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魏书生的语文“学法指导”理论指导小学美术教学范文
用魏书生的语文“学法指导”理论指导小学美术教学
魏书生老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一个学科,两条原则和三大部分”的语文“学法指导”理论,不仅为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创出了一条新路,也为美术等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下面,就根据本人的学习与理解,谈谈魏书生老师的语文“学法指导”理论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启示。
一、“一个学科”
“一个学科”是指魏书生老师所教的初中语文科。然而它不仅仅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初中语文,而是不受学科、教学内容、课堂时间和教学空间等限制的“大语文”。说到这里,老师们也许会问:美术课是否也可以不受这些条件的约束,当成“大美术”课程来教学呢?回答是肯定的。如: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实现学科之间的教学整合;②突破教室与校园的空间,让学生到校门写生或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③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与美术有关的事物进行观察,以了解它们的外表特征,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等等。
二、“两条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魏书生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条件、能力,实事求是地确定学习的内容。他不要求学生“齐步走”,而是要求学生“各自为战”。这条原则,对美术科的学习也是可以适用的。如有的学生素描基础较好,国画水平较差,他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花更多的精力看看国画资料,练练国画的技法和技能;有的同学静态物体画得好,动态物体画得差些,他可多学学人物和动物动态结构方面的知识,多了解人物与动物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以便更好地掌握他们的画法。
2.循序渐进原则。魏老师在教学中从来不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整齐划一”,而是要求学生“日有所得,循序渐进”。尤其对学习落后的同学,在与“优生”比较尚存较大差距时,要多进行纵向的自我比较,让“新我”不断地战胜“旧我”。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正视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不同程度学生,教学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别,不能要求每位学生短期内都能有很大的长进,更不能幻想同学们长大后都成为画家,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做到“课有所获,日有所得”,一天比一天进步。
三、“三大部分”
魏书生老师把学生比喻成一辆汽车,主要由“动力”、“能源”和“操作”三大部分组成。
1.动力部分。魏老师常常教育学生要有理想,要有学习的目标,要用“目标”和“理想”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他还通过学生的学习任务“承包”给同学讲中外名人“以勤补拙”的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锤炼他们学习的意志,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奋斗。小学生学习美术也应该有“动力”,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切合实际且经过努力后能够实现的,让学生以这个“目标”作为学习的动力,并为它的实现而不懈地努力。
2.智力部分(能源部分)。智力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和发明制造的能力。魏书生老师常通过读、写、听、说、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的强化训练,开发学生的智力。上美术课学生不能不专心,进行美术创作学生没有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更不行。美术教师要通过风趣、优美的教学语言讲解,采用直观教具操作和形象的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通过画记忆画,进行实物写生等练习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还要通过“添画”、给古诗插图等对学生进行思维、想象力的训练。学生有了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他们的智力也就提高了。
3.操作部分。操作部分是魏书生老师“学法指导”理论的重点,有了目标和理想作动力,有了智力作基础,但不去操作也等于“零”。对学生的操作指导,魏老师按照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1)计划、预习。魏老师要求学生制订的学习计划很多,有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等等。在小学美术课中,不能完全将魏老师初中语文的预习要求搬进美术课堂,但是让学生在期初大致了解全册课本的知识,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便于学生准备各节课的学习工具和材料,学生还可有针对性地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在老师指导下解决,节省了课内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高年级学生,还可参照魏老师语文教学的要求,制订一个比较简单的学习计划,使他们能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
