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六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田家寨镇李家台学校 刘德云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本文主要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操作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和该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学案 导学 探究 点拨 练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出一条“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在含义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5.“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实现巩固“已学知识”,有所创新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学案导学”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能力培养是主攻方向。
一般是我们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主线、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综合我校“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示案自学→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在学案上明确自学的知识目标,交代清楚自学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为探究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求索心态。
2.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巡视学况。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3.学生自研互研,教师采撷问题。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要求: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释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取三种形式:一是自我重点研读;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向教师求教。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4.教师串讲点拨,学生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串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5.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但讲评一定要有针对性。
6.反馈小结。根据教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第二篇:学案导学,构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构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海尔希望小学有效教学初探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如今,在我校正推行 “学案导学,构建六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知识的应用,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均是有效的。
一、学案导学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我们让“学案”在新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我校教师通过在集体备课中探讨出学案的特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构建六环节教学模式 为了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了“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提高”的六环节教学模式。
1、明确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每堂课师生都要明确这节课的三维课程目标。因此在上课开始我们都要求教师将三维目标明确交代,而且越具体越好,避免大而空,一节课完成几件事,完成到什么程度,都要具体化,并且目标的可操作性要强。
2、自学指导:根据学案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各学科的表格式学案模式,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自学情况分组填写学案。教师将收集上来的学案进行分析,再备教案时就能发挥备学情的作用了。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合作探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解决,学生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讲分三个层次,首先是两人一组的讨论,相互检测,其次小组内的讨论,再次全班的合作讨论,各组把不会的问题写到黑板上,由会的同学讲解。老师成了旁观者,真正实现的角色的转变。
4、精讲点拨:精讲点拨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首先是学生自学,然后是小组讨论,之后是全班讨论,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解决,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掌握的情况,这实际上是与生成的关系,教师的精讲不仅是解答问题,也包括规范学生的一些概念、步骤等,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和方法。
5、巩固练习: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为了做好这一环节,我校要求每生备好一本纠错本,收集自己易错的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同时,教师备好一本练习批改日志,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情况都及时记录下来,在作业讲评时做到有针对性。纠错本和批改日志的结合,实现了学生练习的有效性、高效性。
6、拓展提高:对于这一环节,我们对学生不作严格的要求,既要起到优生优培的作用,又要对一般学生起到知识的积累及发展兴趣的作用。比如我们制作了一本阅读摘抄本,由老师推荐一些好书或文章给学生课外阅读,学生根据摘抄本的要求进行知识的积累,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我们在学案导学的六环节教学模式中,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的课堂组织形式,如学生自学式、师生共研式、教师讲授式等。这种教学模式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这种学案导学的六环节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是一视同仁,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教学过程始终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有效地避免了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巩固练习和拓展提高这样的教学环节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有效教学我们还处于一个的探索阶段,但是我们积极面对,勇于创新,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钻研,努力完善这一有效教学模式并在全校推广应用,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第三篇:学习“六环节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学习“六环节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县教育局推行的“六环节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学校紧跟课改步伐,组织老师学习“六环节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阶段的学习,现在我对“六环节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的认识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六环节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六环节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六环节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案导学”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此外我个人觉得学案应做到以下几点:
四、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
五、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节课或课后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效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六、做好学案反馈,了解学生学情
1.下课时收齐学案,看学生是否用红笔把错误标记,改正。
2.查找学生共性问题并及时收集整理,为下节课学案设计做好铺垫。
七、对学案教学的困惑
1、实施学案教学来,常常出现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
2、学案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习方法
3、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怎么才能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小组交流?
