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困惑

时间:2019-05-13 02:3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困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困惑》。

第一篇: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困惑

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困惑

困惑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很多教师看来,已经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了,似乎无此便不能称之为新课程,并广泛应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可是为什么要要采用合作学习?大班额下如何有效组织进行合作学习?常态教学中是不是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我们在喧闹中进行合作,至于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合作学习如何安置?我们没有想明白。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往往喜欢按照“优差”的原则给学生分组,其结果是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言语流利,因此乐于表达,而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最后连听的兴趣都没有了,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如何改变这种现象?。

困惑2:变味的夸奖?“你真棒”“嗨、嗨、嗨,你真棒!”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评价是不少教师很喜欢用的。我们常常看到,不管是什么原因在什么场景下,学生撞对了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学生都会得到如此程式化的肯定。我们还来不及或者没有意识到,日常非规范化评价如何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的需求?我们也没有想到这种泛化的评价最终演绎为廉价的夸奖,早已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表扬的泛滥能否对学生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回答真的无懈可击?

困惑3:华彩的课堂?华彩的课堂就如一曲独幕剧,似乎每一个小节,都经过教师的精心打磨。到最后就是舞台走秀,学生的思维被教师所替代、被教师的言语所捆绑,谢幕似乎是完美的休止符,其实学生就是一个被操纵的木偶。我们呼唤有生命力的课堂,我们迫切希望师生共同呼吸。近年来在课堂上,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时尚。教师一声令下,学生马上4—6人围在一起,教室里嗡嗡之声不绝于耳,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当教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其他学生只是陪客、旁观者。尤其是在大班容量情况下,教师想全面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这种情况怎样避免?

困惑4:热烈的讨论?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上都安排过“讨论”这一教学环节。我也经常这样做,可随着一次次课堂实践的效果,我对这种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操作上有很多的困惑。

首先,我总是感觉每次安排的讨论环节,看似课堂上很热闹、气氛很活跃,可实际上,基本上都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唱主角,一些成绩一般或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的学生一般都扮演听众或旁观者的角色。我不知道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是讨论的问题难度偏大,还是讨论的问题缺乏吸引力,无法调动起大部分学生的参与性。究竟应该怎么设计讨论的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在问题的探究性和兼顾学生的参与性上我始终无法找准平衡点,因此在效果上就大打折扣。

其次,我还对讨论的时间和过程的掌控上有困惑。一节课中频繁地出现讨论场景是肯定没有太大实效的,一般来说,应该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组织学生对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比较合适。但时间上总是控制不好,时间短了,学生交流的不充分,深层次的问题挖掘不够,时间过长,又受到整节课时间的制约。另外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总觉得自己无法驾驭得住。我只能参与个别小组的活动之中,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而对于其他学生的情况,只能通过反馈了解到结果。对于他们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全盘掌握,也就谈不上及时的引导、点拨了。我也曾试过各个小组都过问,但结果我觉得也不太理想,受时间的限制我只是蜻蜓点水似的问问情况,无法把握具体的问题。因此,我总觉得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我的角色定位无法实现,充其量只扮演了组织者这一角色。

我也曾带着这些困惑去查阅一些教育刊物上其他同行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也留心身边一些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做法,虽有所帮助,但也有一些无法在课堂上具体操作,也许是我的领悟能力和教学水平有限,我开始冷静反思: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的原因,就是教师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与设计。也就出现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及价值都要追求一种形式化的小组讨论。加之讨论时间又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作为仲裁者,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是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而在学生方面,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组长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胆怯与有困难的学生就成了陪衬和听众,他们的意见往往被忽视。这也充分说明我们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们没有把握好实施的“度”。我们有时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签式”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有时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让 “好不好”、“行不行”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应答性问题充斥课堂。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还有的时候将探究“泛化”与“神化”。把无需探究的内容拿来探究,从而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我们用科学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来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从而导致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不屑一顾,过分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提高上。同时,教学即评价,但课堂教学中程式化的评价有时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削弱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我们不能对九年级的学生还是采用小学一二年级小红花张贴在学生额头,将奖章印在学生课本上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成长,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用巧、妙、抛的评价方式、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的需求,来引导学生,伴随课程成长。我们要开始追求一种有思考价值的课堂教学,课堂不求完美,只求真实而有价值,讲究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出发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自己寻求发现,引导学生体会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课堂是学生的生命阵地,不是教师的表演场所;老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经历、去创造。而只有当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有效地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才不会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内核虚化与流于表层。也才可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思考困惑产生的局限性问题

