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拓展性课程教案(集体舞)教学计划
上海闵行区民办弘梅二小
社 团 活 动 记 录 本
名称:____集体舞_____ 辅导教师:____潘贵军、孙晓敏_____
闵行区民办弘梅二小2015学年第学期校园集体舞教学计划
弘梅二小
朱行校区 孙晓敏
一、指导思想
舞蹈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艺术活动形式,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舞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并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开展校园集体舞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形成开朗、乐观的健康个性;有利于培养健美的身体形态,发展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青少年追求真善美。
二、工作目标
学习校园集体舞《童心舞动》规定动作、《反排木鼓舞》基本步法,争取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为校争光。
三、训练指导思想
科学系统训练,注重学生的姿态审美意识培养。
四、训练对象
2-4四年级选取40 人
五、工作措施
(一)训练时间
周六上午9: 50~11:00 临近比赛加派另行通知
(二)训练原则
1.队员应准时参加训练,不得无故缺席。2.队员们在训练中发扬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训练计划及内容
一、规定动作学习(-)形体训练
形体是一项比较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可塑造儿童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
训练内容:基本站立姿势,手位脚位练习,脚步动作舞蹈组合练习以及把杆垫上一系列基本功练习。主要练习人的基本姿势,即训练正确的立、坐、卧和走、跑及头面部的姿态和表现。基本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人各种运动行为的美。
(二)集体舞学习
1、《童心舞动》
2、《反排木鼓舞》基本步法
采用教师示范教授、师指点纠正规范动作;观看集体舞视频建立集体舞意识形态为比赛练习找到感觉;分组或团队进行比赛增加团队意识;利用校大型活动进行展示积累比赛经验。
二、队形变化及编排
采用方形与圆形结合的队形进行变化。
三、《反排木鼓舞》基本步法
第二篇:小学拓展性课程编织教学计划
课外编织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编织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给爱好编织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编织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编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编织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三下午第二、三节课时间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编织班。
3、编织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编织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编织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编织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编织常识知识(钩针的基本编织方法和技巧)。
2、以钩针编织主,以自己创作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编织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进行手工制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有工作能力、纪律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三下午组织一次。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编织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编织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活动安排 第一周: 认识编织工具 第二周:学习短针的钩织方法。第三周:学习中长针的钩织方法。第四周:学习长针、长长针的钩织方法。第五周:学钩圆形小花。第六周:学钩圆形小花。第六、七、八周:钩线袋子。第九——十六周:钩包包、小饰品。
第十七周:作品展,总结体会。
第三篇: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案
诗化杭州
——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
何瀛
设计理念: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2016年,为深化杭州青少年学生人文历史文化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及海外宾朋了解杭州的秀美山水、人文历史和文化轶事,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爱家乡、爱西湖、爱杭州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作为峰会东道主的自豪感,杭州市教育局联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日报等单位开展了“跟着诗词游杭州”杭州市诗词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征集活动。本课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诗词这一传统文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学会自编诗句。
2.明白自编诗句的基本规则。3.激发创编诗句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出诗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杭州不仅是一座世界文明的旅游城市,她的风光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停留,你知道哪些描写杭州的诗句呢?(学生汇报)2.在这里,何老师也找到了一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请看:“三苏评南曲,双雷断花柳”。3.解释:三苏,也就是苏洵苏辙苏轼这一门父子三词客,他们三个人,正在一起讨论一首词,突然天上打了两声响雷,把院子里的花柳都打折了。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二、激趣展开,拓展练写。
1.其实这句诗就是何老师自己写的,怎么样是不是有模有样?知道何老师为什么编这句诗吗?
