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

时间:2019-05-13 02:0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

第一篇: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

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

【摘要】通过研究文本的语文特质,将文本细分为主题型、内容型、范式型、材料型四类,依据文本类型选择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确定课型,实施教学,有利于净化教学目标,简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从而改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落后现状。

【关键词】主题型

内容型

范式型

材料型

课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35

什么是文本的语文特质?文本的语文特质,是指一个文本在主题、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所具有的可供学生学习、借鉴或利用的独特价值。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文本,二是学情。

研究文本的语文特质,将文本恰当分类,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确定阅读教学策略,净化教学目标,简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从而改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落后现状。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怎样根据文本的语文特质来将文本分类,进而选择相应地教学策略,确定课型,实施教学。

一、主题型文本与人文思辨课型

主题型文本是指以主题取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在主题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可供学生学习、借鉴。主题型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负载着重大的人文价值,可以引发学生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思考,可以促使学生对生命、对人生发起追问和探索。

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皇帝的新装》、《丑小鸭》、《背影》、《小狗包弟》、《老人与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等课文可以处理为主题型文本。对这类以主题取胜的文本,就应选择主题型教学策略,即围绕主题教学,采取人文思辨课型实施教学。

现以人教版必修一《小狗包弟》为例,谈谈怎样围绕主题实施人文思辨课教学。《小狗包弟》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时代的现实,以及小狗的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伤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这篇课文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反映了“文革”所造成的人性扭曲的状况,还展现了巴金老人对自己那深刻的反省和无情的解剖。因此,这篇文章就宜于围绕主题教学,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使学生正确认识人性并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的精神”。

二、内容型文本与操作应用课型

内容型文本是指以内容取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在内容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可供学生学习、借鉴。这里所说的内容包含科普小品介绍的科技知识、文化论文阐述的文化规律或文化特征。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宇宙的边疆》、《动物游戏之谜》、《咬文嚼字》、《谈中国诗》、《中国建筑的特征》等课文可以处理为内容型文本。对这类以内容取胜的文本,就应选择内容型教学策略,即围绕内容教学。根据文本内容的特征,可以相应采取操作应用课型、理解点评课型、创读创写课型、诵读积累课型实施教学。

上述四种课型,限于篇幅,难以全部展开详述,这里仅谈谈怎样根据文本内容实施操作应用课型教学。

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学术随笔,文章讲“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从语言文字的层面讲文学鉴赏。因此,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就不要在写作思路、论点、论据等方面纠缠,而应该围绕内容教学,把“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作为核心教学目标。

笔者执教《咬文嚼字》,共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总结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文章谈到的“郭老改句”、“《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惠山小龙团》

三、四句的剖析”四个例子分别总结出咬文嚼字的四个方法:调整句式,增减字数,炼字锤词,善用联想;第二步实践应用:出示三个例题,引导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方法应用于文学鉴赏实践。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能否改为“流入海”?

(2)分析“你怎么了?”与“怎么了,你?”在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3)下面是鲁迅《社戏》中一段写看戏的文字:

“(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有人觉得这段文字嗦拖沓,把它改写成“然而我从九点多看到十二点,叫天竟还没有来。”是原文好呢,还是改写更佳?说说你的看法。

三、范式型文本与语技训练课型

范式型文本是指以表达技巧取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在表达技巧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可供学生学习、借鉴。这里所说的范式是指文本在表达技巧(即艺术手法、结构技巧、语言修辞)方面,具有鲜明的样板示范功能,这种表达范式可以用来作为学生的写作示范素材,训练学生某项写作技能。范式型文本应该选择范式型教学策略,围绕文本某项表达技巧,采取语技训练课型实施教学。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羚羊木雕》可以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写作千姿百态的‘说’”,又如《社戏》可以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写作多彩多姿的‘想’”,再如《拿来主义》,可以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道理”。

四、材料型文本与语言运用课型

材料型文本是指作为语言应用训练材料的文本。这类文本在主题、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没有什么独特价值可以作为核心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这类文本时,就宜于把它作为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训练的材料。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尤其是初中课本)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可以处理为材料型文本。对这类文本,应该采取语言应用训练策略,实施语言运用课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和语言有关的积累和训练活动,即针对文本特点训练语感、积累词语句式、揣摩词语句式、研究语序、仿句、缩写、改写、续写、扩写、补写、取小标题等等。对材料型文本采取语言运用型教学策略,实施语言运用课型教学,就是以语言应用的方式鉴赏主题、内容和表达技巧,要点在浅文深教,难文易教,短文丰教,长文简教。那些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优秀教师都善于实施语言运用课型教学,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更是个中高手,她是这样简洁明快地教学《枣核》一文:1.朗读课文说目标;2.重拟标题点主题;3.咬文嚼字解主题;4.辨析疑段破主题;5.修改结尾扣主题。

