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目教学法对高职教师提出的挑战
项目教学法对高职教师提出的挑战
摘 要: 项目教学法源于杜威的设计教学法,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它是以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理念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走向成熟,更加有利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要使职业院校的项目教学落到实处,职业院校教师就必须转变角色,提高积极性,增强自主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职业教育 教师素质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更为强调实践、技术、职业,后者偏重理论研究。目前由于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是从以前的中等专科学校演变而来的,虽然也将实习、操作、职业作为其办学的主要目的,但是传统的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法仍然是职业院校的主要教学方法。为了突出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克服其职业性不够突出的弊病,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之一。落实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正确定位。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源自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并由其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法主要包括:“必须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实际的问题;必须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单元活动;必须由学生负责计划和实行;包括-种有始有终、可以增长经验的活动,使学习通过设计获得主要的发展和良好的成长。”[1]设计教学法为项目教学法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法很好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一方面将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变成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主动者,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另一方面使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全方位中心主体角色转变成引导、咨询、解惑的服务型中心角色。这种方法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使教育的对象即受教育者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实际提高。
二、项目教学法与高职教育
项目教学法更为符合教育精神和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目的,目前,职业教育比较重视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推广。虽然本科院校仍然是人们趋之若鹜的知识殿堂,但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的前提下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高职教育本身的发展,使两者逐步形成平分秋色的趋势。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即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来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偏重技术、操作、实践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职业实践是获得职业知识的最佳途径,而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引导会使职业素养迅速成熟。在实际的职业活动中,人们都是按照某项活动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活动,通过在实际 工作过程中完成具体任务来获得相互关联的职业知识。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打破学科界限,使内容组织服从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源于建筑学思维模式(即建好了地基,才能建上面的房子,且地基越牢,房子也越牢)的三段式课程理论的“课程准备说”,强调在学习深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与学生的能力生长顺序相违背的。三段式课程看似非常重视理论知识,但由于这一课程模式不符合职校生的学习特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学生掌握得很少,因此实际上是在忽视理论知识[2].更多地源于生物学思维模式的项目课程抛弃了“课程准备说”,以建构主义、情境理论为基础,主张“厚理论”应当是学习的终点或目标,而不是学习的起点,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是符合能力生长顺序形成职业素养的规律的。
目前高职院校正处在加速发展形成自身特点的过程中,选择真实的案例或者完整的项目(校企合作、零距离接轨等主张也是很好的方法)重新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的高职项目课程内容体系的项目课程改革就是其良径。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解决职业教育学科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同时还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从而实现技术--科技--生产力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国家重视职业教育与科教兴国的目的与意义。
三、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
快速发展、新旧过渡的高职教育,要适应项目课程的改革,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主体--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项目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必须由传统的控制型主体角色转变成交流型、对话型、服务型角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形成的结果:目前大多数学校仍采用的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步教学法”(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也就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小结-布臵作业)强调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是其原因之一;中国素有的“尊师重教”“师道尊严”传统是其原因之二;大学教师更以其作为高深知识拥有者的身份而常常以权威式的角色控制课堂实行满堂灌是其原因之三。传统的教师控制型主体文化,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泯灭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在项目教学 法中,一个项目或一个任务的完成者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完成任务或项目中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的也是学生而非教师,那么对话型、服务型角色才是教师的新型定位。教师的新型定位会使师生相互尊重,共同交流。学校不再是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场所,而是学生中心,学生发展的场所。教育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持续不断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可能就某一话题、知识、情境等进行交流、讨论、质疑、争辩,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都能得到锻炼、提升。正如《学会生存》中所描述的:“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责之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3]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了学生的职业定位,高职院校的教师就必须脱胎换骨,真正转变思想,从中心角色中游离出来,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诱发者,讨论问题的交流者,成为学生成长的伙 伴或顾问。
