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维度
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维度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基础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可以理解为人类逻辑性训练的必要途径。数学运算是最基础又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能力,数学运算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所以更应该重视数学运算的学习。关键词:数学;数学运算;计算技能;思维能力;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第一项要求就是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抓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学习质量标准研制等环节,充分完善课程标准,强化跨学段整体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的要求。按照高考新课改的要求,将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确定,当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6项。在这里浅谈一下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重要性。1.数学核心计算技能的培养
计算技能包括对数字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的计算求解等,重点是能否记住数学计算公式、计算法则,并能准确地运用公式和法则进行计算。数学计算公式、计算法则看似只是一些公式、解题方法,只要记住就可以,但是记住不是目的,要学会灵活运用解决难题才是学好数学公式的真正目的。高中的数学公式种类繁多:包括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半角公式;和差化积;某些数列前n项和等等,如果只是机械性的记忆,机械性的套用运算公式,对学生计算过程中不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很容易造成学生运算能力不足,数学运算结果正确率低下。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快速解题技巧的书籍如数学运算秒杀技巧;数学运算秒杀八法等,家长为了提高孩子数学成绩,都会信奉这些所谓的秒杀,可是数学运算真的有秒杀吗?答案是“有”,但不是通过学习那些秒杀方法,秒杀方法只能作为借鉴,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体,真正的秒杀是通过无数次的计算、验算换来的,只有真正懂得数学公式的意义,灵活运用才可以秒杀。在学生数学过程中首先要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中心是准确理解有关知识,熟练有关运算的方法、步骤,应该本着“先慢后快”“先死后活”的原则。
如设双曲线y²/a²-x²/3=1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2。(1)求此双曲线的渐近线l1、l2的方程
(2)点A、B分别为l1、l2上的动点,且2|AB|=5|F1F2|,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
解:(1)c/a=2又b^2=3,c^2=a^2+b^2 解之得a^2=1,b^2=3,c=2, 双曲线的方程为y²-x²/3=1
所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为y±x/√3=0(2)|AB|=5c=10, 设A(s,s/√3),B(t,-t/√3)M(x,y)则2x=s+t„„„„(1)2y=(s-t)/√3„„„„(2)
(s-t)^2+(s+t)^2/3=100„„„„(3)将(1)、(2)代入(3),消去x、y得 12y^2+4x^2/3=100 即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x^2/75+y^2/(25/3)=1 由轨迹方程可知轨迹为以原点为中心,焦点在x轴上,长轴长为10√3,短轴长为30√3/3的椭圆。
有些学生在平常做题时会为了方便而简化掉其中的计算过程,加上学校更在乎最后结果,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导致运算结果错误率越来越高。在平时的学习与练习中药强化运算过程,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做到先繁后简,保障运算过程的数、式、方程、不等式等结果准确。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运算的逻辑思维方面包括:使用的公式、法则是否合理;运算方法运算过程是否简洁;能否对自己的运算结果、运算过程进行检查与验算等。数学运算中要重视逻辑思维的学习与培养,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本身的性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和概念.随着年级的升高,具体形象的成分逐渐减少,抽象成分不断增加。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理性材料日益积累,构成思维的素材,成为构建相应的数学认识模式的知识基础。作为老师在出题是要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角度出题,选择恰当的例题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教学工具。例题的选择要符合实际如: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共同使用一条宽带上网,他们平均分摊上个月使用的宽带上网费,并约定届时按个人实际使用流量进行计算。根据流量查询结果,甲、乙、丙分别比丁多用了3G,7G,14G的网络流量。最后结算时,乙将超平均流量的使用费0.7元付给丁,那么丙应该付给丁多少钱?
