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篇分析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为纲,以句子分析讲解为主,英语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常常把阅读和翻译等同起来。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忽视了语篇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在课堂教学中又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重点集中在辨认词义、分析语法结构、意释难句等语言结构方面,而不重视语篇和整体理解等深层语义联系。
语篇分析教学有其特有的优点,其教学模式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先分析理解篇章结构,而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并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解释词句、分析人物性格或事物缘由、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具有通览全篇的能力。语篇分析教学不仅仅是强调语言知识本身的教学,更是强调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将语用知识、文体知识、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样有利于掌握相同结构的课文模式,促进掌握整体语篇,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语篇分析的含义
语篇是高于句子层次的一个语言单位。人们用语言说话并不是把句子杂乱无章地拼凑在一起的,句子之间的关系有着相当缜密的结构。只有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在语义和语法上相互联系的句子连在一起时,方能体现语言的连贯性,构成语篇,发挥其语用功能。语篇分析就是使读者科学地、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中的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的,并识别篇章中的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结构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要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对其字面意思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其深层意思的理解。语篇分析就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围绕语篇的基本内容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包括词汇、语法等)和宏观结构分析(包括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等)。它不仅注重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和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而我们教材中的语言材料都是具有典型性的语篇,这就为我们进行语篇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中学生英语阅读困难的主要障碍和问题
有专家认为,阅读理解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阅读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与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发生作用而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中学生已有的汉语知识体系与英语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之间难免会产生多种矛盾,故而使阅读者在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这些障碍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准备
东方人的思维属螺旋型思维,写作方式迂回曲折,文章开头往往与主题关系不大,随后再渐渐过渡到主题。西方人属于直线性思维,即直截了当,看门见山地论述主题。此外,传统的阅读心理与现代阅读心理的差异也阻碍了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传统阅读理论认为,学生只要按照单词——句子——篇章的顺序,逐词逐句地理解文章就能读懂全文。而现代心理语言学家则认为,阅读的心理过程既不是完全的“自下而上”,也不是完全的“自上而下”,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标题并能粗略浏览全文,在阅读时边理解句子边回顾全文,阅读完毕能在头脑中重建文章整体内容。2.语言结构和词汇量
英语是拼音文字,结构上重形合,句法规则十分严密。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后,要顺利进行阅读,则必须有较好的语法知识和运用能力,语法掌握情况对阅读理解至关重要;而且英语篇章中长句多、复合句多,一些长句子、结构复杂或结构特殊的句子,通常含有从句、分词、时态等多个语法项目,必须通过分析语法成分弄清各个语意单位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而汉语是表意象形文字,重意合,句法规则松散。受此影响,学生阅读英语时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常常感到理解困难。此外,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大小直接影响阅读,词汇量小是制约部分学生阅读提高的根本原因。词汇量对于阅读非常重要,词汇量小不仅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而且影响阅读者的兴趣和信心。所以,要想提高阅读水平,必须尽可能地扩大词汇量。目前学生词汇记忆中存在误区,他们往往死记硬背,对于词汇的用法很少去追究。
3.语篇知识和语境
语篇知识包括文体分类、语篇结构、语篇衔接与连贯。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语篇知识,理解文章往往以词语、句子为阅读单位,结果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现象。语境既包括语篇内部的环境,既由词汇、语法、语音构成的上下文,也可以指语篇之外语言行为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事件的性质等非语言环境,它还包括作者所在言语社团的历史和风俗人情等。在阅读中不能揣摩相关人物的心理和有关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不能在理解时补上缺少的衔接语,阅读就会受阻。
4.阅读技巧及策略不足
阅读技巧是指每个阅读者在实际过程中无意识地采用的种种方法,而策略则是阅读者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采取的某种手段和方法。我国中学生在阅读中虽也形成了一定的技巧,但往往是无意识地,未经过有计划的训练,并无专门地策略。尤其是推理能力和对文章要旨进行归纳和重新组织的能力不足,使学生阅读中很难把握文章的整体思想。
5.情感因素的影响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而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是动机、态度和个性特征。在阅读中,中学生往往是一见生词就心慌,一漏细节就担心;被动地全盘接受所有文字材料,却不积极地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尤其是在阅读考试中,由于阅读信息量大,时间紧,更是心慌意乱,情感因素严重阻碍了阅读理解的进程,效果也就可想而知。由于中西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加上并不令人满意的外语学习环境,还有学习方法不当,不少学生认为外语学习极其困难、往往事倍功半。
二、语篇分析教学模式的步骤
