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2:4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

第一篇: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

2008-03-06 20:40:52| 分类: 计划总结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摘要: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针对语文拓展阅读研究形式、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主、客观措施结果及结论做了一定探索。

关键词:小课堂

中课堂

大课堂

拓展

阅读

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是在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申报立项的研究课题,是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我们学校于2002年3月向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总课题组申报立项,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近四年来,在上级教科研部门、总课题组负责人龚浩康教授的关心指导下、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很多老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课题实验和艰苦的理论探索,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从未来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和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针对传统教育“重分数,轻素质:重灌输,轻主体:重知识,轻文化:重课内,轻课外”等诸多弊病,抓住“发展”与“创新”这一当前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点与核心,立足于学生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以“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发展空间,以“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类环节”为发展策略,以“主体、内容、方法”三个方面为评价要素,构建大学科教育框架,从而形成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新课程教育理论体系及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新课程理论体系机器教学操作系统。

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我们要十分重视阅读,加强阅读教学。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为青少年提供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的读物,引导他们广泛地开展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究竟怎样?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老师作哪些指导?结果我们发现:

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将以“发展与创新”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三个保证”为目标,以构建“三个课堂”为核心,抓住“三条主线”,开展“三项素质”和谐发展的研究。

目标:

一、构建三个课堂新的体系。即改革小课堂(教室课堂)、拓展中课堂(校内课堂)、开辟大课堂(社会课堂)。

二、形成三条主线新的思路。即阅读、作文、口语交际这三条主线。

三、促进三项素质和谐发展。即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情感、意志和个性。

内容:

一、改革小课堂。要让小课堂成为发展与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二、拓展中课堂。中课堂以开展校园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发展、求创新。

三、开辟大课堂。大课堂指社会课堂。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用语文,了解社会,体味人生,在大的社会环境中求发展、求创新。

三、课题的实施

我们把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宣传课题、调查现状、分析成因、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设计方案)2002年3月—2002年9月

2002年3月,学校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组组织的课题培训会,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我校教导处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确定了启动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成立课题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组长、教务处、教科室、语文科组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同时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主研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具体负责方案的策划和实施。

2、制定严格的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学校制定了《德兴小学课题管理办法》,为调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考核中,而且校长还多次召集主研人员和课题组全体教师开会,要求大家加强理论学习,科学规范地开展课题研究。课题小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建立了学习研究例会制度,注意在日常研究中记录、收集和整理材料,定期召开阶段小结会。

3、开展前期调查,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依据。课题组设计了相关的调查表,在学生中进行全面调查。同时,课题组还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与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看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制定研究方案提供了依据。

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切实转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为了提高教师的认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课题组还要求实验教师自己有选择地学习教育教学专著。学校还多次将教育教学专家总课题组负责人龚浩康教授等专家请到学校,给教师开教育教学讲座,以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

5、研究对策,制定实施方案。前期调查结束后,课题组多次开会讨论,认真研究调查材料中反映出的问题,针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共同研究应采取的对策。经过反复讨论,设计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实施方案、开展“三个课堂”活动)2002年9月—2005年8月

(一)、改革小课堂(2002年9月—2003年8月)

改革小课堂,努力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让小课堂成为发展与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拓展阅读,使之形成能力。为此,学校将重点放到“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上,为此我们学校先后邀请了教育教学专家总课题组负责人龚浩康教授、特级教师石景章老师、特级教师徐善俊老师、龙岗区语文教研员邓蝴梅老师等专家指导课堂教学,邀请青年骨干教师刘小伟老师、赵志祥老师亲自作课,手把手的指导我们,拨出专款,分别参加了总课题组的各项研讨活动,如江西定南首届高级研修班、深圳盐田南方研讨会、湖南怀化全国研讨会、贵州遵义高级研修班、广西南宁全国研讨会等等,派李水清、吴素锋、林萍青老师到杭州、上海观摩情感型课例,以提高每位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学校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教会所有学生使用工具书,为他们创造自学条件;教会预习方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步骤,掌握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设计习题,将知识转为技能,抓住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有机延伸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具体如下:

