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学 教育之眼

时间:2019-05-13 02:5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佐藤学 教育之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佐藤学 教育之眼》。

第一篇:佐藤学 教育之眼

佐藤学: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

2016-11-03 陈静静 教师博览

微信公众号:佐藤学学习共同体

★☆★

飞鸟之眼:高瞻远瞩却浮光掠影

飞鸟高翔天空,一目千里,所以在自然界中,视野最为开阔的莫过于它们。它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没有限定。但是由于视角多是俯瞰、虽然开阔,却并不集中,而且因为它们高悬在空中,所有的事物在它们眼中都是渺小而不甚清晰的。

记得刚刚开始学习教育理论的时候,我所接触的基本上都是这个类型的理论,比如: “教育与经济谁先行”

“教学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等 作为一个还没有入门的研究者,我曾经一度认为这样的问题体现了思想的深度,这种宏大的哲学命题确实需要我们仔细思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其实这些问题是没有确切答案的,即使有答案也是强加于人的,而且即使我有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当我在面对具体的教育问题时还是束手无策。教育专业人士却在教育的门外打转,隔着厚厚的围墙,在研究一些不着边际的宏观命题。我一直在追寻:

我到底应该研究些什么,我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该放在哪里。

一位年近花甲良师益友,致力于教育研究和教学30余年,她不无感慨地说: “兢兢业业写了那么多的东西,现在看来又有多少是有价值的呢?这种纯理论的研究最后只会让人走向困惑和虚无,如同一个人在与空气跳舞。”

我相信很多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或多或少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

以往我们的教育研究过多地从“飞鸟之眼”来观察教育实践,虽然能够“高瞻远瞩”,但是由于飞得太高,根本难以顾及到实践,其结果是一方面教育研究者批评实践现场的封闭落后,而教育实践者也因理论并不能体现和指导自己的工作而对理论丧失信心。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就算在今天这样的倾向性也非常明显。

教育研究常常以其所建构或创造的理论为起点,采用舍恩所谓的“理论应用于实践”(theoryinto practice)的模式,而后再对实践进行评价,然后修改理论,再应用,再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实践者和实践领域,研究者往往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其进行预见和猜测。克兰蒂宁和康奈利不无讽刺地说:

“在做研究报告时,我们(研究者)皱眉则想象教师也在皱眉,我们微笑就想象教师也在微笑”。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理论者醉心于自己的假设和论证,对实践越来越缺乏关心和关照,理论和实践,理论者和实践者之间日益分化,而且渐行渐远。教师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着日复一日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者各有一套话语体系和行为方式,两者之间如同两条平行线无限延伸却永不相交。

★☆★

蜻蜓之眼:视角下移却蜻蜓点水

蜻蜓也善于飞翔,但与飞鸟不同的是,蜻蜓飞翔的高度要低得多,而且他们常常还会停下来歇息,因此与飞鸟相比

蜻蜓更加容易亲近,也更接地气。

从研究的角度上来看,“蜻蜓之眼式”的研究所聚焦的不是宏观的层面,而是在思考和反应一些中观层次的问题,比如某个区域的某种特定的教育问题,或者教育管理方面的课题等等。一般来说这样的研究可以对区域的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专业支持,这种研究的目的不是理论建构,而是解决教育管理和决策的具体问题。

以“蜻蜓之眼”来看教育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区:

即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这种研究常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研和访谈,有的研究者只需要制定某一个问题的问卷,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发放,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研究者并不需要亲自到学校去发放,而是采用网络调研的方式,他们与被调查者并没有真正见过面,也没有去过他们所工作的环境,也不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而是根据多数人对问卷的作答情况进行数量化的分析,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都不过是这个调研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数字而已。而且调研最后的结果和结论往往是不公布的,所以对很多被调研对象来说,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填写一些莫名其妙的问卷,然后又没有了下文,所以对待这种不知前因后果的调研,老师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 应付

