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周国平论教育有感
读《周国平论教育》感想
我们从受教育者,到教书育人者,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直对教育的理解都比较狭隘,读了此书后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育即生长,生长即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健康的成长。智育是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鼓励学生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培养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如果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
在孩子还牙牙学语时,好像就有十万个为什么要问家长,在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好奇的,对他们来说那是一个充满新奇的世界,他们带着很多问题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有问也问不完的为什么,当孩子问你这样一些在你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时,你不要不耐烦,也不要敷衍搪塞。当孩子无忧无虑全身心的投入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好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以给他想法。
孩子的童年看似平淡,大人在做正经事,他们只是在玩耍,在梦想,好像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可是这不起眼的童年,孩子们做的却不是小事,人生最早的印象因为写在白纸上而格外鲜明,别人觉得琐碎的细节可能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发生重大的作用。当你领着孩子从校门口经过,孩子看着校园中活泼可爱的小哥哥小姐姐,他多么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走进校门,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找到那些他们想知道的答案。
当你领着孩子进入书店,孩子看着书架上那么多图文并茂的图书,这本也想买,那本也想看,对知识求索的欲望那么的强烈,作为家长的你,也和孩子做着相同的梦,梦想着自己的孩子将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会是最好的、最优秀的。
着你的孩子怀揣着梦想一天天长大,等到有一天,他可以上学了,他背上小书包高高兴兴地踏进校门,走进装满知识的校园,走进了他渴望到达的地方,看着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新奇,都和外面的不一样,都被知识充实着。看着和自己一样渴求知识的小伙伴,看着令自己崇拜和敬仰的老师,孩子又开始做梦了,梦想将来当解放军、医生、科学家……做着一个个的美梦。谁会想到以后的学校生活会让一些小朋友不开心,甚至到了厌学的地步,把他们的一个个梦想破灭了,这就是教育中的失误。有个别教师不善于研究教育,认为教育即灌输,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一个生字要让学生写几十遍,他们只记住了熟能生巧,却没有注意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孩子识字很重要,识字的方法很多种,重复抄写是下策。让孩子读有趣的书来识字是这些方法中的最佳方法。
今天的家长似乎都深谋远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奋斗了。为了孩子进重点学校,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进入了可怕的竞争。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为了拿到名牌大学的文凭,不知要经受多少作业和考试折磨,不惜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代价,这样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了。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多,一要平安,二要身心健康,一切顺其自然。成长本身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思考问题,不过学习的场所未必是在课堂上,生活中意外遭遇、来自他人的善意或恶意,智者的片言只语,都会是人生中的一课,甚至可能改变我们人生的方向。
身为家长或老师的我们不要忘记,你要给孩子留下四件宝贵的财富,德行、智慧、礼仪、学问缺一不可,否则你的孩子将不会幸福。
在校期间,学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护求知欲,培养对知识浓厚的兴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为优秀的人。学生阶段应注意培养两种能力,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有幸福的人生,才能成为优秀的人
第二篇:读《周国平论教育》
读《周国平论教育》
“我读了很多书,但是觉得真正重要的书没有几部。”这是周国平在《周国平论教育》中说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我深有同感。读书虽然不算多,年轻时觉得有很多书需要读,现在市面上的书也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是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琐事之余,愿意放到枕边,夜深时静静读一读的书没有几本。看完后拍案称好,觉得对自己大有裨益,相见恨晚的书没有几本。周国平的书是当代著作值得一读的书。他有真诚的人生态度,有对人生真诚的思考。在喧嚣功利的当代社会中,静静观察并思考着人生。
