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02:4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挫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挫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抗挫能力的培养

挫能力差的表现:

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哭闹。

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爱听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

3、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

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

5、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一说就哭。

6、不敢承认错误,老是用哭来推卸责任。

7、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想找大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怨天尤人。

8、从不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从不分析失败的原因。抗挫能力差的原因

孩子成长的过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的现象,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差。举例说明:前些年新闻媒体上曾经报道过的《夏令营的较量》,中国孩子在中日夏令营中的表现实际上是差强人意的,他们表现出的独立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明显低于日本的孩子,这点不得不令人担忧,也因此掀起了一轮挫折教育大讨论以及关于青少年能力培养的思考。另外,媒体上也经常报道,有的孩子因为受了点委屈就跳楼,许多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高考生成绩一直很好,家长对其期望值很高,考上名牌大学不成问题,可高考后自己估分觉得考得不理想,感觉对不起家人,就留下遗书自杀了,结果是这个孩子的成绩考得很好,只是当时估分不准确,如果他的抗挫能力强一些,现在应该是个坐在课堂里学习的大学生,将来还会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可现在留给家人的确是无尽的痛苦。这些案例比比皆是,其实都是缺乏抗挫能力的表现,曾经有一个专家对幼儿受挫能力进行过调查,结果有55%的孩子顶不住失败的打击,31.2%的幼儿认为自己没有经过挫折,承受能力不强。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为什么在挫折面前,我们的孩子显得那么脆弱?

1、自身因素:当前,日益竞争的社会使得家长对孩子过分重视智力开发和掌握学习技能,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使他们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和奋斗精神,缺乏独立精神,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的准备,这是儿童容易受挫的最大原因。孩子自身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比如生理方面,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去画一个很形象的人物,他肯定完成不了,因为他还处于涂鸦期,画不出来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如果某个孩子动作协调性发展不好,他再怎么努力,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也很难得第一,也会产生挫折感。心理方面的,如果一个孩子做事缺乏坚持性和毅力,遇到困难不是想办法克服,而是采用回避的态度,也是造成挫折的原因之一。

2、家庭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来自环境方面,随着独身子女的日趋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大都从小就生活在幸福安定的环境中,是在温室里、蜜罐里长大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逆境教育”。

(1)包办代替

家长习惯对孩子的事务包办代替,恨不得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孩子没有了任何实践的机会,使得孩子的多种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起来。这样,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竞争,不能处处第一、事事得到满足时,他们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2)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经验,遭遇挫折是难免的。大人不应嘲笑孩子,或责怪孩子这错那错,而是应该平时多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在克服困难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3)针尖对麦芒

挫折教育不是针尖对麦芒,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过度的挫折感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4)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孩子输了比赛哭是种自然发泄,也是要求上进的表现,家长不能说“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应帮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5)过度预期孩子的能力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既要求孩子样样全能、次次最优;又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特别是物质方面的需要。由于家长的这种态度,孩子也逐渐对自己形成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事事争强,赢得起输不起。家长总是对孩子说“你肯定是第一名”、“我最喜欢你考一百分”等,这会让他觉得只有第一名,爸妈才会喜欢,如果做不到,就不喜欢他了,这会使他不愿意面对挫折和失败。

(6)家长的处处迁就,对儿童需要的极力满足,又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凡是他想达到的目标,总是可以一帆风顺地实现。

(7)不适当的家庭教育给孩子所营造的成长氛围,与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真实经历之间的强烈反差,是孩子难以面对现实、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8)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

许多家庭出于对孩子的爱护之情,在生活中尽量避免让孩子受挫。当他们预见孩子可能碰到困难时,他们总是自己挺身而出,为孩子扫除障碍。

家长这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举动和认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些在父母保护伞下长大的孩子一旦碰到问题和困难经常会不知所措,无能为力,不敢去面对,还容易产生畏惧、退缩、抑郁、失落等情绪,更别说去想办法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了。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更轻易受挫。

3、外界原因:此外,还存在一些外在原因使得孩子受挫。比如:孩子去参加比赛,总会有输有赢,输了的孩子必定会受挫,这并不是因为孩子不努力,而是因为冠军只有一个。抗挫能力的培养:

1、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认识抗挫教育的重要性

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我国自古就有“自己跌倒自己爬起”的古训,家长要认识到,孩子要长大,将来必定要自己去面对社会、人生和生活中的一切。因此,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让幼儿品尝一点生活中的磨难,从而使其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意识,以及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小的方面来说,对于他们个体的成长有利,大的方面来说,今天的幼儿将担负起明天社会发展的重任,未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每个人都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栋梁,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好在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温室的鲜花生命力永远比不上山间的野草,让孩子直面挫折,学会应对挫折,才会让孩子活得更好。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以增强其承受挫折和排解挫折的能力,因此,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抗挫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家研究指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选择五种反应: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能笑看一切的人抗击打能力必定会比一般的人强。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因此,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很重要,让孩子能微笑着面对挫折。

2、把握挫折教育的时机,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挫折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家长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应该让幼儿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家长在平时孩子碰到困难时,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励他努力去克服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这使家长的“你行”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我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反复出现某些性格上的缺点,不少家长也都常常为此大呼小叫,而事实上,这样的处理方法很不利于幼儿的心理成长。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遇挫时要进行冷静的对待,不过分去放大自己的挫折感,这是克服挫折的重要因素。要随时暗示自已:困难谁都会遇到,“既来之,则安之”,用心理暗示缓解挫折感。例如,自己告诉自己“明天会更好”,给自己打气,使自己感觉到希望。还应创设一种宽松的情境,让幼儿自由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感,抒发他们的不满,以缓解他们不愉快的情绪;如果孩子很生气,甚至大怒的话,则应找一些他们喜欢的活动,吸引他们参与,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从自己喜欢做的事中找到自信,从而减轻或消除挫折感。

3、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失败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比如你的儿子没能被选上代表幼儿园参加联欢会,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别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们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们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这样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责任——有些时候导致失败的确实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任何人做事,一开始都会有困难”,这个是必须要告诉孩子的。父母可以激励孩子坚持到底,不必把尽善尽美看得过重。不要迫不及待地为孩子提供帮助,让他们自己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迎接挑战。如孩子学写字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临摹。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4、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培养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的评价,并据此对儿童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当然,家长如果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贬低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会逃避困难以求避免挫折。总之,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儿童遭遇挫折的机率。相反,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测。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对。

5、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儿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正确适当的引导同样尤为重要。只要成人正确成功地加以引导和肯定,无疑是给了孩子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因为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而应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时地给孩子讲些有关于挫折教育的故事,可以给孩子讲述伟人成长的经历、故事,“自古英雄多磨难”,世界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身经磨砺百炼成钢的。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作榜样,不畏挫折。儿童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样就是家长。“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孩子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对孩子战胜挫折的经历,家长应指导儿童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又面临挫折时,可以提醒他看看这些记录,向自己学习。当然,树立孩子做自己榜样的形式绝不是仅此一种,家长和孩子可以结合实际创造适合自己家庭的特殊形式。