我自己也常常成为被调研对象,我的办法就是与自己相关度较高的就认真琢磨琢磨,否则就随意点一下。正是因为与调研对象缺乏深入的沟通,所以这类调查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另一些研究者相对比较严谨,他们会选择一些学校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到学校去访谈一下校长或者某些教师,作为数量化研究之外的补充材料。虽然这比问卷调研有所深入,但由于访谈对象所限,研究者对学校的了解往往是片面的、不清晰的。

可以说一两所学校的一两位受访者的主观感受,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情况,学校和教师的独特性往往被忽略。如果学校层面的校长和老师有机会读到类似的报告的话,他们可能会对研究结论提出质疑,因为这样的结论与他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有些教育研究者或教育管理者也希望能够了解学校的情况,但是他们不愿意去与老师和学生深入交流,而只是与学校的管理者了解情况,看一看学校的工作计划、总结,翻一翻学校准备好的各种台账资料,然后就在心里或在评价表上给出相应的分数,教育问题的研究和评价已经简化成对台账的翻阅。

老师工作得是否愉快

他们在工作中是否遇到了问题 学生们是否能够快乐地学习

他们的成长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关注等等

蜻蜓点水的研究是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的。正是因为如此,这样的研究也得难以广大师生的支持和认真参与,也就无法对学校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

蚂蚁之眼:所见有限却精确细致

与飞鸟和蜻蜓相比,蚂蚁显得微不足道,它们个头不大,四肢短小,每天成群结队地在地表或地下爬行、忙碌。但是蚂蚁虽小,却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

看似最不起眼的它们,却是最为亲近泥土,亲近自然的,它们每天都在用身体丈量着土地,用触角嗅着泥土的味道,它们知道哪里有喜欢的食物,知道地下多深处有水源。它们对大地的熟知程度远远高于飞鸟和蜻蜓,它们在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土地的样貌和性质,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它们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宰。

蚂蚁的视野随不甚宽广,但是它们却精心地改变着脚下的土地,它们的视角对研究者来说应该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难能可贵的。研究者自己成为一名教师,站在他们的立场去亲身体验:

深入学校和课堂 与教师共同生活 了解他们的苦乐

了解孩子们真正的学习情况 了解学校和家长各自的苦衷

教师专业场景中的生活细节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而这样的研究因为更接地气、更接近教师真正的生活,所以会得到学校和教师的广泛的接受和支持。

实际上,教育研究应该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甚至都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科学,它应该是深植于教育实践的土壤之中的,应该为教师的智慧的判断和决策、为学生的快乐的学习和成长而不断探索的。

教育的理论应该是“实践中的理论”(theoryin practice),教育理论不会因其具体性、不确切和生成性而显得不成熟,相反当教育理论做到了这一点,真正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找到了合适的契合点,那才代表的教育理论的成熟,代表着教育理论自己的研究方式和特征,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再上升为理论,这样的螺旋上升过程才是教育研究本该选择的发展线路,而不是相反。

★☆★

转换视角:用另一只眼睛看教育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飞鸟之眼”还是“蜻蜓之眼”抑或是“蚂蚁之眼”都是必要的视角,关键是如何让这三种眼睛都成为“慧眼”。每个人会因为自己的身份、立场和背景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观察视角,但是每个人在选择自己视角的同时,应该更加敏感地意识到或许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转换视角这个方面,佐藤教授学无疑是一个典范。佐藤学教授在东京大学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后,曾经在三重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后来,他再次回到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从他的博士论文《美国课程改造史研究——单元学习的创造》(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可以看出,最初佐藤学教授也是倾向于理论研究,专注于美国的课程史的钻研。

但是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选择躲在书斋里钻研故纸堆,而是走出了象牙塔,到中小学中去、到课堂中去,对此,他也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

众所周知,日本一向重视教育,1900年日本就完成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在OECD 的PISA测试中,日本也始终站在第一梯队的前沿。