(2)听课巩固。魏老师“定向、讨论、自学、答题、自测、日结”的课堂六步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也有利于“疑惑”和“问题”的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教师要以启发、引导为主,不要过多的包办代替,能自学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学,能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只需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提示和“点拨”。另外,还要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复习、检测。复习是帮助学生补缺补漏,帮助他们系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魏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他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复习,什么不会就复习什么,什么不懂就补什么,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做费神费时而无效的事。美术课的复习,也可参照进行,如教师先小结一下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应掌握的知识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进行复习。
为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有必要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魏老师首先和学生共同分析研究一些典型试题,帮助他们了解各种语文知识在试卷中的比重。然后让学生自己出题“自测”、“他测”或“互测”,检测后让学生通过自我分析、相互分析,找出缺陷,继续学习。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术的检测同样可让学生自己进行(如,同学间相互画像,让学生自画一个圆柱体物体,然后用圆柱体圆面透视知识进行检测等),让他们在“自测自评”中得到“自纠”,在“互测互评”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应当说明的是,魏老师的语文“学法指导”理论是在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实践的,它对小学中、高年级的美术教学有较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但在低年级教学中实施则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二篇:魏书生“学法指导”之我见范文
魏书生“学法指导”之我见
魏书生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之路。他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笔者在本文所要谈及的只是魏书生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部分,仅就“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魏书生的“学法指导”整体结构主要是“一个学科,两条原则,三大部分,九项措施”。
一、一个学科
一个学科,魏书生老师任教的是初中语文学科。然而他所教的这一学科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初中语文,而是“大语文”。也就是说他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受教材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空间不受教室或校园的限制等等。
二、两条原则
魏书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原则是多方面的,而我认为民主要的是如下两条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魏书生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知识占有的水平,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自学内容。魏书生说: “我不要求学生的'齐步走’,而要求他们'各自为战’”。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魏书生 从不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整齐划一”,而是经常鼓励学生要“目有所得,循序渐进”。尤其是教育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在与同学做横向比较看不出成绩时,要做自我纵向比较。“新我一定要战胜旧我”,做经常性的自我竞赛,这样久而久之,自我强化意识自然形成,自学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三、三大部分
魏书生常常把学生比喻成一辆汽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动力部分、能源部分和操作部分。
(-)动力部分、魏书生老师常常教育学生要有理想,为了实现理想要终生奋斗,用“理想”作为人生的动力。为了强化学生的动力,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1.明确目标。魏书生教育学生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1)终生的目标。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要熟悉他的传记,记住他的格 言,经常用他来衡量自己。(2)现实的目标。在班级内选择最切合实际的经过努力后能够追赶上的目标,写上他的名字,时刻追赶他。(3)走出学科学习任务目标。要做到“定向、定时、定量”。
