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02:0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

第一篇: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

摘 要:信息化教学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首先介绍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和意义,研究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课程中的应用现状,然后发现问题,最后结合教学实际总结高职院校园林工程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信息化素养

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不断拓展到教育领域。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高职院校承担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而信息化教学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培养社会亟须的高技能人才。

一、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信息化教学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不断更新,丰富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高职院校园林工程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园林工程是以工程为基础,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中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工程设计和施工技能的培养。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砌体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涉猎内容广泛、枯燥、难度大。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推行信息化教学。

三、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课程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

1.教师对信息化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目前高职院校园林工程信息化资源主要有资源库、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建设。信息资源包括案例库、课件、录像、试题库、元素库等,内容丰富。虽然这些资源网络共享,但利用率不高。许多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资源共享意识较弱,事实上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如园林绿地喷灌系统的设计施工、喷泉的设计施工仅仅靠传统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信息化教学,通过视频动画重演施工过程,才能更形象化,加深学生理解。

2.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不够完善

当前园林工程教学资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但不够精练。最突出表现在施工录像方面,园林工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现场施工技能,录像能够将施工过程重演,但通常项目施工过程时间较长,如小型假山施工经历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中层、收顶等过程,步骤繁多,内容枯燥,长时间学习观看容易产生疲劳,影响教学质量。

3.学生信息化素质不高

园林工程整体学习虽难,但部分简单的项目还是适合学生自主研究的,例如,砌体工程、道路工程,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自我控制、约束能力较弱。有些班级开设园林工程网络课程,很多同学完成任务后玩游戏、上网,缺乏利用网络平台互相交流学习的意识。

四、高职院校园林工程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

1.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引导者,自身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现代化教育成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宣传工作。向教师展示现有的院校网络平台,使其有意识地根据需要查找取舍资源,让其体会到信息化资源的优势;(2)多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由于教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应该分类分期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例如,网络课程建设、信息化软件应用等等,以此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整合优化信息化资源

信息化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应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学习内容、目标进行适当整合、修改。针对园林工程信息化资源,教师应将资源分类整合,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源再划分、细化,例如,上文提到的假山施工视频,可以将视频依据施工步骤剪切为7个简短部分,或者将每个步骤压缩再整合,这就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要求。

3.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化教学的成败。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有以下两点建议:(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园林工程为例,通常利用施工图纸、视频、施工工具图片等让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但学生兴趣仍不高,可以将这些资源优化处理。如将施工工具图片整合成简短的视频,配声音解说,对施工录像配优美的背景音乐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前对学生进行课程任务分配,让其主动查找网络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创设情境法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已在当今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教学中逐步推广,在凸显优势的同时也相继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要想信息化教学更加深入,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师、学生提高信息化素养的同时,学校也应给予相应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孟兆祯.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第二篇: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摘要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特点,提出了建立院校级信息化领导机构、确定数据标准、建立门户网站、长远规划校园网络、实时收集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建设课程资源、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校园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数据中心;门户网站;信息化人才队伍

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适应高职院校其他各建设的发展形势才能使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其强大的作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高职院校比起本科院校来说一般规模较小,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有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还在初步阶段,这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长远规划与建设的有利一面,同时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建设资金不足的困境,短时间内多数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不会达到充足的水平。但是,增长与发展是两个概念,“发展不是人们拥有多少东西,而是使用自己拥有的东西能发挥到何种程度。”[1]也就是把现有的东西的功能发挥到尽致就是发展,高职院校在现有的信息化硬件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功能,也可以大有作为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类型倾向于形象化学习的类型,这一点对实际操作和演示的需求比其他类型的高校大的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校园网上要有很多的影像学习资料。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终身学习,高职信息化建设应该给毕业生的终身提供有力支撑。由于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以上鲜明特点,根据其特点,本人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推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建立院校级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