教师不仅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还应该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具体环节的角色转换。项目教学可划分为设想、准备、实施与评价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在设想阶段,教师要针对专业或实际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刺激或诱惑学生去选择某一项目或任务,教师是学生设想的刺激者或诱惑者。在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完成任务时碰到的困难,教师更多的是组织者与引导者。在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行为表现及体验;评价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与小组合作精神,教师主要是评价者[4].因此,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甚至这在任何一个阶段,教师都要不断完成诱惑者--指导者--引导者--评价者的角色转化。
第二,教师应发挥积极性,努力提高自主研究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如果教师缺乏自主的、成熟的、恰切的方法与课程教材处理能力;如果教师没有自主探究的权力、习惯与意识,只有“权威依赖”下的思想惰性;如果对项目或任务没有有效方法、措施以及驾驭能力;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课程资源的恰切性问题,漫无边际地开发课程资源造成课程资源泛化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无限制地扩展学生自主活动空间,造成课堂边界模糊倾向;如果片面夸大学生的中心地位,造成师生角色错位倾向等,都会导致项目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只有处理好这些方面的问题,项目教学才不会停留在口头阶段。如何才能当好诱发者、交流者、伙伴、顾问?高职院校教师必需自我解剖,提高积极性,提高自主研究能力,深入到自己的专业中去,寻找问题、设臵项目、情景、解答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疑惑,真正成为学生的“导师”.否则,教师就无法将项目教学落到实处,甚至造成将项目教学降低到机械模仿、流于形式的程度。
第三,教师必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杜威在设计教学法中就强调“必须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实际的问题;必须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单元活动”,这说明项目教学中必须重视项目的实际意义。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将一个项目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至关重要。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队伍建设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的。教师不能只是、只会在教室里、学校中讲授专业,而应该到专业知识将会直接得到应用的行业中去调查、研究。教师只有具备职业经验,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从整体联系的视角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来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教师只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而不熟悉职业实践难以胜任现代教学工作,更谈不上进行项目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只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可以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是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如建 筑专业就应了解机械、水电安装等。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这对教师来讲,是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他必须与同事建立联系,关注其他专业领域的发展。还有分工细化的现代社会非常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师也才能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才能使学生完成项目时体现团队能力。教师只有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帮助学生更为合理地完成项目应有的所有环节。
“教育太重要了,故而不能只把它留给教师去做”.这是美国原联邦教育总署署长弗朗西斯〃凯佩尔(Francis Kepple)的一句名言[5].仅仅靠教师是不能很好地完成项目教学的,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管理、校企能否真正合作、合作到什么程度、社会的关注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效果,因而项目教学能否落实同样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威廉。H.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3].《学会生存》美国:埃德加〃富尔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p108
第二篇: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论文(共)
摘要:新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对教师提出挑战,使教师的角色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关键词:新课程;挑战;转变
1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1.1新课程目标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在教育领域,课程目标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它体现着课程编制者的意图,同时为师生的教学活动规定了方向。以往我国基础教育目标仅仅关注认知性目标,教师只看到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而看不到他们潜在的能力、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结果培养的学生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而新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在品德、才智、审美体质几方面的分别构建认知、情感、技能目标甚至更深层次的目标。它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可见,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是完整的、开放的,一方面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理念与行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2新课程内容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课程过于集中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包括自然、社会与自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站在课程的至高点上,既能在宏观上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者关系,又能在微观上把握所任科的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充分的开发校外资源。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施展个人才华的良好的机会和有利条件,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3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新基础教育课程对这种教学过程提出了挑战,它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载体、传播知识的工具,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是双向交流和驱
动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应更加尊重和信任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学生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差异性,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各种挑战,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这些挑战。
2教师角色的转变
2.1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
以往教师作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或多或少,有意识或无意识存在这样的观点和做法;学生本来就是不懂事的,学生本来就需要教师管,不管不成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不是平等的民主的关系。遵守纪律,老师说一不二的学生是好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是坏学生。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研究表明,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活跃。记忆力会大大提高,想象力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挖掘和发挥,从而培养出创新人才。
