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分析和实践研究
文/冯育金
【摘 要】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与此同时,对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本质性的变化。在初中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变式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在被广泛地应用着,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熟练的掌握变式教学。本文重点分析对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与研究,为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分析与实践
在初中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它可以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能够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变式教学从它产生那天起就被广泛地应用着,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一些老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变式教学的具体含义和教学方式,不能更好的应用变式教学,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变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研究,使其更好地得到应用。
一、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应用概述
(一)在数学概念上的应用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数学概念,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都是先从数学概念入手的,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就是能否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因此,变式教学在数学概念中的应用比较广。将变式教学运用到初中的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有特殊的想象空间,明白数学概念与数学变式知识的具体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变式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效率,不仅如此,教学运用变式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例题中的应用
变式教学在例题中的应用就是老师把例题讲清楚,然后让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比教师单纯的教学要有深刻的意义,是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在初中数学的变式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选择例题,要结合课本教学,对课本进行更深层的挖掘,这样就可以有一题多变的形式了,能够大大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激发出来,比如:在原例题中,同样的工作,单独让甲做需要20小时的时间,单独让乙做则只需要12小时,那么甲乙两人一起完成需要多长时间?我们可以将原题的基本条件保留,改变一下细节,让同学们去练习,举例来说:同样的工作,单独让甲作需要20小时的时间,单独让乙做则只需要12小时,那么让乙先做4个小时之后甲再加入,这种情况下两人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工作?在数学例题中,采用变式教学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更好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灵活多变地解决数学难题,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在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初中的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复习,学习了新的知识也不要忘了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在现有的数学复习中,老师总是让学生大量的做练习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还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因此,在复习的变式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把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展示出来,比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其中角C等于90度,边a是3cm,边b是4cm,那么如何求得角C所对的边长呢?这用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角C是90度入手,可以得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知道ab的边长了,就可以采用勾股定理来求得边c的长度了。在这个例题中,教师就要将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讲解清楚,让同学们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方便解题,还能让同学们回顾学过的知识,加深他们的记忆,刺激他们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在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的变式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差异性。在初中数学的变式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强调的就是“变式”,但变式教学不是毫无规律的,要依循课本知识对问题进行新的变式,所提出的新的问题要与原题有明显易见的差异,要让学生既不陌生又有新鲜感,要求同存异,异中求新,比如,还是同一件工作,甲一个人完成需要20个小时,乙完成则需要12个小时,求两人合作几小时能完成。我们可以保持基本条件不变,将问题改成甲单独完成工作的二分之一,然后乙加入,还需要几个小时可以完成?这样新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使训练的效果提高。
第二,层次性。在初中的数学变式教学中应该要存在相应程度的难度,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开拓它们的逻辑思维。在设计新的问题时一定要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层层深入,将问题复杂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求知欲。
第三,要具有开阔性。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中要具有一定的开阔性,这样才可以使同学们有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有无穷的回味。在设计变式教学问题时,一定要具有丰富的内涵,启发学生的无限思维能力,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要有延伸性,一题多变,问题内容要充实。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采用变式教学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采用变式教学能够把数学的理论知识与深层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使同学们有更深一层的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是课程改革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要大力发展应用。
第二篇:浅析初中数学变式教学
浅析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之“习题变式”
上传: 刘永明
更新时间:2012-5-19 20:46:09 浅析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之“习题变式”
【摘要】:变式,即同一事物非本质特征的一种转换。这种转换使客观事物得以不同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我们客观认识事物基本条件。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可以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现就变式教学中的习题变式谈个人观点,供其他教师在教学中借鉴。【关键词】:习题变式 方法 思维
在新一轮课改教学中,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有各种方法和手段,变式教学是其中的一种。尽管有时候人们不一定都认识变式教学的含义,人们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它应用于教学之中。在数学教学中研究和运用变式,对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突出本质特征,排除无关特征,让学生去伪存真,全面认识事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现实的意义;把变式教学与主体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变式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笔者在本文结合教学体会谈谈对习题变式认识。
习题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材料,是教者将自己的思想、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施达于学生的载体。要不被千变万化的表象所迷惑,抓住本质的东西,变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办法。通常可以利用习题变式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多变的问题中受到磨练,举一反三,加深理解。如将练习中的条件或结论做等价性变换,变更练习的形式或内容,形成新的练习变式,可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理解的逐步深化。如讲完例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保留原题条件,可变换出下列几个逐级深化的题目让学生去思考:
变式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此工作的2/3?
变式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共要多少小时完成此工作的2/3?
变式4: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7.5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5: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7.5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余下的乙单独做,那么乙还要多少小时完成?
