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王燕飞
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工 作 报 告
合川区钱塘中学课题组
熊天超 王燕飞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
我校地处西部农村,是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校,学校环境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与我国中东部及沿海地区和城市学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许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许许多多的问题。为了改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缩小与城市学校和中东部地区学校的差距,我校于2007年1月成立了由祝显伦,胡建华,熊天超,王燕飞等16位教师为主研教师的科研团队,有针对性地向合川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了“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科研课题。这一课题的申报,得到了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合川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7年11月18日为我校下达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规划课题子课题立项的批复,课题名称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编号是:2007—2—014。同时,还批准为合川区“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为:2007-A-002。故该课题为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和合川区级课题的两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简述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逐步缩小与城市学校和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差距,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进程和主要研究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进程
准备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5月):进行调查研究及课题申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报告,调查报告等。
实施阶段(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课题组教师按照课题内容,实施方法和措施全面实施“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利用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备课活动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训练,学校教导处每年度组织的校本培训,提高培训工作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利用每期一次的优质课活动月等方式加强了年轻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培训。学校德育处充分利用每期一次的班主任论坛总会和各年级每月一次的班主任论坛分会对青年班主任进行了管理学生的技能技巧培训,达到了提高青年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教研组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设施设备,并对其进行改进或自制确保学生的分组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的开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针对学生中父母外出务工人数增加,隔代教育,留守儿童剧增的现状,学校利用家长学校的系列活动和每期的家长会时间对家长进行了隔代教育学生的方式与方法。利用班主任论坛对隔代教育的学生,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探究和研究。
总结,结题阶段(2009年5月——至今):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收集课题资料,收集课题成果资料,准备好一切结题材料,接受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评审,验收。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现状调查法,体系构建法,行动研究法。研究对象是教师,学生,学校的设施设备及教学管理等。
1、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加强师资培养
我校是一所建校已有60多年历史,现有72个教学班,4000余名在校学生的初级中学,拥有一批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作为农村学校,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不想来,通过我们培养训练成熟了的教师又考调进城,这给我们教师队伍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要提高教学质量而没有较强的师资是难以办到的。高素质的师资从何而来?需要我们不断的培养。培养师资光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近年来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强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培养。
(1)以“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我们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每年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具体做法是:一年一度搞一次“校本培训”和“提高培训”,“校本培训”是针对新分配大学生由对应该学科的骨干教师带领,进行一对一帮扶。“提高培训”是针对青年教师中已基本成熟的,由学校对应学科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一帮一”的帮扶。无论是“校本培训”或“提高培训”对参训教师和指导教师分别制定了相关职责,学年初参训教师要上一堂入门课,学年末上一堂汇报课,由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根据两节课的备课,上课情况进行对照,确定是否合格及对应等次,并据此对指导教师和参训教师进行奖励。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参训教师从备课,上课(新授课,复习课,作业评讲课),作业批改,教学方式方法,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指导,学年末必须上交以上材料,参训教师听指导教师的三类课和其他教师的课的听课记录,培训总结或心得体会,培训结果也一并上交学校备查。
(2)利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教研活动每期至少4次,其中有一次专题教研,每期6——8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对本章节的重点,难点,考点,教法,注意事项,学法指导等方面谈自己的观点,其他教师的改进意见,让青年教师在听中学,学中做,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
(3)利用先进的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我们每期实行的优质课月,在上半年的4月,下半年的10月,各学科推荐一名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优秀教师上优质课,让青年教师在听课,评课中进一步成长。
(4)走出去,请进来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我们每期联系一至二所学校让青年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平时上级的各类讲座,报告会,公开课等活动,我们尽量派青年教师参加。定期邀请区教科所的教研员到我校进行专题指导。通过外出学习,请专家到校指导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2、家校结合,落实对留守学生的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剧增,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针对留守学生,隔代教育问题,我校充分利用班主任论坛研讨教育方法,并结合每期的家长座谈会给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培训,以及如何配合学校来教育学生。
