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
陈晓爱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一些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学习途径,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PBL应用到美术课堂上,主要是指学生在美术学科的课程学习中仿照美术探究的过程来学习美术内容,从而在体验、感受、理解、评价和掌握美术内容的同时应用美术探究方法,提高艺术修养,掌握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以“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激烈的竞争和多元的信息,要求未来的公民应具有更强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地判断和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地作出决策的能力;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PBL教学模式既注意学习目的也注重学习过程。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过程中,由于通过调查、搜集、整理资料、提出问题,根据资料、实证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逐步使学生学会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性美术学习;由于美术探究性学习重视Internet网、图书馆、电子出版物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由于美术探究性学习在过程方面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逻辑的思考,在评价方面提倡独立思考认同不同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于教学评价和网络资源以及局域网的利用,学生作品很快得到认同并立即与其他同学共享,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的中学美术课程内容包括:美术基础性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美术基本技能和美术基础知识,属于认知层面和技能层面;美术拓展性课程则主要是在扩展美术知识、增强美术技能、提高艺术修养方面起作用。二者均未涉及自主学习的领域。那么“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从而弥补自主学习领域的缺欠。
PBL中教师并不以演讲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在PBL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学习,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恰当指导下通过图书馆、计算机、Internet网络等各种学习途径收集和处理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资料,因此在这一类学习中学生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以他的个性和特征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因此获得极大的提高,一般来讲,这一类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解决问题技能;(2)提高艺术修养、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3)团队合作能力,包括赏识和包容异类学习同伴的精神;(4)组织利用时间的技能;(5)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6)传播信息的技能;(7)计算机运用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信、质疑、多渠道的表达能力、研究课题的方法等。特别是崇尚真理、以事实为依据、理性地思维和分析、自我反思等做学问的品质,即真正“学会学习”。
二、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探索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 要实现PBL应包含下面5个关键要素,各个要素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1)问题或项目。PBL的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所在,教师对问题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到PBL中学生学习的效果。要有课题来做,有了课题才有想问题的动机,只能通过带着 问题学习,才会动脑筋,才会有创造意识。
(2)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须具备一定的学习技巧与能力,而教师在设计问题过程中也应根据学生所具备的认知结构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为学生适当提供学习所需的技巧与知识。
(3)学习小组。PBL中的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小组各成员中应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智力水平,共同协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4)问题解决的程序。学生在进行PBL前应精心策划好解决问题的程序,并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推进方案的向前发展。
(5)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PBL中,学生应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应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个因素。
三、“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课例设计
以湘南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战争与和平》为例。教学思路: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鉴赏》的《战争与和平》,探讨的是一个凝重的话题——战争与和平。采用绘画、雕塑、电影、招贴画等艺术形式综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在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呼唤学生的和平意识,体现艺术教学的人文精神。教学目标:
1、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的感情;
2、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提高对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
3、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欣赏不同作品对战争与和平的不同表现,让学生们知晓战争的残暴与破坏性,以及和平的可贵。
2、通过对战争的正义与否的评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法、学法: 教具采用:
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艺术作品,教学用课件。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播放一段电影《集结号》,创设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感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和平题材的音乐《最美的未来》来营造课堂氛围,以影片中的血腥场面来渲染战争的残酷,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说学法:
允许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评论,避免用一些现成的艺术观点来否定学生的观点,可以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将学生分成5组,预先抛出问题: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作品《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每组以报告的形式由组长将结果用简单的文字呈现。通过用启发式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并创设情境,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了解研究知识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
[播放电影《集结号》片段] 3分钟
[大致内容]谷子地率领自己的连队与敌人殊死搏斗死伤十分惨重,满地尽是双方的尸体。让人震撼。本课一开始就利用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抓住学生的情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 情感铺垫。[思考交流]
1、看了这个电影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恶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播放一段电影《集结号》,创设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感观,同时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课题《战争与和平》]
(二)、战争与美术(积累情感)
1、摄影作品欣赏 3分钟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长城(great wall)
[思考交流]秦始皇为何修建长城,它的作用是什么?(设计意图:以战争题材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点出课题。让学生讲出中国长城的几个特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雕塑欣赏 5分钟 《兵马俑》——秦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思考交流] 这一组大型雕刻直接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它们的敌人是谁?
(设计意图:欣赏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让学生思考作品与战争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反思战争15分钟
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① 《1808年5月3日的屠杀》——戈雅 [思考交流]在画面上都是些什么人?
画家用怎样的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动人心魄的效果的?(独特的光源)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光源的运用 ②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达维特
[思考交流]在画面中你感受到怎样情感纠结的场面?
[教师对画面表现的故事作简单介绍] ③《内战的预感》——达利
[思考交流]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那些支离破碎的物象给你以怎么样的感受? ④《格尔尼卡》——毕加索
[教师简单介绍画面,引导学生欣赏立体主义绘画] [思考交流]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为什么画家用黑白灰的表现手法?
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那些支离破碎的物象给你以怎么样的感受?
