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德培训汇报fsc
2013年赴德培训总结
2013年7月21日,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为期22天的赴德培训学习。通过这次培训,近距离接触、了解德国的职业教育,吸取了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使我受益匪浅。
此次培训共有44名教师,各个系部和职能部门均以青年教师为主,这在全国其他高职院校也为数不多。从中可以看出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和魄力,同时也感受到学校对我们青年教师在职业教育改革方向、骨干院校建设瓶颈突破、教学方法创新、项目设计优化等各方面的期望。因此在德期间,每位老师都目标明确、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希望能在德国的职业培训体系以及德国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和专业教学法、德国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获得收获。
埃森培训中心隶属于德国北威州建筑行业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承担的培训项目包括:木工、焊接、液压、工程机械(塔吊)等内容。根据学院自身情况我们主要进行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实训室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学习培训,主要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和启发: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所谓“双元制”是一种职业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职业教育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平行进行。企业侧重实践培训,向学徒传授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学校注重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企业和职业学校通过在教学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职业教育职责的双元组织形式。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成功的标志是培养大批高质量技术工人。这种模式在德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所占的比例超过80%,因此双元制很好地促进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优点体现在:
1、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
“双元制”学生先由企业录用,再到职业学校学习,学生素质较好,学习目的性强,学习积极性高,能自觉学习。
2、采用小班教学,每班一般不超过15人,这样便于组织教学,并保证教学质量。
3、企业广泛参与,理论与实践培训有效地交替进行,培训与生产实际零距离。
4、考试考核以客观要求为标准
德国双元制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和不受培训机构影响的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教师三方代表组成。由委员会制定或组织制定考卷、监考及评分。
由于考试由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进行,从而能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
5、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德国对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有一套比较严格的制度。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职业学校的教师,一部分是企业的培训“师傅”。担任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大学修完规定的科目及通过国家第一次考试取得毕业证书以后,还要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到企业去接受专业实践培训达一年,然后到职业学校当实习教师2 年,再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担任教师。
从事企业培训工作的实训教师,必须在本行业技能上经过正规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并经过“师傅”培训,取得“师傅资格”后,再经过1-2年职业教育学进修后才能从事职业培训工作。为了使职业教育适应科技的新发展,德国非常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提高。联邦各州都建立了教师进修和培训中心,定期举办新技术讲座,让教师了解或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及其教学方法,使教育内容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二、实训条件建设
实践教学作为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关键,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
德国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学校装备各种设施设备供学生使用,从而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实习场所和学生教室设在同一场地,学习环境就是模拟的工作环境。开设工地课堂,一部分课程是到企业去完成的,学习环境则与工作环境结合起来。设立与企业紧密合作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和当地政府的代表组成学校董事会,参与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及新课程的设立,向学校提供实训基地,接受学生学徒。学生实行工学交替的制度,学生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训,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和理论课。
三、课堂教学
德国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很明确。师生没有现成的教课书,只有教师课前准备的基于本堂教学任务的相关资料。大体授课步骤如下:
