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

时间:2019-05-13 02:1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

第一篇: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

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研究

案例背景: 新《纲要》在社会教育领域从社会关系的纬度提出了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乐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幼儿与群体的关系是遵守规则、爱护公物与环境,幼儿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职业、家乡、祖国、世界文化。提出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技能的问题,对幼儿进行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培养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使其逐步生成个性和社会性。有专家也曾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21世纪联合国教育委员会提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其中的学会共处就是学会交往与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冲击着我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荡涤着与我相熟相伴的陈旧的观念,改变着我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尝试故事画创作中,我班则大胆尝试以简短的儿歌、诗歌、散文等形式创新幼儿美术活动,设计活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孩子置于主体位置,尽可能给他们更多表现表达的机会,更大的表现空间,更多层次的环境刺激;更关注孩子的语言交往行为,从孩子们语言中、行为状态中捕捉它们合作需要和兴奋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然的态度,尊重之,追随之。孩子们的愉快合作体验成了我关心、思考的焦点,成了课程的一部分。我结合《纲要》思索这么一个问题――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怎么样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与快乐体验?在我们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学习、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那么,如何进行愉快的合作体验呢?下面,以“动物的故事”主题尾声合作创作绘画活动为例,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吧: 案例过程: 第一步:前期准备--这是一个在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活动总体目标的定位我参照了大班年龄段的纲要要求以及指南中关于学习活动基本经验中第四条的表述“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有观察、探索周围事物及现象变化及发展的兴趣,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第二条与第八第九条中所表述的基本经验,因此,在确立目标时,我定位于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前期与父母共同搜集动物本领的经验以及游上海野生动物园时亲自体验到的经验)和合作性艺术活动进行整合,以孩子在生活的一种真实的情景自主地表现表达迁移的经验,让幼儿在迁移经验的过程中,亲近大自然。由于本班

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研究

孩子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我将活动的一个重点放在让孩子自由结伴合作完成任务,在协商分工的基础上,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本领,加强幼儿亲近大自然,愿意照顾一些平时常见的易养活的动物情感,最终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与乐趣。因此,我在目标中整合了语言、情感、艺术等方面的多种要求,来设计具有合作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孩子经验的交流,并通过合作活动形式组织实施使孩子能有机会在多方面获得提高。感悟一:二期课改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信任。过去教师是幼儿园活动设计者、组织者,而今教师们将幼儿园活动设计部分空间让给了孩子,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师从中撷取幼儿兴趣所致、幼儿发展所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题生成新的课程。例如在开展“动物”主题活动中,教师发动孩子采用自己的方式收集所需资料。再在集体、分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对资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资料过程中逐步接近知识本源。这种信任建立在对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定位在现有能力之上力所能及能力之内,能激起孩子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探索活动中充满自信,调动已有的知识能力积累去寻找获得新的知识。在孩子有了合作创造的基础上,我再为孩子提供合作表达表现的平台,准备开展合作绘画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合作热情,以动物本领作为载体来达到合作的快乐。第二步:接着创设了儿歌创编活动--《我最喜欢的动物趣事》,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长的关注与参与,他们将自己寻找到的动物本领的秘密编进了儿歌。如有的小组这么编的“两只老鼠放鞭炮,四只老鼠来吹号,八只老鼠抬花轿,”嘟勒哇啦“真热闹。隔壁有只小花猫,夜里工作真辛苦,白天正在睡大觉,鞭炮号子声真吵。小猫听到去贺喜,老鼠见了忙开溜,小猫怎么肯放掉,一口一只全吃掉。” 也有的小组编了鸡的故事“头戴红帽子,身穿花衣服,早上喔喔啼,催人早早起。大公鸡,穿花衣,花衣脏,自己洗,不用肥皂不用水,扑棱扑棱用沙子。大母鸡,虽不美,每天辛苦来下蛋,咯咯哒,咯咯哒 ,母鸡给我补营养。公鸡母鸡真勤快,催我早起给吃蛋,公鸡母鸡我喜欢,我们成为好朋友。”当孩子的儿歌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时,不仅使得不少默默寡闻的孩子也勇于参加,通过儿歌表达自己对动物的一种喜爱。而且让多数家长感到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更加热心支持孩子大胆创作了。感悟二:在孩子拿来了不少动物的资料图片时,在倾听孩子运用破碎的语言表达时,我马上创设儿歌表达方式引导孩子将资料的内容讲得更清楚、完整、有趣。因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现象。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总目标是:“让儿童在获得生活经验的同时获得语言的感受、理解、表达、运用能力,让儿童在获得语言发展的同时得到情感、认知、思维、个性等其他方面的共同发展。”在《动物的故事》活动中,孩子三三两两结伴,你一言我一语,运用简短、上口的语句表达了自己了解的动物的本领,在理解后,大胆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内容编进去,马上就可以向任何人介绍自己的新发现,体验到合作完成的乐趣和儿歌的美感。第三步:在孩子们有了表现的愿望与需要时,我创设了“动物的故事”合作创编活动--欣赏讨论