3、改进教学管理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必须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已是大家公认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我校加强了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的检查督促,并将检查结果和学生及家长的测评纳入了教师绩效考核,评职晋级,年度考核中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4、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有限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学校场地窄,教学相关设施设备配臵较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要求数,理,化,生的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好现有设施设备,或进行改良,或自制教具,或用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尽力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四.课题研究的组织保障
(一)基本保障策略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和教学质量提高,并有相关的制度及奖惩措施,能尽力挤出经费、保证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开支;定期或不定期派相关教师外出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指导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二)课题的管理
学校安排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一名教导主任亲自抓本科研课题工作,对每阶段的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制定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及办法,定期进行研究、总结。
(三)研究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秦 林(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副组长:何 华(副校长 分管教育科研和教学工作)
胡建华(副校长)
成 员:夏从贵 张 青(分管教育科研工作)张 虹
侯昌建 屈超红 冉 毅 张德会 李 明
王雪玲 熊天超
2.专家指导小组 组 长:周光其
副组长:唐箭月 李光华
成 员:唐玉林 胡本正 曾谦 李志全 唐小华 杜立瑞
3.主研人员
胡建华 夏从贵 熊天超 宋 元 蒋世曜 王志虹 沈平杨通林 张建军 屈超红 李 斌 王燕飞 陈 荣 潘文武 文 涵 赵红梅
第二篇:农村小学语数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语、数教学质量提高途径与方法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农村小学语、数教学质量提高途径与方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外不少专家就此问题进行了众多研究,特别是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办法与措施研究成果很多。然而农村小学目前仍面临着教学质量不高这一严重问题。教学点、村小与中心校之间教学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的教学质量也在逐渐拉开距离。农村小学生在语文、数学及其他综合科目的平均成绩、合格率、优秀率等方面都明显地低于城市学校,没有完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着实令人担忧。总之,提高教学质量从有学校教育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研究,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对义务教育提出的目标、任务。而我市目前推行的“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源头上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围绕顺阳小学的现状,对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各因素进行调查、了解、研究,最终实现以下预期目标: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精细化管理局面。
2.形成一支乐于学习、乐于奉献、善于反思的学科教研团队,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3.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改变,学生语数学科成绩得到提高。
4.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教学质量监控为“突破口”,探索出一套易于操作、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操作体系,在政策层面上为我校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条件。
(二)研究内容
1.顺阳小学管理、教学现状与问题调查。
2.制约顺阳小学教学质量提高因素分析。
3.顺阳小学教师素质提高途径。
4.顺阳小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途径与方法。5.顺阳小学学生学习能力提高途径与方法。6.顺阳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完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法。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念知识,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及教师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诊断,并提出有效教学建议。寻找制约教师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制定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绩效考评方案。
(3)行动研究法。通过同伴互助合作、专家引领、课例研讨、课堂教学评优、师生竞赛等形式进行研究。建立以优秀教师带动下的全体教师发展机制,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目标考核,以教师示范,学生监督方式,遏制学生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经验总结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对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形成工作报告、论文、心得体会。
2、研究思路
影响农村小学语、数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有学校管理、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与社会环境等。课题从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出发,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立足学校,从学校实际考虑,围绕困扰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行多角度研究。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如下:
1、通过不断修订绩效考评方案中的教学质量奖发放方法,以此带动、促进教师提高语、数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2、通过改革传统备课方式,鼓励教师不拘一格地进行备课与教学,摒弃过多形式上的制约,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了解学生,培优辅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善于会学习、乐于学习,从而提高中教学质量。
4、通过定期的语、数教学质量监控、分析、诊断过程,及时了解各年段在各个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渐完善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5、通过校讯通、家访,特别是下村家访的形式,多渠道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提高家长监督、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辅导方法与辅导能力,提高语数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
课题组采取集中学习培训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加深对本课题研究方向的认识。同时,课题组组织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也让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创造条件,开展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行动
