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学习-罗惠结
任教学科:小学数学 参评类别:小学数学 编号: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学习
姓
名: 罗惠结
单
位: 佛山市第九小西校区
职称职务:小学数学高级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luohuijiexiaolin@21cn.com
撰写时间: 2014 年5 月 18日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学习
【摘 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只有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老师在上课时,要把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课堂 生活化 数学价值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要让学生从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转变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刻意地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把数学知识“生活化”。那么,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体验生活化呢?
一、活用教材,积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有用正方形做轮
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为什么?老师把正方形车 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说可以。教师再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要求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平移、旋转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后概括出来的,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他们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激发了他们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二年级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三角板、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如:角有几条边?有几个顶点?角可以分为几种?教师刻意让教学内容“走进”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感受数学的无穷的魅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的练习机会,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后,要示范求学生课后去调查家人每天的菜谱,并把调查结果记录好,同时对照自己家的菜谱是否达到营养标准,并根据所学的知识,给家长提出合理的配餐的建议。从而使家长也懂得怎样搭配食品,才能既吃得健康又营养。
在课堂探究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P83页例3,三角形的特性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从小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走哪一条最近?这样,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使学生深刻记住三角形的特性。再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教师可准备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呼啦圈(或铁环等),并精心设计问题:“要做这样一个铁环,你知道需要多长的钢筋吗?谁能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分别用滚动法和绕绳法测量出呼啦圈的周长,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样量很麻烦,而且量得的结果不准确。此时,老师就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有没有规律进行计算?此时,学生就会自觉地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实验、交流,很快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有密切关系,并通过计算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一系列活动就会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面临数学问题,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教材、教法选择要渗透生活化,并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上下楼和拐弯实际是在进行平移、旋转的活动,从家到学校在经历位置的变化。当学生发现书本上所叙述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每 天都在经历的事情,进而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会让学生感觉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而有趣,作用又这么大,人们的生活原来离都不开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几何的面积时,我选用学生熟悉或经历的为家庭装修所需多少费用的数学素材,如老师买了一套房,面积为140平方米,要进行简约装修,总装费修用预计在8万元,然后再让学生列出一份明细费用表。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居住的房子原来是由几何形体组成的,每一个房间的平面都是学生认识的图形。我再给出所有房间的带有尺寸的立体、平面图和装修材料的单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小组里毎一个学生分工合作,最后所有学生一起求出装修的明细费用。学生在整个数学活动中,体会到要求做一扇门用多少材料?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要求墙面需要多少涂料?就是在求四边形的面积;就要根据房间地面的面积和所铺材料的单位面积,求地面需要买多少块砖或木板,算出所铺材料的数量„„。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这对形成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总之,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要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挖掘利用实际生活的强大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第二篇: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化
《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化》结题报告
柏城小学 徐桂芹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研究,寻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法,使学生轻松快乐的学到数学知识。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通过课题研究,创设生活情景,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题研究,运用小组合作探索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教学建议,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的内容:
(1)教材内容生活化:
①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课题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并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学生素质需求的调查工作。
2、第二阶段:坚持做好第一阶段的延续工作,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和一般模式的研究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对整个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
五、具体做法 :
(一、)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
小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
在平时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周长”时,先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树叶、手绢、红领巾、作业本黑板擦等实物,让学生描出它们的周长,学生发现学习数学中应用的物品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你们
想给妈妈买礼物吗?学生都说想。然后我就出示一家商店的一些商品及其价格,让学生说说想买哪些礼物,要付多少钱。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作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妈妈选了这么好的礼物,而且作出了不同的购物方案,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数学。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景,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图形的周长”后,可以让学生动手量出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回家测量家里餐桌的长和宽,求出周长。可以量出自己的胸围、腰围等。这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学习“克和千克”时,课前先让学生到商店进行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通过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