1、开场白:最近我们都在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本领的资料,而且也在尝试编儿歌来夸夸动物的本领;你们知道吗?大(4)班的小朋友还把自己编的动物的故事儿歌画出来,编成了一本书呢,来看看吧!

2、播放 自制的“大象救小兔”幻灯片,幼儿观赏讨论(1)这个故事有名字吗?叫什么?(2)边看边依次讲讲每一幅画内容:有谁?发生什么事情?谁救了小兔?大象是怎么救的?(说出大象的本领)(3)这四幅画能不能拿掉其中的一幅画?为什么?(结论:四幅画缺一不可,随便拿到哪一幅故事都将不清楚。)(4)再看看每幅画的右下角还标了什么? 感悟三:可以清楚地看出是在

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研究

孩子已有的前期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与主题相结合。即“有准备的教师面对有准备的孩子”活动更有互动性。孩子们并没有学过后忘,而是在这个活动中能再现脑中迁移过来;我引用同龄孩子的作品欣赏,激发了本班孩子的创作兴趣,给孩子一种鼓舞。联想创作

1、引言:这四幅画没有一个字,但我们都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我们能否也把自己编的动物故事画出来呢?

2、师生共同讨论合作创作需要做什么: 首先,想一想,你要和哪几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什么动物?这只动物会遇到什么问题?又会用它的什么本领来解决问题?(个别讲)接着,想一想,这个故事需要画几张画?怎么样分工?每个故事都有个什么?名字怎么来?(看画内容协商出来)最后,想一想,每幅画还需要什么?(编号)

3、幼儿联想创作: *幼儿自由结伴讨论:画哪个动物,什么事情,怎么解决?如何分工? *对个别小组分工,给予帮助,如谁画第一幅,……谁画第四幅? *完成了提醒个别不忘一起取个好听的名字。*请快的小组向客人老师讲述故事。*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自己的任务,让他们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感悟四:在提出求变的要求时没有脱离情景,孩子更易大胆合作创作;又用了隐性环境,在提供材料上已把握了作品的色彩,让孩子在联想创作中体验一种美感;将目标隐藏在环境里;孩子们受到材料的影响,大胆灵活思维,创作不一,表现大胆。整个活动始终围绕自己喜欢的动物本领展开。以“友好合作”情感线进行,孩子们非常投入,尤其表现故事情节时能够协商,安静作画,特别专注。借助同伴思维互动来创作丰富画面,而不是单调的引导“怎么画?画什么?”等等。脱离情境的语言几乎没有,让孩子沉浸在“动物的故事”创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尽情地发挥内心的情感。展示交流

1、展示各组的作品,请个别小组的幼儿讲述他们编的故事,并为自己的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并介绍一下,自己小组是怎么商量,一起来画这个故事的?(体验合作的快 乐)

