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02:3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篇: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韦 达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

壮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有新式和老式两个概念。老式概念是指不涉及文字的两种语言的教学,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以汉语为主,壮语只起着帮助学生理解、诠释汉意的作用,这是一种辅助性的双语教学。新式概念是指运用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字进行的教学,壮汉两语和壮汉两文交合的运用,这是一种并行性的双语教学。

目前壮族地区进行的教学大多是老式的双语教学。一般在小学阶段进行。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壮族学生通过母语(壮语)的中介作用来理解各个汉字的意义,进而掌握课本中汉文的内容,并逐渐实现从壮语向汉语过渡,一旦语言的过渡完成,学生们获得了基本的汉语读、写、说能力和智力发展基础以后,壮汉双语教学就结束。在这其中,壮语仅起一种拐棍的作用。也有实施新式即并行性的双语教学的学校,据统计,共有104所小学、13所初中、4所民族师范和1所民族职业中专学校有双语双文的班级。我们主张加强实施新式概念的双语教学。从“语”方面来说,双语理当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直至大学都实施,贯串整个教学过程。鉴于我们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不够,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以及完善的教育体制,我们可以把目标放低一些,但至少延伸到初中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壮族学生,基本上还运用母语思维。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人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也用母语,汉语说不上几句。就是用母语回答,也没有能把问题说得有条有理,清清楚楚。这说明他们连母语的思维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更谈不上成熟。那么,在用母语来思维还不很通顺、流利的情况下,又转用另一种语言——汉语来思维,又得从零开始,学生要费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吃多少苦头啊!教学无疑没有好的效果。加之,学生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智力开发也受到很大的制约,这也势必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发展。因此,在这个阶段,还应当运用母语的优势,加强壮语思维训练,使智力的开发更充分一些,层次更高一些。当然,一旦人们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的境界,壮汉双语教学的经验成熟,双语教育体制的建立,双语教学再继续扩展到高中,直至大学。不再把壮语作为解决学习汉语困难的辅助物,而真正做到壮汉兼通的程度。另外,还必须采用双文。双语教学一般是通过对比来进行教学的。文字是有形的符号,有了文字就可以进行实际的对比,如在左边写着汉字,右边写着壮文,或者上行写汉字,下行写壮文,两者对照地摆着,看得见,摸得着,教师授课有可操作的“物”,进行的是一种形象教学;学生对于有形物的认识,是比较容易入眼人脑的,容易记忆的。若单用“语”,教学效果就很有限了。语言是无形物,从嘴里出来后一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用两个无形物来对比,无论费多大的口舌,也是说不清,道不明,比不出的。所以我们认为,双语教学必须是双语又双文,学生双语双文的提高也才算得上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二、壮语教学的思想认识

在壮族地区的壮汉双语教学中,人们对汉语教学一般没有异议。汉语是我国的民族共同语,在国内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学校、工厂、商店等各个领域都要使用它,壮族学生学会了汉语,就能为毕业后就业多创造了一个机遇和选择,对将来为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服务就多了一个本领,它对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发展都有重大的作用。当前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还不完善,中考、高考没有民族语文而只有汉语文试卷,以汉语文科计算成绩,为了学生的升学,在汉语教学上下功夫是可以理解、允许的。但是,也要知道,壮语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基础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壮语是壮族学生的母语,采用母语教学,能够发挥母语的优势,使学生的思维路子畅通、正常,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加速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进程。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以母语为教育工具的专家会议就这样指出:母语是入门教育和取得成绩的关键,是进行扫盲教育,扫除愚昧、歧视和贫穷的有利工具,对振兴民族具有潜在的催化的作用。壮族的这个母语,不论在什么场合,任何情况,都是壮族儿童、少年最佳的教学媒介语。从心理学来说,它是儿童、少年心灵能够自由表达与理解的有意义的符号系统;从社会效果而言,儿童、少年的学习透过熟悉的母语远比透过不熟悉的汉语进行要快得多,要有效得多。我们都清楚,壮族学生幼年时使用的是他父母亲所用的壮语,初始启蒙教育,是通过壮语进行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在壮语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母语非常熟练,很有感情,也特别的忠诚。因此,不仅他们的思维与壮语有关系,就是他们品德的培养,人生观和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接人待物的模式,个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奋斗目标的建立与确定等等,也都与壮语有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母语的这种作用,规定了运用母语教学的优越性、自然性和必要性。与此相反,如果不把母语教学作为基础,把它放在主导地位,一开始就用汉语教学,那么学生学习时不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处处碰壁,非常不顺利,就很容易产生母语自卑感和母语失落感,产生厌学、畏学心理,严重的话,可以发展到对自己民族和民族文化产生自卑。这对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的繁荣也是不利的。再说,壮族地区缺乏汉语的语言环境,要求学生学好汉语,并要求他们用汉语作为熟练的学习其他科学领域知识的工具,那是困难的,是短期内办不到的。所以必须强调支持对壮族儿童、少年进行母语的教学。这种教学,不是拐棍、手杖,而是要长时期的持久的,直到真正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壮语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壮族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要把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开去,就得有受过壮语教育的人才。这些人才,熟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有能力开展收集、记录、整理工作,特别是初始的工作,没有壮语文是不行的。同时这些人才对壮族人民来说有认同感、亲切感,非常有利于开展工作,也容易得到壮族群众的广泛支持。