1、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结合市课题“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改活动的开展,诊断课堂教学效果,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有效教学改进意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业质量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了系列竞赛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业质量,通过竞赛活动的结果分析诊断学生学习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如开展“小学生作文比赛”、“小学生写字比赛”,“小学生演讲比赛”,“优秀作业展”、“小学生口算比赛”、“小学生经典诵读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有效作业为平台,保证学生作业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常规检查中,发现大部分老师作业设计单一枯燥,机械重复作业,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真正发挥作业的复习、巩固作用。为此,教研组开展“作业有效性问题”研究活动,通过对教师作业设计与批改方面抽查,开展“作业有效性问题”专题研讨活动,对当前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性作业的方案。改变单一的作业评估方式,建构多元评价方式;每天的语数作业要及时批改,次日反馈给学生,并督促学生及时改正错题,保证学生的作业质量,为语数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的途径与基本的保证。
4、以质量监测为监督手段,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为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学生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以月考为教学监督手段,通过对学生月考成绩的分析、诊断,为教师进一步的教学安排提供可靠的信息,使教学工作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也让学生通过月考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相应学科的骨干教师,对每次的质量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并把分析结果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提交任课教师加以整改,发挥质量监测的监督、激励与导向的作用。
六、研究周期及步骤
(一)研究周期:两年(2014.9---2016.8)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为课题的论证、开题、研究对象确定和对象现状调研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制定调查量表和访谈提纲,分析调查结果,完成各样本的现状调查数据收集。
第二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反思学校管理,总结管理得失,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略,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的管理措施。反思教师课堂,整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组织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各项活动。
第三阶段(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为课题深化研究阶段。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提升。
第四阶段(2016年7月至2016年8月),为成果推广阶段。总结研究经验,提炼研究成果,把有价值的管理经验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加以推广,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受益。
七、预期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
本课题预期主要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环境、管理、教师素质、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家长、社会对学校评价明显好转。
二、教师精神面貌、敬业精神发生改变,学校教研、科研氛围浓厚,教师教学成果(文章发表、获奖),受到上级主管部门表彰明显增加。
三、领导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各项制度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四、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考试成绩跃居同级同类学校前列。
五、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能反映学校办学经验有价值的文献及论文。
八、课题研究人员的分工
王兰珍:课题负责人,负责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及结题报告,同时负责整个课题的全面协调工作。
魏生全:负责课题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李彩珍、魏巧珍、范春卿、何生婢:课题研究的主要实践教师,按课题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题研究,收集第一手的资料;所任教的班级也是本课题的重点实验班。
九、存在的困难:
1、师资队伍薄弱
现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还有相当部分是过去的民办教师,年龄大、身体差、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是这些教师的共性。而部分年轻教师分配到农村小学工作后又纷纷调往城区学校,这样使得不少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相对于城区小学明显弱化。
2、教师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1)教师职业道德下滑,敬业思想缺乏。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一些教师出现敬业精神淡化,工作责任心退化,教育行为简单化,师生关系庸俗化,表现在对教育教学不负责,不钻研业务,对学生也缺乏耐心,工作方法简单。
(2)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农村偏远的学校,很少走出去观摩、学习。长期偏安一隅,使得农村教师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3)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不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学科的综合性更强了,每位教师只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低下,妨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不思进取,教育方法陈旧,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吸收不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哪里谈得上创新呢?这样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没有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真正地提高。
3、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逃学、旷课、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够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许多家长赚钱的脚步走得更快了,却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钱给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对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们的自觉性往往较差,这样就造成孩子懒散习气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也缺少耐心,动辄打骂,更谈不上什么激励了。因此说,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已成为我们农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绊脚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第三篇: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教的方面来看,最直接、最重要的无疑是课堂授课效果,而影响授课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备课质量和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范教学环节;从学的方面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有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也是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规范教案内容
