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号文学习体会
16号文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我充分地认识到16号文件的重要性有以下三个方面:
1、首次对高职教育进行了正确定位。
文件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我国首次在正式文件中确认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一种教育类型。
2、准确确认了高职教育的作用
文件中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这是教育部对高职教育作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准确确认。
3、全面总结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文件总结了近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吸纳了国外类高职教育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特别是针对当前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次,我认为文件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文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重点,两个性,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
1)一个重点: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2)两个性: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三个建设: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着力“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
4)四个加强:就是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素质教育,加强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模式改革”。
5)五个重视:就是 “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总结,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重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重视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持续发展”。
再次,就如何结合思政教学谈一点认识。
1、强调学习16号文件的主要精神”新九条”的内容。大家在理解“新九条”时,要与实践相结合,指出16号文件培养人才的重要点是:德育,并提醒大家要理解我院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怎样服务区域经济?
2、课程建设和改革,首先要了解专业群,例如思政教学,如何将思政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以真正体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新理念,是新时期思政理论课教学必须破解的一个难题。
3、工学结合要通过课程开发着手。学生进入大二大三的课程要引入专业性质的课程,体现职业性,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着重在职业方面,理论的课程不需要太细,这正是体现理论的“够用”为度。在学生实训方面,我校有汽车、酒店等专业开展相对较好,老师们还提出未来3—5年内要做好一个计划,把学生实训系统化,向校企合作方面努力。对思政教学而言,也应与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品行。
4、教学评估是教学常态,不是迎评的评估。对于生产性的实训基地,生产的价值不一定在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只要有价值存在就是生产性的实训基地。
5、原以为高职只是本科的压缩饼干,其实并非如此,高职有其存在的土壤,而且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我们思政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德育首位,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6、要正确理解工学结合,把它与中专的“半工半读”的性质区分开来,而对与产学结合,要注重将职业的相关知识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在学习中找到工作角色的感觉。
7、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解决学生职业性不强的根本途径,16号文件强调各高等职业院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而最好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和用人单位合作,才能真正了解事业单位的岗位技能要求和考核标准,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8、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
这一次对文件的系统学习,大家都对文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院号召广大教职员工要认真贯彻文件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改革,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密切和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关系,按照市场要求制定计划、实施教学内容、进行成绩考核,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在宣传工作方面,要从学院内涵建设的大局出发,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宣传在贯彻落实16号文件中的经验和做法;贯彻党委指示精神,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全员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学院创一流的发展目标上来;按照上级要求,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符合职业精神的大学文化,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创建学生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努力将我院建院以来的取得的各项成绩发扬光大,大力传播,塑造更加良好的学院形象。
第二篇:高职16号文学习体会
根据学院号召,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学习这个文件,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文件对职业教育给了一个很好的定位,同时为职业教育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根本性的转变,重点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教育界普遍认为16号文件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的职业教育的决心。全文件主要内容有:
(1)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3)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4)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5)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6)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7)注重教师队伍“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8)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该《意见》是教育部对高职教育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正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们自己早就知道: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而且其“职业教育”的属性才是高职教育“质”的属性。现在由教育部明确了:”高职教育”不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层次,而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一个正确定位。《意见》由教育部对高职教育作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准确确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意见》同时也指出:(1)我们要从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发挥巨大的作用、作出重大的贡献。