1、以教材中某一篇课文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同类可以是题材的同类,可以是文体的同类,也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同类。如学了《峨眉道上》之后,我们教师向学生推荐了《挑山工》。学生们在阅读中把“铺路人”和“挑山工”进行了对比,发现“铺路人”、“挑山工”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都有常人没有的毅力和情操。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生活中“铺路人”、“挑山工”。这样把拓展性阅读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在训练中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2、以节选课文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有些中外名著只能选其中的一小部分,这就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原著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学习了《草船借箭》,我们六年级的老师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了《猴王出世》,老师们又向学生推荐《西游记》。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再读原汁原味的书籍,学生是很感兴趣的。这样做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更全面透彻地把握了节选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以某一课文为点,向相关联的内容延伸。在每册课文中都有一些成语故事、歇后语等等知识,我们就会结合课文的知识点,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等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多读多识多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4、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代表性作品扩展。如学习了《匆匆》,我们向学生推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春〉等等,还比如学习了《草原》,又会向学生推荐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林海》等等。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作家的思想性格、生活道路、创作成就,学习作家勤勉的学习精神、严谨的创作态度、浓浓的爱国情怀,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课外阅读根植于课本,既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连接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此外,我们还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推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了解书籍、报刊的分类,帮助学生选择书报;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学生图书馆定时开放,激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课外阅读的动机。

(二)、拓展中课堂(2003年9月—2004年8月)

中课堂以开展校园语文实践活动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发展、求创新。

个人活动形式:开展课外阅读、课外写作、个人投稿等。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在学校里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浅近的古诗、儿歌能脱口成诵;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世界名著、当代名人名作都熟知于胸。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达到了95%。

家庭活动形式:家中订阅报刊杂志,设立家庭小图书室、家庭书架,与亲人通讯等。我们学校的四(2)班王思齐同学的家庭就是我们学校一大批爱书、爱读书家庭中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她们周末一般都是在图书馆、深圳书城等地度过的。

班级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写周记、专题参观、访问、排演课本剧、出墙报、出专栏、出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全面素质。2002年7月李水清老师组织学生编排的哑剧《一颗钉子》参加了市电视台《小金牛》节目的演出。

小组、社团活动形式:文学小组、小诗人社、故事社、朗诵组等。学校小记者站是《特区教育》、《深圳青少年报》的优秀小记者站,学校的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其中2003年6月,由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协会主办的“东方英教杯”小记者评选,我校的张晓漫、黄懋霖分别被评为“明星小记者”、“优秀小记者”。

全校性活动形式:不定期地开展各类征文比赛,演讲会、故事会、朗诵会等。我们通过诸如“民族精神代代传”、“学雷锋、学丛飞”、“我爱我的家园—绿色环保”、“感恩父母,关爱行动”、“国旗,向你敬礼”、“新世纪,我能行”等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写作、表达等综合能力。

(三)、开辟大课堂(2004年9月—2005年8月)

大课堂指社会课堂。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用语文,了解社会,体味人生,在大的社会环境中求发展、求创新。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我们可以把整个语文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它是由学校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子系统构成的。课堂语文教学虽然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体,但是学生在课堂语文教学中进行的语言实践的数量毕竟是很有限的,也是不全面的。据研究,学生一天生活中的说话量相当于其两个学期的课堂说话量,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超过课堂阅读量的几倍。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要以课堂语文教学为核心,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大语文课程体系,把语文学习过程辐射、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紧扣时代的脉搏,了解现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

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同作家、编辑见面。我们请了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老师与我们的家长、老师、同学座谈。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种种阅读活动,我们年年参加深圳市读书月活动、“科技活动周”奇思妙想征文比赛、“珍惜年华”演讲比赛、深圳市中小学生税法征文比赛„„成绩斐然

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到世界之窗、深圳野生动物园、莲花山、少年宫、新天下集团、大芬油画村、南岭村等地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近生活,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贴近学生生活,能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总结成果、资料整理)2005年9月—现在

在基本完成课题提出的研究目标后,我们于2005年9月开始进入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对四年来开展的各项实验活动和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平时积累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并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或总结。我们先后编写了实验教师成果集《探索与实践》、学生创新习作选《新芽

