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英语语言感悟能力”的感悟(大全)
浅谈对“英语语言感悟能力”的感悟
【摘要】
新《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课程目的中提到建立小学生学英语初步的语感,可见英语语感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语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提出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英语的语言性、思维性和技能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接触、体验和实践所学语言,逐步达到内化和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的目标。
【关键词】
语感,语言性,思维性,技能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时常告诫学生要注意培养英语语感,但却很少有教师真正认真思考过究竟什么是语感,更不用说进一步深入探讨语感的本质,心理机制以及培养语感的途径和目的。许多教师常对学生说:要多读英语,多背英语,这样就能有语感了。但是教学实践表明,仅靠多读多背还远不能培养语感。于是,不少教师开始怀疑语感的作用,认为它是虚无缥缈的,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忽视语感,只强调单词记忆、语法讲解和语言知识的灌输。
笔者认为,语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可以指导语言实践。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语感。
一、注重英语的语言性,指导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字的感悟
现在很多的学生在学习记忆英语句子或短文时依赖于母语直译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单词也就习惯于只记英语单词的汉语“对应词”,这样的学习方法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有英语表达。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单词的音、形方面没有关联,在内在的逻辑上也各不相同。英汉两种语言的单词或词组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接电话”不能翻译为receive the telephone,而应译为answer the phone.“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的英语表达不是Smoking is bad for your body.,而是 Smoking is bad for your health.有时一个汉语单词可以翻译为英语的几个意思,反之亦然。
在词汇教学中,作为教师不应只停留在“形式——意义”的教学水平上训练学生。而应在读法、写法、语法(包括词性、单复数属性、及物可不及物动词属
性)、搭配、使用频率、使用场合、释义和联想词汇(包括同义词反义词等)等方面向学生提供一些语言教料,让学生在语篇语境中去领会单词的用法。比如,cool这个词有多个意思,可以指天气状态,也可形容人的特性。教师可提供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单词的确切含义。
1、It’s cool and windy today.I want to fly kites.2、Mr Li is tall and strong.He’s cool.We all like him.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常说的“英语味”就是指别的语言中不存的而英语中独有的表达方式。比lucky dog(幸运儿)。His nose is running.(他在流鼻涕。)Here we are.(我们到了。)此外,一个意思往往有多种表达方法,采用比较、鉴别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哪种表达方式更地道,更有英语味,从而使他们获得更深的体会和感悟。比如He is doing his homework.这句话的人称代词his在译为汉语时常被略去,我们当然能明白他做的是他的作业。可见,对语言的领悟必须以语言的感知为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直面英语语言文字,让学生直接接触英语,在亲身体验和运用中学习英语,用心灵去感受英语。
二、注重语言的思维性,辅导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进行领会、赏析和感悟 我们见到一些小朋友能够把篇幅很长的童话故事背得滚瓜烂熟,然而一旦真正的交流起来,他们却无话可说,根本没有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可见背诵不等于掌握。学习英语要多读,多背,这本身并没有错,但诵读的要义是领会其中之含义。我们要让学生注重灵活思维,寻找并把握蕴含在所读或所背材料之中的语言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语言,运用语言。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呈现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们所热衷的呈现方式常常有:图片呈现法、游戏呈现法、情境呈现法、媒体呈现法等等。而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便是媒体呈现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好奇心强。在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能适应他们的这一特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英语,模仿语言,运用语言。如:我在教PEP小学英语I like „一课中,在学习“Do you like „ ?Yes , I do./ No , I don't.” 这一句型时,我通过多媒体呈现Flash画面:一只美丽、可爱的风筝随着优美的音乐,在空中自由自在地边飞边
唱。学生在快乐氛围中很轻易的学会了kite一词的意思及发音,随即老师问了一句:“Do you like this kite ?”,学生很自然地就做出了回答:“Yes,I do./ No,I don't.”,不知不觉中学生既了解了句意,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教师要变着方式诱导其学习,向学生进行由语言到内容再到语言的分析,要对所学语言进行“赏”和“析”,并反复诵读。只有这样学生的语音、语调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才能将一段对话读得准确流畅,形象生动,读来入口生香,读出了情调,读出了语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好外语,道理也是一样的。句子是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人们在用句子表达一个意思的同时,会自然地融入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于是同一句话用不同地语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便产生不同的句意。所以在句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在教学中,不是单纯强调句子语调的升降、句子重音、语句的连续等语法及逻辑处理,还要加入人的思想情感。如教学“How do you do?”时,除了要求学生读起来连贯,流畅并用降调外,还应加入自己的感受,要表现出与他人第一次见面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从而深化语感。
三、注重语言的技能性,帮助学生亲历和感悟语言表达的过程
语言知识教学不是单纯地为教学语言知识而教语言知识,教师应把语言知识教学交际化,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要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把英语教学看作是生活教学。说它是生活,是因为它和生活一样,学生从中注入了自己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说它是教学,是因为它的读、写、听、说言语活动有意识地指向了语感的培养,而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活动。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促使良好语感的逐渐形成,使之达到接之于耳、应之于口的程度,并逐渐向高品位的语感努力。如: 我在教授5A Unit4一课涉及购物的一段场景时,我就把教室布置成商店的模样,教师和各个班干则扮演成各类货物的售货员,把其余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分别来购物,限时两分钟,要求用上本节课的所有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How much are they? Here’s the money.„„可以有
自己的发挥,购得货物最多组为胜利组。在此活动中,学生们兴致高昂,乐此不疲。
培养小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必须从理解内容和提高学生语感入手,会话教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会话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尽情地表现。如PEP Primary English Book1 Unit4B Let’s talk 的内容是这样的:
Chen Jie : I have a Teddy Bear。Sarah : Oh, really ? Chen Jie : Sure。
Sarah : May I have a look? Chen Jie : Here you are。
Sarah : Thank you。Oh, it’s nice!I like it。Chen Jie: Thanks。
此段对话中只有May I have a look, here you are和thank you是新内容,教师在重点处理这几处新内容之后,可让学生进行充分交谈,并加入动作、表情和实物。训练一定时间之后,同桌可以用自己的penpencilpencil-bagschool-bag等替换会话中的book,这样不仅增加了会话的容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感。