变式6: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3小时完成此工作的2/5。现在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做2小时后,甲因故离开,余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完成,那么共用多少小时完成此项工作? 这一变式改变已知的几个条件中的某些条件;或改变结论中的某些部分的形式;从而拓宽、加深学生的知识层面,也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习题变式中除了改变题目中的条件或结论外,有时将问题由特殊形式变为一般形式也是常见的。比如: 在教学直线、线段、射线时有这样一个题:
1、当直线a上标出一个点时,可得到 条射线,条线段
2、当直线a上标出二个点时,可得到 条射线,条线段;
3、当直线a上标出三个点时,可得到 条射线,条线段 变式
1、当直线a上标出十个点时,可得到 条射线,条线段; 变式
2、当直线a上标出十个点时,可得到 条射线,条线段;
通过这种变式,就把问题由特殊形式变为一般形式,学生通过探索交流得出答案,掌握了方法,从而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本人在习题变式上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变式教学在转换事物非本质特征的时候呈现了事物表象的多样性,使得我们可以动态地认识事物许多的鲜明特征,不为形式不同的表象所迷惑,形成理性认识,有助于扩展思维的宽度,培养思维的发散能力。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习题变式有利于克服“题海战术”的重复训练倾向,从而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真正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习题变式是数学教学的方法之一,如能将它与其它教学手段方法结合运用,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篇:初中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中变式题的衔接问题
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中的变式题衔接问题包括水平变式题之间的衔接,垂直变式题之间的衔接,以及水平变式题与垂直变式题之间的衔接,而水平变式和垂直变式的衔接是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设计的难点和关键.在进行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设计时不要将原本需要淡化的、不重要的问题引向无用的死角,更不要将原本没有联系的知识或者联系不密切的知识加以过度的延伸,这样不仅增加学生的负担,达不到教学设计预期的要求,同时也起不到形成数学知识网络的目的.总之,在进行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变式题之间的衔接问题,不要为了追求新颖题型、较难题的教学而忽视数学知识的连续性和学生能力递进性,导致数学知识结构的大跳跃,出现知识的“真空”状态.
4.3 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的局限性
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提倡和推广的价值,实际上,许多教师已经或多或少地进行着这方面的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的外延不够宽,加上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所以在进行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的时候,水平变式题的选择相对更多一点,这一点可从新课标的要求和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得以体现.也正因为这样,垂直变式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局限性有时会显得比较突出,尤其是在新课教学中,而垂直变式题则比较适合章节的习题课、复习课、活动课,特别是在总复习中运用.因此,在进行数学结构性变式教学的实践中,要认识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精心设计变式题,不要让数学结构性变式教学“变味”.总之,在现行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利用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会对数学知识网络的形成、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进行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时,既要关注水平变式题的设计和教学,也要兼顾垂直变式题的设计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既不停留于水平变式的“浅层”特征的学习,也不盲目于垂直变式的“深层”特征的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两者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当然,在进行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和设计的时候,选择合理的源问题加以变式、关注变式题之间的衔接问题、把握水平变式题的“量”和垂直变式题的“度”,以促进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能力都能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2] 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分析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初中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能力.研究发现,变式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正向抽象性思维转化,在数学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与创新下,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更加注重让学生具体与抽象相结合,要培养学生形成一题多解的能力.由此可见,变式训练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变式训练的内涵与原则
1.变式训练的内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从受教者的角度出发设置课堂教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教什么,怎样去教,就成为当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不在于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而在于教授学生如何去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变式训练.变式训练是指教师运用不同类型的案例或实例来阐明数学的本质规律,要凸显不同事物之间的非本质属性.这种授课方式的重点与核心就是掌握变式的实际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将具体的题型进行合理的转化,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探究数学的本质.2.变式训练需要遵循的原则.首先,要明确目的性.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运用变式训练的方式及手段.只有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教师才能分清什么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哪些是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从而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其次,要坚持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常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事物产生变化的原因,依照这种导向性方式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进教学顺利进行.再次,要量力而行.根据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对实际教学有所侧重.也就是说,在充分考虑学生的适应及承受能力的情况下,把握好一个适度的原则,从而才能做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最后,要坚持适时性.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过程适时引入变式训练.二、引入变式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解答数学题目只是单纯地套用公式,而不善于变通,只要题目的形式稍加改变,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变式训练,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独立解题的能力.引入变式训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变得充满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初中课堂教学以及初中生学习来说意义重大.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变式训练教学是把多种题型糅合在一起,给学生新颖、形象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随之提升,进而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变式训练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加深问题的深度、拓展问题的广度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学习变式训练的过程就是构建完善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解决变式问题时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归纳、分析、总结等方式,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理解能力.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课堂记忆.要通过变式训练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就要运用实例分析的办法.例如,已知y跟x成反比例关系,当x=6时,y=3,当x=3时,y的值是多少?我们可以进行两种变式:(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如下表.要求根据表中列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再根据表达式把表填写完整.(2)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关系,当x=4时,y=1,当x=1时,y的值是多少?可以看出,变式(1)是对原题的已知条件进行了变换,并把文字描述转换成表格的形式.而变式(2)则把x+2看为一个整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综合性思考的能力.3.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提升创新意识.在解答实际数学问题时,可以改变题目原来的条件或是结论,从而探索发现条件与条件之间微妙的内在联系.数学具有严谨性与逻辑性的特点,在设置变式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维能力,通过简单的变式训练为学生搭建通往数学成功彼岸的桥梁.通过变式训练对问题进行层层剖析,从而凸显出问题的本质属性.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变式训练把看似独立的问题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剖析,从而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教师也要注重运用变式训练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大胆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徐颖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对当前教育形式和“变式教育”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现代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的独创性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教育者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也要帮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究其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运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创造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是需要在学生形成初步知识和技能后加以应用的实践训练,即解题。以其来加深和巩固已获知识,那么怎样的问题训练可以既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而又不重蹈“题海”呢?“变式教学”是很好的载体,符合时代的要求。