(三、)创设生活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采用实物演示、小游戏、多媒体课件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真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摸摸、拼拼、涂涂、量量,在“生活化”的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填一填等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四、)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创造课外的精彩。
(1)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在动手中品尝拼图的快乐。让学生课后回家动手拼拼贴贴,在班级评出创意奖。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能体现新课程下的作业的独特性。
(2)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台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课后,调查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五、实验取得的成果:
1、通过实践与研究,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改变了学生以前的“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课题实验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学水平,呈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本人的课堂教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
3、通过实验,逐步形成了一些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师的教科研、教学水平逐步提升,收到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不是所有的知识,我们都要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学好。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只顾着数学的“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应有的“数学味”,毕竟,“生活”不是数学教学内容的唯一底色,“生活化”也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追求。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如:收集有关知识的信息材料,举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选读数学课外读物、选做数学课外习题等等,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
七、今后的设想: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一如既往,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继续探讨生活与数学结合的方式,及时总结、整理经验,完善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为让本实验得到的成功经验得到推广而努力。
总之,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知识。
第三篇:让学生体验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
让学生体验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
冯娟
【内容摘要】: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及其即将带来的关于高中政治教学的一系列变化,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活性、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是新课标强调的四个基本特征,生活化教学又涵盖了这四个基本特征,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贯穿“生活化”理念,让思想政治课真正回归生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高中政治课堂
生活化
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使思想政治课远离学生的实际,成为学生“头痛”和厌烦的课程,渐渐的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来讲,最迫切和最现实的就在于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职能,让我们的教材充满生活化,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因此,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自主、自立、自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老师以传授知识为主,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引入课堂,教学远离生活世界,尤其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生活意义。而新一轮高中政治课改方案中首次出现“模块”设置,要求老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选择一种紧扣政治课各模块的内涵,体现模块教学优势,能促进学生当下和今后发展需求的策略,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使高中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这就说明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的生 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状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为指导,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二、让课堂充满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本文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幸运的是笔者工作之初便搭上新课改的头班车,固然,研究新课标、教学用书和教材是首要任务,但更重要的还在于研究学生,研究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此,笔者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1、立足教材,开展好“课堂探究”
新教材的设置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在新内容的前面都设置了“课堂探究”活动,另外,每一单元结束都有相应的“综合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往往都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在《经济生活》模块中,从学生天天都见到的商品到货币,谈到价格和价值,再谈到消费和消费观,然后从消费追溯到生产,引出经济制度,谈到劳动和经营、劳动者和企业,再谈到收入和分配、税收和依法纳税,最后专门用一个单元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的建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在单元综合探究中,设置了“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如何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准备”、“如何讲效率维护公平”、“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等题目。在这些活动中,通过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回答、讨论和辩论,或以学生分组活动的形式,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掌握知识,并参与生活和理解生活。这种互动交流,让老师和学生都融入到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正是在这种互动交流之中,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生活,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中的知识。
2、取材于现实,积极创设生活情境
新课程要求政治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敢于大胆创新的人。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同时,还需要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创 2 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在生活情境中,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例如笔者在给高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脱离了教材“前言”的教学设计,而是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最近关注比较多的国际国内大事,很多学生都谈到了日本的政坛更迭,谈到了金融危机中的雷曼公司,谈到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还有中国股市的变幻莫测,本地的房地产市场,中国的油价上调等等,大家畅所欲言。现实生活中的最新事件、巧妙的课堂设计深深的吸引了学生,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高中政治课时代性、知识性、应用性的特点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比如,在《股票 债券和保险》这一框中,笔者以本地一家也是第一家成功上市公司导入,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股份公司就在我们身边,在运用这一事例之前,很多学生都不清楚我们每天经过的这家企业已是上市公司了,这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知识面的拓宽,感觉到学习政治的用处。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时,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攀比现象和不恰当的消费行为,引导学生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践行科学消费、节约消费、绿色消费。
