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组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有关正多边形的折纸
王 颖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了解折叠时产生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 2.会折一些简单的正多边形.教学重点:了解折叠时产生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纸折出正三角形思路较难形成,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课前准备:4-5张长方形纸片、2-3张正三角形纸片、剪刀1把.教学过程:
一、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你能做出什么图形呢?先动手尝试.(最基本的,能做出正方形)
剪下这个正方形,你能解释其原理吗? 叠合可以产生全等图形。由此可得到一些相等的角和相等的边,为所要构造的图形提供合适的条件。
出发点总结:要折出正多边形时,如何才能产生相等的边和各个相等的角?
二、用刚才得到的正方形纸片,你能否折出一个正三角形?动手实践一下.正方形中已经存在很多相等的边,如何利用这些相等的边,构造成三角形呢?利用这些相等的边,构造的三角形是否是等边三角形?
(经验分享)
试陈述这个过程,思考:你能说明理由吗?
三、根据之前的方法介绍,尝试动手折一折(二选一):用一张正三角形纸折出一个正六边形;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一个正八边形.四、你还能开动脑筋,折出怎样的正多边形呢?
五、按如图所示折叠,猜想,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
请证明你所得到的数学猜想.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成果展示方式:将全班最快得到的成果(不重复)一一粘贴到黑板上,最后拍照留念.
第二篇:拓展性课程教案(集体舞)教学计划
上海闵行区民办弘梅二小
社 团 活 动 记 录 本
名称:____集体舞_____ 辅导教师:____潘贵军、孙晓敏_____
闵行区民办弘梅二小2015学年第学期校园集体舞教学计划
弘梅二小
朱行校区 孙晓敏
一、指导思想
舞蹈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艺术活动形式,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舞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并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开展校园集体舞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形成开朗、乐观的健康个性;有利于培养健美的身体形态,发展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青少年追求真善美。
二、工作目标
学习校园集体舞《童心舞动》规定动作、《反排木鼓舞》基本步法,争取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为校争光。
三、训练指导思想
科学系统训练,注重学生的姿态审美意识培养。
四、训练对象
2-4四年级选取40 人
五、工作措施
(一)训练时间
周六上午9: 50~11:00 临近比赛加派另行通知
(二)训练原则
1.队员应准时参加训练,不得无故缺席。2.队员们在训练中发扬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训练计划及内容
一、规定动作学习(-)形体训练
形体是一项比较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可塑造儿童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
训练内容:基本站立姿势,手位脚位练习,脚步动作舞蹈组合练习以及把杆垫上一系列基本功练习。主要练习人的基本姿势,即训练正确的立、坐、卧和走、跑及头面部的姿态和表现。基本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人各种运动行为的美。
(二)集体舞学习
1、《童心舞动》
2、《反排木鼓舞》基本步法
采用教师示范教授、师指点纠正规范动作;观看集体舞视频建立集体舞意识形态为比赛练习找到感觉;分组或团队进行比赛增加团队意识;利用校大型活动进行展示积累比赛经验。
二、队形变化及编排
采用方形与圆形结合的队形进行变化。
三、《反排木鼓舞》基本步法
第三篇:数学拓展性课程阶段总结
以数学文化教学彰显数学教育价值
-----数学拓展性课程阶段总结
一、课程开发基本情况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又要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除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还应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为了更好的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使我们的拓展课程更有效,我们以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通过专题会议出点子、想办法,最终达成共识,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活动。
二、针对课程开展的活动
(一)以活动为载体,玩中学,做中悟。数学小报活动。
数学小报主要以数学知识为主,可以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等等。为了出数学小报,孩子们要搜集资料,动手动脑,拓宽孩子们数学的知识面。在复习阶段,孩子们又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分析,分门别类按单元出数学整理单,把知识点清晰的呈现出来,增强了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举行玩魔方、飞叠杯活动。