(2)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3)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创新型国家队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意见》总结了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吸纳了国外类高职教育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特别是针对当前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全新的思想、最新的理念、创新的办法,这些“三新“对于指导我们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意见》提出: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意见》的根本宗旨在于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示范 性高等职业院校,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社会,吸引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成为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要求我们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要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学院要发展质量是关键,只有高质量的知识技能的输出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符合社会、企业及岗位需要的人才。学院应制定相应的质量保障政策,通过激励政策督促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工作,严格履行使命。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实现其自身素质的提高,要建立保障机制,控制不合格人才流入市场,实现高职教育让人民满意的目标。学院也正处于迎接教育部对我院评估的关键时候,学院也在积极筹备各项工作,这是学院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也看到了全院师生对此次评估的满怀斗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坚信学院在此次评估中回去的巨大胜利。
第三篇:群文阅读学习体会
打开阅读的秘密花园
——第三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体会
江油市世纪奥桥小学
2013年12月9-10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第三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是由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树人教育研究院主办,《学语文之友》杂志社承办的。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隆重举行。来自北京、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云南、重庆等十多个省市的三千多名专家学者、语文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活动。一场场专题报告,一堂堂观摩课、参赛课,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个阅读的秘密花园。
一、走近群文——打开全新阅读视野
阅读意味着改变。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曾讲到,“一个人的教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座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小语协会理事长崔峦老师也曾提道,要改变我国相对落后的阅读现状,最终提升我们全民族的精神境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大力改进阅读教学。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督促孩子不断地阅读,但是却忽视了引导孩子如何阅读,忽视了如何为孩子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忽视了课堂教学对于孩子阅读的重要作用,忽视了让孩子通过阅读而爱上阅读的初衷,使得孩子离我们期望的阅读越来越远。这两年,群文阅读这个概念在我们身边悄悄出现,我们学校语文教研活动也开展了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初步探索,但事实上,我们对群文阅读还不够真正了解,这次学习,让我近距离走近了群文阅读。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在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或几个议题教学的方向引导下,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是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
二、走进群文——探索有效课堂模式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青年教师为大家带来一堂堂与众不同的阅读课。一堂课就讲了五六篇文章,与传统课堂中一篇文章讲几节课截然不同。如: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小学的杨纯彦老师带来《那些难忘的角色》这堂参赛课时,一堂课引导学生阅读了《最后一条龙》、《阿凡提智斗阿訇》、《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小伊达被升上天空啦》、《超级哥哥》五篇文章。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围绕教师的问题细细地、静静地品读。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从事件细节处感知并梳理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对“难忘”有自己的理解,学习有意识的观察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流畅的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倾听他们的意见,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这堂课并不热闹,与我们传统的参赛课大不一样,但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儿童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将如何实施呢? 要想很好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就必须弄清“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三者有诸多表象相似之处,如:三者都是突破单篇文章的阅读,都关注阅读主题的把握和处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现。但深究之,不难发现,三者源自不尽一致的教学理念。“主题阅读”的文本组合,往往建立在一个十分清晰的阅读主题之上。而“主题”,只是群文阅读的一种结构——在“群文阅读”的语境中,阅读文本以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在一起,这种逻辑关联可以外现为一定的“主题”,也可以内隐为一个多元的“议题”。主题的“退隐”,可以让学生以儿童的视角,在比较、分析、判断中去提升阅读能力,相对“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单元整组”呈现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的课文“整组”了。而群文阅读的文本来源却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它既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补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学者的精心选择。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三、展望群文——行进中的思考
中小学阶段的阅读对于人的阅读能力的形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阅读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紧密相关,没有阅读就不会有个体心灵的成长,就不会有人精神的发育。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阅读,我们老师都应该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不止阅读文章,更是阅读生活。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通过阅读可以感受更多人的生命。比如,学生读《秋天的怀念》,可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读《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学会怎么面对别人的错误,他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当他们面对生活时可以运用阅读时所学到的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由我们老师、家长来决定他们的想法和行为,甚至代替孩子作出选择,哪怕他们的选择不够完美,可能他会走一段弯路,但他收获了快乐,谁能说弯路上就没有让人期许的风景呢?一直欣赏台湾林文宝教授对阅读的独到诠释:阅读的本质是一种互动,一种休闲和游戏,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探索与尝试,更是一种终生的本能行为或阅读习惯。细细研磨林教授这段感言,我们不难得出,儿童的阅读,其关键在于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娴熟,阅读时间的把握,要靠“大人”来引领。我们老师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就要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阅读积累,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群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补充,不是阅读教学的颠覆,坚持阅读,我们一直在路上。只要对孩子有益,我们就乐此不疲。让我们的教学闪耀创意的星光,阅读会使学生的心灵丰富多彩,姹紫嫣红,我相信,坚持阅读,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春色满园!
