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浅探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浅探
【摘 要】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相应的教学方法应体现这种理念。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人生培养和发展的关键期,是走向独立和成熟、生理和心理相对不稳定的活跃期,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和兴趣意识。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以实现教学目的,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革成为必然趋势,也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导致了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低下,使初中语文教学陷入了困境。因此,本文致力于探讨研究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认为教学仅仅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缺乏教学策略的运用。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知识点的多次简单重复,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重复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是一味的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毫无教学创新性可言。以致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无精打采、毫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深刻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理念,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
2.语文教学的内容陈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高科技媒介对广大初中生具有不可小觑的吸引力,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对语文的学习也有了自己新的理解和需求。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与社会脱节严重,只是单纯地继承传统,教师的教学策略也依然是跟随着课本的知识简单地教授。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渴望与教师在教学中陈旧的课本内容与方法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不能深刻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产生崇洋媚外的倾向。
3.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当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仍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教为主导,通过知识点的讲授、学生回答问题、布置和批改作业的方式进行传统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毫无主观能动性,无法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严重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了学习效率不高,以致于许多语文课堂中教师都在熬无用功,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单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只能遏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措施探讨
1.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更新教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新课程的改革给教师的教学留出很大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教研工作要将教学科研工作作为学科教研的重点,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在教学中反思,反复探讨最佳的教学目的、过程和方法,合理处理态度和情境等问题,合理安排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可以采取札记、行动研究、档案评价、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研究,以充分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和教学的质量。教师的科研能力包括三个层次:①以基层教研小组为主的研究小组;②以骨干班级学员为主的研究小组;③以学科中心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因此,教师要在每学年初选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定时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适应学生的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进行启发性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由兴趣带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2.更新教学内容,重组任务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设计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科研团队应该积极到改革重点示范学习进行学习和考察,学习其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通过对新内容的讲授,能够激发学生什么样的兴趣和感悟。将教学内容上的丰富性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新课程理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过分强调输出的错误倾向,应当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地规律培养语感,进而引出语文教学内容。语言学习是一个“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只有保证学生足够量的语言输入,输入大于输出,才能够高质量地输出语言。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尝试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实践需要出发,兼收并蓄,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
3.运用不拘一格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规矩并不是指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是要顺应客观的心理发展和教学规律。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大胆创新,充分增添趣味性,合理组合多种教学策略。例如合作式教学,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布置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充分开展探究式教学,为学生设置相关的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可充分思考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整合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声情并茂、真实生动地感知课文的情感内涵,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另外,充分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在了解学情、吃透教材、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切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课件。
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虽然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水平下,存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普及,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之处,不断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愿望,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泌尿外科临床教学方法浅探
泌尿外科临床教学方法浅探
当代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泌尿外科从大外科中分离。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养成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拥有丰富临床医学理论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创新型临床医师,泌尿外科临床医学教学应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临床综合素质。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 L),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PBL教学模式,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1ecture based leafing,LBL)”相比,有着本质区别。PBL 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独立自学为主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选择典型、代表性的病例,指定与该病相关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启发、总结,讲授和提示遗漏处,完整准确的归纳知识要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惯常采用“填鸭式”教学,上课时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被动接受而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低,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与同伴的协作能力由于长期的死记硬背未能得到锻炼和提升,与传统教学相比,PBL 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效果提高显著。[1]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印象深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PBL 教学法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教师乐于采用的。我们在泌尿外科临床见习中引入PBL教学法,基于以实际为根本的出发点,培养学生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其学过的知识为病人服务。