三、壮汉双语教学法的研究 双语教学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一种特殊规律的民族教育问题。要实施这一类型的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科学的研究工作。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这类教学都有过研究,并有成果问世。如美国曾出版两本书,一本叫《变革,反应或创新》,由苏姗〃吉尔伯特〃斯内德编撰,一本叫《美国的西班牙英语教育》,由曼纽尔〃拉米热兹著。这是两部比较早的双语研究的专著。英国威尔士大学的科林〃贝克(Colin Baker)、西尔维亚〃普瑞斯〃琼斯(Sylviq Prys Jones)于1997年也编撰出版一本名为《双语教育与双语现象百科全书》的书,这是双语教育和双语现象领域中一本重要且全新的百科全书。语言学界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国的部分语言专家学者,也在关注和积极开展研究双语教学问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戴庆厦等编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盖兴之著的《双语教育原理》等,都是有影响的紧贴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科研成果。还有一批作者陆陆续续地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文。比如1983年召开的全国民族院校汉语教学研究学会以双语教学的问题作为讨论中心议题的年会上,不少与会者宣读了这方面的论文,有些论文在会后登了报上了杂志。1997年在南宁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后,也不断有论文公开发表。这些成果反映了人们对双语教学研究的认识和重视。但是,从总体来看,人们对双语教学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且基本属于理论性的探讨,总结一般的规律,表层的东西多,实质的东西少,具体方法的研究则更少。广西壮汉双语教学战线的人员,对这个方面也有所探讨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比如提出了壮汉双语的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就是比较语法和比较语音学。这种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以壮汉语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壮汉语是不同的两种语言,通过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壮汉之间的异同和联系,了解它们的共性和特殊性,从而理出壮汉之间的对应规律来。这种方法是正确的、科学的,但是它也还是从理论到理论的东西。如何对比?如何实施?它们的对应规律如何?小学阶段如何进行对比?中学阶段又如何比较?都欠具体,可操作的条条、点点都没有。所以,我认为,壮汉双语战线的人员必须下大力气,狠抓壮汉双语教学法的研究工作。对下面的几个问题必须及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1.壮汉双语教学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的研究。汉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科学的教学原则,例如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愤启悱发、藏息相辅、直观性、量力性等一般性的原则;还有如语文科的双基并重与开发智力相结合、听说读写训练相结合、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等特殊性原则。壮汉双语教学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借鉴汉语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制订若干条独具特点的教学原则来。

2.教材的编写如何体现壮汉的紧密结合。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教材如何才能适用于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时代需要,也是必须研究的。现在的双语教材,虽然有壮、汉两种文字,但各科是壮、汉各一本书的。这种壮、汉文分家的课本,构成了壮、汉各自为政的两套教师人马和壮、汉各不相同又无相联系的教学方法。这往往容易造成某些知识的重复,或者遗漏,或者不平衡。教材不能将壮、汉融为一体,揉成一团,教师授课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3.研究对学生智能的培养。智能就是智力和能力。壮汉双语教学,要培养的是双语双文人才,与单项的汉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不相同的。那么,对学生的智能培养,就要有具有特点的将壮汉包含在其中的培养措施。如在语文科中想像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读、写能力的培养等。无论如何是不能完全生搬硬套汉语教学的做法的。

4.双语教师培训的研究。教师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对双语教师的培养提高必须重视。双语教师是特种教师,对他们的要求远比单语教师要高;他们的能力也必须比单语教师要强,除了具有一般教师的素质外,还要有壮汉两种语言文字兼通的能力,能把壮汉两语熟练地结合起来的本事。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培养,严格训练,例如双语表述能力,双文阅读、写作能力,双语双文教学设计能力,双语双文密切结合的教学方法,等等,都应当进行有序的训练。自然,对他们的品德的培养,献身精神的教育,不怕压力、勇于进取的意志的锤炼也是不可少的。目前没有专门培养训练壮汉双语教师的学校,可以通过各种短训形式或到大学进修的办法来解决。

5.课堂教学研究。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这是一项非常细致、具体的研究内容。科目的不同,课堂教学方法就不同,课文类型不同,课堂教学方法就各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就要各显神通。如具体到语文科目来说,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如何进行教学?课堂怎样用语?以汉语为主还是以壮语为主,还是壮汉两语同用?同用又怎么相配合才能得当,交合使用才有序?时间如何分配才合理?还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理解问题的深化等方面,都必须潜心研究。

