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02:1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第一篇: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车家庄中学 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3、解决问题:

通过师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

4、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符号的确定,特别是两负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分析、观察、试验相结合。教学用具:Z+Z课件。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第八节,是在学生了解了有理数概念、数轴、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有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2、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有理数的加法知识经验出发,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法,指导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过程。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议一议、猜一猜”,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例题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法则的认识和理解,通过随堂练习内化形成能力。我会总结学生小结学习成果。自主评价题来强化训练,检验学习情况,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让学生自己经历和体验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的。要通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探索新问题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整体素质不高。学生在小学的学习基础较差,尤其是计算能力较差。前几节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混合运算,学生已基本能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探索与实践,班级里互相探讨、互相评价的气氛较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我爱探索课件出示问题)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提问: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那么4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怎样表示?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怎样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算式: 3+3+3+3=3×4=12,(-3)+(-3)+(-3)+(-3)=(-3)×4=-12。

在这里,有4个-3相加,因而我们用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乘法运算,因为4 与-3都是有理数,所以今天我们就研究有理数的乘法。

二、导学新课,师生互动:

1、我善观察:

由刚才的题我们知道:(-3)×4=12,提问:

(-3)×3,(-3)×2,(-3)×1,(-3)×0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3)×3理解为3个-3相加,3 个-3的和为-9。同理得到另几个。在学生得到答案后引导分析因数与积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因数-3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为4、3、2、1、0,它们依次减少1;积分别为-

12、-

9、-

6、-

3、0,它们由小到大依次增加3。

2、我会猜想:

(-3)×(-1),(-3)×(-2),(-3)×(-3),(-3)×(-4)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由前一组算式的规律知:第二个因数减少1,积就增加3。所以妆第二个因数由0减少为(-1)时,积就增加3,即(-3)×(-1)=3。同法可以得出其它几个算式的结果。

3、我能归纳:

观察以上10个算式,你能归纳总结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吗?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4、我会运用: 【1】口答:

(1)确定下列两数的积的符号:

6×(-3),(-4)×6,(-7)×(-9),0.5×0.7。(2)计算:

5×(-9),(-5)×(-9),(-5)×9,(-6)×0,0×(-6)。【2】例1计算:(学生板演)

(-0.4)×5,(-0.5)×(-0.7),(-3/8)×(-8/3),(-3)×(-1/3)。由(3)和(4)题得出倒数的概念: 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3】例2计算:(学生板演)(-4)×5×(-0.25),(-3/5)×(-5/6)×(-2)。

完成后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多少?

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

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三、当堂训练:课本66页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学生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本习题2.10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基本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有所发展。但在探索多个有理数乘法法则时,学生归纳出现了困难,课前考虑不充分,显得比较生硬,不是很自然流畅。以后在这个地方要多设计几种方案,才能应对各种局面。

第二篇:有理数乘法案例

《有 理 数 的 乘 法》教学案例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节法则课.因为有了前面的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做铺垫,若按部就班地再以数轴为例来一一举例列式,就会显得呆板和重复,所以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在引导学生分析了两例之后,由学生自主提问,大胆开发学生资源,鼓励学生创新,这正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的关键之所在.

依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虽是重点但并不太难,若在课内做大量的训练显得多余,故在课的结尾安排了一组学生的游戏活动,既能起到巩固新知识的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师:我想提一个问题,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小学学过两个正数可以相乘,一个正数和零也可以相乘,那么两个负数、或者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或者一个负数与零是不是也可以相乘?

(学生开始议论)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相信能相乘,应该可以相乘,但是如何相乘?相乘的结果是什么?它与我们小学的乘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如何建立有理数乘法的问题,开始今天的探索.(板书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首先看一个例子:

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多媒体动画图示)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学生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大约3分钟)

生:在l上点O右边6cm处.

师:请说明理由,列出演算式.

生:蜗牛每分钟向右爬行2cm,那么3分钟就向右爬行了3个2cm,即2×3=6(cm)

师: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了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以前为负,现在以后为正.那么请问,每分钟向右2cm怎么表示?3分后又该怎么表示?

生:分别表示为+2和+3.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带符号的式子来表示上面的算式?

生:可以表示为(+2)×(+3)=+6

师:很好,我们可以借助数轴画出示意图.(多媒体动画显示)

师:下面再来看一个问题,如果蜗牛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学生自由讨论,约2分钟)

生:在l上点O的左边6cm处,用式子表示为(-2)×(+3)=-6

师:都同意他的答案吗?

生众:同意!

师:好,下面请同学猜测一下,针对这个图形,我们还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立刻活跃起来,议论纷纷,有些“乱”起来,持续约5分钟)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问5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师:你的这个问题和老师所提的第二个问题类似,是不是?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问题?

生:我想问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师:好,问得好,和老师想的一样,请你把问题叙述得清楚一些.