教学任务难完成。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目前农村小学电脑还没有普及,网络更少之又少,学校图书馆虽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图书,但这些书大多为陈旧的资料,真正能供师生借阅的书籍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搜集许多资料的科普活动和综合学习、研究学习活动的预期教学效果就谈不上了。作为学生,真正学习的资料是少之更少。条件好的只有几本习题集或者作文选。再加上很多学校老教师太多,新思想学不会,旧思想改不了,很难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教教简单的知识罢啦。

管理体制难跟上。实施新课程必须健全与之相适应管理机制,但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正是农村小学所面临的一个困惑的问题,许多学校仍以抓学校常规管理,应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的管理的局面,条条框框过多。如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教学研究、作业教案、专题探讨、心得体会以及阅读、作文、美术、写字、自然、思品、实践活动、班队会等均要有教案。项项老师都要问津,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之上面谈到的教案书写,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苛刻的书面文字抄写上,机械地重复着形式上任务的完成。否则工作态度有待于考虑,领导的批评、惩罚也会因此接踵而来。试想这样当教师精神上怎能不疲惫不堪?教学科研只能咀嚼他人的吃过的饭。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新课程实施,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又从何而谈。

二、对策:

上课前的三个把握为:

1、把握好教材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理解编者的意图,弄清单元章节的构成及其地位,掌握训练的基本要求,从而能够脉络清晰地分出重点、难点,从教学目的出发,以重点为突破口,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这样使好的问题既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又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2、把握好学生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乃至班风班貌等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熟悉各方面的情况,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适应,乐于接受。目的就是让好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把握好课型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型,不同要求,不同的训练重点来设计问题,而不是千篇一律,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新授课上,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思索,探究新知识。练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恰当的角度、幅度和坡度,复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功能,问题应从大处入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便于形成知识网络。

授课中要注意三个把握:

1、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间距离”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一讲到底,也不是一问到底,精讲巧问,处理好提问的节奏,安排好提问的时间距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和问题进行零距离接触,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半圆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扇形,然后剪开,重新拼合,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老师只需设计两个问题即可:(1)请大家认真观察,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形有哪些联系?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比较宽松的思维空间,通过思考学生要说的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抓住两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中等生只是在语言条理上差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说出一二来。这样便有利于学生理解,发现形变面积不变,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原来圆的半径。(2)完成上述的发现后,老师可以再提出第二个问题:“根据上面的发现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那么,圆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由于学生明确了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全可以对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加工、整理,进而独自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把握好课堂提问的“空间距离”

课堂上要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在提问时,恰当的近距离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亲切的期待。因此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或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学生和问题之间的空间距离,所提的问题范围不能过于空洞,也不能过于狭窄,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能太直太露,让学生无需思索就可回答,使提问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心中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在他们的知识最近发展区提问,对浅问题、直问题从较隐蔽的角度提问,拉开问题与学生的距离,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大问题难问题则需要大题小问,难题浅问,通过问题分解来缩短学生与问题的空间距离。

3、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心理距离”

首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老师提问不要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语气可以平缓一些,态度和蔼一点,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再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误,不要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允许学生出错,如果学生暂时回答不上来,教师要多加鼓励,让他别着急,想一想再回答。只有学生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敢想敢说敢做,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其次,教师要控制好学生和问题之间的心理距离,好的问题既有挑战性,又是大多数学生经过思维努力后能够解决的。这样的给学生“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同一个问题与不同的学生之间心理距离是不同的,老师提问也不能“一刀切”,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让优秀生来回答,对于难度一般的题目可以让中等生来回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让人人学有所得,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如:在教《圆的面积》一课时,可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1)阅读课本,你能按课本图示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吗?他们之间有何关系?(后进生做答)(2)阅读课本,你能根据操作实践,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中等生回答)(3)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优等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水平,使他们能够各有所获。

再次,好的问题不但具有开放性,还要兼顾差异性。开放性,即目标是聚合的,思维是发散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差异性,即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个性化的解答,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二篇:教学中的困惑

