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

时间:2019-05-13 02:2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阅读教学”

一、阅读与阅读教学

吸收论: 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 “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 “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因此,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阅读行为自然也符合上述描述,但有其独特的特点: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这给他们一种成就感。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如下:

低年级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确定为四项:①激发阅读兴趣;②培养朗读能力;③落实字词句训练;④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⑤突出段落训练。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具体的指标是:①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②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③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④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⑤学习浏览,拓展阅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评价方式;将传统的注重知识点的语文教学转变为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体,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也势必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练”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三、小学语文“读、悟、练”教学策略

我校语文推行“先学后研、一主两翼”四段八式教学模式。活动铺垫、预习质疑、展示探究、拓展延伸,这一模式很好的将读、悟、练有机融为一体。

(一)、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阅读是一种内潜性的观念活动,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不但要读,而且要扩大阅读的范围,注重阅读的方法,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有体验的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传情达意的读”(崔峦语),有兴趣的读、创造性阅读等,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理解的读。

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阅读需要理解,理解是阅读的基础,通过理解性阅读使学生汲取读物中的知识营养,“积学以储宝”。小学生的阅读主要以积累与理解为主。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也是复杂的智力活动,必须在一定阶段的积累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欧阳修诗云:“学既积于心,犹木之敷荣。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赠学者》)“敷荣”就是开花。这首诗以树木的开花结实为喻,道出了读书做学问要靠长期积累的道理。理解的阅读就像根所吸收的水分养料,通过“主茎”或“树干”,才能送到分枝、杈丫,使之长叶、开花、结果。理解性阅读指“以弄懂作品词语、句子、篇章、写作方法、思想内容、社会价值为目的的阅读”(《阅读辞典》)。一篇文章,要读通、读顺、读懂、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理解语言表达的技巧,理解布局谋篇的妙处,这是阅读的第一步。

理解的阅读首先要整体把握文本,在通读的基础上感知文章写了什么,思路怎样,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然后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深入领会作者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还要把各部分的理解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作者的思想、时代,联系自己的体验、经历,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我在教学中,第一遍读完课文让学生根据提纲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再聚焦奇迹,逐步深入的读。

(二)、有体验的读。

有体验的读,就是指导小学生在阅读时能感受体验到阅读过程带来的愉悦和乐趣,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有体验的读,就是引向自“悟”,发展个性;就是摈弃繁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三)、传情达意的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这种“即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的传情达意的阅读体验才能获得。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传情达意”的读要求读者流入作品,驰骋想像,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因此,我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传情达意的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或低声读,细吟慢读,领会所读作品的内容,在低诵中细细揣摩作者传情达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现方法;或高声读,通过高声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或模仿角色读,即在阅读人物对话的课文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种人物的语气、语调、心态和神情,使自己进入角色,高声、反复朗诵台词,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一篇课文,我一般从文章的整体着眼,从那些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词句切入,指导朗读。如教学《触摸春天》时,我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句“安静的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这真是一个奇迹!”问学生:“你认为这句话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哪些词应该重读?”学生试读之后纷纷举手回答:“应用惊讶的语气”、“应用吃惊的语气”、“‘竟然’和‘奇迹’这两个词语应重读。”于是我请同学们读此句吃惊的语气。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同时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伴随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课文中的感情因素,通过传情达意的读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文章中心,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并且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他们的语感得以培养,心灵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传情达意的读,要指导学生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有分寸,这样传情达意的读,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就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这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杭州举行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精品课”活动中的一节阅读教学课。这节课在“以读代讲”方面极富特色,教师用富于激情的语言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的朗读情感。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感悟、积累、运用”呈层递性地推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一直相伴其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艺术、教学语言、教学热情等方面也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吸纳和仿效。【精彩片段】:

(上课。师板书课题,要求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板书边读边书写,写毕再齐读一遍课题。)师:读课题也要注意感情。大家学习完课文后再读题目,我相信就会读得不一样了。拿出课文,遇到生字,那上面有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下面大家自己认真读课文。师: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很可惜,这么好的一座圆明园竟被英法联军给破坏了。生2:我认为,如果不是清政府腐败无能,那么圆明园也就不会被毁灭了。生3:我们曾为圆明园而感到骄傲。后来被英法联军毁坏了,我心里感到愤愤不平。师:哦,她的心里感到愤愤不平。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心里是什么滋味?用一句话来回答。生1:我心里非常难过。生2:我心里非常的愤怒。

师:(板书:难受、怒、恨、惜)现在请你再读课题。(生读)感情变了,表情也变了。大家心里很难受,又恨又怒,又感到很可惜,这就是同学们读了课文后的心情。读哪一段时你最恨、最怒、最难受?