3、活动延伸:明天我们一起把自己小组编得故事来进行比赛,让大家评评哪组的故事最精彩?有空你们再好好编一编,愿你们明天都能拿大奖。(班内创编故事比赛)感悟五:从展示、交流中引导孩子发现同伴之间合作的多种方法,为孩子提供了表达的平台,使活动更加圆满,孩子们愉快的表达了自己如何合作的内心体验,又为下一个活动作了铺垫,使得整个活动有始有终。案例分析:

一、活动理念遵循的思考: 遵循了指南中所提到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的理念,遵循了我所执教的这个班级的孩子的发展为本,那么,怎样来确定这个本的呢?我主要是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在“游上海野生动物园”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与兴趣,平日里交流的多数是“我喜欢什么动物,因为……”、“我拿来了动物世界的书,我们一起看吧”、“非洲象与欧洲象一样吗?”……于是,我们生成了“动物”主题活动。在活动探索中,我们开展了“我们最喜欢的动物”、“动物喜欢吃什么”、“动物有自己的家”等活动后,孩子们更是对动物非常的关注;在六一节那天,我们的孩子在观看了幼儿园的童话音乐剧“动物的本领”之后,对动物特殊的本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发现孩子最近关注的热点之一就是纷纷寻找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本领,对动物的本领探索兴致更高。这个活动是“动物”主题活动将近尾声的一个集体活动,一方面是满足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来表现动物的特有本领的愿望;另一方面,通过孩子协商合作完成故事画,来进一步培养

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研究

幼儿合作的乐趣;升华幼儿热爱动物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定位的思考 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因此,本次主题活动总体目标的定位我参照了大班年龄段的纲要要求以及指南中关于学习活动基本经验中第四条的表述“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有观察、探索周围事物及现象变化及发展的兴趣,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第二条与第八第九条中所表述的基本经验,因此,在确立目标时,我定位于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前期的经验以及游上海野生动物园时的经验)和合作性艺术活动进行整合,以孩子在生活的一种真实的情景自主地表现表达迁移的经验,让幼儿在迁移经验的过程中,亲近大自然。鉴于以上的考虑,我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孩子自由结伴合作完成活动,在协商分工的基础上,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本领,加强幼儿亲近大自然,愿意照顾一些平时常见的易养活的动物情感,最终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与乐趣。因此,我在目标中整合了语言、情感、艺术等方面的多种要求,来设计具有合作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孩子经验的交流,并通过合作活动形式组织实施使孩子能有机会在多方面获得提高。

三、活动内容确定的思考: 在确定活动内容时,我是这样思考的:第一,这个活动是来自主题的。考虑了活动内容的整合,虽然它是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但它绝不是单一的内容,而是在主题探索过程中,情景层层推进,经验日日积累,在主题过程中各点之间整合的前提下,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内容,而本次活动更整合了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比如在前期,孩子们对动物的生活习性与本领已经产生了许多的好奇,“公鸡怎么洗澡?”“老虎到底有些什么本领?”“雄孔雀为什么这么美?”“猴子怎么能像人一样走路?”……于是,我们针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说说自己想了解喜欢的动物什么、相互带资料来交流、春游、观看六一演出等,我们通过春游活动,激起孩子探索动物兴趣,又结合最近看的音乐童话剧“动物本领大”,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中,已经有了自己亲自去操作的表现欲望,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就选择幼儿在春游与探索过程中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活动内容,并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将初步的合作经验与愿意亲近大自然等内容渗透在幼儿的表现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在活动中的合作欲望、热爱动物情感明显增强。第二,这个活动是来自孩子身边的,动物这个话题是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在离园前为弟弟妹妹们留下些什么,能体验到自己长大了,是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贴近,也适合孩子的表现表达的。因为只有回归生活的话题,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才能将这些不同领域内的内容整合起来。

