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下人家》(第一课时)说课稿
《乡下人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生活”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景物,有可爱的瓜果,绚丽暂放的鲜花,以及成群的鸡鸭和农家人吃晚餐的情景,表现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情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瓜棚,鸡冠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热爱乡村的情感。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丽;将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文中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感受语言之美。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语言学习方法不仅是获取语文内容的手段,其本身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善于交流的特点,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朗读感悟法。本课的语言、优美,叙述流畅。教学时,应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感受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情景,并将之内化,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图文结合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是用声音、形象、色彩来思维的。所以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感知乡村那独特、迷人的风景。
除了以上的教学方法外,我在本课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想象法等,力求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体会内容中掌握方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教学思想是 “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篇课文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圈画
法、理解关键词句等方法,具体学法运用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阐述。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课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以感知、感悟语言为主。第二课时以积累运用语言为主。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前,我播放音乐《乡间小路》,让同学们跟着音乐一起唱,感受乡间小路上的种种美丽的景象,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我问孩子们:“我们唱着这么美的歌,知道了乡间小路是如此恬静优美,我们今天也要来学习一篇关于乡下人家生活的文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那我们就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看看有没有你们想知道的东西。”学生的好奇激起了他们的阅读期待,顺理成章进入第二个环节。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
主识字。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识字的心得;教师在检查生字时,主要突出“棚、饰”等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
在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次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孩子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让学生知道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瓜棚、鲜花、鸡鸭以及乡下人家吃晚餐的情景,展现了乡下独特而迷人的风景。以上遵循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初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只有读通读顺了才能深入探究语言表达的特点。
3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①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瓜藤和瓜架。我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了瓜藤和瓜架,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把瓜藤和瓜架写的生机勃勃的。于是,我接着提出疑问,作者是怎么描写瓜藤和瓜架的?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用的特别好?“攀”和“爬”两个动词把瓜藤活动的样子写了出来。还有那红的,绿的瓜,长长的藤蔓把这瓜藤写的更有风味啦。作者在最后还与城里的石狮子和旗杆做对比,更显得这乡下人家瓜藤的独特和
迷人。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么可爱的瓜藤吗?带上心情,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②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写了乡下人家的什么风景?想一想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语言积累,理解鲜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五彩缤纷的画面,理解一个“探”字把整个画面写活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一次引导学生结合画面有感情的朗读。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可爱的瓜棚,缤纷绽放的鲜花以及那刚刚探出头来的新笋,那作者是怎么描写乡下人家成群的鸡鸭和人们晚餐的场景?我们留下一节继续学习。在这里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也提示了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精读第1、2自然段中,我综合运用了朗读法、想像法、图文结合法等,使学生走
进文本,感受语言的精妙,体会用词的精准。
1、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他们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所以
教师要及时巩固识字,写字指导应该细致落实,虽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但是难写易错的字,教师应及时提醒,如本课“冠、瞧”等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课堂主动权应交给学生,我是这样做课堂总结的: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在结束这堂课后,我根据布置作业应以积累运用语言为主,设计了两道作业:①写本课生字三遍;②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生字,积累规范化的文本语言,培养语感。
第二篇:乡下人家第一课时(公开课定稿)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抓关键词语概括画面内容。
3、通过品读第一然段,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教学重难点:
1、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抓关键词语概括画面内容,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儿童歌曲《乡间小路》。
一、导入
1.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的学习了.2.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去看看《乡下人家》是怎样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要求:请打开课本,翻到100页,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分钟左右)2.检查字音字义
师:同学们都读得特别认真,在乡下人家,来了几位朋友,看一看,认识吗? 课件出示:
第一行:棚架装饰 和谐
第二行:结瓜 率领 鸡冠花 扎到水里 第三行:屋檐时令觅食捣衣向晚 指导一行一行过关。
(1)师: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多音字。结(jiē)瓜有关植物生长的念第一声;
鸡冠(guān)花谁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呀?冠(guàn)军 率(shuài)领它的另一个读音谁又知道?效率lǜ
(2)师:真棒。同学们很能干,都读正确了。还有几个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大留意也不太用的词儿,会读吗? 屋檐时令觅食捣衣向晚
师:有不明白的吗?(生体疑问,全班交流解决)
交流指导:时令——季节 向晚——快到晚上,傍晚(找近义词理解)捣衣——洗衣服(出示图理解捣衣)3.写字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把书翻到102页,看看方格里的这些字,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啦。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根据交流范写:率。(率的部首是点横,最后一横写得长长的)
把你觉得最难写的一个或者两个,在它边上工工整整地写一写。(生书写)师:写完的同学给同桌欣赏欣赏,看看写对了没有?写得好的奖励他一个五角星,打上去。
三、研读课文,感知内容
1.哪些同学得到五角星啦?举手,给我看看。这么多的同学,真好,请放下。同学们,学会欣赏别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本领,你们都学会了。现在,我们再去“乡下人家”一定不会迷路了。快,拿起课本,再快速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都在乡下人家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开始读。
(在书上圈圈画画,这样的读书习惯真好。)
2.师:读完了吗?好,那赶快把笔放下。用行动告诉我你已经好了。
同学们,随着课文我们来到了乡下人家,最先到了哪儿啊? 预设:屋前搭一瓜架种瓜。
师:谁也能像他这样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房前种花,屋后种竹。
小结:看,乡下人家种瓜种花种竹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3.乡下人家养鸡的情景。乡下人在屋后养鸭。
师:概括得真好!这养鸡养鸭的情景,在课文的哪几自然段?(三四)3.乡下人家生活的场景。在第几自然段? 4.交流感受
师:你看,作者按照着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把乡下人家的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预设:生活丰富多彩、幸福、很勤劳、到处充满生机„„ 5.引出最后一段
师:是呀!这样的场景和城市里的一样吗?课文的作者也有着这样的感受。用一个自然段写出来了?