(生说读第五自然段,于是教师提醒同学们把那种最难受、最可恨、最可气的感情读出来。生齐读。)师:我很注意看,很注意听了,同学们已经把可惜、难受、愤恨、愤怒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了。再读一遍,把你的心情、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两生有感情地朗读)师:她表达的不仅是她个人的感情,而且是表达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感情。哪位同学再来读?(另一生更有感情地朗读)师:这是对帝国主义强盗的控诉!大家齐读。

(生读。师板书:拿走、搬运、毁掉、放火)师:这就是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最可恨的是,他们为了毁灭罪证,最后放起火来。他们的罪证难道能让大火毁灭掉吗? 生齐:不能!

师:前面用了个“闯”字,活化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一可恨能拿走的拿走,二可恨拿不动的搬走,三可恨搬不走的就毁掉,最可恨的是最后还要放火烧掉,企图毁灭罪证。同学们,让我们再读一遍,读出中国人的恨!读——(学生带感情地齐读)【评析】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我们从以上的教学片段可以清楚地看到,教者没有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串问,而是着力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为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读真正地发自心声,教者在同学们初读课文后询问学生有何感受,是什么滋味,以此引导同学们初步地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进而能自主地读出“难受”与“可惜”互杂,“愤恨”与“愤怒”交加的语气语调。言为心声,声音富于情感了,教师又进一步地引导同学们要把这种心情和感受“写在脸上”,通过面部表情显现出来,这样的“读”真可谓既有“声”又有“色”,使“以读代讲”和“以读悟情”不但落到了实处,而且提升了层次。为使同学们读出感情,教师常常用富于激情的语言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此举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富于激情的语言之水涨了,学生的感情朗读之船才会高,而且,水有多涨,船有多高。概言之,教师“以情激情”,学生才能“以读悟情”。

(四)、有兴趣的读。

阅读教学应该以情感激发情感,以情趣激发情趣,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课文,让心灵与课文亲密无间!只凭老师的压力而强迫学生多读,往往事与愿违,南辕北辙。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读书的活动中。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李时珍》一文第五自然段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自己书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教学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培养阅读的兴趣,应该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应该积极倡导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儿童在学习语文时口、耳、手、脑并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一是指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习课文,即实现现代文阅读教学活动化。如探究活动、评点、活动、改编活动等。二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为全体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或动口、或动手、或动脑;或实践、或模仿;或个体活动、或小组活动、或师生共同活动;或观察、或辩论、或创新„„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情趣,习得知识,训练能力,开发潜能。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只有通过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在阅读课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阅读“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

二、以悟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如果说理解性阅读是给生命提供养料的话,那么阅读的感悟则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悟,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理解、评价、读写结合的拓展、思想认识的同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该巧辟蹊径,指导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质量,领略生命之巅的秀丽风光。那么,我们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悟”读策略呢?

(一)、入题时引导悟。

阅读课入题时,教师应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以大观小、由小窥大,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进而掌握“文章”精髓,领略“文章”的美妙。我在今天的教学中运用的是设疑导入:由描写春天的古诗过度到课题,由课题质疑,在质疑中引入新课的学习,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再比如教学《咏柳》这首诗时,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插图,展开想像: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面对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由柳树联想到春天来了,人们趁着这美好的春光乘着马车到郊外尽情地游玩„„在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的想像,无疑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们还可以运用情景入手。就是在开课时“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营造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千方百计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我就运用录像或多媒体电脑展现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迷人风光,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启发他们想像威尼斯人和小艇的密切联系。学生的思路激活了,他们说工人们乘着小艇去上班,邮递员划着小艇穿街走巷去送信送报„„这样的“情景导入”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二)、导读时点拨悟。