二、教学中以诊治指南为基础
泌尿外科诊治指南是泌尿外科医生工作的主要参考文件,为泌尿外科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提供依据。当下各种医患矛盾发生频繁,泌尿外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都应该在诊治指南上找到的依据,为自己的医疗行为找到理论证据和支持。医学生虽通过理论学习已掌握了泌尿外科相关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在进入临床后面对众多素质层次高低不一患者,在日渐尖锐的医患关系背景下,掌握泌尿外科的诊治指南和正确应用诊治指南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2]。诊疗过程中严格按照诊治指南进行病史的询问、规范疾病诊断名称、选择检查、书写病历和选择治疗方案,均以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为基础。以指南为基础的临床教学方法明显增强泌尿外科实习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把握的准确性,增强泌尿外科实习医生作出正确的诊疗计划、开具正确医嘱和处方的能力,因此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专科疾病诊治的规范非常重要[3]。随着指南的不断完善,泌尿外科学生的教学会越来越有目的性和明确性,以指南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将越来越体现出其优势。
三、针对学生层次制定合理教学计划
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学生教育背景、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临床动手能力存在层次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既发挥他们自身的特长,又要加强对他们的弱项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科分组现状,科室对各级学生进行摸底考核,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水平,再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学生培养制度,包括理论课评估、教学查房制度、学术讲座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和临床考核制度,使授课、带教教师和学生都接受考核,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以确保临床教学顺利、高质量完成。
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医学知识具有日新月异和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已跟不上现代医学发展的脚步。当代医学生不应只满足局限书本知识,应学会主动、自觉地更新知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具备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高超的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是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运用医学、人文社会、自然与行为科学知识,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得到准确病历资料,借助可利用的证据和信息,结合病人家庭现状与人文背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并执行与修正的思维活动和过程[4]。在临床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习技能、临床操作技能、科研能力等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通过大手术病案、专题讨论与讲座、疑难病案分析,使医学生获得各种临床知识与经验。死亡病案讨论、综合病历分析、医疗差错事故的分析、参加会诊等活动,扩展学生视野,增强责任心,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临床工作能力。应重视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和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通过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基础知识,逐渐适应从理论学习向临床思维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系统的、正确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5]。
五、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学生掌握正确临床技能
多媒体教学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声音图像全面等特点,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医学影像课件信息丰富,学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大量的图文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多媒体课件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外辅导,它比常规教学方法更具有优势。泌尿外科内容丰富、具体、复杂而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多媒体课件能够模拟动态过程,使学生对医学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和掌握。比如泌尿外科的专科检查是辅助诊断泌尿外科疾病的一个重要检查手段。学生通过多媒体录像教学的逐步讲解和演示,能具体、生动地把课堂所学内容与实际检查操作结合起来,掌握尿外科的检查操作的要点和技巧,对男、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及导尿术、肛门指诊等基本操作步骤都熟悉,避免临床因部分患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在众多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隐私,也避免学生检查操作不熟练引起患者疼痛或不适。我们还将本专业各类常见的技术和手术进行实时录影,建立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库,进行整理和编辑。包括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绿激光汽化术、经皮肾镜下激光碎石取行术、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等,针对术中各类常见解剖、病理改变、手术要点、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与分析,用于视频教学、临床科研总结和学术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充分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网络教育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来源,更是当下信息社会中年轻人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高校纷纷开展和普及网络教学,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获取,随后思考分析再加工,信息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网络信息的优势是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学习方便、快捷,同时具有更新快、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学生教育的机会增多。学生们通过网页,可以了解泌尿外科的新技术、新进展,也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更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和讨论。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多的摄取知识,更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培养理论和临床实际更好的有机结合起来的出色的知识型、创新型合格的临床医师提供有力的保证。
总之,在泌尿外科腔道技术和微创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临床教学也表现出新的特点和挑战,因而,要求我们带教老师也要适应这种新的临床技术发展的要求,随时调整临床教学的方式方法,满足临床教学的客观要求,高质量地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
参考文献:
[1]张海民,吴帆,郑军华,等.PBL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8):105-106.[2]何云锋,张尧.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泌尿外科研究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5):1851-1852.[3]李彦锋,梁培和,张克勤,等.提高泌尿外科临床医生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和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4):630-632.[4]曾勇,鲁映青.论临床思维概念[J].医学教育探索,2005,4(1):
46.[5]何云锋,吴小侯.基于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在泌尿外科研究生临床带教中的体会[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74-76.[6]吴小军,周占松,李为兵,等.PBL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在泌尿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155-156.
