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专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中专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中专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数学教学的观念,把握学生的特点,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中专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07-02
中专主要是针对初、高中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其提供一个再学习的机会,使其掌握一项技术,以便于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对于中专生的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挑战:生源及知识层次、心理层次、生活层次、学习方式都参差不齐,尤其是非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知识,更使教学工作复杂化。本人结合中专生知识层次、心理层次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数学思维特点,总结出中专生数学教学方面的策略,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真正学到需要的知识。
1.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分专业教学
由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所学课程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及相关应用也不相同。在教学中,加重对本专业需求知识的学习,删减一些和专业联系不密 切的学习内容是必要的。如果不把各专业的侧重点讲解透彻,仅泛泛而讲,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那么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深造都会有很大影响。所以,在规定各专业必学的基础数学知识之上,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必须要针对各专业的需求确定讲授内 容的侧重点。由于现行中职数学教材尚没有形成科学体系,无法完全满足各专业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需要,那么数学教师应该与专业课教师一起,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或编写一些专业数学教学内容,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开展教学。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更感兴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分层次教学,让每位学生学有所获
目前,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如果教师采用同一个要求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吃不饱”,而基础差的感到听不懂。但是,目前的情况又不 可能分快慢班教学。为了达到教学的效果,应采取如下方法:
2.1分层备课,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 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 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 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差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中等 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要求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思想,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
2.2分层练习,为适应分层教学的要求,课外作业布置可采用多样性形式,一般性作业主要面向中等生,特殊性作业主要照顾到后进生或优等生,一般来说,后进生的作业主要是大纲要求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中等生主要是全面巩固提高,并有适当应用方面的练习;优秀生则要完成 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同时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向高层次冲刺,以发展智力,逐步缩小差距。
2.3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查缺补漏,同时更要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人手,耐心辅导,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恢复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3.适合社会竞争的需求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将数学的应用贯穿始终,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建立定量化的思维方式,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数学作为公共基础 课,可以为专业提供必需的、够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数学教学应结合专业讲清概念,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以强化所学知识的应用。学生通过反复学习、反复记忆,直到熟练掌握所学知4识,既可以为日后施展才华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可以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职业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数学史、中国数学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介绍微积分的历史背景,使学生有 意识地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道理;介绍牛顿、莱布尼兹和微积分的发现和发展过程,微积分基本公式及其证明等。通过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的需要,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需要,更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4.进行开放式教学
首先,教师要具有开放的理念与开放的心态现代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开放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打破传统教学强调以知识为本、单纯注重基 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只关注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的封闭做法,把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使教学的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学生知识 和能力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师给学生营造开放式学习的环境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打破课堂与生活的界限,变封闭 的课堂教学为活跃的思想交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让沉闷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 主探索的乐园,使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过程,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与探索的无穷乐趣。教师将过去 的“讲数学?D?D听数学”转化为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把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的活动,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能力。
总之,中专数学教育要符合职业中专教育的发展规律,要迎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只有逐渐改变过去惯用的教学模式,从学生专业学习要求出发,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把基础数学与专业数学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其有职业中专特点的数学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张颖.浅谈中专数学教学[J].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2011,(11):232.[2]陆英团.中专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15):116-117.[3]余国吾.浅谈提高中专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J].新校园:学习,2013,(4):50.[4]周彦梅.论职业中专数学课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祖国:建设版,2013,(1):289-290.