但是到了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的学校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学校荒芜、学生逃学、班级崩溃的现象屡屡见诸报端,社会把矛头直指学校和教师,学校教育风雨飘摇。他在研究美国课程改造史的过程中,对杜威非常钦佩,特别是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以非凡地勇气去改造教育现实。时至今日,他对杜威的仰慕之情依然溢于言表。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决定走出书斋,走向实践。佐藤学教授之所以选择引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因为他认为: 基础教育是塑造人的关键阶段,给基础教育以正向的指导,就会影响一批人甚至一代人 因此,他不知疲倦的奔波于各地中小学、幼儿园,走进每一位老师的课堂,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学习过程,在中小学,他的身份不再是一位东京大学的知名学者,而是做一位: 认真的倾听者

倾听老师的心声 倾听儿童的话语

倾听着课堂上每一个微妙的声响

他沉浸其中,以一种“蚂蚁”对待泥土一样的专注精神去感受、去聆听。他与老师在交流的时候,都是以课堂上的儿童所展现出现的学习状态为中心的,他与老师们分享着他所看到的学生们的故事,讨论着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教育内涵,在他看来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是精彩的。因为每一个课堂中都有几十个儿童在演绎着精彩的关于学习的故事

他就是通过对课堂细致而微地观察、分析赢得了老师们的心,老师们觉得他就是自己的知音,他懂自己、懂自己的课堂、懂这个课堂上的孩子们。他用“蚂蚁之眼”所观察到的世界,甚至比真正从事教学的老师还细致、还深入。

但是,佐藤学教授从来不只是用一种视角来看待教育的,他同样学识渊博,高瞻远瞩。走进他的办公室,我们所见之处几乎都是书,而且常常能看到他的桌子上同时翻开几本书。

也正是由于大量的阅读,积淀他深厚的学理基础。可以说,他扎根土壤,思想却在自由高飞。同时,他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因为深入课堂而越发深刻、细腻,并逐渐成为日本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更是曾经担任过日本教育学会的会长。同时他还经常应邀到美国、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国家进行讲学,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声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但是他并不醉心于做飞鸟,而是时刻保持着“蚂蚁”一样的草根性,即便是到其他国家去,他也不会忘记深入课堂,与其他国家的校长和老师进行交流,从异国同仁那里获取经验和灵感。

他在中国颇有影响的著作《教师的挑战》(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2年影响中国教师的100本书TOP10)中对这些国家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阐释。在佐藤学教授的课上,他经常如数家珍地对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让人不禁惊叹于其研究见识的广博和大气。这对我们中国的教育研究者、管理者和一线的老师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一个人的身份可能是固定的,但却不应该因此而固化了自己的视野。

在我们看来,无论是“飞鸟之眼”还是“蜻蜓之眼”抑或是“蚂蚁之眼”,这都是我们必要的视角,对待教育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去转换视角。

做理论研究的人更多地进入学校、课堂,与学校中的老师们、学生们共同呼吸、共同感受,聆听教育最主要的主体们所发出的声音,如果说他们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失声”的,那并不说明他们的声音微弱,而是我们自己在堵着耳朵。课堂中的精彩背后有着难以言说的深刻,一个雨滴所折射的是太阳耀眼的光辉。而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也同样可以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所身处的学校和班级,以一种开放的、接纳的、不断超越自我的心态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在看似平凡的教学生活中发现美、发现故事、发现新的路径。

教育就是一个不断与新时代的人们展开交流活动的领域,所以与教育相关的所有人都应该具备与这些新时代的人们展开对话的能力。

要展开对话,最首要的是换位、换角度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种视角都成为慧眼,具备最强的洞察力,那么这个领域的很多问题就可以有解,甚至可能是多解。

作者简介: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研究室访问学者、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论著《教师实践性知识论:中日比较研究》,《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影响中国教师的100本书)等;翻译佐藤学教授多部著作,包括《教师的挑战》(合译)(2012年中国教师最喜爱的图书top10),《新时代的教师》以及《教师花传书》等。

第二篇:跟随佐藤学做教育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

作者:陈静静

佐藤学

简介

佐藤学,1951年生,教育学博士(东京大学),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从事 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