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涉及到院校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一个高级别的领导机构,各部门各自用自己用惯的信息系统,不愿意更换信息系统,部门之间形成壁垒,产生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互通不畅,信息共享困难,作成不应有的浪费。所以,一定要建立院校级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领导和协调涉及院校各方面的有关信息化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事务,使信息化建设在院校信息化建设业务部门的具体实施下顺利推进。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工作流程优化,必然会导致责权的重新组合、利益的重新分配,这就意味着革新,这是是信息化革命,既然是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2],所以要痛下决心,不惜代价执行下去,否则浪费更大,效率更低、开销也会不断增加,越往后越糟糕。因此,院校级信息化领导机构必须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才能把院校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二、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

在校级信息化领导机构的推进下,学校要建立统一符合国家、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标准的基础数据库,才能保证数据的统一性、一致性和完整性,这样这个才能应用到学校各部门,可以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在学校层面上制定数据库规范制度,数据库标准的制定要遵循有国家标准的用国家标准,有省(市、自治区)内标准的用省内标准,没有国家和省(市、自治区)标准的由学校统一制定,数据库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数据资源分级别共享。

三、建立统一门户网站

从校园网上不论是学生、教职工、校友还是社会人员都能够按用户级别得到有关该学校的信息并能互动。比如学生可以在网上注册入学、选课、缴费、成绩查询、看或下载网络课程资源、办离校手续等,教工在网上可以查看人事信息、资产信息、财务信息、图书信息、教务信息等,教工以自己的工作岗位、职务等得到不同权限的操作和查看权。

五、构建健壮的校园网络体系

校园网络物理中心要早规划早确定,做好全校性的弱电规划,避免搬迁带来的浪费和不便。网络物理中心到各楼宇用光纤有足够带宽,楼内应有足够的信息点,校园内阅览室、实验室、食堂、花园等地覆盖校内无线网络信号。负载均衡,构架专门的视频服务器、点播服务器;以解决外网大量下载造成的网络拥堵现象。

六、建立自动实时收集信息的系统

建立教工、学生等用户的行为信息及时自动汇集到数据中心的实时收集系统,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从数据挖掘中提供决策、管理和时空的信息。比如,学生在食堂刷卡消费信息当中了解学生的经济情况,给有关部门提供助学金的依据等。

七、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

高职生的学习类型、思维形式侧重于形象思维,有足够的视频学习资料给高职生的提供比较大的帮助。建设课程资源网站,使学生在校园网很方便的内看到或听到足够的学习资源。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队伍

要使校园网有效的运行,必须要有一支相对稳定,水平稳步提高的校园网管理、运行建设的专业化队伍。要从学习培训、参与学术研讨、职称职务晋级和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方便,使他们安心从事本职工作,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服务能力。

结束语,根据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扬长避短,建立院系级领导信息化建设机构,确定数据标准,建立门户网站,构建健壮的校园网络体系,自动收集实时信息,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提高管理水平,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在校生和继续教育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队伍的建设。这样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杨彩霞,译,21世纪学习的革命,P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11。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第一卷P17,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

[3]罗冬梅,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7(27)。

[4]田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探讨,科技资讯,2012(10)。

第三篇: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摘要: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是教学、科研、师生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高职教育发展、教育模式更新、科技不断进步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对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利于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问题,文章以计算机设备为例,就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固定资产 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8-141-02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它固定资产等六大类。其中直接用于教学科研的专用设备,教育部要求生均在5000元以上,这些设备不仅占用的资金数额大,而且技术含量高,品种多,管理起来十分复杂。采用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较好地解决了配置有标准、更新有计划、保障有重点等问题,使统筹有力、监管强化,提高了现代管理水平,适应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我国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很少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沿袭着管理主体多元化的体制,财务部门管账不管物,教学部门管设备不管维修,后勤部门管设备不管使用,还有些设备没有主管部门,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教育部在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规定了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但学校设置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专业的生均设备值如何确定,尚无科学依据,因而有可能导致有的二级学院(系)设备闲置,有的二级学院(系)又满足不了需要。设备通常也只是由使用部门提出配置要求,职能部门没有科学的控制标准,导致使用效益不高。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混为一谈,把分配到的资产占为己有,形成绝对占有或储存,不能调配,不讲投入和产出,有些部门宁可让设备闲置,也不同意转到需要使用的单位。后勤服务实体、医学院门诊部、驾校等经营性设备的管理和监督缺乏有效的制度,无偿利用学校的固定资产用于小集体经营是常见的情况,更有甚者还变相转为个人财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重复投资建设,大量固定资产闲置使用率低下。目前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来源比较单一,多为国家投资和学校项目资金。而政府拨款的无偿性容易产生资产投入的盲目性,固定资产投入缺乏科学论证,在没有使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情况下,往往出现高校之间或者是各部门之间项目的雷同、重复建设、重复购置的现象,导致大量设备利用率低下,有的甚至闲置和积压。在高校内部各院(系)为开展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等需经常添置一定数量的仪器设备,有些院(系)往往从小集体利益出发,希望尽量多地占用学校设备,追求小而全,巧设名目争投入,很少从内部调剂或挖潜考虑,盲目购置,造成固定资产增加的随意性。有的部门甚至相互攀比,设备档次越比越高,如大量配置笔记本电脑、激光打印机、数码产品等,缺少设备配置的计划性,造成浪费。