上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都要赶快着手研究。教育领导机关,应当把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组织起来,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了解情况,制订计划,进行表层的、深层的探讨研究。民族语言文字专职研究机构,先把与教学无多大关系的项目,或者长远的任务放下,走出机关,到学校去,扎扎实实地做本职的工作,真正做到研究为教学服务,为现实服务,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双语教学的具体操作者,接触具体,体会也具体,大家应当紧密结合本科目的教学实践,有方向性的研究,总结出具体的教学方法来。总之,只要整个战线的人员齐心协力,坚持对壮汉语的教学和研究,双语教学质量一定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壮汉双语教学一定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并产生出高值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壮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巧用乡土资源 充实壮汉双语课堂教学

武宣县壮文学校 甘说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壮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壮族地区实行壮汉双语教学,也要强调语文教育的壮族文化性。目前,壮汉双语教学所用的教本,文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不是很贴近壮族生活,不能很好地体现壮民族文化特色,不能有效发挥语文教育的壮文化性。壮汉双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巧用乡土资源,充实壮汉双语课堂教学,实现民族文化教育的目标。利用母语资源,壮汉对比分析,拓宽学生认知面;借用自然环境,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巧用乡土材料,优化教育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利用乡土资源,再现生活环境,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让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知根溯源,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关键词】母语资源 自然环境 乡土材料 生活环境 文化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材编写建议中又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壮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壮族地区实行壮汉双语教学,既要强调汉语文本体的民族性,也要强调壮语文的民族性,才能真正实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总目标,使壮汉双语文教学焕发出时代的光彩。目前,壮汉双语教学所用的教本都是不同版本的汉文教本和由汉语教本翻译过来的同步壮文教本,文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不是很贴近壮族生活,不能充分体现壮民族文化特色,不能有效发挥语文教学该承载的民族文化教育。作为一线的壮汉双语教师,在壮汉双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该怎样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个目标呢?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壮汉双语教学点大都在壮乡农村,乡土资源丰富多彩,双语教师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壮汉双语教学实践中,巧用乡土资源,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充实双语课堂教学,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目标。

一、利用母语资源,壮汉对比分析,拓宽学生认知面

民族文化的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以母语形式呈现出来更是缤纷多彩。壮语作为壮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理所当然就是很重要的壮族乡土资源。

壮族学生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他们从呀呀学语开始就说壮语,并一直在壮语环境中成长。壮语是他们的母语,是他们相互交流和进行思维的最便利工具,甚至是唯一工具。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以母语为教育工具的专家会议指出:母语是入门教育和取得成绩的关键。壮语是壮族学生的母语,在壮族聚居区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发挥母语的优势,可以使学生思维通畅,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加速学习文化知识的进程。

目前,各地壮汉双语教学所用的教本都是不同版本的汉文教本和由汉语教本翻译过来的同步壮文教本。壮语和汉语是不同的两种语言,在同步教本中,两个语种对译,词义不可能全部一一对应,教师可以通过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多举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壮汉词语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拓宽学生认知面。

如,在进行字词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壮汉语的词义对应关系,加以对比,多举些例子,不但要让学生认识这些词语在这里用两种语言分别怎么说,还要让他们具体了解它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具体指什么事物,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例如:汉语词语“草”可以分别对应壮语词语rum、nywj、haz、nyangj,“花草”是va rum,“牛草”是 nywj vaiz, “柴草”是 haz,“草鞋”是haiznyangj;汉语“山”可以分别对应ndoi、bya,“土山”是ndoi, “石山”是 bya;而壮语词语bya 可以分别对应汉语词语“鱼”、“山”。就这样,通过壮汉对比,多举几个壮语例子,运用壮族学生熟悉的壮语去认识掌握汉语,无形中就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增加了识字量。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壮汉对比分析,多举例子,充分发挥壮语的母语优势,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充实课堂教学,落实“以壮促汉”的教学原则。

二、借用自然环境,亲近自然,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认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壮汉双语教学点大都在相对偏僻的农村,青山绿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随时随地可见,自然环境资源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就是我们的活教材。双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本地这些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这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能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因此,要充分抓住农村的自然优势,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可以让学生每个周末和父母一起去田野里劳作,让学生在分享体力劳动的同时,可以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温暖的阳光。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周围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优势,组织其参观实践、交流表达、动手尝试,让每一个学生用心灵与大自然对话:春暖花开时,了解植物的种子和生长过程,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秋收时节,一起在广阔田野掰玉米、割稻子。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农田劳动体验,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感悟生活真谛。这样做,真正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学生的活教材。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兴趣盎然、放飞遐想、陶冶情操,获得了美的感受。兴趣能导致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提供学生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在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同时,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学生回到学校,还沉浸在这种愉悦的情绪中,要让这种情感延续到学习中,让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对劳动的感受。又如:春天到了,组织学生春游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以春游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课,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围植物的关注,激起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学会观察、思考,学会了自我选择。