第一步:课堂导入。多以与本堂课教学任务紧密联系的案例和游戏导入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布置任务。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明确本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第三步:完成任务的方法和程序。课堂教学方法灵活,教具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保持清新的思维,不感到疲惫和厌烦。
第四步:学生熟悉信息。利用教师课前准备的资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互动中使学生掌握本堂课必要的知识和方法。
第五步:学生独立工作。利用所学,根据学生能力大小,完成相应的必做题、选做题和高难题,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获得不同程度能力。
第六步:问题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操作方法所掌握程度,存在的问题,给予重新指导,改进教学方法。
第七步:评价。概括本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由此可见,德国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德国课堂教学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在于信息量的大小,而在于学生获得了何种能力。一堂好课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小组合作获得成功,每个学生充满激情和快乐。
四、对德国人的认识
1、讲究秩序、尊重规则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绝不会去碰它。以过马路为例,即使在没有任何人和车的情况下遇见红灯,德国人也会等到绿灯才通行。
2、注重实际、不尚浮夸
万事都从诚实可靠着眼,拿他们的房屋建筑为例,虽然在式样上并不美观,但朴实无华,整齐大方。每一种材料,如玻璃、锁、铰链、搭钮、开关、灯罩、窗帘、衣架等等,纵然是极微末的,也都坚牢稳固,毫不马虎。在德国,任何一座建筑、一件家具、一项设备,似乎都为百年大计打算。
3、人尽其才、无分贵贱
德国将人能够尽其才视为人才。所以德国重视社会环境,重视普通人和个体人的成长。德国大企业或跨国公司一般都设有人才开发部。它的职能有两项。一是培训员工,二是让各种不同素质的人找到合适的岗位。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满足本公司各部门对人素质的要求。这里的素质指的是知识和技能。既包括一线的产业工人,也包括那些工程师或设计师等专门人才。
4、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德国十分重视公民的品德教育,强调品格塑造和人格完善。这种教育培养了德国民族整体上严肃认真、遵守纪律、理性处事的性格,形成了严谨、认真、守法的社会文化环境。
五、对自身教学的启发
1、加强自身现场锻炼
2、注重课堂教学设计
3、完善教学资料
4、强调安全教育
5、突出行动导向
6、坚持考教分离
再次感谢学院领导给予这次学习机会,感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测绘工程系;感谢一起同行的各位同事。
汇报人:冯上朝
2013/9/9
第二篇:赴德心得
赴德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我们一行14位老师参加了绍兴市教育局职成教研究会组织的赴德短期交流、学习和考察。8月1日中午11时我们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乘坐国航于当地晚上6:40到法兰克福机场,后乘约3小时大巴到达学习目的地德国亚琛。在德的十八天我们见识了德国完善的培训基地和先进企业,同时也感受到了德国人良好的文明素养,领略了欧洲的如画般的风景,收获颇丰。这次短期培训既有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有到手工业同业工会实训基地、企业参观等,通过培训让我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对德国灵活的教学方法有了切身的感受。
一、德国的职教体系和职业教育情况:
在德国,由于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所以德国联邦政府规定,自6岁起,已经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如不继续上高一级的中学,则必须在年满18岁之前接受3年左右职业义务教育,即上职业学校。在德4年小学教育后,学生主要分流到三类教育目标不同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完全中学。纵向三分流的中学教育,具体为:主体中学学制5年,毕业生主要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实科中学学制6年,毕业生进入全日制职业学校,完全中学毕业生主要面向大学,学制9年(相当于初中6年、高中3年)。无高考制度,大学入学条件是完全中学毕业生或获得“专科大学成熟证书或大学成熟证书”者。中职毕业生须读一年的职业高级学校,合格可获“专科大学成熟证书”,或读一至二年的大学预科学校,合格可获“大学成熟证书”。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被人们称作“双元制”,它可以说是德国经济腾飞的一样秘密武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即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教学义务,学生既是学校一员,又是企业的学徒。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而对于企业来说,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投入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减少了一大笔培训费用。同时,又可以将学生的实训作为一部分劳动力补充,减少了工资费用的支出,并也为企业所需要的熟练的劳动力作了切实的储备。为此,德国的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而没有能力提供全面和多样化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节约实验实训教师的配备,节约实验实训设备与设施的投入,并可以将学生在企业中学到的动手能力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它的最大特点
(一)同生产紧密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我们在手工业同业协会培训基地看到有大量的实验室供学生实习,实验设备就是企业在用的设备,不像我们在多都是模拟的,学好了到企业的真设备上也不会操作。他们在组织学生实习的环节中,有很好的做法,每一为老师只带十几位学生,实行小班教学,每个实验室中有各种不同的设备,每个学生轮流操作不同的设备,如车床、钻床、刨床、磨床等都在同一个实验室中,同学们做的作品都不相同,一个产品做好了所有的设备都学会使用了。