四、活动过程构建的思考: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是考虑到大班年龄段的幼儿的认知特征主要是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有合作意识、形成开朗、乐观、愉快的性格。同时,通过孩子们丰富的联想或想象,积累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突现了两个特色: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幻灯片的气氛渲染,再加上与老师之间的谈话,将孩子带入了故事画情境,在与幻灯片的简短互动中,帮助孩子梳理了故事画经验。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主要是通过环境的熏陶,以境带情,帮助孩子直接带入情景,激起幼儿的兴趣点。2.体验合作快乐:这一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个别尝试、集体互相讨论法,其中,也隐含了一个合作意识以及幼儿愿意亲近大自然的培养。刚开始,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为这次活动的“迁移应用”作了很好的铺垫。这里突出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热情。接下去,幼儿之间的协商以及

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研究

幼儿迁移而进行的探索实践,一方面满足了幼儿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实际操作时,幼儿基本能自由结伴,自主商量。最后,我让幼儿针对自己的小组合作情况进行介绍,同时,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将引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结合我们平时谈到的微格研究法,将幼儿的合作过程进行再现、帮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因此,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当孩子对合作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老师再进行了推动给孩子一定的体验合作活动的空间和机会,然后,在幼儿的探索体验过程中再来发现问题,寻找教育的机制。因此,看似是一个活动,但它确实是与其他领域的内容

相整合的。比如:幼儿的认知、情感、艺术等领域都在活动中有所渗透。记得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孩子需要良好的伙伴来做他的伴侣,与他们交流相处获得友谊,消除孤独,活泼身心,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尝试这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提供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生生互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它能 幼儿的学习活动更加富有意义,能激起幼儿更高水平的思维。

第二篇:欢声笑语中体验支教乐趣

欢声笑语中体验支教乐趣

——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民任小学支教活动

2012-11-22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实践部与学习部主办的“民任小学支教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正值感恩节,民任小学的支教活动不仅仅是爱心的奉献,对农民工子弟的关爱,更是我们大学生责任感、社会感的体验。下午14时由实践部的五名同学与学习部的两名同学出发前往民任小学。到那之后,民任小学的负责老师李老师帮助我们分配好教室。第二节课开始后,支教活动正式开始。此次爱心支教所教授的内容有:手工制作折纸(周冰冰 刘欢欢);英语教学与游戏(齐文华 次吉卓玛);英语教学与美术(何辉 李诗)。同学们对我们的到来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上课的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们对小朋友们的单纯、可爱、热情、充满好奇心的品质而触动。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为人师表的重要与对学生责任的沉重。课余时间,我们与小朋友们玩在一起,跳皮筋、折纸、跳绳等活动让我们和小朋友们建立了友谊,小朋友们还送给我们他们制作的工艺品和绘画作品。

爱心支教活动不仅使小朋友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也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本次民任小学的支教活动为以后更多志愿者的加入打下了基础,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每一次的志愿活动。

供稿:齐文华

第三篇: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案例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位置与顺序——前后》

教学案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经验”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理论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怎样才能使数学活动最终服务于学生的数学理解、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下面选取《位置与顺序——前后》一课中一些典型活动作为案例,谈谈自己一些思考。

一、案例背景: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第一课时。从学生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运动会这一实际场景出发,教材创设了在“森林运动会”中小动物赛跑等情境,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建立起扎实的“前后”位置概念,学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过程描述:

典型活动一:创设情境,感知前后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开始了,看,森林里可热闹了(课件)。动物们早早地布置好了会场,小鸟和长颈鹿鹿挂好了标语。首先进行的是跑步比赛。咦?弯弯的跑道上怎么没有运动员?你们想知道谁是参赛选手吗?

生: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样学生一下子被吸引,跃跃欲试。)师:请同学们看书,说出运动员的名字

生:(学生认真看书,仔细思考,勇于表达,不知不觉用前后知识把比赛描述地准确,精炼)

生:跑道上有小鹿、松鼠、兔子、乌龟、蜗牛 师:谁在最前面,它的后面谁? 生:小鹿跑在最前面,它的后面有小松鼠,小白兔,小乌龟,小蜗牛,蜗牛跑最后一名。

师:小松鼠的前面是小鹿,小松鼠的后面有谁? 生:小松鼠的后面有兔子、乌龟和蜗牛 生:„„„

师:跑步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大家想一想它们的顺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小松鼠刚才跑在小鹿后面,后来用力了,它会跑到了小鹿的前面。生:蜗牛虽然落后,但不怕慢,只怕站,所以它一直很努力,可能会跑到乌龟的前面。