第二篇: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进,以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开放题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更好的为传统数学教学作补充使其得以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双基”训练得到科学的平衡。本文着重探讨了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策略及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教学策略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当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己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形成具有较高效率的特定的教学方案。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根据数学开放题的教学原则,本文提出如下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
1.1 展示问题,开放有度
教学中展示的开放题要有趣、有新意,开放度要适当,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努力研究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了解每位学生,不但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而且要明白他们所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教师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喜欢上你,和你没有距离感,才能相信你,信任你,这样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教师必须更高的要求自已,教师必须考虑教材中有关教学内容的可开放性和开放度:分析哪些内容学生可以自主探究获得,哪些内容不适合开放题教学,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很好的去理解所学的教学内容。同时,在开放题课堂教学中,开放题编排能够围绕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旧知识到新知识逐步过渡,开放题的数量和开放度都要适中。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课堂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保证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各种状况都能处理的恰到好处,教师要非常熟练教学内容,要有清晰的思路,一环紧扣一环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学起来水到渠成。
1.2 探究问题,及时反馈
分析所展示的开放性问题,要做好心理暗示,我们通过合作、讨论探究一定能把问题解决的心理,这样你就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力量支撑着你勇往直前,达不到目的永不罢休的蛮劲。在数学开放题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只看学生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与错,而更应注重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过程,教师要及时纠正和指导。解决数学开放题不要受时间的限制,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已的智慧和想象思维能力。教师要认真细心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动向、情景等表现,逐一进行研究、探讨、反思总结得失,为数学开放题收集资料,积累经验。
1.3 讨论辨析,多向交流
由于数学开放题的特征,它们有的有多个条件,有的有多个答案,有的有多种解法。因此课堂教学中要留出相对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教师事先准备控制课堂教学过程的习惯,代之形成根据学生课堂的反应确定教学过程的习惯。其中有的问题不可能由一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有几个人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因此在数学开放题的教学中,要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并合理优化分组,让每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畅所欲言、发表所见、集思广义、同力协作,并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解决不同的层次的问题。根据合作学习理论,学生在小组中要有不同的角色地位,每个人应明确责任,各有侧重,让学生具有独立、竞争、合作三种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教学组织者、调控者的作用,使课堂环境井然有序,生机勃勃。当小组讨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给予启发帮助和鼓励,及时引导并帮助小组走出困境;当小组讨论有成果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赞扬,并引导他们的思维更上一层楼向高一级活动升级。
1.4 点评小结,寻找规律
当开放题教学进入尾声,即各种解题方法都以运用,结论都推断出来时,应及时让学生自已进行总结。开放题教学的课堂总结应作为画龙点睛的环节,让学生比一比各种策略孰优孰劣,找一找各种结论的规律乃至上升到理论的途径。教师做好最后的评判,对学生的解题情况和结果进行正确的点评并给予鼓励表扬。归纳总结,启发学生对结论一般化的认识,寻找数学学习的规律,能挖掘题目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通过开放题教学实践,需注意的事项
2.1 做好开放题教学课堂前的准备工作
问题的科学性是衡量问题质量的重要标志,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开放性问题,要反映数学核心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开放性问题的内容要正确无误,陈述性语言要精确,不能有歧义。数学课堂中开展开放题教学要恰到好处,比如在一章知识点讲完以后需要大量的练习,并且要把知识点达到综合性的应用,就应该引进一节开放题教学进行学习,在开放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解题技能,有创意的方法或途径解决开放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师在编制开放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学生在情感方面的需要,通过解决开放题,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
2.2 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开放题教学是对教师临场应变能力的一种挑战,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不能低估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潜能,要耐心、细心的指导任何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既要关注到差生的解答情况,又要鼓励优生寻找最佳的解答方法。教师要为学生们提供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动手实践、创造发明的机会,事实上学生动手能力最强、想象力最丰富的学生并非是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教师要利用开放题这个载体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潜能。
2.3 教师需明确自己角色,课后进行总结
在开放题的教学中,教师明确自己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开放题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呈现者,学习的指导者,纪律的管理者,还是课堂学习过程中各种信息的重组者。问题的开放度要有层次,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实际,既要考虑深化发展又要依据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要考虑优等生的发展,又要照顾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到难易结合,由低到高,节节上升,推进对开放题的认知和解决。