文本类别与教学课型研究,是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课题。王荣生教授开风气之先,首倡文本类型研究,从理论角度提出了“定篇”“例文”“用件”“样本”学说,王君老师则是呼应在后,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究,在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启发之下,笔者结合名师教学案例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以上便是笔者初步研究的点滴心得,不揣浅陋,就教于方家。

第二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

一、第一种分法:新授课与复习课

根据教材的整体结构与体例,小学三到六年级英语课课型主要分为新授课与复习课两大类,其中复习课包括单元复习课与综合复习课(即Fun Time部分)两部分。

新授课每节课为一课时。

单元复习课是每个单元结束有一课,复习并运用这一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为一课时。综合复习课是每3个单元结束有1个Fun Time,每个Fun Time包括3部分(即Part1、Part2、Part3),复习并综合运用这三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一共3课时。

二、第二种分法:词汇和句型教学课与课文教学课

由于人教新版《小学英语》教材1—4册的编写体例与5—8册的编写体例有所不同,所以三、四年的课型与五、六年级的课型也有所不同。三、四年级新授课是词汇和句型教学课。每课为一课时,每课学习3—4个新单词或短语和一篇短会话,短会话中包括1—2个新句型。五、六年级新授课按照单课与双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分为两种不同的课型,单课是课文教学课,双课是词汇和句型教学课。每课均为一课时。

课文教学课分为会话式课文教学与语篇式课文教学两种。课文教学着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课文内容是针对某一话题的一篇长会话或一篇短文。课文中应用了一些新的词汇与句型,包含了一些语法和功能知识。

双课重点是词汇和句型教学。每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4—6个新词汇和2—4个新句型,第二部分是掌握一些要求听说读写“四会”的词汇和句型,第三部分是结合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第四部分是学习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方法和发音规律。

小学英语新授课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按照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热身活动——新知呈现——语言操练——综合运用——小结并布置作业。

1、热身/复习活动(Warming-up/Revision)

此环节的目的是:激活大脑和激活已学知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热身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

1、Sing some English songs(歌曲).2、Say the poem or chant(歌谣).3、Play some games(游戏).4、TPR活动

5、Do the actions.(角色扮演)

6、Greetings(问候)

7、Free talk(问答交流或日常交流)

8、Repeat the text(复述课文)等等。

注意活动的互动形式应为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

2、新知呈现(Presentation)

新知呈现阶段是学生语言输入的最初阶段,是一节课的重点教学环节。这阶段的教学原则是:

(1)设置真实语境。(2)聚焦重点语言。(3)优选呈现方式。(4)体现短时高效。

新学习项目的呈现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呈现方式应当直观、生动有趣,能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这堂课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

呈现方式主要有:实物、图片、简笔画、挂图、课件、录音、游戏、歌曲、歌谣、表演、TPR等等。

3、语言操练(Practice)

语言操练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新知呈现阶段的学习,还需要大量的语言操练,以达到真正的语言输入,并且为语言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避免枯燥无味的练习,同时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这阶段的教学原则是:

(1)明确操练内容。(2)操练方法要多样有效。(3)活动形式要多样有效。

语言操练方法主要包括:替换练习、问答交流、看图写单词、游戏、歌谣、歌曲、表演、TPR等等。

活动形式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两人、小组等)。

4、综合运用(Production)

综合应用阶段就要结合真实生活完成1——2个真实任务或解决一些问题,是学生的语言输出的重要阶段。在本环节中教师根据所学知识创设恰当的情景并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或模拟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掌握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阶段的教学原则是:在本环节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拓展语言,即根据情景的需要充分利用所学语言,包括过去所学的知识以及新学的知识,进行大量的交际运用,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表演课文、改编对话、调查采访、情境表演、话题讨论等等。

5、学习小结(Sum-up)

学习小结阶段既要总结归纳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要评价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实际效果。尽量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

6、布置作业(Homework)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口头与笔头的结合,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的结合。

除常见的机械性的作业外,教师应多布置一些创编对话、说说做做、调查、特色作业(如单词卡片、英语小报)等形式多样的作业。

第三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作者:韩化彬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5-02-26】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内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内容偏重于实验。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 1.界定

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内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5)拓展探究,课外延伸。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一节课不能完成,可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是本节课没有解决完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范围,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基本要求

在设计、实施观察探究课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可以按空间顺序,静态顺序观察,例如观察动植物,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然后再各部分依照一定方位去观察。也可以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动态顺序去观察,如观察月相等,要提示学生按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观察,并作好必要的记录。

(2)用比较的方法,抓住事物特点去观察。指导学生要在全面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或相关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点。如观察水的特征时与牛奶等其他液体相比较,水的性质特点就会清晰展现。