生:小兔子又像以前那样骄傲,就可能落到乌龟后面,乌龟会再一次战胜小兔子

„„

(启发学生求异思想,激发学生想像力,学生在想像中尽情地体会前后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模仿喜欢的动物动作,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加油,为自己认为获胜的动物唱歌表示祝贺

(全班敲桌子伴奏歌唱歌曲《擂起大鼓》,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跑步比赛,学生获取知识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无穷乐趣。)

典型活动

二、花样练习,丰富体验 1. 面是谁?

(学生可自信可高兴了,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声音洪亮,表达准确)2.火眼金睛:

师:每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看看教室里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生:教室里前面有黑板,流动红旗,作业本„„教室里后面有评比台,黑板报,清洁工具,听课老师„„

(学生仔细观察,生怕漏掉什么,这不仅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而且在活动中体验前后知识。)3:形体展示:

师:请同学们站起来,和老师一起伸出双臂,依次向左转动90度,看看你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师生共同体会位置的相对性)生:马上发现问题:咦,我们前面和后面怎么变了 生:大叫,我们换了方向。

生:我知道了,方向变了,前和后也发生了变化。真情告白:

师:同学们和睦相处,亲密无间。谁愿意按座位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我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后是有一定相对性的。

(在活动中体验前后的变化,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4.快速行动:

师:哈哈动起来,听口令:向前跳,向后退,请XXX跑到xxx前面,请XXX站到最后一个。

生:积极配合,气氛热烈 5.老生常谈:

师: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的有关前后的事情 生:后门上车的乘客,请您从前门投币上车。生:骑车用好前后闸。

生: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下午放学,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

生:青蛙先长后腿,再长前腿。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生:预防手口足疾病,饭前便后要洗手。„„

(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生活中有关前后的知识可真不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6.用心思考:

师:我前面有6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几人?

生:用心思考,用喜欢的方式:排队,画图„„回答6+5+1=12人 7.世说新语:

《龟兔赛跑》中曾经失败的小白兔再一次向乌龟发起挑战,进行爬山比赛,以决输赢,谁能看图发挥自己的想像,编一个新的《龟兔赛跑》,说说谁又会得第一?

三、案例分析:

这节课,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课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关键要教师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

在本案例中,我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很好地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数学。

经典活动一,通过播放音乐、出示挂图,粘贴动物,把静态的课本画面变成了动态的比赛过程,使得学生的童真童趣一下子有机会释放出来,如“老师,不对不对!小鹿应该在最前面,它的后面才是小松鼠,小白兔,小乌龟,小蜗牛”,“蜗牛虽然落后,但不怕慢,只怕站,所以它一直很努力,可能会跑到了乌龟的前面”,“小兔子又像以前那样骄傲,就可能落到乌龟后面,乌龟会再一次战胜小兔子”。敲桌子伴奏歌唱《擂起大鼓》,掀起学习高潮。

经典活动二,通过形体展示,师生两臂平伸依次转动90度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前后的意义和相对性。同时,教师把自己看成学习的参与者,在师生互动中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同时,通过“老生常谈,用心思考”的活动,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又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用经典的新故事《龟兔赛跑》为前后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学生在一次次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昂的热情,很好地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正常的6岁儿童能完全正确地辨别前后上下四个方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最重要地是了解学生已知道了什么,再根据学生原的知识状态进行教学。经典活动一,从学生富有个性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前后”的知识不但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还能结合自身的思维方式说出具有人文气息的见解,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在本案例中,我没有对 “前后”多加讲解,而是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通过经典活动二的丰富体验及应用,使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得以总结和升华。真正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三)重视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好的问题一经出示做便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在本案例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如有意贴错动物顺序,这个隐形问题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不对不对”,学生一下子被深深吸引;“请同学们站起来,和老师一起伸出双臂,依次向左转动90度,看看你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转动中体会位置的相对性;“我前面有6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几人?”