2.2教师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所谓引导者,就是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不是强制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加以引导、点拔,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遇到困难,在其不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和体验之前,教师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不可取的。而应在教师引导下,促使学生对陷于绝境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解决。使学生体验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综上所述,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完成新课程的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才能在科技、经济激烈竞争的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高职教育中项目教学法的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项目教学法
论文摘要:本文以项目教学法为基础,探讨了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应充分体现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都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但是,目前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毕业后却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这固然与市场需求有关,但许多院校现有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质量不能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才是关键。怎样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成为我们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引入势在必行,其中,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显示出其明显的效果,我院有很多学科已开始采用。
一、项目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项目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工作法,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即在一种近似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中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意识,提倡学生注重新技术、新理念在生产与操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比较注重显性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空有一堆理论,不知如何运用。项目教学模式服务于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让课堂的理论教学紧扣企业生产项目的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的能力,突出“必需为先、够用为度、学为所用、学能所用”的原则,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是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项目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融入其中,用经验去引导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新见解。通过案例教学,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真实环境中,学习如何把理论联系实际、宏观与细节结合的原则落到实处,进行具体实践问题的解决。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在进行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时,要做好三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以课本为中心到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到以实验情境为中心的转变。
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是项目教学的基础。基础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疑难概念和实验技巧。当然,学生不仅仅是为了概念而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概念和原理是理解和找到解决项目中遇到问题的途径。
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前提。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与企业软件开发模式为依据,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项目最好能贴近学生生活,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调研。同时,项目难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要盲目追求大、追求难。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项目,每个模块项目又划分为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可配合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结题后,教师要制定一个标准,公平准确地对各个学生进行评价,重点应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很多学科中已开始实施,下面以项目教学法在VB.NET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阐述其实施过程。
VB.NET是我院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我们确定的项目选题为“图书馆管理系统”,包括系统管理、书籍管理、借书管理、还书管理和信息查询。本选题接近学生生活,便于调研。在具体项目实施时,采取团队合作方式,教师根据搜集的学生信息,按照学生知识结构、性格等方面互补的原则协助学生分组,每组6~8人。课程开始初期,各小组都能积极到图书馆进行调研并作出需求分析。
各组学生根据系统功能进行了分工,争取每人都有事可做,能参与其中。教师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时,从项目着眼,从项目中抽取的案例出发,讲解知识点,能及时地引导学生把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去,鼓励小组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探讨。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的掌握也由零星趋向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进行指导,全程跟踪参与项目,观察学生的技术表现、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并多次进行阶段性验收,让学生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自评、互评,教师也从正面给出中肯的评价。到学期末,对学生项目进行综合验收。
四、加强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应用的对策
(一)注重教师培养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指导能力,所以,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推进培养和培训的一体化进程。这几年,我院每年都派相当一部分教师出去参加培训或深造,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二)注重教材的选择
项目教学法对教材的要求很高。由于现行的教材基本是根据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编写,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时,不能够完全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所以要求教师能紧密结合教材自行设计教学,有条件的可以适当编写教材。教材应体现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并重的理念,在开发的项目中把相关知识体系讲清楚,能对学生的项目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项目教学法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应用的时间还不太长,但从教学效果来看,项目教学法较之“灌输式”以及案例教学法更有生命力,它可以填补学生在掌握理论与实际运用中的鸿沟。我们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适应市场要求,实现培养实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袁纳新.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研究.信息技术,2005.[2]姚春玲.计算机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蔡勇,李菁芳.以“项目教学法”促进“软件工程”教学.计算机教育,2007.
