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19-05-13 02:3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艺术类高职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艺术类高职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研究》。

第一篇:艺术类高职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阐述了专题教学研究的概况,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艺术类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和学习特征,分析了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实施专题教学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生;专题教学模式;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128-02 专题教学研究概述

专题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被翻译为“基于项目的学习”、“专题导向的教学”、“以专题为基础的教学”或“基于主题的学习”。纵观国内外关于专题教学的研究文献,专题教学的主要理念是以建构主义、认知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种真实的教学情景,配合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主题为主要形式,以主动建构为活动主线,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主题也称为问题或者专题,内容覆盖多学科领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多种学习和研究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生产或创造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实际能力。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国际教育技术协会)的dave moursund从专题教学的构成要素角度将专题教学定义为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创作探究完成开放性任务的过程,学生对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权,任务内容跨学科设计,任务的完成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学生是主体,以团队的形式围绕主题,利用信息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作为设计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提供资源和建议。

专题教学形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是主体,主要以小组合作或协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2)强调真实情景,以本学科教科书或大纲要求为指导,主题设计跨学科领域;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4)专题探究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并非在单一学时内完成;5)专题成果是一系列和专题相关的个人作品或者小组作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与总结,专题教学设计按照授课方式和组织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专题教学;一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专题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第三种是完全基于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模式。

专题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国外关于专题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早,很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中小学校联合起来一起开展专题教学的研究,并建立了大量的专题学习网站。在基于课堂的专题教学模式中,国外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某一专题的教学时,教师设计一系列与专题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可以通过活动的参与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

国内对于专题教学的研究起初大多应用于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中小学开展专题教学开始是在文科性质的学科教学中,大多集中于课堂进行,比如语文专题教学,课堂上以专题的形式,学生之间进行研究性学习。随着研究的深入,专题教学被普遍用来实现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期刊网上搜到的相关文献分析,我国对于专题教学或者专题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大多集中在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利用和评价上。

江苏省大多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即大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各个学校安排的课时数各不一样,但是课程结束后大都要求学生参加江苏省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者国家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各个学校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通过期刊网查询,很多大学老师或者学者专家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教学手段的改进如多媒体教室、网络远程教学、自建教学平台等;教学方法的改进如任务驱动教学、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分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内容的改进如更新知识内容体系、针对本校学生自编教材、增加第二课堂、改革课程内容体系等,教学模式的创新如1+x+y的模式、学科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知识整合的模式等。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大量引用了专题教学模式,比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几个院系的专业教学就是采用了专题教学法,专题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有多个学科老师共同组成一个专题研究小组,学生在专题活动中学习一系列和专题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这种专题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穿插于不同学科之间,认识并掌握各学科的特性与共性,并对各学科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合,最终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艺术类高职生计算机基础课专题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

结合艺术类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和学习特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题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

1)针对大纲要求和社会需求,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分类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不能偏离大纲要求,但是也不能僵化和牵制于大纲内容,社会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知识更是层出不穷,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应用于社会。所以要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内容结合大纲要求和社会需求进行专题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由于认知风格、学习环境、个人背景等有所不同,学习内容和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比如理工科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比文科性质的学生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都比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强,而艺术类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既不同于理工科学生,又不同于文科专业的学生,这就需要针对艺术类高职生的特点和要求,对专题内容进行筛选和定位。

2)结合艺术专业,确定专题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梅瑞尔(merill)在美国权威教育技术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以下五种教学基本原则,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者参与真实问题的解决;学习者原有知识与新知识有联系,且受到激活;知识是以展示的方式呈献给学习者;学习者运用新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学习者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整合(迁移)到现实生活。毕竟计算机信息技术只是大学课程里的基础课,而且学时很少,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不怎么重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迟到早退、逃课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专业课程,计算机作为一种应用技能,本来就是为生活和学习提供辅助,专题内容的范围可以涉猎于多门专业学科,至于内容的深度,可以根据所要掌握的计算机技能适当拓宽。与专业结合,解决现实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学习效果更加实用。3)课堂教学为主,网络专题教学为辅

专题教学的设计过程是否具有可行性,首先要看本课程的学时是否足够;其次要看教学资源和配备设施的状况。笔者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由于学时较少,机房资源有限,故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网络专题教学为辅的形式。教师需要把课堂教学中的专题教学设计过程、每个专题需要的课时分配以及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专题教学的研究性学习等,都需要重点分析和研究。

