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时间:2019-05-13 02:0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第一篇: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

李丽琴

新课标的实施中,阅读教学无疑是占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实验稿)而获得这一重要途径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重视阅读的基础——朗读。新课标也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为朗读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生不会读,阅读教学成为空谈。

因此,朗读作作为一门艺术教学,作为情感体验的直接者,应受到重视。如何选择朗读教学策略?

一、明确朗读的重要作用

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是获得审美体验的直接者;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及体验语感;朗读过程中的收获及积累到的好词佳句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直接源地……总而言之,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

二、正视教师情感朗读教学

教师带读、“整齐划一齐步走”的朗读方式已褪色,取而代之的是注重学生个性化行为发展的朗读教学,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正视几点:

1、激起学生朗读欲望,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可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把朗读变为积极主动的行为。

2、示范读文时,必须注意教者语言的亲和导力,要引起孩子共鸣。

3、注意朗读训练也应由扶到放,迁移导练。教予朗读后,应放手让学生试读与文章内容相似的片段,鼓励大胆朗读并评议。

4、重视片段、句子的朗读训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做的选读——细品——挑句——试读——说理由。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多鼓励,给予学生肯定的赞扬,要细心聆听其朗读,尊重学生说出每种读法的理由。

三、注重教予学生有感情朗读方法步骤 要让学生真正会朗读,关键要教会其方法:

1、初读。

了解课文内容。不了解课文内容就无法掌握朗读的方向。

2、定情。

朗读必须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给朗读内容定“情”,或喜或悲,或刚或柔,或抒情或平叙等。如《放风筝》一文讲的是作者放风筝的快乐,因此可给予确定朗读感情为“喜悦之情”,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讲述小女孩在大年夜惨死街头的故事,可定为“悲哀之情”。

3、定调

根据课文的感情色彩确定语调,即语音的高低,语气的轻重,语言的节奏等。不同的课文,感情色彩不同,语调也就不一样了。如《荷花》一文,作者心情是舒畅的,感情色彩为“喜悦”,语调也就轻快。而《匆匆》一课,是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易逝的无奈与深思,语调也就偏低,节奏较慢。

4、富于变化

大致确定文章的“情”与“调”后,就要注意文章整体性的朗读变化,即使是同一篇文章,其内容是变化的,朗读感情也应随之而变化,或快或慢,或喜或悲,抑扬顿挫,控制自己的内心与情感,源自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观潮》一课,“潮来前”应带高兴、急切、盼望的语气朗读,“潮来时”则是兴奋、高昂、快速语气读,“潮过后”则是依恋、缓慢语气朗读。朗读还必须注意角色不同的语调,如《小壁虎借尾巴》为一年级教材,是幼儿读物,应用童音读,同时还必须区分黄牛伯伯、燕子阿姨等四种角色的不同语气朗读(如黄牛伯伯的声音低沉、苍老,燕子阿姨则温柔,中速朗读)。由此,可得出朗读富于变化的规律:心由文流动,情随心起伏。

四、重视朗读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该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对朗读的评价方法,由此亦可见,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性。

只有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并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诵读,才能在朗读实践中“增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新课标的实施,解放了教师多年的应试教学束缚,更是发展了学生。重视朗读,让孩子在朗朗书声中去体验语感、认识世界、欣赏美好,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知识的天空吧!

第二篇: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要重视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朗读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篇: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城厢中学

齐国芳

汉语的音乐性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决定着汉语教学必须以朗读为主,这是我国几十年语文教学积淀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历史上的文学大家、教育家们总结出广为人知的学习语文的至理明言,一直被历代学子奉为圭臬,但是由于受教学成绩的影响,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采用教材分析为主的授课模式,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的课堂表现形式,形成了语文教学不读或读得不多的怪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失误。人们在冷静思考、总结失误的教训之后,频频发出回归传统的呼声。有人却对此表示担心,认为强调朗读是死记硬背,会让学生成为“三味书屋”里摇头晃脑的书呆子,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完全多余的。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教材教法发生了根本变化。必须明确,民族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民族教育的沃土中,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理由如下:

一、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因为语感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理解语言,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敏捷。反复诵读名家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诵读,把文章读得琅琅上口,对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与格调已经十分熟悉,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这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

二、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必须依靠对课文的正确诵读。中小学语文教学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非轻易可以练就,它是在千百遍按照汉语普通话规则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的。“熟读是把一切成例化成习惯。”如果能促进学生用普通话千百遍地正确朗读课文,形成了习惯,方言及语言渣滓也就容易清除了。