导读时点拨悟,就是要抓住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对话”,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知识源”,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师生相互质疑,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探究,促进学生思维,不断产生共鸣,从而发展学生智力,教会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比如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第二段,体会安静对春天的热爱,抓住了最后一句话: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我让学生说说整天怎么理解,学生说成天、从早到晚、每天,我就趁势创设情境:清晨,当鸟儿在枝头歌唱的时候,安静在花丛中流连;上午,当我们在郊外游玩的时候,安静在花丛中流连;傍晚,当我们在草地上踢球的时候,安静在花丛中流连„„通过这样的点拨语,让学生感受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还有,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你觉得此时安静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安静此时的心里状态,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对文本的感悟更深,对作者的语言魅力领会的更高。

有时候,我们也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来感悟课文的空白之处意思,以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悟的巧妙,有的能够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有的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有的能够引导学生作多向的推理;有的能够挑起不同意见的争辩;有的能够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发现„„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在指导学生理解“纹丝不动”词语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来悟邱少云“纹丝不动”中所蕴含的“动”来:同学们,邱少云此时此刻,身体是纹丝不动的,请您想一想,邱少云的什么在动呢?学生思考片刻,很快说出邱少云的牙在动,眼在动,手在动,脑在动„„我又进一步引导:请您说一说邱少云是怎样动的?这一悟的环节,引导学生由正面悟到反面,由纹丝不动悟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动。这样的悟,让学生从邱少云的“动”中创造性地理解他的“纹丝不动”,从有字读出无字,从而读出无字的书来。学生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然后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这样悟的教学片断,充满了感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像、情感,使学生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完善人格,关注生命方式,得到和谐的发展。

再比如在教《神笔马良》这课时,笔者提出研读专题:马良用神笔帮助穷人做了哪些好事?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它画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在实际练习中这样写道: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会画出许许多多双明亮的眼睛,送给盲童,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出各种各样的书,献给希望工程,让希望工程把这些书捐给失学儿童,让他们重新感到读书的快乐;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描绘美丽的地球姥姥,让她的脸不再那么脏,那么黑了,让她穿上公主般的衣服,让和蔼可亲的地球姥姥回到她年轻时候的美丽。我仿佛看到地球姥姥笑了,笑得多么甜呀!„„这一句句、一段段血肉丰满的语言跃然纸上,令人爱不释手。引导学生由实处悟到虚处,就是注重实践,超越自我。这样的感悟虽然是让学生写下来,但学生必须在研读文本、感悟内涵的基础上加以探究,发挥想像。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像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悟感、想像、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三)、结尾时升华悟。

阅读课的结尾,教师的教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升华感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升华悟的过程中学到方法,找出规律。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创新性的培养。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我在今天的教学中,阅读完文本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热爱生命的人物事例,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还可以引导想象发散悟。想象发散“感悟”的目的在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感悟”的特点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不是死板的,而是灵活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问题作为发散点,在文章的领域里去探索更大的空间,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使教材成为“读进”和“悟出”的桥梁。例如在教学《凡卡》的结尾之处,寄出出“没贴邮票的信”之后,把无尽的思索和回味留给了读者,我在此引导同学探究“感悟”:凡卡后来的生活可能会怎样呢?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多方求答,结论更是多姿多彩:有的说她疯了,住进了疯人院;有人说继续在店里当学徒,遭受更加悲惨的生活;有的说爷爷把凡卡带回到乡下,又送给了另一家学徒店;有的说凡卡而被迫离店出走„„

三、以练为基

在阅读的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靠大量的系统的阅读技能的训练。如何将阅读技能的训练集约化?我们可否把这些分项训练概括为“培养语感”“读解段落”“理清思路”“鉴赏文学”“指点读法”?语文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心理学的原理,有效地设计练习呢?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探究一下练的策略。

语文教学的练习应该是和谐共生,相互交融,让阅读的过程成为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练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发展自己。愚以为,新世纪的阅读教学练习取向应该有四大策略:即读中练说、读后练写、读中练思、读中练情。

1、读中练说。所谓读中练说,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思考感悟,把课本语文内化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文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现实生活中,盲人是怎样走路的,安静为什么能走得如此流畅,来体会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读课文,学生从阅读实践中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活力充盈着整个课堂。