同时在现在的小学英语教材中,许多对话和语篇作为一定的语义的载体,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积淀。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通过适当的归纳、综合、拓展和延伸,有机地渗透于平时的语言训练之中,为学生良好的英语口语语感的逐步形成、优化推波助澜。如教:“Excuse me”时,我们应通过创设相应的英语情境使学生明白它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示不同的内涵。如向别人询问某事时表示“请问”,在生活中打扰了别人表示“对不起,”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时表示,“劳驾”,要暂时或提前离开时表示“去去就来”或“先走一步”等等。一个人只有对目的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运用恰当,形成良好的语感。又如人名与称呼,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而英语中却是名(the second name)在前,姓(family name)在后;我们称“李老师”,但“Teacher Li”不符合英语习惯,而要称之为“Mr /Miss Li ”;在英语国家,人们习惯于在表达自己个
人观点时,加上“I think或“In my opinion ”,以表示以上仅代表自己,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容忍别人、接纳别人不同的观点,也是作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需要课内课外多听、多读、多说、多实践。我们教师应当以课堂为基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去跋涉课堂之外的万山千山,去观赏课本之外的万紫千红,使语言实践活动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如同阳光和空气;成为他们生活的自然习惯,如同吃饭穿衣。总言之我们要创造条件,为逐步形成与优化学生的语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更为肥沃的土壤,使之源于语言实践且能指导语言实践。
第二篇:英语感悟
我很喜欢学习英语,有的时候看见中国人和老外在熟练地的交谈,相当流利,就非常羡慕他们,就立志以后一定要学好英语。可是自己的大学英语六级一直考不过,感觉对自己以后学好英语很没有信心。有时候想不明白,难道考过英语六级的学生英语就好吗?
我放弃了考六级,感觉放弃了自己的英语梦想。有的时候真的想不明白,难道六级就真的对我那么重要吗,六级考不过就不学英语了?慢慢地发现,自己还是那么喜欢学英语,就像喜欢一种东西,毫无理由。现在想起来,很久没有学习英语了,很后悔。自己既然不是为了英语六级,而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什么把考试看的那么重要,以至于让它阻碍自己对学习英语的那份喜爱。
想明白了自己想要的什么就要下决心去做,不要让外面的东西打扰自己内心的那份坚持那份梦。
因而自己不管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好好学习英语。就把学习英语当做自己的一份精美的小餐。
所以,学英语的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目标就要去做,不要被外界所困扰,也许我们所追求的不被别人所认可,甚至对我们以后没有用,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做,因为那时我们的精神乐土。
第三篇:感悟语言魅力(精选)
感悟语言魅力
【摘要】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散文是学生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的好载体,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散文本的字词、语句及意境的探寻,挖掘文本语言的魅力,让散文教学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
【关键词】散文教学感悟语言能力“形散神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作为文本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凝聚的语言智慧以及语言情感魅力等均具有较高的审美艺术价值。那么,教师该如何根据散文的文本特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言语能力水平呢?
一、聚焦“传神”字词,优化合理运用
在语文写景类散文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应落在形容词、动词等具有传神、生动色彩的词语上面鉴赏、品味上来,通过?@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以上词语在表达情感、描绘客观事物等方面的艺术表达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其自身的语言素养也将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实践锻炼,也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学习、增长过程。比如,在苏教版教材“槐乡五月”教学中,该篇文章属于经典写景类散文,因而文本中蕴含着诸多的语言艺术价值,十分值得学生慢慢地品读和鉴赏。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比如,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对“花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此时教师可以抓住这点引导学生对“浸”字进行思考和感悟,让学生在自主的发散性思维中体验到“浸”字的独特表达效果。“浸”其本意主要指东西泡在水中,这一过程是可以看见也可以摸到的,但是采用“浸”字用于表达槐花的香味,这一过程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因此“浸”字已明显被物化和抽象化,而这样的描写达到了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表达韵味。部分学生说道:“仿佛槐花的香味直接钻进了人的心脾里……”一些学生说:“似乎看到和摸到了槐花的香味……”而后教师再循序渐进引领学生对“飘”字等词语进行感悟和理解,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探讨,对散文语言的表达技巧、内涵等进行分析提炼,即对景物进行描写时灵活应用生动、传神的形容词、动词等词语可以增添表达的艺术效果。
二、利用“形散神聚”结合,进行类比转换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典型特征。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写作更为自由活泼,因此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读者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文章的节奏感以及韵味感均比较强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散文优势为学生挖掘语言练笔的价值。比如,当学生学习到“田园诗情”文章的第四段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提问学生:“请同学们想一想,文本中除了骏马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家畜具有吸引力?”通过给予学生问题思考,而后将文章的语言排列形式进行相应转换,即将其转化为诗行的形式,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合作与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句式的表达特色以及表达效果。其次,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逐句逐段分析,找出相同或类似的语句,而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结构、语句整饬受带来的独特艺术美感。再次,划出某部分描写语句,如划出文中描写小鸡、山羊的词句,让学生改写该词句的句式,或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想象力,补充完整小鸡、山羊们的活动内容,当然,在这描写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形式对称美。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和感受到散文语言的优美、形式结构的独特美,还可以在改写、补充的学习中有效提升自我言语能力。
三、环扣“传神”总结,整合回归
在对学生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借助散文语言所具有的语言风格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挖掘作者蕴藏在文字中的情感意蕴。通过紧扣文章的“神”――点睛之笔进行文本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规避学习过程中笼统、零散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继而使阅读教学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即对文本教学价值的夯实。比如,仍以“田园诗情”为例,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全文语言文本深入分析探讨后,学生可以从中深深感受和体验到荷兰草原奶牛、骏马生活的悠闲、幸福……而后教师仅仅环扣文本末尾“这里是真正的荷兰”作为整合与回归,这是文本的点睛之笔,教师根据这点带领学生进行全文回顾,通过采用鸟瞰的视角审视文本,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感受真正的荷兰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在这一语言实践过程中,其自身语言储备将被充分调动出来,语言思维意识也得到最大的激活,因而其整体语言积累和体悟得到最大的发挥。通过将零散的散文意境化为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在环扣“传神”总结点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积累和学习中得到升华。
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散文文本的独特魅力为学生展开有效的语文教学,进而让学生在散文教学活动中充分感悟语言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毛秀芬.小学语文散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学园,2014,(30).[2]朱虹.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3,(12).