根据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引导学生抓住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然后讲解和分析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步:课前导入——提供背景知识,激活认知图式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形式,在上新课前播放相关资料,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接着利用预习成果,就课文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作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谈论他们所了解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表层分析——预测内容,指导阅读预测文章内容 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标题去预测课文相关内容。一般来说,阅读一篇文章,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对内容进行预测,这是根据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认知结构提出的,这种训练对学生在做阅读理解中找出适当的标题的一类题目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标题通常有较强的概括性,并且语言简练,学生通过对标题的预测和推断,熟悉标题的特点,就能大大提高他们解这类题目的能力。
第三步:深层剖析——分析结构,推理应答
首先,在让学生捕捉表层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精读课文,深层分析课文,回答一些指导性问题或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篇章模式进行分析,找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布局谋篇的特点。通过对各种语篇进行结构分析,文章的内容框架和作者的思维脉络被提炼出来,学生对语篇结构、课文中心、作者观点有了宏观的把握,为后面深化和细化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其次,从语法手段、词汇手段、逻辑联系语等方面着手对篇章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对语篇中的词汇及语言结构的分析(即语言图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下层信息(主要为语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保持了语篇的连贯性,而且还有利于阅读过程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通过微观结构分析,学生对语篇的前后呼应、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有了感性认识,就能充分理解全文的结构及意义,既打好语言基础,又培养了语篇分析能力。
最后,经过上述环节的教学训练,学生对语篇无论是宏观把握还是微观处理都有了一定的基础,适时地让他们进行再次阅读,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前面接触的理论知识找到实例,使其显性化而得到巩固;二是让学生找出文中不理解或未掌握的语言现象,有了感性认识,下面教师讲解时注意力会更集中,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教师可让学生围绕段落大意进行课文中心思想的概括,在这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疑难问题,教师适当地解释课文的重点和难句,但切不可支离破碎地专门讲语法,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语言知识结构和语法规则,在篇章中体会并明白这些新的语言知识是如何用来表达意义的,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语法交际化,从而达到巩固语言知识、提高把握语篇能力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目的。第四步:整体吸收——自由交际,深化语言运用能力
语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吸收信息或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出评价,提高深层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同时巩固所学内容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该环节有别于以考察知识为目的的练习,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内容,而是教师根据文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掌握情况引导学生结合从语篇中获得的语言信息进行分组讨论或对课文进行复述、缩写、改写等练习,为学生创造一个新的语言条件,提高学生重新组织语言的能力。当被动的阅读转换为主动地求知和交流话题,学生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允许出现语法错误,为其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既需要相关教学理论的支持,也需要教师的努力探索。语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语篇分析为指导的阅读教学,在重视字词句的同时,更加注重篇章的整体理解。学生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固然是决定阅读成效的重要因素,但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再好的学生也难取得阅读学习的圆满成功,这是因为阅读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播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有步骤、有顺序的操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开发智力、培养兴趣,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阅读学习的各项任务,迅速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篇:语篇分析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庆阳六中
李鸿鑫
摘要:针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本文从篇章思想角度重新认识阅读教学。作者通过比较几种阅读理论,提出了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的观点,旨在改进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语篇意识,并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自己经历阅读心理过程,达到与文章作者的共鸣,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力。
关键词:阅读模式,语篇分析,应用
引言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尽管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注重阅读课程的设置及材料的精选,然而,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概括文章中心时或缺乏针对性,或以偏概全,或分不清现象与本质而偏离主线;猜测词义时或脱离语境,或望文生义,一知半解;逻辑推理不严密,或以想象代替,或以事实、举例代替,或就事论事,忽略推理的实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传统阅读课教学以词汇为核心,注重语法讲解。因此在阅读课教学时,教师偏重字、词和句子结构的精讲,使原本完整的语篇显得支离破碎。在这种教学法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各种阅读技能的掌握不够平衡;运用上下文和背景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较弱,学生养成了字、词阅读的不良习惯,不善于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因此,阅读