(二)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三)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四)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德国实行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办法。每年两次全国统考,职业证书统一发放。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均由各行业协会负责,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作上的合格技工,但无证不能上岗。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企业的法定义务,是国家立法规定的。在现行的产教模式中,德国企业与接受培训的学生签署一份培训合同,该合同明确规定了双方所应履行的职责、权利及义务。比如,企业有义务按计划培训年轻人;年轻人有权利、也有义务接受培训,学习知识。为此,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
三、德国之行的见闻与感受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657万平方公里,人口8千多万,共16个州,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条条通过,因此也被称为“欧洲的走廊”。德国的经济总量位于全球第三,人均收入2.7万欧元,是一个高福利国家,社会基本保障完善,生活设施完善,教育、医疗免费,热水、热气接到每个房间,交通非常发达,高速公路通行无收费站。
社会治安较好,虽然近三年经济滑坡、失业率较高,但在白天很少看到警察(德国人的观念是街上警察越多,说明治安不好)打架、抢劫、偷窃事件发生较少。
德国人环保意识强,基本不用白色塑料袋,买菜用布袋或纸质袋、垃圾分类投放,很少看到废纸、废罐,但室外烟蒂较多,德国人喜欢抽烟,烟蒂有乱扔的现象,但室内绝对禁止抽烟。
德国人做事计划性强、时间观念强、办事细致认真,待人诚实热情。德国人纳税意识强,商场购物,小票上都单独列出了交纳税金的多少,一目了然,政府对偷税漏税打击很严厉,甚至可使企业破产。无假冒伪劣商品,不提倡讨价还价,购物放心。
交通安全观念很强,在人行道上穿马路,充分体现车让人的理念,十字路口无交警,司机能等待并很友好,经常示意你先行,行人与车子抢道现象较少。无红绿灯处车让人,人也过得快,人让我一分我敬人一尺。我从中也深受教育,其实要做到这一切并非难事,一个人的文明素养还是要有自律精神。而要改变这些应从平日的规则做起。
对环境的感受是绿色草皮与树木比房子多,车比人多,空气质量和自来水水质都较纯,每座城市显得很宁静、在建的建筑施工工地都用帷布封闭,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轨电车、空中轻轨、地铁等环保交通工具使用较普及。
通过参观、学习和交流,学员们感到收获很大。我们认为: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像德国那样设置双元制,但可借鉴其模式,努力影响企业,加强与企业合作,努力获取企业人才教育培养订单,学校在获取订单的同时,也会获取企业的资源办学,让企业参与培训,担当起培养高素质员工的责任,使企业具备职业教育功效。
第三篇:赴北京市培训学习汇报(本站推荐)
2011—2012学下学期 赴北京市自忠小学培训学习汇报
柳州市柳太路小学 蔡薇
3月3日——3月24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一行四人有幸第一批到北京市自忠小学参加学习交流活动,在为期三个星期的培训学习期间,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来自北京自忠小学的盛情,无论是教学安排、还是生活安排,自忠小学的领导、老师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北京,我们领略到了首都的特色风味美食,壮丽的长城景观,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来自自忠小学教师们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敬业爱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规范的校风。
在此,我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予这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感谢在我外出学习期间帮我上课的黄书记和副班陈老师,感谢北京市自忠小学给予的悉心指导。现将我在北京市自忠小学的培训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基本情况介绍 一是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是感受到精诚团结的工作氛围; 三是领悟到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四是领略到独具一格的首都风情。1.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
北京市自忠小学是以著名的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名字命名的一所小学,教师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该校遵循以科研兴校,以创新求发展的思路,体现着学校“以人为本,育人至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着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全面提高的双赢格局。在自忠小学学习期间,我也深切感受到该校“以生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老师们注重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秀生,在教师们的眼中,都能得到平等、耐心、细致的对待,从而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互动,实现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高的双赢。
2.感受到精诚团结的工作氛围。
“人心齐、泰山移”,在培训学习期间,我充分的感受到,自忠小学的教师之间亲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无论是年长的教师、还是资历较浅的教师,都能团结一致,为做好教书育人这一目标而努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从教案的修改、教具的准备、注意事项的提醒等方面,给予教学经验较少的教师帮助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活跃,使年轻的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得到迅速提高。
