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文体特色的策略

时间:2019-05-13 02:1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文体特色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文体特色的策略》。

第一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文体特色的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文体特色的策略

摘 要:新课标指出,高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初步掌握语文学习中的四种文体。本文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如何体现文体特色进行研究,指出叙事类文体教学应重视事件、人物和场景;对于说明性文体教学,应重视感受说明的方法和表达的准确性;对于诗歌类文体教学,应体会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应注重拓宽小学生学习的视野。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语文;文体特色;教学策略

所谓文体,指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文学作品在创作时所使用的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和作品结构形式的类别。当前,小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文体主要包含四大类,分别是叙事类、说明性、诗歌类和非连续性作品。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学目标,高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初步掌握这四种文体。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色,这些文体特色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不同文体,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根据文体的特色进行教学,不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教师来说,根据文体特色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文体特色来指导学生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了不同的文体特色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根据一篇的方法,从而学会这一类作品的阅读方法。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如何体现文体特色进行研究。

一、叙事类文体教学,应重视事件、人物和场景

叙事类文体指的是记录一件事从发生到结局的整个过程的文学形式。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叙事类文体主要以故事、小说、散文等形式出现。这类文体的文学作品常常包含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形象的人物、一波三折的情节、发人深省的内涵等鲜明的特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的事件轮廓、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叙事类文体的特点,设计出教学重点和训练要点。首先阅读全文,抓住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然后抓住与中心思想相关的段落进行精读,尽可能地从作者的视角理解全文。在该文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1.通过事件抓住人物的特点

时间、人物、场景和事件是叙事类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四大要素,而这四大要素中,人物和事件是最重要的两大要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紧紧地抓住这两大要素。

2.抓住重点的细节进行精读,体会文章意境

文章中的重点细节,是读者能够感悟作者、体会文章意境的切入点。通过对细节的精读,能够帮助学生在推敲品味中感悟真谛。

3.读写迁移,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反复阅读文章,不仅是为了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写迁移,把在阅读中看到的好的表现形式与好的修辞手法应用到写作中。例如,笔者在教学时,会鼓励学生把好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先是让学生模仿着进行造句,等到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量时,再鼓励学生对段落进行模仿,最后到一整篇的练习模仿,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说明性文体教学,感受说明的方法和表达的准确性

说明性文章是常见的文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具体的实体或事物进行说明的文章,另一大类是抽象说理性的文章。说明文教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于说明文体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三点进行把握。

1.引导学生领悟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只要教师进行启发式引导,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掌握说明文说明的顺序、说明所运用的方法。例如,笔者在教学生说明性的文章时,针对一句话,会问学生这句话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可能是比喻、比较等。针对一段,笔者会问学生作者针对这个事物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通过简单的点拨,学生很快便能学会说明文的特点和方法。

2.引导学生感受表达的准确性

许多抽象说理性的文章,用词十分严谨。例如,笔者在针对这类文章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删掉特定的关键词的方式,让学生对比删掉关键词的句子和原来的句子。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便能感受到用词准确的重要性。

3.练写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笔者在通过教材中的句子教会学生比喻、比较的说明方法之后,便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模仿造句练习。

三、诗歌类文体教学,体会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类文体,主要是指我国的古典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智慧。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古典文化的魅力。

四、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拓宽小学生学习的视野

非连续性文本指的是阅读材料主要由文本、图、表等组成,是一种广泛的文本形式,具有实用性强、概括简明性强等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体、图、表等材料中搜寻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许红琴.适度关注文体特征开掘教材内蕴的语文教学价值[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4).[2]陈寿江.语文读写教学岂能“超越”文体――与徐江先生商榷[J].语文建设,2010(11).[3]王林;张道振.目的语文学传统对文学文体风格传译的影响[J].肇庆学院学报,2008(3).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教学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大处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道德的承载、人文素质的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欣赏等等,从小处讲有读书识字、写信明义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么多“沉重”的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偏差。常见的偏差: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这样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具体情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下面我以小说为例来说说教学中我是如何来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的。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的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我们以《小英雄雨来》为例来说怎么样实施。《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中篇小说,篇幅很长,长文如何短教?抓文体知识就很简单了。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

1、学习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2、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目标分别对应了小说的三要素,也体现了教参的教学要求。教学之前,先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按照以下顺序来赏析这篇小说。

首先赏析故事情节——拟小标题

这篇课文已经有序号把情节自然分开,六年级学生完成小标题比较容易了。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因此要确立好主人公和线索,前后要一致。《小英雄雨来》就是以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主人公是雨来,所以拟定小标题的时候都应该站在雨来的角度进行,分别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了解到形势;掩护交通员;勇斗小鬼子;跳河智逃生。小标题加上主人公就可以做段意了。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赏析人物训练点:

1、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分析: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 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小孩。

2、这一形象具有什么品质或者个性?

