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 必修3 第8,9课教学反思
第8,9课 教学反思
在本周,我带领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学习了第8课,第9课第1框的知识点.第四单元学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要坚持先进文化,提高认识,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只是本周的知识高度浓缩, 理论性极强, 时事性鲜明.学生在学时觉得枯燥, 记忆也显得困难重重.我利用上课的时间,教他们找关键词,缩句等,找出知识的内在逻辑性, 方便学生记忆.当然用心的学生能紧跟老师步伐,记忆有较好的效果,有些知识点可以当堂巩固.2018.11.23
第二篇:政治必修3(本站推荐)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考点一:文化是什么(识记)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考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综合运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注: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考点三: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理解)
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一】文化对社会的作用(综合运用)
1、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对政治的作用:文化反作用于政治、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二】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理解)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理解)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理解)(1)潜移默化
(2)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简单运用)(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人类文化的发展
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
1、集中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1)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遵循的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考点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识记)
1、文化传播(交流)的主要途径(方式):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媒介)——大众传媒。
(1)传媒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注: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3)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4)大众传媒的地位、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中外文化交流
(1)文化意义: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2)如何(态度):
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见上)
②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考点三:传统文化的继承(理解)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1、传统文化的继承的主要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成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
能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考点四: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理解)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4)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考点五:文化创新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综合运用):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简单运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4、文化创新的途径(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4)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5)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6)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第三单元 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简单运用)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汉字: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
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独领风骚(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中华各区域文化各具风采(一方水土,一方文化)。(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理解)
1、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3、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突出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突出表现为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①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是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是中华民族之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综合运用)①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综合运用)(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第四单元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
考点一: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众文化(理解)
1、当前我国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及对策
(1)特点: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2)对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内涵: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综合应用)
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区分
(1)落后文化: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的原因(1)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2)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
3、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
(1)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2)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3)企业(文化生产经营者):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考点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简单应用)
1、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观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3、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3)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识记)如何:
1、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发展科学事业。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3、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投身于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考点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简单运用)
1、重要性: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
2、内容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与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义为原则根本对立);
3、如何
(1)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2)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②重要性(为什么):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B、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怎么样:
A、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B、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3)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任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如何(怎么样)
①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②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公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考点六: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理解)
1、关系:相互促进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2、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2)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我行 我能 我要飞得更高
【单元核心问题总结:综合探究】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更需要人民,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3)和(4)即文化创新的途径)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篇:《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又有前面8和9的组成的学习做铺垫,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图四式的方法,并会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相关的加减法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我的设计思路是:复习铺垫(复习7以内的口算及8和9的组成)情境引入(小棒图)观图提问,列式解决(据图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动手操作(摆学具,写算式)课堂活动(巩固练习8、9的加减法)总结算法。
成功之处:
首先,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说中学,做中学,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及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其次,导入的设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课堂活动的设计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8、9的加减法。
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8、9的加减法时,教材只是列出了其中一种摆法的四个算式,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8、9的加减法,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出所有关于8、9的加减法算式,因此,显得内容较多,处理的方式上也较为单一,显得十分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热情显得不高。应采用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分别在列出算式,例如分小组列算式,每个组选择不的分法来列,比一比,哪个小组列得又对又快。这样既节约了时间,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再处理根据不同的摆法列出四个算式时,让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得过少,教师的总结也不到位。没有很清晰的让学生明确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就让学生多说,在教师引导的基础再说一说,充分让学生通过说来进一步体会四个算式间的联系。
第三,在让学生同桌合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有部分学生,还没有积极的投入到合作交流中。就该加强这部份学生的指导。
第四,在教学中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就以点带面,一带而过了。应该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对于说得不完整的,教师可加以引导。
第四篇:高中数学必修3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必修3教学反思
邵
营
必修3是高中数学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内容,既增添了新内容——算法,老内容统计和概率的内容和安排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就自己的教学过程谈一谈对必修3的体会与反思。
1、第一章的教学主要还是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围绕程序框图这一核心,以具体案例为载体,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基本逻辑结构和算法语句的用法,从中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不必要搞太难的算法设计,因为在其它章节中,算法思想也是要渗透的,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算法问题.至于高中数学引入算法的理由,我体会还是在于算法思想所体现的很强的逻辑性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而不在于学会多少程序语言或程序设计.所以还是应该关注算法的“数学味”.
2、在第二章的教学中,感到学生虽然知道各种统计量(平均数、标准差、回归方程等)的计算方法,但理解其中蕴涵的统计思想却很难,不能自觉的形成统计观念和概率思维.因此,在统计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在“计算”后,让学生对结果的含义作出解释.实际上,课本在这方面是有示范的.例如,在讲完“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后,课本有一个关于某企业职工工资待遇的“探究”栏目,还配了某市公路项目投资数据的利用方面的练习等,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并让他们举一些类似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认识企业老总利用数据设置的陷阱在哪里,应当如何理解和使用数据特征等.
3、概率的教学,离开了具体案例寸步难行,要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体验概率有关问题的情景,在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案例情景,以激发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尽量创设情境,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学生合作学过程中,学生既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又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与别人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理解概念。太阳从东边升起,抛起的篮球会下降等等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就是可能事件,太阳从西边升起,公鸡下蛋等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体验概念。
2013年10月
第五篇:政治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王良安
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进修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