4)基于校园网,以专题的形式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建立专题学习导航与评价网站

专题教学的结果是一系列与专题相关的个人作品或者作品集,有效的反馈或者评价可以更好地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有效学习的程度。以专题教学目标为依据,建立每个专题的评价指标。专题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依据放在校园网的专题学习网站上,以专题为类型,以作品内容为依据,把与专题相关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专题学习导航。基于校园网的专题学习导航和评价网站,方便学生查到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与交流。

5)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于学习技术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学习能力

专题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品质,也是信息社会每个成员必备的生存能力,是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的培养能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个人专业学习的效果和今后的发展。

总结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几乎是每个高职高专学校都要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在高校中普遍不受重视,而且应试教育意识比较严重,课程教学方法传统老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能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大有人在,但是通过考试未必就能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没有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反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越不喜欢该课程,教学效果就越不好;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就越觉得这门课程没有学习的必要。专题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周淑梅

(大庆职业学院)

摘要: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计算机在各行业的逐渐普及,各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日渐增多,而各专业学生层次又参差不齐,因此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本文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高职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设想以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模式 改革

21世纪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所以,在计算机教学和教材中必须从学生运用信息工具、主动获取信息、善于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学习和信息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毕业后对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我国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目前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网络化和信息化,进而刺激了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要求是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一、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

我国各大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大体情况是一致的,基本都是呈现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与现行教育模式不相符合的现象,导致现行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其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

迫于社会形势的要求下,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而且周期短,但是我们的教学工作是个庞大的系统,相对来说,跟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速度,所以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相对来说不新鲜。而且在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中,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过多,学生在校可得到实践训练的机会相对少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没有以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实际为出发点,诸如此类的教学模式在制约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同时,降低了学生计算机的专业水平和能力。2.师资力量的发展不够

计算机专业知识是在近几年在我国受到重视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队伍,据调查显示我国现在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一定欠缺,一方面原因是青年教师居多,大多数为刚刚毕业的学生;另一方面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本身社会经验不足,教师只是重复的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而不能有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教学模式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矛盾

学生在接触计算机专业的初期,其教育程度、文化背景都是不相同的,所以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接受、理解和反应的情况同样是不相同的,我国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对学生进行统一的、集体的教育,导致教学缺少层次性和针对性,忽视了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的优缺点。

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1.模式框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开放、自主、灵活、互动”的原则,即以网络环境为支撑,学生为主体,教师助导、讲练相结合,小组协作学习为补充。

因此,针对学生特点和较完善的学习资源以及课程特点,在教学中以“自学讲练式”教学为突破口,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形成“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为主体,教师助导为辅的“自学—讲练—讨论—评价”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2.实施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把老师要求学生学改变为学生主动要求学好本课程。

2)创设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然都是围绕基础在进行介绍,但是课程内容具有很大独立性。这种课程一方面具有个别内容学习耽误不影响后续学习的优点,也带来学生觉得知识太散,不容易归纳掌握的缺点。

因此作为教师结合计算机知识总结教材体系是很重要工作,整个教材的内容实际上可以以体系结构为框架进行展开。教学中直接给学生一个框架可能是晦涩难懂的,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情景将抽象的框架结构,变成学生脑海的印象。

3)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各种方法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运用各种媒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达到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将所有问题都自问自答,学生很多时候还是不能真正称为学习的主人。因此结合教材内容给他们提一些问题,让他们下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能促进他们增加他们的兴趣和促进他们的学习。

4)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该过程包含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5)教师讲练

即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导示范,问题设计与组织、过程指导、学习过程评估的角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动手参与、自主思考、相互交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经过多年教学尝试和总结,在教学中采取针对学生共性问题,教师导学示范操作,突出应用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导学示范,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的掌握不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实际应用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同时通过教师的示范讲练,使学生将课程的知识点串起来,由点到面地应用知识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6)小组专题协作学习小组专题协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探研、互动、合作学习。通过了解学生们对课程学习的预期目标,根据同学们提交问题的类型、深浅程度进行梳理、归并,再以任务的方式分别将整理、提升后的问题下达各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学习、借助网络查询资料完成任务,最后把完成的任务过程或要介绍讲解的知识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在课程实训活动中现场进行讲解、展示。整个活动中,教师只对同学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及提示。

7)效果评价

评价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学生对本课程掌握、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其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个阶段。

效果评价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融于学习过程本身,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奖励,这种源于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内部动机,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节。师生们正是在这种相互监督、交流、反思过程中实施着评价。

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系统性的过程工作,而且其面临的改革工作也是多方向和多样性的,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际与教学改革方法的相结合,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寻求合适的教学模式,因此为保障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操作水平,不仅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培养专业的综合性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广东,王秋荣.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法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33).[2] 罗杰红,杨伟明.高职“四层四段四驱”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1).[3] 高加琼.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基于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2(12).