3、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分析: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技巧:

(一)从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形象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雨来的调皮机灵)

(二)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雨来这一人物形象。

雨来是一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形象特点)的小孩(身份定位)。雨来面对鬼子的利诱毒打都一个答案“不知道”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坚强不屈。

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揭示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④揭示深化主题;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小英雄雨来》中有三处典型的环境描写,每一处的作用各有不同,参照上面的思考角度,不难确定。

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还乡河才会有游泳本领高的雨来,美丽的家乡需要用生命去保护,跳河逃生。第二处在第六节的第一自然段,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雨来的悲剧命运,烘托了群众的悲痛心情)第三处“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窝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烘托了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的悲痛心情。

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设置悬念、伏笔铺垫、讽刺、正、侧面描写结合、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细节描写、各类修辞(比喻、比拟、对比、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对偶、设问、反问??)

在《小英雄雨来》中,设置悬念、细节描写比较突出。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它教学承载着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大处说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仁义道德的承载、人文素质的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学欣赏等等,从小处讲有读书识字、写信明义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么多“沉重”的任务,所以语文课程资源也较其他学科丰富的多。几乎每个阶段、每篇文章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语文作为“工具”的作用,过分的追求“文学性”,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偏差。

常见的偏差:过分淡化文体,舍本逐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从对教材编者提出选文“体裁”要求,到对学生提出“文体的把握”要求,说明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紧紧围绕文本的文体特征,从“交给方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准确定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对读者而言,他会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之前,获得此类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实践的效率。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所以,教师应当利用文体鲜明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这样

一、目的明确而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就容易精力集中,有效突破。而这样的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文体特征,直指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方法,注意文体意识体现。

文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空中楼阁,它依托于具体的文本阅读实践。不同的文体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也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就记叙文来说,最基本应让学生明白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等等。小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具体情节表现人物。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不散等等。所以不同的文体应体现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下面我以说明文、小说、散文为例来说说教学中我是如何来训练学生的文体意识的。

说明文文体知识见PPT。说明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第一,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性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要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性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了说明的对象,如《奇异的激光》。

(2)抓首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

第二,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等)、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等)、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奇异的激光》这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从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三方面说明激光是“奇异”的光及其广泛用途。《生命与水》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人体与水密切关系”及喝水的意义来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使我们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懂得讲究科学饮水。

第三、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要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说明方法的判断技巧及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大概的模式。比如“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这句话,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比太阳”这个词明确这句话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激光是最亮的光这一特点。从而给学生总结出,赏析说明文的句子的基本模式是——这句话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形象准确(或具体)地说明了谁的什么特点或者哪方面的内容。

第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句、尾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第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理清结构。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利于整体感知全文。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第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的尺”中的“目前”一词,能否删掉。要引导学生分析“目前”一次对该结论做了一个时间上的限定,它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会出现比激光更准确的测量工具,这就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说。出示PPT。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的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我们以《小英雄雨来》为例来说怎么样实施。《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中篇小说,篇幅很长,长文如何短教?抓文体知识就很简单了。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

1、学习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

2、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目标分别对应了小说的三要素,也体现了教参的教学要求。教学之前,先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社会环境),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按照以下顺序来赏析这篇小说。首先赏析故事情节——拟小标题

这篇课文已经有序号把情节自然分开,六年级学生完成小标题比较容易了。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因此要确立好主人公和线索,前后要一致。《小英雄雨来》就是以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主人公是雨来,所以拟定小标题的时候都应该站在雨来的角度进行,分别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了解到形势;掩护交通员;勇斗小鬼子;跳河智逃生。小标题加上主人公就可以做段意了。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赏析人物:

训练点:

1、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分析: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 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小孩。

2、这一形象具有什么品质或者个性?