三、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体裁和不同的教学程序去选择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例如,在课文分析之前,通过齐读,让学生熟悉内容,有利于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在课文分析之后,再借齐读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大有帮助

反复吟咏典范文章,“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章节、段落,予以反复吟诵体味,久之,对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就有了章法。毛泽东青少年时读书采取“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相结合的方法,每读一文总是反复诵读吟味,用心领会它的意义、气势、节奏和神威。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五、饱含感情的朗读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是一门艺术,它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光明日报》高级记者樊云芳就是听了齐越广播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感动不已,而立志当新闻工作者的。我很重视发挥朗读的作用,或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或放朗读磁带,或组织学生录音。可读全文,可读片段,可分角色朗读,戏剧选场则可指导学生表演。朗读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节奏分明。语速适当、感情真挚。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首先让大家回忆了周总理的音容笑貌,介绍了十里长亭送总理、万人空巷哭英灵的情景,接着表情朗读了全诗:通过人们热切的呼唤和山河、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画面,赞颂了周总理为人民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的深厚感情。老师的真情感染了学生,朗读到最后,同学们个个眼里闪耀着晶莹的泪花,有的还失声痛哭起来。

六、通过朗读还能发现默读中不易发现的问题

我们常以“琅琅上口”、“佶屈聱牙”来评判文章的优劣,这显然是从朗读时的语感来说的。有些文章的语句默读时倒还感觉不到有什么问题,一集中精力朗读,便觉语感不对。例如我在教《从三到万》一文,读至“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环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一句时,是学生发现了错误,提出“处理不好”只会“影响成功”,怎么会“影响失败”呢?于是,我发动学生讨论。结果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文章中的一个病句,“成败”应改为“成功”。

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讲”、“读”、“教”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运用,并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四篇:浅谈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浅谈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镇原县方山乡蒲河小学 张天堂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和品味文章。因此,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去“读”书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因年龄小,玩心重,自制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使有时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但眼在书本上却心不在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只要有兴趣,学生才会有学语文的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学语文的渴望,这种渴望才会在我们上语文课时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在语文课下课铃声响后,让学生发出“语文课多么有意思啊!”“这节课怎么这么时间短”的慨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读,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坚定学生的自信心。整个课堂应是听不到指责声和感受不到压抑感,即使学生读得不好,也应予以积极反馈。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言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读,而且在读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二、课堂教学把好领读关

领读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简便快捷,教与学的效果显而易见。

首先领读有助于学生建立词句的概念。领读是以词句为单位加上领读时强化词句训练而做的技巧性的朗读处理,使学生在听读中感受词句的间歇停顿和体会其结构特点。比如《小英雄雨来》一课中的“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通过领读,使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领读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领读是综合性的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伟人的崇高与英雄人物的杰出。如李大钊在局势严峻的情况下回答自己的女儿说:“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通过读,使学生体会到李大钊对党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三、注重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会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主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我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我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我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热闹街市”高声快读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低语缓读读出流连山乡村野地的舒畅。最后,我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通过对词语的揣摩,从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总之,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朗读训练,以“读”为本,方法到位,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五篇: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姓名:李雪梅

单位:凤城市通远堡镇中心小学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不少,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空洞繁琐的分析多,把一个原本好好的整体(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必要的提问多,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问问答答,而学生所得到甚少;作用不大的板书多,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学生忙于做笔记,老师讲的一点也听不进;而潜心读书时间少。致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未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不少困难。为了克服这种毛病,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教学。

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

一、教师范读 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 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激光》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重点段落 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又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演出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 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角,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知道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通过以上的朗读和思考,学生对闰土的形象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

又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下载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应重视朗读

    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应重视朗读内容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朗读。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朗读者能够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积累知识,提高鉴赏与成文能力。但是在今天的高中语文教......

    重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朗读训练5则范文

    重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重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作者:张惠华 文章来源:张惠华 点击数:2917 更新时间:2008/1/8 在现行考试制度这一指挥棒的影响下,许多从事普通教......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摘 要: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话题,分别从激发兴趣、夯实朗读基本功、朗读指导、分层朗......

    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摘 要】朗读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目 录 内容摘要 ........................................................................................................... 2 〇、前言 ................................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范文)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入手的。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青浦区徐泾中学 孙兆静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言文的魅力历久弥新,其蕴含的文化精髓哺育了一代代中国人,尤其是选......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作者:艾红英 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年第37期 我班虽说是县城的中学,但班上仍以农村孩子居多。农村孩子淳朴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