第三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调查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表

为了更好地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库,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现我校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特向授课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请各位同学,认真负责填写。

1、你认为在大学期间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否有必要?

☐ 非常有必要☐有必要☐可要可不要☐没必要

2、这门课程如果要开设的话,下面哪种开设方式对学习帮助大?

☐ 大一两学期,每周2节☐大一一学期,每周4节

☐ 大三第一学期2节☐自学

3、下面是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项目,你会选择哪项?

☐ 一级office(windows方向)☐二级office(办公软件高级)

☐ 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不参加以上三项等级考试

4、下面的教学内容,你认为对你是否有用,是否有帮助?

计算机一级考证指导:☐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计算机二级考证指导:☐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论文排版:☐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邮件合并(成绩单信封):☐ 很有用☐一般☐没用 ☐没学过

电子宣传片制作:☐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职工信息管理(excel):☐ 很有用☐一般☐没用 ☐没学过

电子商务知识:☐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PhotoShop图像处理:☐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常用工具软件使用:☐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计算机理论知识:☐ 很有用☐一般☐没用☐没学过

5、你认为下面哪种教学方法对学习帮助很大?

☐ 任务驱动式☐课堂讲授式☐小组讨论式☐不知道

6、你认为这门课程的实训任务量是否适量?

☐ 任务量太多☐任务量适当☐任务量太少☐无所谓

7、你认为老师作业批改是否会影响你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 影响大☐没什么影响☐影响小☐无所谓

8、你希望一学期中老师作业批改几次为宜?

☐ 4-6次☐7-10次☐越少越好☐越多越好

9、你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任课老师是否认真负责?

☐ 非常认真负责☐认真负责☐一般☐不认真不负责

10、你喜欢《计算机应用基础》任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吗?

☐ 非常喜欢☐一般☐不喜欢☐无所谓

11、《计算机应用基础》也学习了两个学习了,你对这门课教学方面有什么建议与意见?答:单击此处输入文字。

第四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研究与改革探讨

文/余莹魏书堤邓红卫陈坚祯 作者简介:余莹(1982-),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从事计算机教师教育研究。摘要:通过设置合理课程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养,实施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等措施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实现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思维和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77-02 1.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因此,不断加强和推进以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1]。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在计算思维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问题和不足。其中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陈旧、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1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认识的误区主要表现在,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只要能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计算机基础知识,能使用计算机就足够了。而现在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就已经相当普及,大部分学生对基本计算机操作和技能已经比较熟练。由此造成在校大学生普遍轻视计算机基础课程,认为自己都已掌握了,没必要再花费时间去学习这些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目前,有些高校已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减少,或将这门课程列为选修课,甚至从人才培养方案中取消[2]。2.2教学内容未能与专业紧密结合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仍停留在固定内容模式,缺乏与学生所在专业学科交叉知识的延伸,只传授给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却未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计算机思维。由于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等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及技能要求也不一样,因而,如果对全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采用完全一致的教学内容,将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难以让学生真正利用计算机思维去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水平的差异要求,结合学生专业背景,适当调整教学大纲。2.3教师队伍业务素质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师资队伍的业务素养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很多高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但是近些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在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一些新上岗的年轻老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存在不足,此外,也有些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地担任教学工作,在教学改革上思考较少,造成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比较落后,知识体系更新不及时;在教学上创新意识不强,导致学生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思维和操作技能难以得到提高。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进策略

3.1克服认识误区,正确看待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的意义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应重点突出强调该课程对其未来工作、学习及生活的影响及重要意义,可以依据不同专业的现实情况,精选几个实例来说明其重要性,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对其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主动自发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其次,学校教学管理者应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大学生今后专业学习及发展的重要性,纠正“计算机基础教学只是常用office操作软件的扫盲和上网知识的宣教”的错误观念,并建议教学工作管理者多参加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学术会议,多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院校交流学习,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认识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争取获得学校教学管理者的重视。3.2正确运用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促进作用

目前,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积极性很高,可以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积极影响,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改革。首先,利用全国计算机等级对服务器、考试机等的配备要求,促使高校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上增加投入,改善计算机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其次,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阅,可以激发高校计算机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的改革和创新工程中。最后,学生通过参加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考试,不但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可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自身计算机素养。

3.3改革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现在许多高校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自学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消化基本理论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思考和体会所学知识,培养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通过软件帮助系统或者网络搜索引擎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在自我学习中找到乐趣。