学案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第四篇:应用“导学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应用“导学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导学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在学习、借鉴全国名校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等学校先进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加以总结、提炼而成的,目的是从尊重学生的地位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导学案六环节”模式所依托的教学理念
所谓“导学案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学案作引导和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力图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谐统一起来,发挥教与学的最大效益。
二、“导学案六环节”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一)出示目标,明确任务:(约1分钟)
“导学案”出示或多媒体演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目标,指导学习方法。
(二)合作学习,问题导向:(约10分钟)
1、采用教师抽查、小组长检查、学生互查、预习展示、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并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学习习惯等。
2、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结合学习指导,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首先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其次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展示。小组长具体进行小组展示的策划与准备,设计读、写、讲、演等并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展示,允许多种形式呈现,分配展示任务,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和步骤,说出学习心得与体会;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力求优、中、下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展示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如特征、规律及进一步的启示、感悟、实际联系等,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生问师答,定向释疑:(约6分钟)
同学们讲解展示完后,针对展示情况,教师、学生作及时点评,或进行反问,追问、质疑及补充,深层次探究问题。
(四)巩固记忆,拓展延伸:(约10分钟)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约15分钟)
达标测试是为了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重对学困生的检查,收集学生答题信息。练习完成后,及时检查,反馈矫正,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
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六)小组评价,师生反思(约3分钟)
三、“导学案六环节”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参加活动。要求人人过关,要始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2、课堂上过不了关的部分学困生,要通过“1+1”帮教结对,进行“兵教兵”来解决,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解决,必须要求学生当日问题当日清并形成制度,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3、教师要把竞争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培养学生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意识。
4、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要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无论学生回答与讲解正确与否,只要学生敢于参与、敢于展示,都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要把关心送给学生,把微笑和信任的眼光洒向每一位学生,用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和温暖的话语羸得学生的热爱,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四、“导学案六环节”模式下的导学案编写
“导学案”是“导学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托和载体,编制科学实用的导学案,是顺利实施“导学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首要因素和前提条件。、(一)编写导学案的环节和具体要求
导学案一般由课题和课型、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等九个环节组成。
1、课题和课型。导学案的类型可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在顺序上随即调整);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可操作性要强,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3、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
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4、知识链接。设置与本节学习相关的预备知识测评题,帮助学生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铺垫。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精心设计课堂研讨的问题与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
6、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及普遍的学习方法,在导学案中要精心进行设计。
7、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建构本节知识的体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8、达标检测。这也是“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可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多样的题目,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达标检测,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是:
(1)、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2)、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3)、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9、学后记(教后记)。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教师)书面记下自己的学习(教学)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全部包含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适当增减,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重要学习板块的设计上要多下气力,力求科学、有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活动,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因材施教。
(二)编写“导学案”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编写导学案时应注意主体化、课时化、问题化、全员参与、学法指导、层次化、及时化七个原则。
1、主体化原则。学案必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切忌把学案编写成从教师传授知识出发的教案。
2.课时化原则。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问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设计的问题:①能启发学生思维;②不易太多,太碎; ③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全员参与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只有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才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5、学法指导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6、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7、及时化原则。“导学案”编写印制必须及时,最晚应在课前一天下发给学生,以保证学案导学各环节的逐一落实。
好的“导学案”决不能一蹴而就、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必须要潜心研究课标、课本,研究学生、学法,加强集体备课,集中集体智慧,切实编好“导学案”。
五、实施“导学案六环节”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切忌学案编制习题化。在设计“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结果就成了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因此,学案编制,一定要突出“导学”的特点,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做一题,通一类。”
2、不能用“教学目标”充当“学习目标”。把教参上或其它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照搬到学案上来充当“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该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应该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最好能将本节知识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本节课在课本及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3、自主学习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安排学生自学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 “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学生不会的照样还是不会。“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放手,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
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全班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困难和疑惑,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在交流展示时,能够有的放矢。学生不会的和讲不清的,教师必须要向学生重点讲解,以突破重点难点。