6、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以及抗挫的信心

要想减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数,就要增强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如掌握与年龄相符的知识技能,比如大班的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会穿衣、系鞋带、叠被整理玩具等,如果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会做,他就会在集体活动中落后于别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会做,反正我是落后的。除这些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遇到困难不退缩、失败后不悲观等。另外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洗手、洗脸、穿衣、整理床铺等,很多能力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放过任何机会抓住教育,应随时教育,随时观察,抓住机会,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当幼儿进步后,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赞扬和鼓励,强化幼儿的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认可的神态,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到改变,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能力不足的孩子,一遇困难就无力应付,时时会被挫折压得垂头丧气。能力强的孩子,善于解决问题,不易受挫,而且即使受了挫折,他们也能积极地从其它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补偿。儿童的许多能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儿童面对问题时,父母不应以“决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执行决定,而应作为“顾问”,向他们提供建议,对他们的选择提供咨询,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最后由儿童自己做决定并实施。这种教育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儿童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7、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今后少吃苦。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置于困难之中。然而,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挫折教育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是否有无所畏惧的自信心。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8、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中国孩子的致命弱点在于没有自主性、依赖性强。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在于父母的包办代替,让孩子缺乏自信,能力低下,使孩子丧失了自我实践的机会。

孩子穿衣、穿鞋时,笨手笨脚,磨磨蹭蹭,父母过来很快就帮他穿好了;孩子小时候学着自己吃饭,可能弄得满桌子都是掉的饭菜,还是没有吃到嘴里多少,父母看着便不耐烦,于是亲自喂孩子吃饭。父母的做法看起来利索、痛快,但却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养成了孩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

如果对孩子过度地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会使其养成娇弱的弱点,以至于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例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严重,我们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急切地跑过去相扶;孩子想要玩具,应当鼓励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励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应当使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定的障碍和挫折,让孩子在生活中渐渐学会独立面对一切。

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不要太溺爱,让他吃点苦,受点折腾;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务,孩子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

9、进行体能上的磨炼,以锻炼他们的意志

例如,冬季来临时,鼓励他们早起晨跑、晨练,磨炼他们与严寒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在家里,也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等,从而使孩子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使孩子在各种环境下受到挫折的磨炼。

10、通过批评、忽视等方式,使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现在的一些孩子聪明伶俐,但由于在各种游戏和竞赛中,父母总是让孩子胜利,做事情总是表扬孩子做得最好,结果使孩子争强好胜、自以为是,偶尔接受批评,便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因此,对他们适当批评,指出其缺点和不足,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游戏活动中,不一定每次都让孩子做主角,在竞赛活动中,也不一定要想尽办法让他们胜利。而当孩子犯错时,对其给以适度的惩罚,也可以使其体会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有的父母不愿看到孩子失败,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从不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在学校一受到老师、同伴的批评,就会出现逃课、逃学、与同伴发生冲突的事件。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很容易发现,只有当别人批评时,自己才知道错在哪里,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并非讨厌自己,而是帮助、爱护自已,让孩子懂得有了缺点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11、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

要让孩子明白:想得到一个东西,必须自己付出。只有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12、利用现实生活,提高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处事能力和抗挫能力,父母具有重要作用。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单独居住自己的房间,自己活动,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分担家务,例如打扫房间、替父母买东西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困难挫折,父母应要求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在排除这些挫折的过程中,使他们进一步地成熟起来,提高独立处事的能力。

当家里发生一些变故时,父母不要向孩子隐瞒,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磨难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财富,如果父母向孩子隐瞒实际情况,孩子就会失去战胜磨难的机会。失去这种生活实践的机会,对孩子来说损失是非常大的。

13、生活中寻找逆境教育,提高幼儿抗挫能力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都是磨炼孩子意志和毅力的运动场。但挫折教育,也并非是让父母去搜索挫折,给孩子预制挫折,而是主张顺其自然,让孩子在挫折中体验真实的生活。适度和适量的让孩子感受挫折,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鼓励孩子,当他跨过了无数道沟沟坎坎之后,就能体验“一览众山小”的人生修为。生活中,小挫折无时不在,让孩子经常有一些小挫折,在解决小挫折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抗挫能力。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失败的原因有多种,除自己的原因以外,也会有外界的原因,我们要总结失败的原因,下次尽量避免,只要努力争取,就会成功。

14、有意设计障碍,培养孩子抗挫能力

众所周知,自信心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注重幼儿早期自信心的培养,将有助于幼儿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对孩子来说,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苦难、阻碍,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孩子平时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失败。所以家长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可以培养孩子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碰到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预备,并能冲破阻碍、重新站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设置障碍时,要注意挫折教育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可有目的地组织障碍性活动。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障碍的困难程度须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从而培养他们挑战困难与挫折的自信精神、坚强意志和抗挫能力。当然,家长在给孩子设置障碍时应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的障碍困难程度须是幼儿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提出:要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我们家长就应该遵循这一理论,为孩子设置适度的障碍,才能让孩子不断体味到成功,增强自信,从而产生战胜挫折的动力。

我们设置的情境应符合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把握好情境的“难度”和“强度”,避免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当幼儿面对难题或遭受失败而出现情绪波动时,家长不必急忙去代替包办,更不能埋怨或奚落幼儿,应该留在孩子身边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方法,必要时给予一些指导。

在设置障碍时,父母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障碍性活动。因为设置障碍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如果运用得不好,反而会刺伤孩子,抑制孩子的积极行为。父母在为孩子设置障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置障碍的对象是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

设置障碍的对象主要是那些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总是一帆风顺,所以要给他们增加一些挫折。而对那些受挫较多、性格内向而又脆弱的孩子,不适宜采用这种方法。(2)设置障碍要适度和适量

由于孩子受挫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因此在设置障碍时,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设置障碍应该越少,障碍发生的频率应该越抵。对于受挫较多的孩子,设置障碍应少,甚至可以不设障碍。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3)设置障碍要循序渐进 障碍的设置应该具有渐进性。障碍应该由小到大,由少逐渐增多,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切不可一开始就给孩子一个下马威,这会一下子把孩子的自信心摧垮。(4)设置障碍要与鼓励、表扬相结合

设置的障碍应与鼓励、表扬相结合。当孩子排除了障碍、战胜了挫折时,父母要给予及时的帮助与鼓励,强化孩子积极的行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5)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 孩子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感到委屈是难免的,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在孩子受挫后,对一般的情绪反应,父母可以不加理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然后振作起来;如果孩子情绪反应过度,父母要给予温情的鼓励以及必要的心理上的支持,让孩子及时摆脱失望、伤心等不良情绪反应,及时地树立信心。

