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2:0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篇: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人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经历过的事物在人的脑海里都会留下痕迹,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像的或声音的。比如“雨”这种自然现象,在我们的脑海里储存的方式可以是“雨”这个字,也可以是“濛濛细雨”、“滂沱大雨”的画面,也可以是“淅淅沥沥、哗啦哗啦”的声音,这三种形式在大脑中根据需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其中,事物的画面就是这个事物的表象。想象就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形象思维。在记忆的基础上,它既可以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又可以创造出全新的形象。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也正因为如此,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想象有助于理解课文和感情朗读

语文教学中我们常说:一个词,一句话就是一幅画。可能是特写,也可能是全景。学习时,如果不充分想象,那这样的字词学起来就如同嚼蜡一样无味。而一旦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黑字变成多彩的画面,那么同样的字词则变得趣味无穷,易于理解。比如在《最后一头战象》教学中,当老师朗读描写象鞍的句子:“象鞍上留着弾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时,让学生想象:“战象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描述出了战象当年和战友一起经历的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感受到了战象对牺牲伙伴的深切怀念。

朗读是语文基本能力的一种。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必须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油然生情,再加以朗读技巧的点拔,才能达到声情并茂。而想象正是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最好的的途径。

2、想象可以打开学生语言的泉眼,让其汩汩流淌。

俗话说:“情动辞发”,如何让学生“情动”呢?还要善于发挥想象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通过“呆呆地、静静地”两个词体会聋哑青年全神贯注地观察鱼后,让学生听着音乐闭目想像:“假如此时,你也站在鱼缸边,你看到的鱼是怎样的?”结合前面提到水清澈见底,鱼儿自由游动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们通过想象很容易就能 “看到”快乐游玩的各种各样的鱼儿:瞪着大大眼睛的、有漂亮花纹的、红顶白身的;快乐追逐的,自在闲游的等等,“看着”这样的鱼儿,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喜欢它们,自然会有的说并且乐于说,孩子的话象泉水一样从心中流出。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好训练。

二、如何发挥想象在学生说、读、写中的巨大作用呢?

1、启发学生想象时,老师一定要善于抓住重点,启发学生想具体。一位老师在执教漫画作文《小猫钓鱼时》,在引导学生了解了漫画的特点和内容后,教给学生找想象点:睡、跳、污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睡着的猫的样子是怎样的,它在梦中想些什么?鱼儿跳时的神态、内心活动、动作如何?污染的河是怎样的?”这样引导学生就知道从哪里想象,主要描绘什么了,自然孩子的 发言就很精彩。《松坊溪的冬天》中有这样描写溪石的话:“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睡在岸边,有的象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去”我让学生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学生交流饮水的小牛时,我引导:仔细看看小牛的样子,注意到它的表情了吗?孩子们一下说出调皮的、陶醉的、各种情态的小牛,溪石的可爱一下子学生就感受到了,他们特别高兴,兴致勃勃。具体的指导给孩子的想象指明了方向,方向越明确,学生的想象就越细腻、丰富,对课文体会就越深,也就越有话说。

2、要让学生把想象到的准确表达出来,就一定要注意朗读技巧的指导。

想象到的画面要读出来,需要借助读音的高低、轻重、停顿的长短等朗读技巧,这样朗读学生才能加深情感体验,感动自己同时也感动别人。感情朗读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再体验的过程。这一过程比想象的过程要深。比如课文《二泉映月》中“静影沉璧”一词,学生通过想象能看到:宁静的夜晚,二泉水平如镜,天空洒下月亮的清辉,水中一轮圆月,洁白圆润像一块美玉。指导学生朗读时,“静”字要读得轻,“影”字要读得清楚,“沉”字要读得稍重、稍长,“璧”字要读得清脆明亮。这样朗读就能表达出二泉夜晚景色的美丽动人。

3、注意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散思维

张祖庆老师执教漫画作文《神奇的云朵面包》时,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漫画,然后质疑,“云朵怎么会变成面包?云朵面包与普通面包有什么不同?......”。这些疑问就是后面孩子想象的生长点,但孩子的思路窄,没打开,多数只说到吃了面包,长出了翅膀就结束了。于是张老师引导孩子们:“吃了面包后,会怎么样?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呢?”一下就把孩子的思路打开了,给了孩子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样的思维训练,既会让学生写出精彩作文,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终生受益。