(3)边观察边思考,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如观察种子时,启发学生联想、猜想种子各部分的功能。在观察中,引导学生边看边相互议论,“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想?”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思索,分析比较。由此,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对事物产生新的体验和感受,使其在头脑中留下鲜明生动的形象。

(4)观察要实事求是,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时要注意各种细节,边观察边记录,详细地、客观真实全面地记录下观察的情况,不可以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观察者本人对现象的解释混为一谈;观察目的一定要明确,切忌盲目观察,要细心、有心,不放过那些看起来似乎是偶然发生的意外现象;注意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观察,观察中的比较、测量、分析、推理等方法都要用到,还要运用多种感官。同时也要重视借助观察工具的观察。

另外,教师要注意中长期观察活动中的评价激励,保持学生观察探究的热情。

(二)实验探究课 1.界定 以科学小实验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实验探究课。教学中此类内容很多,包括对比实验和模拟实验,如种子萌发实验、它们会生热吗、蒸发、摆的研究、谁热得快等对比实验,另外还有日食和月食等模拟实验。

2.一般操作步骤

(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准备;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让学生提出问题也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要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提问题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才敢提出问题,才会提出问题。

(2)猜想和假设。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提出一系列的研究问题后,教师要强调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要研究的问题上,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制定探究计划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比较难的环节,需要学生高质量思维活动的参与。探究计划是要根据预测的结论来制定,学生预想的结论不一样,设计探究方案也就各不相同,只有设计好实验方案,学生才能明确实验的步骤和思路,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4)实验探究。分组观察、实验操作。探究是根据探究计划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是用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猜想的具体实践。

(5)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测量的数据都是形成结论的有效事实和可靠证据,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从现象或数据中有所发现。

(6)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得出探究结论。交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实验所得到的事实(数据),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基本要求

(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发现过程,要周密考虑提出问题的每一个步骤和提出的方法,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探究真理的勇气,促使他们形成以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的身份向未知世界挑战的心理状态。(2)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作为实验探究的基本目标。其培养过程应包括引起兴趣,形成探究动机;洞察、分析、比较、提出假说;进行实验,验证假说。

(3)提出规范撰写实验方案的要求。提出假设、器材准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对实验现象的解释、结论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都要涉及到。

(4)实验前必须要明确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考虑不周到往往会造成实验数据的不准确,或出现安全问题等,甚至导致探究活动失败。

(三)资料探究课 1.界定

以借助资料获取信息寻找答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资料探究课。当有些探究活动由于条件限制不能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时,便捷的资料信息获取分析便成为其主要的探究方式。如太阳家族、探索宇宙、寻找达尔文的足迹、我从哪里来等内容。

2.一般操作步骤

(1)提出问题。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背景资料应尽可能直观形象。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并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价,在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2)寻找证据。教师对学生收集信息的过程、途径给予关注,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3)分析与解释。教师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掌握学生的想法,并安排适宜的时机组织学生整理信息,将筛选出的信息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用收集的信息对所研究问题做出较为合理的回答。

(4)交流与质疑。创设较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启发学生对信息收集的方法、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

(5)结论与拓展。启发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建构起较为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指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性或方法性的知识。

3.基本要求(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探究专题。在确定专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信息能力,设计的题目要具体,不要过大过空,以免学生无所适从。

(2)确定专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搜集和整理。

(3)要重视学生信息搜集整理情况的展示汇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汇报材料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最终得出探究结论。(四)制作探究课 1.界定

以学生动手制作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制作探究课。以制作探究为主的内容有:我的风向仪、我的雨量器、制作小火箭等。

教材中科学小制作一般结合某个研究专题进行,如在对不倒翁进行研究时,做一个不倒翁;在对镜子进行研究时,做一个潜望镜或万花筒等。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等简易材料进行科学小制作,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同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同样的内容用不同材料做,同样的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东西。

2.一般操作步骤

(1)教师或学生选择和提出制作任务,讨论操作步骤、技术要求等。

(2)引导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或制作对象展开想象,然后由学生设计制作方案,选择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指导非常重要,特别要注意把学生的想象引导成为科学、合理的方案。

(3)学生进行制作,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拼装组合,并对作品的整体进行美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制作中的问题,在进一步提高作品的合理性、科学性,增强美观性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避免“学生坐着做,教师站着看”的现象发生。

(4)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看一看是否体现了制作任务的要求,有没有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做出修补,完善自己的作品。评价的标准是:作品是否完成;作品使用的材料是否合理、合适;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作品是否具有实用价值。3.基本要求