第四篇:感悟评价能力
感悟评价能力
能力内涵解说
感悟评价能力是阅读中一项较为宽泛也极为重要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所说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内容正体现了这一能力的要求。课标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建议”中还说“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感悟评价能力指对文章内容和形式进行整体关照,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情感去体味,去辨别,去鉴赏,去评价。我国古人把涵泳法作为最精当的读书方法。即把书当水,读者沉浸其中,如鱼得水,自由游动,如春雨润花,得到多方面的营养。这一方法在今天文章阅读中具体体现为:
1.揣摩:对文章语言文字精要处反复思考推求,尤以了解文章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最为切要。
2.推敲:就是比较。主要指对文章词句的品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对词语、句子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感受评价能力。
3.触发:就是联想。由眼前读物中所写的人和事,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带来阅读思考的广阔空间,真正获得精妙而深邃的见解。
对于阅读文学作品来说,感悟评价能力尤为重要。以中考题为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对这一能力的考察。如:“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岁月,从文化精神的意义而言,可以这样说,英雄始终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象征。读完文章,你认为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需要呼唤怎样的英雄呢?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与你自己观点相符的实例,并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四川省中考试题)。这一考题要求考生结合生活实例说出自己对文章所表达的主题的独特感受,这正是考生在阅读文章之后的应有收获。又如:“阅读文章,要把握人物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特雷沙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山西太原市中考试题)。还有:“母亲和寥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价。注意从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不超过80个字。”(浙江杭州市中考试题)。这两题是要求考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又如:老爹留下的只是60元钱和扫把吗?请谈谈你的感悟。(08盐城《父与子》 总体看来,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感悟评价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1.摘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3.结合现实生活,谈对文中某问题的认识。4.是否同意文中的某种说法并说明理由。5.自选角度,谈读了文章之后的感受。6.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7.用一句话从内容、语言、构思、主旨等方面对文章作出评价。
能力提升指要
任何一项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以及积极的思考总结,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要提高“感受评价能力”,我们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正确领悟文章的内涵,这是感受与评价的基础。对作品内容的领悟、形象的感受以及情感的体验,都要建立在细细品读文本这一基础之上,一旦脱离了文本,你的任何感受和评价都只能是无本之木。如鼓楼区期末卷的小说阅读《高贵的捐赠》第18题:“你认为小说中的女孩是怎样一位女孩?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再如06年江西省中考卷《听雨》第20题“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只有耐心细读文本,正确领悟了文章的内涵之后才能进行准确评价,才能写出人物最突出的性格。(女孩的纯真、有爱心;母亲的会教育、有爱心。)(对学问:治学严谨;生命不息;求知不止。对人生:通达 对社会:关注民生)2.要有独特的感受和评价。在清楚地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了文章主题之后,要尽量拓展思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形成有个性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做到了这一点,你会在分数上得到“鼓励”的。那种人云亦云、没有个性的回答是无法带给你理想分数的。如06年太原市中考题《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第22题“杨木桩和小枣树有着不同的生命行走方式,作者赞颂前者,也不愿苛责后者。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行走呢?请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真实的感受。(100字左右)”(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无数艰难险阻,但是生命的意义也正是在困境的磨砺中显现出来的。当史铁生在轮椅上拿起笔,当桑兰在轮椅上绽放微笑,当霍金从轮椅上眺望宇宙,他们生命行走的步伐是轻盈而充满活力的。)
3.学会仔细咀嚼文章重要语句的内涵。尤其是一些包含了作者情感倾向或者点出文章主旨的句子,这很有可能就是你感受的基点,是你评价的出发点。如06年安徽省中考题《晨》第8题“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嚼透了文中重要语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你就会清晰地认识到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与认识。
4.注意题目的限定性。从命题者的角度来看,考查“感受评价能力”的试题大多开放性较强,因此题目要求往往不会是单纯的说出感受、作出评价,而是会附加一些条件,比如四川省中考试题要求“结合生活实例”,杭州市中考试题要求“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不超过80个字”,06年吉林省中考题要求“请结合其作品”┄┄这样做一方面避免了过于开放而丧失评分标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题目的综合性,多方面 地考查了考生的能力。因此,请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培养仔细审题的好习惯,避免因没有看清题目要求而造成的无谓失分,同时要加强对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实例点拨:
(一)莫问芳名 祝 勇
(1)或许有几分痴,所以对于我所喜爱的,总要问清它的名字。“这座山叫什么?”“那条河叫什么?”“这朵粉红的小花叫什么?”“这只长得像熊的可爱小动物叫什么?”似乎那名字,便是那美丽事物的一部分,知道了那名字,我的爱才完整似的。
(2)六岁的时候,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美丽的树。一到秋天,别的植物都脱光了叶子,而它却披挂一身的灿黄,透明的阳光把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浣得晶亮耀眼。我时常趴在窗台.上,透过玻璃看那逆光的叶子边缘亮得发白的绒毛,心里揣测着这般与众不同的树该有怎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我去问妈妈,妈妈也答不上来,于是我心底便漾起一丝淡淡的遗.憾。直到今天,我仍不知那棵树究竟有如何美丽一个的名字。
(3)然而今天回想起来,也许正因为当初不知道它的名字,心里才一直耿耿于怀,也才一直不肯忘记它的美丽,它的与众不同。而如果当时妈妈把它的名字直白地告诉我,固然可以增加我的植物知识,甚至上了一堂很好的植物课,然后那份神秘被揭开,也许反而会觉得兴味索然了吧。
(4)所以,有的时候,美丽是需要一点神秘感的。不知名字,反而会使我们更加留意它自身的特质,会使它独有的魅力随想象的翅膀飞升得更加高远,它的出众会使我们的记忆里弥漫芬芳。《红楼梦》里宝玉曾撞见小厮茗烟和一个清秀的女孩在一起,恨他连女孩子的姓名都不知道,而宝二爷连听到刘姥姥说“雪地里女孩儿精灵”的故事,也想弄清她姓什么名什么而去祭告一番的。宝玉是太痴。其实,不知女孩儿的底细,却偏要把她深埋在心海里,不是更悱恻,更动人吗?