对教案内容进行规范化,能够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如在教案的开头要写“教材分析”,在当堂课课后要写“课后小记”。根据教材分析可以了解教师是否能吃透教材,抓住教学重点,弄清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之间的联系;课后小记包括本课成功与不足之处,学生的反映、学习中出现的差错,教具的使用情况以及改进意见,课时的分配、教学的效果、本课的心得及经验体会等。依据教案记录的切身体会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补救措施,可以掌握自己的授课情况,从而指导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吃透教材内容,认真备课
备课应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五步,其关键是课前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根据教学过程的客观需要,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也是突出重点的关键,不论新课还是旧课、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认真备课。没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是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通过备课,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归纳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其次,钻研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掌握教学目的要求,以确定教学重点并分解教学难点;同时还要适量的参考资料认真写好教案。我们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一些参考资料,包括基础理论、实验结果和新进展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授课内容会显得丰富多彩。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师生以教材为媒体的双边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学科、同教材的老师认真交流,切忌流于形式,要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认真钻研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真正做到提高备课的质量应做好以下工作:备课时必须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备课必须做到“十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科书、备学生、备教师本身、备教学方法、备学习方法、备涉及问题、备关键语、备板书、备作业设计、备教具准备以及备估计的反馈信息。
三、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教学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有计划的进行系统的高校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将专业知识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从师任教的能力,以胜任所从事的专科教学工作。
(一)教学设计技能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
①清楚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和相互关系;②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有正确认识;③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
2、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①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②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③掌握教学软 1
件、课件的编制及其使用方法。
(二)课堂教学技能
l、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
①建立和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②明确意图,集中注意,创造师生交流环境;③掌握导入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④合理控制导入时间。
2、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
①普通话达到测试水平的二级,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讲课;②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③语言简练,逻辑性强; ④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通俗易懂; ⑤口头表述与体态语言相结合。
3、设疑和提问技能
①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②设问措词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③设问速度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④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
4、讲授的技能
①讲授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和艺术性; ②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③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5、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①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突出重点; ②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形成系统; ③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和自学。
(三)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
l、布置作业的技能
①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择作业形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②能够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作业要求明确,并规定具体完成时间;③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及时予以指导。
2、批改作业的技能
①选择合理的作业批改方式; ②能够正确总结出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③批与改、批与评相结合。
(四)教学研究技能
1、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②掌握选择课题、制订教学研究计划的原则和方法; ③掌握经验总结、调查问卷、科学观察、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等教育应用 研究的基本方法; ④掌握对教学研究资料进行统计、撰写课题总结和研究论文的方法。
2、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的技能
①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 ②了解本学科和相近学科新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 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吸取先进的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
3、信息检索技能
①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文献种类; ②掌握图书馆书目的检索方法; ③掌握用微机在因特网上收集资料的技能。
四、提高教学艺术,优化教学过程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贯穿“三讲三不讲”
原则,即所谓“三讲”就是重点、难点、疑点,这三个点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讲;“三不讲”就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永远也不会的不讲。