效率低下,阅读速度缓慢,阅读也只能停留在对语言的表层理解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的功能决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中学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是以语篇的形式出现,几乎找不到孤立的句子,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教学,重视让学生获取文章所含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阅读教学。而这些要求几乎与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阅读教学背道而驰。
一、实施语篇分析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整体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可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又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正如心理学家格式塔所言:“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比部分的总和大,整体优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整体的语篇教学,否则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理解词句,不理解全文。
(二)心理学原理
教育心理学认为,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表象,就要指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周密细致地进行整体观察,然后再观察它的各部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学生学习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生的求知欲也愈加强烈,尤其是遇到新的内容,它们往往希望一口气看完全部内容。
(三)图式理论
图式是认识或心理或智力结构,这种结构把有机体所察觉到的事物按照一般的特性组织到“群”中去,可以把图式简单地看作概念或类别。认知心理学家把构成特定情况的事件和行动的发展顺序的意义单位称作图式或框架。图式是认知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的记忆中,给预测提供依据。语篇理解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就需要运用学生自己脑子里储存的知识。因此,图式理论是语篇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学生图式理论的不断增加,又能促进语篇的整体理解。
(四)认知理论
从广义来讲,认知即人的认识活动;从狭义上来讲,认知指知觉的理解性,即领会、理解、意识到的东西,指思维、记忆、感知、识分类等心理过程。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产生的各种可变因素,它还认为学习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学习是由一系列过程所组成。根据这一理论,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二、语篇分析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分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和目标。词汇教学应当花费少量时间,选择最佳技法、力争达到较好效果,词汇教学要服从和服务于语篇教学,英语语篇按文体(genre)分为记叙文(narrative)、描述文(descri ption)、政论文(argumenta-tion)、释义文(exposition)
等。这些文体又分别应用于新闻报道、广告、法律、文书、学术论文等。因此,阅读文语篇教学,根据文体特点来组织、设计教学,优化教学方案,是较好的切入口。
(一)整体教学法:文章的主旨大意就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文章的教材、取材都依据文章中心。因此,我们可以抓中心、析标题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从整体上纵观全文结构和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发散,真正在阅读教学中既能放开又能收笼,既抓大又放小。
着手的主要内容:
①main idea ②title ③topic sentence
(二)线索教学法:记叙文(narrative)以记人叙事为主,包括的内容有:个人经历、文学传记、新闻消息、历史文献及讲述故事的小短文、小说之类。阅读时应抓住几个要素5W+H(Who、When、Where、Why、W hat、How)
(三)速记教学法:让学习进NOTE—MAKING,抓细节,深入理解全文内容。
阅读SBI(上)Lesson 2 American English item American English British English words espressions meaning
(四)背景知识介绍法:
新教材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反映了英语国家历史和地理、风土人情、名人传记、新闻出版、体态语言、戏剧、文学、音乐、卫生、禁烟、自然灾害、环境保护、航天技术、残疾人事业、集邮爱好、体
育运动、计算机、食物、文物、货币、国际大型会议简况、妇女、儿童、黑人问题。题材的广泛性延展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利用背景知识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文的梗概,而且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提高文化素养。教材中的选材体现了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背景知识的介绍加深了学生对材料的领悟,从而有益于启迪他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激发起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感。
(五)段落提问教学法:这是将整体教学法细化到段落和章节中。
(六)讨论教学法:运用讨论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疑并正确引导,让学生分成组块,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把握观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及自由、大胆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又把教学放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创设交际表达的情景,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
(七)翻译法和结构分析法。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知识层次有限,语言表达仍未成熟,书面语言的运用有待加强。将翻译法和结构分析法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翻译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翻译技巧是关键。
(八)Paraphrase(异译法):将复杂的英语句子用简单英语异译,让学生明白新句的内涵,这种方法应大量使用到教学中。
①Possibly this person died without anyone knowing where the coins were hidden.=It is possible that after the death of this person, no one knows
where the coins were hid den.阅读文教学中的许多相关问题在教学中亦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阅读文教学侧重于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但我们并不能排斥分析难句、解析新语法现象、精练语法知识和语言点,并不排斥略读(skim)、扫读(scan)或跳读(skip)、细读、精读,总结单元和篇章、惯用法、成语、习语、口语表达法等常规教学步骤和方法;另一方面,阅读教学需要加强学生听、读课文、培养其语感,并且根据精读材料,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语言,进行总结、归类、分析。