(5)而今,我也渐渐学乖。去酒店,啜饮透明的杯子里经过精心调制的饮料,我知道它一定有一个晶莹剔透、美得出人意料的名字。然而我却并不急于到饮品单上去寻找答案。在细细地体味那份幽凉、那份甜润的时候,我要让那份神秘在我的心底保留得长久一点。(6)甚或,在爬一座山的时候,蓦然看见山背后一大片细小的浮花,在明灿的阳光下溢彩流金。我也不再去打探它们的芳名,而是很仔细地凝望它们。让它们的淡香,钻进我的每一根毛细血管,我会把它们摄于我心灵的底片。
(7)记得那一天,我从市区赶回市郊的住所。车子拐过迎宾道的时候,上来一个女孩儿。她挤进来,恰好站在我的跟前。我本来没有留意她,可是在某一瞬间,我们几乎同时下意识地目光相对。她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有很长的绒绒的睫毛。她微微甜笑了一下,羞赧地低下了头。在以后的几十分钟里,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但是我感觉,在我们两个人中间的狭小空间里,有一个美丽的磁场。我怀着一丝淡淡的温馨,走完了那一天的路程。纵然这只是平凡日子里的一种小小的感动,但我珍惜这份淡淡的欢愉。我感谢她,默默地伴我走过一段甜美的时光。那天我也许该同她说话,也许该问她的芳名,然而任何一句话语,任何一种功利性的念头,都是对那种意境的破坏。我宁愿把它当成一个没有谜底的优美谜题,在以后的岁月里,慢慢解读。(8)对于我所喜爱的,我已经不再寻根问底打探名字了。真的,莫问芳名。选自《精美散文珍藏》,2003年9月版,有删改)
1.请用文中的语句解释作者“莫问芳名”的原因。(3分)。
[对作品内容的领悟要建立在细细品读文本这一基础之上,做题时先要静下心把文章读完读懂,再抓住一些议论性语句,进行简单的罗列归纳。]
2、请你说说第(2)自然段中两个加点的字的妙处。(4分)
(1)一到秋天,别的植物都脱光了叶子,而它却披挂一身的灿黄,透明的阳光把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浣得晶亮耀眼。.(2)我去问妈妈,妈妈也答不上来,于是我心底便漾起一丝淡淡的遗憾。.[品赏字词妙处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方法、感情色彩等方面,理解字词含义及表达特色,表述力求准确完整。]
3.结合文章,阅读下列三则链接的材料,自选角度,谈谈你对美的认识。(3分)
材料一: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弗兰西斯¡培根《论美》)
材料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材料三:美是什么/小鸟说美是蓝蓝的天/小鱼说美是辽阔的海/山羊说美是青青的草/小鹿说美是绿绿的树/美是什么/水草说美是弯弯的河/大树说美是高高的山/小草说美是肥沃的土地/花儿说美是一轮红太阳/美是什么/河流说美是浪花朵朵/高山说美是险峰座座/沙漠说美是绿洲片片/我们说美是亲爱的祖国(苏天南《美是什么》)。
[此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作品和所链接材料的领悟能力,学生不仅要读懂原文及材料,还要善于找到两者间的共性,虽然鼓励个性化阅读,却不可信口开河,以致脱离选文及链接材料任意发挥。]
4、作者说“不知名字,反而会使我们更加留意它自身的特质,会使它独有的魅力随想象的翅膀飞升得更加高远,它的出众会使我们的记忆里弥漫芬芳”,你一定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吧,请举一例作简要描述。(50字左右)
[此题既考学生对文句的感悟和理解,也考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答题的基础是结合上下文,反复咀嚼文句,准确把握其内涵。] 5.“莫问芳名”是作者独特的审美体验,可也有人说“知之深,爱之切”,你的看法是什么?简要说出理由。
[提示:要说出自己对文章所表达的主题的独特感受,须尽量拓展思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还需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观点与材料要联系紧密,举例概括,观点集中,语言力求准确凝炼,具有说复力。]
实战演练:
中考试题训练:
(四)眼界
有一位非洲酋长去英伦三岛观光。四年后,别人问他那里的情形,酋长想了想,回答“英国人都说英语,连小孩也在说。” 酋长说的并不错,他所注意的只是这些,其他的或许被忽略了。这就是眼界。正像鹰即使高翔万里,注目的也只是地上的兔子,而金龟子的眼里只有草原上的粪球。眼界决定了价值取向。
有一次,哲学家池田大作问历史学汤因比,如果您可以选择出生时间和地点,您想选择什么时间和地点?汤因比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愿意在公元元年出生在欧亚大陆的交会点。那时古埃及文明、欧洲文明与亚洲文明在这一区域会聚并扩散到全球,亲历其间,可以准确地观察到各种文明形态对世界的影响。汤因比不愧是大师,眼界超越古今,凝视在历史的苍茫之处。
斯诺问毛泽东,如果您卸去领袖重任,想去做哪些事情,毛泽东不假思索地回答,骑马沿黄河流域考察。毛泽东为祖国兴衰走,但内心深处仍有诗人情愫,蹈李白步履,观黄龙东去,谋划天下利害,其眼界广阔、深远、又不乏潇洒。眼界里面有金,也有粪土。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结合,很大程度取决于眼界。打开了眼界,自然就打开了心胸。
看一个人,不妨先看一看他的眼界。
1.从全文看,作者对非洲酋长和对汤因比、毛泽东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由汤因比和毛泽东的事例,你还会想到哪些事例?请简要叙述。
3.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摘录你感受最深的一句并略加点评。
4.你同意作者“看一个人,不妨先看一看他的眼界”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5.说说你自己的眼界并作简评。
(五)迎向阳光
阳台上有一只空花盆,一直放在墙脚。前不久心血来潮,找来一把菜子撒了进去。仅过了两天,早晨起来时便见到嫩芽已破土而出,细细的茎上顶着两片小小的叶子。
接下来的几天,不断有幼苗钻出,原来空空的花盆很快站满了小豆芽一般的菜苗,看上去满眼都是可爱的浅绿色。下午再见到菜苗时我大吃一惊,那盆挺立向上的菜苗竟然全部转头向东,似乎刚有一阵狂风从西边吹过。这怎么可能呢?楼群很密,平时连台风都 吹不进阳台啊!