第三篇:三年级作文教学方法浅探
三年级作文教学方法浅探
李小英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成为许多语文教师都很头疼的问题。因为作文教学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一篇作文的指导从单元的写作要求到讲授写作方法及技巧,再从学生自行写作到教师的精心批阅,最后评讲作文,前后要经历两周的时间,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效果甚微。学生怕写作文,一到作文课就怕,怕挤不够字数完不成作文作业,怕写不好老师责怪。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往往东拼西凑成文,写出来的作文空话连篇,没有真实可信的东西,缺乏孩子所应有的童真童趣。甚至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的教师叫学生把一些优秀范文背下来,以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真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教育的失败。
三年级是刚刚学写作的时候,这时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是最佳的时期,如果这时引导不当,将又会让学生重蹈覆辙,留下许多后患。那么,如何在这个写作刚刚起步的阶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做了一些初浅的尝试。
我把作文教学分为作文课外和作文课内两部分教学。
作文课外:
一、注重指导阅读、积累、运用
三年级作文刚开始,他们不知如何积累写作方法、优美词句,不知如何运用它们把自己的意思详细、生动地表达出来,更不会有创造性的运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在平时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如在教学B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松鼠》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体会了松鼠的外形描写的方法之后,让学生写了自己最熟悉而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但是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有的学生就寥寥几句,如有的学生这样写:小兔子全身白白的,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尾巴短短的。然而通过要求学生把描写松鼠的句子运用到描写自己的小动物上,进行仿写,就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写道:“小白兔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全身雪白雪白的,前肢短后肢长而有力,长长的耳朵,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红玛瑙似的眼睛,身上的毛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雪球似的短尾巴总是随着兔子的一蹦一跳上下的动着,真好玩。”还有课例的各种写句训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这是课内的阅读后小练笔的训练,课外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运用所学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让他们把看到的精彩片段或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并进行仿写,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思考的习惯
三年级的孩子对于习作,无从下手,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留心去观察注意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创设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回忆生活中的场景,更好的融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作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赞科夫曾经说过:“智力活动是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所以,在课堂上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场景,展示学生日常所见的事物,让学生在情境中,有了表达的欲望,有了倾吐的需要。如我在课上做了一个“纸可
以当锅烧”的实验,要求他们注意观察。在做之前,我问学生:“纸可以当锅烧开水吗?” “不能!”我说:“能!”学生不信,我当场演示给他们看。他们看了非常的惊奇。我问:“看了这个实验,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都问为什么纸没有被火烧掉?我给讲明了原理。问:“这个实验有趣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把刚才的现象写写吗?”孩子们还在好奇与兴奋之中,刚才的情境还在他们脑海里,于是不出半个钟,这个实验就被学生记录了下来。但这只是一个契机,我会引导他们用这种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去观察思考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逐步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作文课内:
通常我会花三课时上习作课。
第一节:集体合作“说”作文,写作文,分层次布置作文
鉴于学生面对作文就犯愁的现象,我选择了全部合作或小组合作“说”作文的教学方法。因为“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开始的审题,立意,取材,布局谋篇,用词造句都是全班学生你一言我一句一起完成的,教师在旁做引导,鼓励。如我在B版的第三单元的习作(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写一写)中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课上我问学生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它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喜欢这种小动物?如果是回答式的写下来,学生就是简单的写几句话,但这符合我们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吗??不.<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写作教学目标有一点规定了学生一般一篇习作要完成300字左右。这样回答根本不到100字,与目标相差甚远。那怎样让学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呢?备课时我了解到了这一点,所以我课前对班上大多数学生喜欢什么小动物进行了了解。如他们多数人喜欢兔子,我就准备了一只小兔子。当我提着装有兔子笼子放在讲台上时,他们的兴奋劲可想而知。接下来,我指导他们按顺序观察兔子的外形,学生你一言我一句,边说边用作文草稿本记录下来,以及后面要写的兔子喜欢吃什么,怎样吃食,喜欢做什么等等都是大家边说边分段写的,而我则把他们说的描写兔子的一些重要词句板书在黑板上,加深他们的记忆,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我们学过的、看过的好词好句用上,鼓励他们写出与众不同的好句来。就这样一篇布局合理,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的习作在学生地努力,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也许有的老师会质疑:这样教,学生的习作不是千篇一律了吗?这有悖于我们新课程教育的创新理念!对,说的没错。这正是我下面要阐述的习作要求和评价的内容。