结束语
语篇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本人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适应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语言流畅。他不但要备课,更要备“人”,以填补学生的信息沟(information gap)。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和阶段,精心备课,为使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心理及语言知识的系统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与语言有关的其它领域的丰富知识,如:文体、修辞、语义、语用、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地理、经济、文化等知识。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故事梗概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我们要重视课文的语篇教学,即使在起始阶段,教师也应以培养其整体理解为出发点,设计相应的阅读课,并从整体阅读入手组织教
学,加强对学生的预测和证明实能力尤其是预测能力的培养。操作时所采用的方法可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如在一定的语境中找句子的关键词,找段落的关键词、主题句,找篇章的主题段落;缩写文章,完形填空;讨论;表演;根据语篇归纳大意、标题等等。但总的原则应是先总后分,以理顺逻辑关系为主。
参考书目
1.Skehan, Peter.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2002 3.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1996),广西教育出版社。金蒂,“语篇整体教学初探”,《中小学外语教学》(京),1999年第9期。
4.李秋颖,“阅读理解的三外层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9年第1期。
5.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1990),湖南教育出版社。6.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199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7.庄志琳,“高中英语课的导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2000年第4期。
第三篇: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摘 要: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单句而忽略语篇,根据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应从语篇的宏观角度出发,分析文章的信息结构、句际关系和句内含义、话语标记语,以及对语篇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在教学中兼顾局部与整体,使学生最大限度获取语篇中的完整意义。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语篇 语篇分析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大学英语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培养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更注重英语的词汇搭配和单句的分析与理解。学生的词汇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扩充,但不一定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使用,学生对语篇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未得到提高。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语篇教学能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宗旨不谋而合。
二、语篇分析理论
传统的英语教学多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 Approach)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从单个的生词或短语着手,以单个的句子为单位,对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进行分析,忽略了对篇章信息结构、衔接手段和话语标记的分析。事实表明,仅仅停留在单词意义和语法结构的层面,不足以正确理解句子和文章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语篇意识,引领学生从更高层次的语篇、语境的角度来解读课文。
所谓语篇(discourse),是指“高于句子或小句的语言单位”(Stubbs,1983:1)。语篇可以是短短的几句,也可以是篇幅很长的篇章。语篇分析是现代语言学借助行为科学、认知语言学、哲学、信息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语言学家们逐渐意识到语篇的重要性,出现了两个并列的术语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和text linguistics(语篇语言学),两者意义基本相同。
在英语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完整的语篇。以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的语篇教学立足于整体,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的策略,围绕篇章主题、段落推进、情节发展,将篇章的宏观欣赏与微观分析紧密结合,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并重,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并举。语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篇能力,引导学生理清语篇的整体结构、主旨大意及重要事实,对全文的逻辑关系做出合理推断,获取语篇的完整意义。语言研究的成果与教学实践的“联姻”,使语言学在教学中有了用武之地,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据。从理论到实践,语篇分析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语篇分析这门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得以充实与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
三、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
1.分析信息结构
语言结构遵循从已知(given)到未知(new)、从确定(definite)到不确定(indefinite)的原则。已知信息是指说话人认为受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而新信息是指说话人认为受话人不知道的信息。比如:A girl called while you were on your break.She said she’d call back later.(你休息的时候,一个女生打来了电话。她说晚些时候会再给你打电话。)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一个女孩(a girl),因此第二句中的she就是已知信息。在对语篇进行分析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在功能表达中的结构差异。包含未知信息的名词短语经常使用更为复杂的语言结构,比如:完整的名词短语、形容词性的修饰语或者关系从句等。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李荫华主编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册中的第六单元Text A “A Valentine Story”为例,布兰查德描述第一次和霍利斯?梅奈尔见面时的情景:A young woman was coming toward me,her finger long and slim.Her golden hair lay back in curls from her delicate ears;her eyes were blue as flowers.Her lips and chin had a gentle firmness and in her pale green suit she was like springtime come alive.这段话用了名词短语、修饰性的语言和关系从句来凸显未知信息,一位“如花似玉、生机盎然”的年轻姑娘形象跃然纸上。相反,已知信息在行文中往往采用更为“节俭”的形式,有时甚至完全省略。