3.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难以适应管理要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升格的,有在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建设的,有新建校区的,也有老校区改造的,还有一校多区的。尤其在新校区,在机构设置上,多采用了一部门多职能的精简机构形式,由此也就出现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的纳入综合部门职能范围,有的纳入了后勤部门,由于工作的考虑角度不同,经常出现重此轻彼的现象。在用人机制上,多采用了适合当前发展趋势的精简高效的聘任制或委派制,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编制偏少,二级学院(系)通常不设专职资产管理员,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与维修很难达到教育部提出的评估标准,这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不相适应;同时,管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层次不高、专业技术水平低,不熟悉信息化管理方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解决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机构。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资产信息化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分类管理,理顺并明确与后勤集团、校办产业、驾校、医学院门诊部、图书馆、各二级学院(系)、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实训基地等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建立各部门、各单位分级分层复杂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一级对一级负责。二级学院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员,并对其进行培训和专业素质考核,能够担任信息化管理的固定资产登记、保管、检查、报告等工作,完成教育部规定的统计工作。

2.制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高效、合理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法规制度,又要有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内部规章制度,使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存在良好的管理机制,确保资产信息的真实性、信息披露的可比性、科学管理的有效性,合理评价固定资产适应效果与管理效率。同时,对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修、盘存、转让、报废及残值处理等管理工作,既要流程简单、信息正确,又有章可循,有法可究。

3.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和监督。对部分固定资产实行有偿占用制度,各经营性实体所占用的资产进行评估,办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手续,划清产权归属,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确定上缴利润的指标并提出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对其在经营性中新增加的资产要严格管理,必须纳入学校的财务监督之下,并通过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定期的清产核资,盘点资产的存量,防止资产的流失。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公益服务的独立核算实体,可采取不提折旧或返回资产使用费的方法,既维护学校稳定,又加大了监管力度。

4.建立固定资产核算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分类和明细账分类账务核算体系,明确规定凡是涉及到有关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的经济事项,必须进行账务处理,通过财产清查,杜绝账外资产存在。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标准,严格遵循财政部门颁发的统一固定资产分类标准,一旦确定不能轻易改变,以防止账务核算与资产管理出现混乱。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实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统筹应用,达到“账账、账表、账实”一致,形成多个部门的统一协调。

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多数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人员特别是骨干管理人员一般都从其他岗位转业而来,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甚至缺乏基本专业知识,还有的对资产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知识欠缺,制约了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专业、会信息化管理的队伍十分重要。

三、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1.固定资产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大多集中在固定资产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着眼点还是从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角度出发,其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简单的静态管理,并且更多的是从财务的角度来进行资产、设备等管理对象的建卡建账,然后在此基础上提供简单的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要从静态信息管理变为动态信息管理,首先,管理周期要从固定资产卡片管理逐步向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转变。其次,管理目的要从固定资产基本管理和查询逐步向固定资产的管理、统计、查询分析和决策支持转变。