玩魔方、叠飞叠杯可以锻炼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展“24点”:“七巧板”“一笔画”“五子棋”“六子棋”的游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的数感不足,计算不熟,思维不活跃。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低。越到中高年级越突出,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令人更是头疼。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选择中段四年级开展“24点”游戏,也就是把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剩余的52张,任意抽出4张,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把牌面上的数字算出结果是24,每张必须用到,而且只用一次。此游戏突破了传统计算的枯燥乏味,孩子不但可以在学校玩,也可以回家跟父母一起玩。在游戏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计算兴趣和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智力七巧板蕴藏着深奥的数学知识它巧妙的应用了数学上的排列组合和线性规划原理,拼搭起来奥妙无穷,妙趣横生,充满着魅力。通过拼搭智力七巧板,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动手操作,感受了组合图形的无穷奥妙,领悟到了智力七巧板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感受,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和谐的发展。
与此同时一年级开展了一笔画、五年级的五子棋、六年级的六子棋等活动。4.我们也开展了丰富的有意义的学生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教材每个单元后面的综合实践,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动脑又动手。
(二)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写照,让学生通过随笔或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数学日记,使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得到了很好的互动,孩子们也能把平时不敢说的话在日记中表达出来,彼此之间更多了一份了解。下面是一年级学生在进行淘书乐活动后写的数学日记,摘录几篇一块分享。
(三)阅读数学文化丛书
每个年级都有和自己年级教学内容相配套的数学文化丛书和数学文化读本,作为循环教材,每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阅读。
三、课程取得成果
(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上数学文化研究课、写数学文化论文。
实验老师曹君海老师、王科佳老师已经把数学文化的渗透体现在平时上课上,让拓展的数学文化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很好地结合,看看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辅导,并且曹老师还把数学文化的教育延伸到了课外,让我们看看他们班的学生。
程欣老师已经将数学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到一起,在参加电子白板赛课的同时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实验老师信雪倩老师在沙坪坝、九龙坡、大足、云阳以及辽宁大连的数学文化推进会上执教现场课,获得好评。当然我们的课程发展也感谢专家们的指导。同时参加区里数学文化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数学文化预赛并进入决赛,最后荣获一等奖;和苏艺老师一起攥写的论文《探索教学实践策略 彰显数学文化价值》发表于数学核心刊物《基础教育》。
四、课题遇到的困惑以及延伸
1.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对数学文化教学策略研究的深入研究能够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文化存在的价值,基于此我们在教学活动时努力让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深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并且也争取利用好课外
第四篇:德清县千秋外国语学校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3
德清县千秋外国语学校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总第 3课时
活动时间: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充分认识隐性采访的利弊,尤其是在从事新闻工作中怎样处理好隐性采访的问题;
2、讲解一些电视新闻摄像美学的基础理论,用一些美的典范的视频案例让学生感受镜头美。: 教学重点
1、对隐性采访几大禁区的深入认识;
2、隐性采访在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尴尬处境;
3、电视新闻摄像美学的前提 教学难点:
1、对隐性采访几大禁区的认识比较粗浅,只知道被禁的领域却无法具体到新闻案例中,因此要通过辩论去探讨;
2、隐性采访无论是触及道德还是法律都应该谨慎,要明白必须采用隐性采访的前提。
3、电视新闻摄像美是一种境界,但绝对不应该为了追求美而放弃新闻的本质属性。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播放与讲解结合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美”的前提:主题突出、内容充实
电视新闻的美需要满足真善两者之后去追求的一种镜头控制的稳定、景别建构的科学合理、以及画面构图的精巧、运动镜头的配合等等艺术境界,因此追求这种美的前提是主题突出,内容充实。镜头内容要和时宜,所谓合乎时宜,就是要拍你的主体需要拍的镜头。时装T台秀的表演就尽量去拍T台上的模特,不要把镜头对着那些很不会打扮的观众,婚礼的时候尽量拍喜庆的画面,不要让那些不和谐的镜头出现;这些是小的,从大的层面上讲,拍一则会议新闻,每一位重要领导的讲话你一定都要拍到,领导偶尔的不雅画面就尽量不要捕捉,比如挖鼻孔、一些小动作等等。
2、西班牙摄像师的一个星空唯美视频展示。“时空推移”这样一个主题背景下的“美”的展现,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美必须是一个体系的美,那样的美才能完美,才能唯美。
3、美的附件:配音和解说词的合理搭配