因此,引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学生们的生活才会绚丽多彩,才能发现、观察到家乡的美丽与富饶,更有效地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三、巧用乡土材料,优化教育情境,增强学习主动性。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环境。农村学校普遍缺乏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辅助,往往是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笔进行传统模式的教学,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从教具、学具的选材入手,大胆运用身边的乡土材料,学生熟悉这些材料,就敢于动手,急于动手。“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把学生带入思维的兴趣之门,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引入地方乡土资源,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也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丰富与亲切。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本土常见相似植物,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特征。学习《鸟的天堂》一课时,让学生说说本土常见的榕树生长特征和本地鸟类保护的情况,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渗透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提高学习主动性。

四、利用乡土资源,再现生活环境,创造想象的空间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与环境“对话”。壮汉双语教本中,收录的文本有一些距离学生生活太远的内容,比如一些反映高科技的和古代生活的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只有利用乡土资源,再现生活环境,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现在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少学校有了远程教育光盘播放室,有的学校还拥有了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因此,我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生活环境。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对桂林山水可能很难感知,但是他们居住在广西,对类似的山水都不陌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点拨,类比本土学生熟悉的类似的山水景物,并通过播放教学光盘,让学生看到象鼻山、漓江的图片,听到刘三姐的歌声,看到游人如织的视频,以此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又如,在教学《泊船瓜洲》这一首古代诗歌时,学生不但没有到过“瓜洲”、“京口”等地,因为古今差异,更难理解京口仅仅一江之隔,南京离京口并不很远的,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遥望家乡为什么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教师除了介绍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外,可以让学生联系身处农家父母出于生计外出打工的生活实际,理解诗人的无奈和惆怅。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兴趣,发展了观察能力,创造了想象的空间,拉近了和文本生活的距离。

五、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知根溯源,激发民族自豪感

壮汉双语教学点所处的壮族聚居地区,有着丰富的壮族文化资源,可以归为三个方面:第一,十分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如,《达架和达佛》、《窍哥的故事》、《独齿王》等。第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如三月三、五月五、七月

七、蛙神节、牛魂节等。每个节日都有一定的传说和故事,都连接着相关的节日活动。第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这些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学生从小耳熟能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顺手拈来,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接受壮民族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例如:古诗词,只是汉文教本中才有,壮文教本没有,一般只上汉文课,不上壮文课,学生只能接受汉诗词文化教育,完全没有得到壮诗歌文化教育。其实,各地壮族山歌资源丰富,壮山歌一挥而就、出口成章,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比兴之美,表达思想感情委婉、含蓄,具有整齐严谨、琅琅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注意适当介绍一些壮族山歌,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品味壮汉山歌的不同特色。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本民族诗歌的了解和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壮族地区乡土环境资源丰富多彩,无论是悦耳动听的壮语,还是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都充满了神奇的魅力,为民族文化教育的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壮汉双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乡土资源,作为民族文化教育的活教材,充实双语课堂教学,实现壮汉双语教学民族文化教育的总目标。

第二篇: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之我见

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之我见

南宁市武鸣县太平镇庆乐小学

刘丽娜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

壮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有新式和老式两个概念。老式概念是指不涉及文字的两种语言的教学,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以汉语为主,壮语只起着帮助学生理解、诠释汉意的作用,这是一种辅助性的双语教学。新式概念是指运用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字进行的教学,壮汉两语和壮汉两文交合的运用,这是一种并行性的双语教学。

目前壮族地区进行的教学大多是老式的双语教学。一般在小学阶段进行。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壮族学生通过母语(壮语)的中介作用来理解各个汉字的意义,进而掌握课本中汉文的内容,并逐渐实现从壮语向汉语过渡,一旦语言的过渡完成,学生们获得了基本的汉语读、写、说能力和智力发展基础以后,壮汉双语教学就结束。在这其中,壮语仅起一种拐棍的作用。也有实施新式即并行性的双语教学的学校,据统计,共有104所小学、13所初中、4所民族师范和1所民族职业中专学校有双语双文的班级。我们主张加强实施新式概念的双语教学。从“语”方面来说,双语理当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直至大学都实施,贯串整个教学过程。鉴于我们对双语教学的研究不够,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以及完善的教育体制,我们可以把目标放低一些,但至少延伸到初中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壮族学生,基本上还运用母语思维。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人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也用母语,汉语说不上几句。就是用母语回答,也没有能把问题说得有条有理,清清楚楚。这说明他们连母语的思维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更谈不上成熟。那么,在用母语来思维还不很通顺、流利的情况下,又转用另一种语言——汉语来思维,又得从零开始,学生要费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吃多少苦头啊!教学无疑没有好的效果。加之,学生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智力开发也受到很大的制约,这也势必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发展。因此,在这个阶段,还应当运用母语的优势,加强壮语思维训练,使智力的开发更充分一些,层次更高一些。当然,一旦人们思想认识达到一定的境界,壮汉双语教学的经验成熟,双语教育体制的建立,双语教学再继续扩展到高中,直至大学。不再把壮语作为解决学习汉语困难的辅助物,而真正做到壮汉兼通的程度。