2.激发兴趣。他千方百计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魏书生把语文学科各项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承包给每个学生,如文字、词汇、文学常识、语法、修辞等等都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由这某一项的承包者为全班学生解答其承包项目中的知识内容,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都有给他人当老师的机会,同时又都是他人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又找到了自身的位置,明确了自身的价值,学习情绪日益高涨。
3.锤炼意志。魏书生针对初中学生意志薄弱的特点,经常给学生们讲以勤补拙的道理。他让差生搜集达尔文、爱迪生等小时候智力不好,经过努力后成为杰出人物的故事,把这些故事拿到“班会上”交流。他给学生讲埃及双目失明的塔哈· 侯赛因,讲法国自幼没有双臂的画家戴尼斯,讲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 ·凯勒等事例来激励学生。更主要的是经全班学生讨论后规定每天要做的事必做。如规定每天每人写日记一篇,学习笔记300字,左手小揩50字,健身长跑5000米,仰卧起坐或俯卧撑100个等等,要求人人做到,天天如此,用这些方法来磨炼学 生意志。
(二)智力部分(能源部分)智力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魏书生非常重视理论研究,但他更注重实践探索,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他主要采取如下三项措施:
1.培养注意力。初一学生入学伊始,魏书生就狠抓学生注意力的养成。他给学生讲,从小学到初中有个过渡阶段。有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问题,就是培养自己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然后,魏书生就给学生讲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范围、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转 移、注意力的培养等有关基本知识。接着让学生写有关注意力方面的日记,如《一谈注意力》一直写到《五谈注意力》。更主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如唱歌时,让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黑板的中缝的中心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要写500字的“说明书”。由于严格训练,即使是自习课,任何人从外边走进教室,学生也不会看你一眼。
2.培养记忆力。魏书生总是由浅入深地从理论解说到实际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他给学生讲记忆力的规律,说记忆力是人脑的一 种能力,它和人民币相反,不是越花越少,而是越用越多,越锻炼能力越强。每人平均具有140亿个脑细胞,根本用不完。目前杰出的科学家也不过仅用了脑量的十分之一。我们这些平常人就用得更少了。他把记忆力形象地比喻成开发露天煤矿,上面的煤层挖掘得范围越大,潜在的煤层露出来的就越多。如果开巴掌大的小孔,那么大量的煤层只好一辈子埋藏着。魏书生更注重实际训练。他讲课常常从报刊上选取一些教学内容,让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听,然后让同学凭着自己的记忆写出内容提要或复述提纲等等。有时搞5分钟的记忆力比赛,如背诵课文,或在听读后,写一段长长的话等等。他还教给学生做记忆力“体操”,让学生每天晨跑后拿出20分钟背诵各科知识,由学习委员将一个月中每天要背诵的知识列成一张表,叫作“记忆力体操计划”。
3.训练思维力。魏书生认为,训练学生的思维力比培养学生记忆力更重要。记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真正理解的东西才便于记忆。魏书生从来不让学生死背硬记每篇文章的段意、中心、写作特点,对于这些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之后自己去解决。
魏书生结合议论文教学,教给学生简单的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方法。利用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如理解每篇文章从字、词、句、段、篇到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就是一个分析。综合、再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另外,魏书生也常常通过写作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力,让学生用同一个文题写一百篇日记,也就是 学生变换身份,变换角度,变换时空来写。如《谈学习是乐趣》由“之一”写到“之一百”。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能力大大加强。
(三)操作部分。操作部分是“学法指导”的主要部分,有了理想作为动力,有了智能作为基础,然而不去实际操作,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魏书生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采取了如下三项措施:
1.计划、预习。魏书生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上非常重视计划。因为只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才会避免盲目性,减少无效劳动,于是他让学生制订出若干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等。计划订完后,同学们彼此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这样就形成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互相借 鉴、互相学习的机制。