2、读后练写。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形式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练习兴趣,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一步步练好想。具体地说,读中练写,应该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从以下四方面进行。(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补写。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文章,对实验前人们是怎样议论的,文章写出来了,但实验后人们又是怎样议论的,文章则省略没写。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以《实验之后》为题写一写人们是怎样议论的。(2)根据课文结尾续写。如学完《凡卡》后,可让学生写《凡卡醒来之后》等。也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续写,如《卢沟桥的狮子》一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个省略号,可以让学生抓住这个省略号进行续写。(3)扩写文中简要概括的内容。如《草原》一文结尾仅概括地写了小伙子套马等几个场面,可以让学生抓住这几个场面去扩写内容。(4)进行文体或人称的改写。如学了《金色的草地》一文,让学生以《我是一棵蒲公英》为题进行改写,这样,就能把心理活动等想像出来。

3、读中练思。所谓读中练思,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理解课文的内容。,小学生在阅读中,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和知识能力的限制,会产生一些理解上的错误。在教学今天的课文时,我出示两个句子,通过让学生比较阅读,思考原文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指引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株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她慢慢地伸出双手,伸向一株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比两句话,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这样的读中练思,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点拨者:点在难点处,导在疑点处,解在错误处,使学生豁然开朗,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主体地位也得到了真正落实。

4、读中练情。如指导阅读课文《燕子》时,可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这美妙的春天,感受燕子的活泼机灵,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产生愉快的蓬勃向上的情趣。读课文,学生简单复述课文内容的回答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展示自己理解、感受的过程。如:“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这句话中的“赶集”这一词在五六十年代时经常使用,表示到集市上买卖货物,可如今“赶集”含有大伙儿一块儿去交流物资的意思。先让学生理解这句长句子的意思,“草、叶、花像人们赶集似的聚拢来”说明了什么呢?再让学生看图朗读、领会“花、草、木”都争先恐后地来迎接春天,说明树木繁茂,花草茂盛,给春光带来了无限的热闹和生机。通过看图、朗读、意会,真切地感受到“赶集”这一词的匠心独运。又如理解这句话学生有难度——“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为什么这么美的春光中,加入小燕子,就显得更美了呢?可引导学生仔细地看一看图,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学生就能体会到烂漫春景是一种静态美,而加入了小燕子后给人一种动态美。在这美与生命的聚会中,燕子搏击长空上下求索,那追赶春风、珍惜春光、为春争光的伶俐劲儿。读中练情,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此外,我们也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阅读教学的练习,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设计练习应该形式多样,可以动口,可以动手,也可以既动口又动手,力求练习多元化。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练习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还要注意练习评价的多元性。“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评价理念。这一评价理念的确立,是对语文教学评价理念的一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和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被评价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地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的改进,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提高。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评价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泵。阅读的发展性评价,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应该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美妙的作文教学的工具。评价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技巧性、艺术性的评价学生,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形成一个个教学的高潮。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练是读和悟的融会贯通,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水乳交融,是技能的形成过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训练”中包容“感悟体验”;以读为本,“感悟体验”中体现“训练”。

第二篇: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是什么?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化难为易

化难为易,它能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具体有以下方法:

1、化抽象为形象。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比喻使语言形象化,通过图像的直观性把课文所描写的景色所阐述的道理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获得生动的形象,还可以通过表演、演示、操作等动作使之形象化。

2、化理论为实践。它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经验性。教师要将语文学习回归于生活中,在使用、应用中学习语文,积累经验、结合自己的经验去感悟理解。

3、化未知为已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为基础的,新知识可以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要么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要么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所以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策略。

4、化复杂为简单。教师要教简单的语文,要简单的教语文。而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做简单,要做到:教学目标要简要,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学过程要简洁,教学方式要简练,作业要简化。

二、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化浅为深

怎样化浅为深呢?

1、由结论到过程。让学生学深学透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展示知识本身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同时也要让学生的思维卷入到知识的获得过程。

2、由知识到问题。教师应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并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研讨,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深学透。当然,问题要设计得有价值、有意义、有挑战性、有新颖性,使其能够有效引领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3、由已知到未知。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从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让学生处在陌生、未知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4、由一元到多元。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认识和思维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此,新课程教学提倡和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多种解读、对问题的多种解答和对情景生活的多种体验感悟。多样化和个性激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有助于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出个性。

5、由传承到创新。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传承和接受,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创新和质疑,这样的学习才会学得深学得透。

6、由依赖性的学到独立性的学。教师要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变“我告诉你”为“我帮你忙,你自己去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得深、学得透。