绿叶》。需要收集、整理的研究资料包括各种原始计划、调查表、各种活动材料、原始记录、研究总结、研究报告等。

2、收集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

研究后期,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课题总结、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材料准备情况,完善各类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在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撰写了课题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以备课题管理部门验收和交流。

四、研究结论

1、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对于书产生了浓厚的读书兴趣,在校园内外学生们潜心读书随处可见,无数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潜移默化地薰陶了学生,影响着学生的言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勤奋好学”已在全校形成了浓浓的氛围。

2、学生学会了评价阅读结果

阅读结果是阅读过程的产物。阅读结果可反映出一部分基本的阅读情况。评价时,学生能从阅读结果出发,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反省,目的是“强化成功,形成习惯”,促进学习目标完成。同时,我们还对学生的拓展阅读测评方式进行改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测评采用了“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即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文摘卡、采抄报等;“赛”即竞赛,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通过评价阅读结果,对阅读过程进行反省、总结,使学生进一步产生了“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等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并通过这种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监控今后的阅读行为,提高阅读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

我校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坚持多读多背,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水平。学生在多读多背中积累了大量的佳句、名篇,慢慢领略到写作方法,从读中学会写。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成绩喜人。

——2002年5月,林贞贞等13位同学获第六届语文报杯作文赛国家二、三等奖;

——2002年12月,陈嘉欣获现场作文竞赛区级一等奖、市二等奖,石一婷获区级二等奖;

——2003年12月——2004年7月两次“科技活动周”奇思妙想征文比赛中,共有张炀凯等19位同学分获区级一、二、三等奖;

——2004年4月,黄懋霖等4位同学在深圳市中小学生税法征文比赛中获市级一、二、三等奖;

——2005年9月,曾莹等11位同学在全国小语发展与创新教育首届作文比赛中分别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

——2005年11月,洪玲同学获获现场作文竞赛区级一等奖、市二等奖;

„„

4、搭建了学生施展自我平台

我校由学生自己主持的宣传媒体主要有“一版三报一台”,即校园展版、各班黑板报、校报、手抄报、校广播台。这些宣传媒体的编辑、播音员等都是由学生自己招聘和组织,自主开展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5、锻炼和提高了一大批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上提高了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加课题四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视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造就了一支思想素质好、教学业务精,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社会信誉度高的教师队伍。历年来,先后有多名教师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表彰。教研教改成果累累,青年教师的优质课多次获国家奖,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和交流论文数篇,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挑起了教育教学的重担,涌现出李水清、彭珍萍、石辉英、潘志娇、张丽玲、张晓云、孙焕丽、林春梅等一批骨干教师。先后有李水清、彭珍萍、石辉英、潘志娇、张丽玲、张晓云、孙焕丽、林春梅等老师在总课题组组织的全国研讨会上获一、二等奖。(详见德兴小学实验教师获奖登记表)

学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2004年9月,吴中天校长被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员会评为优秀校长,同时吴中天校长还是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组的优秀校长。四年来,学校借教育教学改革春风,一年一个台阶,先后通过了区一级、市一级、省一级学校评估,成为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

五、拓展阅读活动实验的反思与讨论

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在小学阶段课文阅读量仅300篇左右,三、四十万字,这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许多名人、专家都曾经断言: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素质差的根源是缺乏课外阅读。实验成果显示,拓展阅读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文化积淀,拓宽视野,培育创造力,形成语文综合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冲破“课本”与“课堂”的约束和限制,适当扩大阅读容量,使之与课文课教学有机整合,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缺陷相克,课内外有机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已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3、此项实验促进学生阅读量的成倍或成几倍的增加,说明学生的智能有很大的潜力,学生完全可以在不增加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并超越《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阅读总量。

4、实验结果证明,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每个家庭应该根据学校要求指导孩子制订一个家庭课外阅读的计划,个个学生建立家庭小图书室,并达到一定的藏书量。从而把课外阅读引进家庭,使学生在家庭中也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以促使学习型家庭的形成。