《1808年5月3日的屠杀》《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内战的预感》《格尔尼卡》以上四件作品分别从四个不同角度对战争进行控诉,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时还应该注意作品抓住的战争的瞬间。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件作品,观察体会后进行发言。
(四)、呼唤和平8分钟 《免胄图》——李公麟
《布雷达的投降》——维拉斯凯滋
[思考交流]作品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愿望? 《和平鸽》——毕加索
[思考交流]如果说《格尔尼卡》毕加索要表达的是对战争的控诉,那么,在以上几幅画中要表达的则是怎样的情感?结合画面背后的感人故事,进一步唤起学生情感。
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我们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五)、现场临摹招贴画《和平鸽》并伴随歌曲《最美的未来》2分钟
(设计意图:充分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体现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向。)
(六)、总结并联系当时的事实——北京奥运会
祝愿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能够点燃世人心中的和平理想,期盼冲突各国和地区都能坚持奥林匹克的和平精神而休战,让世界不再听到人类相互仇杀的枪炮声,祝福全世界人民永远和平幸福。
四、由“基于问题的学习”引发的思考
PBL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思想,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和排除困难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经过这种培养的学生一旦步入社会将能自如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将自己迅速融入信息社会的发展大流中,因此,这无疑给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启示。
第二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美术教学论文: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把一堂美术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讲解示范点拨;练习讲座辅导;评讲小结提炼”五步进行,是比较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观察欣赏激趣。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学生觉得好看极了,这好看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于是再进一 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作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在强烈兴趣的趋使下学生们创造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感到画这样的画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也去试试。
第二步发现探索尝试。找到创造美的途径。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学习,已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教师不妨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尝一尝、试一试,实践一下自己的发现,展示一下自己的感觉。布置全班同学用自己从探索中发现的方法去画画。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上讲台表演白己的发现,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第三步讲解示范点拨。1——10分钟时间,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示范和讲解要同时进行,对于学生尝试中的问题,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边精讲,一边示范。
例如在示范讲解山水画时,教师从构图开始,一山一石,一草一树地示范讲解,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地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
第四步练习讨论辅导。用15——20分钟,让学生体会美的真缔,进行创造美的实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经过前三个步骤结构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的方法,想要表现一下自己掌握程度的欲望之火已经越燃越烈,这时可以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至于他们怎样完成,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在同座或邻座间讨论后完成,也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第五步评讲小结提炼。在本课结束前用1——2分钟展评学生的作业,总结本课所学,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创造美。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小结,既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理性化,又能使其结晶升华,产生新的飞跃。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三篇: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依据美术学科特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教师,要想创造性的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依据美术学科特点,改变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一、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思想,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美术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二年级的美术课《自画像》一课中,就可以用“帮助警察找孩子”游戏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特征,掌握了五官的特点。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三、改变单调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美术课堂效率,不但需要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而且准备之外还要选择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
在学生学习美术新知识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有时往往就会以讲授为主,相信好多的美术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们可根据不同的美术课堂类型,在讲授的基础上,辅于一定的操作,经过读、记、看、想、动等多个环节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传授学生绘画技能的时候,我往往会运用到直观演示教学法。通过直观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看得仔细,看得明白,看得透彻一点。在演示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学习绘画的方法步骤。二年级美术课《自画像》为例,虽然学生在学习绘画之前已经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让学生马上进行绘画,就会弄巧成拙,就有可能会使课堂变得一团糟。如果运用直观演示法后,将会很好的控制课堂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接着进行演示,把画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在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在一幅画中,一步步地演示绘画,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直观演示法,学生能够很快接受所传授的新知识,能够较为快速地掌握绘画技能技巧和方法,而且也掌握的比较牢固,不容易遗忘。
第四篇: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学科
裴松
传统的初中美术教育,强调技能的培养加上美术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采用的方法以灌输和临摹写生为主。它的长处在于保证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但一味灌输,往往会使学生认为,只有教师灌输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一旦离开了老师灌输的东西,自己便无能为力,更谈不上自由创造。一味地让学生进行临摹和写生,只能被动机械地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因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树立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创造,促进技能提高的新观念。经过实践与探究,体现自由创造、促进技能提高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应逐步推广。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把一堂美术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讲解示范点拨——练习讲座辅导——评讲小结提炼”五步进行,是比较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导入—观察.欣赏激发兴趣。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寻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学生觉得好看极了,这好看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于是再进一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作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在强烈兴趣的趋使下学生们创造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感到画这样的画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也去试试。
案例一:在学习《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课时,我将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工艺美术品图片先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们被这些艺术品折服,观察艺术品制作过程中的技术工艺,进而赞叹古人的艺术成就的同时思考其中的科学内涵,自然的引入课堂的教学之
中来。案例二:《校园风景》是一堂户外写生课,这一课型的通常教学是让学生直接对景物进行写生,下课前进行作业点评和总结。操作固然比较简单,但效果不太如人意。通过对学生的交谈了解得知其中的教学效果不好,没有达到大纲中要求的学生对于事物认知的过程:先了解有关美术的基础知识,再开展观察、探索、欣赏、体验、讨论、表现、思考和评价等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先在课室里先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风景写生的作品,进而感知写生绘画的基本效果和方法后,再带上相关工具外出写生。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作品整体效果要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达到了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体现了我校的教学模式。
第二步发现探索尝试。找到创造美的途径。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学习,已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教师不妨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尝一尝、试一试,实践一下自己的发现,展示一下自己的感觉。布置全班同学用自己从探索中发现的方法去画画。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上讲台表演白己的发现,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第三步讲解示范点拨。1--10分钟时间,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示范和讲解要同时进行,对于学生尝试中的问题,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边精讲,一边示范。例如在示范讲解山水画时,教师从构图开始,一山一石,一草一树地示范讲解,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地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
第四步练习讨论辅导。用15--20分钟,让学生体会美的真缔,进行创造美的实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经过前三个步骤结构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中国画的
笔墨情趣的方法,想要表现一下自己掌握程度的欲望之火已经越燃越烈,这时可以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至于他们怎样完成,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在同座或邻座间讨论后完成,也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第五步评讲小结提炼。在本课结束前用1--2分钟展评学生的作业,总结本课所学,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创造美。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小结,既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理性化,又能使其结晶升华,产生新的飞跃。
我们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适当借鉴主持人的角色,能够在教学中更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活力,它会使我们的课堂富有创意、生机盎然,它会使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角色,并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成为学生精彩的艺术舞台!