父母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有时候,父母不妨延迟、拒绝,让孩子尝尝挫折感。比如,孩子要吃饭时,故意晚点开饭;孩子想要玩具时,不妨可以拒绝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经历一些困难与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6)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15、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孩子抗挫折能力。

16、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培养他们抗挫折勇气。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许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害怕游泳,这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

孩子走路不好摔倒了,应自己爬起来,成人尽量不去拉扶和安慰,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树立起信心,努力地去战胜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对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这时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 正如古人所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磨难和挫折最能锻炼人的品质与意志,它们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必然可以促进其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自立自强。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即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及克服挫折的能力,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思想,要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挫折,从而战胜挫折。

生命中的每个挫折、每个打击都有它应有的意义。逆境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这是所有成功者的感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要想让孩子见到彩虹,那就让他们迎着风雨而行吧。

17、多肯定、鼓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及时去关心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有勇气去试试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这样做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

18、懂得关怀,及时疏导,正确理解挫折 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对孩子来说,家人的温情与支持是信心的来源。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多么希望孩子能一切顺利,但是挫折却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孩子的一生,我们只好把它当作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孩子在受到挫折后,最需要父母的爱,因此,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给予足够的爱,更看重孩子的心灵,用温情去温暖孩子,对孩子进行引导,避免挫折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当孩子受到挫折又难以排解时,教师、家长不能置之不理,采取“无视”的态度,而应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因此,家长教会幼儿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变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家长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分析受挫原因,使幼儿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正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抖擞精神、重新再来。

家长还要正确地做好幼儿消极情绪的疏导工作。家长错误的疏导方式,家长这种看似爱孩子,安慰孩子的方式是不太明智的,他们往往低估了孩子的承受力,不愿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无挫折的氛围。长此以往,孩子的抗挫能力会比较差,人格发展有可能不是很健全。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怨天尤人,把责任和过错都归结到周围的人、事和环境上,认为是生活亏待了自己,而看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幼儿教育专家摸索出一套帮助孩子挫折疏导的对策,步骤是“引导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进行适当的心理释放,接着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孩子重拾信心,最后是对孩子进行身体扶触,进行抚慰。举例说明,如果一个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手工作品,但老师并没有表扬他,孩子就会很沮丧。用上面疏导法,我们可以走到他的身边,与他一同谈谈老师没有表扬他的原因,可能是孩子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可能是别的孩子的作品完成得更出色,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的作品过于简单,还有可能是孩子在制作手工作品时是违反纪律了,这些都可能是老师不表扬的原因。如果我们与孩子一一分析了,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到底问题出在哪儿。接下来,要让孩子心理宣泄,可以对孩子说“如果你不高兴,可以大声喊一喊,哭一哭,或者做一个怪脸,把不高兴赶走”。然后,我们就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你的作品大家都很喜欢,下次完成时要听清老师的要求,你会做得更棒”,或是“如果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遵守纪律,那你就更棒了”。最后,我们可以抱抱孩子,让他知道他是受大家欢迎,大家很喜欢他。

同时,作为家长,我们要平和地对待孩子的荣誉,孩子得了奖固然可喜,但父母也没必要心花怒放,适当还可低调点,但孩子失败了,受挫折了,这时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当孩子已经尽力而为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奖励她,鼓励她,让她知道父母并不是因为她的优秀而爱她多一些,而是时刻关心她。

19、利用家庭氛围,合理引导幼儿面对挫折

家庭生活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优越的物质环境,往往会造成孩子“精神缺钙”,家长应从日常小事做起,不能让优越的物质条件成为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精神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相当重要,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在效仿父母,假如父母有坚韧不拔的性格,碰到困难百折不挠,孩子在敬佩父母的同时,也会模拟父母,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此外,在对孩子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轻松愉悦的家庭气氛,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是父母为孩子决定一切,让孩子在选择中悟出点道理。而在强调挫折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那么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多方面进行求助,而不是在一个点上感到闷闷不乐。

幼儿眼里,父母非常高大,无所不能,家长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家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当我们家长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恐慌、惧怕和退缩,一定要冷静勇敢,不能退缩。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如,在家务劳动中,可让孩子一起做;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让孩子一起讨论,当家里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时,家长不能慌张、急躁,要镇定自若,并且告诉孩子:“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相信一定会有办法解决。”通过父母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行为等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20、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勇敢面对挫折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孩子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总会碰到各种难题,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接触社会、熟悉自然的机会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与同伴交往,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开始,如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发生了矛盾,哭着向家长求援,家长不要急着去帮忙,对孩子所碰到的这种挫折应该和孩子商量解决的办法,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情趣和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能力,应让孩子们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到更大的天地中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我们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让孩子参加夏令营等集体活动,如我园就曾经举办过生态夏令营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寄宿一周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夏令营开始的前一两天,确实有孩子因为想家、自理能力较差等原因哭鼻子,闹情绪,但在老师的积极疏导下和我们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面前,孩子们很快就适应了,即使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一一化解,那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感受自然,接近社会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学会了生存、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做人!

21、重视游戏的作用,提高幼儿抗挫能力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的活动,通过各种游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力,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6岁的宝宝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此时可以将挫折教育融入到游戏中去,孩子便于理解。比如障碍赛跑、远足活动等都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尝试,不断地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从而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在设置障碍游戏时,家长应该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水平,把握好一些困难和问题的难度,鼓励孩子试着去做。例如,对于3岁的孩子可以设计将玩具藏起来,让孩子们寻找;将鞋子换摆、衣服反放,让孩子去纠正错误等。对于4-5岁的孩子可以设置情景如在街上与家人走失,让孩子们想方设法解决,如上街迷路怎么办?遇见坏人怎么办?对5-6岁的孩子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如玩角色游戏、社会性游戏等等,通过活动与游戏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输赢,帮助幼儿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抗挫能力。

22、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制定抗挫实施方案

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爱面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听到的大多是赞扬声,因此常常自信满满,这时,家长不能一味地采用赏识教育,不断扩大孩子的优点而忽略孩子的缺点,要适时针对孩子的缺点设置一些挫折,有时需要打击一下能力较强孩子的自信心,以增强幼儿的挫折抵抗力。在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

面对能力少稍弱的孩子,我们应及时发现他们小小的优势,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勇于面对挫折。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其实,成人都不能保证做每件事都百分之百成功,那么我们不能要求能力弱的幼儿事事都做得非常好,而应给孩子可能失败的心理准备。准备失败,并不是放弃成功,而是明白失败是正常的,应坦然面对;准备失败,为的是使孩子放下思想包袱,以积极的态度继续努力,争取最终的成功。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