预习,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然而,魏书生的预习指导与众不同。他不单单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还指导单元预习,学期前的一册书的预习。明确预习内容,交给预习方法,然后及时进行预习检测。例如,寒暑假前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预习,开学的第一天便进行“期末考试”,也 就是进行全册书预习检测,这样便于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自己本学期要学的知识体系,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2听课巩固。听过魏书生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的课,全场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视学生为主人,以导学法为主要教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他探索出一条切合 初中生实际的教学规律,创立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堂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讨论、自学、答题、自测、目结。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正是学生制订自学计划、认真预习的延伸。学生们可以利用课堂这一有利时机,把自己预习中所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加以解决,把自己已经学懂的知识加以巩固。
3.复习、检测。魏书生非常重视这一过程,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他强调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联系自己的实际,不会什么复习什么,全班同学一般不集体复习什么知识。因为魏老师已为学生绘出了语文“知识树”,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树”的内容顺蔓摸瓜。如果有的同学通过复习后还有弄不懂的知识,就去请教承包这一知识点的同学。这样,同学们复习的过程也就是互相学习互相较量的过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复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复习的乐趣。
检测是学生检验自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或操作能力如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处理上,魏书生首先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分析典型试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了解各种语文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然后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他测”或“互测”。检测后学生通过自己分析,互相分析,找出缺 陷,继续自学。这样做有效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学习能力的逐渐形成。总而言之,魏书生老师的“学法指导”是系统而科学的,基本上使学 生达到了无师自通的程度,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是为了不要教”,解决了6O年代初,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所说的“是交给学生野鸭子还是交给学生猎枪”的问题。当然,这种学法指导必须建立在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浅谈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新课程尺度》明晰指出西席要教给门生进修要领。昔人也说:“授人与鱼,不若授人与渔。”由此可见,西席要重视学法指导,西席教给门生学会进修比教授常识更重要。门生只有把握了正确的进修要领,才气终身受用不尽,才气成为社会所必要的开辟型人才,才气在社会的剧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小学语文解说中,怎样开展学法指导呢?我以为:
首先,要创设精采的教室气氛。精采的教室气氛能引发门生的进修乐趣和欲望。巴班斯基说:“西席是否擅长在上课时创设精采的精力生理空气,有着重大的浸染。有了这种精采的空气,门生的进修运动可以举办得出格富有成效,可以施展他们的进修也许性的最高程度。”实践证明,精采的教室生理气氛,可以让门生在宽松的愉悦的情境下,进入最佳的进修状态,开拓他们的伶俐潜能,从而更快更好地进修新常识,并在得到新常识的基本上,举办较量、说明、综合、抽象、想象、推理等缔造性进修,从而慢慢形成得当门生本性特点的进修要领,以真正到达进步进修服从的目标。因此,在语文解说中,西席应着重构建新型、调和、划一的师生相关,让门生带着一种感动的、轻松的情感举办进修和思索,体验到追求常识、追求真理的快乐。西席要以满腔的激情亲切看待门生,以无私的师爱辅佐门生,以精采的人品魅力传染门生,以起劲丰满的情感激昂门生,以当代化的解说本领吸引门生,以极新的教诲理念诱导门生,以切实有用的要领启示门生,以崇高的责任感存眷门生,以等候的眼光鼓励门生,让门生从教室进修中体验到先生的爱给他们带来了常识的丰收,头脑的充分,手段的进步。从而示意出对进修语文的极大乐趣。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成长,由“我学会”向“我会学”成长,最后到达“我真行”的地步。其次,要留意教法与学法相团结。教与学是一项双边运动。西席的教法旨在替换门生进修的起劲性,并指导门生正确运用科学的进修要领。假如只顾教法,不作任何的学法指导,势必影响解说质量。因此,解说中,西席必需充实思量所回收的解说要领是否顺应解说的内容与门生现实的必要。
学法的把握,在很洪流平上要靠西席的指点。譬喻识字解说,西席必需教给门生识字的要领,识字的纪律,教给门生奈何拼读音节,奈何识记字形等等。如教“歪”字时,可汇报门生“不正”为“歪”来熟悉这个字,“拍”可直接用手势举措演示,猜这个字怎么写,还可以让门生依附本身已有常识、履历,自主选摘要领,进程举办自学、接头、交换,在门生自主进修的基本上,西席团结门生自学交换,有机通过“你是奈何记着这个字形的呢?”“你用什么要领记着呢?”如解说“闪”、“问”等字时,门生在交换中有的说:“‘闪’字就是一小我私人躲在门里”;尚有的说:“我在家进修碰着了不懂的题目,要开门出去问问别人”等,通过交换影象的要领,这样既能让各人分享识字的爱好,又能有用地作育门生调查、思想手段,促入口头说话、进步影象、把握了识字要领。当门生有了必然的基本后,西席可把划定进修的措施和要领的原料教授给门生,要修业生按划定的进修规程举办实践,巢湖小桔灯作文,进而形成风俗,把握要领。