3.领悟到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早上5:30起床、一环外出发、大约1小时路程,7左右到校,这是自忠小学大部分老师一天工作开始的写照。自忠小学位于北京市中心,但是老师们都是早早来到学校,督促学生们抓紧时间收作业或读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学习和思想问题,为全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好头、做好模范。他们上午上完课后,中午就在学校吃饭,然后到班级里,面批学生的课后作业,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天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连续达到8小时以上,却毫无怨言。
4.领略到独具一格的首都风情。
在北京学习期间,我们合理的安排好学习培训时间,在自忠小学老师的引导下,游览了北京的著名景点,如长城、故宫、颐和园等,领略到了独具一格的首都风情。
二、学习培训的主要收获与感悟
经过为期三个星期的学习,我收获很多,也感悟很多,主要体现在:
第一,爱岗敬业是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勤勤恳恳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去感染学生;只有爱岗敬业,才会以严谨的态度正确地对待知识,以顽强的毅力去不断探求新知,从而用自己的才能去教育学生;只有爱岗敬业,才会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在教育过程中,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榜样去规范学生。
第二,团结协作是形成良好教育教学氛围的重要条件。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倡导:“教师之间要团结无间,相互配合”。教师集体的风气是构成校风的主体,只有团结协作的教师集体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团结协作的教育教学氛围,可以使教师轻松愉快,精力旺盛,进而使学生能保持一种稳定的情绪、愉悦的心境、敏锐的智力,适应周围环境,与他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很强记忆力,活跃创造思维,提高活动效率。
第三,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生进步的基本条件。让学生获得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也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北京市自忠小学的学生行为规范的观察,我领悟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不仅能有利于学习的进步,还能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终生受益,因此,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生进步的基本条件。
三个星期的时间,虽然不长,却使我体会到以前不曾体会的生活、体验到北京市小学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我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此,我十分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 次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感谢北京市自忠小学教师的悉心指导,感谢自忠小学孩子们的配合,感谢黄校长和各位参加培训的老师对我的帮助。经过这次学习之后,我将认真总结,查漏补缺,努力把学习到的良好教学经验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2012年3月25日
第四篇:赴德培训总结与思考
赴德培训学习的总结与思考
淮安市建筑工程学校 胡建军
2007年10月,作为中德合作培训项目机电技术应用第二期培训学员之一,我有幸参加了为期四十三天的赴德培训。本次培训共分五个模块:职业教育理论培训、《数控技术》、《电控气动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基础》、《配电箱方案技能培养》(由菲尼克斯公司组织),亲身体验了德国的课堂教学。承担此次培训任务的是德国手工业协会下属的一个职业培训中心。经过这次培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将我看到的、听到的和了解到的向各位老师汇报如下:
德国距中国8890公里,时差落后于中国7个小时,飞机需要连续飞行11个小时才能到达。这次江苏省共安排机电、数控、汽修三个专业88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去德国培训,分成6个班,分六批去德国。我属于机电2班,全班共15人。在德国期间我们住在职业培训中心的学生公寓,一人一间房,有集体厨房、公共浴室,在伙食上我们采取自炊的方式,培训单位提供了炊具和餐具,食品由我们自已去附近的超市买,我们十五人也从国内带过去二十多公斤挂面,一百多袋方便面和八十袋榨菜等。为此,我们15个人还进行了分工,3位老师专门负责食物采购,其他12人被分为4个组,每组三个人,一组一天轮流做饭。我们每天上午8点开始上课,中午11点半休息,下午1点继续上课,3点结束。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有专人为我们进行翻译。我们一周听课四天,到企业、学校等参观一天,周六、周日可以自行组织去周边城市考察,但费用自理。
一、对德国的总体印象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由16个州组成,人口八千多万,德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措施齐备,社会治安和生存环境比较好。德国的火车车次很多,每隔几分钟就有一列火车进出站,而且都很准时。德国人乘车都是按时赶到车站,很少有提早进站等候的。如果是短距离的路程,往往是到火车站买了票就上车。因此,德国的火车站都很小,不像中国火车站有宽大的候车室,成百上千的人在此候车。德国人是很诚实的,所有超市都没有
—1— 寄存包的柜子,你从这个超市买的东西可直接带入另外一个超市中,就是路边的临时停车位也没有人看管,驾驶员取车时都是主动刷卡交费。德国人很讲礼貌,我们每天进出公寓楼大门遇到德国人时,他们总会主动向你微笑并问好,然后靠在一旁让你先行。德国行人遇到红灯会自觉停下来,即使没有汽车经过也会耐心等待。如果你站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处准备过马路,汽车会在较远处停下,驾驶员友好地打着手势让你先行。我们在德国四十多天,印象中就没有听过汽车的喇叭声;德国人在公共场所交谈总是轻声细语,即使是客满的酒吧内也显得那么安静,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二、赴德培训学习的基本情况