(1)材料的准备。制作活动前首先要准备足够的制作材料,如做不倒翁用的蛋壳、橡皮泥等。其次,选择的材料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具备如下特点:学生人人都能找到的材料;最好是不花钱的材料,坚持废物利用;材料容易加工;最好有多种替代材料,每一个制作活动的材料都不应是唯一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种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材料,保证制作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2)要注重教学引入。教师在制作活动前,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欣赏优美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对有趣的作品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上好制作课,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注重教师指导。要根据学生准备材料的差异性,提出不同材料的不同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让学生自主选择做法,切忌一刀切;在个别辅导时,要尊重学生的设计,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特别是对待制作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切忌回避或者视而不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掌握了基本的制作方法后,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切忌“泼冷水”。如学生学习了不倒翁不倒的道理,学会了用蛋壳制作不倒翁后,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材料(如乒乓球等球形物体),发挥自己的想像,制作形状不同的各种不倒翁。

(4)注重活动后反思。制作活动结束时,不仅要认真回顾制作步骤,更要注意激励学生把制作活动延伸到课外,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可以评选优秀作品,用好作品鼓舞学生;可以组织学生互评,在交流中使学生受到启发,激发学生继续制作的兴趣;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课后思考,设计制作出更新颖的作品;可以展示各种各样的作品,开阔学生视野,激励学生课后去仿做。总之,通过小结,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受到鼓舞,使制作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乐于从事的日常活动。

(六)技能训练课 1.界定

以训练学生科学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技能训练课。是在教师的参与、组织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构建训练活动,领悟某种技术的要领与步骤,形成操作实践能力。教材中涉及到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内容有:练习使用温度计、练习使用量筒、测力计的使用等。

形成学生技能是工具探究的基础,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探究的质量与结论的准确性。因此,教师要重视技能训练课的教学。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可借助多媒体、歌曲、图片、游戏活动等手段创设情境。情境可分为兴趣情境和问题情境两种。兴趣情境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有关工具和仪器的故事;简介工具和仪器发明的科学家及发展史;简介工具和仪器的结构、特征、作用、在科研及生活中的意义。问题情境是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或仪器来帮助,使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问题情境具有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和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作用。

(2)探究演练,形成技能。这一环节是科学技能训练课的重要部分,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潜能,可按不同的训练途径开展训练活动。

(3)运用技能,反思改进。通过练习,学生才会经历由不会到会,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再通过反思自己操作时的成功和失败之处,通过评价别的同学汲取经验,完善改进。

(4)拓展延伸,实践应用。科学技能技巧的培养源于实践,用于生活,反复实践,可以熟能生巧。同时根据能力迁移的原理,组织、启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科学技能技巧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解释自然现象,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改进原有的作品,还可以进一步创造、发明。

3.基本要求

(1)教师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演示示范要操作规范、科学准确。教师可以亲自演示,也可以采取播放录像的方法。示范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重点、难点的片段。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例子。

(2)操作训练要注意“由简单到复杂,由慢到快”,练习的项目应有计划、有层次、有数量,切忌机械训练,只有经过循序渐进、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技能。(3)教师指导要到位使学生明白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否则只能“照葫芦画瓢”,很难真正形成技能。还要因时因地制宜,精心选择简单、易得、操作性强的训练材料。

(4)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如果内容简单可以把课堂完全开放给学生,选择经验丰富的学生做“小老师”。既要“以点教面”,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绪,还要注重学生锻炼机会的均衡性,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教师要给予更热情的关注,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5)在反思评价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成果,充分肯定被评价学生的所得和独特之处。还要客观正确地分析问题所在,找出问题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掌握正确的技能技巧,尤其要提出准确的改进办法,提出修改意见。

第四篇: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合作型学习研究

论文题目: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合作型学习的研究

名;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合作型学习的研究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指导,针对体育课中常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找寻一种相互合作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相互合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身体,思想上的双重锻炼,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与方向。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

合作型学习

研究

前言

体育课上常发现学生站在旁边观看,自己很少参与;同学之间分歧很多,有时还会闹矛盾。通过谈心,了解到他们的想法:自己对上体育课是非常喜欢,可是与同学之间一起练习,有时缺少信心,有时觉得没劲。然而,当学生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却又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身心的双重锻炼,从而实现体育对学生的更多价值。经过归纳总结,如果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体育合作小组,充分利用集体力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与帮助,进行合作型学习,是否能够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研究时间、对象、方法

2.1

时间:2008年3月~2009年2月(一学年)

2.2

对象:内蒙古额济纳旗完全小学二年级1、3班为实验班2、4班为对照班实验班与对照班均为82人,其他信息比较相近。

2.3

方法

2.3.1

实验法

实验班在教学中以合作型学习为主导组织形式,开展多种教学实践活动。对照班选择的内容、课次与实验班相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则按照原始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3.2