很多时候镜头的画面语言是不足以表达全部内容的,比如一个人内心的纠结挣扎,一个人的七情六欲爱恨贪嗔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燕,老翅几回寒暑)或者有时候事件本身已经成为历史,无法重现场景,便只能靠解说词来进行补充和完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古墓王陵的探索,全部靠的就是文字和科研的力量去支撑节目画面内容)
(1).镜头(画面语言)和解说词(文字语言)相互印证、相互促进(2).配音(包括音乐)则往往用于为主题营造意境氛围,深化主题
有时候语言是有国界的,不同的解说词内容之间不同的人来理解也是有障碍的。(黛玉葬花:侬今葬花人笑痴,她年葬侬知是谁),音乐是无国界的,甚至是没有文化层次的限制得。
4、播放千秋外语学校10周年校庆宣传片,讲述一部完整的视频作品,必然是 字幕、配音、解说词与镜头画面的完美结合。
5、电视新闻摄像美的多重表现:风格美、节奏美、情感美、色调美、构图美、运动美、语言美、衬托美、含蓄美、新奇美
6、风格美:风格美具有很强烈的个人标签印记在里面,更多的时候是个人习惯所导致的。电视新闻摄像的风格主要是纪实和表现两种。前者惯常用固定镜头的中景来建构画面,中规中矩有很强的写实性;后者则充分利用各种表现手段丰富视频内容。业界更提倡纪实风格。我们有很多的都现代主义导演、第五代导演等等说法,其实就是一个风格的问题。包括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电视节目与电视节目之间,因为是不同的新闻创作团队,所以就有不同风格的作品出来。湖南卫视娱乐立台,娱乐精神太深入人心了,新闻也跟着娱乐化了,甚至有时候那新闻挺严肃的,但你只要看到湖南卫视的台标你就会觉得好笑起来,这都是风格使然。
7、播放一部纪实风格的摄像作品,讲解纪实风格的特点
8、节奏美:节奏仿如音乐,要有过门、舒缓、渐入佳境、高潮、回落„„
一部视频的节奏整体上应该是一个调子:动感、幽静、平实、梦幻„„段落的节奏又可以有所不同,湍急、舒展、恬静„„舞厅的节奏应该是什么,灯光忽远忽近,拉近推远,人群也要动来动去一直跟镜头跟着拍;
9、情感美:电视新闻摄像的情感美,归根结底就在于四个字:用心拍摄
当新闻内容是举国哀痛的,镜头必然不能大起大和,快拉快推,而应该多用些缓慢切换的固定镜头和缓慢移动的摇镜头。
10、千秋外语学校的10周年校庆宣传文化片回顾构图美、运动美、色调美、语言美的知识要素。
11、衬托美:一定要善于运用参照物来衬托你所拍摄的主体。比如拍犯罪嫌疑人的镜头,最好就是犯罪嫌疑人的周围有个警察;我昨天看了一个新闻,就是一个小区里停着的本田车、丰田车、日产车全部被砸了个稀巴烂,记者对那些日本车惨不忍睹的画面进行了拍摄,但是光有这些就够了吗,当然不够,随后记者拍摄了安然无恙的停在附近的宝马奔驰QQ奔奔电动车„„通过这种衬托,记者最后没说明为什么只有那些车被砸,但是观众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12、含蓄美:中国人是最讲求含蓄美的,古人诗词有云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雾里看花花最娇,水中望月月更明,这说的是一种含蓄美、朦胧美。
在我们电视新闻摄像过程,有时候这种含蓄是必须的。比如枪决现场,不必全程真实记录的,你可以对着蓝天拍一个镜头录到枪声,在接着拍一个犯人死在地上的镜头就可以了。特别是一些血腥残忍的画面本身是禁止出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所以你很少看见各种灾难现场死者的惨状,那是不允许的。
13、新奇美:别出心裁、出人意料的一些镜头。恐怖片的恐怖之处往往就在于此
四、课后作业
学生自行设计“千秋校运动会的拍摄与解说词的搭配”
第五篇:浅谈初中语文的拓展性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的拓展性教学
摘要: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过于浅显,多数的教学内容都仅仅只是教材上的,或者是当前所学的,联系性和连贯性不强。这样的教学会让语文学习出现间断,甚至是脱节,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的能力。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语文,这就要求老师拓展语文教学方法和内容,让语文学习成为一门综合性、全面性、长久性的科目。本文就简单介绍拓展教学的几个方面,以初中语文为例,以实现有效性教学为目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拓展性
教学方法
温故知新
综合性
前言:拓展性教学方面主要涉及内容、方法、横向和纵向,对于老师来说,更是一个多方面的挑战。语文教学更多的偏向于人文文化和素养的熏陶,是一门习惯性的教学,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和“观察”语文的习惯,利于他们持久的、高效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
一、丰富语文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拓展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在看似高效的表面却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即学生无法进行自主思考,降低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乐趣。因此拓展语文教学方法无疑是为这单调的课堂抹上了一层彩色,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中增加对语文的兴趣,更培养一个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来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景化教学,让学习更加有背景,能够渲染某种氛围,增加对感情的把握;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画、视频、音乐等增加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问答教学的方式,提高语文课堂的互动性,让师生在相互交流中传播语文知识;游戏和实践化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课外感受自然语文和社会语文的魅力,熏陶他们的语文生活气息。
语文教学手段有很多,只要老师能够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语文语感的培养,结合教材,就能够在拓展教学方法这条道路上走得很好,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实语文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性
