有一个教学理念的支撑。不然,无论多么精巧也不过是花拳绣腿的无用功。我现在就呈现几个经典案例。

王崧舟《普罗米修斯》对比品读片段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对比1:“有什么错?”换成“没有错” 对比2去掉“决”和“更” 对比3:把“承认错误”和“归还火种”调换顺序。

这三处对比是让学生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普罗米修斯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于永正《给予树》写信练习

黑板上板书了“并不宽裕、如愿以偿、一百美元、五个、二十美元”

分三个小组进行写话练习。第一组写“金吉娅,你家里并不宽裕……”的句式,要求用上“一百美元、五个、二十美元”;第二组写“金吉娅,你才八岁……”的句式,要求用上“如愿以偿”,第三组写“金吉娅,你的礼物让我……”的句式,可以随便用。

这个练习,既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也是训练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在学习使用好词好句。我们的教学也可以多多采用。

许嫣娜《大海那边》

角色扮演是本课最大的特色。学生和老师都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螃蟹,咔嚓咔嚓地做操,噗噜噗噜地吹泡泡,学生在童话世界里有滋有味地朗读,绘声绘色地表演,教室成了一个童话世界。在这个童趣盎然的课堂里,老师自身俨然就是一个儿童节目主持人,亲切的语调、夸张的表情,实在让人折服。这是我听到的最有趣的低年级的课,也是我可欣赏却无法实践的课堂,只能仰望之了。

苏兰《看戏》

让我敬佩的是苏兰老师本人的经历。讲台上精神抖擞、笑容可掬的一个人居然是身患绝症已经动过两次手术的病人。在这种情况下,她居然一口气上了70 分钟。想到这点,同时看到她的备课网页上密密麻麻的课堂资料,这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啊,我当时就不禁眼眶湿润。她的课堂和我们大陆的课堂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理念。他们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生活中的语文,而我们的孩子更多是课本上的语文。我们的孩子在接受礼物时不知道说谢谢,不知道应该双手接过去,不知道应该点头或者起立。我们的孩子不知道梅兰芳,不知道陈凯歌,不知道如何区分海报的宣传重点。苏兰老师最后说:“谁也不知道我们现在学的知识将来是否有用,但是你不去学习,将来想用也没得用,那时你就会发现现在的学习有多么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张祖庆《狼牙山五壮士》对比教学法

开头就听写了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壮士和敌人的词语,然后分成两列,让学生认识了褒义词和贬义词。接着对比度了英雄和敌人的句子,进行探讨,能不能把写敌人的句子去掉,能不能把写英雄的句子去掉。这是写作方法和写作目的的训练,很有成效也很必要。最后对教材该不该把幸存的两位壮士交代一下,把日本军官向壮士跳崖处敬礼也写进教材进行探讨。这不仅涉及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涉及到了编者的意图,很具有挑战性,前瞻性。

张龙《最后一头战象》

训练学生抓住主要情节来列标题,概括主要内容很扎实,值得学习。刚开始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是不够精炼就是不够完整,因此,老师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抓主要情节,最后学会了归纳主要内容,老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学习这种方法。只是做课痕迹太重。

第三篇: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多读书 多积累 多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听了吉春亚教师的讲授,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学“本、真、实、活”的理解。

一、多读书

课堂上,我们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在一些公开课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老师让学生读书时,生怕学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经常提示这,提示那。学生无法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就急着让学生交流。少数几个学生起来读句子,谈感受。之后又提出新的问题。有时一节课能提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问题。教师变着花样地问,学生察言观色地答。一节课就在问答中结束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读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又从何谈起?我们在引导学生抓住知识要点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同时,更要关注理解“如何运用语言”,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练习表达。教师要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交流读书心得的平台,让书陪伴学生一生。

二、多积累

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应该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古诗词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中,我努力组织和指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学会积累,厚积薄发,说起话来就会脱口而出,口若悬河,作起文来,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三、多实践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语文综合性学习突破了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单元后,我让学生针对身边的环境展开调查。到实地去看一看,看看周边的环境如何;问一问,问问人们对身边的环境是否满意,若不满意,有什么好的建议。然后,把调查结果形式文字,再到班级汇报。交流讨论后,形成合理化的建议,并鼓励学生把建议邮寄到有关部门。

我们还可以结合学校组织的活动,设计一些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今年,我们学校举办了读书节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让我们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第四篇: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关键词】 语文课堂;本真;母语;生活;天

性;真爱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2―0102―01

笔者曾在全国小语会甘肃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听到了久违的声音――在尝试新教法的同时,不能摒弃传统的好的讲授方法,在放手给学生空间的同时,要先交给他们有效的方法,教育又一次呼唤回归自然。其实,小学语文教学不能脱离识字写字这个基础,要踏踏实实地抓好基础的东西,再谈创新。这无疑在传递一个信息,教育最终还要回归自然态、原生态。而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要回归母语

语文课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其本质要求回归母语本身。学生用母语的过程也是他们领悟母语的过程,而语文教学的教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解读、品味文本的机会。如,在教学二年级《欢庆》一课时,适逢欢庆祖国六十周年歌咏比赛,在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讲了祖国的故事,又带学生看开国大典的视频,在学生激动不已时,引导学生去读出兴奋的心情,反复朗读。等到参加歌咏比赛的那一天,学生在台上朗读,笔者发现在那样的一种情境中,每个学生都读得那样完美。可见,只有学生心中有所感悟,其在朗读时才能入情入境,也正是如此,学生的内心才会有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