(一)培训目标与重点
国家教育部与江苏省教育厅对这次出国培训非常重视,省教育厅在2007年7月组织所有参训学员在南京进行了出国前集训,明确了赴德考察学习的目标,概括为以下几个点:
一是教育理论的学习。学习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教育方法,学习他们在机电专业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具体的说就是要学习德国的“双元制”、“ 项目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法”等。
第二是教学方法的学习。学习德国专业课是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的,要善于比较对于同样一个教学内容,中德两国在内容的排序、教学方法的选取、媒体的应用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个中蕴涵着什么样的哲学思想。
第三就是学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内容。
(二)、培训方式
我们这次的培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我们要以学生的身分,亲身感受机电专业理论培训与操作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德国教学方法。第二种培训方式就是我们去典型的工厂、职业学校参观与考察。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概况
(一).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
一个德国人所受到的教育过程主要是这样的,首先是学前教育,也就是托
—2— 儿所和幼儿园,学前教育家长是要付学费的,而且学费很高,但我们所在的下萨克森州为了鼓励生育,规定一个家庭从第三个孩子开始,学前教育的费用由政府承担。接着要接受初等教育,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小学,但它只有4年,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家庭不需要付学费。学生小学毕业后,班主任会根据实际情况给每个孩子写推荐信,推荐孩子上普通中学、实科中学还是文理中学,这就相当于我国的初中,但他们的初中教育是5年,上普通中学的学生将来一般都是要上职业学校的;实科中学的学生成绩比普通中学的好一些,在实科中学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转入文理中学学习,其他大部分学生最后也是要上职业学校的;文理中学学生成绩最好,他们经过五年初中学习后升入文理中学的高中,再经过3年的学习,可直接升入大学。
德国的中学毕业考试,也是大学的入学考试。但中学毕业考并不是全国统考,而是各个州统考,报考专业不同,则应考科目不同。考试成绩分为1到6分,1分为最好,5分和6分为不及格。得1至4分的学生可以得到毕业证书,毕业证书上标明得分。一般来说,得1分的学生上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学生通常要经过笔试和口试,还要再加上前两年或三年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平均后得出的分数才是毕业证书上的成绩。
拿到中学毕业证书以后就可以申请上大学了。毕业证书上的成绩越好,申请大学越容易,成绩只有4分的,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德国的高考不是一锤定音的,虽然每个大学都有独立的招生考评体系和方法,但共同的特点是都采取“综合选拔制度”,除了高中学业成绩和毕业成绩外,学生的领导才能、外语水平、打工经验、社区服务的经历、荣誉奖状等,都是校方录取时考虑的因素。所以,德国大学在招录大学生时不是很重视“高考状元”的,进名牌大学的学生,未必就有最好的考试成绩。
普通中学、实科中学的学生经过5年的学习,升入职业中学学习,一般学制是3年或3年半,经过职业教育,大部分学生会走上工作岗位,少部分会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德国从小学到高中都属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他们的义务教育共有12年,义务教育是不需要付学费的。在义务教育
—3— 阶段如果有小孩不上学,有关方面会通知警察局,警察会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德国的继续教育复杂多样,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竞相参与,继续教育在德国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终生教育。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人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如我们所在的培训中心就有理发专业、木工专业、油漆工专业等。在德国孩子中学毕业不上职业学校几乎是找不到工作的。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但德国的职业教育并不是全部实行双元制的,如我们所参观的SIEMENS职业学校,它有60%的学生是企业送过来的,对这部分学生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40%的学生是从社会上自已来的,他们没有企业,这部分学生接受的是全日制职业教育,学校有车间、模拟实验室,对于这部分学生的职业教育与我们国内的情况差不多。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证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了一个培训位置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时间为,一年级时每周2天,二年级时每周一天,其它时间全部在企业进行技能训练。
(三).经费来源。
德国的职业教育属于义务教育,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经费,由地方和州政府共同负担,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如我们所参观菲尼克斯公司时遇到的一个二年级学生,厂方每月付给她的津贴是650欧元。
(四).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