另外,还必须采用双文。双语教学一般是通过对比来进行教学的。文字是有形的符号,有了文字就可以进行实际的对比,如在左边写着汉字,右边写着壮文,或者上行写汉字,下行写壮文,两者对照地摆着,看得见,摸得着,教师授课有可操作的“物”,进行的是一种形象教学;学生对于有形物的认识,是比较容易入眼人脑的,容易记忆的。若单用“语”,教学效果就很有限了。语言是无形物,从嘴里出来后一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用两个无形物来对比,无论费多大的口舌,也是说不清,道不明,比不出的。所以我们认为,双语教学必须是双语又双文,学生双语双文的提高也才算得上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二、壮语教学的思想认识

在壮族地区的壮汉双语教学中,人们对汉语教学一般没有异议。汉语是我国的民族共同语,在国内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学校、工厂、商店等各个领域都要使用它,壮族学生学会了汉语,就能为毕业后就业多创造了一个机遇和选择,对将来为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服务就多了一个本领,它对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发展都有重大的作用。当前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还不完善,中考、高考没有民族语文而只有汉语文试卷,以汉语文科计算成绩,为了学生的升学,在汉语教学上下功夫是可以理解、允许的。但是,也要知道,壮语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基础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壮语是壮族学生的母语,采用母语教学,能够发挥母语的优势,使学生的思维路子畅通、正常,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加速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进程。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以母语为教育工具的专家会议就这样指出:母语是入门教育和取得成绩的关键,是进行扫盲教育,扫除愚昧、歧视和贫穷的有利工具,对振兴民族具有潜在的催化的作用。壮族的这个母语,不论在什么场合,任何情况,都是壮族儿童、少年最佳的教学媒介语。从心理学来说,它是儿童、少年心灵能够自由表达与理解的有意义的符号系统;从社会效果而言,儿童、少年的学习透过熟悉的母语远比透过不熟悉的汉语进行要快得多,要有效得多。我们都清楚,壮族学生幼年时使用的是他父母亲所用的壮语,初始启蒙教育,是通过壮语进行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在壮语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母语非常熟练,很有感情,也特别的忠诚。因此,不仅他们的思维与壮语有关系,就是他们品德的培养,人生观和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接人待物的模式,个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奋斗目标的建立与确定等等,也都与壮语有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母语的这种作用,规定了运用母语教学的优越性、自然性和必要性。与此相反,如果不把母语教学作为基础,把它放在主导地位,一开始就用汉语教学,那么学生学习时不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处处碰壁,非常不顺利,就很容易产生母语自卑感和母语失落感,产生厌学、畏学心理,严重的话,可以发展到对自己民族和民族文化产生自卑。这对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的繁荣也是不利的。再说,壮族地区缺乏汉语的语言环境,要求学生学好汉语,并要求他们用汉语作为熟练的学习其他科学领域知识的工具,那是困难的,是短期内办不到的。所以必须强调支持对壮族儿童、少年进行母语的教学。这种教学,不是拐棍、手杖,而是要长时期的持久的,直到真正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壮语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壮族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要把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开去,就得有受过壮语教育的人才。这些人才,熟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有能力开展收集、记录、整理工作,特别是初始的工作,没有壮语文是不行的。同时这些人才对壮族人民来说有认同感、亲切感,非常有利于开展工作,也容易得到壮族群众的广泛支持。