开放题教学对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反思,课前要根据所授课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同时要想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开放题。课后教师要及时的反思和总结,修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在那些方面做的比较满意,并对所授新知进行总结让学生能有个整体的把握。在开放题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教学观念,要时刻关注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终身受用,用把眼光放长远,不仅要求学生有好数学成绩,而且更希望的是学生要学会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杨传冈.《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行思》[J].教育探索,2015.11
[2]孔琴.《有效实施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5.06
第三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标志着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知识本位到学生发展本位,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强求统一到注重差异”的重大变革。
如何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宜小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最大效能地实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多元的教育目标,是当前我所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
第四篇: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课题组
本学期是课题《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的起始阶段。课题组努力做到了周密计划,抓好落实,为课题今后的顺利实施以及取得预期成果奠定了基础。我校数学组在秭归县教科研中心数学教研员何训光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第一阶段各项工作已完成,初步形成了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并积极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中去,现将我校“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各项工作作阶段性小结。
一、主要工作:
1、认真做好实验的开题工作。3月20日召开了开题会,学习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师明确了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
2、认真做好实验调查研究工作。实验前,我们对实验年级的全体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摸清了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及习惯,为进行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做了良好的铺垫。
3、认真做好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开题会后,指导实验教师学习实验的相关理论,用新课程理论来理解实验的立项和研究工作。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实验区与课题相关的实践经验,并联系已鉴定立项的课题《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的实际做法,编写了数学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理论篇》一册,为课题的实施做好必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4、实验教师按课题方案撰写实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依据总课题方案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实验研究,使实验教师选准了实验的突破口,也保证了总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5、强化实验过程,保证实验的落实。坚持以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行为为保证的实验方法;坚持实验教师的个体研究为主,课题小组等集体研究为辅的实验方法。
6、加强实验的指导。主持人加强了自身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深入课堂,多做细致的分析,多和教师、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实验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发现有效的做法及时组织教师交流、借鉴,出现偏差及时纠正。做到了重过程,重指导,勤总结,勤改进,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7、加强资料积累。对反映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加强了积累。课题组做到了要求明确,督促实验教师勤于动笔。各个层次的活动记录,实验教师的学习笔记,案例分析,课堂实验记录,阶段计划、总结,实验论文等文字或音像资料及时整理,期末存档。
8、注重总结分析,及时改进工作。及时做好课题实验总结及使用新教材体会。2007年1月28日召开了课题阶段总结会,参加会议的4名实验教师都详细撰写了实验总结,4名实验教师做了现场发言。会上实验教师还互相观摩了学生实践活动资料,为下学期进一步深入实验,改进实验做了准备。
二、阶段成果:
(一)、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师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史、数学学习方法、趣味数学及数学专题讲座、学生身边发生的数学等多渠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办数学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通过搜集中国数学家对数学的贡献,加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责任感,不仅使学生有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境界,大大发挥了数学学科传播知识的功能,又能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育人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探究中学生读数学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从不看书,教学课本仅作为抄习题、练习之用。初中一年级学生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分析章节内容,扫清文字障碍,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可先作一些解释。
2、看书也是一晃而过,像看小说、连环画,不思考,不探求。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可以把读书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预习,讲后阅读。讲前预习可以不用要求太高,也可指定范围,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大体了解,将难懂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以便教师讲授时,集中精力听讲。讲后阅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上,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弄通、弄懂各种数学概念,该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就要下功夫记,既要动脑子又要动手,重要的难懂的定理和例子,要亲自动笔推证和演算。通过讲后阅读还搞不懂的问题再用铅笔做记号,也可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解答。当然对于初中学生,每次阅读时间不宜过长。
3、语文水平低,语法结构不清,读不通,弄不懂。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各年级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如“提高了”和“提高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仅当”、“当且仅当”,“有”、“仅有”、“有且仅有”,“至少”、“至多”,“不超过”、“不低于”“不小于”“不大于”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份和附加成份。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强调学生阅读时注意教材中数学语言的严谨、简练,注意例题的格式,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规范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