2.固定资产管理向国有专项资产管理转变。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基于信息化管理所获得的基础数据来实现查询、统计、分析并辅助决策。基于高职院校国有专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所采集的基础数据,能够将从国有专项资产的管理、统计、查询、分析,一直到决策支持等一系列的功能变为可能,而这些功能仅仅依靠固定资产的卡片及变动信息是无法实现的。当高职院校需要做出国有专项资产管理相关的决定或者决策时,也需要在国有专项资产管理所采集的详细、准确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科学、规范的分析,从而获得对应的结果作为其决策的数字依据。另外,高职院校国有专项资产的合理分布和优化配置,提高国有专项资产的使用效率,防止流失,并尽可能地保值增值,也需要了解国有专项资产的准确数据、总值净值、分布配置情况,从而以此为基础做出正确决策。因此,从管理目的的角度上,上述种种需求也要国有专项资产管理能够覆盖国有专项资产的管理、统计、查询分析和决策支持在内的诸多功能。

3.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国外著名高校和大多数公司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才能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一些高职院校在实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发现设备处和后勤处固定资产科功能重叠,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工作,有的还引起资产所有权混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真正实行了信息化管理的微乎其微,从各个高职院校的办事效率就可见一斑。学校的信息化不但可以改善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将会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减少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降低固定资产的流失;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甚至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在产学研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基与WEB实行,基于WEB的系统在网络通讯方面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跨网操作,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客户端不用安装任何插件,这样相关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陆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在客户端安装相应的安全插件,使该系统配合信任与授权服务平台使用实现资产管理全过程的数字认证,这样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中心理论上就是一个数据库,其中主要存储和固定资产相关的信息,全校数据集中处理,可以很好地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以我们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某学院申请购买100台计算机为例,笔者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资产管理方式和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进行了剖析。从资产购买到管理,传统的过程为:某学院相关人员提交购买100台计算机的申请;报送教务处领导同意后由资产处审核,送计财处落实购买资金,再送学校主管领导批准;相关部门联合招标购买计算机;货到后资产部门组织固定资产验收并登记、入库,财务处进行核算报账并办理资产相关手续;某学院进行固定资产登记,相关人员分配使用计算机。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的资产购买和管理过程为:某二级学院相关人员通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交购买计算机的申请;通过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批准,批准结果返回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生成招标文件,通知相关部门参与招标,招标结果返回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货到后资产处组织验收,二级学院通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入库;财务处通过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核算报账;二级学院相关人员分配使用计算机。简单地看,两者的购买过程和管理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两者的差别相当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信息化管理系统各个过程都是并行的,各个部门都直接与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沟通;而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各个部门都必须和其他部门进行频繁的顺序沟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各个部门的处理意见自动发送到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手中,各个部门相关只要采用不同权限进入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可以看见处理意见,并可以进行相关操作,操作结果再次记录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而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中,需要工作人员互相传递,很容易形成遗漏或是错误传递,而且效率低下。二是采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各单位的操作结果都记录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当需要查询数据的时候,可以得到多级数据,容易进行资产的清点核算。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使用信任与授权服务平台,可以减少各部门的纸样文件使用,避免文件堆积,不仅仅加速信息量传递,而且可以减少物流的传输量。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购买上具有传统资产购买的优势,在使用维护上也是相当方便,用户只要提交固定资产的使用申请,相关部门批准后,可以很方面地使用学校公用资产或其他部门的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在维护上,除了可以及时通知本校部门维修外,如果将数据提供给特约公司或自动挂机邮件系统,即可自动对外部联系,提供上门维修保养服务。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资产处 浙江金华 321017)(责编:若佳)

第四篇: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对策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最终将走向信息技术化之路。但许多高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认识不到位、组织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不足、标准不统一、缺乏协作意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效信息化,就必须更新理念,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管理,建立相对稳定的投入机制、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并加强与相关方面的合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信息化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3-0063-01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信息化有助于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更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综合实力。

一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信息化意识两极分化

一方面,在高职院校信息化进程中,由于缺乏相关信息的主导作用,导致了许多教师工作过程中的偏差和工作的盲目性,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进程。有些学校由于学校领导信息意识薄弱,校园信息化工作受到长期忽视,校园网建设和应用严重滞后。有些学校校园网络建立只是为了应付所谓的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并不进行开发利用和定期维护。此外,由于信息技术产品的更新和快速发展,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教师和学生所需求信息大于大多数学校的信息可用水平,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学习,也更喜欢直观、包含大量信息的多媒体课程。