总之,想象可以贯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运用想象进行教学的老师就像是童话大师,每天都在带领学生进入一个个童话世界,不仅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保护并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拥有了继续语文学习的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二篇:想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想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阆中市白塔小学

徐兴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培养学生识字、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学会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采取一定策略,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语文是一科极富情感、极具个性的学科,教科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饱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都反映了某一客观事物的,但是由于学生与作者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和语言修养,因而很多时候学生都很难体会到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而这就需要借助想象教学法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作为人在大脑记忆表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创造力的翅膀,同时也是沟通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桥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会恰当地运用想象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各项有利因素,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创造想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自己的蓝天中自由飞翔,从而使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本,面对面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和感悟。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想象,有时是对文本的最直接认知,有时是个体最有意义的创造,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想象走进语文的殿堂,使想象成为语文教法的有益补充,让学生在想象的快乐中感受语文的美,从而获得一定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一切发展想象力的因素,教会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让学生在头脑中获得文章的意境。教材中的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那么出现在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已经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通过想象,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展开创造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别人现成的描述,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想象者对已经掌握了的许多素材进行创造性的综合,独立地首创出出新的形象。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学生的学习如写作,画图,解数学应用题等没有创造想象的参与也不能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展开创造想象,通过“编故事”、“续故事”,“扩写”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处理,要使学生解放大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想入非非”的学生不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要在表扬他们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同时,还要让学生讲为什么这样想?“原型”是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如《狼和小羊》一课,最后写道“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扑去以后的结果怎样呢?文章故意留下了悬念,按一般思维习惯,小羊一定会成为狼的腹中之物。但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想入非非”。学生的回答就多了,有的说狼用力过猛,一下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正在这时,来了一位猎人,小羊获救了。又如《狐狸和乌鸦》在讲完课文后,也可设计一项创造想象训练:假如乌鸦又叨着肉落在树上,狐狸碰到后又会说些什么呢?狐狸还能不能骗到肉?如何去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出一段小故事。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想象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说是指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实践。学生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里,才能探取到智慧的明珠。任何脱离实际生活的企图,都会给创造能力的发展造成障碍。实践是衡量创造价值的唯一标准,也是创造想象的唯一源泉。

第三篇:语文课堂中的“隐身者”——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课堂中的“隐身者”

——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湾里五小 张文娟

【摘要】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强调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象力是智力因素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阅读时展开想象,可以扩宽认知领域,深入文本描述的意境,活现出塑造的形象,理解、感悟蕴含的情感、智慧,受到教育熏陶;作文时放飞想象,可以充实文章内容,描绘生动形象,增加感情色彩。

【关键词】想象、语文教学、作用

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什么是想象力呢? 广义的想象力定义为: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从其定义可以看出: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人类的创造发明离不开想象,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学生学习语文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动。阅读时展开想象,可以扩宽认知领域,深入文本描述的意境,活现出塑造的形象,理解、感悟蕴含的情感、智慧,受到教育熏陶;作文时放飞想象,可以充实文章内容,描绘生动形象,增加感情色彩。学习语文时离开积极的想象,既难以深刻地领会文本内涵,又难以提高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用表象启发想象

生活是想象的基础,学生们的想象来源于生活,却又不同于生活。表象是指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丰富的表象来自于对直接和间接生活的大量接触、认真观察。一个人的想象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大脑中储存的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反之,表象越贫乏,想象就越狭窄,甚至失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他们的生活领域,努力做到:(1)多看。看各种有益的图片、电影、电视、书籍,看戏剧、小品、文艺节目,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事、景、物,看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看蓬勃发展的现实社会。(2)多听。听电台的广播,听音乐相声,听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叙谈,老人的忆苦思甜。(3)多做。动手做家务活,参加学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生产实践活动、社区公益活动;搞小实验,小制作,种植花草,收集邮票,喂养动物等。学生的生活经验越厚实,表象积累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