4、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难懂,障碍多,读不懂。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提要,在教材上划着重点(找重点),写批注,添补内容(如补图形、补步骤、扩张概念等)。考试时适当考一些课本中的数学概念或常识,以提高学生看书的兴趣,达到督促的目的。
5、兴趣容易转移,易受外界干扰,持久性差。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推论的内涵和外延,弄清逻辑关系。
(三)本阶段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阶段的阅读习惯主要是侧重于从不同数学内容,形成不同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内容初略可分为引言、概念、定理、公式、例题、阅读材料等几块。
1、阅读引言的良好习惯,要注意章节标题,因为它标出了课文主题;要注意理解段落大意,弄明白引入新知识的直观素材;要抓住关键字、词、句和重要结论,这对于理解新知识非常重要。
2、阅读概念的良好习惯,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要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3、阅读定理的良好习惯,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
4、阅读公式的良好习惯,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5、阅读例题的良好习惯,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6、阅读阅读材料的良好习惯,布臵学生通读阅读材料,对材料所研究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然后让他们趁热打铁预习新课,最后再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四)、硕果累累。
1、郭道虎的《争论之后应有定论》发表于《中小学数学》,《有理数乘法教学之我见》发表于秭归教研,《例谈与相交两圆有关的两条特殊直线》发表于《初中数学教与学》。谭之伦的《数学阅读方法浅谈》发表于秭归教研。
2、郭道虎指导的学生刘鑫静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市三等奖,王兵指导的学生王键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市二等奖,向杰指导的学生田邓飞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市三等奖。
(五)、阅读模式。
质疑 阅读
创设情景--------自我阅读----------方法点拨--------形成习惯
释疑 思考
三、存在问题:
1、阅读提纲的设计大而统,没有合理的与本节课的难点与重点联系起来,缺乏层次性和一定的梯度。
2、有的实验教师没有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而是与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相脱离。
3、教师撰写典型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分析不够全面,有的实验教师有实际做法,但不能表述出自己的意图和做法,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4、实验教师的阶段总结中,虽然总结了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策略,但深入分析这样的实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产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到位。
四、几点建议:
1、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
2、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臵阅读提纲,以促使学生迅速把握书中的要义,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科学的治学精神。对于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自定阅读计划(包括进度),独立完成阅读笔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3、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读、讲、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4、教师在开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阶段,不论是安排在讲授前的阅读还是讲授后的阅读,都应精心组织设臵些阅读思考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要记住我们教研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第五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怎样教好小学语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尺讲台成为学生开发智力的舞台;小小课桌造就祖国栋梁的平台;小小教科书,传授与启发学生成为无限思维、科学创举能力的天才;学校、操场、教室、课堂,引领孩子走向辉煌的未来。知识发展一日千里,一代新人茁壮成长,小学教育成为世人关注的重中之重。
语文教学正是体现和贯彻基础教育的黄金阶段,老师只有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思想,用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备课并用于教学内容中,教学时始终贯穿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系统掌握各门课程,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一、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目的清楚、任务明确并能使压力转化为动力,使他们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每堂语文课的教学环节必须要交代清楚,明确主题、内容、目的、意义,强调对所讲问题随堂提问,每堂课布置作业并按时检查、验收。
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普知识,要做到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池水,重点、难点透讲、精讲,要讲到要害处,说到点子上,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由“被学”到“主学”。学生通过朗读、认字、写字、明道理、思难题、解问题、背记等方法,大部分学过的,或没学过的一般性的课文会不问自会,许多学过的知识和尚未接受过的新知识也能不讲自通,倘若有不明白的问题,老师在作进一步讲解时,学生能聚精会神地听讲,达到老师品位高,学生有品位。在讲的过程中还要借助教具、道具、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能使学生掌握、运用和制作常用的道具教具,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不要死记硬灌,要变“厌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
三、深挖道理,让学生明理,以理服人。道理明白了,解决问题便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原文、原字一成不变的传授模式,甚至连书本印刷错误的字句,也毫不改动的照读照搬到桌面上,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现实水平,采用因材施教、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制定切实可行,新型的教学方式。
四、学习的内容及时归纳整理,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明白课文主题、目标定义及概念要素,让学生会提问题,会反问,还要设想些为什么?该怎样?从文中发现了事物的什么规律?用这些规律怎样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由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使认识与认知力不断提升。此环节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去探究、去总结,达到明事理、懂道理,最终掌握内容主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学和自身能力,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错的原因,以便纠正错误、克服不足、发扬成绩、再接再厉,这也体现能者为师,也为老师分担一点工作强度,老师腾出时间准备更多、更新、更好的教学内容。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深入研究,认真备课、努力教课、博览群书,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工作中的正反经验,积极出点子谋策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学生就会从课堂的紧张、压力、束缚、甚至恐惧等传统教学模式的圈子里解放出来,变为轻松、自主、自觉、主动地学习,学习势头自然是势不可挡,成绩自然像雨后春笋生机勃发、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