7、由教知识内容到教思维方法。以书本形式出现的知识,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教师在传授教材知识内容时,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表面的结论和说明的表述上,而是要进一步深入进去,挖掘和揭示这些表面结论和说明的产生与形成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

三.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富有情趣

让学生越学越爱学、乐学的具体策略有很多,但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秘诀:富有情趣。情趣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发现的幸福。这是有效教学的动力源泉。

1、教师要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课要投入。这是让学生热爱学习的前提。

2、挖掘学科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这是让学生热爱学习的核心。

3、“寓教于乐”,把游戏、艺术引进教学,使教学活动充满情趣。这是让你的学生热爱学习的敲门砖。

4、体验成功,让学生在你所教的学科上获得成就感。这是让你的学生热爱学习的公开的秘密武器。

5、重建课堂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家的感觉(安全感)。这是让你的学生热爱学习的吸铁石。

总之,三大策略的提出将使课堂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我将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有效更优质

第三篇:语文教学三大要点

一、基于真诚对话的交往,语文有效课堂的基点

对于对话文化的形成,保罗·弗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追求一种主体间的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期待着师生真正达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语文课堂教学对话文化的形成需要营造一种公共话语空间和人文情境,要形成有效的、民主的、和谐的共同言说和互相倾听的局面。师生的课堂对话应该是无拘无束、自由开放的,双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在对话的外化、冲突与融合中,趋向多元互补,生成创新,他们在语文课堂对话中生成的心灵之约最终将走向共通共享。

1.放弃所谓的“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把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和教师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带有强制色彩:学生的阅读理解不能越雷池一步,必须按照教参和老师的规定、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其结果是造成了学生对课文内涵把握的千篇一律,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然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储备,肯定会对课文产生不同的理解。对于这些“准标准”,我们教师要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在解读感悟的过程中,作为“教练”、“引导者”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善于创设情景擦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对学生至始至终保持理解、信任的心态。要善于通过对话,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2.引发对话意识,创设真诚自主的氛围。

当然,我们的对话要在师生平等中建立,这里也包孕了教师高超的对话艺术,涉及到教师的人格魅力等显形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调动一切内在和外在的积极因素,在规范的背景下把对话的氛围创设得更加真诚、自主。例如有一个教师上了一节观察春天的课,课前他先让孩子们去观察春天景物的变化,而后在小朋友们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后,教师提出春天还有什么变化呢?他边问边在黑板上写了“春天的手”四个字,孩子们都赶紧打开书去寻找答案。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完课文之后,有的孩子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汇报会变成了讨论会。孩子们各抒己见,小班长说:春天的手就是春风。识字大王武思乔说:春天的手就是春天的阳光。小杠头周玄叶说:那不一定,春天的手还可能是春雨呢!教师站在一边,认真听着他们的每一句话,没有给他们所谓的答案,但是孩子们已经从中悟出了“春天的手”的含义。

二、基于有效训练的互动,语文有效课堂的重点

有效训练要在“训练”的“有效”上做文章。“有效训练”,就是从抓准“目标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点”、用好“发散点”、设计“训练点”等六个方面入手,把训练的梯度、训练的广度、训练的强度、训练的区分度、训练的效度研究作为落实有效训练研究活动的核心内容。语文课堂的有效训练要具体落实到学生与“教师”、“文本”有机互动上。