为了寻找答案,我便将花盆转了180度。两小时后,当我再次来到阳台上时,那些菜苗如同得到命令的士兵,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又一次齐刷刷地转头向东。
回到室内,已是黄昏,夕阳透过窗子,静静地照在地板上,也照在我心里,我想起来了—— 由于楼前3为外有一座高楼,所以大约在早晨9点钟的时候,太阳只在东边的栏杆旁悄悄地探一探头便溜走了。然而,即使在没有阳光的阳台上,那些菜苗,那些普通的、纤弱的、娇嫩的菜苗,依然能够感知阳光的气息,依然能够寻找阳光的方向,于是便齐刷刷地朝东弯下身子,去迎接那一缕阳光。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阳光照不到的阳台上,那一盆青菜朝着东方努力生长着,一个星期后,叶瓣才舒展成椭圆的叶子。可我知道,它们会一直不断地长下去,在阳台上,也在我的心里。只要我的心中长着那一盆青菜,即使在阴霾密布的日子里,即使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我也能感知阳光的气息,我的心也会迎向阳光。
1.青菜为什么总是转头向东?
2.“可我知道,它们会一直不断地长下去,在阳台上,也在我的心里”表现出作者对青菜怀有怎样的感情?
3.在没有阳光的下午,青菜依然寻找阳光的方向,让你想起哪些人或事?
4.如果将文题改为“青菜的启示”好不好?为什么?
5.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与文章内容,谈谈青菜给你的人生感悟。
(六)一把炒米
炊事班老班长和一个大个子战士,还有一个小个子战士,在一次作战中没有突围出动,与队伍推动联系,被敌人围困在一个叫苇子沟的山上。
已是第七天了。
这七天,三个人是靠吃野菜啃树皮活过来的。
此时,三个人都无力地靠在一棵粗壮的老榆树上,三个人的目光都很贪婪地望着米袋里的那一把炒米。望着那一把炒米,老班长的喉结蠕动了几下,小个子战士艰难地咽下唾沫,大个子战士的那张嘴很大地张着„„ 谁也没敢动那一把炒米,老班长有话: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许动。
这句话是昨天夜里老班长端着枪说的。
昨天夜里,老班长刚刚眯瞪,就被一阵撕扯声惊醒,老班长睁眼一看,见是大个子战士与小个子战士在争夺米袋里的那一把炒米。老班长愤怒地抓过枪,拉上枪栓骂道:“妈个蛋,都给我住手!这点米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能动,谁动我就崩了谁!”