又如,阅读解说,西席要把领略课文所回收的要领教给门生,引导门生去仿照,从而去进修新的同类常识。在教室解说中,教者应按照差异的常识点教授,渗出学法,让门生不单“知其然”,并且“知其以是然”。如进修《桂林山川》第二段时,可以采纳导读法,实习门生“美读”。通
过读将作者的情绪通报出来。通过重复诵读形貌漓江水静、清、绿的处所,让门生读懂了这一节写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清、静、绿。最后让门生接头:这短话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又要先写波涛壮阔的大海,程度如镜的西湖呢?通过接头,门生大白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乐趣,突出漓江的水与众差异。这样,既渲染了教室空气,又使门生贯通出了作者写文章的真谛,并与作者心灵发生共识。课文第三段在写法上与第二节相似,要修业生用同样的要领自学第三段,把握了桂林的山也有三个特点:奇、秀、险;作者运用了“抓住特性,分步形貌”的要领,门生通过学法指导操练学法,最后把握学法,让门生领会出:形貌天然景观,要抓住它的特性分层、分段论述,从而到达为不教而教。
再次,留意课内与课外相团结。教室解说是门生进修、领略和把握学法的主阵地,学法指导要贯串、渗出在教室解说的全进程。在抓好课内学法指导的同时,必需重视课外的指导,将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团结起来,把课内学到的要领机动运用到课外中去。如,识字解说,西席要抓住社会资源来识字、蕴蓄识字量,西席故意识地向门生的糊口拓展,引导门生留意调查糊口中的字,用教室学到的识字要领,在糊口中主动识字。如让门生网络一些告白、标牌、商标、包装袋等,边走边看,边认边读,还可让门生在班级爆发业本时熟悉同窗的姓名等,再在语文课上交换,这样既能引发门生的识字乐趣,又能进步识字手段。
总之,语文课作为一门基本学科,应不绝地向门生举办学法指导,常常指点门生举办学法迁徙,使他们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教法应成为学法的树模,让门生会学是我们语文解说的重要目标。
第四篇:美术学法指导
美术学科学法指导李秀杰
美术教学不同与其他教学,不管绘画还是制作、设计,他都没有固定、标准、统一的答案,美术教学的效果也不该是水天一色,而是多向,丰富的,发散的。因此在学法上,有自己的特点。
一、指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和采纳这些活动建议,采用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学期,我在二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添加了一些表现身边美好事物的课题,如《帽子专卖柜》一课,我的思路是:冬天到了,班上添了几顶花纹和色彩十分漂亮的小花帽。A.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帽子的造型与色彩及保暖性能,从美观与实用两方面欣赏帽子;B.调查帽子的发展历史以及种类;C.想象未来的帽子;D.用粘贴或泥塑、绘画、折纸等形式,每人制作一顶帽子;E.根据柜台中帽子的陈列方式,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帽子摆几个对称形式等;F.帽子交易。《帽子专卖柜》就是《喂!你好!》和《金钥匙》两课的延伸。这样,及时选择学生身边发生的能引起学生兴趣、思考、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纳入课堂,会不断丰富和完善新教材。
二、指导教学目标的转变
新课程中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学目标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来设计教学目标。如在教第三册《对印的花纹》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A.通过师生共同进行花纹对印这一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这
一特殊的美术造型方法,感受色彩的魁力;B.通过观察与联想各种对称物象,如花草树木、建筑等,感受和认识对称的美;C.用对印与添加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对称型物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美术素养。
三、指导学生整合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与拓展。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价”“综合·探索”。将绘画、泥塑等归为“造型·表现”,将手工制作改为“设计·应用”,加强了美术与科学、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在欣赏的基础上又加以评价,每一领域中都要体现美术与创造以及相关文化,加强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探索”是拓展内容,这样的整合与拓展,淡化了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如第一册《各种各样的线》,就是告诉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美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观察发现人类生活中的普通的形状和颜色,让学生体验到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创造美术,让美术来美化自己,美化生活。
又如,在欣赏第二册《瓢虫的花衣裳》一课的学生作品时,借书中的学生作品,引出了一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课上,一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瓢虫是吃蚜虫的,为什么画上没有蚜虫的影子?”这个问题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就是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小学