调查资料法

调查及查找、阅读有关书刊以及国内外有关合作型学习方面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情况。为撰写该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课标实施后学生的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经过实验,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表1可以明显地看出,说明学生通过实验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各项指标上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向着提高的方向发展。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的是立定跳远,这充分说明学生的腿部力量能普遍地得到加强。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实施后,给体育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需要,科学、合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负荷量在增加,学生锻炼身体的时间在加长,学生的锻炼效果明显增强。

表1

实验班、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技能形态提高幅度对照表

实验班

对照班

性别

项目

实验前X

实验后X

实验X

实验后X

身高

124.5

128

126

127.5

体重

24.5

23.7

24.3

50米跑

11.8

11.8

11.9

11.8

立定跳远

131

137.2

132.5

136

身高

125

128

127

130

体重

26.5

23.5

50米跑

12.6

12.4

12.5

12.4

立定跳远

125.5

128

123

126

3.2合作型学习

合作型学习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在组内进行思维碰撞,相互质疑、辩驳,从而取得共识,获得知识和精神上的满足的一种学习模式。其基本程序是:分组→设置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协调合作→竞赛或者交流评价→体验合作乐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心理水平都很低,而竞争和协作对学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此这个阶段的合作型

相互学习不能太强调结果,而是注重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启发合作意识。

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一年的实验操作。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个性发展、认知水平、自主参与等方面实验班比对照班发展要快。具体表现在实验班的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能够认真倾听他人见解,接受他人的意见,多数学生有与别人交流的欲望,并能简单交流。遇到困难互相协作,互相帮助。而对照班,学生多数时候以个体进行练习,练习的时候积极性也很好,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自我体验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争着说,不听别人说,意见很难统一,失败了互相指责,推卸责任。

表2

合作意识调查、测评统计比表

实验组

对照组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倾听别人意见

观察别人动作

主动参与交流

主动帮助别人

另外我还对学生做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学校在开学编班的时候是自由混合安排的,各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基础是一样的,因此对实验后的问卷调查结论进行对比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可信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合作型学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表3

学生心理素质调查表

实验组

对照组

没有

一般

很严重

没有

一般

很严重

胆怯心理

自卑心理

嫉妒心理

急躁心理

3.2.1感受合作的意义

知、情、意、行,知为先。知就是让学生对合作型学习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没有大道可讲,就是初步感受合作,他们不可能有深层次的思维交流和碰撞,教师就先引导他们把合作看成团结的共同操作。体育课是以活动为主,是以肢体语言为主的。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和游戏的特别设置让学生了解协作的重要性,明白团结就是力量。例如游戏:一个大个子和一个小个子拔河;一个大个子和两个小个子拔河;一个大个子和三个小个子拔河。让学生自己观察结果,然后评议。诸如此类的练习让学生明白自己在集体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2.2激发合作的需要

需要是一切行动的内在驱动。低年级的儿童兴趣广泛、活泼好动,但是注意、意志、情感水平都不高。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利用角色的扮演、音乐的渲染、场景的布置等多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促进学生融入到练习中去,有利个体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需要是合作的动力。情境中热烈的、紧张的、愉快的气愤能让学习的目标更具吸引力,学生在渲染下乐于思考、乐于交流,主动和同伴进行合作练习。例如:角力游戏是一个合作目标的游戏,但是在低年级让学生单独去分组游戏,学生的兴趣不是很好,互相之间的配合也不很尽心。教师可以这样设置:以带学生秋游为情境,然后穿插一些小游戏(老鹰捉小鸡、小白兔钻山洞等),突然一阵紧张的音乐,老虎来了,各个小组的同学赶紧躲到大树后的高处,大家齐心协力对付老虎,可千万不要让我们一个小朋友给老虎咬着,事发突然,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不要教师提醒就会积极的去爬,并且能紧张而开心的你拉我、我拽你的紧紧抱成一团。在这个时候互相合作就成了学生内在的需要。

3.3.3培养合作需要的心理素质

合作型学习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求学生能充满自信同时又尊重别人、信任别人,对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很情绪化很自我化。主要表现在:不听别人讲只想自己说,甚至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他人的见解;情绪起伏很大表扬立即高兴,批评立刻颓废。在集体游戏和比赛中只关注自己比的结果而不是小组的成绩。如果直接开展合作型学习,那肯定是一团乱麻。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练习和游戏发展学生自信心、独立性,同时引导他们尊重他人、接纳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报告老师”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但是他们报告的内容都是别人不遵守纪律,或者动作做的不好,其目的还是为了突出自己。动机虽然不好,但教师正确引导却是培养学生认识他人的良机。教师要求学生在游戏和学习中能够观察别人的进步和比自己好的地方,游戏结束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告诉对方,每个学生每次要有不同的对象,并轮流给他们向教师和其他学生汇报的机会。教师要求学生的交流尽量客观。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能逐渐正确的评价别人,并促进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内在习惯的养成。