一个人要对事情有深刻一些的见识,需要用置身事外的态度,对事情做比较客观的观察和分析。周国平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他是研究哲学的,虽然教育也在哲学的研究范围之中,但是,教育只是哲学中的一个方面。周国平对教育的思考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哲学家的角度。另一方面是从父亲的角度。我们都记得周国平曾经写过的专门继续自己两个女儿的书。作为一个学者,他从哲学角度认真思考着教育。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从实践角度反思着教育。因此,当周国平论教育时,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他对教育最切实最真诚的思考。
教育要抛开喧嚣的功利,回归人的发展和生活的本质。这是周国平论教育给我们最真诚的建议。无论是作为家庭教育者的父母还是学校教育者的教师。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受教育者完成人的健康幸福全面发展。杨澜说:“快乐是一种能力。”周国平在本书中同样提到了教育要促进人的幸福成长。在当代当央视记者满大街问“你幸福吗?”路人却不知如何回答的环境中,什么是幸福地成长?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幸福?这是我们这些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为母亲,我不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只希望陪她成长的每一天,能帮助她更多感受人生和生活的幸福,她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作为教师,我的学生已经处于青年期,正是周国平在本书中所说处于哲学最佳期的时段,我希望用自己对人生真诚的思考,和学生一起思考确立自己人生价值观,人生目标,思考自己的人生怎样获得幸福并造福于身边人、社会。
这就是《周国平论教育》对我的启发。很简单,很朴实,很切实的人生启发。
第三篇:读《周国平论教育》
读《周国平论教育》-----从教育的七条箴言中提高自我范宁
何为教育?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周国平先生将自己最欣赏的教育理论作了列举,把教育的本质用简明朴素的语言作了概括。读完此书,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育的七条箴言”。周国平先生是这样解释着七条箴言的:“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论,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从这七条箴言中,我联想到平时的工作,不禁有很多的感悟。
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我认为,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生长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自身去吸收营养,进行生长,其次是外部的灌溉和施肥。然而现在的教师和家长心中,却往往将后者放在第一位,忽略的学生自身的感受,正如一条幼狼放在家中圈养,等它长大后再放回森林,它根本就没有办法生活,因为它已经没有猎食的能力了。所以我很同意周国平先生说的不要给生长设定一个外部的目的,比如将来的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用功利目的规范生长,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我们常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那怎样才能做到呢?书中是这样说的“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能力,而不是灌溉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溉规范;美育是要培养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溉技艺。”然而,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二.儿童不是尚未成长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是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在美国的家庭题材电影中,父母都会为孩子讲述圣诞老人和牙仙的估计,并以自己的行都去让孩子相信它们是确实存在的。而父母的目的就是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然而在我们的身边你往往都能够看到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以后能够成才,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占用她们的假期和课余时间去上课外班,让孩子无时无刻都处在一种高压学习环境中,更有甚者不顾及孩子是否喜欢,逼迫孩子去报班。这样的童年不觉得很可悲吗?我们要尊重孩子,给她们自由想象和玩耍的时间,不因为别的,只因为她们还是孩子。
三.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书中说的非常好“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而在咱们现在的教学中,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你们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为社会总贡献,怎么成为有用的人。” 难道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吗?现代犯罪中,大部分案件都是高科技犯罪,都是高知识分子,难道这些人就没有好好学习吗?然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内在的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当所有人都拥有了优秀的灵魂和头脑,那还需要去适应社会吗?
