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住语文的本真
留住语文的本真
临淄二中 姚红杰
没有想到,仰慕已久的王荣生教授会真的来到我们身边;更没有想到,他会用一天的时间来与我们分享他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的智慧。从早晨专注的听课到中午专业的评课再到下午精彩的报告,王荣生教授把他的智慧如雨丝般撒向临淄这片古老的土地。他的“极具锐见”,他的“最具„学理‟,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意外,太多的思索,太多的顿悟。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今天是四环节,明天是小组讨论,后天又是网络教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置身于先进的理念与思想中常常感觉不知何去何从,不知自己到底适合开放的杜郎口还是适合紧张的洋思,甚至迷失方向。虽然我们在各种教学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总是觉得缺点什么,好像总是没有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没有深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每次都是蜻蜓点水,表面功夫。听了王教授的报告后,觉得突然间豁然开朗,猛然顿悟。
先来看一下王荣生好课的标准:
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包括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较低标准:教学内容正确。包括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的现实化。包括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包括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与各种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好课标准相比王荣生教师的标准太普通太平常,朴实无华,甚至有些暗淡。但仔细琢磨之,却发现不无道理,字字说到语文教学的根上,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正象林清玄《生命的化妆》中提到的化妆的三种境界。当我们绞尽脑汁在教学的舞台上组织名目繁多的活动,费劲心机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就像一个人在浓妆打扮,虽很花哨但却极不自然。让语文的底蕴不动声色的流淌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想学生所想,关注学生所须,也许没有轰轰烈烈,但却是课堂的本真。
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却失去了课堂的本真,凝视王荣生提到的当前语文界存在的两重扭曲或多或少我们应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重扭曲,教师过多着眼于教学方法,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的正确、合宜。“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往往又从“我要怎么教”入手,习惯于从教法来考虑教学:开始怎么教?是多媒体,是朗读,还是活动导入?等等。而最后,却往往是受困于教学内容。
有很多人会感到奇怪,教学内容还要确立吗?这“教什么”不是挺显而易见的吗?其实不然,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最开放的,最不好界定的。正像王荣生教授所言“同一篇课文,有教朗读方法的,有教点评方法的,有教词语理解方法的,有教分析故事情节的,有教续编故事的等等。不同教法,就意味着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所以说,语文课的授课内容是需要明确的。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不管是评课,还是授课确实存在着“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思想认识问题。很多老师拿到一篇课文,教学内容还没有搞清楚,却一个劲地研究怎么教——怎么导入,怎么使用课件,怎样使课堂活跃„„现在想想,这种做法真有些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第二重扭曲,教师过多着眼于教师的教,较少关注学生的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考虑的往往是:“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而忽略了:“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最好怎么学?”
一方面,我们老师知道,要“备学生”,要了解学情;而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又对学情了解得很不够,把握得很不充分。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落差。正是这种落差,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很多问题,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效性。
那么如何达到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呢?
总结归纳王荣生教授的报告,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合宜的教学内容”这几个关键字。
依据什么来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呢?