解析:设丁使用用量为X,则甲乙丙的用 量分别是X+3,X+7,X+14,则四人平均用量为(X+X+3+X+7+X+14)÷4=X+6.乙超过平均用量1G,支付0.7元给乙,可知1G对应的流量费用是0.7元,丁比平均用量少6G,应得6×0.7=4.2元。由于甲也比平均用量少,顾丙应付给丁4.2-0.7=3.5元。
这种例题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激发学生数学热情。作为施教者还要多方位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要加强训练,在不断训练中发现学生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系统练习。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由表及里的抓住问题关键,真正解决数学难题。结束语:
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高斯曾说过“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数学是科学之王”。总而言之,对高中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教学任务,而高中数学学习阶段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它的成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应该引起广大数学教育者的注意。
第二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单位:北关学校 姓名:陈晶晶 邮编:471800 电话: ***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素质教育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来实现数学素养教育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何是数学素养才能更进一步知道如何去在教学中实施数学素养。其次数学核心素养对如今课堂教学有的改变以及影响。最后,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新课改 数学素养 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严谨认真 刻苦认真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所认同,我们各个学校同样一直在倡导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那何是素质教育呢?它指的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我们既然了解并知道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要唤醒国人对数学的关注,在数学教育和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素养是指我们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和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数学素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生疏,其实它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商场打折信息、家庭投资理财问题等。如何在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呢?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新课标的修订,对数学教育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如今的启发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从课堂主人来说,教师不在是课堂的主人了,新课改的提出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发展并提高,并将学科更加贴近生活,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注意:首先,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其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从内心深入来说我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比较有有意思的学科,数学在小学阶段几门学科中也是比较贴近并走进生活的,例如最近在学习的位置问题,我可以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其次请说出你的好朋友坐在哪?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章升与毫升,这章是及其贴近生活的,我让学生自己去记录学生自己家瓶瓶罐罐的容量,再到喝的饮料瓶和酸奶瓶的容量,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对升和毫升有基础的认识,以及比较表象的比较。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创设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识,并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另外,课堂上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
二、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原来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结果,而新课标的改变,却将过程与方法放在重要位置,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享受成果,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动手以及动脑能力,这就是一个本质的改变。这就是为何老师却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改变使学生更加对学习感兴趣,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我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多思,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多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探索过程中还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如在五年级数学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猜想、验证去认识、归纳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学活动,孩子们有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经历,有了不同的学习收获,同时更有了不同的学习体验,他们个个都对数学表现出了无限的热爱,对学好数学充满了信心。
三、学会数学思考,培养数学意识。
我们的小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怎样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的存在的数学现象并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数学意识很重要,数学意识其实是指能主动地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考虑问题或进行思维的习惯,也就是通常说的“数学头脑”。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入学开始就须初步培养,刚开始要求能够用数和简单的图表刻画一些现实生活的简单现象,根据需要选择一些简单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简单归类,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慢慢到学会用数和简单的图表刻画一些现实生活的简单现象,根据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并做出猜想,解释结论的合理性,逐步形成较强的数学意识。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以下意识:遇到问题能够自觉地的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一种思维习惯;面对一些事物时,很快就能指出事物本质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能利用已知的知识推断出与其有因果关系的新的知识的思维习惯,它是数学的严密逻辑性的反映。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有的学生答案抄错的,结果算错的,题抄错的,看错的,加减乘除符号看错的„„,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或许可能说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可能会犯粗心的小毛病,许多教师把这些都归结为“马虎”造成的,其实不尽然。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还没有形成缜密严谨的思维品质。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在教学具体内容时能够准确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培养、纠正,形成稳固的思维定势。
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非智力因素的内容。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只重视智力开发,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儿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协调,缺乏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大难题。我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并让他们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也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玉秀.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J].小学数学教育,2005.[2]陈国中.课堂教学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J].小学数学教育,2005.[3]黄丽辉.用心构建快乐的数学课堂氛围[J].小学数学教育,2005.[4]陈真理.谈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小学数学教育,2005.
第三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
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
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
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
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在教学设计中,应着重体现以上核心素养。
第四篇: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讲座: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一、素养与知识,技能,能力有什么关系?
全社会都在讲核心素养,为什么要提核心素养?素养与知识,技能,能力有什么关系?以学驾照为例:理论考试就是知识培养,侧边停车就是技能,上路考试就是能力。但作为驾驶员,仅仅具有驾驶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一个真正的驾驶员的应该具备安全驾驶的能力,文明行车的品格,尊重生命的价值观。这就驾驶素养。我们平时考试整天考交通规则,整天考移库,但到后来能力都很强,但驾驶素养存在问题。一般说来,在中国开汽车的许多人不具备驾驶素养,尽管现在都重罚,重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但似乎效果也不灵,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酒驾,这就是我们教育问题。怎么去思考这个问题?整天教了那么多交通规则,考出来不会开有何用?反过来,技术很好,能力很好,没有素养那也很危险。这个例子能不能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在21世纪的教育要关注什么?还整天教知识,教解题技能吗?
新修订的课程目标响亮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停留在“知识应知”“技能应会”层面的教学已经跟不上形势了,学校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当然,数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高中新《课标》修订组提炼了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就是: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以及具备科学精神,应用能力,创新意......识。
通俗的说,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或者说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以及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途径 素养的形成,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教,而是需要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记忆与模仿,而是需要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章建跃教授说“教好数学就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其内涵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数学抽象获得数学对象,构建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路径,发现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结论,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我觉得这就是一节好课的结构过程。也是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在这种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地是提升其学科的核心素养之能力。培养之地在课堂,培养之道在过程!
四、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数学课堂可以凸显数学知识的脉络,抓住数学本质,弄清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王尚志教授还提出尝试主题(单元)教学。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
2、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学生面对问题化的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不仅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且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3、在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
“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他们在数学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即时联系。如果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根植于情境中,将更有利于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意义,进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4、关注“两个过程”的合理性。
一个是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合理性,另一个学生认知过程的合理性。这两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交织在一起,知识发展要靠学生认知状况推动。例如数学知识的得出,主要是依据知识逻辑线索,缺少学生心理的发生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将数学知识“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怎样想到的,怎么证实等不清楚),学生无法得到知识来源的心理依据,数学知识就不能从心理意义上发生、更不能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就只有通过机械记忆的方式来获得知识,遗忘也快.这就打个比喻:一个是插在花瓶上的花、无论如何令人喜爱,迟早会凋谢;一个是栽在花盆里的花,无论当下不怎么入眼,只要你持续呵护迟早要能生长!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
第五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