3.4.4

合作型学习的组织

首先内容的选择在低年级体育课上什么样的任务适合合作型学习呢。受低年级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合作型学习内容教师要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要求不能太高,任务的不能太深、太泛,可以是半开放式,教师给予提示,对学生适当引导。低年级主要是一些小游戏为主的操作层次上的合作,有一些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项目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思维上的交流。如技巧上的滚翻动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然后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和互相观察得出初步的动作要领,互相保护与帮助完成动作。教师通过巡视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纠正。现有的教材中有很多的游戏都是以合作为目标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修改。教师还可以就游戏的方法和内容设置创新和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合作型学习,启发学生思考。竞争性太强,竞争结果直接显示的游戏和比赛不适合学生合作型学习,例如接力跑。这些内容会让一些在本项目上比较落后的学生受到排挤,产生心理障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其次合作型学习的模式

合作型学习的模式有两种。为了评价的公平和起到激励效应,一般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就是一个小组的学生按学习能力和个性等因素异质搭配,有强有弱,有外向型、有内向型的,而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差不多。这种模式适合竞争性的练习,这样能调动每组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充分发挥互补性优势。第二合作型学习可以配合分层次教学,进行同质分组。同一水平的学生在一起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不同水平的组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交流欲望。学生对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操作练习用这种分组合作效果比较好。另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情感丰富,通过问卷调查他们对朋友的选择很少受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影响,而体育课是以活动为主的,没有严密的科学性问题,所以在分组的时候也可以突破空间的局限,突破合作对象的固定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情和需要选择合作伙伴。这样学生更加容易兴奋,练习的情趣高涨,课堂资源得以有效的整合。例如:单、双脚跳的练习,先让学生想象哪些动物是跳着走的,怎么跳的,模仿一下,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带上,接着小动物找朋友的游戏就让学生自己找到了合作伙伴,最后可以安排小动物搬家、造房子等等一些游戏。

第三合作型学习小组人数的安排合作型学习其实就是个性化吸收,创造性转换的过程。所以在合作中要重视体现自主性,要保证每个个体都有表现和交流的机会,所以低年级学生进行合作的人数4—6人为好。人太多了不利于组内每个个体的自我展示,人太少则不能体现合作的精神。

结论和建议

4.1

新课标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它让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使学生的自然性和社会性都得到了发展。

4.2

合作型学习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参与、民主、互尊、互助、竞争等道德观念和意识起到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过程中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耐挫、包容等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明显提高。合作型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实验组学生的观察能力、讨论能力和开拓型思维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合作型学习是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在组织合作型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要有明确的目标,避免合作流于形式,不能为合作而合作;同时教师要重视个体的参与性,注重因材施教,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交流产生共性;低年级的体育课的合作型学习还要特别注意放与收的度,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杨贵仁

郭敏

新课程标准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邱裕良

教师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J]

中国学校体育2003.2

[3]于晓东

对体育教学编组(班)的思考

[J]

中国学校体育

2003.1

[4]钱南阳

合作小组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J]

中国学校体育

2003.4

[5]葛永利

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J]

体育教学2003.3

[6]宋学光

体育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

[J]中国学校体育2003.7

[7]杨慧才

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思考

[J]

体育教学2003.1

[8]赵立

杨铁梨

体育教学概论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第五篇: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与主要课型研究

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与主要课型研究

广州市教委教研室 黄子成

内容提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对教学模式与课型特征作认真的探索与研究。本文着重对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与主要的课型特征作论述,以求达到教学规划、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型、外语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界定

中外学者对“教学模式”的界定有多种:

(1)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系统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形式”。(巴班斯基)

(2)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乔伊斯、威尔)

(3)教学模式是“导向特定的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的程序”。(冈特、埃斯特、施瓦布)

(4)教学模式是“一组综合性成份,这些成分能用来规定完成有效的教学任务中的各种活动和功能的序列”。(安德鲁斯、古德森)

(5)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整套方法论体系,它实质上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的概括。它既可以直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通过理论概括而形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黄甫全、王本陆)

(6)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科学、相对稳定的各种类型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办法的策略体系”。(柳思俭、淳于家新)

(7)教学模式是“具有理论支持的教学活动的操作框架”。(曾萄初)

(8)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唐文中)

(9)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顾明远)

(10)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冯克诚、西尔枭)

虽然对“教学模式”的表述各异,但有几点是核心的:

(1)教学模式与教学理论密切相关。在某种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某种相应的教学模式。

(2)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教学模式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相关。某些教学方法适用于某些教学模式,或者某些教学模式要求使用某些教学方法。