23、让孩子向自己学习,从父母的态度中学自信 “身教胜于言传”。孩子的“挫折抵抗力”有多强,有时候取决于你自己面对挫折的态度,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每逢孩子战胜一次挫折,家长就可以指导孩子把事情记录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面临挫折时,家长就可以提醒他看看这些记录,向自己学习。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做孩子的“顾问”,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但最后还应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实施。经常交给孩子一些完成起来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并充分信任孩子,即使做坏了或者造成一定损失,也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帮助孩子找出问题所在,再重新开始。告诉孩子:你一定能成!如2岁多的孩子因好奇拿一个瓶子,他单手握着瓶身,手小拿不住就摔了,这时家长不能责备他,而是要告诉他应该手握瓶颈较细的部分,并鼓励他再去尝试。

另外,幽默感也很重要,能够以轻松诙谐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这样的父母会是孩子们很好的榜样。但有一点需要提醒你:你可以自嘲,但永远也不要嘲笑你的孩子。在合适的时候,跟孩子讲讲自己的失败体验或者曾经经历过的尴尬事,孩子会从你的故事中了解“错误和失败总是难免,它们会让人很不舒服,但有的时候也会带来好的结果。”

(1)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阅读一些家庭教育书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按科学要求关心爱护和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子女观、儿童观、教子观。

(2)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并且父母长辈之间应相互关爱,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使孩子感到它不是父母天地中的中心,不应唯我独尊。爱孩子不可溺爱、纵容、控制或过分保护,爱应对孩子的行为负责任。

(3)当孩子无理取闹时,采用“冷处理”的办法,让他自讨没趣。孩子的有害行为得不到抑制,则必须采取适当的惩罚,家长切记不能过度。

(4)为孩子提供与朋友交往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克服孩子害羞胆怯的心理。

搞周末聚会、生日会等,让孩子学会分享、体验快乐,逐步养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父母要有意识地领孩子到公共场所与其他孩子一起游玩。开始交往时,孩子会感到不好意思,怕与别的孩子接触,大人要鼓励孩子参与其中,开始最好能找到熟人的孩子,或者大人与另一父母攀谈起来,让孩子心里知道孩子们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朋友关系,从而减轻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当孩子不懂玩伴的游戏规则而发生交往困难时,父母要及时帮助。但有的父母对孩子说“不会玩就别玩”,这是孩子交往挫折中最可怕的挫折,一定会影响孩子终身的社交能力。

(5)家长应经常与孩子语言交流,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让其愿望能用语言进行表述,减少哭闹现象。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条件,展示自己的才能。

24、理性评价孩子

心理学上,有种被称为“孔雀心态”的现象也正是如此。这些孩子通常比较争强好胜,非得事事都争第一,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联想到很多人在遭遇挫折时一蹶不振,甚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事不宜迟。

作为家长,要抓住有利的时机,让孩子正视挫折。比如,年幼的孩子不小心摔倒,有些家长急于把孩子抱起来,还拼命地跺跺脚,指责地板的过错。实际上,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容易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自己勇敢地爬起来。如果摔得很痛,让他们痛痛快快地哭几声也没关系。对稍大的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学学象棋和围棋等,在下的过程中,不断地承受失败和胜利。有时候,家长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创设条件,让他们尝尝失败的滋味。

25、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有些父母总是对孩子的错误非常在意。事实上,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孩子如果不犯错误,他就永远不可能长大。当孩子犯错误或过失时,作为父母,千万不要着急、气恼,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孩子,甚至体罚孩子。

当孩子有过错时,其内心肯定会出现自责和冲突。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以引起孩子情感上的重视。正面教育是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入情入理,注意感情的沟通,千万不能讲大道理、空洞说教,引起孩子的反感。

高明的教育方法应该是“感化→说服→感化”,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重视情感的沟通。比如,父母可以先夸奖孩子说:“你做得不错!”“你已经很努力了!”这就是前段的感化,因为这些语言对孩子来说比较容易接受。然后父母再指出孩子失败的原因,让孩子不断进步,这是教育的目的。最后父母不要忘了鼓励孩子:“如果你再努力一些,就能做得更好!”这样的正面教育就能使孩子自动地检讨失败的原因,减少下次犯错误的几率。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做了错事就去批评他,应该给予孩子犯错误的权利。父母应给予孩子犯错误以及改正错误的机会,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根源。尤其是孩子主动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后,作为父母应给予鼓励,然后指出错误的危害性,让孩子在鼓励声中知错改错。

如果孩子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犯了错或遇到了失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再次尝试,让孩子的自信心在不断尝试中得到保护和增强。比如,有的孩子想帮妈妈干点家务活,主动要求洗碗,可因为不小心而打破了碗。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千万不要指责孩子,而应该告诉孩子怎样既能把碗洗干净又不会摔破,接着鼓励孩子“这次洗得很干净”或者“不要泄气,再努力一下就会成功”。

父母在鼓励孩子时切记一定要发自内心,千万不要对孩子怀有不认可的态度。有位妈妈说:“我试着去鼓励孩子,可孩子却说我在欺骗他,根本不是在鼓励他。”这是因为这位妈妈平时经常批评、否定孩子,在鼓励孩子时仍然用否定的眼光看孩子,孩子自然觉得妈妈的鼓励不是发自内心的,这样的鼓励当然不能奏效。还要注意避免空洞的夸奖。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判断和思维能力。你可以对孩子说一百遍“你的画是最棒的”,或者告诉他:“你做什么事都做得最好”,但实际上即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能知道自己到底什么真的做得好,什么不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全面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有了这种教育观念,就不会因孩子一时的失误或一时的表现不佳而大发雷霆了。

孩子犯错误后,父母不要埋怨他们,也不要奚落他们,要想想自己犯错误时的情形,轻松地对孩子说:“这个错误我也犯过,让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办。”然后帮助孩子从失败和错误中走出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战胜困难的自信。

26、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强迫他们去做不愿做的事情,孩子总会不开心。要是让孩子按父母的意图去行事,就可能引起孩子的敌对情绪和反抗。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相信自己天天长进,那么父母就必须鼓励他们,允许他们变化,允许他们自己作出决定。父母总是不让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做主,就会人为地推迟孩子学会料理自己生活的时间,使孩子产生对父母的依赖感,缺乏自我决策的意识。应该自己做主。于是,两代人之间发生了冲突。如果孩子对父母依赖性强,父母就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当孩子面临一些难以选择的问题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你应该自己来拿主意。”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应该把选择的权利尽量放给孩子,在作出关于孩子的一些决定时,也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作为父母,不应该对孩子事先作出假设或者限制,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父母能做的就是学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孩子做事情才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在做事过程中,才会形成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