3、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分析: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技巧:(一)从描写手法入手分析形象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一边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雨来的调皮机灵)(二)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雨来这一人物形象。雨来是一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形象特点)的小孩(身份定位)。

雨来面对鬼子的利诱毒打都一个答案“不知道”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坚强不屈。

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揭示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 ④揭示深化主题;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小英雄雨来》中有三处典型的环境描写,每一处的作用各有不同,参照上面的思考角度,不难确定。

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还乡河才会有游泳本领高的雨来,美丽的家乡需要用生命去保护,跳河逃生。第二处在第六节的第一自然段,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雨来的悲剧命运,烘托了群众的悲痛心情)第三处“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窝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烘托了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的悲痛心情。

赏析小说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卒章显志、设置悬念、伏笔铺垫、讽刺、正、侧面描写结合、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细节描写、各类修辞(比喻、比拟、对比、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对偶、设问、反问„„)

在《小英雄雨来》中,设置悬念、细节描写比较突出。

我们再来看看散文。现在我们教材中,散文也比较多。像这一册教材三单元和五单元基本都是散文,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散文的特点。首先我们看看散文的定义:

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神”。“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的“情”,达的“意”。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

(2)抓住线索。线索就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明确了线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

(3)理清结构。结构是作者安排材料、处理详略的外显特征。理清了结构,也就基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清了结构层次。理清结构可从句子入手,迅速辨别把握文章的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4)了解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前后呼应,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

教学中,老师如果注重“感悟文本特点”“总结阅读方法”“实践阅读方法”这三个主要环节,既教给了学生可具体操作的阅读方法,又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操作中即能加深对方法的理解,也能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被普遍忽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必须充分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应首先以自身的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第四篇:浅谈小学高年级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高年级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 陆艳娇 邮编:215337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说明文,说明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语文味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为了让说明文教学变得扎实而灵动,可从以下几点入手:挖掘语言因子,品出语文味;落实朗读训练,读出语文味;强化实践运用,习出语文味。

关键词:说明文,语言,方法

纵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其中有不少说明文,而进入高年级后,这类说明性的文章比重越来越大。单就题材来说,就有介绍科技知识,如《神奇的克隆》;天文知识,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建筑知识,如《埃及的金字塔》;动物知识,如《麋鹿》等等。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对说明文的教学越来越重视,但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不免会产生很多困惑。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实践来谈谈说明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以及具体应对措施。

由于说明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有些教师不禁望“文”兴叹,一不小心就会将说明文上成了科学课,错将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说明文的特点,未能让学生学习作者介绍事物的表达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形象,抛弃了语文的本质,从而导致说明文的教学语文味不足。

其次说明文逻辑紧密,语言较为枯燥直白,也缺少一波三折的情节和生动细致的描写,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故事情节曲折、文字优美的文章更容易吸引他们,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或仅仅对课文中所介绍的科学知识感兴趣。课堂上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说的很多,问的也多,学生思考的空间却越来越少,甚至学生还没清楚课文的内容教师已经急于将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效果一股脑都灌输给学生,完全将形式与内容割裂。

难道说明文的教学就如此无趣吗?其实不然。有人就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那么如何将说明文教学变得扎实而又灵动呢?

一、挖掘语言因子,品出语文味

语文课的根本是训练语言文字。无论什么类型的课文教学都应该重视挖掘课文的语言因子,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品味用词的准确

用词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一大特色,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抠”住具体的词语咬文嚼字,使学生在朗读和比较中体会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尤其要注意一些“副词”“动词”“近义词”和“关联词”。比如《麋鹿》一文中有这么两句话:①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②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辨析“放养”与“饲养”这对近义词,我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把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在大丰的理由,接着出示黄海滩涂的图片,请学生用一两个词语形容图片,学生知道了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特点,与此同时进行词语积累的训练,深入明白了“饲养”是说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放养”则说明麋鹿在自然状态下自由生长。

2、了解说明方及其作用 新课标中指出高年级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的基本要求即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见说明方法是说明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说明方法的教学不能为了方法而方法。我们小学教材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等。

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在交流中学生找出了这句话“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为了指导学生抓住数字感受金字塔的塔身高,我把这句话改成:这座金字塔很高很高。让学生思考和原句相比,哪句话的表达效果好? 接着又提问学生:“我们的教学楼几层?四十层的金字塔怎么样?”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作者不光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还用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遥远而陌生的金字塔离我们近了,有了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像这样的方法就叫列数字,作比较。

3、关注关键句及结构的丰富性

说明文行文眉清目楚,有条不紊,在谋篇布局上也很有特色。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半句是对上文的概括——埃及金字塔“宏伟而又精巧”,后半句话是为了引起下文——介绍金字塔的建造过程。

