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课程新观念》心得体会
关于《新课程新观念》心得体会
关于《新课程新观念》心得体会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读了《新课程新观念》,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
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
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
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
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第二篇:新课程新观念
新课程新观念
新课程新观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第三篇:语文教师的新课程新观念
《语文教师的新课程新观念》
我国的课程改革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其目的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1】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即“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着眼于学生充分发展的特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合作是一种开放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总是试着无能为力改变,所以创新、探究和发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在新课程指导下,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位各色别样人生。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为我们打开了春天的大门,让我们为教育事业投入一颗赤诚的心,在教坛上播洒我们的汗水,为学生奉献我们的满腔热情。我坚信:只要有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不懈的努力,不断开拓进取,我们必将迎来教育事业的盛状,培养出一代各具特色的、新时代的人才。“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第四篇: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新观念
学员:马学琴
通过近两个月的在线学习培训,我对目前的的环境有了进一步清晰的认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深感自己的责任之重大,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才能与时俱进,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本人撰写了一篇教学论文如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第五篇: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走进新观念,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观念,走进新课程》论文
„„ 深入开展教学领域的各种改革,把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真正落在实处
山东省中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初中英语)心得体会
听了陈佩瑞研究员的精彩报告,了解了当前我省的教改形式、教改前沿领域广泛传播的教学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实施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对教师的要求,收获很大,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以指导今后教学。
一、当前山东省教改形势
当前我省教改形势:成绩很大,问题不少,任务艰巨,仍需努力。
(一)我省教改可喜的方面(6)
1.素质教育由20世纪90年代朦胧教育理念的倡导和学术探讨成为比较清晰和完善的 教育理念。十几年艰难实践初步摸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并上升到党和国家的决策。
2.创新教育(创造教育)、合作教育、尝试教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研究性学习等一大批新的教育理念广泛传播和实验,丰富了素质教育理论,促进了各方人士特别教育工作者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的转变,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3.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各项教学改革有理念到实践,由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由课外活动到课堂教学,由单纯减负到课程教材改革,由教学改革到考试制度改革,由局部区域推进到全省范围内进行整体推进,成为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一种主流化趋势,预示着教育改革的方向。
4.中小学课程改革以使用新教材为标志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旧教材的最大弊端是重知识轻能力,中形式轻内容,忽视了人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系统训练,中小学新教材对旧教材体系有了很大突破,以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和关注人的发展为重点,构建课程和教材体系,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系、普通教育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的关系、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关系。
5.教学改革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中心,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内在需求,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多项教改实验,在实验中锻炼壮大了教育科研队伍,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他们是我省教育教学改革的中流砥柱。
6.一大批致力于教学改革的著名专家来我省推广经验,推广各种教学法:尝试教学、发现教学法、异步教学法、张思中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法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很强强的操作性,推动了我省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我省教改存在的问题
1.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落后,传统观念、思维定势、习惯势力太多,视野不开阔、思维不敏捷、观念不先进。
2.山东省缺乏完整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整体改革。
3.山东省教育大省、人口大省,缺乏名校、名家和大家。
4.各级宏观决策领域同微观管理和决策之间存在着厚厚的隔离带。
5.面对国家中小学课程教材的重大调整和高考3+X的推行,中小学难以适应,陷入巨大
困惑。老办法不灵了,新办法找不到,出现了好多教育改革的盲点和误区,急需指点迷津。
二、当今山东省教改前沿领域广泛传播应用的教学理念 1.探究教学论
基本要点: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带领学生主动认知探究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探究 为切入电组织教学活动,教材仅是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一种依据,教师不能单纯教教材,而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应当教材为我教。教师应当是教材的鉴赏者和探索着,学生是教师的探求伙伴,合作伙伴。师生一起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教育生态理论
基本要点:学校和课堂应当是一种生态环境,学生是这种生态环境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鲜活生命体,他们有情感、有人欲、有理想、有追求、有个性、有尊严,教师也是这种生态环境中的生命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
提出: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2)把班机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3)把创造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4)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3.研究性学习理论
基本要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本质(主要做法):
(1)让学生亲自获得研究的积极体验。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人品质。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5)以学生参与研究过程为基本形式。
4.合作学习理论 基本要点:
(1)每个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都有各自不同的潜能,这种差异应该得到承认,不同潜能应该得到充分发挥。
(2)教师和学生都是人,都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个人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都应得到张扬。
(3)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在师生之间,特别是在学生之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教学乡长,共同达到和谐。
(4)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的个体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团队活动。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合作对象 :(1)师师合作(2)师生合作(3)生生合作
合作过程:(1)全员合作(2)全程合作 5.多元智力理论
(1)语言智力(2)节奏智力(3)数理智力(4)空间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
(6)自我反省智力(7)人际交往智力(8)自然智力(9)生存智力
三、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新课程新在哪里?
(1)新课程设计的改革目标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环境意识、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
趣、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新课程设置基本格局以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开发智力为中心,通过创新课程标准,编制新教材、实施新教学策略、使学生或知识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在心课程实施策略设计中特别强调研究行学习,要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接受行学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模式,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和性的合作的过程。
(4)在课程设置上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彻底打破了多年来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分割和不衔接,有利于在我国实施最基本的国民素质教育。小学以综合为主、初中以综合与分科为主、高中以分科为主
(5)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上大胆进行整合(课程整合、内容整合)
(6)在整个教学中强化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工具科,以及信息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大力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
(7)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8)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留出较大的余地鼓励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搬出各自的特色。
(9)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0)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和多样化。
2.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1)参与校本课程开发(2)参与教材使用(3)转变教学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4)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5)指导学生收集、选择和处理信息。(6)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7)用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全面评价学生。
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1)素质教育是哟中心的教育理念。
(2)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新的增长点。(3)新课程是支撑创新教育的框架与载体。
五、实施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1.更新观念。
2.优化教学目标。(“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备人生”)(1)铸造一个灵魂 :中华魂(2)两种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3)三种能力:学习能力、时间能力、创新能力 3.优化教学过程:“激趣、求异、探法、迁移”
六、对教师的要求 五做五不做
1.不做只有一桶水的教师,要做有长流水的教师。2.不做蜡烛,要做火炬与灯塔。
3.不做春蚕,要做叱差风云的蛟龙。4.不做泥土,要做出墙的红杏。5.不做人梯,要做火箭和飞船。张雪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