4、学生的“满堂灌”不能代替了老师的“满堂灌”。有些学生在课前预习十分充分,对知识的掌握非常到位,他们在展示讲解的时候,展示讲解非常具体到位,但是,他们往往只顾自己的尽情发挥,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教师应该引导展示的学生注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且欢迎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5、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缺乏有序的组织。在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出现组内学生讨论无序、随口乱说,都急于先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混乱的场面,影响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要选出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同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并且要求组员有序的进行发言、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
6、为展示而展示。课堂展示只重形式,甚至进行与文本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无效拓展展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拓展展示时,要给予一定的引导或指导,要加深展示的方法、技巧,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如果展示内容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可以劝说学生放弃那种只重形式的无效展示。
七、实施“导学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几点要求
1、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理念有助于科学实施“导学案六环节” 教学模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既要坚持基本思想和框架保持稳定,又要根据教师自己所教的学科特点以及课型在操作的流程、方法上鼓励创新,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全校性的教学模式是相对宏观的,在此模式指导下,允许备课组根据自己的实际创造性运用模式、创生模式,达到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和提高。同时要求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依据学科特点,创造性地运用。
2、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中,备课组要充分重视,做好宣传培训和研讨工作。备课组要组织学科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导学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理念、方法和基本原则,准确把握其关键和核心,积极要求教师自觉地在各自的教学中探索;二要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课例研究,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并且要把教学模式的科学运用作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加以引导和规范,使“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当堂训练”的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达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三要跟踪指导,及时解决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推广工作做实做细,不断研究与探索,努力使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科学、规范,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备课组要围绕“导学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促使每一位教师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五是要把“导学案六环节”模式的运用纳入各备课组工作岗位考核,鼓励学科教师大胆积极地运用和实践,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五篇:导学案教学六环节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
长白实验中学
李
升
“导学案”教学是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和实践的教学模式,是由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上,甚至有的还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从教师这个“缸”里把知识一瓢一瓢地装在学生“桶”中。这种模式是难以培养出具有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来的。我们认为数学是“做”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一个学生只在课堂上“听”课,没有活动,没有”做“,就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我们还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必须重视让学生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标的探索和高度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正是形成学生良好认识结构的基础。所以我们提出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更关注学生作为”社会中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认为:“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地为学生的付出,而是教师创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正是在这种全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我们才逐步总结并提出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同样,要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也要求必须建立起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因此,我们在总结了以往 “六步”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导学案”的六个教学环节。
1、教学目标:
以本节知识重点、难点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书面形式呈现知识流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本节要解决那些问题;以教材阅读为背景,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主线设计教学目标。当然,目标的设计既要简洁又要明确。
2、引导发现:
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或设置问题。如: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提出和发现问题;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从上课开始的前一天,自行设计相关的问题。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或课本内容提出或设置需要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激发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此引导的作用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3、合作探索:
对(2)提出或设置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类比、对比、联想、观察、实验、归纳、化归。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化的问题;或形成引入探索、有希望成立的猜想;把事项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并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归一的思考更科学化,为培养创造性思维作好必要的思考准备。如,让学生从背景材料中发现知识规律、特点、方法,进而解决本节研究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既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自主探究:
在(3)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的独创性和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各自为战“,也可以”分组分群“,还可以“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式进行。对于一时“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否定,而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要激励学生,争取给更多的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全学生们得到自主解决的训练和感受成功的体验。并且由知识点所散发的辐射区域形成规律性流向形式,以便学生能够灵活多样地理解、掌握、应用所学解决本节知识所涉及的问题。使课前课后问题的衔接、扩展、延伸紧密结合,并构成问题链。这种把课前、课中、课后知识及问题组合成类似于食物链的问题链,就是一种不局限于单纯课堂教学的开放教学模式。
5、评价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3)、(4)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比如,让学生来评价:探索发现的是否充分,问题解决的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有何应用价值等等?对于某一学生的评价或小结,教师还可以让另一个学生再作”评价“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构作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课堂上不在是只传授知识,课
堂教学的主要活动也不是简单地只由教师来讲授,而是要通过学生自主地自学探索,教师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活动,并实现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
6、拓展转化:
课的结尾,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问题的思维度、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来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并将新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引导学生提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设问、疑问、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习惯。能否最终解决问题,由于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后教师布置三类作业:一类是不限定格式、自主式的作业,如阅读参考书的相关章节,预习或在教科书的右边处写的批注,作略解等;二类是有指定要求的常规书面作业,要“少而精”;三类是选作性作业,或探索性作业,或微科研小课题等。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导学案”的”导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本”或“示范”,是学生完成自学的体验和准备。而学生在”导学"启示下进行探索,学会自学,掌握学习过程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上述环节,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使果堂活跃,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知欲望,而且能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归纳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评价解决问题成果。和在进一步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得到科学引导,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许多学生反映:上一堂数学课,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方法,学会了思考。对学生而然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