5、如何科学地安排进行拓展性阅读的,明确各年级的具体要求,怎样真正使拓展阅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以及如何建设学校图书馆等问题都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第二篇: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实验方案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实验方案

珲春市教师进修学校

张艳兰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

(一)理论依据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曾深刻地指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学生的阅读面窄,课外阅读量小,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让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外阅读的目标:第一学段、第二学段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教育。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提升儿童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实践意义

第一,拓展性阅读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外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的弊病。进行拓展性阅读,我们就要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通过拓展性阅读,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

第三,通过拓展性阅读,教师课内教给方法,提供范例,课外组织有计划的读书积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和健康的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不断实践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读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三、课题的界定

拓展性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专题,通过收集与专题相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在重构的语境中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过程。通过拓展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就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学习流程。

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拓展性阅读的预期效果,我初步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1)明确拓展性阅读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2)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在教师指导下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

(4)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加深对拓展性阅读主题的理解。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类。

(1)资料的收集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以填写“拓展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归类、交流。

(2)资料整理归类

在学生收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进行指导。

3、检查落实

给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设计“拓展阅读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阅读。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4、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学困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二)实验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小语拓展性阅读研究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实践、边调整,摸索出符合拓展阅读的新模式。

3、经验总结法:在运用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不断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三)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新路子。

2、具体目标

(1)使学习者在拓展性阅读过程中,可以广泛收集与阅读文本相关的信息,并结合自身的体验实现阅读文本语境的重构,实现学习者认知、观念、经验的重构。

(2)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就某个特定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3)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阅读能力。

五、实验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5月):准备阶段

搜集理论材料,确定研究方案,确立实验学校,成立课题组,培训实验教师。

第二阶段(2006年6月——2007年11月):实验阶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语拓展性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开题立项,研讨、完善、发展,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2007年11月——12月):总结阶段

整理总结有关材料,进行归因分析,全面总结,撰写课题报告,写出结题报告汇编相关成果。

六、实验课题的组织机构

顾 问:李焕珍 黄元胜 杨兆奎 唐玮 李淑玲 组 长:张艳兰

副组长:董丽红 刘春霞

成 员:张世花 郝丽媛 宁玉参 尹富霞 张桂艳 罗晖 实验学校:珲春市一小。

七、课题研究条件及成员分析

1、条件分析

珲春市一小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学校,曾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确定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多次承担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拥有一个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并且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查阅书面资料非常好的渠道。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电脑课,经过几年的学习,四、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也已配有电脑,为学生的资料收集提供了便利。

2、成员

本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多次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2004年,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研员。

参研人员中,张桂艳老师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董丽红、刘春霞2位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而且是省级骨干教师。张世花老师是州级名师,郝丽媛和宁玉参两位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她们都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是善于潜心钻研的科研型教师。

八、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3.按时培训实验教师。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获得信息及反馈。

九、预期成果及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 2.阶段总结报告

3.有关的“拓展性阅读的论文集” 4.拓展性阅读资源包

第三篇: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湖洋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黄建荣 新课程的要求下,新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使学生摆脱过去单一的、被动的、僵化的、不变的角色地位,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形成语感和语感能力,且不断增加词汇量,理解句子含义,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因此,二年级的教材不再有集中识字的内容,但二年级下学期要求会写的字是300个,和一年级相比并没有减少。也就是说,重点转移了,但识字任务并没有减轻。课堂上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读书,感悟,拓展,识字被迫挤到了课堂非常不起眼的一角,而写字基本上只能在课外进行,这样就造成学生实际识记能力与课堂训练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扎扎实实的训练,哪有学生良好的表现?