二、用真挚情感激发想象

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密不可分。想象是在一定情感下诱发产生的,情感是想象的动力,有了它,就能展开想象的双翼。学生有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可以激发、调动和开阔学生的想象。如何培养学生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呢? 1.丰富见识,培养情感。见识越丰富,认识越深刻,情感就越真挚。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识,让他们逐步提高认识,及早树立是非观念,能够分辨事物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起相应的爱憎、好恶情感。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太阳》一课。这是一篇科教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普知识,这样更能准确的理解这篇课文。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具体生动、优美感人的情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在教学中可以用语言描述、实物展示、音乐感染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感知、理解、感悟、情感和想象的环境中,从而达到培养情感,激发想象的目的。如《听潮》,是一篇写景抒情,意蕴深远的美文。不少学生因没看到过真正的大海,难以体会其中的意境,特别是对文中那富于变化的海潮的三个阶段,理解就更困难了。教学中,可以播放落潮、潮起、高潮三个阶段的动态画面,配以不同的音乐背景、海涛声响, 生动形象地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创设情境氛围,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3.阅读名篇,丰富情感。名篇佳作无不倾注着作者崇高的信念,真挚的情感。不同的名篇佳作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名篇佳作,烂熟于心,不仅会丰富见识,提高认识能力,而且读者的心灵自然会受到震撼,受到启迪感染,滋生真挚情感,放飞想象的翅膀。

三、利用教材培养想象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这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从中得到美的体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很多,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凭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知识,运用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学生用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去感知和欣赏作品的境界和情调,即进入意境。这时候如果学生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与联想,那么再美的文学形象对他也没有多大意义。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1.品味细节刻画。

好的作品往往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打动读者,令读者与之产生共鸣。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细节刻画,通过细节展示的生活画面,引发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加以想象,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人、物、情、景。如《凡卡》一文中,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时,要紧扣信的内容:“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从中体会小凡卡的学徒生涯是痛苦的,受尽了种种折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凡卡写信时的心情,在脑海中想象出凡卡的形象。

2.利用“空白”产生想象。

在中国画技法中,非常讲究“空白”艺术。古诗文中也十分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创作主张和艺术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如果运用到文学作品之中,就形成了作品的“意义空白”,而这种“意义空白”恰恰是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在语文教材中,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许多篇章留有“意义空白”,抓住其中最主要的部分,通过想象,往往成为理解作品的钥匙。

四、用扎实训练培养想象。

1、想象作文。想象作文,是发展创造想象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进行写作的训练了。教学大纲中,三年级有两个单元的写作训练是想象作文。如何引导学生入手?首先,要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其次,教

师补充一些科普知识,完善学生的想法。最后,让学生将想法写成文字。

2、续写、扩写课文。在有些教材中,写得含蓄,人物最后是活是死、是福是祸、是吉是凶,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推断, 教完这样的课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主题基调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命运作出合理的推断,续写课文,对此,学生必然要对原材料进行选择、提炼和概括,并结合生活中获得的事物表象重新组合,想象活动参与其中,新形象就创造出来。

3、图画变成文字。图画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想象的直观表象。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材内外的彩图、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想象,构思故事,展观景物,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然后借助语言文字再现画面的蕴涵。比如,给出一个圆形,让学生尽情想象,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学生也许会想到篮球、大西瓜,想到十五的明月、火红的太阳、可爱的笑脸,也也许还会联想到地球,想到目前全球所面临的环境危机„„这样拓宽思路、大胆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角色表演。心理学研究证明,鲜明、具体、活泼、新颖的形象,可以缩短感知的时间,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新异感、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想象,产生神奇的角色效应。因此,语文教学适时采用角色表演,以创设具体情境,放飞想象时空,活化语文教学。如《西门豹》一文中,有大量的对话,可以在教学中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西门豹的机智和果敢。让学生更贴近课文,更能理解课文中要表达的情感。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有想象的加入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加的完美,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文的语句之美和情感之美。