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习作作业要求和评价。全班一起完成的习作(以下简称基础篇)只是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的,要求他们能在这篇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一两句生动的话就可以了;而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要写出不同于我们说的独特之处。如同样是写兔子,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与基础篇完全一样;成绩上等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运用基础篇的写作方法写别的小动物,如爱睡懒觉的小花猫,忠实的小狗,美丽的小金鱼,胆小的乌龟。。。这样让成绩差的学生吃饱,成绩一般的学生吃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吃精。当然他们的角色是相对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写什么样的习作,如果他对自己的要求比老师对他的要求还高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这样的学生就要积极的鼓励,表扬。
第二课时:修改作文
作文完成后要修改,这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做到的,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而必要的途径。传统上的作文修改和评讲都是老师一手包办的,时间精力付出了,但效果却不佳。作文的修改、讲评,如果能在课堂上完成,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怎样修改作文,提高了写作能力,而且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我上这个的课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先通读几次,发现什
么语病,错漏,及时订正,再把作文读给同学听,让听的同学从中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再由同桌交换修改各自的文章,修改完以后再从草稿本誊写在作文作业本上。让同桌写上对该篇文章的“评语”。在修改作文,写评语时,学生能用心领悟以前学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这节课里,老师也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特别是对差等生作文的面批,更要花多点时间和耐心,对于好的习作要及时的和全班交流,分享。等学生把作文作业交上来,老师就要全面的去精心批改。由于有了学生们的修改与认真誊写,作文出现的病句,错漏已大大大大减少了,所以老师的批阅就容易多了。当然对学生的眉批,段批和总批是不能少的,好词好句要圈点出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评语多是以鼓励性和商量式为主的。,对于达到了要求的学生的习作要奖励:在其作文本的封面上贴小红花之类贴纸,写的突出多贴一个或两个,小红花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就和老师兑换笔、尺子等奖品。
第三课时:评讲、分享作文
在这节课里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总评讲作文,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并请其来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品,全班分享,不好的作文一起评议修改;第二部分学生在班上相互传阅自己的作文,交流。
课后,我会把好的作文展览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上,并把它们打印成册,向报刊推荐优秀作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起到一个由点击面、举一反
三、抛砖引玉的效果,这是他们刚入作文写作的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学写作来容易多了,再不会怕写作文,反而易于动笔,乐于写了。这种教学方法我使用了一年,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作文教学还有许多方法,如多读书,作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写日记,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但是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这种教学方法只是仁人之见,教学只有结合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多激励学生,让学生多说、多读、多思、多悟,方能让学生热爱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浅探
让学生扬起写作的风帆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一提起写作文,学生们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愁眉苦脸,有的握笔不动。怎样才能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指导要从文章的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的能力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写作的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范例的引路,注重创乐意情境,还要注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懂得好文章来自生活。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故事会,文艺表演,朗诵比赛。让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2)树立写作的信心。学生没写完一篇文章,我都让他们互相评改。学生的优秀作文,我让他充满激情地朗诵,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充分肯定的评价中,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3)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写作。展开作文比赛,向各种杂志社投稿。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写得好的文章。这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也不要责备学生,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很难事情”,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仔细观察,善于积累。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例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学完了,我布置,写一篇观察日记《发豆芽》,注意把观察到的写出来。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很简单:“今天豆子没发芽,我给它浇水,第三天它发芽了。”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观察不够仔细,平时观察较少而造成认识水平较低、认识上的不足,写出的文章内容单调。