第八天的夜里,夜色漆黑,老班长拿过那个米袋,走到大个子战士面前,说:“你赶 快把这米嚼下去,趁今晚没有月亮,突围出去。我们在北面打枪把敌人吸引过来,你就在南面突围。出去找到队伍来救我们。”
大个子战士激动地接过米袋,稍迟疑一下就把米抓到嘴边。这时,小个子战士却一把夺过米袋,对老班长说:“还是叫我吃吧!我个子小,突围灵巧。” 老班长被小个子战士的突然举动激怒了,他夺过米袋,一拳就打在小个子的鼻子上,骂道:“混帐小子,灵巧个屁,个子还不如枪杆高!” 小个子战士就不再言语,流着泪抹着鼻内流出的殷红的血。大个子战士狼吞虎咽地把那把米嚼了进去。
突围开始了,老班长和小个子战士在北面山坡上用一阵枪声把敌人引了过来。突围出去的大个子战士,回望着苇子沟的北山时,那里的枪声正一阵紧似一阵„„
几天以后,大个子战士带着队伍来营救老班长和小个子战士时,却在苇子沟的北坡上,发现了老班长和小个子布满了弹孔的尸体。大个子战士痛悔地仰天长哭。之后,就和其他战士一起,把老班长和小个子战士的尸体掩埋在苇子沟的北山上。
几十年过后,一位大个子将军来到苇子沟,在苇子沟的北山上,立下一块墓碑,上写:“革命烈士刘冬生父子之墓。”
1.文章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故事发生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5.“大个子战士痛悔地仰天长哭”中的“痛悔”是什么心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大个子战士此时的心理进行描写。
6.自选角度,说说你读了本文的感受。
(七)奋斗的另一面
最后一课。
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奋斗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主张不屈不挠的,勇往直前。但事实上,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是极其渺小的,因此,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学生们很惊奇,这样的话竟然由敬爱的导师讲出来,活像某个小品中的场景。教授显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绪,笑呵呵地说:“在我看来,奋斗包含两个层面一一积极斗争和消极适应。请大家随我走一趟。”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司。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 的缝、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备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好了,祝你们奋斗成功。”(06长春市中考题)1.阅读全文,认真想想“奋斗的另一面”指的是什么?(2分)答:
2.研读文中的划线句,想想教授说这句话起什么作用?(2分)答:
3.有人说,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抗争,不应该屈服退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3分)答:
4.生活中有人正是因为读懂了“奋斗的另一面”的含义,才成就了一番事业,请你列举两个事例。(4分)答:
(八)①溪流拒绝了湖泊的挽留,把活力送到了无边的大海;小草拒绝了绿荫的庇护,把坚强展现于烈日风霜;繁星拒绝了黑暗的诱惑,向大地撒下点点星辉„„
②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是我们熟知的清高的典范。他于四十一岁时拒绝了官位俸禄,归隐田园。拒绝,让他得到了心灵最终的归宿。与之相仿的隐士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不问世事,以梅为妻,以鹤为予,在宁静的生活中悠然自得,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唱。
④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希望之光的照耀,也会遇到藏在海底的暗礁。触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拒绝失望的心理。诗仙李白官场失意后并没有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调整情绪。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地让自己脱离了许多仕途失意者无法脱离的苦海。
⑤然而,世上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着华丽的外衣,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了诱惑,坠入了深渊。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拒绝。
⑥清代大贪官和坤便是一例。和砷一生贪赃枉法,家中累积的财富不可胜数。正因为他对钱财来者不拒,换未了他人生的悲哀——嘉庆赐死,家产查抄,他一生费尽心机,换来的不过是一卷破席,更多的则是后世的唾弃。他不是愚昧之人,却做了让自己身败名裂 的愚昧之事。在钱财的诱惑面前,他没有学会拒绝。
⑦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⑧学会拒绝吧!让我们给自己的航程点亮明灯,带上我们快乐的心情,还有明天的希望,顺利远航。(06湛江市)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答:
2.文章第⑥段引用和砷的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有何作用? 答:
3.(1)“陶渊明拒绝了官位俸禄”、“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你对此有何评价?(2)作为学生你觉得我们应该拒绝什么?请举一例,并说说理由。答:(1)
(2)
(九)亲吻爹娘
江 岸
①从城里回来的第二天早晨,刚睁开眼睛,爹就对娘说:“小三子亲了俺。”
②娘狐疑地问:“你又梦见小三子啦?老头子,又说瞎话了吧?”
③小三子是爹娘最疼爱的小儿子。小时候,小三子经常钻到爹娘怀里,搂着爹娘的脖子,小鸡啄米似的在爹娘脸上啄。爹娘下田回来,被小三子啄几口,心里甜丝丝的,浑身的疲劳也就烟消云散了。小三子长大后,再也没有亲过爹娘,话也少了很多,和爹娘有了大大的隔阂。但是,爹娘都没有忘记小三子的小嘴啄在脸上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到底做过多少次,她自己都记不清。爹梦见这样的场面比娘少得多,所以每梦见一次,都稀罕得不得了。有时候,娘都梦见小三子好几次了,爹还一次没梦见呢,爹就编瞎话给娘听。娘每一次听了都直撇嘴。
④可这一回的情形却与以往不同。爹没好气地说:“谁做梦了?谁说瞎话了?俺是说前天进城,小三子亲俺了!”
⑤娘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嚷道:“真的?你昨天回来的时候,咋不早说?快,快给俺说说,小三子咋就亲了你?”
⑥爹看了娘一眼,“唉,俺们那小三子啊„„”
⑦原来,小三子大学毕业以后,没能马上找到接收单位。直到秋风吹黄了黄泥湾所有的山头,都还没有小三子就业的消息。小三子的衣、食、住、行全都成了拧在爹娘心头的沉甸甸的疙瘩。爹卖了一千斤稻谷,背着包袱,揣着钱,进城去看小三子,陪小三子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小三子送爹回去。临出门的时候,小三子突然抱住爹的脑袋,在爹的腮帮上亲了一口。爹愣了,小三子也愣了。小三子松开爹的脑袋,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像家乡门前潺潺的小溪。小三子流着泪,缓缓捧起爹 的脸,在左脸上亲了亲,又在右脸上亲了亲。最后,小三子紧紧抱着爹,放声大哭起来。
⑧爹咂咂嘴,回味着:“小三子的泪滴进了俺嘴里,咸津津的。”
⑨娘的泪水像门前的小溪汛期来临,哗地流了出来。娘哽咽着,喃喃地念叨:“小三子,俺可怜的小三子。”
⑩不到半天时间,小三子亲他爹老脸的故事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说着说着,笑歪了嘴巴,笑痛了肚皮。自古以来,都是大人和不懂事的娃娃互相亲亲,何曾见过黄泥湾哪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亲吻爹娘的?这个小三子,肯定是在城里呆久了,电影看多了,没羞没臊的。小三子的娘更好笑了,这事儿也值得她大喇叭似的到处宣扬吗?
⑾秋去冬来,小三子回家过年。时光飞逝,过完春节,小三子又要离家了。临走的时候,爹娘把他送到村口。乡亲们簇拥着他的爹娘,一起为他送行。人们都想瞧瞧小三子亲吻爹娘的西洋景儿。可是,小三子挥手再见了,放开脚步走了,也没有亲亲爹娘。突然,人群里响起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三子兄弟,不亲亲你爹你娘再走?”