第四篇: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总会在不同程度上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联想和想象就是表现作者主观色彩的两种手段。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联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所谓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从而建立起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思维大厦的基础,而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文章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就会在艺术天空中自由翱翔。1.有助于独创。作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独创,而任何一种创造性的产品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重新组合表象,以创造出新的形象。由于这重新组合带有极大的自由性,因此有可能创造出独特性的形象。如有一首《“0”拾零》的小诗是这样写的:有人喜欢把“0”放平/躺在上面像一叶舒适的游艇/有人喜欢斜靠的“0”/它像方向盘/我更喜欢竖起的“O”/它是飞转的前进的车轮。这首诗从“0”横竖摆放的不同,运用想象来进行独创性的创造,并赋予它象征意义而写出来。如果把作者的生活感受比作金子,不管这感受多么丰富,倘若没有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睡的金矿。而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感受活化,创造出生动新颖的新形象。没有想象,文章就缺乏灵气,缺乏生气,缺乏才气。没有想象,艺术将失去光彩,失去魅力,失去魂魄。2.有助于开拓思路。想象是对表象的改组,可以突破直接经验的限制,表现广阔的生活领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要“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意思就是说作者不要受眼前的现实所限制,要跨越时空,让想象的翅膀随意飞翔。例如,孙犁的散文《新年悬新照》,说的是自己一张1946年的旧照片,以寻常眼光看来,一张旧照片,有什么好说的?作者却由这张旧照片联想开去:自己的中学生生活;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妻子的一片情意……一张照片,引起了作者的万端思绪。正是联想,开拓了作者的思路。3.有助于强化感情。在写作中,感情与想象是互相交织、互相作用的。一方面,感情唤起想象。一个痛苦的人,他的想象往往会显出无限悲惨的画面;一个快乐的人,则往往会想象出异常美好的画面。另一方面,想象强化着感情。莎土比亚的剧本《麦克白》中有句台词:“想象中的恐怖远过于实际上的。”因此,一味地说悲、说乐,未必有多少人感动,而在感情推动之下,发挥想象,产生了新的形象,那么在新的形象中渗透的感情才能更强烈地打动读者。《红楼梦》中的想象,不是曾经使有的少女“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吗? 4.有助于增强形象性。有时候,作者的感情特别强烈,只靠一般的描写不足于传达;或者所写的内容比较抽象,很难加以描写,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想象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表象集中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能强烈地感染人。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通过作者的想象,抽象的不可触摸的时间形象,很自然地就会在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共鸣。

在写作活动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想象,可以提高选材构思能力,使表达内容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形象更生动。训练想象力的方式很多,可以结合阅读训练,利用原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等。可以写看图作文,写童话、寓言故事、科幻文章等,这些都是训练想象力的好方法。写作时可根据需要,适当选用。

第五篇: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当前,以多媒体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并成为课堂教学创新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之所以备受人们的青睐,就在于它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但众所周知,任何一项技术的采用,都要以适中为主,为此才令您的教学锦上添花,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关键字:多媒体教学,语文,兴趣

回顾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的。这样课堂的容量小,形式单调,因此,传统教学方法是陈旧的,效率是低下的。它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这里所指的“淘汰”并非指全部被替代。)放眼世界,多媒体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质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一般都限制于课本和教师积累的课外知识。学生的可读量十分有限,但多媒体却可以补足传统教学的这一缺陷,它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能快而准呈现我们所需的信息或资料。但是多媒体教学课件也不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不是应用了多媒体课件的课就是妙笔生花、美不胜收,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面双刃剑,在教学中它的一些弊端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现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记得《心理学》一书中对兴趣进行如下描述: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

由于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它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蜂蝶飞过花丛”,也能让学生欣赏到“泉水流过山谷”,还可观望世界屋脊的雄姿,同时也能看清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以前,人们把读书生活比作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那么,今天这个比喻已变成了现实。学生在欣赏课文的同时,不仅能饱览一幅幅与之相适应的画面,还能听到一曲曲与之相谐调的乐章,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以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课为例,按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感受“文本”(读书)------分析归纳-----表述(口头、书面)-----巩固练习。而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课前告知学生“明天我们学习《绿色蝈蝈》一课,让我们一同去寻找蝈蝈,看谁找的那只最漂亮。”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大有和老师一比高低的架势。看见孩子们如此举动,我也不敢怠慢。回到家里,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去研究。花了好长时间在网上寻找蝈蝈,并在大量的图片中筛选出一只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和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课堂上,孩子们拿出自己寻找的蝈蝈------图片、标本、玩具等等。而我却出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鲜艳、清新、翠色欲滴的蝈蝈在优美的大自然音乐的映衬下显的更加可爱,迷人。课件好似给学生们注射了“兴奋剂”,大家注意力集中仔细观看。教室一片宁静之后,不知是谁情不自禁的喊起来“太棒了!”霎时赢得孩子们的一片喝彩。学生们还戏称“大眼睛”为蝈蝈王。实际上,授课前师生就已经共同走近了“文本”,探究了“文本”。兴趣导学,自然课上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