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平时,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变化、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去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或者在生活中见到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2.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在小学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之一。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让学生体会榕树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及作用之后,让学生练写《校园里的玉兰花》。玉兰花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十分熟悉的,它长在教学楼面前,但是有些学生笔下的玉兰花确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毫无文彩可言,然而通过要求学生把凡是描写榕树的的大,叶子的绿,多而密,充满生机的句子进行仿写,学生就觉得有内容可写了。
这样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又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就要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善于用内心活动来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另外,在阅读中我结合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教《穷人》这篇课文时,文章结尾讲桑那和渔夫不谋而合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插上你想想的翅膀给它续写。有的学生写道;“自从渔夫和桑那收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风里来雨里去,驾着一只小船颠簸在海面上。有时捕到一些小猫鱼,有时一无所获,全家又一天揭不开锅„„”学生想象多种多样,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总之,要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表达的方法。要运用所学的方法用语言表达,抓住语言这个共同点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3.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也就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如《一件有趣的事》,我先让学生说文章的中心词是什么?写什么的?事情的数量有限制吗?你身边发生过那些事情是有趣的?选一件印象最深刻的说说,先写什么,在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对同桌说,再跟全班同学说。这样全班同学滔滔不绝的说起来,气氛热烈,无拘无束,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锻炼了口语的表达,又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4.在日常中加强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
遣词造句是习作的奠基石。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一是用词准确,二是句子完整。它的步骤是:①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表达意义,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②选择材料:选取一些新鲜的、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用词要灵活,内容要丰富。③培养造句能力: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当把话说的具体明白,让人一看就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平时加强以下两点遣词造句的训练。
一是句子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是造好句子的前提。二是内容要生动:文章是由句子构成,为了使文章生动,句子的表达首先就要生动具体,必须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如教学“提高”一词造句时,有学生说:“我提高了学习成绩”,就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提高了成绩,为什么能提高成绩?”经过引导学生造出“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和自己努力学习成绩慢慢的提高了。”显然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为习作打下牢固的奠基石。
5.利用范文作路标
只有在指导课上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那么怎样才能加强指导课作文范例的剖析呢?即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①展示优秀作文,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指导课上,简要复习作文要求之后,展示优秀作文范例,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②分析作文的病例,明确病因。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从而引导自己走上正确的写作之路。
三、创设愉快的写作情境
1.趣编童话故事
童话和故事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题材,童话中的人物是孩子们最熟悉、最喜欢的形象。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课文学完后,学生认识了尽职尽责的稻草人;勇敢善良的尼尔斯;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世界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可以说,童话让学生的想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针对学生喜爱童话,爱编童话故事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各抒己见,编织美妙、动人童话的故事,还自编自演。学生思维开阔了,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写。
2.从感人话题入手,再现生活场景
大纲明确要求学生,抓住事物特点展开想象。为此教学作文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例如《妈妈您该歇一歇了》的作文指导,我就与同学生聊起来,我问学生们,你们的妈妈爱你吗?这一话题,就勾起学生对往事回忆,于是生活中母爱的一幕幕交织情景就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同学们不知不觉就进入创作情景之中,真情实意的流露,将成为写作的好材料,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感
习作训练一:妈妈您该歇一歇了
习作要求:审清题意,选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习作指导:
1、审清题意要注意哪些问题?