三、壮汉双语教学法的研究

双语教学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一种特殊规律的民族教育问题。要实施这一类型的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科学的研究工作。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这类教学都有过研究,并有成果问世。如美国曾出版两本书,一本叫《变革,反应或创新》,由苏姗·吉尔伯特·斯内德编撰,一本叫《美国的西班牙英语教育》,由曼纽尔·拉米热兹著。这是两部比较早的双语研究的专著。英国威尔士大学的科林·贝克(Colin Baker)、西尔维亚·普瑞斯·琼斯(Sylviq Prys Jones)于1997年也编撰出版一本名为《双语教育与双语现象百科全书》的书,这是双语教育和双语现象领域中一本重要且全新的百科全书。语言学界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国的部分语言专家学者,也在关注和积极开展研究双语教学问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戴庆厦等编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盖兴之著的《双语教育原理》等,都是有影响的紧贴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科研成果。还有一批作者陆陆续续地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文。比如1983年召开的全国民族院校汉语教学研究学会以双语教学的问题作为讨论中心议题的年会上,不少与会者宣读了这方面的论文,有些论文在会后登了报上了杂志。1997年在南宁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后,也不断有论文公开发表。这些成果反映了人们对双语教学研究的认识和重视。但是,从总体来看,人们对双语教学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且基本属于理论性的探讨,总结一般的规律,表层的东西多,实质的东西少,具体方法的研究则更少。广西壮汉双语教学战线的人员,对这个方面也有所探讨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比如提出了壮汉双语的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就是比较语法和比较语音学。这种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以壮汉语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壮汉语是不同的两种语言,通过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壮汉之间的异同和联系,了解它们的共性和特殊性,从而理出壮汉之间的对应规律来。这种方法是正确的、科学的,但是它也还是从理论到理论的东西。如何对比?如何实施?它们的对应规律如何?小学阶段如何进行对比?中学阶段又如何比较?都欠具体,可操作的条条、点点都没有。所以,我认为,壮汉双语战线的人员必须下大力气,狠抓壮汉双语教学法的研究工作。对下面的几个问题必须及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1.壮汉双语教学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的研究。汉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科学的教学原则,例如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愤启悱发、藏息相辅、直观性、量力性等一般性的原则;还有如语文科的双基并重与开发智力相结合、听说读写训练相结合、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等特殊性原则。壮汉双语教学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借鉴汉语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制订若干条独具特点的教学原则来。

2.教材的编写如何体现壮汉的紧密结合。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教材如何才能适用于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时代需要,也是必须研究的。现在的双语教材,虽然有壮、汉两种文字,但各科是壮、汉各一本书的。这种壮、汉文分家的课本,构成了壮、汉各自为政的两套教师人马和壮、汉各不相同又无相联系的教学方法。这往往容易造成某些知识的重复,或者遗漏,或者不平衡。教材不能将壮、汉融为一体,揉成一团,教师授课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3.研究对学生智能的培养。智能就是智力和能力。壮汉双语教学,要培养的是双语双文人才,与单项的汉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不相同的。那么,对学生的智能培养,就要有具有特点的将壮汉包含在其中的培养措施。如在语文科中想像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读、写能力的培养等。无论如何是不能完全生搬硬套汉语教学的做法的。

4.双语教师培训的研究。教师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对双语教师的培养提高必须重视。双语教师是特种教师,对他们的要求远比单语教师要高;他们的能力也必须比单语教师要强,除了具有一般教师的素质外,还要有壮汉两种语言文字兼通的能力,能把壮汉两语熟练地结合起来的本事。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培养,严格训练,例如双语表述能力,双文阅读、写作能力,双语双文教学设计能力,双语双文密切结合的教学方法,等等,都应当进行有序的训练。自然,对他们的品德的培养,献身精神的教育,不怕压力、勇于进取的意志的锤炼也是不可少的。目前没有专门培养训练壮汉双语教师的学校,可以通过各种短训形式或到大学进修的办法来解决。

5.课堂教学研究。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这是一项非常细致、具体的研究内容。科目的不同,课堂教学方法就不同,课文类型不同,课堂教学方法就各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就要各显神通。如具体到语文科目来说,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如何进行教学?课堂怎样用语?以汉语为主还是以壮语为主,还是壮汉两语同用?同用又怎么相配合才能得当,交合使用才有序?时间如何分配才合理?还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理解问题的深化等方面,都必须潜心研究。

上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都要赶快着手研究。教育领导机关,应当把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组织起来,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了解情况,制订计划,进行表层的、深层的探讨研究。民族语言文字专职研究机构,先把与教学无多大关系的项目,或者长远的任务放下,走出机关,到学校去,扎扎实实地做本职的工作,真正做到研究为教学服务,为现实服务,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双语教学的具体操作者,接触具体,体会也具体,大家应当紧密结合本科目的教学实践,有方向性的研究,总结出具体的教学方法来。总之,只要整个战线的人员齐心协力,坚持对壮汉语的教学和研究,双语教学质量一定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壮汉双语教学一定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并产生出高值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壮族地区的民族教育事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第三篇:壮汉双语教学对学习汉语文的影响的研究

壮汉双语教学对学习汉语文的影响的研究

摘 要:本文将简要分析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主要障碍,其中包括语言障碍、思维障碍和心理障碍三个方面。并对实行壮汉双语教学对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壮语 汉语 双语教学 主要途径

一、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主要障碍

1.语言障碍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一直以来各少数民族之间习惯运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在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时,存在语言上的障碍。汉民族语言与壮民族语言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中都呈现各自独立的状态,例如在壮民族语言中,北方壮语没有送气音,而南方壮语中不存在翘舌音。[1]