(二)、多媒体教学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的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本相,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其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是老斑羚和青壮年斑羚分成两队,老少斑羚先后起跳,在老斑羚将要下落的一瞬,小斑羚踩在老斑羚的背上,借力跳到对岸的悬崖上,而老斑羚却坠入万丈深渊。对于没有学过力学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也很难领会斑羚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的精神。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心,突破难点,用动画形式将这一场面展现,当老斑羚被小斑羚一踩,像树叶一样坠下悬崖,这一场景极具震撼力,增添了悲壮的色彩。学生沉浸在这种悲哀的氛围中 为老斑羚惋惜,为小斑庆幸,也为捕猎者惭愧,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文体知识的梳理中,学生对一些分类往往记不清楚。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树状结构在学生大脑中构建知识网络。把文体做成树的主杆,用动画形式长出四根枝杆,分别是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小说”又分别长出三个小枝条,分别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在“人物”这个枝条上又分别长出四个小叶片,分别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依次类推,用动画的动态效果表现其发展与分类,将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

(三)、多媒体教学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实现课堂教学开放

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形成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直观思维的积极性,加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祖国现代桥梁事业取得的成就,我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录像。通过一组动画,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不同历史年代桥梁建设的成就。桥的种类很多,有石桥、铁桥、高架桥、立交桥、吊桥等,让学生领略到了千姿百态的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卢沟桥柱头上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以往教学,任教师有十八般武艺也不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天利用课件展示,学生便对“交头接耳”、“倾听水声”、“母子相抱”的千姿百态的狮姿有了形象的认识。

(四)、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对语言信息输入(听、读)和输出(读、写)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本教科书。情景单一,老师授课的基本方式是讲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视野必然受到影响。听读的机会少了,读写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体课件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学生听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课件创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和时间,提高了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使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灵通方便的交互界面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教师大量时间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容易使教学教师放松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种种功能设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教师为了使画面漂亮些,文字富于变化些,往往在一项设置上需反复设置、反复运行演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课件的设计付出太多,教师往往就无力再去钻研教材教法了。

(二)固定模式,束缚思维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的进行,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各个教学步骤,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朝着课件指示的思路走下去,不敢越雷池一步,致使学生难以打开思维,只能仰着脖子看画面,竖起耳朵听答案,时间一长,什么思考、创新都没有了,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有新的亮点,电脑就无法发挥作用,一旦发现问题有偏离也无法及时纠正。

(三)、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

多媒体的应用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间隙,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着、控制着,到现在的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着,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加入多媒体后,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学生死盯屏幕的现象,“媒体”充其量只是一个“热闹”的工具,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

综上所述,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强大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多媒体网络这一教学新模式中,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多媒体网络只是辅助教学。所以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混肴三者之间的关系。若不能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挖掘知识的内涵,而是迷信多媒体网络,整课堂被它所左右,利用它来演示教学内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这里想说,这只不过将往日教育中的“人灌”变成美丽的“机灌”。

【参考文献】:

1、陶波

《浅谈多媒体教学利弊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6.102、刘铁芳 《关于教育可说的与不可说的》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7.113、上官子木《我的教育生涯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与:2007.12

下载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辩论赛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辩论赛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高二(1) 王金枝 辩论,作为语文课本必修四“表达交流”中的一个知识介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能只是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很少组织相关辩论活动。在本......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站推荐)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以一种崭新的教学形态加以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结构。本文就如何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卫玲玲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9人。通过前两年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有所进步。我发现在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内容不......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以绝对优势被广大教师所共认。多......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已经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我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年来的教学......

    浅谈板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板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更......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我们现在的各门课程教学中,语文课堂上德育的契机往往更多,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所决定的。正是由于语文学......

    浅谈图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图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邯郸市磁县黄沙镇中学 张兴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卷面上的高分吗?是背会很多首的古诗吗?是会用很多种的修辞吗?我想不是的,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