用你喜欢的方式解答。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又是排队又是画图,忙得不亦乐呼!可以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创新火花常常闪现,课堂的生命活力得以焕发。

第四篇:在学习中学会探究 在探究中体验乐趣

在学习中学会探究 在探究中体验乐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究”一词频频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面对课程的变革,作为未来的科学教师,应该如何认识“探究”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上有效地开展探究教学?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的。笔者在不断的学习中,认为至少要认清科学课堂探究的本质,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把握和正确地实施探究教学,把新的“探究”理念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我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学习前人的研究和经验并进行总结、归纳,对小学科学课程探究教学提出自己的认识,如有不当处,我们共同探讨。

一、趣味创设,自主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趣味化的导入和学生自主提出合理、科学的探究内容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条件。我在讲《点亮小灯泡》时,课堂上要做的第一个实验是用导线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为了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我就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世上千万家,都有这种瓜,两根藤儿牵,夜夜开新花”给同学们猜。话音刚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电灯”。这个谜语既唤起了学生对黑夜中明灯的回忆,又点出灯的特点是“两根藤儿牵”为下面做实验起着提示作用。两根藤儿向何处牵,灯才亮呢?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加了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我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思维的碰撞处入手,创设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情境,使探究内容更富吸引力。学生连接电路时,自主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性学习课题,课题源于学生,源于课本,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指使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除了要创设有趣味的情境,还要设计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让他们积极地进行探究与发现,这样才能使探究教学更有效。

二、自主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应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转变为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后反思,谈谈探究后的体会和感受,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上《纸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时,我在桌子上放一盆水,出示多只小纸船,分别放到盆子里,学生开始自主探究活动后会陆续发现:纸船起先都漂浮在水面上。但过上一段时间后,纸吸足了水后,因为皱纹纸的吸水性强,它吸的水越多就越重,很快会沉到水底。其他的依次也沉入水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沉得快。又如在教《斜面》一课,教师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把竖直提起的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证明用斜面省力。实验中学生还发现虽然每一小组物体的重量相同,斜面的坡度不同,省力的多少也不同。学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学生提出,利用斜面提重物省力多少和提升的高度有关系;有的学生提出,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有的学生说,与斜面的坡度大小有关系。同学们根据假设确定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实验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探究内容的生活性

科学探究内容的生活性是保证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的基础。内容的生活性体现在探究活动是否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是否结合了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是否乐于参加。诚然,学生只要去参与、经历就会有收获,但是不切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结合学生活动实际的探究内容是无法真正让学生理解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我们的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科学探究活动,有些探究主题活动的开展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是需要教师进行调整的。

比如四年级科学教材中,安排了养殖的活动,通过养殖蚕,来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比较短,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明显,整个单元的课程设置就围绕养蚕,观察蚕的一生,归纳出蚕的周期展开。但是我们有些学校附近农村不养蚕,学生没有见过蚕,甚至连有些老师也没有见过蚕,更没有什么养蚕的经验了,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最多就通过投影、多媒体展示一下蚕的生长周期。试想这样的学习过程,又如何达成科学课程倡导的“科学探究”、“经历过程”的要求呢。科学教师面对这样的现状,不能束手无策,而要积极地处理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实际,如开展养殖小蝌蚪、菜青虫等活动。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已经开始正式“变革”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活动方案。并通过做来检验,以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的错误或缺陷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修正和完善。因此,在小学科学课中,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既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客观需求,又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在游戏情境中体验美术活动

在游戏情境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摘要】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大多赞成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主张以游戏为载体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通过游戏实现了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它具有顺应幼儿发展的价值;教学的价值则在于将幼儿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它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但是它们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应充分考虑使游戏与教学得到优化结合,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并根据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等因素来确定教育方案的价值趋向。在这学期,我将游戏与小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了优化结合的尝试,有了以下一些心得。