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倡导创建“学习共同体”。三十年如一日,每周至少两天深入学校,扎根中小学实地观察,是日本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个人著作

《美国课程改造史研究--单元学习的创造》(1990)《学习,其死亡与再生》(1995)《教育方法学》(1996)

《课程评论--走向公共性的重建》(1996)《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1997)《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1999)《教育方法》(1999)《教育时评(1997-1999)》(1999)《教育改革设计》(1999)《改变教学,学校改变》(2000)《“学习”再考》(2001)

作者

简介

陈静静,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在读期间赴东京大学佐藤学研究室访学,跟随佐藤学教授致力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归国后,与上海的研究同伴致力于构建本土化的“学习共同体”。

目 录

序: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创造(钟启泉)第一章佐藤学的研究视野 第二章保障儿童的学习权 第三章协作共赢的课堂

第四章我们的“学习共同体”实践

第五章教育研究者眼中的精彩课堂轶事 第六章追求卓越的教师们 第七章教师的研究日记 后记

内容

简介

21世纪是“课堂革命”的世纪,“学校改革的一切答案在现场”,研究者要浸润学校,走近学生、老师。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是一位“行动的教育专家”,躬行“学习共同体”理论。

《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作者陈静静曾赴东京大学佐藤学研究室访学,跟随佐藤学教授参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回国后更致力于将其主张本土化。本书是作者及其同事长期深入学校现场和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借此读者可了解佐藤学的教育理念,以及国内比较成功地实践佐藤学教育思想的案例。

评 价

佐藤学先生的影响力之所以能从日本扩展到我国乃至欧美和东亚其他国家与地区,就是因为他的“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能够有效地消解现代学校教育的危机,代表着新时代学校改革的方向。

本书作者陈静静博士是我的学生,曾赴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研究室访学,她对“学习共同体”的改革实践如醉如痴,归国后与伙伴们进行了大量相关的思考与实践,本书即是在此基础上写作而成,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建构具有很大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钟启泉

第三篇:读《跟随佐藤学做教育》有感

读《跟随佐藤学做教育》有感

原创: 冯冰 运城市明远小学

佐藤学提出“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而教师的经验与学习理论、教学的技能,不过占了三成的比例。”

这段话在现在的课堂上有很大分量,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老师明白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老师知道自己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状态。学生其实很爱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老师能够在自己问候老师时,老师和自己回应,帮助自己解决一些学习上的问题。

这学期我接手新的班级,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班级有几个孩子比较调皮,课上积极性很高涨,也很热情的帮你干这干那,但对课上学习的内容很不感兴趣,总是开小差、说话,一开始我问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的说克制不住自己,有的说他逗我,我就想还他一下。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这几个学生分开站队伍里,一一击破。嘿!分开变成“传染”了,四个变成八个聊天的了,这有点让人生气。我让其余同学跑步热身,把他们几个留下来批评了一顿,希望他们能够遵守课堂规则。谁知道批评竟起了反作用,本来几个人还属于别人“跑步”他们“齐步走”的阶段,这下子成了“踏步走”,还有一个竟成了“立定”.我立马意识到批评狠了,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下课后我留下最调皮的那个孩子,和他聊天,问他刚开始上课很热情,中间调皮老师批评之后,怎么一下子变成那样了。孩子说:“每次上体育课我都很高兴,因为可以打球,和他们比赛,看谁厉害。可是我也知道自己的坏习惯,喜欢和别人玩耍。每次老师都当着面批评我,让我感觉自己很丢人,时间长了就觉的自己不如别人。”找到问题就好,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在之后的课堂上,我多以鼓励他们为主,只要这节课有进步,无论进步大小快慢,我都当着全班学生面肯定他的进步,短短三周时间,相比之前几个人变化非常大,课上能够安静的听老师讲话,明白自己的课堂任务。

这让我想起佐藤学的课堂,不一定你教的好学生就学得好,是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包容学生犯的一些错误,帮学生去解决这些错误,学生喜欢这个老师,才会愿意学习这门课,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衍生到爱上这门课。