(4)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相关。教学结构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教学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

(5)教学模式与教学程序相关。程序体现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是教学理论的操作化和教学实践的规范化。教学模式具有两大功能:一是理论方面的功能。教学模式能以简化的形式表达一种教学思想或理论,便 于教师掌握和运用。二是实践方面的功能。教学模式可以提供达到教学目标的条件和程序的指导;可以帮助预见预期的教学结果;可以使教学成为一个系统;可以改进教学过程、方法和结果。对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和构建可以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最优化。2.外语教学模式

外语教学模式是阐明外语学习/习得过程的基本规律、特征、结构和功能的模式。由于学习/习得观的不同,外语教学模式有多种。

目前国外七种重要的外语教学模式:

(1)克拉申(S.D.Krashen)模式。它主要描述习得过程。这一模式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外语能力是在较低的情感过滤条件下,通过足量的可理解输入,以可预测的顺序习得的。这一模式是:

(2)贝立斯托(E.Bialystok)模式。它主要说明在形成外语能力过程中的三个层次的有关因素的作用和组成方式。这一模式是:

(3)斯特恩(H.H.Stern)模式。它确定了外语学习的5个要素及其内在关系。这一模式是:

(4)艾伦·豪沃特(Allen-Howard)模式。它是一种多中心模式。根据交际的话题、题目或任务制定外语教学大纲,并采用F·S·E三角形学习模式。这一模式是:

F:functional practice ; S:structure practice ;E:experiment practice(5)坎特林(C.N.Candlin)模式。它把学习外语看作是语言形式、概念意义和人际关系的三个知识体系的结合。这一模式是:

(6)哈伯德(C.R.Hubbard)模式。它是一种学习外语的交际模式,要求在客观事物的环境中进行愉快的交往。这一模式是ARC三角形模式:

A:affinity ; B:reality ; C:communication(7)蒂东尼(R.Titone)模式。它是力图吸收其它模式之长的一种综合模式。这一模式是:

3.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中的微观模式。中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深受各种流派的外语教学法影响。下面是外语教学流派的分类表与一览图:

目前对国内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影响较大的教学流派是:

(1)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目前仍流行在某些学校的某些课堂的语法翻译法大多数是不同程度的改革了的语法翻译法。其教学模式是:教师带读生词——教师讲解课文——切合原意的课文翻译——课文句子结构分析——语法项目练习——翻译练习——学生背诵课文

(2)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提倡“先理解,后操练”。其教学模式是:理解(句子结构和所学内容)——形成(语言能力)——运用(语言行为)

(3)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语言学和行为心理学。其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述教学内容(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复述——句型替换、转换和扩展练习——口语交流活动

(4)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又叫功能法,以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其教学模式是PPC模式:

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5)结构·功能法(Structure - Function Approach)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Longman 出版社合编的JEFC 和 SEFC 倡导RPDPC模式:复习(revision)——呈现(presentation)——操练(drill)——实践(practice)—— 巩固(consolidation)

课堂教学模式化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将整套模式的操作程序运用到教学之中,因为模式对方法的各种特征的描述是具体的、外显的、易于摹仿的。同时教师亦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条件与环境、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的专长,去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以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近年国内中学英语教学界有人提出了不少经验型教学操作模式:

(1)“拼读入门,阅读主导”教学模式(杜培俸、苏纪容;唐健乐、陈永科)

(2)“语篇微型情景环式”教学模式(朱崇军)

(3)“导、读、练”阅读教学模式(王中文、肖曼池)

(4)“语篇五说法”教学模式(俞声弟)

(5)“六步循环”教学模式(郝乐心)

(6)“课文教学与书面表达二合一”教学模式(陈静波)

(7)“听说训练引路,优先发展听说能力”立体化教学模式(曾葡初、苏沙平)

(8)“视听导学、整体训练”教学模式(徐世平)

(9)“阅读整体教学五阶段”教学模式(张献臣)

(10)“读写结合、循序训练、自学自得”教学模式(陈茂锐)

(11)“录音伴学”教学模式(潘洪沛)

(12)“点——线——面——体”课堂教学模式(王韶琴)

(13)“综合分析五步”教学模式(章洪华)

(14)“课文整体教学四步法”教学模式(申开来;卢盛莽)

(15)“课文整体教学三步法”教学模式(孟庆荣)

(16)“课文教学读、讲、译、练四步”教学模式(张洪贵)

(17)“课文教学讲、练、查、补四步”教学模式(韦 明)

(18)“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刘笃军)

(19)“课堂教学启发五式”教学模式(唐继南)

(20)“导练式阅读”教学模式(骆东风)