生:蜗牛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问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师:下面请大家讨论一下,画出示意图,并列出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向右爬行,3分前”,教师巡察,看学生画图,并指导学生改正错误,交流学习,大约5分钟)

师:请画好的同学拿到前面来展示.(投影5个同学的作品)

师:他们的画法都是正确的.谁还能再提出不同的问题来?(思考约2分钟)

生:把“向右”改成“向左”,问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师:好,这一字之差,在用数学式子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结合示意图回答问题.

生:(-2)×(-3)=6,在O点的右侧6cm处.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问题?(学生表示没有)

师:那我问你们一个问题:(-2)×0表示什么意思?结果是几?

生:表示蜗牛现在的位置,即在原地不动,结果还是0.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比较(1)~(4)式中,左边两个因数各是什么符号,右边的积又是什么符号?这些式子中,因数的绝对值和积的绝对值有什么联系?

(1)(+2)×(+3)=+6;

(2)(-2)×(+3)=-6;

(3)(+2)×(-3)=-6;

(4)(-2)×(-3)=+6.

生1:(1)式是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2)式是负数乘正数积为负数;(3)式中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4)式中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

生2:因数绝对值的积正好等于积的绝对值,若有一个因数为零,则积为零.

师:结合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请同学们再归纳一下,有理数乘法的法则究竟是怎样的?

生: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师:归纳得很好,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

(教师多媒体展示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师:请大家自编三道你理想中的有理数乘法运算题,再和同桌交换解答,并把你认为最典型的好问题推荐给大家,(学生埋头做,约3分钟)

生3:.(-9)X(-1/27)

生4:(-1/2)X(-2).

生5:(-101.925)×0.

生6:|-5|×(-5).

师:注意生4自编的这道题,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如(-2)的倒数是-1/2,-2/3的倒数是-3/2,那么-1的倒数是几?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生:-1的倒数还是-1,因为(-1)×(-1)=1,0没有倒数,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得0,而不能等于1.

师:最后我们归纳一下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步骤:“有零先写零,无零先定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在我国使用负数之后,阿拉伯人也发明了“+”、“-”.传说阿拉伯人在发明“+”、“-”号时,还有一种解释:把正号当作朋友,把负号当作敌人来考虑.当时对“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解释分别是:朋友的朋友还是朋友,敌人的敌人也是朋友;而朋友的敌人和敌人的朋友则都是敌人.

点评:学生们对这种赋予哲理的传说感到新奇,其表情显然是在品味法则、品味人间世事.

师:下面全班同学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座位的每一纵列为一个小组,请每小组的第一个同学拿出一张纸来,在纸上出一道有理数乘法题,往后传给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同学在做完题后再出一道题传给第三位同学,依次往后,直至最后一个.要求出题的数据是绝对值在10以内的整数或分数,做得又快又好的小组为优胜小组.

第三篇:《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江宁区谷里中学 张荣

背景

教材选自苏科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2.5.1《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一课时,学生是在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小学时已经学习有几个相同数相加转化为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类比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方法进行分类讨论,同时与小学的乘法进行类比,找出异同点,从而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有理数乘法”的认知结构。主题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以知识为载体,以展示思维过程为主线,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探索、合作精神。数学概念与法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前提,在学习概念与法则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填鸭式”,学生一时能记住,但因为不知“所以然”,做题往往“死套”、“按部就班”,不利于创新与真正素质的提高。为此在学习数学概念与法则时要处理好数学概念、法则与实际问题情境的关系,一方面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要理解数学概念与法则的本质与抽象性,不能将数学概念与法则局限在固定范围内。细节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初步应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从中体验参与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 喜悦,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品质以及对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及法则的运用

(2)难点:法则的引入过程中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接受法则

(充分地让学生思考分析,反复地练习巩固去突出重点;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发现认可法则,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三.教学准备 :

一组反映水位上升和下降的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引言:同学们,大家在此以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请大家思考一下)

1、分别计算:4+4+4=(-4)+(-4)+(-4)= .

学生口答:4+4+4=12;(-4)+(-4)+(-4)=-12 师:这样的加法能否转换为乘法,如何转化?

(教师暂不作评价)

生:4+4+4可以看作3×4,(-4)+(-4)+(-4)也可以看作3×(-4); 师:小学学习的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 生:正数范围; 师:大家说准确吗?若不准确,该如何说? 生:不准确,应该说成非负数;

师: 很好!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时,要注意全面。2.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回忆巩固旧知,为本节课做准备,从指名回答来看,掌握情况良好)生:一是符号;二是绝对值。

3.求几个相同有理数的和可否转化为乘法运算? 生:可以;

师:那么符号和结果的绝对值该如何确定?