语言信息结构分析中,还应重视话题(topic)和述题(comment)。话题是“关于什么”(what the utterance is about),也就是一个句子的“关注中心”,在英语表达中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头。例如:After tea,will you please go shopping with me?”“After tea”是句子的话题,但并不是句子的主语。述题是指“话题怎样展开“(what is said about the topic)。虽然在英语中,标记一个句子的主语比标记一个句子的话题更普遍,但是主题的标记在语言的信息结构表达中十分重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功能-结构在行文中的不同表达。
2.分析句际关系和句子含义
句际关系的分析是语篇分析的重要内容。对句际关系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句内含义。英语的句际关系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对应关系、并列关系、分解关系、顺序关系、重复关系、分指关系、解释关系、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
句际关系的实现,可以通过显性衔接手段(cohesion),也可以运用隐性的富有逻辑性的连贯手段(coherence)。韩礼德(Halliday,1976)认为衔接“是每种语言都具有的(谋篇元功能的一部分),把语篇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的语言资源”。他将语篇的衔接手段分为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和连接词(conjuction)五大类。照应是指使用照应词,如:it,they,he,she和指示词,如:this,that,以及冠词the的衔接手段。参照分为内参照(endophoric reference)和外参照(exophoric reference)两种,前者指的是参照的信息存在于文本(co-text)中,后者是指参照的信息依赖于情境(context)。词汇衔接又分重复(repetition)、同义词(synonym)和上下义(superordinate)等内容。在分析句际关系时,对容易产生歧义的衔接手段如省略、替代的部分应该重点分析,帮助学生清除障碍,获取正确的信息。
如果衔接手段体现文本的表层结构,那么连贯则体现在篇章的深层结构上。理解连贯的关键在于解读文本的人,而不在语言本身。因此它是语篇中的隐形逻辑,也是语篇分析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研究文章中看似独立的句子怎样连接在一起构成语篇,以及句子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联系。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启发学生注意显性的衔接手段外,更应重视无显性衔接手段,结合文本的语境、文化常识、逻辑知识和修辞手段来全面分析文本。
3.分析话语标记语
英语中的and,anyway,Imean,well,oh,yousee等都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话语表达形式,这些统称为“话语标记语”。话语标记语是指“常用于句首的表达,可以从句子中分离”(刘润清,2006:180)。从广义上讲,话语标记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的对话语结构、连贯关系、语用关系的表达式,是整个句子的“副产品”,本身并没有意义或者很少负载意义,需要通过语境或者依附在它们身上的常规语用意义才能得到理解。其作用不是局部的,而是从整体上对话语的构建与理解产生影响。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调控话语和言语交际的互动性,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但是能表现话语结构(Schiffrin,1987)。根据关联理论,在对话语的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语能显示出任何命题在推理性的过程中想要达到的最佳的关联性(Wilson & Sperber,1993)。话语标记具有主观性、互动性和文本性的功能,对话语的连贯性和结构起着重要的粘和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话语标记语在篇章中的“隐形逻辑”,推断出正确的语用意义。
4.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语篇分析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其基本假设是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不具有任意性。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联系,语言意义与意识形态密不可分。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研究话语和社会政治及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戴炜华,高军,2002)。在分析方法上,批评性话语分析坚持以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通过观察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历史背景,解释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目前,在学习中存在批评维度缺失的现象,学生对西方的语言和文化霸权缺少应有的批判意识,文本中的隐含意识形态差异常常被忽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批判性话语分析,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从文本的来源、文本的预设读者、文本的语言策略、语法特征、逻辑连接、文本的语态,以及文本体现的交往惯例等诸多视角,阐释语篇所揭示的社会意义,从而引领学生挖掘语篇中隐含的权利,理解语言的限制和话语方式。
四、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结合文化背景知识,从语篇的宏观角度,分析文章的信息结构、句际关系和句内含义、话语标记语。在教学中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语篇鉴赏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2]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3]Stubbs,M.Discourse Analysis.Oxford:Blackwell,1983.[4]Wilson,D.& D.Sperber.Linguistic form and relevance[J].Lingua,1993(90):1-25.[5]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2002(6).[6]刘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7]冉永平.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变化,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强调用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以实现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会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求知欲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在学校教育中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勇于创新的外语人才。