第四篇:电子文件对档案保密工作提出的挑战及其对策
电子文件对档案保密工作提出的挑战及对策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文档领域中,并以强劲的势头冲击着传统的档案工作,给档案的保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课题。如何做好信息时代档案的保密工作,已经成为摆在档案界和档案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文件对档案保密工作提出的挑战
1、保密领域拓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科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经济、科技领域的保密问题越来越突出,档案的保密领域由过去的保守政治、军事秘密向经济、文化、科技等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
2、保密工作的内容拓展。随着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出现,信息的记录载体和传输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档案保密工作除了要继续保证纸质档案的安全外,还要保证无形的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既要重视秘密的静态管理,又要重视秘密的动态管理,要贯穿于电子档案信息存储、处理、传递的全过程;既要做好本单位的保密工作,又要保证所处网络中每个终端都做到不泄密。否则,任何一个终端泄密,整个网络都将无密可保。
3、保密工作难度加大。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泄密渠道不断增加,窃密者的窃密手段更加高明、途径更多、速度更快、距离更远不易被发现和难于检查。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这种隐性泄密,加大了档案保密工作的难度。
4、保密技术要求提高。现代通信设备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保密防范和窃密活动中高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国际社会保密与窃密的斗争越来越带有高科技抗衡的特点,仅靠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已不能满足保密工作的需要。传统的纸质等档案,只要把档案锁好,不丢失,不让无关的人接触,就可保证秘密不泄密;而使用了计算机之后,就要防止电磁辐射,防止磁盘剩磁泄密;上了互联网,除了要 防止各种病毒外,更要预防各种非法访问。
5、泄密事件发生后,影响面更大,产生的后果更为严重。档案信息上网后,由于信息的共享性、网络传播的快速性,使得秘密一旦泄露,则可通过网络迅速传输到任何网址,无限扩散,其影响面之大,产生后果之严重,令人无法想象。
6、对档案工作人员素质要求更高。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在“电子和其他现行文件委员会年会”与“国际档案保护技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讲道:“电子文件的产生,改变了传统观念中对档案的理解,也改变了对档案存在形式、特征、特性、意义上的认识。电子文件的产生、形成、归档及其传送、存贮、保存等管理均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所用的技术、方法不同”。这就要求我们的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以适应这一文件管理上的革命。
二、加强对电子文件保密的对策
由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具有纸质档案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档案信息电子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大力发展电子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综合性的防御体系。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对电子文件的保密观念。信息革命风起云涌,解决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问题迫在眉睫。然而,很多人对纸质档案等载体的安全保密上,对电子档案信息的保密问题上认识不足,以为只要把电脑管好了,没有人动过,上面的信息没有丢,就是做好保密工作了。因此,要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旧有的思想,使工作人员更好地树立新形式下保密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性。
2、提高技术,研制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加密技术。当今世上,还没有一种真正安全的计算机技术,现有的网络加密和“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高手已是防不胜防。在计算机保护技术最先进的美国,其国防部的电脑系统也曾被各地的“黑客”多次“拜访”。我国的保密技术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总的说来还相对滞后,技术防范能力不强,不少方面至今仍处于不设防的状态。目前各种计算机域网以及个人计算机普遍 采用的都是一些美国公司现成的操作系统,存在着极大的泄密隐患,而且,我国尚未研制出自己的标准统一的网络和数据库以及个人电脑的加密技术,从大型的网络到PC机,普遍采用的加密软件大多是国外现成的软件,这也是一个严重的泄密隐患。
3、依法管理,建立和完善档案工作的法规体系,使档案保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家安全部门严令规定,保密部门的计算机不准上国际互联网,然而,我军某军区档案馆的档案,竟在国际互联网上被发现。虽然从中央到各部委,对保密设施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具体到一些档案部门,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加上有的人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里,因此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有打折扣、流于形式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单位没有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档案工作的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加强宣传教育,包括信息安全保密的科普宣传、保密观念教育、保密技术教育。组织档案工作人员,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技术操做人员,学习安全保密技术常识,了解泄密的原理及预防办法,提高安全保密技术技能,掌握和使用最新的防窃密技术,严防泄密事件的发生。
第五篇: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提出了“项目教学法”的来源与含义;叙述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分析了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实际意义。关键词:项目;教学;能力;践行;自主