—4—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各专业部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如SIEMENS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在一年级时开设的课程有机械加工专业知识、德语、政治、体育、宗教等。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制为3年半,成绩突出者可以提前半年毕业。学生要经历两次重大的考试,即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考试都是由国家协会出题,全国统一考试。两次考试的形式差不多,都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但考的内容和深度不同,理论部分在学校考,操作部分在受训的工厂考,要求学生能按题目要求用多种材料加工不同的零件并且进行装配,考试用时都是两天。中间考试是在第二培训年结束时进行,考试委员会在考试结束那天将考试成绩单发给学徒,并告知学徒其考试是否已通过。毕业考试一般在学生毕业时进行,理论和操作都合格才能毕业,毕业的学生可以获得国家行会颁发的技能证书和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证书上注明有学生培训期间在学校的各科成绩。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在德国要成为技师必须通过四部分考试,分别是专业实践、专业理论、经济部分和教学法,每部分都及格才能获得技师。技师的培训费用约一万欧元,但通过后找到工作或自己办工厂,国家退还50%,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技师证的才有资格办工厂,上大学,到企业还可以增加工资。
“双元制”给人的总体感觉是:
1.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学生是先选定企业及岗位,然后再接受职业教育,学生有很强的学习目的性;企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使德国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5— 2.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和培训人员。没有能力的中小企业,如手工业,多是一些不超过10人的小企业,可通过手工业协会下属的培训中心对所需求的学生进行职业培训。中小企业还可通过跨企业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3.培训与生产实际零距离。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生产及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学生很容易满足未来工作对他们的要求。
4.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5年初中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文理中学转入实科中学,从而走向职业教育。
5.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只有客观、规范,才能使考试结果令人信服,也才能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不受培训机构影响,“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厂方)、工会(工人)及职业学校教师三方代表所组成,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双元制”模式考试强调统一规范性,同一职业或不同职业的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时间举行,并按照统一标准评分。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结业证书不仅在全德得到承认,而且在欧共体的一些国家也得到承认。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权威性”及其在世界职教界所享有的声誉。
6.“双元制”体制使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学校对学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严重处罚,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会被反映给企业,企业会对学生提出警告或不予录用,学生可能会因此失业;学校对教师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考核要求,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会通过企业反映到学校,教师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6— 7.“双元制”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德国职教教材编写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的理论部分始终围绕专业实训这个核心活动,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模式,做到少、精、浅、实,不强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教学过程不重推导,而重结论和应用。教学重点不是公式和概念的“为什么”和“怎么来”,而是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用”。注意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手册及图表的能力。
8.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走的是真正产教结合的路子。“双元制”要求受教育者首先必须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成为企业学徒,然后再凭培养合同报考“双元制”学校。这样既可解决职业教育培养周期与经济发展迅速的矛盾,又可以为劳动者和企业的双向选择提供方便。学生大部分时间所使用的就是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德国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的改进,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但是由于体制、国情不同,有些条件是我国所不具备的,比如:在德国职业学校教育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政府法律保证了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均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在企业的实践经历;班级学生人数较少,一般来说每班不超过25人,我们所见到的人数最少的一个班级只有8名学生。