2、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学生间存在着智力、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使学生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相互帮助,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编组时就要注意合理搭配,优劣互补,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学生的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要注意发挥各小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竞赛,对于优胜者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稍差的小组也应给予激励性评价,激发他们的热情,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饥民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评价中被激发出来并在相应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积极的活动竞赛是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而积极多样的评价手段,又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活泼的课堂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要实现师生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消耗,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精讲点拨。“精讲”是要求教师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规律、联系等必讲之处,扎扎实实地讲清楚、讲透彻,揭示知识本质。更要注意在讲授重点知识或主要结论给出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抓住学生思维契机,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点拨”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精讲”,精讲点拨时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掌握,而且要弄清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抓住知识形成的源头,把知识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善动脑、多动口、勤动手的良好行为。
其次要系统训练。是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的低层次目标,通过一些综合性练习,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选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组时,应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达成各层次的目标;发掘课本习题的潜在功能,使训练题组有机结合。通过转换问题的表达方式,改变问题条件、结论思路等,对课本习题加以深化、改造,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改题、编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和延伸。
然后练习要讲评。讲评要有选择性,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不同类型的练习,讲评要有侧重点,对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主要讲评学生的思考过程,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对启发智能的练习侧重讲评解题思路,让学生探求最佳方法。
最后利用达标测试。测评题应覆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题目有浅入深,适当联系以往所学知识并进行转换。题型以客观性试题为主,适度选择解答较为规范的主观题。学生完成测试后,教师要公布准确答案,让学生自己评价,教师统计达成度,测评之后依据收集道德信息,济济进行补救教学。补救愈及时迅速,学生智能缺陷弥补愈容易,不久措施要根据学生达标情况随时进行,也可以课下利用作业联系补救或采取个别辅导指定学习内容,做到当日目标当日清,防止累积性误差,使学生走入误区。
4、分层布置作业,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布置精当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减负增效”。现在提倡的精心设计板演作业、基础训练作业、拓展提高作业等这样几种作业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还要做好批改记录,仔细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如是共性问题,就要集中讲评;如是个别问题,就要个别当面辅导。特别强调及时辅导好中等生,要随后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对他们进行考查;给优秀生布置利
用基础知识点做探究型的问题;给学习困难生布置基础知识的巩固题目。这样,通过分层次的对学生布置作业就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五、锤炼语言表达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备好课是正确的思维沉积,而讲好课却是知识能力的升华。在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知识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优质的教学语言应该是:
1.通俗明白,浅显易懂,这是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2.应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科学性要求教学语言准确无误、干净利落、不说废话、不带病句、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概念的阐述不模糊,判断推理不模棱两可。同时从信息原理上看,教学语言的速度必须科学合理,使其与教学对象对语言信息反馈的速度相适应。
3.应具有启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语言的启发下,沿着教师语言的逻辑和思维顺序一步一步的探求真知,寻求答案,从而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力。
4.生动有趣,有感染力。如果教师讲课时幽默风趣,抑扬顿挫 ,富有感染力,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大脑皮层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听起课来精力集中,感到深刻,并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其教学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老师应该不断地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创造出最优美动听而具魅力的教学语言,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提高板书质量
板书能直观地体现事物的从属关系和因果关系,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1.板书的设计应遵循实用性、直观性、艺术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2.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清晰。学生纵观黑板就能在头脑中对教学内容有个整体框架结构,便于回忆和掌握所学知识。
3.板书内容要精练。设计板书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对讲述内容作高度的概括和浓缩,尽量少而精。
4.板书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板书字迹要清晰工整。板书内容的书写要适时,示出过早,影响听课,示出过晚,则不起作用,甚至会干扰听课。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一、现状分析
目前,下面附近村小学撤并到镇中心校后,教学质量令人堪忧,具体现状是:
1、学生基础差,学风差,学习自觉性差,学困生占比重大。
2、下面村小学大面积教学质量低下,造成中心校教师的劳动z事倍功半;绝大部分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压力巨大,感觉到现在的学生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届不如一届,书是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会教书了。