王荣生教授给了我们明确的答复:第一,依据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第二,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内容。
谈到依据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乍听很容易,但就现行教材来说,就一段时间以来种种教学的模式影响来说,是一种对专业素质的挑战。仅仅拥有一些大的体裁知识的框架是远远不够的。从王荣生说的谈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专业的语文能力赋予了他高度的教材驾驭能力,对每一种体式他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准确解读教学内容,就课本谈课本,只会成为井底之蛙,它需要专业的指导,这就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
要做到依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仅看课堂表现也是不够的。要针对某一篇具体的课文,去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哪些地方能读好,哪些地方可能读不好。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经典的话,道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真谛:“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教本。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关注的地方,就是学生在预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从叶圣陶的经典语言中看出学情的掌握不开教师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当我们想到这里的时候,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们匆匆走进这种理论又匆匆从那种理论中走出,学习了很多,进步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提高自己,关注学情,形成自己的风格。
其实,纵观各路专家,不论是于映潮的外观明了内涵丰富的板块式教学,还是程翔以人为本简约智慧的个性化阅读,无不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启学生所愤,发学生所悱。他们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执着、一种气质、一种精神。欣赏大家,审视自我,有太多要学习,也有很多要坚守。
曾经对陶继新报告中的这样一种观点记忆犹新:坚守住属于自己的东西,把它做极致就是最好的。时代在变,课标在变,文本在变,学生在变,而程翔没有变。十几年前他是名师,十几年后他仍然是名师。教育没有定势,教学没有定法。于映潮的内涵带给我们清晰,程翔的潇洒带给我们广博。王荣生的理论带给我们思考。每个人都在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期望个人的成功。然而有的人拜师学艺钻研思索,终于走出自己的风格;有的人盲目跟风,迷失自我。我们必须做教学的智者:广泛吸纳,“把根留住”。
“根”是什么?王荣生的魅力在感染我们,王荣生的智慧在启示我们:
“根”是丰厚的储备渊博的学识,是源源不断的清流活水;
“根”是根植于生活中,涌动于血液中的激情;
“根”俯身倾听,互通有无的人文情怀。······
当我们留住了我们的“根”,就会守住语文的本真。
第二篇:本真语文(范文)
“本真语文”,我们要做什么?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居法元
2012年11月,我和我校的三位老师有幸参加了福建泉州的一次语文活动。会上,特级教师贾志敏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语文,应恢复本来的面目。语文老师应上“本真的语文课”。寒假中,看了叶老的五封信。这五封信,十几年前也看过。但现在,给我的感触更深,因为,叶老所说的问题现在还存在着„„我认为,要让自己的语文课简简单单,让学生得益,下面几点一定要搞清楚。
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道学生需要什么。
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必备的专业理论基础。教师应该在了解《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和年级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只有了解《课程标准》的范围条件、钻研吃透教材编排体系及教材单元要求,才能“有法可依”。譬如,小学语文分三个阶段:
一、二年级重点是识字教学;
三、四年级重点是词句训练;
五、六年级则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能力培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论,更新观念,对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要懂得教育理论,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认识水平有所了解,对班级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此基础上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了解《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本班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确定得体的教学目标。二、一篇课文在手,教师要知道怎么教。
由此,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的一句话“课文只是个例子”。是啊,在我看来,“例子”不仅是一种凭借,同时也是一种手段。作为语文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达到能把所学的知识具有创意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例子”应该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发和教益。如我在教古诗时,不单是要求学生朗读、记忆、理解,同时还教会学生怎样去欣赏诗歌,甚至也教给学生写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地仿写诗歌,那怕是“糟糕透了”也不要紧。还鼓励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完后,我又在班里举行诗歌朗诵会,组织他们讨论和交流,并给他们评奖。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欣赏诗歌的水平,更可喜的是让学生学会了诗歌创作,对学习语文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成功的快乐体验。
当我们语文老师在利用“例子”的时候,要看到虽然书本上的课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名篇佳作,但因为时代、地域、思想、世界观的限制,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局限性,要引导学生学会批判地读书。如我在教《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借”的意思,有的学生就说:“老师,我觉得诸葛亮所谓的借箭其实是骗箭。我们小学生不应该向他学习。”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是法官的话,我一定要帮助曹操把十万多支箭要回来。”还有的学生说:“诸葛亮不能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骗箭上。”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评价,从而让学生得到自我教育。这就说明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框框,努力把和学生有密切联系的“例子”引到课堂上来,使课内知识与课外生活相联系,真正做到在小语文课上学习大语文。