那么,不压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字词教学的质量呢?通过学习与反思,我对教学有如下思考:在课堂阅读实践中加强词句的训练,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预习学习指标:(1)每课中每个生字拼读后书写,再找出该字的形近字组词,达到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的目的;(2)读课题,抓题眼,设想课文写什么,随后围绕课题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再渎课文,读中悟意,试着把不明白词语勾划出来先自己解决,确实弄不明白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养成自觉课前预习的习惯。

2.课堂教学

教堂教学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授课,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老师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学习“三步法”掌握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其方法是:第一步,默读课文画词句;第二步,联系中心谈体会;第三步,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所谓第一步中采用的“默读”是阅读方式中的一种,学生能静下心来动脑筋,反复琢磨。第二步中勾划出重点词,是抓住理解课文中心的关键。音、形、义是生字教学的三个基本要义,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这要求老师上课前扎扎实实地把生字词教学设计好,最大限度地开掘好音、形、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生字的音、形、义植根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之中,把字词教学与认识事物,与探究语言规律,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地建构生字的音、形、义间的认知组块。

另外,字词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是很丰富的,它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连。在文本的解读中,它既可以穿针引线、上连下缀,又可以释放内涵、充实解读。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不仅仅解读该词语的语表之意,还要深入开掘该词语与文本中的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开掘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充分地解读好这样的关键词语,一段文本乃至于整篇文本的解读都将会被激活,使得文本的解读变得饱胀起来。例如在教学《雷雨》这课时,放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压下来”、“一动不动”、“乱摆”、“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学生不难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物变化。随后第三步中反复朗读全文,学生较易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至此,可随机延伸到你还知道雷雨时有什么特点?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字词是抽象的符号系统,因而字词教学离不开理性化的诠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字词教学就一定要排斥感性的体验。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这其中既有文字的理性解释,也伴有画面与情感的感性体验。这种立体感悟式的字词教学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地交流对新词的解读,也是为了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让字词教学落实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字词教学本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视字词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开掘字词教学的新天地,必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寻求到更佳的落脚点,让字词教学成为融入阅读教学的一股“智慧的琼浆”,来滋养学生的阅读历程。

又如教学《笋芽儿》一课,抓住几个动词“揉了揉”、“伸了伸”、“看了看”、“扭动”、“向上钻”,学习作者描写笋芽儿苏醒的经过。随后指导学生观察课间活动时同学们的举止与一打上课铃同学们的动作进行比较,分别用恰当的动词写出这一时段同学们的情景。学生受到课文作者的写作方法的启发,也能尝试注意用动词描写人物的动作,可收到一定效果。此片断练习为写出篇章作文打下基础。

(2)围绕题眼找中心,培养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能力。二年级教材中有些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从课题中可以找出文章中心,以便理清文章层次。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从题目中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心“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在学生预习中已初读本文的前提下,可采用“扫读法”在较短时间内弄懂“难忘”在于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身着节日服装,一起跳傣家舞蹈。课后随即安排学生写一个人的外貌,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练习,其内容条理清楚,并都能抓住所写的物的特征来描写,能收到一定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四篇: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材料的功能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材料的功能、选择与使用

摘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的好坏。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拓展阅读体系,使阅读成为是学生的立身之本。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教材

拓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紧紧抓住文本,以文本为中心,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一本教材的阅读带动几本、几十本乃至更多的课外读物的阅读。

一、拓展性阅读材料的功能

拓展性阅读的实施主要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

1.运用补充式材料,开阔学生视野

教学《海底世界》之后,学生对课文所介绍的海底世界的知识还是有限,同时对海底的奇异景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可借机引导他们去看《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等书,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之情,对科学的探求之心;学习了《爬天都峰》可以阅读《我登上了长城》。这类阅读教材往往与教材文体相似,它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再次运用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使之得到巩固,达到熟练的程度,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2.在重点句段处拓展——降低理解难度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揭示哲理的文章,由于受到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的限制,学生理解那些哲理特别困难。所以课文中的哲理句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哲理”,必须作必要的扩展和延伸,从而降低理解难度,进而透过语句,读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读出与自己相通的情感。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将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及鲁迅和革命志士遭反动派迫害的阅读材料发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理解鲁迅先生的言外之意,而且对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精神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3.运用列举式拓展材料,促进学生学法迁移

选择与课文在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内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如学习《鲸》、《新型玻璃》等一系列儿童科普文章,都是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些科学知识,与拓展材料中《青蛙的眼睛》、《会说话的灯》等文章结构相似,组织学生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来阅读这些文章,能使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这种读书的本领,以后就可以更快、更好的阅读类似的文章,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