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 优化视听说组合,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种感官活动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由于利用计算机集板书、演示、练习于一体,一切均可以由程序控制,节约了大量板书的时间,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并茂的直观优势,易于突破教学难点,减少了许多繁琐的细节。另外,利用它辅助教学,可大容量、超高速、反复地给学生操练新授内容,这样学生参与的机会就明显增多,教学的密度和广度随着增加而有机地增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它这一优势,基本上达到了人均操练3--4次的预定目标,加大了练习量,切实地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过多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把“减负”工作落到了实处。二 能创造真实语言环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信息技术正因为其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所以在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可以使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taskbased activities),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接触 1 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把“习得”和“学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网络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学习者学习的自由,有利于构建自主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以及其他软件和硬件的帮助,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同时,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更有利于发现式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或称探究式学习(exploration learning)、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活动的开展。
三 能快速提高学生英语四项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在外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使高中英语教学产生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即听、说、读、写,都是巨大而深刻的。以听力教学为例,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本身来完成的。这种方式虽然起了重大作用,但仍有一些缺点:如方法单一,控制不便等。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弥补这些不足。我利用优盘存贮听力材料。优盘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并且,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大增大。我在语音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这种方式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而且,在播放中,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而重复听。这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语言是有声的,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说话,也就是为了交际。这一切,都有赖于学生的听力理解程度。在传统的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图、文、声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强了教学的魅力,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学生的“眼、耳、口、脑、手”把“视、听、说、想”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形式多样的视听说训练,挖掘学生语言表达的潜力。
四、注重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融合多学科知识,体现时代特征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也离不开网络虚拟环境。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即通过网络给学习者营造一个深入学习、协作研究、成果发布的场所。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多媒体电脑成为了课余学生学习的主要辅助工具,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主要工具,而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电子黑板”,也是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成果,锻炼演讲能力, 展示自我的地方。多媒体“学件”在众多学生的运用下形式也多种多样,精彩纷呈,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这对那些沉醉于电脑游戏中的学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 2 教育手段和促进他们把注意力逐渐转向E—LEARNING英语学习上的好方法。学生在上网查找、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获取的信息将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学生的学习更能体现出自主性,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例如,学生在制作演示文稿或创建网站中,为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比如“濒临灭绝的动物”,他会努力在网上查找相应的资料,读到许多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获得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知识,因此既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英语阅读量又扩大了词汇量,同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信息处理能力必定能大大提高。学生在实践这一过程中是带着学习英语知识的主目标进行的,同时他又在学习信息的处理、各种多媒体工具软件的应用。这种学习是自觉的、自主的,而且是探索性的。例如,我的学生用电子邮件给我发来自己制作的电子版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不仅仅是英语这一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过程的设计、方法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灵活性大,为学生和教师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促进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发挥团队优势