教学中的困惑

李红

随着课改的进行,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呈现出“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景象。但是,我也留意到这样的现象,上课学生争抢发言,彼此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孩子们随意地甚至歪歪扭扭地坐着,我对于这样的坐感到很担心,其一,对身体发育不利,其二,不利于专心听讲。孩子完成任务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教室里一片“热闹”,没完成的学生也没有心思完成。所以我的教学困惑:新课改后,还要不要课堂纪律?如何做才能既弘扬个性,又使七八岁的孩子遵守合作的必要的纪律,而不影响别人?波西米亚有一句谚语说:“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夸美纽斯说:“纪律的目标就是要使他们跟随别人,走向正确的方向,而且实际上自行地走向那个方向。”必要的纪律,既保证了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保证了大家在一起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课堂纪律?实践中的经验告诉我,课堂上,学生必须要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参与活动时,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自己学习时,不能做影响别人的活动等等,也就是,做独处时的小主人,合作时的小伙伴。

那么,应该怎样让学生遵守纪律?夸美纽斯说:“功课学习如果组织的合适,学习本身就有充分的吸引力,就可以利用它们固有的快感吸引一切人。假如情形不是这样,错处不在学生身上,而在教师身上。一个音乐家不会用他的拳头或用一根棍棒去击他的七弦琴,他也不会因为琴声不谐便把它摔到墙上;而是根据科学的原则去工作,为它调弦,把它整理好。”所以,教师科学的组织方法,积极的鼓励制度,对于维护良好纪律是必不可少。魏书生老师对于学生都能做到“多次提醒”,何况是我们这些老师。在我班,我和同学们提出了“一分钟思考”时间,一分钟后谁知道了就先告诉同位,然后小组回答,选出组内最精彩的发言交流。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小组讨论唇枪舌剑,讨论时没有谁是谁非,只有个性和不同的见解。所以大家一样,想多少就说多少,知道多少就发表多少“高见”,真是“童言无忌”“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的方法到位,不盲目地去娇宠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做到既遵守纪律又活而不乱。

第三篇:紫云教师教学中疑难与困惑

紫云教师教学中疑难与困惑

1.怎样真正的改变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做了思想工作,当时见效,但是一段时间后旧病复发,还要些学生根本没有把学习当回事,我该怎样去改变他们?

2.农村中小学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总体太差,老师在课堂上很难与学生进行互动,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请问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学生在课上课下都不敢向老师提问题,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5.定义和概念教学科不知如何引入才恰当?

6.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占一半以上,很难管理。

7.课程太多。

8.留守儿童多,造成两中类型的学生:

(1)学生不爱讲话,也不爱回答问题,无法活动。

(2)没有父母的管理,学生不学习,教师怎么教育业不听,甚至跟教师翻脸。

(3)学生上网太严重。

9.布置的作业总是没有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怎么办?

10.学生不爱学习,怎么办?

11.对于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分层教育。

12.怎样与非常调皮、不懂礼貌且对家长拳打脚踢的学生交流?

13.学生一直在讲话,无法真正的融入课堂。

14.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15.对于有理数一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生总是把符号弄错

16.对于整式一章:学生在去括号与添括号时总是把符号弄错

17.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8.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19.差生转化

20.在课堂上,个别学生软硬不吃,即教育不听、不接受处罚,还抵触教师,怎么办?

21.教材中的内容相对简单,但学生参加中考的知识有点难,如何处理?

22.学生上课爱睡觉,怎么教育都听不进去,怎么办?

23.纪律差的学生该如何教育? 教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4.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管理班级,尤其是班上有调皮的学生?

25.学生乘法口诀背部了,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他们背下来?

26.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27.上课时候讲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很好,回答问题很积极,回答得也很正确,但是课后却不会做题目,请问该如何解决?

28.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9.怎样对待从不交作业的学生?

30.怎样管理班集体?

31.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如何改善?

32.面对新课改,年轻教师怎样养成好习惯,是系统性好还是随意性好?