生:几个相同正数的和与小学时一样,几个相同负数的和,符号是负,绝对值不变。师:回答很好!到时底是否准确?我们学了后面的内容再下结论。(学生回忆、思考,复习旧知,探究规律,为新知的归纳猜想提供前期准备,降低跨越的梯度,为新课的内容过渡提供基础保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请大家看一段画面,大家注意观察: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水位的上升和下降的场景,并规定水位上升记为正,水位下降记为负,引导学生想象,探究相关结论。

问题1 水库的水位每天上升3厘米,2天后上升了多少厘米?

生:3×2=6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天下降-3厘米,2天后下降多少厘米?

通过类比及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得出(-3)×2=-6 师:请大家比较这两个结论,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正数与正数的积为正数,正数与负数的积的负数。

教师继续进一步引导,第一式中两个数和第二式中的两个数在绝对值和符号方面有何区别和联系?

生:两个因数的绝对值是相同的,但有一个因数的符号是相反的。

师:说得太好了,说明观察很仔细、具体。那么我们能否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 生:把一个因数变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师:现在我们可以验证一下刚才同学的结论了,大家一起回答是否正确? 生:(齐答)正确!

(利用生活情境,使学感受数学与生的关系,提高学习兴趣,降低知识的过渡层次,便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的知识,鼓励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规律,理解掌握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便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三)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师:有了这个结论,下面请大家思考如何计算: 3×(-2)=?和(-3)×(-2)=?

(小组一起讨论2分钟,并请各组的组长把讨论的结果总结好,准备与大家交流。)小组讨论并总结发言:

(第一组)3×(-2)根据乘法的交换律,结果应与(-2)×3的结论相同,为-6;

(第二组)3×(-2)与3×2相比,只改变了一个因数的符号,因而积也变为其相反数,为-6;

(第三组)(-3)×(-2)同号相乘,积为正数;

(第四组)(-3)×(-2)这个算式应理解为上一式两个因数3和 -2中,我把3改变为- 3,其积的符号也改变,结果为6。

师:(第一组)讨论比较好,说明大家能够应用过去所学乘法的运算律,得出结论,只是在有理数的乘法中交换律是否成立?这是我们后面学习的,但大胆的猜测是好事。

(第二组)他们是利用我们刚得出的结论进行运算的,说明学了能用,这种做法很值得大家借鉴,这种解释也很合理,大家说,对不对?(齐答:对)

(第三组)这组同学,利用的是我们课本上结论,说明我们的同学回家是预习了,学了就能用,也很好,只是在这里用得有点偏早;

(第四组)不用我说,大家一定能看出第四组同学的结论正确与否,他们再次用了我们刚得出的结论。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现在来归纳一下两个有理数相乘可以分为哪几类,他们存在什么规律?大家研究一下?

生1:有理数的乘法可分为四类:正数乘以正数;正数乘以负数;负数乘以正数;负数乘以负数。

生2:我认为他回答的不正确,应为:有理数的乘法可分为三类: 正数乘以正数;正数乘以负数;负数乘以负数。因为:正数乘以负数、负数乘以正数是一样的; 生3:我认为他们回答得还不够全面,都没考虑0。教师总结:生1:把我们已学的四种情况都概括了;

生2:把异号的两数相乘纳为一种也不错,主要是利用自己的经验;

生3:作了全面的补充,把前两位同学没考虑到的问题都想到了,说明思维很严密。

整理一下,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相乘

二、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相乘

三、0和有理数相乘

师:下面再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内容归纳一下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 从一般到特殊,引导学生思考

生1: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相乘符号为正,并把绝对值相乘; 生2: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相乘符号为负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生3:0与任何有理数相乘,积为0。教师总结概括: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结论,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上述的结论的应用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四)尝试应用,反馈矫正

1、算一算:(-7)×3(-48)×(-3)

(-6.5)×(-7.2)(-3)×3 强调指出:

(1)法则只适用于两个有理数相乘;

(2)结果强调两部分:一是符号,二是绝对值;(3)比较易混的是:“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2、例1 计算:(1)9×6(2)(-9)×6(3)3×(-4)(4)(-3)×(-4)教师引导学生规范解题过程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规范解题格式,由知识上升为应用能力)

(五)及时巩固,形成能力

课堂练习1.口答:

(1)+(-5);(2)-(-5);(3)1×α;(4)(-1)×α. 师:通过这组练习,你所什么发现?