科技进步和知识爆炸使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量都十分有限。现代英语的教学模块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环境等等各个方面,一个教师要想在短期内对所有知识都非常清楚根本不可能,而信息技术为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例如我们平时,每人重点准备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内容,把每个单元的教案、ppt、网络课件和相关资料相互拷贝,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修改,极大限度的节省了时间、丰富了备课的思路。
六 走出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人们有目共睹,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这种教学媒体,有些知识明明可以直接利用身边的小黑板、录音机、挂图轻而易举就能解决,即使有现成的教具也视而不见,非得要自制课件授课。这样顾此失彼只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往往事倍功半!同时,大家总是不忘在上好课的同时,借机秀秀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有多高。一会儿是别开生面的彩色图画、一会儿是动听的优美音乐、一会儿是动感十足的FLASH动画。好好的一堂课,结果成了一个杂耍的天堂。学生由于过多的沉溺于老师为他们设计的课件中,结果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因此教师在上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注意要根据各门学科自身的特点,因科因课制宜,不求大求全,切忌为了表现自己驾驭多媒体的能力而不问教学内容。要符合各门学科自身教学规律,不要片面追求直观。英语教学要注重对教学情景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 3 境,使他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更好的理解材料内容,要符合各门学科自身教学规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而弥补其不足。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更是教师无法代劳的。叶圣陶强调“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把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和课文中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因此,我们在自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除了服务于教学本身外,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短时大量材料的堆积与展示。
诚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我们充分享受某种新生事物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默默地承受着它带给我们的诸多不足之处。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只要我们合理的、有度的利用好多媒体这种教学辅助手段,它的功还是大于过的!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县职业高中 曹春燕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能优化组合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真实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四种基本技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跨学科自主综合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交流协作、资源共享,但是要适当合理使用。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变化,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强调用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以实现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会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求知欲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在学校教育中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勇于创新的外语人才。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 优化视听说组合,提高教学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仍存留记忆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种感官活动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由于利用计算机集板书、演示、练习于一体,一切均可以由程序控制,节约了大量板书的时间,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并茂的直观优势,易于突破教学难点,减少了许多繁琐的细节。另外,利用它辅助教学,可大容量、超高速、反复地给学生操练新授内容,这样学生参与的机会就明显增多,教学的密度和广度随着增加而有机地增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它这一优势,基本上达到了人均操练3--4次的预定目标,加大了练习量,切实地减轻了学生 1 课后作业过多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把“减负”工作落到了实处。例如在讲解Saving the earth一课时,我用电脑先向学生展示很多地区受污染的视频资料,然后自然过度到环境保护主题,搜集很多环保方面的宣传海报和标志图徽,播放了美国歌手杰克逊的MTV “the earth song”给学生极大的视觉和情感上的震撼。而且由于课程图、文、音并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高,很多知识是自己提炼总结出来的,所以印象深刻。
二 能创造真实语言环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信息技术正因为其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所以在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可以使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taskbased activities),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把“习得”和“学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网络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学习者学习的自由,有利于构建自主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以及其他软件和硬件的帮助,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同时,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更有利于发现式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或称探究式学习(exploration learning)、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活动的开展。