3、巧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程越发迫切的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例如在讲到社会热点问题时,可以用一些相关图片和新闻片段来展示;在讲到具有讽刺意味的问题时,可以用一些漫画来表现;记得讲到《文化生活》中关于当代优秀文化的内容时,为学生播放舞蹈《千手观音》;在讲到资源环境问题时,展示了环境被破坏的漫画。除此之外,教材中也增加了许多插图和卡通人物,如能适时运用,可取得良好效果,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比抽象的讲授,既生动又形象。
4、投身社会实践,回归生活
思想政治课程涉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它们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课堂教学应回归生活,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到信用卡的申领和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时,专门组织了10个学生课后分别去几大银行去咨询工作人员,然后回到班级与其他同学分享;在讲到企业经营的成功时,利 3 用放假期间组织学生分别去当地的几家知名的企业,以及去肯德基、必胜客等去采访企业的负责人并做好记录,再回来与大家交流分享。在讲到《政治生活》中关于村委会、居委会、政府的相关知识时,同样安排学生去当地的村委会、居委会和政府大院,通过参观橱窗、采访政府工作人员等渠道了解我国的村委会和居委会如何自治,我国的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它的职能、责任以及与人民的关系等等。生活本身就是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更多的时候,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走进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捕捉材料,然后把这些素材带进课堂。这样既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也可以使学生感知到生活的鲜活和生动。
三、高中政治课堂实施生活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片面强调教师的指导,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真正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其实应该放手大胆的让学生去讨论、去实践,在讨论和实践中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2、片面追求活动的形式,忽视教学的时效性与目的性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倡导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而有些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两种偏差:一是活动无实效性,二是活动的目的性不强。一个探究活动设计出来,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什么问题?还有一些活动的设计太过于杂乱,片面追求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闹完以后半节课就过去了,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不是越多越好,活动不仅要有表面热闹,更要有学生思想火花的闪现、心灵的共鸣,教师在预设活动时,要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教学内容为主题,只有这样,老师在适应新课程的路上才会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3、片面注重活动的过程,忽视科学的评价体系
良好的评价体系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并帮助人们对自己先前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作出修正,以保证行动之初设定的目标得以贯彻落实。一般来说,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1)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由于认识水平有限,4 社会阅历短缺,在实践中产生方方面面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因此,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并予以帮助和纠正;对于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闪光点,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对学生实践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现在的评价体系中,往往受传统评价体系的影响,将学期末的学业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导致学生只把注意力放在课本知识的理解上,这显然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符。所以,应该把平时的实践作为最终评价重要的一环,要有一定的权重比。把最终学科考试成绩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我们的探究与实践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与教育从来就不可须须臾分离,教育必须通过生活实践来实现。不动嘴、永远学不会说话;不动腿、永远学不会走路;不动手、永远学不会生产劳动;不动脑,永远学不会思考。人们要过健康的生活,就须有健康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就有劳动的教;过科学的生活,就有科学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就有艺术的教育所以说、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也就是‘为生活而教育。’生命的课堂,具有显著的生活性,是一种‘有生命的教学’‘活的教学’。”
第四篇: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西方有这样一个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她们到自己家里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位,您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位。”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两位也跟了进去,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他们回答说:“我们两个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智慧和成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选择爱,因为有爱就有了一切,就有了教育的智慧和成功。
一、精心设计每个环节,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作为数学教师想让每一个孩子学好数学,这是我们最大的期望。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你应该让孩子喜欢你。记得每次接班时,我都会举行一个小小的见面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介绍一下自己,说说个人的爱好,自己对老师的渴求及对成绩的要求。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很快有了一定的了解,缩小彼此的陌生感,从那一刻起,我会决心用智慧之爱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就这一方面,我是从以下几点践行的。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始终认为,要打开学生的心门,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和我的心弦产生共鸣。过去我们是用没有启发的方式灌输知识,而今天,我们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我校特有的教育专家讲坛,使我们每位教师转变了思想,在教育过程中端正了学生为主体的态度。作为教师如何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学习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都清楚在一个班级里总会出现不爱举手发言的,有的学生自认为会了,但是在沉默中大多数是一知半解,这种情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对学习的倦带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精心准备每一天的内容,用我的课堂来吸引他们,让孩子们主动举起小手发言。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在低年级时学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一听讲故事,学生热情高涨,故事讲过后,我抓住时机问学生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解释聪明的乌鸦喝到水是因为把石头投入瓶中石头占据一定的空间,使水面上升等,我继续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头和装半杯水的玻璃杯进行演示,让学生深刻体会体积的意义。通过这一环节既吸引孩子兴趣,又使孩子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所学习的知识。