笔者曾跟踪某高职院“项目教学法”实践的调查。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教学法”的来源与含义:叙述“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总结“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分析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实际意义。
一、“项目教学法”的来源与含义
(一)来源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建构获得;学习是信息与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长进;教育是满足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2001年4月,查德博士曾来中国北京讲授“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陆续引进欧洲、南美、大洋洲、日本、韩国。德国引进该教学法后,联邦职教所自主创新,并于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中国职教电子专业教师2004年10月前往德国进修,德方就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二)含义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儿童教育法,各国引进总是结合本国情况,使用在不同领域。德国自主创新在职业教育领域。笔者认为,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应有这个领域的特定的含义。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含义是:高职制定、指导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与计划,组织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自主学习、践行、操作,以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某高职院“项目教学法”课题组,在3个专业《图像处理》课程中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科研,教学实践过程概括如下:
(一)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
课题组对项目《图像处理》课程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认为该课程适合用“项目教学法”
进行教学。分析研究有两点:
第一,课程特点:实践强、使用广、联系多。《图像处理》课程操作实践性强,用于《图像处理》的Photoshop软件功能多,在工作、生活中使用广泛,如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建筑效果图、平面广告、修饰照片、特效文字、界面效果、绘画、影像创意等。其他课程与《图像处理》课程联系也多,也要对图像进行处理。
第二,学生有兴趣。使用Photoshop软件能产生很多奇妙的效果,学生有兴趣。有关《图像处理》,市面上有很多资料,图书馆、网上也可查找,资料易获,学生有兴趣。学生常接触这些领域,易与现实联系,使用价值高。因此,使用“项目教学法”时,学生能用心投入其过程,能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二)项目教学计划的制定
项目的教学计划主要有两点:
第一,项目教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的知识,培养制定计划的工作能力;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选择、运用资料的学习能力与方法能力;自主学习、践行、操作实施计划,培养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与创作能力,提高素质。
第二,项目教学任务:项目教学的教学时间为一学期,共24节课。主讲教师针对《图像处理》课程内容、特点,设计了9个具体项目教学任务。
(三)自主学习前的准备
学生自主学习前,进行项目教学时要做好如下4项准备:
第一,项目计划准备:教师要公布项目教学计划与项目任务,发放案例资料,提供学生选择,辅导与示范。
第二,实施计划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9个小组,每组实施一个项目。分组后学生要制定有任务分解、具体阶段、成员分工的项目实施计划。
第三,知识技能准备:教师要精讲《图像处理》课程的结构知识、关键知识,《图像处理》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
第四,公布学习质量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四)自主学习、践行、操作的过程
教师在做好项目教学计划与准备后,进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践行、自主操作阶段,大致有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收集与构思:课外用3至4周时间,学生自主收集信息,检索文献,查阅资料,对项目构思,锻炼独立工作能力与创作能力。
第二,巡回与指导:课内用1周时间学生上机,继续收集、检索、查阅资料,构思项目。学生有差异,进展有快慢。教师要巡回,了解、检查、督促、指导学生操作项目进程,把握教学动态,掌握全局,帮助后进.解决困难,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第三,交流与讨论:课外用1至2周时间,小组成员在组内讲解、讨论、交流项目,并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交流后每个学生的项目设计报告作业交教师批阅与评价。教师还要审定在全班讲授项目报告的学生名单。
第四,讲解与研讨:课内用3—4周研讨。学生上讲台演示作品、阐述构思、叙述过程(每人30至40分钟)。教师要主持、导向、鼓励。学生针对项目作品,提问质疑,拓展思路,发展创作能力。主讲学生,解答问题,交流研讨。全班学生用一定时间,再重复制作上台学生的项目作品。
第五,总结与提高:课外用1周时间,学生根据项目教学实施的切身经历,写1篇项目开发过程的总结和1份项目任务设计报告书,有实践体会,有理论高度。
(五)学习质量的评价内容、标准、方法
第一,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与“知识、能力、素质”的高职教学目标一致。(1)《图像处理》课程知识掌握程度、项目作品成果、书面报告;(2)收集《图像处理》资料的方法能力,选择运用资料的学习能力,独立实施计划的实践能力,与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项目作品的创作能力;(3)自律遵守纪律状况与学习态度,参与小组集体活动情况与参与班级研讨的积极程度。
第二,评价标准:知识3个方面,能力5个方面,素质3个方面,共11个方面细化,分成“优、良、一般、差”4个等级进行量化,制成表格评价。
第三,评价方法:“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践行、自主操作,应提高过程的权重,应从师生、小组、班级多方面进行评价。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原则是:教师备课要进行针对性的项目备课;学生自主学习、践行、操作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学生自主学习、践行、操作过程要循序渐进,遵循规律。