2.因为当你有朋友来杭州,问你杭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句诗来回答他。出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观察下,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何老师这里出现的西湖十景,是老十景,是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现在啊,西湖还有新十景。请看
出示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4.分四人小组讨论,学着何老师的样子,给这十景编一句诗。5.小组编写好后,上台汇报诗句及解释。
三、互动评议,发现规则。
1.请同学评价一下刚才展示的诗句。2.引导观察何老师的诗句,谈发现。
3.总结:能够把诗句的意思讲通顺了,这就是一句成功的诗了,而如果你的两句诗中的词语能够一一对应,那就更加工整了。
四、实地考察,激发热情。
1.我们现在能用短短的十个字,就有情有景地把西湖十景介绍给别人了。那接下来如果你走进了我们西湖的某一处景点,又会吟哦怎样的诗句呢? 2.欣赏景点图片及诗句。3.练习仿写。
第四篇:数学拓展性课程阶段总结
以数学文化教学彰显数学教育价值
-----数学拓展性课程阶段总结
一、课程开发基本情况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又要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除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还应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为了更好的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使我们的拓展课程更有效,我们以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通过专题会议出点子、想办法,最终达成共识,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活动。
二、针对课程开展的活动
(一)以活动为载体,玩中学,做中悟。数学小报活动。
数学小报主要以数学知识为主,可以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等等。为了出数学小报,孩子们要搜集资料,动手动脑,拓宽孩子们数学的知识面。在复习阶段,孩子们又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分析,分门别类按单元出数学整理单,把知识点清晰的呈现出来,增强了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举行玩魔方、飞叠杯活动。
玩魔方、叠飞叠杯可以锻炼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展“24点”:“七巧板”“一笔画”“五子棋”“六子棋”的游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的数感不足,计算不熟,思维不活跃。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低。越到中高年级越突出,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令人更是头疼。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选择中段四年级开展“24点”游戏,也就是把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剩余的52张,任意抽出4张,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把牌面上的数字算出结果是24,每张必须用到,而且只用一次。此游戏突破了传统计算的枯燥乏味,孩子不但可以在学校玩,也可以回家跟父母一起玩。在游戏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计算兴趣和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智力七巧板蕴藏着深奥的数学知识它巧妙的应用了数学上的排列组合和线性规划原理,拼搭起来奥妙无穷,妙趣横生,充满着魅力。通过拼搭智力七巧板,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动手操作,感受了组合图形的无穷奥妙,领悟到了智力七巧板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感受,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和谐的发展。
与此同时一年级开展了一笔画、五年级的五子棋、六年级的六子棋等活动。4.我们也开展了丰富的有意义的学生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教材每个单元后面的综合实践,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动脑又动手。
(二)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写照,让学生通过随笔或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数学日记,使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得到了很好的互动,孩子们也能把平时不敢说的话在日记中表达出来,彼此之间更多了一份了解。下面是一年级学生在进行淘书乐活动后写的数学日记,摘录几篇一块分享。
(三)阅读数学文化丛书
每个年级都有和自己年级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数学文化丛书和数学文化读本,作为循环教材,每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阅读。
三、课程取得成果
(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上数学文化研究课、写数学文化论文。
实验老师曹君海老师、王科佳老师已经把数学文化的渗透体现在平时上课上,让拓展的数学文化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很好地结合,看看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辅导,并且曹老师还把数学文化的教育延伸到了课外,让我们看看他们班的学生。
程欣老师已经将数学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到一起,在参加电子白板赛课的同时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实验老师信雪倩老师在沙坪坝、九龙坡、大足、云阳以及辽宁大连的数学文化推进会上执教现场课,获得好评。当然我们的课程发展也感谢专家们的指导。同时参加区里数学文化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数学文化预赛并进入决赛,最后荣获一等奖;和苏艺老师一起攥写的论文《探索教学实践策略 彰显数学文化价值》发表于数学核心刊物《基础教育》。
四、课题遇到的困惑以及延伸
1.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对数学文化教学策略研究的深入研究能够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文化存在的价值,基于此我们在教学活动时努力让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深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并且也争取利用好课外
第五篇:数学组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有关正多边形的折纸
王 颖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了解折叠时产生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 2.会折一些简单的正多边形.教学重点:了解折叠时产生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纸折出正三角形思路较难形成,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课前准备:4-5张长方形纸片、2-3张正三角形纸片、剪刀1把.教学过程:
一、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你能做出什么图形呢?先动手尝试.(最基本的,能做出正方形)
剪下这个正方形,你能解释其原理吗? 叠合可以产生全等图形。由此可得到一些相等的角和相等的边,为所要构造的图形提供合适的条件。
出发点总结:要折出正多边形时,如何才能产生相等的边和各个相等的角?
二、用刚才得到的正方形纸片,你能否折出一个正三角形?动手实践一下.正方形中已经存在很多相等的边,如何利用这些相等的边,构造成三角形呢?利用这些相等的边,构造的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经验分享)
试陈述这个过程,思考:你能说明理由吗?
三、根据之前的方法介绍,尝试动手折一折(二选一):用一张正三角形纸折出一个正六边形;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一个正八边形.四、你还能开动脑筋,折出怎样的正多边形呢?
五、按如图所示折叠,猜想,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
请证明你所得到的数学猜想.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成果展示方式:将全班最快得到的成果(不重复)一一粘贴到黑板上,最后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