2.思维障碍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而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有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反映。这种反映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因此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相互产生促进的关系。在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过程中,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壮族学生在进行汉语文考试时往往会不知道怎么写或是写什么,有些同学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后,通常也是思维调理和语言逻辑不清晰的文章。其次,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多为我国边远地区中,受现代技术和先进思想的影响较小,因此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仍处于传统和闭塞的状态。[2]

3.心理障碍

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大多数的时期都是处于被压迫的状态,并且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少数民族仍生活在边远地区且经济水平和信息技术落后,继而存在自卑的心理。其次在我国建国后就确立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国家制度,旨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但有些极端的学生会在接受帮助时产生被歧视心理,从而影响汉语的教育事业发展。[3]

二、壮汉双语教学对学习汉语文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文深入理解

在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思维习惯的障碍,如果直接使用汉语授课会导致学生很很理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时实行双语教学,有利于加深壮族学生对汉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学习效率和进度。多数的壮族学生对汉语不是十分熟悉,并且不能够完全理解,因此在进行汉语文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课本中和思维中找到对应的壮族语言和文化载体,使学生形成知识记忆,因此在汉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讲汉语知识转换成壮族语言进行讲授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逐步提高汉语能力及知识储备。

2.有利于培养学生汉语思维习惯

在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时,实行壮汉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壮族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而得出的结论,需要用言语进行表示,因此可以理解为思维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及能力。由于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俗的不同,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思维方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思维上的差异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即使是同一民族之间,不同的人也会存在不同的思维习惯和想法,但是思维习惯会严重影响语言的表达与理解。

3.有利于知识和情感的相互渗透

实行壮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壮族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促进汉民族和壮民族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首先在汉语文的教学中进行汉壮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壮族学生更好的理解汉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其次,壮族学生学习汉语,能够帮助其更好的了解汉语言和汉民族文化,并能够促进汉语言及文化在壮族中的普及和传播。壮族学生对汉语及汉文化的喜爱与学习能够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各民族大团结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利于语文知识和民族情感的相互渗透。

三、汉语文教学中壮汉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

1.在教材和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

汉语文教学中壮汉双语教学的实现,首先要在汉语文的教材中加入壮族文字,并且在教师教课的过程中应使用双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将汉语和壮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学习和比较,从而促进壮族学生对汉语文的知识的理解。具体的教学方式有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汉语文阅读、吟咏和函咏等,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汉语文的学习和理解。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像联系和结合,从而培养壮族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最后充分利用教材,并增加关于阅读和写作的联系,从而切实的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转变学生思维

思维是形成语言表达的前提,而写作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壮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汉民族不同,并且汉语词汇和语法等积累少,因此在写作练习时往往不知如何表达和描述,并且进行思维转换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在汉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顺利的实现双语教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汉语写作等环节的练习。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进行演讲或回答问题前,先写成书面形式的草稿,既锻炼思维和写作能力又能防止表述错误。其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口头表述,当其能够明确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后再写成书面作文。

3.坚持个体和群体齐进步原则

基于激励理论,在实行壮汉双语教学的环节中,应加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激励制度,并坚持个体和群体一齐进步的原则,使学生在鼓励表扬和互相帮助下更好的学习汉语文。首先可以对学习热情高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其次不能只重视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重视群体发展,因此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其中优等生和进步较慢的学生各一半,通过成绩的较好的学生带动其他的学生一齐学习,从而保证个体和群体的进步。

结语

在壮族地区汉语文教育中实行壮汉双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壮族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促进汉民族和壮民族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壮族学生的汉语教育,能够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早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宁婵.民族双语教学的研究――以壮汉双语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14,33(05):149-151.[2]曹红梅,李芳兰.广西壮汉双语教师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J].民族翻译,2010(02):84-92.[3]?⑽渚?.城市化背景下壮语保护的困境及对策――以百色市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6,32(04):38-42.

第四篇:浅谈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多年来,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加强了双语教学工作,对双语教学颇为重视并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财力,但是总体上看双语教学质量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教育质量。新疆少数民族虽然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受双语教学,学汉语,学到大学,汉语交际能力为什么差得还是这么远?此现象,的确令人深思。本文就双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在实施“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资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新疆的汉语教师队伍和双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自治区双语教育事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双语、汉语教师基本功欠佳。新疆的教育水平不均匀,北疆与南疆教学成效差距偏大。南疆条件艰苦,语言环境偏差。农村学校的汉语教师在“双语”教学中承担的任务重,其他学科教师的汉语授课能力不高。而现有的有些双语教师语音、语调不准;汉语水平也达不到相应的要求,缺少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知识能力。

1.2偏重读、写能力的提高,轻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学重视读、写能力的提高,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目前,农牧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普遍存在着重视教师讲解词语或课文的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得到听、说的训练机会,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双语”教学不单纯是“我教你学”,而是以汉语交际为主的教学。