1.通过小练笔训练,让学生与文本互动,体现独到的表达。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目标不宜过大,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四种形式在一节课上不能平均使用,必须突出一个训练重点。《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的教学,我的训练重点是当堂小练笔:“如果是南郭先生的朋友或者齐湣王乐队中的一员,你会对南郭先生说什么话?”学生课堂上有不同的个性化解读就在当堂小作文《南郭先生下岗以后》有所反映,有的学生写南郭先生下岗以后痛改前非,扎实训练吹竽的基本功,重新得到齐湣王的赏识,成为了乐队骨干;有的学生写南郭先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重新学习其他技术,成了某个领域的行家里手;有的学生写南郭先生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继续招摇撞骗,结果四处碰壁,到老了还一事无成;有的写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他会学习一定的领导艺术和交际本领,结果成功组建自己的乐队等等。这里既有共识,也会有求异,既有同感,也会有独特感受,甚至对教材的借台唱戏,这均是正常的教学现象。通过当堂小练笔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训练,与文本互动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2.品味“数据”训练的意蕴,让学生在以数据的互动中引发深度的思考。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多次出现一些数据,这在记叙文中并不多见,事实上语文课上的一些数据,特别是一连串的数据是很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的,让学生品味“数据”的意蕴,在以数据的互动中引发深度的思考。教师可以以课件出示课文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接着教师重点揣摩有关谈迁的“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500多万”等一组数据,在“20多年”中让学生体会是长年的奋斗,是多年的坚持不懈;从“6次修改”中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从“50多岁”中可以看出《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为了这部《国榷》谈迁熬红了双眼,熬白了头发;从“500多万”中既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要有一百多本语文书那么多的字),也可以看出这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然后让学生综合这些数据谈谈和谈迁的关系,通过指读和齐读以及师生间的多次问答互动让学生初步体会谈迁的生活的艰辛和治学的刻苦。课文中还出现“谈迁家境贫穷,四处借书抄写;有时候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推算和相互讨论:人行走的时速大概是3-5公里,如此算来,谈迁有时一天要走十几个小时,他的来回走动仅仅是为了抄一点史料。“100多里”与“一点”你看出了什么?让学生在充分谈论互动的基础上得出谈迁治学刻苦,不怕苦,不怕累的禀性。这篇课文很多的板块以数据充斥其间,师生根据数据进行有机互动,“让数据体现认识,让数据回原事实”,学生在与一连串的数据互动中引发思考、引发讨论、引发认识、引发互动。

3.有效的训练互动需要教师有经营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经营教学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时,对于每个教学环节要完成什么任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采用什么策略,达到什么目的等问题都要做到胸有成竹,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何这么教,才能减少无效付出,以低投入获得高产出。如最近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画》这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猜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此兴趣盎然时,教师却话锋一转,让学生观察图画,而诗的内容也是一则谜语,教师如果能让学生顺势猜一猜,把导入与新课联系在一起,如学生能顺利猜出,则肯定表扬之后引出课题,如不能猜出,则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要比单纯的激趣更有效果。猜谜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此画与课文中的不大一样),说出文中的景物(山、水、花、鸟),然后让学生在课本的插图中把这些景物指给同学看。由画到画,第二次观察图画就成为无效的环节。我们认为,这两个环节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要么第一次出示图画时用课文的插图,要么学完古诗后再让学生从图中指出诗中所写的景物,进行图文对照。朗读指导时,教师还安排了学生听录音这一环节,学生听得很专注,听完后,教师却让学生背诵课文,不能很好地利用录音的示范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显然,教师的训练缺乏整体的目标意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语文课堂需要经营的理念。

三、基于智慧闪现的探究,语文有效课堂的亮点

按照现代课程理念,智慧的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

也就是说,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要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

1.保持新鲜感和肯定激励是学生探究智慧出现的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学生的各种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学习境遇中产生的。因而,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是最好策略,具体说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自信心。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应该想到这是学生对某学科的某一知识点没有内化为内在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重新解释一下,教师绝对不要露出任何不满,甚至连一声无可奈何的否定声都不应发出。越是对理解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考虑让他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以此不断增强他对学习的成功感,尊重、维护他在课堂学习中应享有的平等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应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对话与交流,针对其作业内容、完成质量等说一些鼓励的话。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遇有学生和自己对立时,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会意的一个姿势,一个眼神,或静默几秒钟,往往就可抑制顽皮学生的对立情绪,为学生的智慧闪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多形式的情境教学引领中催生智慧。

美国著名学者鲍里奇认为有效课堂有五种关键的行为中特别强调是要多样化教学,其表现为多样的教学材料、提问、反馈和教学策略等,其中使用二种以上的教学策略是关键的行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在描写谈迁第二次写作《国榷》时遇到的困难,写的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在学生多形式的朗读课文描写谈迁在北京努力的印象的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了”时,可以创设多维角度补充情境,以家里的人来信,北京的朋友,郊外的乡亲等语言来描绘和充实现实情境,以补充和衬托谈迁第二次写作时遇到的“苦、累、孤、病”等困难。这种策略既是对教材二度开发策略也是补充资料充实情境引读策略。在情境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一个特别的“场”,学生通过角色的转换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并通过语言智慧地表达出来时,智慧的语言和思维就会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学生全部进入教师所创设的环境时,教师适时地提出:“是啊,谈迁为了史书的翔实可信,他不顾家人呼唤,他不顾年老体弱,他不积劳成疾。他的力量来自何方?”这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谈迁有远大的理想、谈迁有坚强的信念……