第四篇:智慧之眼

1、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带微笑;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你就不小气;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你就不迷茫;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你就变机敏;懂得感恩的人,善待他人;懂得惜福的人,善待自己。

2、【气质的培养】1.沉稳,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2.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4.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自己的不满。5.重要的决定尽量和信任的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6.说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如此

3、每天读点文学名著:心理学研究发现,态度往往不能决定行动,反而是行动有时候决定了态度。人们总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但从来不曾因此受到鼓舞而立即投 身行动。所以,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就不能期望用心态去改变心态,而必须是用行动去改变心态!当你沉浸在正在做的事情中时,你会发现,你能完全掌控自己。4、1,戒躁,别轻易易发脾气。2,戒卑,别认为处处不及旁人。3,戒傲,别总是自鸣得意。4,戒妒,别妒忌别人,总希望别人栽跟头。5,戒愁,不要生活在忧虑中。6,戒慎,不要提心吊胆。7,戒悲,别让不幸的事常浮现。8,戒疑,别总以为别人暗算自己

5、荣誉的最高境界:你已远离江湖,江湖还在传说你;喝酒的最高境界:你还知道他是谁,他已经不知道你是谁;交友最高境界:久不联系,常在心中;事业的最高境界:家人想你,单位念你;生命的最高境界:哭着来,笑着走。

6、学会这些:1.别人持才自傲,你却虚怀若谷。2.别人卖弄口才,你却多思慎言。3.别人拼命外显,你却韬光养晦。4.别人你斗我争,你却远离是非。5.别人直来直去,你却融方于圆。6.别人争破头颅,你却以退为进。7.别人拿放不起,你却能屈能伸。8.别人趾高气扬,你却不显不炫。低调是态度,也是智慧。

7、【如何让别人信任你?】

1、给自己的嘴巴安上一把锁,不要试图讲出全部的想法;

2、少作承诺,并保证已做承诺的信誉;

3、永远不要错过赞赏和鼓励别人的机会;

4、保持开放的心态。讨论但不要争论,即使不赞同,也不愤忿,这是内心成熟的标志。◆

8、《感悟人生》

1、海越深,越平静;人越深,越淡然;

2、幸福就是以一颗善良的心造福别人;

3、人只有经历过炼狱般的磨难,活在人间每天才都是天堂;

4、敢听真话,需要勇气;敢说真话,需要魄力。❤

9、人生有很多路要选择,选中一条,走下去,便会碰见这条路上的人和风景;而选择另一条,则是完全不同的风景与人。有的人可能与你一起走,有的人留在原地;一起走的人,也可能在下个路口与你分开。没什么可哀叹的,这是人生必然,珍惜身边与你一起看风景的人,并在下一个分别路口,洒脱地挥挥手。

10、情感心理学:感动,快乐,悲伤,痛苦,愤怒。都不得不一路抛弃,否则前路漫长,这重量我们无可承担。而它们所剩的,最深重而无法扔掉的部份,都已经化进了血肉,组合成新的自己,这就是成长

11、精彩历史:【五个犹太人改变了世界】 第一位是摩西:他说一切都是律法;第二位是耶稣:他说一切都是苦难; 第三位是马克思:他说一切都是资本;第四位是弗洛伊德:他说一切都是性;第五位是爱因斯坦:他说一切都是相对的!

12、善良的苏格兰农夫从粪池救出一个小男孩,男孩的绅士父亲酬谢农夫谢绝。绅士说:让我们签个协议,我带走你的孩子,给他最好的教育,农夫允诺。农夫的孩子后来发明了青霉素,获得诺贝尔奖。数年后,绅士的儿子得了肺炎,青霉素治好了他。这两个孩子分别是弗莱明和丘吉尔

13、精彩历史:【 丘吉尔名言 】

1、谎言环游全球的时候,真相还没穿好裤子。

2、钱就像肥料,广施才有效。

3、勇气是既能站起来侃侃而谈,也能坐下来静静倾听。

4、如果你感觉自己正在走过地狱,那就千万别停。

5、圆滑就是让人满怀憧憬地走向地狱

14、情感心理学:

1、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2、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

3、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便会更自在。

4、有一种伤叫悲伤,是睫毛再也承受不住泪球的重,轻轻碰到就会滴落。

5、人永远不知道谁哪次不经意的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见了

15、【佛心佛语】佛曰:1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3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16、【让爱变得成熟点】①我穿过记忆的长河,身子却是干的;我路过别人的故事,眼眶里却满含泪水。②one for all , all for one!③有时候喜欢是一种习惯;有时候喜欢是一种寄托。④爱情的悲剧源于挑剔;婚姻的完美由于宽容。⑤一个人时,善待自己;两个人时,善待对方。、17、1、会说不如会听的,衬托别人,更显自己。天下熙熙,皆有利来,天下攘攘,皆有利往。微笑是无言的口才。

2、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3、直道可跑马,曲径可通幽。

4、决定复仇前先挖好2座坟墓。

5、适当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证明智慧的欠缺。

18、【13个健康细节让女人年龄加密】1.减少盐分摄入;2.每天喝2000ml水;3.吃饭时少喝水;4.高跟鞋7cm是极限;5.每周熬夜不超过2次;6.向右侧卧最健康;7.电视开着就不要坐下;8.别光靠跑步来减肥;9.尽早开始瑜伽课程;10.每天走6000步;11.便前也要洗手;12.别每天都使用护垫;13.别把卫生巾存放在厕所。

19、情感心理学: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幸福都是短暂的。有时要相信缘分。既然放不下,就不要刻意放下,把她放在心里吧,能遇到一个让你放不下的人,也是一种幸福。有的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能让自己动心的人。时间会治疗一切,我相信幸福会在不远的将来,等着你。

20、难过的时候就吃东西,因为胃和心的距离很近,当你吃饱了的时候,暖暖的胃会挤占心脏的位置,这样心里就不会觉得那么冷清,那么空落落

21、说话秘笈:【口才训练注意七点】

一、打开目光.练就自信的目光

二、打开声音.放开声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三、打开手势.树立自信的形象

四、打开你人见人爱的表情

五、打开思路.一切说话都是有思路准备的

六、打开心门。一切都是要放开你的心★

22、【五句话改变你人生】第一句话是: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第二句话是:生命,只是一种过程。第三句话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第四句话是: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第五句话是: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

23、佛语禅心:【职场男人当有“四气”】

1、多点底气,遇事不萎缩,解难有分寸,凭能力自立,靠智慧取胜;

2、多点豪气,褪去女人味,肝胆沥云霄,少落俗流套,不拘繁琐节;

3、多点霸气,困苦中坚毅,挫败前挺立,山崩不变色,舍我又其谁;

4、多点生气,诙谐驱烦闷,幽语解千愁,赠别人笑声,给自己愉悦。

24、【改善人际关系十招】1保留意见:争执失涵养。2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优势。3决不夸张:精明者克制自己。4适应环境:维护好同事关系。5取长补短。6言简意赅。7决不自高自大:炫耀使人更看轻你。8决不抱怨:抱怨使你丧失信誉。9不要失信:避免说大话。10目光远大:多交朋友。

25、当你回忆从前时你笑了,说明你长大了;当你回忆从前时你哭了,说明你成熟了;当你回忆从前时你漠然了,说明你世故了;当你回忆从前时你感慨了,说明你无奈了;当你回忆从前时你淡定了,说明你开始老了。26、10句温馨话】

1、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2、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3、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4、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评价;

5、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6、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7、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8、木已成舟便要顺其自然;

9、不妨暂时丢开烦心事;

10、自己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27、《格言七则》1生气是短暂的发疯。2脾气和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只算是个打七折的好人。3君子如水,随方就圆,人生无处不自在。4知识是个积累的过程,智慧是个简约的过程。5兄弟未必是朋友,朋友却一定是兄弟。6想拥有从未有过的东西,必须做从未做过的事情。7任劳容易任怨难,耐劳容易耐烦难。

