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罗 亚
目 录
目录.............................................................................................................................................I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0.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1.关于情境教学的概念..........................................................................................................1 2.情境教学的意义..................................................................................................................2 3.情境创设的方式....................................................................................................................3 3.1利用数学史或数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4 3.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4 3.3利用实验和游戏创设情景..........................................................................................5 3.4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创设情景......................................................................................6 3.5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创设情景......................................................................................6 4.情境创设中应该注意的原则..............................................................................................7 5.结束语..................................................................................................................................9 6.参考文献............................................................................................................................10
I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罗 亚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能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和自身能力提高的教学情境进行研究。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思维结构、认知结构及生活经验等方面提出几种情境创设的方法。并相应提出一些在情境创设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情境;创设方式;
The creation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tion
Luo ya Abstract: Based o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active exploration, the students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 of learning and their abilit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ituation to study.According to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thinking structure,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life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methods to create situations.And put forward some attention should be cre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inciple of.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II
0引言
一位学者有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情境教学在国外一直很受重视,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并且在他们的实践中留下对很多对情境教学的经验。在国内,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原有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所以情境教学法便应运而生。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并且得到很多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很多优秀的论文:如任飞发表的《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廖附发表的《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栾庆芳、朱家生发表的《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实现了由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即以学生活动和问题研究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态度。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乃至课后都应紧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人人都能乐于学数学,会学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此外,在我半学期的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现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易,特别是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在此以我在教学实习中的感受和理解(特别是情境教学方面的感受)结合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将要从事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关于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在国内最早是由李吉林所提出的,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得到发展的方法。关于“情境教学”的概念还有各种不同的描述:杜芬在《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 的运用思考》指出:“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为形式,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1】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栾庆芳、朱家生在《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中认为:“情境教学”其本质要包含‘情’ 与‘ 境’ 两个方面.一方面, 要以‘ 情’为经, 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情感体验、美感等方面摆放在教学应有的位置上.另一方面, 要以‘ 境’为纬,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2】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境, 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开辟了新的途径。”
“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理解——深入情景,理解教材,领会感情,教学时,抓住情境于教材相通之处,从情境导入教材,把教材与情境融为一体,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深化 ——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情景教学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语言、实验实践、生活实例手段等,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智慧、思维、猜测、想象、情感、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结合,学生在课堂上观色、闻香、品味,从而逐步达到知、情、行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2情境教学的意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马卡连柯也说:“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的成功在于艺术地设置情境冲突。而且数学情境创设对于数学教学和学生有很多帮助,所以实施情境教学,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证明,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符合他由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动力,真正能起到诱导创新的好效果。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获得良好的发展。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有一定的水平,但还需要有具体的形象或经验的直接支持。作为数学思维结果的概念、结论,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必须强化。在中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都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数学教育可以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融于情境中,通过创设有意义的、丰富的、真实的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而真实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与猜想,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能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在情境中、在合作交流中、在互动中,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和谐发展。3情境的创设方式
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方式有很多,很多教育研究者也提出很多可行创设方式,如周发康在《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 》中提出:“创设悬念情境;创设幽默情境、创设质疑情境;创设现实情境;创设美的情境;创设惊诧情境;创设类
【3】比情境;创设欣喜情境”,再如任飞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提出的“创设‘台阶式’情境;创设‘变式’与‘不变式’情境;创设‘有
【4】效性’情境;创设‘直观式’情境”。但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创设数学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利用数学史或数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史和数学故事是数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的数学教师对数学史的掌握更是必要的。数学知识点多,与之相关的故事不少,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作一些数学文化史的讲解,让他们感受一下定理、原理产生的背景,及科学家们付出的艰辛努力。在了解之后,他们对这些数学定理、原理就不会感到头痛、厌恶了。并且许多数学典故都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的还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可以给学生讲诉“勾股定理”在中、西方的来源:在中国,早在2000多年的《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由商代的商高所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又给出了另外一个简洁优美的证明;在西方“勾股定理”,是由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所以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可谓是几何学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再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时,可以给学生讲诉《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的“雉兔同笼”的故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前人的智慧,让学生怀着敬仰之情严肃的取追寻数学真理。3.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很多数学的概念或性质都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抽象的,而是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具有活力的东西,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形象的丰富感知中,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形成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在“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时,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有一个木制窗子(如图1),其外形为不稳定、易变形的平行四边形,但安装前要把它矫正为矩形,如果用一根木条把把它相邻的两边固定,使之成一个矩形。那么木条与平行四边形两边所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短要满足什么条件(即图中固定后,边AM、AN、MN间的关系)?