有效的语文课堂不在于教师讲授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你的课堂类型属于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不在于教师布置多少课外作业,而在于他们如何千方百计去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不在于孩子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而在于他是否拥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当做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体验,一种经历。那么语文课堂不应只是往木桶里注水的过程,而应是不断向外流淌创造之泉的过程。这样的语文课堂,是理想的,是有效,是立足长远的,更是令人向往的。

第四篇: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

余文森教授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其中有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激发情趣,这策略对我的启发大,我的感受最深刻。因为我现在所教班的学生在进初一时,他们的数学合格率略高于百分之五十,更有甚者,在一百零四名学生中,成绩为一位数的就有十二人之多,那平均成绩可想而知。当学校分配我教这两个班的时候,我忐忑不安:原来是三位教师分别教,现在由我一个人上,不知成绩糟糕到什么程度,况且岳麓区有一个惯例,每年的下学期要调研七年级的教学„„后来我“拗”不过多位领导的说服,“无奈”地接下了这两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一、赏识学生

赏识学生就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尤其要学会用发展的、理性的眼光看待他们。赏识学生,必须重视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教师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你的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个好的创意,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你可给他竖起大拇指,用愉悦人心的语气对他给予真诚的赞赏,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当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自己也是很痛苦的,相信学生也是非常愿意学好的,相信学生有能力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挫折面前镇定下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宽容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学生,体现了教师的自信,教师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对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给学生留下很好的印象。作为教师要学会宽容,理解学生的种种表现,产生爱的心理。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教师要学会等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体现出来的,这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宽容不等于放纵。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

三、要有爱心和耐心

中学阶段的学生,感情细腻、敏感。对学生的爱,学生是能体会到的。教师在工作时,不论是批评学生还是表扬学生,都要用真诚和爱心去打动学生,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人格结合起来。只有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关心、爱护他们,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或手段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是未成年人,意志力比较薄弱,即使他们认识到了错误并下决心改正,可过一段时间仍可能再犯,因此我们必须有耐心,不能急躁,不能报一劳永逸的幻想。

四、教学要有艺术性

数学教学要力求形象有趣。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象、体验,然后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展现教学内容的形象。一个滑稽的表情,一句诙谐的话语,都会给学生一种幽默感。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幽默的启发,可以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基本表情应是微笑,微笑能启动学生心灵的窗户,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常常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五、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形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在关注,并进行评价至模仿。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用自己平实的行为润物无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快乐地工作,学生呢?就会受到感染,会快乐地去学习,我们的教学就会慢慢地良性循环起来;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先做到;凡是学生一下子难以做到的,就无谓强求学生。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

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堂纪律好,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提高,同时合格率也上升了。不过,现在还存在着一定的“落后面”,我会尽力地去改变他们。

第五篇: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1千千万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

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依赖于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不同的教学策略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佳状态是我们每一们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认为三种教学策略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1、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其实,课堂教学中,并非课堂内容或书本知识就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也并非题目做得越多越好,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易接受,并学得快。

2、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生学得深和透,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也取决于教师的精心选材和精心教学,教师既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懂,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也要让每一学生尽可能地学透,让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爱学、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那么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才是教学的关键。只有学生爱学习了,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他们才会乐学。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大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1

    有效教学的三大策略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效率、结果和体验又是衡量有效学习的三项指标。学习效率即为学会,学习结果即为会学,学习体验即为乐学,让学生“学会......

    探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优化策略

    探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优化策略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首先,我主观上认为识字是一个长期需要不断巩固的过程,刚开始不熟悉没有关系,像我们读书的时候,也会觉得识字很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原来觉得很难的字,......

    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认真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

    浅谈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自己也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老师们明显觉察到低段识字量的递增,如......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策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一直作为教学开展的主要内容,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深远。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朗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三策略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三策略 影响小学作文学习的一个核心因素是教学策略。策略佳,就是说我们的授课方式符合学习需求。新课程观念下的作文教学新策略是对传统教学批判性的继承和......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浅谈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浅谈 摘要: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所引入的诗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为诗歌的语言非常精炼,虽然对学生而言没有很大的背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