28、美到窒息的文字:当你想念一个人的时候,尽情去想念吧,也许有一天,你再也不会如此想念他了。到了那一天,你会想念曾经那么想念一个人的滋味。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尽情去爱吧,也让他知道你是如此爱他。也许有一天,当你长大了,受过太多的伤,失望太多,思虑也多了,你再也不会那么炽烈地爱一个人。

29、可想可不想,别想;可说可不说,别说;可吃可不吃,别吃;可买可不买,别买;可要可不要,别要;可理可不理,别理;可信可不信,别信。

30、情感心理学:喜欢是一种淡淡的莫名的好感,是一种突然间的冲动,是一种闪在脑里的念头,爱是一种埋在心里的翻江倒海,是不可以用任何的喜欢来代替,是一种力量!

31、实用心理学:人生的情致,来自淡泊。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扫弃焚香可见清福,养花种竹必自安乐;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得点闲眠真可乐,吃些淡味自无忧;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哪得几千年。守本分而安岁月,凭天性以度春秋。淡泊之人,是雅人,更是高人。

第五篇:兔之眼读后感

《兔之眼》读后感

高新区石佛中学

左鹤霞

从《兔之眼》中品味……

高新区石佛中学左鹤霞

一开始,我就被这个课堂上发怒咬人的铁三所打动,迫使刚上岗的小足老师顿时不知所措、无奈到“痞子教师”足立老师的出场……悄悄地把自己浸在这美丽的故事里了。“今天的孩子,还能向我们大人敞开心门吗?喜欢哭鼻子的小谷老师是如何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呢?”像书中所说,感受生命底层深刻而丰沛的情感,带领您和孩子寻回最温柔、最纯真的童心。让我们再一次回味。

爱养苍蝇、沉默不语、攻击性强,《兔之眼》里的铁三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男孩。他一出现,我就想到这类“怪异”的孩子。如果没有一份超级耐心、一份超级爱心,再加上特别的教育方式,这样的孩子最终会被置于危险的边缘地带。不只铁三,爱养鸽子的德治、一开心就到处乱跑的美奈子也各有各的囧样,他们最后都有不错的改变——从灰谷健次郎这本日本长篇小说中,仍然可以告诉现在的我们如何对待这类孩子以及他们的特殊语言和行为。

苍蝇是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事物,它导出了核心故事:小谷老师想的是如何让铁三停止养苍蝇,但铁三极力保护,推倒了老师。“苍蝇”既是小谷和铁三的死结,也是两人别扭关系的突破口。几次遇阻之后,小谷老师从足立老师那里得到启发——越是“怪异”孩子身上的宝藏越多——她开始研究苍蝇,并以此和铁三交流。这个男孩终于在书的第71页说出了第一句话:“就是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小谷老师此后教铁三画苍蝇,贴苍蝇的标签,他学会了画画、写字。铁三加紧对苍蝇的研究,对它们的家族了如指掌,还解决了肉食加工厂的苍蝇问题,成了一名苍蝇博士。

铁三甚至可以快乐地欣赏“苍蝇之舞”,他为何如此钟情这种虫子?自幼失去爸爸妈妈,由爷爷代为抚养,狗和苍蝇是他最好的玩伴。从铁三生活在垃圾站的生活环境来看,这一点并不奇怪。书里说:“苍蝇并不曾威胁他人,其食物也只不过是所谓的社会废弃物。虽然这并不值得称颂,但它没有残忍的习性,过的是谨小慎微的,犹如平民般的生活。”到这里,苍蝇成了一种象征——它与铁三的境遇何其相似。在看似不洁的表现之下,苍蝇的世界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还有智障儿童美柰子,大部分的老师和家长是不同意为了美奈子,连累了全班的学习进度。可是小谷老师却坚持让大家一起来接受这个智障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实行值日生制度,家长们发现孩子已经能够替人着想,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变得有爱心,这种改变是无价的。淳一同学的巨大改变令人感动。问他为什么即使课本被撕破了也不愿意换座位,淳一同学回答说,“如果不好好对待美奈子,她要是到处去撕人家的课本怎么办?”淳一同学的妈妈感慨地说:“这句话让她这个大人都觉得惭愧呢。”想到我们国家教育的急功近利,即使是智力正常的孩子,有的还根据考试成绩来分座位,对学生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故事以看流星作结,皆大欢喜,场景就像封底那幅快乐的粗线条图画。开启“怪异”孩子心门的是一群非常有爱的老师。不过,像执着的爱孩子的小谷、足立这样的老师更是当之无愧!