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课文只是个例子”这句话对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有着极大的启迪。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透彻地理解这句话,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以“例子”为桥梁,引领学生走上“大语文”的道路上去,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享受更多的语文给予他们的好处。
三、语文老师要知道教什么。
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可以教出截然不同的内容来。有的课文写了什么,他就教什么,阅读课一会儿变成了思品课,一会儿变成了科普课,一会儿又不知变成其他的什么课,常常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有的从语言、修辞、篇章结构、写作知识等方面,条分缕析,“掘地三尺”,“挖”出了一个个所谓的知识点,阅读课俨然成了解剖课、作业课。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教学内容,教材中的课文也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参考所写的我们也懂,我们想知道的,它却偏偏没写。于是,我们只能在“黑胡同”里摸索,教得模模糊糊,学得糊里糊涂。对各色各样的阅读课,我们也往往缺乏科学、客观的评判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于是,阅读教学似乎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参读课程标准,依托语文教材,研制恰当的阅读教学内容,是改变阅读教学高耗低效这一顽症的必由之路,也是语文教师迈开专业化成长步伐的根本标志。有的主张把课文当成语言作品教,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研发教学内容,侧重于语言文字;有的主张把语文课当成文学作品教,从文学阅读的角度研发教学内容,侧重于思想情感;有的主张要走两者合一的路子,既关注关注思想情感,又关注语言形式。
我以为必须“让语文课清晰起来”,把阅读课的重心转移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走“带着学生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课就是通过这个“例子”,教给学生清晰明了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智能。这样的阅读教学,就具有语文的专业特点,学生就能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体现语文课堂教学鲜明的成长性。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语文知识,包含四个方面,借用皮连生教授关于知识维度的分类,可以表述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知识。其中“程序性知识”,就是学习语文的诸多方法和运用策略的知识,如阅读散文的方法、概括文意的方法等。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绝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点,更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学作品,尽管在编入教材时经过了编者的改动,缺少了原著独有的文学韵味。这样的经典作品,往往蕴藏着“语言的秘密”,即语文知识、语言规律,也蕴藏着“情意的魅力”,即思想的力量、情感的熏陶。教学这样的经典作品,究竟重在语言学习,还是重在文学阅读?抑或两者兼顾?而一堂语文课的时间却是一个常数,不允许我们面面俱到,也不允许我们就一篇课文教几个轮回。我以为,经典的作品,花一个星期甚至两个星期的语文课,从不同的角度教出不同的内容,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与发展,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至少比走马观花似的教学要有效得多。而在目前教学的常态下,我以为小学阅读教学有别于中学语文教学、大学语文教学,首要的还是应该聚焦在语言文字上,教得清晰一点,透彻一点,实在一点,这是一个任务。在此过程中,适时打开文学阅读的大门,教得丰富一些,灵动一些,精彩一些,乃是一种境界。
我们语文老师只有时常把学生放在心中,一堂课下来多问问自己让学生得益了什么,才能渐渐向“本真语文”靠拢,做一个本真的语文老师。
第三篇:本真语文
学语文学什么
积累掌握语言材料和运用的经验感觉
1.学习凭借:沉淀语言 精华(文选、名著)
2.学习过程:感受、理解、领悟、积淀
3.能力形成:熟读成诵,量变质变
4.学习渠道:自读、教读
阅读课干什么
精品精读,师生共同高效完成阅读的一个个过程
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同彼此,譬如梁与津。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
1.导入激发,披文入情
2.疏通理解,积累语言材料
3.感受意义、再现画面、产生共鸣
4.鉴赏领悟,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5.借鉴运用,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生发、点化 阅读课老师干什么
引导方向,指点迷津,传授知识,表扬鼓励
1.训练阅读习惯:动手动心、瞻前顾后,前勾后连、反复积累
2.提示阅读方法:批注、猜读、总结,梳理,概括、鉴赏
3.传授阅读知识;文章学、文艺理论、术语概念、语法修辞、语言风格
4.引导思考方向:题目、开头、展开、高潮、深化、结尾意义、情感、结构、韵味、色彩、四、呼唤语文归来
正本清源,回归本真,摈弃虚浮,讲求实效
1.基础回归: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在继承中创新
2.职业回归:脚踏实地,牺牲精神,作好“匠人”
3.备课回归:自我感悟,适当借鉴,教案精要使用
4.课堂回归:一句句读,一段段悟,读读想想议议
第四篇:本真语文作业
一、本真语文教学
“本真教育”是倡导务实求真的教育,是孕育高尚人格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本真教育,突出语文学科之本体:一是听都说写的能力,整体感知能力,捕捉信息能力,形成解释能力,做出评价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二是语文学习的方法,三是致力语用的实际探索。学科本体,真正在学,切实发展,丰富形式。“本真教育”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它否定浮华,足踏实地,返璞归真。于是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学生与周边世界的融合度,学生的实践程度与知识技能掌握的效度。“本真教育”在关注教师的能动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自主性学习;认同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其自主发展为目标。
二、浅谈本真语文教学体会
1、语文教学的本真是学生真正的自主参与。我们呼唤在课堂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对话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听出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听出学生内心的需求,听出学生的“弦外之音”。正是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与尊重,学生才那么投入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生生命的焕发,智慧的生成,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变得和谐、自然而精彩!