第四篇:住建部-2015-159号文
建质函〔2015〕15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
指导意见的通知 建质函〔2015〕159号
2015-6-16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局:
为指导和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应用,我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6月16日
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6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BIM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
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目前,BIM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坚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导,需求牵引。发挥企业在BIM应用中的主体作用,聚焦于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
2.行业服务,创新驱动。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组织优势,自主创新与引进集成创新并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应用软件,建立BIM数据库及信息平台,培养研发和应用人才队伍。
3.政策引导,示范推动。发挥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的引领作用,研究出台推动BIM应用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坚持试点示范和普及应用相结合,培育龙头企业,总结成功经验,带动全行业的BIM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四、工作重点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BIM应用配套激励政策和措施,扶持和推进相关单位开展BIM的研发和集成应用,研究适合BIM应用的质量监管和档案管理模式。
有关单位和企业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BIM应用发展规划、分阶段目标和实施方案,合理配置BIM应用所需的软硬件。改进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建立适合BIM应用的工程管理模式。构建企业级各专业族库,逐步建立覆盖BIM创建、修改、交换、应用和交付全过程的企业BIM应用标准流程。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推动相关人员掌握BIM应用技能,全面提升BIM应用能力。
(一)建设单位。
全面推行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BIM应用,要求各参建方提供的数据信息具有便于集成、管理、更新、维护以及可快速检索、调用、传输、分析和可视化等特点。实现工程项目投资策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阶段基于BIM标准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满足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质量管控和工程进度、投资控制的需求。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阶段,通过建立基于BIM的可视化信息模型,提高各参与方的决策参与度。
建立BIM应用框架。明确工程实施阶段各方的任务、交付标准和费用分配比例。
建立BIM数据管理平台。建立面向多参与方、多阶段的BIM数据管理平台,为各阶段的BIM应用及各参与方的数据交换提供一体化信息平台支持。
建筑方案优化。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阶段,要求各方利用BIM开展相关专业的性能分析和对比,对建筑方案进行优化。
施工监控和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促进相关方利用BIM进行虚拟建造,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优化,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期,对物料、设备资源进行动态管控,切实提升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
投资控制。在招标、工程变更、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利用BIM进行工程量及造价的精确计算,并作为投资控制的依据。
运营维护和管理。在运营维护阶段,充分利用BIM和虚拟仿真技术,分析不同运营维护方案的投入产出效果,模拟维护工作对运营带来的影响,提出先进合理的运营维护方案。
(二)勘察单位。
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工程勘察流程与工作模式,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应用条件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开展BIM示范应用。
工程勘察模型建立。研究构建支持多种数据表达方式与信息传输的工程勘察数据库,研发和采用BIM应用软件与建模技术,建立可视化的工程勘察模型,实现建筑与其地下工程地质信息的三维融合。
模拟与分析。实现工程勘察基于BIM的数值模拟和空间分析,辅助用户进行科学决策和规避风险。
信息共享。开发岩土工程各种相关结构构件族库,建立统一数据格式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三)设计单位。
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工作模式,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应用条件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开展BIM示范应用,积累和构建各专业族库,制定相关企业标准。
1.投资策划与规划。在项目前期策划和规划设计阶段,基于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项目规划方案和投资策略进行模拟分析。
2.设计模型建立。采用BIM应用软件和建模技术,构建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设备、消防等多专业信息的BIM模型。根据不同设计阶段任务要求,形成满足各参与方使用要求的数据信息。
3.分析与优化。进行包括节能、日照、风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交通、抗震等在内的建筑性能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全生命期成本,进行优化设计。
4.设计成果审核。利用基于BIM的协同工作平台等手段,开展多专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各专业之间数据信息的无损传递和共享,进行各专业之间的碰撞检测和管线综合碰撞检测,最大限度减少错、漏、碰、缺等设计质量通病,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四)施工企业。
改进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建立基于BIM应用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协同工作机制。明确施工阶段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流程和成果提交内容,明确人员职责,制定管理制度。开展BIM应用示范,根据示范经验,逐步实现施工阶段的BIM集成应用。
1.施工模型建立。施工企业应利用基于BIM的数据库信息,导入和处理已有的BIM设计模型,形成BIM施工模型。
2.细化设计。利用BIM设计模型根据施工安装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指导建筑部品构件的生产以及现场施工安装。
3.专业协调。进行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专业以及管线在施工阶段综合的碰撞检测、分析和模拟,消除冲突,减少返工。