一个幼小的生命来到这个精彩的大千世界,由于他们的弱小,他们也许会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但是,他们有勇气去学习,并进行各种尝试,使自己能够适应并融入这个世界之中。做父母的不要去控制、指挥他们,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去适应这一切。

27、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实,孩子生来就是自主自动的。无需父母监督,他们就会奋力学习行走,一旦学会了走,他们就要试着奔跑;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主动询问不明白的事情;他们会独立自主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讨厌别人的干涉。孩子在独立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会体验到各种情感,这种体验反过来影响着他们做事情的欲望和兴趣。由于他们的努力,事情做成功了,他们的心情和别人帮助或者强迫下做成功是不相同的。这种成功的喜悦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会激起孩子争取更大成功的欲望。即使有可能会遭遇失败,但这种失败的情感体验也会让孩子产生继续努力以获取成功的毅力,完全不同于父母强迫或禁止所造成的失败体验,后者只能招来孩子的怨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益处。

其实,孩子只要成为孩子自己,别的并不重要。孩子只要能够健康地成长,能够快乐地做自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是孩子最大的心愿。父母如果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强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情或者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不仅会让孩子迷失自我,还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实在不可取。父母也不要拿“好孩子”的标准作标尺,在自以为是的心态下作出“不符合孩子意愿”的行为,那对孩子将是最残酷的。

父母们一定要认识到,过多地“控制”孩子,会使孩子习惯于服从而丧失自我意识,缺乏独立精神。如果孩子像影子一样经常附属于父母,那将是非常可怕的。如果孩子不知道做些什么事情时,父母不要总是说:“快,赶紧去学习!”而是要说:“想想看,你最希望做些什么?”“如果你愿意,你就去做吧,只要记得把功课完成就好!”这样的孩子往往比较自信,懂得自我安排时间。

28、让孩子有独立的空间

在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的今天,父母都应该懂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与探索意识,不要把孩子禁锢在自己的臂膀里。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可以自由活动的小房间或者小角落,这个属于孩子的空间,也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建设,包括选择书桌、书柜、玩具、图书、装饰品及各种学习用品等。允许孩子在自己的空间里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养几条小金鱼、养几盆花等。只要孩子能够独立地支配自己的小天地,他就会觉得自己是自己的小主人。

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将来,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摔倒就心痛,父母有时也要硬下心来,“别管”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锻炼他们迎接人生各种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实际能力。不去“管”他们,是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做自己能做也应该做的事情:能穿衣服时就让他自己穿,能吃饭时就让他自己吃,能洗衣服时就让他自己洗,能自己背东西时绝不替他背。父母这种“别管”的做法,能让孩子变得独立、自主、自强。孩子能完成他可以做到的事情,孩子就会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增强自信心。

当然,父母的“不管”做法,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了解孩子能力的基础上的。如果孩子确实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父母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告诉孩子,也可以和他们一起来商讨解决办法,不过这一切也要建立在尊重孩子情感的基础上。进孩子的房间时,父母要养成敲门的习惯,应该这样问:“孩子,妈妈(爸爸)可以进来吗?”同时,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人隐私,看到孩子的日记本时,应该主动问:“妈妈(爸爸)可以看看吗?”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也要坦然面对,说:“没关系,妈妈(爸爸)只是关心你,如果你不愿意,妈妈(爸爸)就不看,妈妈(爸爸)只希望你能够把心里话告诉妈妈(爸爸)。”

29、用“同理心”面对孩子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他所面临的逆境在成人面前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孩子却是莫大的打击,父母要用和孩子一样的心理去看待这件事。比如孩子养了许久的宠物突然丢失或死亡,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父母和他一起悲伤的同时要告诉孩子生命的规律,帮他从悲伤中走出来,切忌嘲笑和不屑一顾。30、教孩子学会等待 从孩子7―8个月开始,我们就需要让孩子学会在有要求时要“等待”。例如:给孩子喝奶时,告诉他奶凉了才能喝;学精细动作时,给孩子一块包着糖纸的糖,告诉他自己耐心剥开才能吃到糖;排队上汽车时,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才能达到目的。学会等待,是我们对付逆境的一大能力。

31、要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无论什么处境都能生存。海湾战争之前的伊拉克是个非常富裕的国家,没有谁要为吃喝忧愁。但战争之后的经济制裁,不知有多少人饿死病死,儿童更首当其冲。所以父母有责任训练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孩子吃饭挑食是通病,究其根源,都是父母宠坏的。五花八门的补食早吃坏了孩子的胃,然后还埋怨孩子不吃饭,不吃蔬菜。一方面父母可以讲故事(小动物的故事更好)来开导孩子吃东西不能挑食,另一方面还可以领孩子到山村去体会那里孩子的生活。或者带孩子到野外郊游,尽量带一些普通食物,在饿了的时候,孩子也会忍着嘴吃。使孩子懂得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般食物也可以充饥而让人生存下来。训练有素的孩子比只知道享受的孩子的适应能力强,长大之后,遇到同样困难时,一个会成为英雄,另一个可能会跳楼自杀。

32、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伟人传记。读得多了,就感觉到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和伟人比起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实在算不了什么。伟人是在大海洋里与大波大浪搏斗,而我们的挫折,真的像在公园里划船时遇到一点小浪。

33、让孩子有机会放出光芒 虽然刚才我们告诉你,对那些孩子明显不可能做好的事情应该诚实地跟他解释,但另一方面,你要努力去发现孩子擅长做哪些事情,并且鼓励他去做。如果女儿的算术总是不如别的小朋友算得快,但是却很有舞蹈天赋,那么你就可以说:“虽然你的算术不是最好,可在芭蕾班你却是最棒的,而且我知道,你最喜欢跳舞了。”在某一领域里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

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而强迫孩子学习或者参与某项活动。强迫一个喜欢敲鼓的孩子去学小提琴或者在孩子只想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给他报了课外英语班,这样的做法只能导致孩子更多的怨恨。

34、运用“3C”策略帮宝宝度过困境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教给父母们一个叫做“3C”的办法来帮助孩子们度过困境。“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1、调整:所谓“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困难并不等于绝境”——“我知道没评上小红花你很不高兴,但我相信你下学期会更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小红花,可能还能评上‘好孩子’呢。”

2、挑战:而给孩子“挑战”的感觉则是为了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转到一个陌生的幼儿园是很让人不开心,但我知道你不管到哪里都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3、承诺:最后一条是“承诺”,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爸爸没来看你跳舞你

第二篇:抗压、抗挫能力培养

抗压、受挫能力培养

挫折、压力与不幸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值得珍惜的生活体验。我们要正确认识并勇于面对挫折和压力,而不是怨天尤人(陈国荣,2005)。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困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坚强起来。所以,引起挫折感的,与其说是那些挫折、应激、冲突本身,不如说是受挫者对所受挫折的看法。因此,我们应该以大智大勇来接受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