3、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绩相差甚远,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原因分析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我校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秀学生流失严重。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好转,子女可以随父母就近上学,致使大部分农村学生流入兄弟学校,但兄弟学校出于质量考虑,他们接受某一位新生并不是无条件的,他们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入学考试,成绩优异的才让其入学,成绩差的人家根本不要。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好的一年一年的转走了,差的留下来了,教师经过努力,好不容易培养了一二个好苗子,到来年又没了。一年一年,我们面对的是“一锅清汤”、“一包渣”。同时,加之我校取于少数民族学校,难于与其他学校相比,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好的学生也难以留下,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是家庭教育严重滞后。由于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低,孩子回家豪无过问,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导致这些孩子,好行为没有养成,坏毛病满身都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难以配合,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盲区。
三是有些领导在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上,不顾及校际差异和学生差异,没有采用科学的、发展的评价方式来评价教师和学校的工作,而是把学校放到一个平台上,用一次考试成绩衡量教师的全部工作,导致学校部分教师失去教学信心。
校际间的差异、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每一个教师,新学年所接受的教学班级,学生的状况不可能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全体教师在新的一学年开始的时候,各人的起跑点不同。如果你遇到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好的班级,那么你在抽测中就很有希望夺魁;如果你遇到一个特别差的班级,你想在抽测中拿到好的名次,希望极其渺茫,甚至还是倒数。但话有说回来,倒数和倒数是不一样的,努力和不不努力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在这一学年中努力了,学生的基础、学习自觉性、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绝对有所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由差班向好班分跃插上了金色的翅膀。如果教师面对这样的班级和学生,自己就不战而退,失去了信心,那这个班级的学生将会差上加差。但在对教师评价时,除了学生的考试分数外,谁还能再看看学生精神面貌的变化呢?作为我们中心校的广大教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班级和学生,你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念叨两句话,一句是“倒霉”,另一句是“不走运”。努力得不到实惠,工作得不到肯定,导致部分教师失去工作信心,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翻身无期。
三、方法对策
造成我校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方面的,体制方面的我们无能力去改变,但是不是说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呢?回答是否定的,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但只要我们抱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教学理念、教育策略上多下功夫,“亡羊”依旧 “补牢”,坚定信念,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本职工作,山花烂漫的季节一定会到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观必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根据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校认为,我们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上,应该重点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要有信心和爱心。首先教师要有信心,要有把这些学困生传变成优秀生的信心。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面对大面积基础差,满身毛病的学生,决不能产生失望情绪,决不能不战而败;要满怀热情,积极进取,迎接挑战;要具有“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毅力和信心。一旦教师失望,那学生就更无望,学生的希望来自于教师的必胜信心!其次,对待差生要更富有爱心。所有教师都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不喜欢学困生,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个别学困生,而是大面积学困生,这些学困生,他们在对老师、对学习本身就有心理障碍,他们饱尝老师的批评、惩罚,甚至于挖苦、讽刺,如果我们还一如既往的这样对待他们,他们的心里障碍将会难以打开,逆反心里将会更加严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用我们的一颗爱心去融化他们,感染他们,使学生慢慢爱上你,继而爱上你带的学科,喜欢你所讲的课,自觉的去听你的话。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要进一步优化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要和学生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上,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给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教学之中,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才会乐于学习。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而学生是否敢于参与,参与的程度如何,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试金石”。
3、要抛弃急功近利思想,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稳步提高。面对基础差,学风差的学情,“一口吃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不能急躁,不能急于求成。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才能达到逐渐改变,逐步提高的功效。要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勤鼓励,细帮助”的教育策略。切莫急功近利,切勿浮躁。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要坚信一份汗水,就一定有一份收获的信念。
4、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刻苦钻研,不断进行自我充电。“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用丰富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我们面对不同的学情,才能够达到“包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境界。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学会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探索,善于推陈出新,大胆实践。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永远都是一件崭新的工作,今年与去年不同,昨天与今天不同。所以,我们就要学会随风而倒,看客下菜,什么样的学情,我们就要研究出什么样的策略来应对。不能一个姿势睡到天明,一种教法沿用终生。
总之,信心、爱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提高的教育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立足实际,着眼未来,与时俱进,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是教学质量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第五篇:浅谈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浅谈中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目前生源情况和市场需求,从几个侧面阐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也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盘考虑,主次配合,多管齐下,才能发挥整体效益。