同时,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所学知识能紧跟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步伐对计算机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合理的课程设置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素养为最终目标,把能反映计算机发展趋势和时代特点的内容搬进课堂,让学生们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来解决他们可能面对的新问题。这也要求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及时更新,缩短教材的使用周期,要选择高质量的新版教材,如果条件许可,也可以组织本校专家编写适合自己学校特点和学科发展的理论和上机操作教材。

再次,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发扬教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对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学校应该在与教学相关的评先评优及考核机制上向一线教师倾斜,激励他们在课堂教学方面多思考、多创新。此外,学校也要多创造机会让一线教师参加公共课教学改革论坛和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在校内也可多开展相互听课、集体备课等活动,通过大家相互帮助和指导,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3.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互联网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与现代网络平台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不再局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课件和辅助教学软件上传到学校专门的服务器上,使授课内容生动形象地随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同学们也可在课后通过与校园网相连的任何一台计算机来观看和练习,达到比传统教学方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也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辅助教学软件来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可利用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带着预先设定的实验任务和要求进行在线自测练习和测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系统帮助提示或建议去独立完成实验任务,也可减轻实验老师的工作负荷。再次,运用计算机基础考试试题系统,实现在线无纸化考试。通过考试系统随机抽调试题,实现在线出题、阅卷以及成绩收集和分析等多个环节的一体化,提高考试效率。3.5培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素质、综合应用能力、独立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中,首先通过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进行操作和技能验证为主的基本技能实验培训;然后再进行以训练计算机程序能力、重在培养计算思维为主的计算思维素养实验;最后,以启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综合应用及创新实验教学[3]。在教学活动中,时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形成积极自主、独立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发实验室,增加探索性实验课程,或者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项目训练”,培养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既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也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把自己所学知识回报社会,使自身价值得到认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得到提高。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活、页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大赛等竞赛活动,多角度、全方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4.结语

计算机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素养要求不断变化,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参与实践学活动的能力,实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操作技能的目标。

第五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李玉生刘洪王延红

(沈阳医学院计算机与数理基础教学部,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由于中小学已经开始信息素养教育,开设信息技术课,大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再是从零起点开始。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源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使用总体上明显好于经济落后地区的生源,这种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造成的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增加了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难度。

实行分级教学可以解决学生不同需求,可以因材施教。同时也可以结合分级考试,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开展自主学习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势在必行,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 计算机 分级教学

1计算机教学面临现状和问题的提出

关于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国家教育部提出按三个层次安排教学:第一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等);第二层次:计算机技术基础(高级语言基础、数据库基础知识等);第三层次: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专业有关的应用软件)。

根据教育部2001年签发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的文件规定:2005年前,所有的中学及部分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现有内容的规定,前两部分的基本内容中小学也在学。由于中小学已经开始信息素养教育,开设信息技术课,传授确定性的、基础性的信息知识,大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再是从零起点开始 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源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使用总体上明显好于经济落后地区的生源,这种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造成的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增加了教学难度。

这就为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必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要求。

我们沈阳医学院计算机与数理基础教学部自2006年起,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实行分级教学、开展自主式学习、改革考核方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推行三年来,个性化、主动式的学习,以及实用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都能获得进步和提高。这一改革探索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全新思路,对今后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2.1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

2.1.1教学模式改革

以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三个教学层次作为教学安排和考核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的依据。

2.1.1.1实施分级教学

为了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入学前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对本科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行分级教学。

分级教学就是在生源素质不同、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在学生分级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在讲授、辅导、练习、检测和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避免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教学局面。

分级的规则与方法:入学后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分级考试,考试内容以测试对第一部

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依据,达到对第一部分掌握标准的学生编入高级班学习,没有达到标准留普通班学习。普通班学生重点学习和掌握第一部分内容和第二部分内容,高级班在第一部分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学习第二部分内容的同时,重点学习第三部分的内容。

2.1.1.2 加强自主学习,调整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学时数比例

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辅导相结合的模式上来。

2006年以前,沈阳医学院本科生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为32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16学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增加了课程总时数,增加教学内容但不增加课堂教学时数。课程总时数由原来的32学时增加至42学时(理论22学时,实验20学时),实验教学中的10学时为学生自主上机学习时间。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在课余时间(包括周六、周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安排学习内容、完成作业并通过网络提交作业。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内,安排教师辅导答疑。

理论课部分成理论讲授和集中辅导两种形式。按学习内容将理论部分分解为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两部分,其中,集中讲授重点讲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余下部分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将实验课分为集中上机实践和自由分散上机两部分。