(一)备课要进行针对性项目备课
教师除进行备教材、备学生外,还要备项目、定计划,明确教师的作用。
1.备项目就是确定项目:进行职业市场调查与可行性分析。项目可大可小但一定要有实际意义,它可以是一项作品、一个产品、一项工程、一台节目、一桌菜肴、一门课程„„„。
2.定计划就是制定项目教学计划,包括项目的题目与目标、任务的内容与要求、设备
场景、工具材料与信息资料、科学分组与完成时间。制定目标要与高职培养目标一致,以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提高素质为目的。
3.明确教师作用:教师要发挥的是指导、互导协导、引导作用,不主导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但要调控、组织、管理动态教学。
(二)学生自主学习、践行、操作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要向学生公布项目教学计划与分组名单、项目任务与完成时间,发放工具材料与信息资料。教师要精讲与项目有关的结构知识、关键知识与程序知识.以及有关操作的使用基本方法。还要公布学习质量的评价内容、标准、方法。
(三)学生自主学习、践行、操作过程要循序渐进,遵循规律
学生自主、践行、操作过程要循序渐进,遵循6步回路的辩证认识过程:
1.学生制订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任务内容、分阶段完成内容与完成时间、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安排(认识)。
2.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践行、操作内容,培养学习能力、方法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律(实践)。
3.学生个人总结,小组沟通交流,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做人素质(再认识)。
4.吸纳小组成员项目构思的长处与成功处,再学习、践行、操作,修改各人项目任务完成的内容,培养品德修养(再实践)。
5.学生演示作品,报告项目完成的思路与行动、成果与价值,提高自信。班级与小组集体研讨,有利发散思维与集思广益,培养团队精神与创造能力,提高水平与项目质量。
6.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写一篇在整个项目教学行动中的收获与提高、体会与经验的思想品德总结,以及一篇业务项目报告(再认识)。
从计划到总结,构成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上升回,是一条辩证实践路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践行、自主操作过程中去学会做事,提高学习能力;学会方法,提高方法能力;在协作、交往、研讨、评价过程中去体验如何做人,提高社会能力与素质。
四、推行“项目教学法”的实际意义
实施“项目教学法”,既是一种教法改革,也将推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全面改革。
(一)“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新途径与方法。
项目教学从计划开始,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实践”到总结,是一条螺旋上升的辩证实践方法。学生制定实施项目计划,实施操作运行,思考建构知识,实际训练技能,项目作品
构思创作,参与小组讨论交流,上台演示讲授答辩,师生研讨评价小结等自主过程,有利提高学习活动、社会活动、职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有利提高能力,有利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指生存与发展能力,即既有从事一种职业活动的实际能力与行为能力,以及与职业有关的认识方法与实践方法:又有从事跨职业的适应能力,信息接受处理能力,新技术理解使用与创新能力。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是高技能人才。“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条途径与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将有利于推动高职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进行项目设置,离不开专业知识,离不开技术技能,离不开有关职业岗位所需的内容。“项目教学法”将有利于推动以职业实际工作为导向(职业本位)的高职教学内容与课程的改革。
(三)“项目教学法”将有利于推动高职教学过程与教育工作改革
项目教学主要过程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过程也不是以教师计划好的实践步骤进行,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践行,学生自主操作为主要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与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是有区别的。“项目教学法”将有利于推动“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学过程与教育工作的改革。
(四)“项目教学法”将有利于推动高职教学管理改革
实施项目教学,教师不是学生具体学习过程的主导者,不起直接的主导作用,而是指导、引导、协导者:是项目内容的设计者,项目计划的制定者;是动态教学的调控、管理者。实施项目教学,学生的自主性强。自由度大;教师备课量增加,动态管理事物多。要求也高;学习质量评价出现多元综合复杂情况。思考教学管理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参考文献
[1]钟山学院《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研究》课题组.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课程:高职学生全面重点“适应”与“发展”;高职教育“有价值取向课堂生活”的原则、内容与方法[J].职教论坛,2007.1;2;3.
[2]李法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
[3]何小琴.关于案例教学法的总结[J].课程主讲教师2004.12.
[4]许高炎.综合实习[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北京.
[5]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6]王军伟.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与教材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验[M].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1.9.
[7]中国职业教育编辑部.光辉的事业.成功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转载自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网站,原载于《职教论
坛》2008年第5期(下),作者为钟山学院职教所研究员、南京财经学校教科研顾问许高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