出示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我们也把它读出来。再读一读,肯定会有两个词跳入你的眼中。师:跳出来了吗?哪两个词?(独特、迷人。)
四、研读课文一自然段
师:现在,就让我们放慢脚步,用心观赏乡下人家景色的独特、迷人之处。默读第一自然段,寻找能让你体会出独特、迷人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体会“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一句。
师:你找到哪些句子?那么乡下人家的哪些装饰让你觉得别有风趣?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小小的房屋、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指名读,齐读)读着这些词组,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用上这样的修饰词,让我们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般。师:是呀。同学们,请你闭上眼睛: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乡下人家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师引导想象:春天来了,你仿佛看见棚架上„„怎么样?(结出了很多嫩绿的芽。)
夏天到了,棚架上„„(指名说)棚架上结出了小瓜。
师:秋天到了呢?你说。(秋天到了,这些小瓜就成熟了。)
师:同学们,你看,这些装饰它从开花到结果慢慢地在成长,在变化,它们是有„„有什么啊?(生命。)(再读句子)
师:是呀。每个季节乡下人家的装饰都有所不同,真是别有风趣啊!除了写乡下人家的装饰,作者还写了哪些装饰?(石狮子、大旗杆)
石狮子、大旗杆你们都见过吗?都出现在哪里?(城市里)我们也学习作者的方法,练一练。
出示:()的石狮子()的大旗杆 练习后,出示
小小的房屋、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威武的石狮子 挺拔的大旗杆
对比两组词,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左边的亲切可爱、质朴自然,富有诗情画意,右边的太威严,让人不由得拘谨、胆怯,难以亲近)
难怪作者乡下人家的装饰别有风趣,“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一句。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别有风趣、可爱”吗?
师总结:原来,朴实的农村人就是用这些最自然的景物来装饰自己的房屋,而大城市的人就用威武的石狮子,挺拔的大旗杆来装饰,你看,课文的作者这样一对比,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这瓜和藤真是——别有风趣,真是可爱!是这些带有生命力的植物构成了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乡下风景的独特、迷人,感受到装饰的与众不同。
师:作者陈醉云笔下的语言不是一首诗,却如诗一般美。让我们像读诗一样把这一段读一读(齐读)
五、课堂总结
1.如此别有有风趣的景色,难怪作者会说——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2.刚才我们跟随作者到乡下人家屋前去欣赏了独特、迷人的风景,那么乡下人家其它地方又有哪些独特迷人的景色呢?想不想知道?我们下节课再去。
板书:
21、乡下人家
种瓜 花 竹
养鸡 鸭 独特、迷人
生活场景
第三篇:《乡下人家》说课稿
<乡下人家》说课
郭雪萍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21课《乡下人家》。本次的说课我设计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各方面。
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文章语言质朴,采用白描和勾画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方法。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情感,发挥想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
二、说教法:
朱熹《孟子集注》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因此我选择了导读法、图示法、情景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乡下人家自然、质朴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三、说学法
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读说结合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语文教育界前辈刘国正老师提出语文训练要讲求“实”与“活”。所谓“实”
指教学体现务实态度,扎实教风,学生在不同阶段学有所得,从而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所为“活”,指教学要目中有“人”,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情境,顺势导学。
学习写景的文章,直观的视觉感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感受。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乡下游的情境,用多媒体展示乡村生活画面,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乡下美景,为后面想象画面做好了铺垫。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
本课分为两课时,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本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围绕“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这一问题提出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潜入文本,默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1、读文想像画面
“读一读,说一说”,感受文中的画面美。
(1)采取多形式朗读,如学生自由读、教师示范读、个别展示读、小组比赛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品味,从读中感悟。
(2)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做到读说结合。
2、凝练概括画面
(1)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示范为画面取名。
(2)生生互动,合作取画名。
3、动情欣赏画面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欣赏画面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句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学生通过读,可以体会到“探”字用的好,因为“探”字让人感到嫩笋的长势之迅速,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机。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体会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引导学生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瓜藤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作对比,通过具体事物的想象,一动一静,乡下人家瓜藤的可爱与独特便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情境体验法”进行体会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他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通过“读文想象画面——凝练概括画面——动情欣赏画面”,充分感受到乡下风景的独特、迷人。
(四)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五)布置作业,学法迁移:
为了进一步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
(CAI:请试着运用本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课后写一段话,介绍邹城的一处美景,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课文的主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第四篇:《乡下人家》说课稿
《乡下人家》说课稿