第五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模版]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高一政治备课组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活动的中心舞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而课堂教学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中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从理念到方法都提出了全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做到贴近生活主题,在教学中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精心设置的探究活动中培养起关注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着力要攻克的难题。因此,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这一时期每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紧迫任务。基于此,我们高一政治备课组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集体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双主体、四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供参考。
“双主体”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体;“四整合”是指:教学序列的有机整合,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机整合,多种教学状态的有机整合。“双主体、四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内在要求,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分为“设疑自学阶段,探究导学阶段,反馈测评阶段”,即先 “学”后“导”再“测”。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后的“结果怎么样”等问题。检测是否达到了“学会”和“会学”。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又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突出了“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自主学习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一环节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以概念、原理、观点为主线,自主理解教材知识(设疑自学阶段)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政治课堂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图”的能力,这又必须以熟悉课本内容为前提。学生课前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并产生了对部分问题的疑惑。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先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及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框架图的形式整理成导学案,让学生以提纲为线索自学教材,通过查阅教材进行补充填写,逐步找到提纲要求的基本内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上首先形成对教材知识的综合把握。这一点在学生初学课程时是很难完全靠自主完成的,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清晰的逻辑铺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领会贯通。因此,这个过程应该从课堂的开始一直延伸到课堂的结尾,实现知识点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全面生成。要做到这一点,层层递进的探究问题的设置与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就成为了教学实施第二阶段的任务。
二、以探究问题为载体,引导构生成系统的教材知识(探究讨论阶段)
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设置情境,把教材中的重难点以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因为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就必须对材料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这是一个从理解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迁移过程,也是一个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落实教材知识点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体说,操作环节如下:
首先,有针对性地选取国际、国内或是发生在本地的新闻热点材料。
选取的这些材料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具有鲜活和生动的特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时代感、亲切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教学互动进一步深化。这样处理教材内容与学生身边现实的关系,便于使学生既理解了教材知识,又达到了知识的迁移,从而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设置紧扣教材知识和所给材料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所设置的问题充分地进行探究讨论。第一步,学生在自学基础上,提前做好准备,构建发言提纲。第二步,学生分组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认识。第三步,教师巡回指导,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给予分析点拨。第四步,教师要将学生讨论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起来,同教材基本原理加以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中心问题,找到释疑重点知识的突破口,为整体讲授教材知识做准备。实践证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大胆地开展课堂讨论和不同观点的争论,并恰当地引导、点拨、评价,调控、释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即活泼又有秩序,即热烈又有中心;学生思考得深刻,讨论得透彻,争论得明白,提高教学效果。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并适时进行点播小结,将知识结构图在探究活动中层层展开,达到学生的理解与内化。
三、以自主构建的知识结构图为主,完成思维能力的升华(点拨释疑阶段)
教师根据知识结构图,以重点知识为突破口来精讲教材知识。将上一教学环节收集到的中心问题贯穿于教材知识、德育教育之中,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并深入分析所设置的材料,形成一条教学思维主线。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沿着教学思维主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当然,除了热点材料之外,还要精选一些选择题、辨析题做到讲练结合)。这样,教师的引导、点拨、释疑与学生的自学、研读、讨论、练习相结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巩固和思维觉悟的升华。当然,教师有条理的精讲,还会进一步消除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适应高考考察能力需要的目的。
四、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巩固训练(反馈检测阶段)
课堂有针对性的检测,是新课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堂课热热闹闹结束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运用,对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来说,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检测才能真正心中有数,同时进一步落实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对处于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来说,通过进一步的练习才能检测出自己当堂课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并学会了运用,以便于以后在自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学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这一环节,更利于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结构的可操作性积累经验。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