1.3地区间,城镇,县城间差距很大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居住程度越高,聚居的面积越大,双向交流的机会越少,双语的发展越慢,双语教学的实行越困难。城乡间的不平衡。和城镇相比,广大农牧区汉语教学水平差,发展慢,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农牧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商品经济不发达,许多地方是贫困地区。

1.4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态度和认识不到位。

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思想认识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没有从民族的发展角度去真正认识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初中生,以片面的民族感情为出发点对待汉语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2.1大力提高汉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拓宽基层教师的补充渠道,优化“双语教师”队伍。培养人才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关键性措施。从现实情况来看,自治区中小学大部分双语教师水平不高,基本功不过关,因此教师培养工作迫在眉睫。合格的双语教师是实施双语教育的关键,他们应该具备语言、理论和教学技能技巧三种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快建立一支思想业务素质高、结构优化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双语教学改革的有力保证。扩大优秀骨干教师群体,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建立一支优秀双语教师队伍。要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和管理工作,拓宽教师招聘渠道,进修培训、调整岗位、吸引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双语”教学,缓解“双语”教师匮乏的矛盾。同时要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课堂教学技能,使他们必须具备汉语授课能力。学校还要为双语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实施制定计划,严格检查。

2.2从新疆各地实际出发,实施差别化双语教学模式。以增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和母语两种语言能力为目标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总体性的目标模式。由于新疆各地民族分布、地域性历史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各地在实施这一总体模式的过程,还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等原则,实施差别化的教学模式。只有真正落实好这些原则,一个寓多样于统一的双语教学政策才能落地生根,得到新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衷心拥护。

2.3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双语教育的质量。教学方法是对教育效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摸索出一套实用、有效地教学方法,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教师首先要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充分的理解,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后,制定出课堂教学计划,涉及具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步骤。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让他们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未来自我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4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和督导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实施“双语”教学工作的保证。要尽快形成良好的“双语”教学课程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课程评价要遵循《中小学“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和《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指导纲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全面、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重视文化、语言、知识等方面的培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建立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督导制度是确保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科学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党政领导的重视、健全的工作机构和管理体系是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

总之,推进“双语”教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我区“双语”教学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需要我们社会各界关注和完善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合格的“双语”人才。

第五篇: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阿克苏市第七中学

教研室

2012年10月11日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双语”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弱:

关于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学生汉语基础能力弱,学生虽然从小接触汉语,但是汉语水平还是比较弱,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依赖母语,不能直接用汉语思考,所以我校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贴进生活,贴进时代,内容健康又丰富的学习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利用汉语,组织学生生动活泼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我校还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汉语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浓厚兴趣。

二、“双语”班授课的教师汉语水平教低:

“双语”对于我们本地区,本民族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能以“双语”授课的教师水平有限。因为,他们的专业起先是以本民族语言为主学习,外带一点基础汉语课的知识内容,而着一点点的基础汉语的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听课和教师授课的需求。而且,我们学校中各专业中用汉语学习本装业的教师少之又少,所以,在“双语”授课中,教师汉语水平的低直接影响到教师授课水平和学生听课水平。

三、“双语”课中专业术语的接受能力太低:

在我校“双语”教学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专业术语主要体在双语理科中,如:物理、化学、数学等。这三科的授课过程中,碰到专业术语老师会以汉语和母语来做详细的解释,但是学生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语的接受而不注重汉语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双语”理科授课中,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就很低,这在学生中是一个大问题。我校认为,“双语”授课应建立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自己能力的评价体系中。从实际出发,全面的考察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所具有的汉语水平,从而辅助理科学习专业术语上。

总而言之,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汉语课程的多重功能,决定了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上。

阿克苏市第七中学

教研室 2012年10月11日

下载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壮汉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双语教学在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师资......

    浅谈新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疆双语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受教育者可同时掌握汉语与本民族语言,并可借助两种语言进行高效学习、交流等,以提高受教育者对本......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疆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儿童在幼儿园或小学班阶段接受基础教育,教师使用哈汉两种语言组织教学和进行日常生活管理(包括保育工作)哈汉双语既是少数民族......

    社会变迁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变迁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 李杉) 摘要:随着社会化大发展的不断深入,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中,尤其是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双语教学成为了......

    浅谈新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双语教育在我国实行已经经过了5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批双语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教学逐步走向......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校基本情况:我校有由5名支部委员组成的学校党支部,由11名委员组成的校委会;有12个教研组,各教研组教师非常团结,一心一意共同开......

    探讨双语教学在教学中的意义

    探讨双语教学在教学中的意义 2013-01-25 11:38 来源:www.xiexiebang.com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双语教学意义 【论文摘要】双语教学是现代教学经济国际化的影响下所形成......

    双语教学中的生物化学词汇

    双语生物化学词汇 Glossary of Biochemistry Bilingually A Absolute configuration(绝对构型) The configuration of four different substituent groups around an asym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