教师说明:α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α未必是负数. 学生总结: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 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加上“+”这个数不变,一个数前面加上“-”这个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培养学生及时地发现规律,系统地理解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2.教材变形与活用 填空:(-2)×()=-6,(-2)×()= 6,()×(-3)= 15,()×(+4)=-12 0×()= 0(本组题型意在对法则的“逆思考”,先根据结果的符号确定另一个因数的符号,再根据结果的绝对值确定另一个因数的绝对值,最后一题为开放性题)

(六)、归纳小结,知识梳理 今天学习主要内容:(1)有理数乘法法则;

(2)法则的应用:特别是“负负得正”;(3)特殊结论:一个数与0、1、-1相乘;(1)延伸内容:-α中α的符号。(梳理知识系统性掌握知识)

(七)、作业设计 1.计算:

(1)(-8)×5;(2)(-3)×(-4);(3)(-36)×(-1)(4)13×(-11); 2.计算:

(1)2.9 ×(-0.4);(2)-30.5×0.2(3)0.72 ×(-1.25);(4)100×(-0.001)(针对本课内容,巩固新知,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评析

本节课采用“问题情境-数学建模-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可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运用过程,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避免盲目套用法则的机械做法.我们对法则的教学,要关注产生的实际背景及其数学化过程,又要根据法则本身特点,有的防矢,不能搞形式主义.本教案的设计成功之处在于学生认知过程的引导和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旧—新,由感性—理性,由具体--抽象;学生应用活动设计时注意:由简单—复杂,由浅—深,由一般—特殊,由知识—能力;另外本案例尝试了改变了传统 的引入方式,通过一个过渡法则的引入和应用,解决了有理数乘法和实际生活背景不接轨的难题;我所用的方法是,乘数是正数的情况下是由实际问题得出的,乘数是负数时(所谓难就难在这里),则利用“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本质是定义的另一种形式);这一结论所以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是因为看起来,它好像是从实际中总结出来的;为了更让学生认可,增加了有理数乘法的应用问题,验证法则的合理性,从而达到顺利地突破这一难点。本教案中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相关练习及拓展延伸,让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应用作保证的,量有些偏大,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达到同样的效果,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四篇: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

一、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a.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b.-2 ×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结果:向 运动 米-2 ×3= c.2 ×(-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d.(-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结果:向 运动 米(-2)×(-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同号得(-)×(+)=()异号得(+)×(-)=()异号得(-)×(-)=()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3)学生做 P76 练习1(1)(3),教师评析。(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 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 当负因数个数有 ,积为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4、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有理数乘法 有理数加法 同号 得正 取相同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2)×(-3)=6 把绝对值相加(-2)+(-3)=-5 异号 得负 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 把绝对值相乘(-2)×3=-6(-2)+3=1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 任何数与零 得零 得任何数

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六、教学反思

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如果是在法则运用时,编制一些训练符号法则的口算题,把例2放在下一课时处理,效果可能更好。

【点评】:本节课张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密切社会生活的问题情景—抗旱,由此引入新课,并利用学生熟悉的数轴去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充分体现了课程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自我建构的过程等理念,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我生成的过程。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张老师在这一教学环节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心设计了问题训练单,将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经历了法则的探索过程,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便于记忆和提取,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张老师组织学生对有理数的乘法和有理数的加法进行对比,通过讨论、比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得以优化。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当新知识获得之后,必须按一定方式加以组织,为新知识找到“家”,并为新知识“安家落户”。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张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个人性格不同,采用异质分组,使不同性格的学生组对交流、互换角色,达到了性格互补的目的。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使每个人的认识都得到完善,这正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我们也同时看到在新课引入和法则探究两个教学环节中,张老师的设计与教材完全不同,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我们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深加工、再创造,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第五篇:《有理数乘法》教学反思

20xx年9月19日,我上了第一节进入中学后的汇报课,虽然完成的不够好,但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本节课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的:

1、利用多媒体演示水位的变化,引出有理数的乘法。

2、学生分组活动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3、由列举的例子得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及时地进行简单的应用。并把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

4、在例题、习题的选择上,兼顾不同层次的同学,力求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成功:

1、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掌握教材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出发,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引出课题,使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对特里的归纳,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自己的预言家一描述。

3、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并学会与他人交流。

4、在结果符号的确定上,教会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首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进行计算。让学生明确有关有理是乘法的问题,记得符号一旦确定,其他的运算与小学乘法相同。

5、以小组为单位,分组练习。各组展开评比,不仅给更多同学展示的机会,还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为每一位同学着想。

不足:

1、学生在灵活应用方面欠佳。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2、在分组活动中,学生互相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即采用“兵教兵”方法,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

3、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进行分层次训练和技能培养。

下载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理数教学案例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黄陂区罗汉中学 易宇华 4303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新教材在编排顺序上与旧教材基本一致,都是上承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下接有理数的除法及乘方运算等内......

    有理数乘法运算教学设计

    2.9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设计者:李开聪) 授课时间:2010年12月26日 授课地点:保山市腾冲县荷花中学 授课教师:李开聪 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教学理念:以教材为依据......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去探索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回......

    教学方案:〈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三)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的能力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3、能运用乘......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矫立中华 2011.9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我在开展《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时,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参加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陕西省渭南市实验初中马珂 一、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该单......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乘......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模版]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和运算律。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直接传授的方法,即教师清楚明白地把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