【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内容是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品味优美语言,体验乡村淳朴的田园生活。本课按照房前房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生活的诗意画卷,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课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透露着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表达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低段到高段的衔接期,积极性较高,求知欲也比较强。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自学能力。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学生居住在城区,很少接触乡村生活,所以对本课所描写的乡下人家的田园生活不能很好的感受和体会。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而且该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他们能够根据课文的叙述进行思维想象,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该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檐、饰、冠”等5个生字,会写“棚、菊、瞧”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精彩句段。
2、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的教法是:以读代讲法。通过 “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引导朗读、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悟情”应该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则采用探究学习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说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陆游的《游山西村》,谁还记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陈醉云笔下的乡村又有怎样的诗情画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课题《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展示课件,通过指名读、轮流读、齐读等形式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然后提问“这些生字新词,哪些比较容易读错?哪些容易写错?有什么办法记住他们。”读音方面:比如“饰”是翘舌音,“冠”是平舌音和前鼻音等。字形方面:比如“棚”是左右结构,“巢”是上下结构,“辛”与“幸”的比较等等。
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新词采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比如装饰:点缀,装点。捣衣:捶打衣服。和谐:配合的恰当。
3、找出课文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承上启下。
同学们,刚刚我们解决了生字新词,找到了课文的中心句。谁再来读一读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那乡村人家到底有什么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看看。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这两段出现了哪三个方位词,分别描写了乡村的哪些景物?
2、自由朗读一、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的方位词和描写的乡村景物。(屋前:瓜、藤、叶;门前:花;屋后:竹、笋)
3、屋前的瓜藤攀檐。
文中是怎样描写屋前的瓜、藤、叶?齐读第一自然段,并想象画面。这段中你们觉得哪句话最美?(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青的、红的”说明色彩多样。“长长的、绿绿的”与“长的、绿的”进行比较,说明了叠词的作用,更好地体现了藤、叶的美和可爱。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别致亲切可爱,纯朴自然。)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瓜藤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作对比,通过具体事物的想象,一动一静,乡下人家瓜藤的可爱与独特便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采用学生自由读、教师示范读、个人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在读中品味,从读中感悟。感受瓜藤的独特与迷人。
4、门前的鲜花开放。
乡下人间屋前有瓜架,那么门前有什么呢?(鲜花)。文中提到了哪些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朴素和华丽是相对的,为什么作者还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怎样理解”?(乡村风光的特征—朴素,而鲜花的色彩—华丽。农村的花式简单而又朴素的,而朴素的是最自然的,最美的。)齐读这句话,感受鲜花的独特和迷人。
5、屋后的青竹春笋。
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我们如痴如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屋后又是一番怎么样的景象,好不好?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小组讨论这个“探”字的妙处。(用了拟人的手法,“探”是怀着渴望、兴奋、激动的心情,体现出了春笋的生机勃勃)
学生想象小竹笋探出头来后看到的画面,并把它写下来,并与大家分享。
四、再次朗读,课文小结。
齐读一、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风景。
今天这节课我们体会了乡下人家屋前、门前、屋后的独特和迷人风景,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寻找乡村风景。
第五篇:《乡下人家》说课稿
《乡下人家》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21课《乡下人家》。本次的说课我设计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各方面。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教学难点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
三、说学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顺势导学。
学习写景的文章,直观的视觉感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感受。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展示乡村生活画面,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乡下美景,为后面想象画面做好了铺垫。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
本课分为两课时,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本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围绕“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这一问题提出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潜入文本,默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欣赏画面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句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学生通过读,可以体会到“探”字用的好,因为“探”字让人感到嫩笋的长势之迅速,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机。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体会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引导学生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瓜藤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作对比,通过具体事物的想象,一动一静,乡下人家瓜藤的可爱与独特便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通过“读文想象画面——凝练概括画面——动情欣赏画面”,充分感受到乡下风景的独特、迷人。
(四)课堂小练笔,学法迁移:
为了进一步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试着运用本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课后写一段话,介绍家乡的一处美景,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课文写作顺序和修辞方法,突出本课的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