2.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规划

实现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且与学校的全面工作及总体方向息息相关。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组织对这项工作实现有效的执行,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许多学校对信息网络管理机制认识不到位,通常将其挂靠在学校中的一个部门,而主管领导并不了解业务,从而导致信息化管理机构不能直接参与重大工作规划;有些学校在早期建校时没有安排合理的弱电系统和布线管道,致使校园网推行困难;一些学校无视或轻视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案和配置,导致网络使用中出现一定的安全的问题和故障;有的学校为节约经费,网络设备的选型缺乏扩展性考虑,网络性能满足不了工作发展的需求而需要重新投资,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利用网络来进行应用的信心。其次,信息技术化建设既要做技术方案的长远规划,还要做有相应运转方案的长远规划,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化可持续发展。

二 加快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管理,完善运行机制

高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进程。

具体来说,应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未来,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并规范操作技术,维护安全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信息维护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学校的信息评估系统,设定信息技术化建设的目标,落实措施,运行机制,细化部门信息技术的责任,校园信息化系统使用效果的评价制度等,完善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负责制,协调和执行体系,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高效地运作。

2.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力量,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中心,定期举办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及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让教师真正建立现代教育思想的观念,切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将其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业务水平。

3.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领导要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技术建设与学校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方面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具有信息应用和信息能力建设的人才,同时也应该是推动社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力量。只有增强信息技术化意识,建立紧迫感,才会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质量。

三 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完成。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信息科学与技术,提高高职院校的技术专长和管理水平,从而成功地实现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郭文革、希建华.本土化: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2(3)

〔责任编辑:李锦雯〕

第五篇: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策略

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策略

[摘要]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成为一个触手可及的现实。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虽然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在不断完善,但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指出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翁爱萍(1966-),女,浙江永嘉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8-0048-02

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在先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学校的教育环境没有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意识没有形成,那么学校必定落后于时代发展。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努力进行信息化环境建设,许多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这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建设方向也有些偏差,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以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育思维落后,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足。虽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但还有很多人只知道有这样的产品以及产品的大致用途,却不清楚这个产品的具体用途。学校也是如此,虽然学校的各种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了,但仍有很多老师没有运用这些电子设备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习惯采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来进行教学。即使有些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室来进行教学,也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对这些先进信息设备的认识还不足,还不能运用自如,甚至有些教师把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当作麻烦,不愿与时俱进。

2.资金投入比例不协调。如今,各大高职院校对信息化环境建设越来越关注,也了解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诚然,高职院校加大对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投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教育环境是当代教育最好的环境,但他们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资金投入比例不协调。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快速建成高效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把资金都集中投入到信息化硬件设施设备中,忽略了许多软件开发项目的投入,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过大,软件开发投入很少,导致投入比例的严重失调,不利于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

3.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低,浪费严重。在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拥有雄厚的资金,从而拥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非常完善的信息化环境。虽然拥有了一流的信息化设备,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高职院校的先进信息化设备却只被少数人使用,除了教师平时授课时使用外,其他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没有真正发挥这些设备的功能,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4.缺乏对社会服务的意识,高职院校信息化设施设备为社会服务效益低。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普遍缺乏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在他们看来,学校与社会外界没有太大的关联,即使要为社会服务,那也是学生毕业以后,学校为社会提供一些急需的人才就是为社会服务。他们没有意识到,把教学与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为社会服务。众所周知,学校是人才最集中的地区,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有许多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人才,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如果他们能够利用学校完善的信息化设施设备为社会服务,那么社会化效益肯定非常显著。但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这种积极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思想比较狭隘,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使用信息化设备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化效益比较低。

二、针对的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

1.改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加强各教职员工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还比较传统,还无法接受这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校方有责任为这部分教师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以缓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他们的冲击,主要是要加强对教职员工教育观念的转变,使他们灵活掌握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并且加强这些教职员工对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在信息大爆炸的21世纪,不会或不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来进行教学是落后的,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使用这些信息化化设备的好处,以及这些信息化设备能够为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帮助。