《神奇的克隆》又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呢?“克隆”一词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对于不熟悉的事物,怎样让学生亲近它,接纳它。这是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首要问题。就像初次见到一个陌生人,首先要自我介绍尊姓大名,为了套近乎还要接着说我熟悉你的朋友或亲戚谁谁,然后再谦卑地说我愿为您效劳,做点什么等。而这篇说明文正是如此,第一自然段由《西游记》中的“孙大圣拔下一根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巧妙有趣地引出了“克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引用这一神话故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克隆的神奇,接着介绍“克隆”是什么,然后列举了学生熟悉的“克隆’家族成员“压条、嫁接”等,最后介绍“克隆”有哪些用处。

二、落实朗读训练,读出语文味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需要有与作者心灵对话的意识。朗读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是我们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仅仅知道这些课文内容,说明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教学生还要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如果我们真正尊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必须重视学生情感的投入,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读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更要悟出言外之意。这样的阅读才能不断使学生充实体验,积累言语材料。

《麋鹿》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的感情最为充沛,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素材。我按照“自读——交流——品读”的顺序进行教学,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自读后说说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变化:“麋鹿消失——惋惜,麋鹿重现——兴奋,麋鹿被盗往欧洲——愤慨,麋鹿惨遭杀戮——痛心”。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如“自由品读”“指名读”“齐读”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用自己的声音把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表达出来。

三、强化实践运用,习出语文味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千方百计提供学生说写的言语实践,让学生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写作特点等来练习语言,提升素养。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兴趣盎然地说和写。如教学《麋鹿》一文,在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后,我出示麋鹿组图,请学生像讲解员一样上台介绍麋鹿的主要特点,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来介绍。指名上台介绍后,指导其他学生针对介绍的内容和学生的表述来评价。接着又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讲解员难当啊,经常要面对参观者的各种提问,要是能从容应对,那这个讲解员算得上是高级讲解员,谁想当高级讲解员?这样的情境既让学生说得有趣,又达到了整合相关知识的目的,在“解语言——赏语言——储语言——用语言”的过程中,体会了说明文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融合。

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理,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查找等方式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再整合文本信息说与写。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一段的排比句后,根据提供的材料运用排比句说话;以“火星,曾经的水世界”为话题,进行小练笔等。这些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丰富积累提供了平台。

而在学习完《埃及的金字塔》一文后,学生对于说明文的方法有了一点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巩固学到的说明方法,我设计了如下练习:让学生用学到的说明方法来填一填:暑假里,我来到安徽黄山旅游,这山可真高啊,___________(用列数字的方法),是呀,的确高,_________________(用作比较的方法),我看这山呀,_______________(用形象描述的方法)。开展这样的说与写的言语实践,有利于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也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总之,对于说明文的教学,只要我们紧紧把握语文课的根本,细细琢磨文本中的语言,以趣激情,相信昏昏欲睡的说明性课文教学将就此得到颠覆。

参考文献:

1、励汾水主编:《实施有效的教学》[G]南京:宁波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160-177页

第五篇: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永吉县金家九年制学校

张瑞

杜文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深知肩上的担子之坚,搜寻课堂记忆,回味学生成长,总结阅读之法,我们认为,阅读真正给我们留下的是:激发阅读兴趣,文本深入落实,预习引发思考,信息整合独到。

关键词:兴趣、落实、预习、整合

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中心归根到底是“阅读”二字。其“阅读”的深层影响不仅体现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写作等方面,而且作用于学生的生活。学好阅读,将对学生一生受用。而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将“阅读”落到实处,尤其是高年级“阅读”,确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新课标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参与性和实践性,那么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下面结合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将思考分享给大家。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布卢姆言:“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农村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的阅读量少,接触面窄,阅读习惯差。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我想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1、课前十分钟演讲

内容规定为“四大名著”(学生版)。学生演讲,要求将名著上的语言组织为自己的语言,刚开始学生会觉得有些语句晦涩难懂,但历经“磨难”过后,孩子们的组织表达能力就会提高得越来越快。其他听故事的学生做出评价,提问,也可以由演讲者随时提问在座的所有学生,这样就避免了枯燥的演讲尴尬。故事大家都喜欢听,于是课后不用老师去督促,学生主动拿起他们喜欢的书,成了一个个“小书童”。