生经过讨论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有的说蚜虫被瓢虫吃光了,还有的说蚜虫还没生出来等等。接着,我说你们在这些作品中添上几个蚜虫,看看作品会是什么样子的?添加完后,有的学生说画得乱七八糟的不好看,还有的说怪吓人,还有的说看了画后有不舒服的感觉。最后,我总结说,你们的想法都对,绘画不是照相,看到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你喜欢的,看上去舒服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就像齐白石大师画《虾》时,没有画水一样。这一环节,教师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去欣赏、验证书中的学生作品,将欣赏与观察、讨论、研究相结合,将学生引到积极主动的感受、体验与探索中。
国画教学
国画教学以笔法、墨法为本。在课堂上老夫子般的闭眼讲上一大篇笔法墨法的理论后让学生照理论去做。实践证明,这样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可言。因此试着在教学中学生先尝试后讲解。先练后讲,颠倒了他们的顺序。
如:笔法:
先让学生在纸上自由挥运,之后指出他们自由运笔中用到的笔法,这样学生认识到他们在不经意间已经运用到各种笔法,那种意趣与先讲后练的意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国画中笔法很多: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拖锋等。“书画本同源“书画在用笔方面是相通的,要练好笔法就要练习书法。书法与绘画相结合同步进行,进步会快
墨法的学习也如笔法的学习。先练习后指导,在过程中去学习,而不是在学习中去经历过程。让学生在宣纸上任意涂抹,直到笔干墨竭,再蘸水继续。后指出他们运笔期间用到的墨法。如:泼墨法 用大笔蘸饱墨在纸上任意挥写,之后根据形成的形象稍加增补,此法有时会产生巧夺天工的意趣。
画叶片时可运用破墨法,先用浓墨勾叶筋后用淡墨写其形,或先用淡墨写其形等墨色半干未干时用重墨勾叶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生各不相同,有的水平高,有的低,每人对知识的领悟也不相同,因此,教学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变。
总之,新教材无论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每一个实验教师要尽快调整自己,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努力丰富自身的涵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五篇:语文学法指导
我的指导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第一部分:学好语文,首先,要就要有一个重视语文的态度。
语文学科是我们的母语,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学不好语文,身为中国人就是一种耻辱。同学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而语文学科就是了解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可以望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祖国的壮阔风光,可以感受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磅礴气势,可以赞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又可以感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两种阶级生活的状况。总之,语文与历史,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它,既可增长知识又可以提高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树立起“我是中国人就必须学好自己的母语”的观念。
另外,从学科角度来说,语文是基础学科,学好语言文字会有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如“或者”的“或”字与“你和我”中的“和”字,如果弄不清,那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会贻害无穷。学好语文能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对学习外语大量记忆单词、语法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汉语是我们的日常的交际工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得靠他来维持。所以,大家必须把语文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来学习。
说了这么多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那么,归根结底,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那就是要养成一个学习语文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我今天要指导的中心内容,我想,具体来说,就是要同学们抓住两块阵地,一个是课堂的45分钟这块阵地,一个是课外学语文这块阵地。只要真正抓住这两块阵地,学好语文并不是难事。
首先,我先说说如何利用课堂的45分钟。目前,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45分钟课堂学习。所以,提高45分钟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45分钟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呢?就要遵循“五到”的原则,那就是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该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总之,凡是课上有时间,有可能解决的问题都不要留到课下去解决。并且语文课课堂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积极动脑筋去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这样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强。听什么?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听结论的得出方法。一堂课下来如果你能把课上的知识复述下来80%-90%你就是课堂的赢家。课堂笔记可以用笔记本,也提倡在语文书上记,这样翻阅起来更方便。课堂记录什么呢?四个内容。