【关键字】游戏

教材

环境

兴趣

苏珊.郎格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的符号。学前儿童的美术中充满了情感的色彩,早在儿童使用笔、颜料画画之前,他们的视觉就有明显的对色彩形象的审美偏爱,表现出一种情绪的倾向。到幼儿期符合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愿望的美术作品,会使幼儿感觉到兴奋和满足。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爱游戏”是幼儿最重要的天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1925年)一书中谈到幼儿心理时,将幼儿的心理特点归纳为七点,其中第一点便是“小孩子好游戏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工作,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发展。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通过游戏实现了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它具有顺应幼儿发展的价值;教学的价值则在于将幼儿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它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它们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应充分考虑使游戏与教学得到优化结合,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并根据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等因素来确定教育方案的价值趋向。

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特别是绘画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又陷入了机械模仿学习的困境——注重临摹训练,以画得象不象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幼儿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绘画技能临摹水平低这些特点使得一些孩子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绘画的兴趣被磨灭了,陷入了讨厌画画,怕绘画,怕画得不好,不画而更画不好的怪圈中。然而,如果我们能正视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的绘画规律,把孩子的绘画过程看作是游戏的过程,情况就大相庭径了。因为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是幼儿的主导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的观点很早就有人提出来过,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点一:幼儿画画的动机之一是人类本能的驱动。幼儿正是在握笔涂画的游戏中获得了“动作”和“痕迹”的刺激所产生的愉快。也就是说,画画对于孩子们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游戏。

观点二:游戏是幼儿绘画过程中创造性表现的需要,幼儿创造性表现的内部心理因素之一是愿望,可以说,在幼儿绘画过程中,这种愿望就是游戏。

观点三;用画来做陈述事物的游戏是儿童绘画的出发点。儿童作画时,往往边画边发出模仿事物的声音。如画战争场面时,便发出坦克、大炮的轰鸣声,其笔道沿着炮膛“出发”,“打”到敌方的物体上发生爆炸,口中发出爆炸轰响„„他们没有在意坦克的结构是否合理,部件是否准确,飞行中的炮弹是否能看清楚。他们入迷地画——如同“摆家家”一般地进入角色。可见儿童绘画的出发点是用作陈述事物的游戏,而不是着意表现客观对象。

观点四:幼儿画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1岁的儿童.就能拿起彩笔乱涂乱画,感到新奇和快乐。彩笔和玩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他们从不考虑有没有掌握技法和表现能力,面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计划性,不计较画面的效果。不论画成什么样子,自己感觉都十分良好。

在国外,美国幼教界也非常重视幼儿绘画游戏化心理,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日本选择绘画内容也很注重幼儿绘画要体现其游戏与生活,从而引发幼儿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我也开始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的实践,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绘画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

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如在涂色练习中,为了让幼儿掌握涂色的技法,我让幼儿来擦香香:“一定要把脸上每个部位都要擦到,这样才能露出漂亮的小脸”,对于幼儿在涂色中空隙,我会提醒他:“这儿还没擦到,快擦满了净”„„幼儿操作完后会十分兴奋地说:“我看到美丽的小脸了!”这时,幼儿感受到的是一种游戏的快乐,而丝毫没有感觉到涂色练习的枯燥感。

二.创造具有游戏性的美术活动环境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

(一)选择丰富有趣的材料。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幼儿动作协调性、操作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提供毛线让幼儿进行线拖画等。如在喷画活动

“放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而一种颜色与另一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细心的孩子回惊喜地发现——烟火变颜色了,真美呀!红和黄、蓝和黄、红和蓝„„幼儿乐此不疲地“放烟火”并自豪地说:“我的烟火变颜色了„„”一个个都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创设自主参与的绘画环境。

要让绘画成为一种幼儿自发的游戏,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让幼儿想画的时候有东西可画,就必须为幼儿创设一种自主的、不受拘束的绘画环境。放上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一面展示墙,让幼儿想画就画,并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在展示墙上,充分体验到自主绘画的乐趣。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绘画活动