(二)引发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体验数学乐趣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1、这样就需要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和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因此我每一堂课都是带着一种请去上的,使孩子在学习中不受压抑,不受批评,这样教师才能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在讲《简易方程》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小时侯都玩过跷跷板吧,在玩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回答一头轻一头重,或等重这就是平衡。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平衡现象吗?有的说挑山工,有的知识面广的学生提出杠杆问题以及研究力臂问题,我适当进行点拨,并大势表扬,就象那些教育家一样不吝啬赞美的语言。从那时起爱提问的孩子多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真的喜欢上了数学。
2、创设问题情景也是引导学生会解决问题的方式
教材虽然简单,但是我不拘尼于现状,深挖教材,贯彻新课标敢于创新,不限制学生思维。例如:讲《长方体的表面积》求法时,我放手让学生运用实物试着推导,然后学生汇报,结果不仅总结出我们常见的(长*宽+长*高+宽*高)*2,还有的同学利用底面周长*高是侧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底面积等方法。当你给学生提供空间,学生会发现你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让他们倍加感受数学的魅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善问
课堂的教育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在课后出现问题怎么办,为了方便学生,我每接一个年级都要设计一个〈〈采蜜集〉〉,第一页写出本集的规则及要求,课代表必须定期上交,经过我仔细的审阅认为有必要的题形让全班共享,没必要的针对个人讲解,日积月累《采蜜集》渐渐的起到了实效。
(三)鼓励竞争,让学生共同进步
每个人都清楚,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作为教师应该从小培育学生的这种意识以便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建立每月数学之星。对于每个学生机会均等,例如课上回答出色,受到教师表扬,进步明显,考试成绩优秀等给予加分,月底总结,总分前15名者成为本月数学之星。
2、结对子。为了更好的帮助学困生,我采取让优等生一对一帮助,哪一组共同进步大就加分奖励。
3、千分制度。每年临近期末,我就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的竞赛中去,使他们在竞争的同时全班每一个人都会有更大的飞跃,让学生共同进步。
二、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心,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我所带的班级除了平日作指导外,期末一般都采取两班学困生集中培训一个月的方式(利用午休进行)。由于我的坚持和孩子们的付出,我所带的一个班在去年五年测试中百分之百及格。当我拿着成绩单走进教室告诉**学困生68分,**76分时,全般同学不约而同的为他们鼓掌,那掌声震耳欲聋,教室外也许不知怎么回事,但我和孩子们非常清楚,这是我们经过半年的努力获得的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相长,体验教师的幸福
我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老人在月色中散步,突然碰到一个小偷正从他家出来。他知道小偷在他的穷家中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找不到,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望着小偷的背影,老人感慨的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早晨,老人在他的门前发现那件叠的整整齐齐的大衣,老人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我们就像这位老人,用自己独有的教育方法来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学生,进行着一种无痕的教育。
与此同时,我的付出也会在学生的一言一行得到回报。记得本学期讲统计一课,我调查同学们喜欢哪些科目,并说出为什么。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数学,因为我喜欢常老师。我从他的表情可断定他是发自内心的,我真的被感动者;还有过新年时有一个学生送我一张贺卡,里面写着: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在马上来到的新年里,我只想把最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祝福送给您。我被感动着;以及在课上与学生产生共鸣时,我的愉快和幸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舒服!
最后,我以这样一句话做结尾:这就是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有智慧和成功。
第五篇: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听省级数学教学能手评选课心得体会
由省教研室组织的“山东省小学数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泰安市实验学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共安排了40课,参赛的老师分别给我们展示了课堂的精彩,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我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一、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布鲁静老师教学《平移和旋转》时用游乐园里的游乐项目作为教材引入,让学生感受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布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了正在运动的风车,冉冉升起的红旗,行走的火车,升降的缆车等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而且老师让学生看着物体的运动方式用手模拟出来,培养学生的图形的运动和变换表象。同时,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合作交流 实践生活
活动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最佳形式,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活动被区别为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这两种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不管是哪一种活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都很关键,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
1、操作目的要明确,2、操作时机要恰当,3、操作方法要开放。合作学习应注意:
1、合作交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2、要分工明确,并且要加强互助性,3、不能搞浅层次底水平的操作,4、要提供足够的操作时间和想象空间,5、老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质疑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在参与活动中,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评价和自我反思,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如在讲授《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布鲁静老师让学生亲自去操作,通过“小鱼平移”的游戏突破物体平移格数这一难点。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丰富了解题策略,重视了过程的研究,使学生把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在得到答案的同时,学生们爱问:“为什么”了,在问的过程中,思路自然而然就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本领得到了提高,真实的再现了课堂上学生的魅力!
在这些课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学习。这些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三、课件助阵 为学生添活力
这一次所有的课都用了课件,并且课件制作的都非常精致且实用。如 张永芳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这一课中,选用了刘翔跨栏的图片,非常有趣直观地引入了对本课的学习;还有臧晓梅老师执教的《平均分》这一课,把课件制成有动画效果的,直观形象,非常有效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等等。这些课件不仅美观精致,并且用的都非常到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知识内化,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课件的作用真是功不可没。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当然每节精彩的课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辛勤与汗水,需付出多少的代价!
四、教师的激励评价 激活创新思维
在每一节课中,教师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你收集的资料很有价值”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师们机智幽默,挥洒自如的表现,这真功夫决不是上天的恩赐。记得是余秋雨先生的一段文字:不声张却很厚实,不陡峭却很有高度。面对他们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我们身边并不缺乏教学研究和学习的资源,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擅于反思的习惯和坚持学习的心态。用心感悟,潜心研究,做一个有才气的老师!
对学校的建议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外出学习机会,通过聆听各市地教学能手的课堂教学,使我大开眼界。希望学校鼓励更多的老师走出去取经学习,使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