特别是相当有才的足立老师给我留下很深的启发。那堂保留“好家伙”、去掉“坏家

伙”的作文课妙趣横生。十全九美的他,帮铁三拾破烂赔狗笼、贴联合家长广告、出于对孩子的同情而绝食抗议、为填肚子而偷东西、写过关于儿童诗和作文的书,有赌博之类生活不检点的传闻,名声不太好。这个有笑有泪、有喜有忧,立体的、丰富的足立老师栩栩如生地浮现我的脑海里。同时,他能关心受人歧视的“垃圾站”这些底层孩子们,读懂他们心声,感动着,维护着,用他的爱心、善心诠释着别人眼中的“个性“、痞子形象。

毫无疑问,书中的老师奉行的无疑是作者的教育观:只有爱,才能开启“怪异”孩子的心门,进入他们的美妙世界,发现他们成长的力量,获得有效的交流。赞美、鼓励、尊重、商量、协助、学习,这都是值得推广的爱。

那么,我们是否该反思:日本在36年前都有这么好的教育思路了,我们的孩子是怎么成长的呢?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大家都说这个世界越来越冷漠了,那我们是不是缺少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和帮助呢?我们的孩子所需要的关爱已经足够了,他们缺少的是如何关爱别人,不懂得这个,他能做好人吗?

下载佐藤学 教育之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佐藤学 教育之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兔之眼》读后感

    《兔之眼》读后感看了这本书真的感受到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似的,马不停蹄地往前走,只顾着赶路,却无暇抬头看看周围的风景。面对......

    天空之眼影评

    天空之眼影评:当你更接近死亡的时候 讲真最后潸然泪下,很好看的一部电影。从开始就在铺设伏笔与矛盾点。一直到最后一刻全部迸发出来。戏剧性切切实实展露无遗。 编剧的良苦用......

    《兔之眼》读后感

    爱学生,爱生活 ——《兔之眼》随想初拿到书,看着封面,我在想着这本书是不是写孩子们和兔子的故事,当我读完整本书,才知道故事的确和一群孩子有关,却不知道为什么书名叫“兔之眼”......

    《兔之眼》读后感800字

    《兔之眼》读后感800字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中心小学 孟存家寒假之中我细细的阅读了《兔之眼》这本书,读着读着我就被文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看完这本书,我早已感动得热泪盈眶......

    小学生天之眼日记

    从前,魔界和仙界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仙界为了拯救苍生,将自己的全部力量集中在一块玉石上,此石名叫天之眼,众大神将此石打入人间,并预言得到此石者,便可拯救苍生及仙界,打败魔界,说完......

    跟随佐藤学一起改进教学

    跟随佐藤学一起改进教学(四) 这样的课堂没有了弱势与强势,我想,这应该就是佐藤学所说的“保障所有孩子的学习权”吧。 弱势学生的华丽“逆袭” 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从......

    《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

    《静悄悄地革命》佐藤学 1、主体神话 在欧美小学里,学生是从小声的不甚清楚的发意见起步的,进入初中、高中后,越往上走越能活泼地、明确地发表意见或表现自己,渐渐地成长起来。......

    学习佐藤学先生5篇范文

    学习佐藤学先生“静悄悄的革命”之 心 得 体 会 石小:张强 面对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学习对于从事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应是必不可小的一项常规性活动,特别是像我这样年龄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