三 能快速提高学生英语四项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在外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使高中英语教学产生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即听、说、读、写,都是巨大而深刻的。以听力教学为例,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本身来完成的。这种方式虽然起了重大作用,但仍有一些缺点:如方法单一,控制不便等。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弥补这些不足。我利用优盘存贮听力材料。优盘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并且,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大增大。我在语音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这种方式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而且,在播放中,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而重复听。这 2 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语言是有声的,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说话,也就是为了交际。这一切,都有赖于学生的听力理解程度。在传统的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图、文、声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强了教学的魅力,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学生的“眼、耳、口、脑、手”把“视、听、说、想”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形式多样的视听说训练,挖掘学生语言表达的潜力。
四、注重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融合多学科知识,体现时代特征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也离不开网络虚拟环境。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即通过网络给学习者营造一个深入学习、协作研究、成果发布的场所。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多媒体电脑成为了课余学生学习的主要辅助工具,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主要工具,而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电子黑板”,也是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成果,锻炼演讲能力, 展示自我的地方。多媒体“学件”在众多学生的运用下形式也多种多样,精彩纷呈,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这对那些沉醉于电脑游戏中的学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和促进他们把注意力逐渐转向E—LEARNING英语学习上的好方法。学生在上网查找、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获取的信息将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学生的学习更能体现出自主性,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例如,学生在制作演示文稿或创建网站中,为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比如“濒临灭绝的动物”,他会努力在网上查找相应的资料,读到许多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获得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知识,因此既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英语阅读量又扩大了词汇量,同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信息处理能力必定能大大提高。学生在实践这一过程中是带着学习英语知识的主目标进行的,同时他又在学习信息的处理、各种多媒体工具软件的应用。这种学习是自觉的、自主的,而且是探索性的。例如,我的学生用电子邮件给我发来自己制作的电子版作业,有关于环保的mtv,有ppt格式的环保海报,我又将他们的优秀作品播放给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不仅仅是英语这一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过程的设计、方法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灵活性大,为学生和教师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促进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发挥团队优势
科技进步和知识爆炸使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量都十分有限。现代英语的教 3 学模块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环境等等各个方面,一个教师要想在短期内对所有知识都非常清楚根本不可能,而信息技术为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例如我们备课组六位英语教师,每人重点准备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内容,把每个单元的教案、ppt、网络课件和相关资料相互拷贝,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修改,极大限度的节省了时间、丰富了备课的思路。
六.走出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人们有目共睹,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这种教学媒体,有些知识明明可以直接利用身边的小黑板、录音机、挂图轻而易举就能解决,而他们总是喜欢“舍轻挑重”,即使有现成的教具也视而不见,非得要自制课件授课。这样顾此失彼只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往往事倍功半!同时,大家总是不忘在上好课的同时,借机秀秀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有多高。一会儿是别开生面的彩色图画、一会儿是动听的优美音乐、一会儿是动感十足的FLASH动画。好好的一堂课,结果成了一个杂耍的天堂。学生由于过多的沉溺于老师为他们设计的课件中,结果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因此教师在上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注意要根据各门学科自身的特点,因科因课制宜,不求大求全,切忌为了表现自己驾驭多媒体的能力而不问教学内容。要符合各门学科自身教学规律,不要片面追求直观。英语教学要注重对教学情景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更好的理解材料内容,要符合各门学科自身教学规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而弥补其不足。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更是教师无法代劳的。叶圣陶强调“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把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和课文中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因此,教师在自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除了服务于教学本身外,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短时大量材料的堆积与展示。
诚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我们充分享受某种新生事物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默默地承受着它带给我们的诸多不足之处。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只要我们合理的、有度的利用好多媒体这种教学辅助手段,它的功还是大于过的!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 4 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