⑿小三子停下了脚步,慢慢转过身来。
⒀爹郑重地说:“是呢,你娘等了这么多天呢。”
⒁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的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
(06厦门市)
1.第③段写“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小三子的娘为何总做这样的梦。(4分)
2.第⑦段写小三子突然亲了爹的腮帮后,“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请展开联想与想像,写出小三子此时心里的话。(4分)
3.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习惯。请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友情提示:可任选一点具体分析。或从词语运用,或从修辞效果,或从人物描写„„)(4分)
读书卡片篇名:亲吻爹娘 作者:江岸摘句: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品味:
4.现在的中学生常常因为处理不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而困惑。从这个角度来看,《亲吻爹娘》一文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谈谈。(5分)
参考答案:
(一)1、①“有的时候,美丽是需要一点神秘感的”②“不知名字,反而会使我们更加留意它自身的特质,会使它独有的魅力随想象的翅膀飞升得更加高远,它的出众会使我们的 记忆里弥漫芬芳”③“任何一种功利性的念头,都是对那种意境的破坏”④“我宁愿把它当成一个没有谜底的优美谜题,在以后的岁月里,慢慢解读。”(答四个语句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得3分)。
2、①“浣”即“洗”,阳光本不能洗树叶,这里运用拟人手法让阳光“洗”“每一片叶子”,而且“洗”得“晶亮耀眼”;进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阳光照在叶子上的“晶亮耀眼”的状态(意思基本说对即可,不说拟人手法不扣分)②原是“水轻微动荡”的意思,用在这里将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感觉到的心理活动――“淡淡的遗憾”――形象地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每小题2分)。
3、能言之成理,表达一般,得1分;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得2分;见解独特,表达精彩,得3分。
4、举例得当1分,语言表达2分。
5、观点正确1分,理由恰当,表达流畅2分。
(二)1、答:衬托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心灵的美好和典雅的气质。
2、答: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推动情节发展。
3、答:四个场景: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从人群中主动挤出来,等下一趟;“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热心告诉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地点;“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被某些人称着精神病人。
4、答: 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世俗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5、答:通过鲜明的对比,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治疗。
(三)1.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孩
2.崇敬
3.可以从感叹父母的伟大无私、小孩的幸运、生命传承的壮烈与牺牲映衬出旁观者的渺小等方面思考
4.联系父母的愿望,围绕“感谢父母”去思考应该做的事,无论大小。
(四)1.作者对非洲酋长态度因其眼界之小而不以为然,对汤因比、毛泽东的则是一种欣赏与崇敬
2.只要是因眼界宽阔而成就事业的人皆可。如:周恩来从小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志,最后果成一代伟人
3.眼界是理想、志向、抱负的落脚点,眼界的宽阔与否决定人成就的大小
4.此观点应辨证地看,有两种答法:①同意,因为有志者事竟成,高远的目标是人成功的基点 ②不同意,因为有人虽有高远的眼界,却无丝毫行动,只想不做,往往也是一 事无成
5.先说后评,可以是鸿鹄之志,也可以是现实的目标。评价要恰如其分,志向远大者不能洋洋得意,目标切近者也应不卑不亢
(五)1.最后一段为一部分,主要是抒情议论;其它内容为一部分,主要是叙述描写 2.喜爱、感动与祝福
3.只要是在黑暗的环境中能坚持正义、看到光明与希望的人都可,如张志新、江姐 4.不好,没有原题含蓄、美丽、深刻
5.给我点阳光我就灿烂 没有阳光,心中也要长存希望(大意即可)
(六)1.开端:开头——谁动我就崩了谁 发展:第八天夜里——紧似一阵 高潮:几天以后——北山上 结局:几十年后——完。按时间顺序划分
2.公正无私、舍己为人的共产党员
3.炊事班老班长和一个大个子战士,还有一个小个子战士,有一次作战中没有突围出去,与队伍失去联系,被敌人围困在一个叫苇子沟的山上
4.使情节来个出乎意料的突转,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5.根据实况评改
6.答案不唯一,最好将牺牲减少到最低。
(七)1.指的是“消极适应”(或:适应环境也是奋斗的组成部分)。
2.教授是以狮子、老虎、熊等猛兽为例,从反面举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更具说服力,论证效果更佳。(或:狮子、老虎、熊等猛兽善于拼搏、厮杀而不会适应环境从而导致生存境况岌岌可危,教授通过这一事实告诉学生要学会适应环境,这是从反面举例,能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3.本题没有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①同意。因为人生在世,既会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荆棘和坎坷。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不同意。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同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挫折和不顺,我们不应盲目抗争,可在暂时的退让和消极适应中理性思考,积蓄力量,寻找机会再去拼搏,从而成为命运的主宰者。
4.示例:①司马迁忍受“宫刑”的耻辱,在狱中潜心创作了“史家之绝唱”《史记》。②越王勾践屈做“阶下囚”,卧薪尝胆,最终消灭了吴国。
(八)1、学会拒绝,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生活更加美好。(回答“学会拒绝”或“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 得1分;回答“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得2分)
2、内容上,从反面证明了不懂得拒绝不良诱惑的后果;(2分)运用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逻辑更严密,文章更具说服力。(2分)
3、(1)他们生活在黑暗的封建时代,他们的拒绝表现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满,表现了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这在当时是进步的,值得肯定的。(言之成理即可,3分)在今天这种民主进步的社会里如果一味拒绝,就会失去实现个人价值和对社会员献的 机会。(额外加2分)(2)示例:拒绝懒惰,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懒惰会虚度光阴,使人意志消沉,难成大器。(本题为开放性的,举出例子得1分,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共3分。)
(九)1.例一:小三子长大以后,再也没有亲过爹娘,话也少了许多,小三子的娘难免失落。再加上小三子离开家乡,儿行千里母牵挂,小三子的娘思儿心切,故常做梦,且做的是小三子亲她的梦。
例二:小三子是爹妈最疼爱的小儿子。小时候他经常主动亲吻爹妈,给爹妈带来了无限的温馨。长大后小三子不仅没再亲爹妈,而且说的话也少了。这使得爹妈的心里很难受。娘特别想再拥有小三子小时候那种温情、亲情,消除父母与儿子的隔阂。
要点:一是长大后再也没亲过爹娘,有隔阂;二是思儿心切。
2.例一:爹啊,儿对不住您哪。您二老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又让我上大学。而今,我大学毕业了,还不能找到工作挣钱回报二老,反而还要二老为我的衣食住行操心,我该怎样报答您二老啊!