再有,可以引导学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例如,金融储蓄问题:怎样存钱本息多、买保险和存款哪一个更合算。消费购物:打折问题、打折与返券促销方式的比较。通讯计费:全球通与神州行哪个合算、上网包月卡与储值卡的比较。交通:出租车计价问题、怎样出行省时省钱。最佳方案问题:围栏及花坛的设计、包装盒设计、旅游租车、购票。
如果能够引用一些实际例子,使学生体会到一些问题只有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说明数学应用之广泛,感受到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要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经验,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3.3利用实验和游戏创设情景
新课程倡导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而实验情境教学是一种人人参与的实际操作教学,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作好了准备,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从通常的学校生活中无法获取的但对于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和重要作用的经验,动手实践能够解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沉闷和劳累,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而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往大脑输送相关的信息, 有利于对相应的数学结论的认识和掌握, 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情景创设法。
例如,在讲授“等式的性质”一节时,可以准备天枰和砝码等实验器材,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得到等式的两条性质。再例如,在讲授“随机事件”时,可以组织学生做“抛骰子”或“在不透明的盒子中抓取外形一样但颜色不同的乒乓球(即抽奖)”等游戏,同时可以制定一些合适的奖
惩办法,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利用实验和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体验、了解数学原理发生过程,使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更深刻。利用实验和游戏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中的快乐。
3.4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创设情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很广的应用。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直观、具体、形象的呈现出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概念、性质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在讲授“三视图”时,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三维立体图形,并且可以通过转动调整视角来形象呈现一个图形的不同面。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体验和理解“三视图”的性质。再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在讲解“两人在两地之间相向、同向的行程问题”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现具体过程等;很多初中很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形象的情境,在多媒体动态演示下,能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感性、直观、具体的认识。更能深刻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3.5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创设情景
现代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实用性和问题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头脑中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智力正处于形象到抽象发展时期,用形象事件承载抽象知识,让学生动手操作,先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分析、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学生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体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以此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概率”时,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对“中国福利彩票”中的“双色球”或“福彩3D”对中奖规则进行实践调查,并计算单注彩票中奖的概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知道“中奖”和赌博等小概率和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增强学生的防御意识。再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或家人每月的通讯消费情况,再结合通讯公司推出的不同通讯套餐进行月费用测算,为自己或家人选择更便宜的通讯套餐。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为生活所提供的服务,并做到学以致用。
4情境创设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对于情境创设,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快乐自主的学习;更加快速、牢固的掌握知识;更有利的启发思维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不是什么情境都能为教学所用,所以要创设更有利于服务教学的情境,是需要注意很多问题的。在之前也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研究,并且得出很多结论。如任飞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中提出:“过程性原则;情
【4】意性原则;结构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再如廖附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中提出:“创设情境教学有以下几个原则:有较强探索性;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或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直接联系、有趣味和魅力;有不同解法或多种可能答案:具有一定发展余地,可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有一定启示意义,蕴含思【5】想方法。”此外还有很多关于情境创设有效性原则的研究,也都提出很多观点。
对于创设最有利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的情境,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所创设情境与知识的联系和最优化:若所创设的情境与知识点没有联系,则情境就不符合特定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就无法为学生有效的理解知识提供支持和帮助。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内容,从而起到负面的教学效果。有些知识点可以创设几个不同的情境,但一个知识点不是什么情境都适合承载的,情境只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手段。在选择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 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并且能很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作为标准。
(2)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情境既然是实际生活中提炼,反映反映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规律,那么情境就务必呈现实际生活的真实面目。在教学中,只有保证情境内容的客观、真实,才能体现所创情境的说服力。而且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所以数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尊重生活实际。
(3)所创设情境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快乐自主的学习;更加快速、牢固的掌握知识;更有利的启发思维和 7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求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兴趣相投,才能使得学生自愿参与、自主探究;并且要求所创设的情境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所创设情境的难易程度:若所创设的情境难度太低,缺乏调整性和兴趣,没有办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打不到预期效果;若所创设的情境难度过大,使学生感到畏惧,就是化简为繁、适得其反了,而且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情境的创设必须根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及心理水平相适应,情境中的问题与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及心理水平要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的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机,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8
5结束语
通过本次研究和半学期的教学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教学,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兴趣。不管创设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核心是最好的蕴含和承载所要讲授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认知结构和心理水平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新鲜有趣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和认知的冲突,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数学与生活等情境的联系,从而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教学趣味化、形象化、生活化,从情境中去领悟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学目的。这样,以情境为起点的数学教学才能有效的展开,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果,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此次的研究,仅以半学期的教学的体会和一些资料、论文作为参考,教学方面缺少经验,所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研究。但我相信它能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能有一定的帮助。9
参考文献
[1]杜芬.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思考[J].现代阅读,2013,01:191 [2]栾庆芳,朱家生.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J].数学教学通讯,2006,(03):1-4 [3]周发康.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73-76.[4]任飞.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J].龙岩师专学报,2002,(06):88-89.[5]廖附现.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18):69-70.[6]胡伟南.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具体实施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1):106.[7]张秋霞.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05):5.[8]张峰.例谈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几种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1,(10):112-113.[9]吴成祖.情境教学的体会——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方法[J].学苑教育,2011,(03):52-53.[10]练兴凤,丁小平.数学情境教学的价值取向[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08):11-12.[12]李祎.数学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数学教学研究,2011,(11):2-6.[13]张伟俊.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2,(Z3):29-31+49.[14]刘允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数学通报,2006,(01):18-20.[15]赵菁蕾.中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丽水学院学报,2005,(05):117-119.