二、语文课要回归生活

语文就是生活,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而学生的这种表现欲更为强烈。不止一位先哲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其他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笔者还记得林莘老师在介绍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时指出,教师要拿生活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事物去启发学生,使学生学会表达。对此,笔者在接手一个整体素质于同年级其他学生有差距的六年级班级时,尝试用写日记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久而久之,从学生的日记中了解到一个又一个故事,而学生在记录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表达,最后全班学生的作文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当学生学会将生活叙述出来时,他们就已经在表达了,这都说明了语文课要回归生活。

三、语文课要唤醒学生的天性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会用好奇的眼睛去感知这个世界,同时他们的脑袋里也会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可是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通过几年的应试教育,我们的学生缺少了儿时的好奇与想象,更多的是循规蹈矩、理性思维。须知,不适当的教育手段会扑灭学生智慧的火花。一位教师在讲《桂花雨》一课时,问学生还希望天上下什么雨,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有人说希望天上会下金钱雨,有人说希望天上会下玩具雨„„答案多种多样。教师听后严肃地问,谁说的答案更合理,学生们一下子推翻了种种答案,学生们的想象就这样被扼杀了。其实,语文课应该唤醒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语文课要回归真爱体验

爱一切高尚的东西。语文,内容丰富多彩,情浓意蜜,它是一门情感极浓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人性美的挖掘。如,学完《称赞》这篇课文后,学生收获了许多许多,有的说:“我知道了,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着去称赞别人。”有人说:“当别人做一件事,做得并不好时,我们不能嘲笑他,应该鼓励他,给他自信,这样他才能做得更好。”有人说:“我们要学习小刺猬和小獾,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可见,称赞的种子已经种在了学生的心中。又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同时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建设祖国的理想。

教育说到底还是人的教育,最终应该回归人这个本体,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教育。无论多么崇尚的教育理想,多么完美的教育体制,多么美好的教育境界,教育是离不开人的。和谐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群,高素质的人群需要优质语文课堂者的建设,所以教师应该让教育回归自然,给我们的教育对象以愉悦的人生。

编辑:马德佳

第五篇:教育教学要回归本真

教育教学要回归本真

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易以思,回归本真

“和易以思出自《学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教学就是要追求简单和谐的境界”。

易知易行,即“尊重规律、尊重计划,立足常规、立足特色,遇事三思、整合为佳,敢于放弃、舍即是得”。认识教育规律,是“知”;遵循规律办事,是“行”。教育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要努力把教育的基本问题搞清楚: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教育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复杂化,而应易知易行,简简单单、真真切切、踏踏实实,把握住教育的真谛。

要和而不同,即“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守正出新、成己成人,包容尊重、选贤与能,”。“和”是不同元素的结合,不同、差别是“和”的前提。容“不同”,才能达到“和”的境界。教学实践中,“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承认、包容、尊重差异,以达融合共存,进而共荣。

教育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幸福,教育就没有意义了。我们提出价值主义教育就是要使教育回归人的本真,使教育去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我们的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根本是使教育者教育唯真、唯智、唯实、唯和。所谓“唯真”就是教育要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做真人、行真事,要真爱、真诚。这就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教育培养人的两面性产生了挑战。现在的教育往往培养人的一种政治表达,就是表达如何去追求什么,表达如何忠心,表达如何为了未来的目标。另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智慧,敬畏智慧,生长智慧,要求取智慧。这样,教育就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爱智慧的民族,使每个人成为爱智慧的人。然后去增长自己的智慧,实践自己的智慧。

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是人的教育,人是千差万别的,是具有能动性的。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对人的培养,是对人的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掘和素养的促成。教育的首要目标不是批判,而是建设。现时很多教师为了在学生前显示权威,对课文和社会动辄批判:这里不对,那里不行。除了显示自己的高深外,我看不能给学生以任何希望。教育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教学应该以“书本”和“大纲”这个本为出发点,而不是花里胡哨的这个材料,哪个资料。当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让很多老师查资料行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一个弊病:教师从网上下载过多资料和材料,对书本知识进行补充,有时甚至到了忘记课本的程度。一堂课学生能学懂课本知识就是成功。如果脱离学生实际,去引导学生求知更广阔的领域,这无异于揠苗助长,其结果不言而喻。教育是实事求是的,任何好高骛远只能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当我们抛弃课本和大纲而去寻求更新颖的教学内容时,当我们把课外补充知识大量带入课堂时,我们可能就把本应掌握的知识丢掉了,学生本应学会的字词,本应掌握的技能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削弱了。作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方式,上网或查找资料未免不可,但这应是建立在充分掌握了“本”的基础上,而不是课一开始上就进行资料“轰炸”,更不是教师越俎代疱,这些都应是学生自己去寻求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否则就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教育到了回归本真的时候了。

下载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阅读教学中进行言语训练的几点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阅读教学中进行言语训练的几点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归数学教学的本真

    奇妙的回归——回归数学教学的本真 ——记差点下不了台的一节数学课 余姚市舜水中学沙红颖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合作。这互动的......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精选合集]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今天有幸聆听了卢雷老师的一节课《花脸》,激发了我若干思绪。 卢老师的这节课就像这篇课文的叙述一样条理清晰,眉目清楚,可谓“洗净铅华呈素姿”:一支粉笔,一......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为改变传统课程“门类过多,壁垒森严,单打独斗”的局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学科界限”的建议,要求教学“加强学科间的纵横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师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开始有意识地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

    生活,回归教学的本真

    生活,回归教学的本真 最近,我有幸听了李艳萍老师执教的一堂苏教版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别把花草弄疼了》,感触颇深,想借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我们大家都知道:德育的......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谈谈《海燕》的教学设计 曾经多次聆听过不同语文老师上高尔基的《海燕》这首散文诗的公开课。有的老师用震耳欲聋的雷鸣声导入课堂学习,给人一种先......

    语文教学应回归本真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堂教学方式的改......

    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

    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自然说写”作文法解读 作者:李开拓,李江燕 纵观几十年来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历程和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