对照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企业的参与很难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途径,比如订单式培训等。将“双元制”体制内的合理因素,运用在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这方面德国的全日制职业学校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五)、德国在专业理论方面的教学方法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双元制”模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论教学运用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学习法等。实训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和六级模
—7— 块式管理。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是主动地获取者,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例如:制作某个工件“项目”,学生可以利用书籍、杂志、网络、与教师探讨等方式获取信息,制定出若干不同的实施方案,接着学生要根据实施方案作出决定,如使用什么样的工具、量具、材料等,然后学生进行独立的实施,在实施结束后学生要对工件进行检测并作出自我评价,最后教师再对每一个学生的工作成果、工作流程进行评估。通过这样六级模块式管理,不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训练,而且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均得到了全面的培训和提高。
在德国,大部分学习好的学生选择上文理中学进而上大学(这与我们中国的现状相同),因而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很困难,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接受,因此,先进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在职业方面的能力强,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纯熟,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突出显示学生的活动。几乎给我们培训的每一位德国老师第一次课都是双方作自我介绍,他们会把自已的家庭、兴趣爱好、工作情况等做成课件向我们介绍,这样做很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他们对课堂的要求都是强调双边互动,在给我们培训过程中,他们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会停下来,让我们提问题,再一一进行答复,直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问题了,他们才会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活动遇到困难或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才进行引导、讲解。每节课的知识点都很集中,能简单的不繁讲,便于学生掌握。他们十分重视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尽量运用图表来表示教学内容,使一些复杂深奥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还经常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电脑、各种教具、实物等,以加强直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观察和必要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解决实际
—8— 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的。
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教学信息的中介物。媒体的应用无所不在,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在德国,人们把职业教育的教学媒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作中的原始物品,即同时用于生产和岗位实践培训的机器、设备和原始材料等;第二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媒体,如教材、投影等。由于德国人特别注重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他们也格外注重第一类教学媒体的开发和利用,从一台车床、一把锤子到一封顾客来信、一张支票等,都被直接用于作为提高学生职业活动能力的手段。
德国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材外,还经常采用幻灯投影、电脑、示教板、模型、张贴板、模拟教学设备等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做让学生易于理解和加深印象,提高课堂的效率,不强调媒体的现代化,但非常注重媒体的正确合理使用,例如,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PowerPoint,使用的软件虽然简单,但是却非常灵活,且内容丰富、幽默风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还有,德国的教师都有较高的课件制作水平和示教板的应用水平。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或借鉴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就必须采取具有某些特征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但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不是机械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德国职业教育的实践表明,正是因为他们较好的遵循了这一原则,才能在相同的培训期限内实现较高的培训质量。在传授基本技能时,采用四阶段教学法(讲解、示范、模仿和练习),在强调学生的方法能力培养时,采用项目培训法;在培养关键能力时,又必须用六级模块式管理。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通过学习德国的教学法和听德国教师给我们上课,使我感受很深。他们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有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的,有采用分组教学的,有使用课件进行集中教学的,也有采用其他媒体和其它形式进行教学的。例如在《配电箱方案技能培养》这门课中,教师运用实物、课件进行教学,对配电箱内细小部
—9— 分利用摄像头进行投影放大。
(六)、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训教学