33.怎样调动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4.很多中学生的想法是,读书不如打工,怎样引导他们转变这种思想,引导他们学习。

第四篇:教师远程培训《教学中的困惑》例文

执教以来,让人困惑的问题不少,最让我迷茫、也是最让我深思的,就是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直以来,总感觉我的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学习主动性不高,缺乏有效的、系统的学习方法。比如,我布置一次预习作业,三分之一的学生根本没有预习,三分之一的学生什么也没看懂。预习收效甚微,最后流于形式;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却成了学生的一项负担。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学生不是难以集中精力听课,就是一脸茫然、反应迟钝。优生不一定永远是优生,后进生却似乎永远是后进生。尽管总体上我班的学习还算不错,但是我渴望的整体上的、全面性的、素质能力上的提升却迟迟未能出现。我希望我的学生会学习、爱学习,而不是我教,他们才学,才懂、或者半懂、或者根本不懂。

是我不够认真、负责吗?我问我自己;那就再努力一点!再认真一些吧!结果呢,问题依旧,难有起色,学生们看起来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最后只剩下两个感受:累,教的太幸苦;苦,付出看不到回报,困惑。

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这一次培训,学习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后,感受颇多,许多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找到了答案。首先是备课做的不够好。光备了自己,却忽略了备学生;只是明白了要教什么,却未能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不能适当调整学习目标和教学的方法。如何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差异,制定教学方法,设定教学步骤,让绝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掌握教学中的重点知识,是以后教学中要加以思考、实践和改进的工作方向之一。

“讲”的太多,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的锻炼,是我的另一个缺点。诚如讲座中的专家所讲,在课堂上我实在是很想讲,不厌其烦的讲,马不停蹄的练习,然后接着讲,讲,不懂?再讲,讲,讲……..恨不得所有的学生全部学会学懂。结果自然很悲剧,懂了的学生嫌我啰嗦,不懂的学生还是瞪着小眼睛看着我。此时,站在讲台上的我,心中总是泛起一股无力无助的感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让他们形成自己特有的数学思维,培养出学习的方法,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着重去探索的重点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中的摸索。教学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而我不过是个刚入门的学徒而已,不足之处实在太多,真的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培训中解决更多的疑惑,学到更多的东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提高、进步的方向。

第五篇:分层教学中的困惑

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校育开始了一轮新的变革——分层教学。在两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学校领导和教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力量,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学专题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大家一起交流分层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产生的困惑,并一起设想解决困惑的办法和途径。

虽然分层教学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变化,但实施过程中我们感到有不少困惑:

困惑一 在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时,老师要设计和评改不同的作业,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每个课时都这么设计和批改也难免觉得力不从心。所以怎样才能更高效一点呢?

困惑二 分层教学的实质是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所以,我认为分层教学并不是形式上的把每个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分出个三六九等,这样做会更大地伤害学生,或给学生造成一种定势,他就是个三等生,如何消除分层设计作业给学生带来的“我差、你良、他优”的消极心理暗示呢?学生敏感的心灵还是会察觉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如果这不是一种动力而是压力,该怎样合理转化呢?

困惑三 如何使分层更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呢?如果学生自定的层次和老师心里拟定的层次有出入,那该怎样处理呢?

下载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困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困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教学中的困惑

    音乐教学中的困惑 音乐是幸福的音符,是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灵丹,是事半功倍的催化剂。在当今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全面发展学生,音乐教学就尤为重要。因为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

    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新课改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暂新的面貌。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都有很大改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

    地理教学中的困惑

    从教初中地理四年,有很多很多的感触,尤其是像我们面对农村孩子进行地理教学的,面临着一些困惑,还望同仁们能帮忙解决,在此我不胜感谢! 随着近几年的中考,地理学科在考试中所占的比......

    音乐教学中的困惑

    音乐教学中的困惑 花海中学 梁国平今天,我想把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一些粗浅的想法提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困惑一:音乐欣赏课怎么上? 我们又该怎样让学生学会......

    物理教学中的困惑

    物理教学中的困惑 随着新一轮教改的全面展开,我们的物理教学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开头。在提倡创新、实践、合作、交流的理念下,在提倡试题要开放性、主观性、条件不确定的背景下,......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在这五年里,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困惑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困惑 孝义六中 赵吴定 新课改已经深入人心,老师们也尽力把新课改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特别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与课堂深度融合,大道理都懂......

    教师在分享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教师在分享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教师方面: 1、当读本中的图画内容与文字不符时,应该怎样将其引入到文字上? 建议:分享阅读的读本从图文对应关系来划分,有三种:图=文(《这是什么?》《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