4.成本管理与控制。应用BIM施工模型,精确高效计算工程量,进而辅助工程预算的编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动态成本进行实时、精确的分析和计算,提高对项目成本和工程造价的管理能力。
5.施工过程管理。应用 BIM施工模型,对施工进度、人力、材料、设备、质量、安全、场地布置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和施工方案的不断优化。
6.质量安全监控。综合应用数字监控、移动通讯和物联网技术,建立BIM与现场监测数据的融合机制,实现施工现场集成通讯与动态监管、施工时变结构及支撑体系安全分析、大型施工机械操作精度检测、复杂结构施工定位与精度分析等,进一步提高施工精度、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7.地下工程风险管控。利用基于BIM的岩土工程施工模型,模拟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对地下工程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8.交付竣工模型。BIM竣工模型应包括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等各专业内容,在三维几何信息的基础上,还包含材料、荷载、技术参数和指标等设计信息,质量、安全、耗材、成本等施工信息,以及构件与设备信息等。
(五)工程总承包企业。
根据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过程需求和应用条件确定BIM应用内容,分阶段(工程启动、工程策划、工程实施、工程控制、工程收尾)开展BIM应用。在综合设计、咨询服务、集成管理等建筑业价值链中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的环节大力推进BIM应用。优化项目实施方案,合理协调各阶段工作,缩短工期、提高质量、节省投资。实现与设计、施工、设备供应、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单位的无缝对接,优化供应链,提升自身价值。
1.设计控制。按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的总包管理需求,逐步建立适宜的多方共享的BIM模型。使设计优化、设计深化、设计变更等业务基于统一的BIM模型,并实施动态控制。
2.成本控制。基于BIM施工模型,快速形成项目成本计划,高效、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等,有效提高成本管控能力。
3.进度控制。基于BIM施工模型,对多参与方、多专业的进度计划进行集成化管理,全面、动态地掌握工程进度、资源需求以及供应商生产及配送状况,解决施工和资源配置的冲突和矛盾,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4.质量安全管理。基于BIM施工模型,对复杂施工工艺进行数字化模拟,实现三维可视化技术交底;对复杂结构实现三维放样、定位和监测;实现工程危险源的自动识别分析和防护方案的模拟;实现远程质量验收。
5.协调管理。基于BIM,集成各分包单位的专业模型,管理各分包单位的深化设计和专业协调工作,提升工程信息交付质量和建造效率;优化施工现场环境和资源配置,减少施工现场各参与方、各专业之间的互相干扰。
6.交付工程总承包BIM竣工模型。工程总承包BIM竣工模型应包括工程启动、工程策划、工程实施、工程控制、工程收尾等工程总承包全过程中,用于竣工交付、资料归档、运营维护的相关信息。
(六)运营维护单位。
改进传统的运营维护管理方法,建立基于BIM应用的运营维护管理模式。建立基于BIM的运营维护管理协同工作机制、流程和制度。建立交付标准和制度,保证BIM竣工模型完整、准确地提交到运营维护阶段。
1.运营维护模型建立。可利用基于BIM的数据集成方法,导入和处理已有的BIM竣工交付模型,再通过运营维护信息录入和数据集成,建立项目BIM运营维护模型。也可以利用其他竣工资料直接建立BIM运营维护模型。
2.运营维护管理。应用BIM运营维护模型,集成BIM、物联网和GIS技术,构建综合BIM运营维护管理平台,支持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的基础设施和市政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建筑物业、设备、设施及其巡检维修的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并为工程健康监测提供信息支持。
3.设备设施运行监控。综合应用智能建筑技术,将建筑设备及管线的BIM运营维护模型与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通过运营维护管理平台,实现设备运行和排放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支持设备设施运行的动态信息查询和异常情况快速定位。
4.应急管理。综合应用BIM运营维护模型和各类灾害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各种可预见灾害模拟和应急处置。
五、保障措施
(一)大力宣传BIM理念、意义、价值,通过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工程创优评优、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评价等工作激励建筑领域的BIM应用。
(二)梳理、修订、补充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范本的条款规定,研究并建立基于BIM应用的工程建设项目政府监管流程;研究基于BIM的产业(企业)价值分配机制,形成市场化的工程各方应用BIM费用标准。
(三)制订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应用指南,建立BIM应用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公共建筑构件资源数据中心及服务平台。
(四)研究解决提升BIM应用软件数据集成水平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鼓励BIM应用软件产业化、系统化、标准化,支持软件开发企业自主研发适合国情的BIM应用软件;推动开发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系统。
(五)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造价咨询以及工程档案管理等工作中的BIM应用研究,逐步将BIM融入到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六)培育产、学、研、用相结合的BIM应用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产业联盟;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和行业,建设BIM应用示范(试点)工程。
(七)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关于BIM应用的相关培训,在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的继续教育必修课中增加有关BIM的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企业和人员的BIM应用水平考核评价机制。
第五篇:员工轮岗管理制度2012-002号文
员工轮岗管理制度
目的
1、为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基层员工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换位思考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2、使员工了解相关部门及岗位的工作程序及内容,增强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沟通、理解、协调和合作。
3、预防员工出现岗位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厌倦、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现施行部门内部轮岗和跨部门轮岗制度,适用医院全体轮岗员工。
一、轮岗对象
1、医院安排有发展潜质人员进行轮岗。
2、个人申请经公司批准同意后,进行轮岗。
员工可根据自身职业发展生涯规划,结合医院发展需要,申请岗位轮换。
二、轮岗方式
1、部门内部轮岗——“一日经理制”
部门负责人根据轮岗岗位的工作内容、强度及复杂度,确定轮岗时间,每周一天,报行政部门审核。行政部门根据岗位工作说明及工作要求提出审核意见,确定轮岗人员,报总经理批准。原则上一周一人,轮岗时间为一天。
2、跨部门轮岗
行政部门根据轮入部门的工作现状,确定轮岗人员和轮岗工作内容,报总经理批准。轮岗时间原则上为3-5天。
三、轮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