例二:哦,我的老父亲!我似乎有好久好久没亲吻过他了。瞧瞧这双眼睛,慈爱而又疲惫。瞧瞧这张脸,沟壑纵横。父亲老了,却还努力地庇护着我,特意雪中送炭。我感激,我也惭愧呀!
要点:1)大致扣住爱父亲、感激父亲、自责、内疚等来作答。侧重某一点也可以。关键要有文本的依据。2)语言描写,第一人称。
3. 例一:“跪”字用得好,娘已衰老伛偻,年轻的小三子身材魁梧,要拥抱亲娘只能弯下身子半跪着,这个动词也充分表现出小三子对娘的深情。
例二:“叭”,写出声音的响亮,亲吻老母亲时毫无顾忌。从声音的角度写出小三子痛快淋漓地表达对娘的感恩之心的情景,震撼人心。
例三:“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小三子的娘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饱经风霜,已变得很苍老了,其形象让人看了心酸、心动。
例四:人物动作描写富有表现力,一系列的动词“笑”、“扔”、“奔”、“弯”、“跪”、“抱”、“亲”把小三子亲吻娘的行为写得一气呵成,很好地表达了此时小三子对母亲的感恩深情。
„„
要点:自选一点,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忌泛泛而谈。
4.例一:作为子女,仅仅内心爱父母是不够的,还应把这种爱通过一些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因为我们孝顺父母的言行,哪怕再微不足道都能给父母带来莫大的幸福感。例二:作为子女,应该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养育之情。努力去理解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奉献。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消除隔阂;只有理解父母,才能消除困惑。
要点:不能纠缠于是否亲吻爹娘。
第五篇:培养感悟能力
培养感悟能力,促进作文教学
贺伟
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是初中生作文走向成功的途径。从心理学上讲,初中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之小学生有一定的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有所增强,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感觉、感受更深化一层,即向感悟转化。只有这样,我们指导学生写出感悟独特的好文章。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做到这一点呢?
一、在教材学习中培养感悟,积累素材。
我们的语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几经考察研究,无数次的增删后留下来的精华。这些课文打破了以往的文体界限。注重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生内涵,注重对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所以说这些课文是培养感悟能力的最佳教材,教师要以课堂为阵地,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指导学生写作。
例如:初中一年级第一单元的课文《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紫藤萝瀑布》等都是有关感悟人生的文章。《在山的那边》,作者由现实中的一座座山,悟到了在人生中遇到的一个个困难,由越过一座座现实的山看到大海,感悟到了只有克服一个个困难、障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由回忆小时候爬山遇险,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这件事,感悟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把握住生活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上述这些课文,作者都是写了一些生活中的很小的事和物,但从这些微小的事和物中,作者通过思考,都感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为了提高学生由感受向感悟的转变,教师在教这些课文时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吃透课文后,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细致入微地进行描写这些事和物的,作者又是如何通过这些事和物进行感悟的。
等到学生体会到课文作者的感悟之后,教师可安排一些迁移片断训练。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细小的事物,它们往往能够给我们启示,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请你认真思考,从中任选一例,说说你对人生的感悟。
例如:我在完成《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发现学生听后稍加思索就开始了写作,有的写《猪》,有的写《老鼠》等,可以看出,他们的作文都比小学阶段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由猪的好吃懒做感悟到了人不能像猪那样懒,要勤奋耕耘,奋发向上。由老鼠不劳而获,悟到了人的一生不能向老鼠那样坐享其成,人不应该贪婪,要堂堂正正地做人。
二、在课外阅读中培养感悟,积累素材。
当然,单从课本里学知识、积累素材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感悟多了,积累的素材自然就丰富起来,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我校每周开展的阅读课,每天进行的诵读经典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及时向学生介绍新书,新报,好文章等。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国内名著,还有《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简爱》等外国文学作品,让学生从这些经典名著中汲取精华,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是文章增色生辉。并组织学生订阅作文周报,既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积累新鲜素材,同时还可以吧自己的佳作投到报刊上去。近年来我校多名学生的作品被《作文周刊》《帅作文》等刊物选中。看着自己的付出有所收获,学生的阅读劲头越发足了,动笔写作,主动投稿,在我校已经蔚然成风。
三、在课余活动中培养感悟,积累素材。
通过各种课余活动指导学生观察、访问,体验人生,感悟人生也是培养感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的基本方法。学校经常会开展各种活动如读书节、科技展、学雷锋周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还有大课间的阳光体育活动。在家里有洗衣做饭、布置房间、打扫卫生、叠被子等家务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生活、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镜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开发学生写作源泉。其次,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是一座蕴藏丰富知识的宝库,蕴藏着无穷的文章,所以我们老师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带领他们走出去,去体验、观察、感悟。每年的三月我们都开展动手做风筝 活动,带领同学们到户外开展放风筝比赛;九月我们组织学生爬山;每月末进行篮球比赛等。活动后,指导学生吧活动经过,活动场面,活动感悟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再也不会感到无内容可写。写出的文章一个比一个生动,一个比一个精彩。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要多途径培养学生自己去感悟的能力。只有学生养成了悟的习惯,具备了悟的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观点、方法,敬请各位同仁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