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训都是在企业进行的(学校也有实训设备,一般也只是用于全日制学生实习和让学生对理论课内容进行验证以及配合项目教学)。德国的企业除了有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之外,还有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通过考察德国大众汽车制造厂和SIEMENS职业学校以后体会很深刻。例如:SIEMENS职业学校是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地,具有完整的培训体系,他们招收学徒工并进行培训,从传统的机械加工培训开始,一直到数控机床操作的培训,培训的双元制学生,有专门的师傅进行指导,配套专用的实训设备。培训的针对性很强,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在生产第一线进行工作,不需要再有一段时间的实习期。
通过了解德国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和职业培训体系,加深了对“双元制”的理解。德国公司抽出大量的设备、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接受培训的学徒工不参与工厂的生产,从表面上看,对企业是一种浪费,但实际上是为工厂培养了强大的后备军。因为“双元制”学生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学生培养的实用性。这一点非常值得国内的企业及职业教育同行很好地研究与学习。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一直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骄傲,也是德国职业教育响誉全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仍然占据德国职业培训的大部分江山。但是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其独特的法律背景以及大工业和手工业发展程度的背景,目前在我国难以直接推广,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许多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教学方法,推进我国的职业教育迅猛发展。
—10—
第五篇:暑期赴德心得
暑期赴德心得 2012年7月4日,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南京,告别了中国,于南京乘飞机直达到德国法兰克福机场,10个小时的航程带领我再次来到了这个很具有质感的国家,不知道下次再到那里会是什么时候,但是我相信,我和德国还会有一个约会。
想起赴德签证面试的那天,面对签证官的德语提问,自己还显得有些语无伦次。想起对于似乎陌生而又不陌生的德国,熟悉而又不熟悉的德语,忽然间开始对自己有了怀疑。想起自己开始在网上搜索德国地图,开始勾画自己完美的欧洲之行,却还是毫无头绪。
好奇也罢,彷徨也罢,一切都在飞机降落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时变的尘埃落定。下了飞机,顺着德语提示很快的找到出关口,用自己的英语加德语与海关交流并顺利过关,傍晚7点的法兰克福,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我想,我是幸运的。
这一个月的经历,我的内心经历了很多次的冲击和考验,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慢慢的在我眼前呈现,慢慢的我试着去理解和接受。在这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也变得愈加浓厚了。
(一)关于学习:
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发现德国和中国在教学方法上很有多的不同。第一,通过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国内老师上课习惯性的使用PPT。但是在德国,大多数时候老师还是喜欢使用传统的幻灯片,并且学生制作幻灯片的水平都很好,总觉得他们的动手能力特别强。第二,每个德国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并没有课本,但是老师会经常打印一些讲义,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把它们定成一本适合自己的书,上面的重难点都特别得明确。从这一点上,感觉到他们的学习更自主一些。第三,考试的形式。国内的考试基本上都以笔试为主。但是在德国,很多课程都选择以presentations的形式作为考试的形式。本人觉得这样的形式,会更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上,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学生成U字形状环绕教师而坐,便于师生之间交流。课堂教学形式基本上是对话式,一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小,教师十分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出问题后,师生共同讨论,也有学生引经据典,相互争辩,双边活动频繁,气氛十分活跃。德国的教育质量观与我们中国不同,我们所要求的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能够掌握浓厚、扎实的文化知识,并以考试分数来作为衡量标准;而德国的教学质量则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于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关于生活:
在Osnabrueck,我体会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热情的德国朋友们让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寄宿家里,都能得到大家各方面的帮助。生活在国外,也许最大的问题就是与人交流有没有障碍了。才学了一年不到的德语,一开始确实不能让人适应。没有很好的口语训练,让自己过多的在乎语法,而不敢轻易的开口说话,但逐渐的,诚实的说,当别人把我当作外国人并且字正腔圆地与我对话时,完全的理解并自如的交谈没有任何问题。当然很幸运在德国能结识许多新朋友,而当你真正与朋友用心沟通时,语言早就完全退化为了初级工具,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情达意。
德国给了我一个享受自由的一个月,丰富的业余生活让我没有浪费这份Luck。参加的德国朋友们组织的聚会;享受阳光和烧烤的结合;自己做饭给德国友人品尝;开车穿越德国和荷兰的交界……在旅行的过程中,体会异国带给我的清新空气,享受和朋友交谈的乐趣!一个月的赴德学习,可以说过程是艰苦的,但结局是美好的。因为一个人的孤单而落泪,却也因一个人的独立而欣慰。我想,这,就是成长吧!
--洪小凡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