四.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乍一听觉得是句谬论,但仔细想想却有其自身的意义。学生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的发展其心智能力。的确“误用光阴比虚度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将学生束缚在书本和繁重的作用上,不给他们留出一点玩耍的时间,难道这才是教育的原则吗?周国平说的好“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是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教育能否成功,取决于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育,如果用强迫式的教育,那还不如学生自学。
五.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书本上能够找到的东西,为什么要去记”正如书中所说的“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是白受教育
了。”现在的社会,要的不是会背书的人,而是要有独立思考和判读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了。
六.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
我们都是从大学毕业的人,那我们是否能够成为一个给予学生这种熏陶的大师呢,即使现在不能,那我们也要努力去成为这样的人。
七.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
教师应该爱自己的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因为你一天之中,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爱应该表现在教师的品德,如何更好的将一个学生教育成为有优秀灵魂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是更好的爱一个学生。而不应该把学生当做获取名利的手段。
刚刚工作一年的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处理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成为一个对学生有帮助的教师,而不是一个荒废孩子学生时代的罪人。
第四篇:读《周国平论教育》有感
很有幸,在假期里拜读了《周国平论教育》一书,初次翻阅此书,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我被封面上的这几句话深深吸引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充满了好奇,不禁想看看作为当代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的周国平,到底会用什么样的视角评论当今的教育?当我通览全书以后,感慨万分,我从心底喜欢上了周国平先生的作品,尤其是欣赏他简洁的文字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欣赏他文章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定。读他的书真可谓是灵魂的阅读,充满了哲学的沉思。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通过阅读他的文章,我明白了当今时代如果没有知识的支撑,我们的智慧和灵性就会逐渐枯竭。其实我觉得,现如今人与人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的利用上各不相同。在这个多元化的网络时代,我们每天睡觉前不是离开电脑,便是放下手机。很少有人能够在工作之余,静心沉潜地去阅读。当我用心阅读了《周国平论教育》之后,我发现,他的这些教育随笔的思考,睿智而深刻,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他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让人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我真正明白了读书的真谛,要想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必须要阅读经典书籍,当你真正走进书的海洋汲取营养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读书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
我非常喜欢周国平对写作的诠释,他说:写作不是为了改变世界,是为了安顿自己。这是他的写作思想。那么,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哪?国家教育督学张志勇曾说过:“名师与教书匠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思想。”读了周国平对教育的论述和诠释,我知道了“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人真正可贵的是他的思想,一个人真正有别于他人的也是思想。作为一名教师有思想才有光彩,有思想才有魅力,有思想才有价值……
“没有思想是悲哀的,有思想是痛苦的。”悲哀是被动的适应,痛苦是主动的改造。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们不奢望成为思想家,但至少我们应该成为独立的思考者。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
通览全书之后,我不禁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当我们的孩子学习很好,身体好像也可以,为什么总出问题?这个问题出在心理问题、人格问题,这是教育最致命、最关键的失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工作中我们太看重的是前两项,而忽略了后者。当代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斯普朗格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从阅读中被唤醒,我知道了自己应该如何面对今后的工作,如何面对自己和现实。在我的面前有两条路,只有一条路我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我不能拒绝,那就是学习成长之路。目标,铸就价值人生,行动,创造美好生活。我们生命价值的体现需要通过阅读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通过阅读来修炼自我,可以说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只有真正热爱工作的人,才是工作中真正幸福的人!愿我们在做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凭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第五篇:读周国平的论教育
读《周国平论教育》
“何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书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对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对我最有冲击的是第一节,教育的理念。他总结了其最欣赏的七点教育箴言,与大家分享其中四点。
1.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天性得到健康生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们的教育真正目的就应该是促进一个人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制造大量的仪器。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劣习,最终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长大。你会发现孩子们会给你很多的惊喜!
2.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怎么怎么,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当下意义。其实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给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童年,以此给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而今天,大人们纷纷把自己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在名利场上拼搏。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些除了学习以外地记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给孩子慢慢长大、享受成长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构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听来似乎荒谬。如果说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事最好的环境?不外乎自由时间和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就是闲暇的意思,希腊人认为: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的发展其心智能力。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
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老师讲的再好,说的再多,如果学习不学习,一切都是白费,所以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课多么好,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4.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爱因斯坦的文章里说到。其实有时候想一想还真是这样,我们在学校了学习的东西,似乎大都没有了印象,而对我们有用的都是内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学习得到的,而是本来就是我们的。也许就像书上所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必须内化为自己一部分才有实际意义,否则一切都会还给学校,没有实际意义。
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这是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一、教育要去功利化
教育慢下来,放低姿态,倾听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从学习知识中感受到学习的愉快,感受到思想的力量。“中国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太实用,什么东西都要问有没有用。教育应该改变这种实用性品格,形成一种全民尊重精神价值的氛围,那样才有希望。”
二、教育要回归
教育应该“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常识”,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不能白天上课,回家还要做作业做到九、十点。,不能舍不得孩子做家务,学习料理家务、烹饪菜肴也是教育。教育是要培养幸福和优秀的人,而成功只是因为优秀顺带着成功。教育应该回归人性,培养身心健康、内心自由人。
读了《周国平论教育》,让我对教育、对人生的认识少了些浮躁,多了分积淀。他的许多想念与叶老师的生命教育理念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