第二篇:浅析创设情境式初中数学教学
论文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心奋,能主动地参与,自主地探究。所以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人们已经有了“创设情境”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前提的研究,而且模式的问世指日可待。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趣味性、问题性、开放性,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情境的创设要为新旧知识的衔接创造条件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新的数学知识之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这个结构往往距新知还有一段距离,即或就是一步之差,教学也要要求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恰当的内容,充当新旧知识链结的“亚目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这个“亚目标”叫做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知识的有效链结创造条件,为实现新知的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可以,为知识的过渡给人以自然顺利的美感。数学知识前后连接紧密,无理方程要去掉根号化为有理方程;有理方程中的分式方程要去掉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整式方程中的高次方程要降次为一次方程或二次方程;多元方程要消元化为一元方程。
四、根据耳聋学生年级和年龄特点,唤起学习兴趣高年级的聋生注意时间长,耐力较持久,自控力也较好,思维呈连续性,学习积极性高,许多有攻坚、显示自己聪明才智的心理。在教学中要有技巧,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善于制造悬念,适当的沉默或等待,恰当的比喻,敏锐的洞察力都将聋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并有益于学生思维的动化。运用直观教具教学。聋哑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以感性材料为起点,贯彻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图片模具、多媒体、声、光、灯等直观教具进行生动形象具体的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判断联想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加深理解。活泼好动是聋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枯燥的学习变为具体有趣的东西,在实践活动中尝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五、创设竞争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鲁纳就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我们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做练习时,我们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竞争:把竞争带入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竞争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课堂上让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或是解决一个问题,或会做一道计算题时等对他们做出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或是作业批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这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情境 创设途径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重新审视教学情境的概念内涵,阐明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意义,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进行了探索,,以期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情境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在数学课堂教学各环节中,教师只要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才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通过有趣的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处的悬念,变静为动的多媒体教学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种常用形式进行探究,与广大同仁共探。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形式
1、挖掘“生活实践”情境,让学生能学数学
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根椐这一要求,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设计生活实践情境,让学生主动接触数学、实践数学、理解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1】: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一节时,可以设计如下情境,把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上1到6这几个数字,组织学生分组掷正方体的实验。每掷一次前要思考如下问题:出现的数字小于0吗?大于0吗?会出现7吗?出现的数字是4吗等等。这样,许多学生感到,如此陌生的“随机事件”内容,经过数学课堂转化到自己实验中来,从而能使学生加深对随机事件涵义的理解,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并非那么困难,学生参与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将提高。
【案例2】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桂林两大购物中心微笑堂和百货大楼为迎接五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微笑堂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百货大楼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
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2、导趣引思,创设引入新课情境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3】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时,先向同学展示一张大报纸,请学生猜一猜,可以对折多少次。许多学生回答能对折“几十次”,有的还说“几百次”。然后让同学们动手实验。结果证明,一般对折到七次后,很难折叠了。许多学生心存疑惑。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折纸与乘方知识紧密结合,学生印象较为深刻。
3、设计“认知冲突”情境,让学生想学数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了让数学有趣,让课堂有吸引力,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制造一些“悬念”,让学生步入“愤”和“悱”的境界,引发其认知冲突,激起他们继续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
【案例4】在教学《分式方程》一课,针对许多学生不重视“验根”的现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与学生已有认知存在的矛盾的问题:“2=1”的证明过程。
设:a=b,两边同乘a,得a2=ab,然后两边分别减去b
2得a2-b2 =ab-b2,即(a+b)(a-b)=b(a-b)
两边同除以(a-b),得a+b=b
设a=b
则2b=b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b,得2=1
许多学生看完后,惊讶不已,结果是“2=1”,但是2不可能等于1。问题出在哪?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有小组认为问题出在“两边同除以(a-b)”这一步上:因为“a=b”,a-b=0,这不符合等式的性质。这时教师强调0在解方程时就是一个让人头痛的调皮鬼。如果稍不留神,这会被它“暗算”,导致解方程出现失误。这时教师紧接着出示一个分式方程:
实际上,方程中的分母a-1屹0,即a屹1,然而却解出一个根a=1,因此它是原方程的增根。然而如果平时没有验根的习惯,这个分式方程的解法必然出现错误。
4.以人为本,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案例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对于此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从而得k≤0.5。对于这样的解答,教师本来准备这样评价:你把k≠0这个条件漏了,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但这样的评价显然缺少鼓励与启发,于是改为如下的评价: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当k≤0.5时,能否k=0,为什么?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份,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5.画龙点睛,创设课堂小结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案例5】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课堂小结只有两句话。即“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只须寥寥数语,就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充分备学生。根据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面向全体学生,设置恰当的数学情境。