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一)、以游戏的口吻导入,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绘画活动“小兔过生日”中,请小朋友扮演小动物,“小兔”邀请“小动物”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游戏的参与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在“小兔”的要求下,耳朵长在头顶上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右边,耳朵长在头两边的“小动物”站在“小兔”的左边。这时,在幼儿讨论与“排队”中了解并绘画出各种小动物的头部不同特征。还有在绘画活动中“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在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3-6岁的幼儿的学习是通过游戏实现的,只有在游戏中激发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自觉自愿学习。以娱乐、玩耍的方式,使幼儿饶有兴致的反复学习和操作,通过幼儿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进行学习绘画。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可以在毫无思想负担以及自然、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知识技能。对于幼儿来讲,年龄越小,越没有明确的 3

目的,他们常常把绘画活动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绘画起来也就十分投入、大胆、无拘无束。

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比如,为了让幼儿学画短竖线,我们设计了“可爱的小白兔,请你来做客”的活动:先组织孩子们到草地上打滚、翻跟头,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软,通过触摸小草来观察草的色彩及外形,既在“玩中观察”。然后,在室内设置情景,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简洁、明了地向幼儿提出要求,激发他们的作画愿望,既“在情景中产生兴趣”。接着在幼儿作画过程中紧紧围绕情境表演向幼儿提出要求。如“草长的什么样?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的草地鲜花盛开,小兔肯定会更高兴”等,以激发幼儿大胆想象,既“在活动中思维想象”。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体,又让有一定绘画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最后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作画时间。画好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兔奖给孩子们,让他们贴在草地上,并鼓励他们:“这片草地又多又绿,真好!瞧,可爱的小兔来做客了!”这些鼓励能使幼儿积极创造、表现,而那些落笔胆小或缺乏毅力的幼儿也会因此增强信心,既“在鼓励中创造表现”。

(三)、教师指导语言的游戏性。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并且对一件事情的兴趣保持的时间很短,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我给每一个幼儿的操作纸上都画上一根竹签,要求幼儿画糖葫芦,然后送给客人吃。小雨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画好了!”对此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对她说:“是吗,让我看看你做的糖葫芦圆不圆?”“哟,你看的糖葫芦被水咬了一口啦,!快把糖葫芦做圆点。”小雨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绘画活动,对幼儿来说绘画本身就是游戏,他们在涂涂抹抹中表现自己的感受、心情,享受绘画游戏带来的乐趣。因此,游戏化美术教学,在小班幼儿当中是非常可行的,通过游戏与美术活动的结合,通过游戏让幼儿有更充分的生活感受,就使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更提高了绘画的积极性,为中班的美术教学作好了准备工作。

下载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乐趣的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验乐趣 造就能力

    体验乐趣造就能力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有它独特的学科优势。针对低年级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为他们创新一个......

    体育课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体育课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案例:学生喜不喜欢上体育课,归根结蒂在于能否在课堂上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科学发现,工作成绩=能力*动机激发程度。由此可见......

    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我很整洁》案例分析 新疆呼图壁县一小黄玉玲 在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中有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作过了,就理解了......

    开放式作文教学体验作文乐趣

    开放式作文教学 体验作文乐趣 西王台小学 刘云 开放式作文教学倡导的是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又注重探索学习时空的开放。其核心是切实注重转变观......

    体验游戏乐趣培养团队精神

    体验游戏乐趣培养团队精神 ———排雷教学案例 【活动内容】排雷——胜利营救情报员 【活动背景】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想法严重。做事很少能......

    让学生在泥塑中体验乐趣郭春霞(模版)

    让学生在泥塑中体验乐趣 庆华小学 郭春霞 为了让学生的美术课变得丰富多彩,我校专门开设了泥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成立泥塑兴趣小组,把泥塑这一民间艺术引进课堂。因为玩泥巴......

    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作者:朱剑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87 更新时间:2008-5-10 【内容摘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习活......

    让学困生在成功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合集)

    让学困生成功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