2、语文教学的本真是头绪清晰的智慧交锋。语文教学的简单,不是刻意追求的简单,而是一种境界。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简单的语文课拒绝平庸,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的语文其实并不简单。语文教学应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不是苍白的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教师要能依据文本,从整体上设计能够统领全课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并鼓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与感悟,让对话的过程焕发智慧的光彩。
3、语文教学的本真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情感交融。本真的语文教学就是“读读、讲讲、写写”,但是,怎么读,怎么讲,怎么写却是大有学问的,是不简单的。读不是枯燥地读。写不是机械地写,讲不是乏味地讲。语文教学需要反复而严格的训练,语文教学更需要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的练习。
语文教学的本真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心灵碰撞。本真的语文教学不是平淡如水,味同嚼蜡,而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心灵碰撞,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
第五篇:本真语文学习体会
本真语文学习体会
宁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侯晓敏
在我们常规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完成每个环节预设的内容,但是吉老师却提出了新的文本解读方法,即从“文眼”入手,整体感知,晓“文路”,知重点,在品读中领悟文章。具体来说“本真语文”要做到:
一、突出语文学科的本体 1.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学好语文就是学好“听”“说”“读”“写”的四项本领。
这四项本领有连带关系,听和读是一路,都是为了了解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是一路,都为了表达思想叫别人了解。了解和表达又是相互影响的,提高了解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就能加强。
2.学好语文要掌握语文的学习重点和方法。
以低年级教学为例,众所周知,低年级的教学主要是生字教学,生字教学在学生眼里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简便的生字归纳法,将相同结构生字归纳总结,找出共性,编成规律性的小口诀,是繁杂的生字学习变得简单、轻松,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爱上生字学习。
3.致力语用的实践探索。
二、精选教材中的例子
1、从单元组合中选例子
选的文章有顺序,是总分总,还是倒叙插叙等等,如果选择游记那么可以按照游览顺序,如果是具体事物描写,那么可以引导学生是从上至下,远到近,还是内到外等等。
2.从单篇课文中选例子 3.精选例子的不同角度
三、利用例子促学生真发展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吉老师倾囊相授,分阶段介绍了实用的语文预习方法,也让自己收获颇丰。低年级主要做到:(1)借助拼音读通顺,标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和词语,记忆字形的方法。(2)个别生字注音并组词,有时写部首和音序。
吉老师是幸福的,一位幸福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是更幸福的,可以学习吉老师教学理念,在她潺潺溪流般的语言中,她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种种问题的见解,思考与探索的结晶娓娓道来,她用智慧去生活,用智慧去工作,用智慧去教语文。这种智慧不是投机,不是欺骗,不是索取,而是大智若愚的付出,是先“舍”之后的“得”。
这种人生的智慧,对于学术的专注精神都是值得我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