2、设计一个让学生发挥的舞台

教师是设计者,学生是舞者,教师设计出什么样的展示舞台,学生就能展示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对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实施上要为孩子们设计出乐于阅读、充分展示自我的时空,通过“个性图书交流、阅读小竞赛、网络采摘”等不同形式,摆脱课堂的束缚,在所读书目中自由走进走出,宽泛视野,聪慧头脑,在充分展现自己的同时,表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想法,既有直抒胸臆,也能表情达意,更会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3、重视课下积累

一是积累字、词、句、段、篇;二是积累一些古诗词、俗语、歇后语等;三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积累的方法:读书笔记、参加实践活动、学会写日记等,坚持不懈,终有成效。

4、合理有效地设计导入语(以故事为主)

就高年级年龄特点,他们不再喜欢游戏类、直接性导入,一段故事想必是最好的选择。比如讲抒情类的文章,可以将他们带入某个古城或是某段经典故事;文言文的篇目,往往和古代历史有关,其实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笑话类的,调节课堂气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情境中,从而深入到教学中。

比如教《晏子使楚》一文,第一课时的导语我用了四个关于晏子的小故事,学生们听的津津乐道,虽时间有点长,但后面的文章学起来真的不费吹灰之力,甚至有同学主动想表演表演当时的情景。

5、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兴趣。愉快带有幽默性的语言,学生的兴趣会较浓,也会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上《武松打虎》时,学生在读“打虎”部分时的评价,“读的很到位,老虎都吓怕了,周围的狐狸都想和你做朋友了。”但有些同学的声音比较低沉,没有激情,便适当地加以鼓励:“快,到时候了,此时的老虎就在你的面前,你还不动吗,你就是武松哟!”尤其是后进生,不要直截了当地批评,态度诚恳地评价会使人的心情舒畅,慢慢地调整学习状态。“就差一点儿了,进步很大!”等语言会有效地激发阅读兴趣。

二、文本的研究落到实处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在

学生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视角应该放宽一些。

1、从学生视角研究

学生碰触的科目较多,所以可能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产生的想法各异。多从学生的视角看问题,可能课堂会收到极好的效果。农村的孩子基础较差,但生活经验却很丰富,对照自己班级的特点,询问他们对文本的看法。比如:这篇文章是

否有难度?不懂得地方在何处?结合着你们的生活经验想想文章中的哪些观点与现实相悖,又有哪些现象与现实相似?在知道学生的所求后,加以耐心指导,最主要的是阅读方法。在了解学生信息后,就要进行有效地分析,为课堂做准备。有了完善的预设,才能产生精彩的生成。

2、从一个作者的角度去阅读

把自己就当成是文中的“我”,和文本对话,身临其境,让学生感受作者写文章的心情,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人物角色。这里,我认为,“表演”这种形式再合适不过了。

讲《腊八粥》时,真的拿来了一碗腊八粥,指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咀嚼腊八粥的心情,学生的表演生动、形象,尤其是想吃而吃不到嘴的心理,和母亲的撒娇真让人感动,这样的阅读不限于形式上的识字,时刻充满着交流,很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窃读记》是一篇记叙文,现在学生无法感受到当时读书的困难,于是就利用后面的读书角,一个孩子就演一演作者,一个孩子演书店老板,其他为观众,表演结束,这篇文章的大体思路也就出来了。只有经历了演出,才知道读书的不易,也懂得了人与人的关爱。

3、从语文教师的角度

语文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就需要咬文嚼字,不仅要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对于文章的相关背景、作者、语言、精彩段落还要深加工,达到让学生懂点,会评价,会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运用到写作中的目的。每篇文章都有它属于自己的线索,“引导学生抓住主线,而不是每段都细读”是高年级语文阅读的特色,尤其是重点段落的分析。

以《夜莺的歌声》为例,这篇文章37个自然段,如果细讲,恐怕一周都讲不完,但看到这个题目,抓线索是关键,文章出现了五次夜莺的歌声,都出现在不同的环境,因此题目和环境都可作为本文的线索。所以在制定目标时,我便把目标设定为抓住小夜莺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与环境的关系,体会小夜莺这一英雄形象。这样的战争题材的课文还有一点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整堂课下来抓住主要线索,学生合作交流得很顺畅,作者的写作方法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

三、重视预习,自主思考

有效的预习是语文教学的不可忽视的环节,高年级文章普遍很长或是文章短小却很难懂。所以,养成一种预习的好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也能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当然,预习也要有法,比较科学的方法如下:

1、略读。在略读一遍文章后,着重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旨,但要有目的、聚精会神地读。说明文要弄清楚说明语言、方法、顺序;记叙文最起码要了解六要素;文言文要知道大概的意思,懂得一定的道理;诗歌从朗读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要找准。举一反三,努力抓住窍门,自然不成问题。当然,一遍不成需多读。往往我们在做课外阅读时会用这种方法。

2、精读。不会的字音查字典,不懂的句子需勾画;对于重点段落,不仅要知大意,还要弄清它的结构、作用和地位;对于全篇,写作特点不能忽视,为写作打好基础,有用的句子随时抄写下来,可以背诵或改编。

3、自我检测。每课皆有课后题,答案能做的做,不会的等待老师讲解,但关键是想办法记住。

四、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

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十分重要,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散文的美妙朗读、诗的诵读、文言文的示范朗读、图片的欣赏,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进入了学习氛围中,不禁跟着范读、图片享受着语文课的魅力,也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始终认为,信息化是使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标志。以《海燕》这课为例。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学生很快地投入课堂,提高了阅读的教学效果,而且很轻松、很快乐。

1、图片导入激趣。首先,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一目了然,不用老师一个一个地说了,很快学生知道这节课该去干什么。有一定的目标,马上出示几张“海燕”的图片,并且配上雷电交加的声音,学生一听,就知道这节课很有可能是一节比较沉重的、有意义的、思想深邃的课堂,这样,很快地进入一种严肃的氛围。看见学生很认真的样子,我的心里也觉得很高兴,多媒体图片的导入,着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多媒体辅助生字巩固。本课的生字和重点词语,通过多媒体的放映给学

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很愿意在这个过程中表现自己,觉得很新鲜,当一个一个词语跳出来的时候,已经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生字一下子变活了,课堂气氛很快升华了,当然完成质量也是颇高的。

3、范读、仿读更精彩。我觉得在这个课堂上最体现效果的便是读课文的这个过程,范读的展示,实在是太好了,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他的方式去读,拼命地想超过范读的效果,所以不断地给自己加油打气。面对孩子们朗读功底薄,字音读得不准确,感情不充分等现实,我采用当读到重点时,根据多媒体的示范读,再出示段落,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读出来,节奏、语气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很好的朗读效果。

4、多媒体体会“海燕”形象,挖掘象征意义。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很深邃,学生理解很难。通过图片导入和朗读已经有所了解,但浮在表面,最主要还是要不断地从课文中找到相应描写“海燕”形象的句子,因为每个大段都有描写海燕的句子,老师单凭嘴说很难明确,此时就需要多媒体的辅助,比如暴风雨将要来临之时、暴风雨逼近之时、暴风雨即临之时,打在课件上,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同时此时需要出示三个阶段的海燕的图片,更加清晰、流畅地表现当时的场面。必要时播放视频,海燕在海面上的神态、动作、外貌、声音等等一目了然。然后再用多媒体出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的问题,学生在对比中,更加深刻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最后象征手法的运用,需要明确象征的定义,这一过程如果老师说,费时又费力,但通过多媒体,举几个象征的例子,比如蜡烛象征着光明磊落等等,从而突出“海燕”的象征意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集中了注意力,主动去学,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能力。

5、练习、作业,更有新意

在最后,播放练习题,巩固今日所学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比如选择题,每出一道题,如果学生选择正确,便有鼓励性的声音“太棒了”的声音,若错误,就有“再努力”的声音。这样,知识性和趣味性合为一体,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还需要不断努力去创新,让学生在愉快、乐读的环境下去进行思考,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他们终将成为语文综合素养颇高的新一代。

张 瑞:吉林省永吉县金家九年制学校 邮编132217 *** 杜文学:吉林省永吉县金家九年制学校 邮编132217 *** 邮箱:dwx4030@163.com 说明:允许修改

下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文体特色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文体特色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中国论文榜】——各类省级、国家级、学报和核心发表服务,写作指导润色服务,翻译服务 浅谈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李剑丰 【摘 要】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和新......

    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精选多篇)

    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吴江区北厍小学任晨晓邮编:215214 摘要: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主要取决于学生阅读能力,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四(2)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

    我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小学高年级的学范文大全

    我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并大量积累。目前我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培养 安宁市实验学校邓妤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摘 要]小学高年级音乐合唱教学设计需要全面优化,精心设计合唱教学环节、精选合唱伴奏方式、介入合唱竞赛机制等能够激活合唱教学气氛,提......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盐城市射阳县外国语学校夏锦云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素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作文教学更......

    把握“经纬”,初构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模块

    把握“经纬”,初构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模块田小琴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