有效教学追求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积极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数学课堂的“变式教学”,既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概念系统)、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又能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数学能力。“变式教学”围绕一两道数学问题中所需反映的数学实质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变化,使学生得以掌握与提高,是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的有益途径之一。
2、对教学现状的考虑 从初中数学现状来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导模式,基本上是“ 狂轰乱炸”的“题海”战术“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变的狭窄,对所学知识往往只注重数学表象,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核心——数学思想。这些促使我们思考:实施怎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概念系统)、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又能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数学能力呢?
(二)课题的提出 针对以上背景,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自2007年3月我们小组开始承担了区教研室的教研课题《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这项工作以来,组内全体成员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井然有序地围绕这一研究课题展开工作。希望探索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机制,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
当前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和谐地生成,必然成为我们考虑的焦点。课程改革更多关注“成人”与“成才”的和谐
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平等性。我们提出的“变式教学”无疑适应这一要求,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2、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的使命是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部 1 分教师在教学中“见物不见人”,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的发展。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来关照课堂,通过“变式教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都能进一步得以伸展,让每一次的课堂经历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3、有利于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
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和处理好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生成的关系。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变式”在心理学认为,其含义是变换材料的出现形式在教学中是指在引导学生认知事物属性的过程中,不断变更所提供的直观材料或者事例的呈现形式,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时隐时现,而本质属性保持恒定。它遵循“目标导向、启迪思维、暴露过程、主体参与、探索创新”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因此本课题的支撑性理论:
其一,是巴班斯基的“最优化学习”理论,以此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方法的优化,提升学习效率。
其二,个性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发现个性是表明个人对社会自主创造关系的思想与行为的总特征。个性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个性化教育就是在教育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自由和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教育。
其三,启发性教育理论,我国古代关于教学论的著作《礼记·学记》中所指出的“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引导、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正确地获取知识。
第四,人的主体理论,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教育理念。倡导张扬人的个性,发挥人的主体能力,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五,迁移理论,以次来指导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正迁移的强化,尽量避免负迁移的干扰。
三、研究目标
以“变式教学”为研究平台,全面贯切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潜力,激发学生潜能多元化发展,让全体学生都能最终成为对全社会有用的人。
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设数学变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得到提高数学课堂教育效益的目的,增加数学实践的本领的同时而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严格控制学生活动总量,减轻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使全体学生数学素质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数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有所提高。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
1、研究学生:着重研究平时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发现不足和缺憾,然后着力通过数学变式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来加以克服,观察克服的程度,再加以改进,总结经验,试图发现一种科学的教学体系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2、研究教法:给出不同条件时如何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能以不变应万变,把握数学知识的核心部分,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研究教学:不同的课型该用哪种模式体现“变式教学”的精神。
五、实施研究原则 本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发展性、系统性、创新性、开放性、优化性、民主平等性、问题探究等原则。
五、实施研究原则
本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是:主体性、发展性、系统性、创新性、开放性、优化性、民主平等性、问题探究等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在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实现。
2、发展性原则: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心理、生理、知识、能力、经验都处于发展中,尚不成熟。这种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水平的发展。二是人格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做人。二者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在课题研究时,要以整体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要切实把握好具体每个环节,处理好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4、创新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敢于冲破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樊篱。用新异的教学方式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选择多种结论的问题,否则学生思维容易限于绝地。二是开导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精确性,尤其要在变通性上下工夫。三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对一个问题的合理假设越多,其创新能力就越大。
5、开放性原则:变式教学过程是个开放的教学空间;一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态是开放的;二是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三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训练;四是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于课本、权威教案等。
6、优化性原则。优化性原则指的是在研究中,要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即尽可能地减少各种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学效益。