传统的教学多是为了考试,所以教学的重点自然就是考试的内容,这样的单
一、集中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的真正学习,只会让他们“临时抱佛脚”,而不能让语文在本质上得到提高。拓展语文学习内容,是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拓展语文教学氛围,深度挖掘一下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充分发挥语文的蔓延性,尽可能得涉及更多的知识和内容。语文是一门生活艺术,所以其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以至于我们在生活就能够随处可见语文的身影。所以拓展语文教学内容的素材还是相当丰富的,老师可以联系实际,也能够贴近教材。对于一些远离生活实际的文章,例如历史性的文章、小说等,老师可以将这个作者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和他的经典之作都拿来供学生阅读学习,从而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个作者来了解这篇文章,对作者和文章都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更有深度的认识。如果是和实际相关的文章,像是描述风俗、风景、具体事物之类的,老师可以将这些实物以多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多找几篇类似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描述的。
拓展语文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是对语文知识的一种扩充,也可以是语文学习方法和掌握方式的一种扩充。
三、联系新旧语文知识,实现语文纵向的拓展性
语文虽然不是一门逻辑性的学科,但是却是情感类型的知识领域,而情感是连续的,是彼此相关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师生为了应对即将面临的考试,多数精力是放在当前的教学上面,以至于形成了片段式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之前的语文知识上“断片”。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成效,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好考试的内容,但是不利于他们长久的语文学习,而他们之前学到的语文知识也失去了意义。
纵向拓展语文知识内容,是找准新旧知识的共通点,或以作者,或以思想主线,或以叙事手法、或以人物形象等等。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祥林嫂》之间虽然在叙事内容上大相径庭,但是它们却是同一作者的写作,老师可以分析当时他的生活状况,即能够复习旧课文,又能够从生活感情方面来感悟新课文的思想内在。这种纵向的内容拓展,不仅仅是对旧知识的一种复习,对新知识的一种引出,而且两者在相互碰撞时也会产生更多的知识火花,给学生更多的启迪。语文学习的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提高学生进行语文写作的能力,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基础,更要有一定的语文习惯。拓展语文内容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立体的语文思维宫殿,学生在里面可以储存自己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结构,然后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就能够“信手拈来”。
四、涉及多领域语文教学,实现语文横向的拓展性
语文是一门艺术,低到生活琐事,也高到精神层面,既有家长里短,也有哲学思想。而且语文知识涉及的层面是包罗万象的,所以它根本就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非常适合使用横向的拓展性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延伸到很多的层面,无论是历史、地理还是数学、物理,只要有关的知识都可以讲解一下。因为语文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媒介,无论语文描绘的是什么,其本质可能都不是语文,而可能是其他的科目,甚至是综合了很多的“四不像”。在这样语文定义上,初中语文教学就应当拓展横向领域,不仅仅要将语文中的写作手法、思想表达、词语运用、句型等教给学生,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将其本质和内在的东西也同时表达出来。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历史、地理的问题,要求语文老师不能够将其忽略,而要“迎难直上”,自己先去了解这些知识,然后再去给同学讲解。当然,老师也可以将这个探索知识的机会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相关知识的查阅,这样既能够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又能够对这一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
总之,语文就是这样一门综合性的科目,看似简单,没有“技术含量”的它却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使用拓展性教学的方法,能够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给学生传递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和应用习惯。从而在初中就树立起语文自我学习和自我拓展意识,这不仅仅利于他们之后的语文学习,还能够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将连锁反应延伸到其它科目当中。
参考文献:
[1]黄绍慧.例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联想式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8):37.[2]周在广.用最美的语言浇灌诗意的根.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