1、培养主观幸福感

训练主观幸福感能力旨在培养个人体验快乐、欢欣、知足、自豪、欣喜、感激等愉悦情绪的能力。虽然这些情感体验大多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但通过幸福感训练,人们可以强化对这些情感体验的强度和持久度。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德逊(B.L.Fredrickson)也发现,体验愉悦心情的人思考问题会更开阔。她指出:“感觉好远远不等同于没有威胁,它可使人们变得更好,更具有乐观精神和压弹能力,更与他人合得来。她还建议人们通过发现应激中的有意义的事情来提高个人的愉悦情绪体验。此外,幸福感训练还可降低对诸如内疚、耻辱、悲伤、气氛、嫉妒等不愉悦情绪体验的感受强度,以减少生活的应激状况。

1)注重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A、准确认识自我,合理整合人格。引导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进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做自己气质、性格的主人。从自知之明到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气质和性格自我悦纳的过程。

B、主动调控情绪,保持愉悦开朗的心境。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能够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

C、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提高交际能力。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已成为绝大多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节也比较严重,面对集体生活的挑战和父母的溺爱,大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己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胸襟,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氛围,产生健康的人格动力。

2)鼓励学生追求有意义的个人目标。目标理论把目标看作情感系统的重要参照标准。目标的确立与维持、靠近目标以及目标实现等使人感到存在的意义。并产生自我效能感、增强积极的情感。但目标的选择因人而异,目标的选择要符合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或与学生的内在动机和需要相适应,才能真正提高主观幸福感,而且内在价值目标比外在的目标更能激起人的主观幸福感。

2、培养乐观人格

训练乐观态度能力旨在培养个人自信乐观、自主行动、人际温暖与洞察、表达自如、坚韧力等的人格特质。心理学界早就在1970年代将乐观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格特质来加以研究,并强调经验学习对培养乐观态度的重要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的畅销书《学会乐观》(Learned Optimism),就是讲的怎样通过个人努力来提高自身的乐观态度和应激能力。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Costa和McCrae也主张,主观幸福感的决定因素是人格因素。如为外向性格的人容易产生正面的情绪,而焦虑性格的人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培养乐观人格是提高压弹的最有效手段。培养认知调整

训练认知调整能力旨在培养个人认知调整的能力。它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斯(Albert Ellis)的ABCD理论为基础,强调认知调整对压弹的支配作用。具体地说,ABCD理论主张,在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B(Belief)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C(Consequence)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间接作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换言之,一个人的情绪困扰的后果C﹐并非由事件起因A造成,而是由人对事件A的信念B造成的。所以,B对于个人的思想行为方法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要调整B对C的不良影响,就要靠质疑D(Dispute)来调整,这里D起的作用就是认知转换的作用。它促使当事人多从正面、光明的角度来辩证看待逆境,化危机为生机,终而从逆境中磨练人的压弹,从失意中提高人的生活智慧。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曾言,在中文当中,危机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一个是“危”字,一个是“机”字。它充分说明了危机中孕育着生机这一辩证原理。

4、培养幽默化解

训练幽默化解能力旨在培养一个人幽默、诙谐调整心态的能力。幽默可以化解烦恼,释放情绪,并使人不断体验愉悦心情。在国外对幽默的研究中,幽默一向被视作是健康人格的突出表现。可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重视幽默对健康的重要性,中国人亟需加强幽默训练,学会以幽默来升华生活烦恼。幽默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压弹能力,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培养问题解决技巧

训练问题解决能力旨在培养个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应激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在“问题专注”应复与“情感专注”应对两方面提高一个人的压弹技巧。其中问题专注的应对技巧包括迎难而上、自我控制、筹划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援、逃离/回避、隔离问题等技巧,情感专注的应对技巧包括找人倾诉、自我压制、自我宣泄、自圆其说、奇迹幻想、放松/冥想练习等技巧,以在应激实践中不断提高一个人的压弹能力。此外,问题解决训练还应培养一个人的关键意识,以提高对应激的迅速反应。美国著名文学家爱默生曾言,“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学者是不会放过这一大好学习机会的。”它说明,任何的问题解决都可以是一个逆境化解的学习过程。

6、健康人际关系的养成

健康的的人际关系是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基础。养成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有效地沟通,学会解决冲突。大学生人际关系中许多问题都是关系双方缺乏充分有效地沟通引起的。大学生往往因“面子”及其他一些不必要的顾虑使很轻微的误会因“冷战”而导致矛盾步步升级,最终导致关系破裂。大学生学会解决冲突是促进成长的必备环节。解决冲突时双方要保持冷静情绪,客观地分析冲突,包括引起冲突的事件,冲突的起因、互惠有效地解决办法等。解决冲突的关键往往在于沟通,所以在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利用各种条件,有冲突对方进行积极有效、恰当的沟通,已达成相会谅解。

2)培养良好的人际相处品质。良好的人际相处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做到宽容待人、诚信对人、学会幽默和心理换位特别重要。

第三篇: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让家长明白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研现,让家长明白怎样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教学准备:搜集一些在逆境中成人成才的案例,制作成胶片或课件,供家长研现。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的家长学校参加活动,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和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关心孩子的发展情况。大家都想做合格的家长,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面很广,今天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点来进行辖讨。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二、让家长共同探讨,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教育孩子首先成为一个“人”。大家可能会说,难道我的孩子不是“人”吗?非也,大家所说的“人”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人”。我这里想说的“人”是一个综合型的“人”,既有健康的身体,又有健康的心理,高尚的品质,一定的知识才能。这样的“人”,具有随时迎接挫折,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就应该从小孩子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家庭应责无旁贷地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小面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共同研现: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有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有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有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有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在这些压力面前,孩子们会变得调皮捣蛋,刁

钻古怪,与人对立,不易交流等。由此可见,从小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学习暂时困难的孩子,他们本赏毡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现在的小孩子上学、放学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接送,连自己的小书包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背,这些接送孩子上学的人成了孩子们的书童;有的孩子穿衣、吃饭、洗漱都是父母包办„„这样的孩子事事依赖于父母,他们娇气得很,独立生活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差,更谈不上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了。一旦父母不在孩子们身边,遇到困难他们措手不及。因此,家长就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

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他们人小做不来事,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

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学会动脑、用脑,解决身边的小事、小问题,用智慧去战胜困难。

(三)、誓探打击,学会面对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誓探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誓探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誓探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甚至于向家长示威.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誓蹄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

四。结束语

家长们,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你的孩子。因为人都是有个性的,每个孩子都有他不同于别人的地方,真正高明的父母不会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来用于自己的孩子,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孩子的缺点,在众多的方法中选择一些最适合于自己孩子的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让每位对孩子充满希望的家长都掌握好教育孩子的方法,把握住教育孩子的良机,同孩子一起成长。让你的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快乐的人生!