1、记老师每节课所讲的新知识新见解。
2、记老师介绍的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记老师讲的自己正缺乏的知识。
4、记老师讲的实用价值很大的方法类知识。
以上我所讲的是课堂如何去利用45分钟时间。但是,古人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写好诗,功夫在诗外”。这里我化用一下,叫做,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功夫也在课外,尤其是每天要养成一个“课外学语文”的习惯,这才是你真正能超越别人的机会。龟兔赛跑的故事想来大家都知道,只有趁兔子睡觉时,乌龟才有赶超的机会,那么,你只有在课外当别人娱乐或休息时,你才有超越别人的机会。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块阵地,这也是往往容易被同学们忽视的一块。
现在大家就不能沿袭小学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了,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抓紧时间看语文,临阵磨枪的复
习一个礼拜或是几天,现在,这招在中学根本就不灵了。现在要得是平时你多付出,考试你才能有好成绩。俗话说的多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语文也不可能靠一天或几天的冲刺来学。因而,必须是每天都要给语文以充分的时间,在除了课堂45分钟时间以外,同学们每天要坚持保证在语文课堂的45分钟以外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给语文。咋一听,同学们也许会想,怎么分配每天这课外的60分钟时间呢?每天这一个小时我都看些什么呢?这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这60分钟我们可以分成四分,这四份时间足以让你的语文学习在这60分钟时间里收获多多。
首先,60分钟的时间里,专门拿出10分钟时间集中练习钢笔书法。有的同学会说,字写的清楚别人看明白不就行了吗?这里我要郑重强调,写好钢笔字无比之重要,练就钢笔书法会让你从中受益一生。看字如看人。字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字迹美观会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认为你是个学习认真的上进的学生。同等水平的作文或许你会因为字写的漂亮而多得3分5分乃至10分。所以要一定要练好字。只要你把练字当作一件非做好不可的事去做,用心坚持一个月,没有不进步的。当然,大用心的,大进步;小用心的,小进步;不用心的,你就会做无用功。成绩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后退。同学们不必非得占用专门的时间来练字,写日记,练默写,午休时做完数学题之后想起来就练上几分钟,抓点滴时间,这样,既是休息,也可以达到提高写字的水平,也可以和写字好的同学交流,再拜班级里几个写字好的同学当师父,这样会提高的更快。
其次,从60分钟里,每天坚持拿出10分钟练习背功。
“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一写作文,肚里没词。因为平时脑子里根本就没积累多少好的语言。所以,开学以来,我们要求同学们多背一些古代的脍炙人口的诗词。还有像《春》这类的名家散文。只有背诵的佳词丽句多了,这样,我们平时说话时,才能口吐莲花,写作文时,才能妙笔生花。
再次,坚持做20分钟的课外阅读。
语文书上我们能见到的文章必定数量有限。如果想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倡同学们多看些《读者》《青年文
摘》之类的课外书籍。另外,每日坚持做一篇课外的记叙文,提高自己解答阅读题的技巧。
最后,坚持写20分钟的作文日记。到目前为止,记日记是最有效最实用的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因为在试卷上作文的分值最高,所以你花费在作文上的时间与精力也应该是最多的。俗话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在写作文日记时,同学们所需要做到的就是:保证质、保证量、保证坚持。具体做法是:
首先、要保证作文的“质”就是既然写了就要把他写好,否则,还不如不写。可以把它当作练笔的场所。可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叙事和抒情,甚至是大但地用词儿。朝着语言优美的方向努力。或是语言优美或是字写的工整,或是叙事抒情感人,只要有一方面的优点,你的日记就是成功的日记!至少你从中有了收获,总要比你对付老师被动地为了完成作业要强得多。关键是先不要着急,先朝一个方向努力,哪怕先把作文的字写得非常工整也好,其他的方面一点一点地去完善,这样坚持下来,几个月后再回头看你的日记,你都会为你自己日记的进步感到自豪。
其次、要保证“量”,就是每周至少三篇为好,不必每天一篇,可以灵活掌握。时间充裕今天就多写一些,时间太紧今天就少写一些。但一定在总数上不能少于每周三篇。也不必拘泥于地点,在家可以写在学校也可以写,有了想法,随时随地就写。养成这样的习惯后,收获可就大了。总之,以上两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坚持上来。这点,只能靠自制力,谁也代替不了你,但是,你必须要明白,语文成绩的一大半,就决定于你的日记成功于否了。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说到这里。同学们,初一正是打基础的好时候,只要是你能勤奋,只要你能掌握好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而实用的学习方法,动脑子去做,那么三年后的今天,你的付出将为你带来一分沉甸甸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