4.运用比较式拓展材料,体现对比阅读优势 选择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进行比较,在比较阅读中培养鉴赏能力,这也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如《掌声》一文写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变得活泼开朗,而《苏珊的帽子》写女孩苏珊因生病化疗头发快掉光,全班同学一起陪她戴帽子,虽然内容不同,但都让学生懂得主动关心、鼓励别人。教学《赠汪伦》一诗时,在学生掌握了送别诗的表达方式和学习方法后,适时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别懂大》,利用学法迁移很快在吟诵中领悟了诗中蕴涵的情感。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虽然都是送别诗,但是送别的方式不同,送别的情形不同,从而认识到表达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5.运用阅读原著,深入了解文学作品

教材中不乏名家或名著的节选、缩写,以此为契机,在教学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学生在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中,不仅能更立体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建立起读名篇、名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由《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延伸到《三国演义》,由《鲁宾孙漂流记》延伸到小说《鲁宾孙漂流记》等。

二、拓展性阅读材料的选择

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阅读的出发点不一样。课外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自由的,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所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

1.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我们在进行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如: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已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对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种思维的交锋不一定非要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

2.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文本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进行拓展性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即使文章再美,如果所选材料的阅读训练达不到教学目的或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统一,也要忍痛割爱。

(1)内容相关的拓展。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

(2)从作家角度延伸。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学习课文《去年的树》后,我向学生介绍作者新美南吉,告诉他们新美南吉虽然残疾而且只活了30岁,但他是个有名的童话作家。可以阅读他其他的代表作《小狐狸买手套》《狐狸阿权》《花木村和盗贼们》等。

(3)相同主题的拓展。最好的阅读材料是同题文章,即表现的主题相同或所写的题材一致,这样既能丰富课内知识,又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比较阅读。如在教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时,又拓展学习《春望》,通过一喜一悲,感受到在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而听到收复失地时,则“喜欲狂”。立体地领会诗人杜甫爱国之情。

但是,在选择拓展性材料时,应限定阅读材料的数量,必须为完成课内阅读教学任务服务,既不必矫揉作秀,为拓展而拓展,作应景式的点缀,也无须随意加大阅读剂量。设定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应依据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所教年级、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人而宜、量人对材料选择。

三、阅读教学中拓展性材料的运用 1.把握时机

拓展性阅读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为此,我们从课前拓展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拓展性阅读三个角度来谈谈其具体操作。

(1)课前拓展性阅读

课前拓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本课储备能量。如,我在上《春天的雨点》一课之前,先引导学生学习《选学读本》中的散文《春雨》,跟作者一起“听雨、看雨、品雨”,充分领略春雨的“声美、形美、味美”。然后我出示课题《春天的雨点》,对同学们说:“下面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雨的文章,请大家读一读,想想这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对要学的课文充满了兴趣,并且通过比较学习,很快地把握住了课文“以物喻人” 的写作特点。散文《春雨》中的春雨之美与课文《春天的雨点》中教师的师德之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

(2)课中拓展性阅读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时利用拓展材料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学生对于“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难以理解。这时,教师把鲁迅及革命志士遭到反动派迫害的事例分发给学生,让同学们通过阅读拓展材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时,不待老师讲,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理解句子含义了。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第二段主要讲了五位壮士在狼牙山上与敌人进行战斗的场面,课文写得比较简略。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拓展材料《舍身跳崖惊敌胆——狼牙山五壮士》,里面具体描写了五壮士英勇斗敌的壮烈场面。两部分内容对照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3)课后拓展性阅读

课文学完之后,学生可能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本文相关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扩大视野。如学了《草船借箭》之后,向学生推荐少儿版《三国演义》,学了《在大熊猫的故乡》,让学生读读《大熊猫为什么爱吃竹叶?》,学了《黄继光》,让学生读读诗歌《永恒――献给黄继光》,从后人对黄继光的赞美之中进一步体会英雄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壮举。