第四篇:浅谈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

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而抗挫能力是指对挫折的承受力,遇到挫折时能摆脱困境,避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能力。如今的孩子都是父母、长辈的心肝宝贝,由于过度的保护,事事越俎代庖,以致于当孩子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敢面对挫折。而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以后能否适应社会环境,承受生活挫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现代社会告诉我们: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加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克服挫折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和困难,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他们的将来成长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幼儿挫折感的形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幼儿园给幼儿带来的挫折

幼儿意志力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某些影响而产生恐惧感、挫折感,既而产生鸵鸟心理。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不良行为、家庭意外事故的发生(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异等)都会使其体验到挫折感。另外,孩子在幼儿园里,也会由于教师偏心、管制多、批评多、教态不民主而引起孩子痛苦、恐惧、无助等负面情绪,从而产生挫折感。

2、玩具和同伴给孩子带来的挫折

幼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动作尚不正确,因而无论做什么事,多可能由于操作或使用不熟练而受到挫折,从而产生挫折感。另外,同伴之间交往过程中也会遭到挫折,例如:某一幼儿看到另一幼儿有玩具向其要求一起玩,却受到同伴的拒绝时,他们就会感到失望、难过,产生挫折感,既而对自己的交往能力产生怀疑,由于逃避心理的支配,使幼儿易害怕和别人交往。

3、生理心理因素给孩子带来的挫折

在实际生活中,动机行为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随处可见。但是有些孩子抗挫能力较好,遇到问题会试著解决当下的问题,例如:与他人争吵时,会主动地寻问对方为何会与他争吵的原因,并在沟通的过程中慢慢地平复自己的心情,但是在幼儿时期,孩子解决人际关系的技巧能在学习的阶段,仍需要重要他人的协助。另外,有些孩子受身体和体能发育的限制,或因生来体弱多病而做不了许多同伴可以做到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常常会令孩子感到沮丧,产生挫折感,对许多活动望而却步。

由于幼儿对一些事物的了解很肤浅,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产生恐惧和退缩,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构成很大威胁,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要针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原因,采取具体措施,尽可能帮助幼儿减少受挫机会,并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从而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1、创造一个宽松、平等、民主的环境

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在家里,在幼儿园,在所接触到的周围环境中或特殊事件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挫折,想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如有一位幼儿说:“我有一次因为折纸不会折哭了。”我听后借此机会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做?其他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幼儿说:“不会折不要紧的,你可以去再问问老师啊,老师会教你的。”幼儿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既有了表述,渲泄机会,又使我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对待挫折的生理心理承受力,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帮助幼儿避免鸵鸟心理的形成。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常会遇到一些挫折,于是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幼儿讨论学习对待挫折的方法。如:我摔倒了怎么办?我数学作业做不好怎么办?等等,让幼儿初步学会对挫折的知觉判断,思考分析对待挫折的最佳办法,逐步培养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

2、正确对待幼儿的错误,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面对幼儿各种不合规范的错误行为,不少教师经常采取责怪、训斥的方式,这样不但不能使幼儿改正错误,还容易伤幼儿的自尊心,也易促成幼儿的挫折感。因此,教师面对幼儿的错误行为时要给幼儿一个解释的机会,让幼儿把原因讲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同时,教师也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一下孩子犯错的原因,既教育幼儿,同时让其知道自己躲起来会有什么后果,这样他和其他小朋友才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二)正确认识挫折,帮助幼儿面对挫折

1、正确认识挫折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而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正是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克服挫折,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让孩子经历挫折,而不注重在孩子经受挫折同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常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因此,当幼儿在挫折面前产生“逃避”的念头时,我们首先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如:我们班有个特色活动是制作“香囊”,活动中我发现幼儿打结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于是我利用儿歌教授给他们打结的方法,并鼓励他们积极尝试,使其在锻炼中强化他们的打结的技能,让他们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而产生一种稳定的心态。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识,消除了他们的依赖性,又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亲自克服了困难,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克服困难,增强自信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挫折感。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许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这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孩子走路不好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成人一般不去拉扶和安慰,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树立起信心,努力地去战胜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对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这时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

(三)设置挫折情景,培养抗挫能力

设置挫折情景,主要是指成人利用现实情境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当然创设挫折情景要根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来设定“难题”或“情景”的难度和强度,避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设置障碍时,要注意挫折教育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有目的的组织障碍性活动。同时,老师家长还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障碍的困难程度须是幼儿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例如,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物品,老师、家长不要马上拿给他,而要让孩子动脑筋,怎样才能拿到物品。总之,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和孩子的游戏中,有意地设置困难障碍,不能光是挖空心思地满足他们的要求,更要锻炼生活自理独立的本领,培养挑战困难与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抗挫能力,以此有效的避免挫折感的产生。

(四)把握适当尺度,注意挫折教育中的问题

当然,我们在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

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困难。

3、对陷入挫折情境中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

4、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通过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

(五)家园沟通,提高幼儿抗挫能力

幼儿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单凭幼儿园、家庭或社会的实施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必须把三者共同结合起来共同教育、一致教育。通过传递一些与挫折教育相关的知识、经验,引起家长和教师的足够的重视,以正确的观点来指导挫折教育活动,形成幼儿园、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这样,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更加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去接受生活的挑战。

总之,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而成人的作用则在于正确引导幼儿正视挫折,让幼儿在遭受挫折时不仅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去保持心理平衡,而且能够战胜挫折,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我们也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发布者:萧山区临浦镇中心幼儿园

第五篇:怎样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成长的过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的现象,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差。举例说明:...孩子成长的过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的现象,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差。举例说明:前些年新闻媒体上曾经报道过的《夏令营的较量》,中国孩子在中日夏令营中的表现实际上是差强人意的,他们表现出的独立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明显低于日本的孩子,这点不得不令人担忧,也因此掀起了一轮挫折教育大讨论以及关于青少年能力培养的思考。步骤/方法

1、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认识抗挫教育的重要性

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心理家研究指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选择五种反应: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能笑看一切的人抗击打能力必定会比一般的人强。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因此,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很重要,让孩子能微笑着面对挫折。

2、把握挫折教育的时机,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家长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应该让幼儿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家长在平时孩子碰到困难时,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励他努力去克服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这使家长的“你行”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我行”!