2、对农村学生创设情境要“就地取材”,用身边的情境展示数学问题,切记毫无选择的套用别人特别是城市才有的情境例子,那样反而让学生感到生疏,丧失学习的动力。
3、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正确把握好数学问题情境要具备的条件:(1)教育性。即作为数学问题情境的材料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要有帮助。(2)趣味性。即作为数学问题情境的材料要内容丰富,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以及积极探究的学习兴趣。(3)探究性。即作为问题情境的材料,必须有探究性,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诱发学生的发现创造意识。
总之,我们要努力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它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特别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一、“数学情境”障碍化,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障碍性.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从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问题情境不能过于宽泛,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考虑;也不能过于简单,失去思考价值.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状态.以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与小组合作可以完成为佳.例如,在讲“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得到的启示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受平行四边形先剪后移再拼的影响,学生一开始可能也用这种方法,发现很难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这时,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如何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发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应是伸手就摘桃,也不宜是跳起来也摘不到桃,而是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二、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有的学生画的是三角形,有的学生画的是蝴蝶,有的学生画的是美丽的图案……再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来体验轴对称.这样,在理解概念时,学生不再是一片茫然,而是有现实感的,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三、创设古典知识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丰富性
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古典知识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入方式:《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精典之作,曾经作为古代书院的数学教本,直到今日,书中的一些问题还深深吸引着我们.此书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你知道这道题所表达的信息吗?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四、创设形象化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直观性
“直观是认识的途径,是照亮认识途径的光辉”.物体的直观形象,能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同时能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并进行思考,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情感记忆.所以,形象化的问题情境适合初中生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创设形象化的问题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充分利用一些半具体半抽象的模型及图片展示的数学材料,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提供丰富表象,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五、创设美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数学之所以给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没有体会到数学的“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美”,利用图形的线条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体现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教师应尽量将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中所蕴涵的“美”产生共鸣,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维持长久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领悟美、创造美.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四川省剑阁县鹤龄中学 杨 杰
【摘 要】新教材特别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教学情境 有效性 探析
将初中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这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特别重视情境问题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创设直观或实验情境
对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学生可能不知从何开始,这时教师可提供直观的材料,或通过具体实验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来研究具体的问题,这样学生探究问题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的答案,从而很直观牢固地学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如,火车从车头开始通过一座大桥问题,讲解此题往往是“纸上谈兵”,一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不易理解题意,故难点不好突破。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物,演示这段“火车”过“大桥”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将关键时刻的位置绘制成图形,就能较容易列出正确的方程。例如,在教“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教师先发给学生一张破碎的圆形硬纸片,并说:“机器上的皮带轮碎了,为了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请你设法画出皮带轮对应的圆形。”接着让学生用圆规、直尺、量角器比比画画,进行实验,探索问题的解法,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几个圆? 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学习新知识的预备知识,但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不容易被学生发现时,教师若通过设置具体实验或直观的问题情境,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故事创设情境
讲一个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的阶段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使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可以在课的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心理,激发求知的欲望,引起学生对即将要学教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留下了悬念,不仅让学生回味无穷,(教学论文)又为下节课的讲授作了铺垫。
2.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在创新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探究情境,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关切与渴望。通过探究使学生在积极而自信的状态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还能把自己发现的结论作为学习的动力,如讲“等腰三角形”一节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玻璃板被弄破了,只留下底边和一角,怎样才能把这块玻璃配好?”一时间,学生的热情高涨,给出了许多答案,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创设竞争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鲁纳就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我们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做练习时,我们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竞争:把竞争带入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竞争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