2.正确投资,使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由上文我们可以知道,许多高职院校都能够与时俱进,跟随潮流,加强对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也明白建设信息化环境的重要性,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但他们却对投资内容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保障一定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情况下,要加大对软件建设的力度,如要确定硬件设备的先进性、成熟性、标准性、安全性和实用性。具体而言,可以建设一些虚拟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等。对软件的建设,则要实现应用的集成和数据的共享,如学校应该配备建设管理、教学、科研、财务管理、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等这些软件的建设。只有把硬件建设投资和软件建设投资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目标,也才能实现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3.培养新型人才,充分利用校园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信息化环境,并不是简单引进一些先进的网络设备,而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改变教学观念,并相应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圆满完成这种改革,就必须培养改革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能够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有创新的思想,对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具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能够积极进行应用信息技术的改革,能够充分认识到新信息化设备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为学校、社会服务。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是:首先,学校可制定一些措施,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举办各种关于使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评比活动。其次,学校可以把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具体课程结合起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运用新技术设备的能力。最后,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科研人才。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利于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因为一所学校能否得到很好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质的校园环境和雄厚的资金投入,还要拥有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促使教师充分使用信息化设备。

4.积极主动为社会服务。学校可积极主动地多开设一些远程教育课程,利用学校完善的信息化设备和丰富的人才资源,面向生产第一线,为社会中的各种企业进行服务,这样不仅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未走出校园就得到了锻炼,了解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累了关于本专业的一些社会经验,并能够学以致用,从而在毕业后能够轻松、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了,也有利于促进各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三、高职院校建设信息化环境的现实意义

1.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把网络资源引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因为这种使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资源共享,使得授课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学习成绩也相应提高,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沉闷、枯燥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网络教学模式融合了许多调动学生兴趣的内容,因而更能够吸引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促进各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学、发展模式的改革。传统高职学校的管理、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各高职院校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克服各种教育倾向与教育方式的缺陷,从而建立起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学、发展模式的改革。

3.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学校引进信息化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使得各高职院校在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方面都有了飞跃发展,这是学校要实现长远发展而必经的一次重大改革。学校只有实现信息化校园环境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为社会适时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一所学校的正确改革,必定能为社会和国家提供一批有用的人才,进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成为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必须懂得使用新技术,并且必须具有掌握、运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高职院校建设信息化环境,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文探究了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建设信息化环境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教育思维的落后、各教职员工对信息化环境认识的不足、在资金投入方向的错误以及各高职院校缺乏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等,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对教职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运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熟练程度,帮助他们创新教学思维,把硬件建设的投资与软件建设的投资结合起来。此外,还要鼓励各高职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提高信息社会化的社会效益等。这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金艳.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6(8).[2]陈小芳.初探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3]刘成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刘放.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研究[D/OL].http://www.xiexiebang.compNVjE=,2008-05-01.[5]廖伟坚,朱扶蓉,黄曦.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5).[6]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组织.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7]谢宇飞,郭翔,李锐.高职院校人事工作信息化建设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

下载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园林工程(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论文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逐步影响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高校学......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探讨论文(推荐)

    摘要:自从20世纪中期计算机出现以来,随着其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原本枯燥的信息,在处理能力、传播速度、应用等各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信息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工作还是日......

    高职院校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职院校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一、专业建设。我院申报新增设专业共计五个,其中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为新增设专业,批复两个(前两个)。小学教育及学前......

    高职院校《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专题

    高职院校《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秦跃虎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提要 《会计学》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深化会计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计划要点

    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方针,贯彻学院“充实内涵、提升层次、加快发展”的思路,继续推进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计划,努力创建更多的......

    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工作初探论文[范文模版]

    [摘要]高效的教学管理是所有的高校都在研究的课题,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现在很多学校都设置了教学秘书这个岗位,教学秘书成为教学管理......

    30所高职推荐院校

    30所高职推荐院校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北京艺术设计学院 天津职业大学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水利专科学校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辅导员(精选合集)

    高职如何实施学生辅导员工作 摘要:为解决学生人数多,专职辅导员少的矛盾,我院把有承担教学和行政职务的老师纳入辅导员队伍中,按1:200的师生比进行配置专兼辅导员,实施对学生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