3、教会孩子正确对待失败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比如你的儿子没能被选上代表幼儿园参加联欢会,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别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们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们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这样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责任——有些时候导致失败的确实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4、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让孩子能正确地评价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家长应有客观的评价,并据此对儿童的成长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励孩子向恰当的发展目标努力。如果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孩子就会对自身的不足缺乏认识而骄傲自满,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就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不敢面对失败;当然,家长如果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贬低孩子,对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会逃避困难以求避免挫折。总之,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儿童遭遇挫折的机率。相反,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测。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对。

5、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孩子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儿童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儿童揭示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正确适当的引导同样尤为重要。只要成人正确成功地加以引导和肯定,无疑是给了孩子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因为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而应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6、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以及抗挫的信心

要想减少孩子遭遇挫折的次数,就要增强孩子抵御挫折的能力,如掌握与年龄相符的知识技能,比如大班的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会穿衣、系鞋带、叠被整理玩具等,如果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会做,他就会在集体活动中落后于别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不会做,反正我是落后的。除这些基本技能以外,还要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遇到困难不退缩、失败后不悲观等。另外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洗手、洗脸、穿衣、整理床铺等,很多能力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放过任何机会抓住教育,应随时教育,随时观察,抓住机会,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当幼儿进步后,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给予赞扬和鼓励,强化幼儿的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认可的神态,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到改变,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7、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孩子才可能在今后少吃苦。不少家长也懂得这个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家长既不忍也不敢将孩子臵于困难之中。然而,面对挫折能够坚韧不拔的性格,仅靠说教是无法培养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挫折教育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是否有无所畏惧的自信心。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8、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中国孩子的致命弱点在于没有自主性、依赖性强。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在于父母的包办代替,让孩子缺乏自信,能力低下,使孩子丧失了自我实践的机会。

孩子穿衣、穿鞋时,笨手笨脚,磨磨蹭蹭,父母过来很快就帮他穿好了;孩子小时候学着自己吃饭,可能弄得满桌子都是掉的饭菜,还是没有吃到嘴里多少,父母看着便不耐烦,于是亲自喂孩子吃饭。父母的做法看起来利索、痛快,但却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养成了孩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

如果对孩子过度地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会使其养成娇弱的弱点,以至于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例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严重,我们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急切地跑过去相扶;孩子想要玩具,应当鼓励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励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应当使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定的障碍和挫折,让孩子在生活中渐渐学会独立面对一切。

9、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培养他们抵抗挫折的勇气。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许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害怕游泳,这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

正如古人所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磨难和挫折最能锻炼人的品质与意志,它们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必然可以促进其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自立自强。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即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及克服挫折的能力,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思想,要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挫折,从而战胜挫折。

10、多肯定、鼓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及时去关心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有勇气去试试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这样做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

11、懂得关怀,及时疏导,正确理解挫折

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对孩子来说,家人的温情与支持是信心的来源。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多么希望孩子能一切顺利,但是挫折却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孩子的一生,我们只好把它当作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孩子在受到挫折后,最需要父母的爱,因此,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给予足够的爱,更看重孩子的心灵,用温情去温暖孩子,对孩子进行引导,避免挫折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当孩子受到挫折又难以排解时,教师、家长不能臵之不理,采取“无视”的态度,而应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孩子正确的面对困难,因此,家长教会幼儿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变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家长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分析受挫原因,使幼儿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正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抖擞精神、重新再来。

12、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制定抗挫实施方案

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挫折教育。

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爱面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听到的大多是赞扬声,因此常常自信满满,这时,家长不能一味地采用赏识教育,不断扩大孩子的优点而忽略孩子的缺点,要适时针对孩子的缺点设臵一些挫折,有时需要打击一下能力较强孩子的自信心,以增强幼儿的挫折抵抗力。在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

面对能力少稍弱的孩子,我们应及时发现他们小小的优势,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勇于面对挫折。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13、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有些父母总是对孩子的错误非常在意。事实上,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孩子如果不犯错误,他就永远不可能长大。

当孩子犯错误或过失时,作为父母,千万不要着急、气恼,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孩子,甚至体罚孩子。

当孩子有过错时,其内心肯定会出现自责和冲突。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以引起孩子情感上的重视。正面教育是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入情入理,注意感情的沟通,千万不能讲大道理、空洞说教,引起孩子的反感。

高明的教育方法应该是“感化→说服→感化”,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重视情感的沟通。比如,父母可以先夸奖孩子说:“你做得不错!”“你已经很努力了!” 这就是前段的感化,因为这些语言对孩子来说比较容易接受。然后父母再指出孩子失败的原因,让孩子不断进步,这是教育的目的。最后父母不要忘了鼓励孩子:“如果你再努力一些,就能做得更好!”这样的正面教育就能使孩子自动地检讨失败的原因,减少下次犯错误的几率。

只能接受表扬,却接受不了批评是抗挫能力差的重要表现。正如这位家长所说,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可能遭遇挫折,如果没有抵抗挫折的能力,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被打倒,这样是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功的。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因为孩子缺乏分挫折抵抗力,很大程度上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有些家长对孩子滥用“赏识教育”,总是一味地夸奖孩子,言过其实,导致孩子不能接受批评;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情时的批评方式让孩子难以接受,比如嘲笑、挖苦,甚至打骂,导致孩子害怕失败,害怕批评;还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完全包办代替,导致孩子什么都不会,缺乏自信,从而难以接受批评。找出问题后,家长则要对症下药。首先家长们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并且真实,重点夸张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其次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不要嘲笑、讽刺或打骂,而是接纳他的失败和挫折,帮助他分析失败得原因,积累经验,争取下次的成功,让孩子觉得失败和挫折并不是不可饶恕的,而是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最后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去尝试一些他能做的事情,让孩子体验到不是什么事情都是可以一次性成功的,即使失败,只要继续努力,多加练习,就会成功,所以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孩子的抗挫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稍有不慎则就会伤害孩子,并且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能拿孩子来来试验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并且孩子抗挫能力差和自信心、意志力、情绪管理等息息相关,所以最好是能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在专家和专业机构的帮助下,用最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对待我们的孩子,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情商教育,才能真正让孩子受益。

下载抗挫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挫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

    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 【内容摘要】 英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说:“尽管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苦难和痛苦,但这个世界上也有 足够的力量战胜他们。”也就是说,当个体从事有目......

    运用体育教学培养中职学生的抗挫能力论文

    摘要:从中职体育教学中形成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原因出发,对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方法及途径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中职体育教学如何加强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 人生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难免会遇到激流和险滩。在面临挫折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产生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如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研究DOC[五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挫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抗挫能力 1.挫折: 1.日本教育......

    抗挫班会教学设计

    《面对挫折和压力》 „„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 佳木斯市松北小学 于吉伟 2013年12月2日 《面对挫折和压力》教学设计 „„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辅导活动课......

    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演讲稿

    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演讲稿 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演讲稿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一位学习非常优异的中学生由于没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放弃学业,从此每天窝在小房间里,......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连丹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入新世纪,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老师采用的是一......

    浅谈小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获奖论文

    浅谈小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 北街小学 陈莲春 当今小学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因素之一的耐挫力,对学 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当前小学生耐挫力普遍较弱,而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