教学者依据教学实践的经验,以归纳法建立一种教学模式,必须具备下列的基本构成要素:(1)该模式的教学理论

(2)该模式所针对的教学目标(3)该模式的操作程序

(4)实施该模式的条件(对师生的要求、策略、方式、方法、手段等)(5)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二、课型

1.课型的界定

课型,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在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指“模型”。它是在对各类课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深入研究各类课型的结构和特征有助于广大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好每一单元,区别对待和处理每一个课型,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中学英语课型的分类因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1)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胡春洞)

(2)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技能培养,分为新授课、巩固课、阅读课和复习课。(朱晓燕)

(3)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阅读课和语法课。(李庭芗)

(4)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分为讲练课和复习课。(任绍曾)

(5)根据语言知识目标,分为语音课、语法课、词汇课;根据技能培养目标,分为听力课、说话课、阅读课、写作课、翻译课;根据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测验课、测验分析课。(吴 棠、刘 骏)

(6)此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编写的的体裁,分为对话课和短文阅读课。(广州市教委教研室中英科)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两种最基本的课型是对话课(听说课)和阅读课。以下是这两种课型的主要特征、教学目标及基本教学步骤;

2.中学英语对话课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

英国语言学家威廉·莫尔登(William Moulton)在1961年第九届国际语言学会议上提出:Language is speech,not writing.A language is a set of habits.Teach the language, not about the language.A language is what its native speakers say, not what someone thinks they ought to say.Languages are different.这是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具体描述,这些原则成为听说法的语言观。

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所提出的“刺激→反应→强化”学习模式则是对话课教学中学习心理的理论依据。

(2)功能目标

对话课以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理解和掌握对话课中的语言知识,需要熟练掌握语言交际功能用语。对话课的最终目标是在相同或相似的交际场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句型、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3)操作程序

1引入,激发学习动机,介绍对话课内容的背景等。

2呈现对话课的内容,听或视听,教师以各种办法帮助学生理解。3机械性操练,模仿、背诵、套用句型等。4意义性操练,扩展练习等。5适度归纳讲解。6交际性活动,活用。

(4)实施条件

听说是对话课的主旋律,读写为听说服务。课堂上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听说口语活动。师生需要全情投入,学生需要主动、积极参与,是听说活动的主体。情景、情意与语言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及时调控,体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5)评价

听说课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应体现其功能目标,所以应以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以及口头的灵活运用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评价方法以课堂上的参与活动和口试结合为方向。3.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

本文所论述的“阅读课”,指教材中的“Reading”。

(1)理论依据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生词→句子→段落→课文→练习;即:部分+部分+„„→整体

这样,把完整的课文分解为肢离破碎的部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章兼中教授指出:课文整体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在活生生的语流下完整理解课文大意、语言形式、篇章结构和修辞方法,在处理各个部分时达到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

其教学模式是:

整体→部分→整体

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内容意义的理解是第一位,语言形式等是第二位。

(2)功能目标

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阅读欣赏)上得到提高。

(3)操作程序

1阅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

简介阅读内容和介绍文化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2阅读过程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

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Yes - No Questions 帮助理解。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W-H Questions 帮助深化理解。

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语言结构,Open - ended Questions 加深理解。

3阅读后活动(post - reading activities)多种迁移活动,活化教材,交际应用。

(4)实施条件

读是阅读课的主线,听、说、写配合。必须精心设计好各类问题,逐步加深理解。语言知识的讲解要适度,操练要结合语境。

提倡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5)评价阅读课教学不能脱离课文,应以课文内容作为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的主要材料。学生的活动围绕课文这一中心进行。评价方法应口、笔头结合。

下载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类与整理评课[五篇模版]

    《分类与整理》评课 听了《分类与整理》一课,下面我主要谈谈对这节课的一些不成熟看法。 优点: 1、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思路十分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研究(合集)

    低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研究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是提升学生阅读品位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激发阅读兴趣,分享阅读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等是课内指导的核心目......

    各类课型教学法与教案设计[合集五篇]

    各类课型教学法与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四个方面): 教学目标(目的)与要求: “目标”是笼统的,如:能正确地辩音辩调,扩大词汇量,掌握新的表达方式, 加强口头和笔头成段表达的技能训练。......

    初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与教学策略

    初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与教学策略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芮琼 2011 版新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要加强......

    班级读书会课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论文[五篇]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感知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和文字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想象思维就成为小学语文......

    什么是课型

    什么是课型? 所谓课型,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换个角度来说,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

    三种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的操作方法 一、新授课 新授课就是教学新内容、新知识的课,是基本课型之一。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中,新授课占课时总数的70%以上。学生学习新知识,......

    李欣典型课型研究个人教学反思

    典型课型研究个人教学反思 李欣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在新的任务和情境中主动构建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合作学习来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