集中实习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考虑到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将实验教学分为3个层次,包括验证型实验:针对技能差的学生;设计型实验:针对技能较强的学生;研究型实验:针对信息技能较强的和有爱好的学生。其中,普通班学生必须完成验证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高级班学生完成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

自由分散上机部分的要求与管理:将学生的规定实习时数按实习内容划分若干上机时段,完成第一阶段后进入下一阶段内容实习,每个人设立个人账号,教师通过个人账号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给出考核成绩。

2.1.2课程设置调整:

普通班课程设置:

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是针对前两个层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操作系统的不断更新,我们认为第一层次应讲解较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最新的操作系统知识及办公软件知识,由于学生在中学已经有了此部分知识,且一个软件一般都有一定的稳定期,利用较短时间介绍学生即可掌握。因此,应在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平台上系统地讲解一种计算机语言的基础知识。第二层次在高中讲解语言的基本知识(如目前是数据库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医学特点目前应讲解Visual FoxPro,重点应放在讲解语言的基本概念、数据库中表的基本操作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上,我们培养医学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目的,一是掌握语言的基本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应用打基础,二是通过学习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特别是程序设计部分能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开阔的思路,增强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使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及预防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三是,由于各种语言的设计思路基本类似,为以后学习其他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要在最短时间内讲解最重要的内容 因此前两部分学时不宜过多,要留出足够学时放在第三层次上,即讲解与本学科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

高级班课程设置:

对于已经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免修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课程,这些学生的分级考试成绩作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成绩进行登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可以免修和免试。同时,按学时对等的原则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专门为高级班学生开出《网页制作》等课程(32学时,2个学分),成绩合格的同学可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成绩登录,并记入公共选修

课学分。

2.2 考核方式改革

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等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采取不同的考试考核办法,同时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考核:

对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考察。主要是通过学生平时的实习报告和期末考试来评定,期末考试是通过考试系统来完成,高级班和普通班的考核内容完全相同,这样两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为客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

对高级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考察。采取“大作业”的方式,给学生设计大型应用能力测试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这项考察来判定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

考试分理论考核和实习考核两部分:

1.理论考试(50%)

将教考分离作为大学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步骤之一。建立“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库,研制智能组卷系统,完全实现教考分离,使命题科学化、规范化。

“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库包括判断题、填空题、术语翻译题、选择题和问答题等题型,每一题又包括题目、标准答案、知识点信息和难度信息,智能组卷系统根据事先输入的相关信息,自动组成标准试卷、试卷指标分析及标准答案,方便考试命题,提高工作效率。

2.实践考核(50%)

首先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上机实习时数,通过达标方式进入下一阶段实习。最后采取上机统一完成测试的方式考核学生达标情况,给出实验成绩。

3教学改革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些困难和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是分级教学层次如何划分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还有大量中间层次的学生如何教学的问题。学生入学前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南方有些省份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其高中阶段的考核内容,这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普遍较好(这部分学生可称为A级)。而有些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有个别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C级)。更多的学生介于这两个层次中间(B级),因此在分级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感到理想的分级教学应该划分更多的层次,至少应该划分为三个层次,对计算机完全零基础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补习。但由于学生课时安排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我们还没有能够实现更多层次的分级教学。

其次是如何确定考核标准才能体现公平原则。在考核方式改革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考核都有其标准和办法,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计入学生的整体考核测评,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第三,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要不断地调整高级班学生的教学内容,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使计算机教学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四,三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本科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逐年提高,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扩大高级班学生的比例,使更多的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五,由于高级班学生的上课时间都安排在周六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休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逐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特别是上机实习可采

取学生全部自主学习与教师专门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六,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分级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文系沈阳医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参考文献:

[1]王 敏,吴中博,姜洪溪.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福建电脑,2005(7):151-152.[2] 张 昕.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之浅见[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0):125-126.[3] 何显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报,2006(1):92-94.[4] 任 恺.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尝试及探讨[J].大众科技,2008(7):143.

下载艺术类高职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艺术类高职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论文(共5篇)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多年来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因而,探索和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描述

    六、课程设置与说明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形势与政策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09~2010学年 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2010-1-1这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为计算机软件专业***班级讲授《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合集)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班级: 课程教师: 实 验 报 告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1年9月......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体会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会【摘 要】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如今进入到深化和提高阶段。笔者对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反思经过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方面,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

    基于中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研究

    基于中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日益普及,因此为了保证人们更好地进行计算机的操作,中学已经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本文主要围绕......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与研究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在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我校申报并通过审批,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开放式试验教学改革,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