命题作文的基本要求是紧扣题意作文,如作文脱离了题目的要求,那就会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这是很不应该的。要达到紧扣题意作文的目的,就必须先审清题意。“审清题意”就是要仔细观察、思考题目的意思。
审清题意首先要琢磨题中的每一个词的含义,明确习作中的对象、要求范围。如本次训练的作文题,“对象”是人”,写妈妈。“要求”是写妈妈忘我工作的事。“范围”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三个”。
同时要注意作文的体裁。从命题中,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是“写人”还是“记事”,是“状物”还是“绘景”,是“议论”还是“说明”„„另外,还要抓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中心,需要作者着重表现的。像本次习作命题中的“中心词”应当是“歇一歇”,这也正是这篇文章能否写的真情实感的的关键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虚构与真实”?
写作文应当真实,这个“真实”,主要指真实的思想和感情,也就是不说假话、昧心话,不能作文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
“真实”并不都是“真人真事”。如“看图作文”、“条件作文”,写什么,都是人家规定的,要照所给的“图”或“条件”来写,这当然就不会是真人真事。但是你在这些作文中所表达的思想认识和爱憎感情,同样应当是真实的,也就是把你的真实的认识、真实的感情写出来。这样,虽然“图”和“条件”提供的材料不是真人真事,但你对提供的材料的认识和反映的感情,仍然是真实的。反过来,即使你写的“事”确是生活中发生的“真事”,但如果你对这件事的认识和态度并不是真的,那也不能算是“真实”的了。
因此,作文中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就符合了“真实”的要求。至于的有的作文题目,明确表明必须写真人真事,那就不可以虚构。如:本次习作训练命题已规定“妈妈您该歇一歇了”,就必须写自己的妈妈感人的事。在选材方面,要注意挖掘妈妈忘我工作的事。如;在单位已工作了一天,回来做完家务,又在等下为我编织毛衣;奶奶不舒服为照顾奶奶又熬了一夜,邻居阿姨没人照顾又去帮他取药„„妈妈心中只有他人,只有家,只有孩子唯独没有自己,作者目睹这一切,由衷地
发出内心的呼声;“妈妈您该歇一歇了”。这样就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3、选材怎样做到“有意义”?。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把它写出来,读者看了就觉得有劲儿。那么,如何写出“意义”来呢?
是抒情法。就是在记事的关键地方,采用抒情的方式,把事情的意义通过抒情表达出来。如《妈妈您该歇一歇了》的习作,其主要内容是记叙小作者的妈妈工作一天回来又继续工作到深夜这一幕,感慨万千,发出所有孩子的呼声“妈妈,您是世界上做好的妈妈,为了他人的幸福,为了孩子的成长,您累了,您该歇一歇了。”心灵深处的呼唤多么真挚迫切,让人觉得妈妈多么伟大。这就写出了事情的意义,这样的意义,读后你也会产生
作文教学的方法千变万化,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去开拓,学生会在这一个知识的海洋上扬帆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探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探
沿河中等职业学校 夏光华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满堂灌”,让教育患上了“营养不良症”。如果教育不走出这个怪圈,将永远是死水一潭。因此,改革这种陈旧而落后的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为此,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第一,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著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说:“理想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而在这些知识中,支架着科学的联系。”笔者认为,这里的“联系”既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是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反思以前思想品德课在应试教育桎梏下,把学生作为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整齐划一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消”的不良状况,这显然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规律,抹杀学生创新能力。而重记忆轻理解,囫囵吞枣则会导致学生“食而不知其味”,更谈不上学习中的乐趣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厌学情绪、逃学、辍学现象开始产生了,严重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为此,我在教学时,常常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特别是就当今社会发生的大事要事,国际新闻、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这样一来,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我让学生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并作笔记;二是布置学生看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书籍,然后写心得体会。学生在求知、深知和用知的乐趣中学习,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室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和深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其次,引进“源头活水”,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围绕教学活动“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
素质教学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因此,采用行动之有效的办法,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一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如鼓励学生运动心理品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等问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纠纷,如消费纠纷等。由于思想课贴近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引进了“活水源头”,学生们认识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作用,他们也渐渐爱上了思想品德课。
第三,面对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对个别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没一个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并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特此,挖掘其潜力,努力开发其非智力因素,把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群体教育个人,使学生之间互相激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