受“普高热”、大学扩招和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中职学校的招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生源素质相对降低,且参差不齐,给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课题。为在当前形势下教育好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增强学校竞争和生存能力,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有所作为,方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中职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要抓好教师的师德教育,强化工作责任心,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建立乐业敬业意识,上岗竞争意识,效益质量意识,下岗危机意识。做到“责、爱、博、新”。“责”责任重于泰山,尽职尽责;“爱”爱生如子,关爱学生为学生服务;“博”有渊博的知识,坚实的业务基础;“新”要更新观念,不断吸收新知识、新办法、新经验。教师要以高尚的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做出表率,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另外要特别注意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和掌握应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近年来举办了全校教师参加的计算机培训班,提高了教师的计算机应用和课件制作水平。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能自制课件,应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我们进行了课件评比,对优秀课件进行了展示和奖励。同时把教师的论文、著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将作为评优树先的主要依据,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
经验的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和没课时间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科技、新工艺。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同时与企业结合,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抓好现有教师思想和职业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利用校企联合的产教结合委员会,聘请他们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科研成果给学生上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及技能培养。在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促进了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目前我校“双师型”教师已占专业教师的80%以上。
二、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
改革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建立一个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基本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在课程体系上,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课程的综合化。通过课程综合化加强了被学科体系而人为分离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应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脱了片面追求知识的广博和片面强调单一技能精深的现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改革。“宽基础”范围的课程,以知识的系统性组织技能训练的同时渗透能力培养,所以一般采用学科内、学科外间的课程综合化方式。“活模块”课程侧重于强化从业能力的培养,以某种能力形成为主线来组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一般采用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力求教学内容紧凑、精练,保证重点,剔除与职业能力关系不大的、重复的、过深的理论知识,从而节约课时用于增加新知识和加强实践环节。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可根据各自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类型的粮、油、饲料加工企业或进行自主创业。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跟上发展的步伐,我们还及时修正了其它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拓宽专业适应面,增强职业的适应性,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常规工作管理,检查制度化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我校采取了“四查”(日查、月查、抽查、期中期末测评检查)、“三评”(评选优秀讲稿教案、评选优秀课件、评选优秀教师)、“二会”(教学例会、教学研究会)的教学管理办法,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行为,调动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日查:由教务科管理人员和教学相关科室主任组成的教学检查小组。每天从早晨
第一节课前十分钟到晚自习结束,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和下班辅导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检查内容:课堂秩序、师生出勤、自习纪律。重点检查教学情况,坚持杜绝上课不认真,课堂吵架,打瞌睡现象。检查人员做到一日一统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相关领导和科室,以便迅速解决。“日查”对防止教学事故,制止违反教学纪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的误差。
月查:分教研室检查和教务科检查。各教研室主任每月对本科室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授课讲稿、教案、作业布置与批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情况进行细致检查。检查不合格者立即整改,以确保教学质量。教务科检查属“宏观检查”,通过检查掌握全校的教学动态,为宏观调控打下基础。
抽查:分讲稿教案抽查和听课评教抽查两种形式。教学值班检查人员不定期地随机抽查任课教师的授课讲稿、教案等相关教学文件准备情况。严禁上课无教案,课后补教案现象,以保证授课质量。听课评教抽查:由主管教学校长、教务科科长、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评教小组,对本学期任课教师进行抽查听课。事先不通知任课教师,随机进行。以检查教师教学进度、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并请学生对该教师进行测评打分。听课后进行认真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这种作法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
期中期末测评检查:我校规定每学期期中期末两次组织全校学生对所在班任课教师进行测评打分。从学生角度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师被认可程度。通过“四查”对教学进行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
“三评”: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奖优罚劣,我校开展了定期评选优秀讲稿教案、评选优秀课件和评选优秀教师活动。对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不断学习进取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教学例会:在主管校长的主持下,由教务科、各教研室主任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教学例会两周召开一次。教学例会主要是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教学方面的决议事项,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解决教学工作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布置近期教学中心工作等。
教学研究会:各学科依据自身特点,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不定期地召开学科教学研究会。学习讨论研究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进行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使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学工作就能高效有序运转,就可获得最佳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