2.呈现方式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及课文知识的特点,课外拓展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一次呈现、多次呈现,也可书面式呈现、录音式呈现,还有更多的延伸方式:如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新近或从前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切合教学实际的电视、电影;让他们欣赏各种名曲、名画,了解艺术名人;让他们就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他们对某一现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慨,发表自己见解;让他们放开手脚对课本或课外名著进行表演;还可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等去体验生活„„一次,正值秋季,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实践活动,来到树林,见到树叶纷纷飘落,一位语文老师提醒学生,对照已学的课文和此情此境,有何感受。学生便争先恐后地吟起来: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这正是刚学过的《秋叶飘飘》。一句话,只要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较大帮助的形式我们都可以选择。这样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今天,教材已并非只指教科书,教材实际上就是一种工具,是语文教师教授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审美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的工具。一个语文教师不能只把教材当例子,人为地局限教学范围,教师应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内容的拓展与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将传统的封闭型的课堂教学转变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式的教学互动模式,把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时空上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更深远的学习环境中。

第五篇: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案

诗化杭州

——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

何瀛

设计理念: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2016年,为深化杭州青少年学生人文历史文化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及海外宾朋了解杭州的秀美山水、人文历史和文化轶事,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爱家乡、爱西湖、爱杭州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作为峰会东道主的自豪感,杭州市教育局联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日报等单位开展了“跟着诗词游杭州”杭州市诗词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征集活动。本课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诗词这一传统文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学会自编诗句。

2.明白自编诗句的基本规则。3.激发创编诗句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出诗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杭州不仅是一座世界文明的旅游城市,她的风光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停留,你知道哪些描写杭州的诗句呢?(学生汇报)2.在这里,何老师也找到了一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请看:“三苏评南曲,双雷断花柳”。3.解释:三苏,也就是苏洵苏辙苏轼这一门父子三词客,他们三个人,正在一起讨论一首词,突然天上打了两声响雷,把院子里的花柳都打折了。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二、激趣展开,拓展练写。

1.其实这句诗就是何老师自己写的,怎么样是不是有模有样?知道何老师为什么编这句诗吗?

2.因为当你有朋友来杭州,问你杭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句诗来回答他。出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观察下,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何老师这里出现的西湖十景,是老十景,是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现在啊,西湖还有新十景。请看

出示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4.分四人小组讨论,学着何老师的样子,给这十景编一句诗。5.小组编写好后,上台汇报诗句及解释。

三、互动评议,发现规则。

1.请同学评价一下刚才展示的诗句。2.引导观察何老师的诗句,谈发现。

3.总结:能够把诗句的意思讲通顺了,这就是一句成功的诗了,而如果你的两句诗中的词语能够一一对应,那就更加工整了。

四、实地考察,激发热情。

1.我们现在能用短短的十个字,就有情有景地把西湖十景介绍给别人了。那接下来如果你走进了我们西湖的某一处景点,又会吟哦怎样的诗句呢? 2.欣赏景点图片及诗句。3.练习仿写。

下载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收获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收获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是知识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会不断丰富,文学修养......

    语文学科推荐拓展性阅读书目

    语文学科推荐阅读书目 王荣生 编 第一部分 语文学科基础 (一)语言学1.[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现代语言学词典[M].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

    四年级上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研究总结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研究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是知识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同学的语文知识会......

    小学数学拓展性探究学习总结

    拒城河小学数学拓展性探究学习总结 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

    小学拓展性课程编织教学计划[五篇模版]

    课外编织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编织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给爱好编织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编织小组的活动安排制......

    拓展性学科教室申报表

    上虞区第四批学科教室申报表申报学校上虞实小集团实验小学 学科教室名称“流云”书法教室 学科教室类别拓展性学科教室 负责人王陆军联系电话创建情况与申报理由1、师资建设......

    五年级拓展性作文礼物

    《礼物》(五年级) ——拓展性作文选材指导 第一阶段:情境片段训练 情境:(复习写内心活跃的语言) 1、感觉烦躁不安,便打开我喜欢的音乐„„ 2、听闻一小学生网吧劳累过度猝死„„ 第......

    初中英语拓展性阅读教案

    初中英语拓展性阅读教案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本课是一堂英语阅读课a letter,文章通过书信的形式介绍了有关Britain的知识,从著名城市、自然风景、气候条件、它的历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