7、民主平等性原则:强调教育过程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强调平等,如,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生生关系等。
8、问题探究原则:在课堂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凭借,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变式教学”强调变换条件,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旧知,获得新智、训练思维。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强调发挥团队精神。
六、研究方法
由于本课题是探讨一种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益提高的影响,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形式上,我将采取尝试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将通过记录比较课后作业的准确度,每一章节的单元测验试卷和配套试题的测验结果,即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来辨别和判定提高数学课堂效益的程度,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数学课堂效益的提高是否相关或一致,从而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七、研究的程序
实验在步骤上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l、确定研究课题
2、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3、设计课题研究方案、4、进行课题可行性研究(重点、难点)论证。
5、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模仿运用。具体可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温习、平时自习、一段时间后复习入手,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归纳知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待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给予肯定以及激励评价等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
1、记录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登记每一单元测验的结果和每一章的评估结果等数据和信息,并进行适当的筛选。
2、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材料。
3、“变式教学”课堂汇报。
4、总结、反思、改进,构建数学“变式教学”新模式。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6月)
1、整理材料并运用统计方面的知识,进行计算、对比,通过对结果分析,给予实验研究一个理性的评价。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
八、研究的具体策略 1教育理论的学习
自从课题组成立以来,我们组织了大量的学习活动,学习了许多资料,主要资料有《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题》,《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利用互联网上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料。
八、研究的具体策略 1教育理论的学习
自从课题组成立以来,我们组织了大量的学习活动,学习了许多资料,主要资料有《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题》,《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利用互联网上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料。
2实验活动的展开
根据课题所采用“ 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改进、实践、研讨、总结”的研究方法。首先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制定研究内容。
(1)开展集体学习。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对数学学习有关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数学有恰当的认识,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些目标的变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另外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综合化,也强调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打破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要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全面客观地掌握知识,认识数学,发展生活中的数学,从而使数学生活学活用,发展学生的能力。
(2)实验阶段。对变式训练的内容进行研究,由张凌云、尹秀凤推出两节公开课。在展示在哪教学内容上使用变式训练教学。张凌云主讲《垂直与弦的直径》专题课,由单纯的数学题目上的计算,证明和判断,到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比求石拱桥所在圆的半径,寻找残缺轮盘的圆心,每一个题目都由学生说出如何考察的本课的性质,掌握圆的对称性的重要性,如何应用这个性质解决问题。这节课按捺皮紧密,课堂气氛活跃,重点突出,教学效果很好。尹秀凤老师主讲二次函数的定义,在概念教学中巧用变式训练,使学生对二次函数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对变式训练的内容的研究过程中,容易混淆或不易理解的概念、公式及一些重要性质。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要巧用变式训练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起“导演”的作用。让学生通过预习准备、合作交流、研究讨论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
九研究的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本课题组成员推出多节校镇级公开课,多次组织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重点研究了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变式训练的途径,推动了我校的数学教学工作。
1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数节公开课和多次的说课、评课等活动,带动了全校数学教学的研讨气氛。课题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受到了数学组其他教师的好评以及学校领导的肯定。掀起了在全校推广变式训练教学的热潮,有效地促进了本课题组老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引起了全校各科对变式训练的重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变式训练由蒋海珠 4 老师撰写成论文,在数学组均达成共识。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变式训练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把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入挖掘、思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探索性,打破了思维的定向性,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领悟到知识点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变化,灵活掌握,把数学学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3师生的关系在转变。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了反思,一是重新认识学生和自己一方面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努力实现自身角色转换。不仅仅当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二是重新认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起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认识有了明显增强,大家都在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始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三是重新认识教学过程,努力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注意引导学生和质疑、探究。四是重新认识课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关爱、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把探索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把合作带进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和合作创新,教师把成功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中经常听到“谁想说?”“谁愿意说?”“谁还想说?”“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等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本次课题实验不但改变了教与学,同时也逐步让家长感受到新评价带来的新气息和变化,改变了家长过去对子女“好不好,看成绩”的思想。在成长记录的评价中,那些充满鼓励性的话语和期待,已逐渐注意对子女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共同促进子女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每周都要将自己的“成长记录”向家长介绍,让家长“参观”,使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到子女在校的各种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5、培养了一支适应课改的教师队伍。我们数学组彻底各位老师勇于开拓,积极探索,在课题研究实践中不断成长,各位青年教师多次承担镇级公开课,均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赞评。并且我课题组杨学民和张凌云的论文分别获得区级一、二等奖,其他课题组成员也把的心得撰写成了论文.对我们的今后教学起到了积累作用.
十、思考与困惑
我们已经看到了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下一代,促进他们更健康、活泼地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每个教师的发展,每个教育者的发展。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既要注意实现我们的理想目标、现代理念,也要考虑到先进观念与现实的合理融合。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开展有效地数学教学,让学生健康持续发展下去,真正在学数学过程中既得到知识,又受到启发教育.成为合格的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