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李玉娜

时间:2019-05-13 02:4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李玉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李玉娜》。

第一篇: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李玉娜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

云县草皮街幼儿园

李玉娜

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和教育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两个体系。幼儿教育只有真正立足于幼儿的原本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并服务于幼儿的未来生活,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幼儿终身发展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优势所在。然而数学却较为枯燥乏味,其中的数量、时间、空间等知识是幼儿难以理解的,加之当前有些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着小学化倾向,使本源于实践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变得更加抽象难懂,导致幼儿对数学失去了兴趣,甚至感到厌烦!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把数学回归到生活之中,使数学教育生活化,让幼儿园数学教育充满生活的气息。对于数学教育生活化,我有以下的几点浅薄的认识,希望能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含义

所谓数学教育“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育中,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在操作练习时,都要让数学教育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育,让数学教育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我对“数学教育生活化”有以下三层理解:一是数学活动应当联系现实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景和模拟情境中展开,解决真实的问题;二是强调由幼儿日常生活或游戏中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数学活动;三是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判断、推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这样的思路下,我觉得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应是以下几方面的生活化:

1、教学设计“生活化”。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是幼儿教师在使用教材教学时不能死搬硬套,应努力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更新原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源于幼儿生活,源于幼儿好奇之事,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应该让教材走近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拉向教材;让教材向孩子开放,而不是把孩子引向封闭。

2、操作练习“生活化”。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操作练习材料。况且,体验和感悟是人的指挥和品格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不通过感悟和体验,外界的东西再好,对主体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学习数学时,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活动着的环境中操作练习,才能促使孩子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在操作练习时,应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实物供孩子摆弄,注重将园内活动引向社会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交往中获取直接经验,自己感悟数学知识。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钮扣、花生、红豆、开心果壳等操作材料,能让孩子百玩不厌。在操作练习过程中,幼儿能够愉快地通过实践获得有关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是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指导下,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当今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引起了人们对数学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讨下,发现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和可实施性。

(一)“数学教育生活化”是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我们之所以提倡数学教育生活化,是与数学教育自身的特征以及幼儿的思维特点息息相关的。

1.数学本身的特征要求数学教育应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属于数理知识,反映的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即依赖于实际事物,又超出与物质现实之外,是具体事物在人脑中建立的一种联系。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数学学科虽然有自己的严密性与逻辑性,但它的抽象并不能脱离现实,可以说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的踪影,只有将数学回归到生活中才能把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才能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才能享受到数学的无穷乐趣。让数学教育充满生活的气息,这才是让孩子们学好数学的唯一途径。

2.幼儿思维特点要求数学教育应生活化。

学前儿童正处于知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的数学学习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但要重视集中教育活动,更要注重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数学,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本身的特性以及幼儿思维特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我们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促进孩子主动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合作者,孩子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我们应注重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经验、兴趣、需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激发孩子去操作、去体验、去创造。这样,数学问题在幼儿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

在有了理论的知识后,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贯彻“数学教育生活化”就更为重要了。我认为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途径四个方面运用、贯彻“数学教育生活化 ”。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生活化

教育目标是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围绕的中心,要让数学教育生活化,首先应该确立生活化的教育目标。使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生活化,就是要强调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1.《纲要》中的相关要求

《纲要》对幼儿数学教育目标的总体要求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其中包含的一层意义就是数学教育应当联系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所和模拟现场中展开。简言之,《纲要》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让数学教育生活化。

2.具体教育目标应做到生活化

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我们要从数学教育的目标出发,不要一味的考虑到把某项技能教给孩子,真正的生活化要首先了解幼儿的需要,因此,要从实际出发、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活动。在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索时,我们应该鼓励幼儿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愿望,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推理、验证等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实际数学问题。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生活化

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是要强调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能理解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向生活世界回归,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促进已有知识迁移,形成初步的数学经验。

1.寻找幼儿生活中具有启蒙性、实用性的数学教育现象,作为数学教育的内容。

我们选择数学教育内容时一定要淡化概念,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选择实用性强的。例如,老师、小朋友身上服饰的颜色、图案,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多少,人与人之间的高矮,手指的长短、粗细等都能潜移默化孩子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活动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又如在“认识数字”的活动中,幼儿寻找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还可以在主题墙饰的运用数字,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中常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2.从幼儿关注的各种问题中捕捉数学教育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幼儿学习的材料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习才会有趣味,才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在生活中,幼儿经常会遇到自己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例如:小朋友们几点中来幼儿园?班里的小朋友谁高谁矮?5元钱能买什么?我们完全可以把幼儿关注的这些问题进行专门的数学教育,引导孩子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启发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让他们不仅感受数学的巨大作用,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进行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时,我们也应注意考虑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数学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着极强的知识体系。没有前面的知识基础,便无法明白后面的内容。因此在进行有机和随机教育时,要注意幼儿当前的知识水平以及知识的完整。这样才更有利于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感,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形式生活化

数学教育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渗透着数学。在这样的思路下,我觉得幼儿园数学教育既可以以集体数学教学的方式进行,又可以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随时进行。

1.数学教育中贯穿生活内容,即在集体教学形式中,用模拟的生活和游戏场景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集中教学中,必须牢牢地将生活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架起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数学教学焕发生命活力。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只有避免生搬硬套教材,而尽量模拟生活和游戏场景,集体教学才能取得最优的效果。

我们可以把数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生动、真实、可亲身体验的生活事件和游戏情景,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由境生情,由情促学,全身心投入数学活动。

2.日常生活中贯穿数学教育,即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幼儿的一日生活有游戏活动(户外游戏、角色游戏等)、日常生活活动(进餐、劳动等)、集体教学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实施数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们都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数学知识较抽象,因此进行数学教育不能只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单靠课堂上的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下去,幼儿将对数学失去信心。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同样是重要的途径,只有在一日活动中巧妙的融合数学知识,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才能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起幼儿对数学的真正认识,并能够从生活中学到数学知识。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数学,让幼儿置身于生活世界,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我们教学时要注意从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中,选择幼儿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幼儿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样可以让幼儿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如此有趣、如此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幼儿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将服务于生活。许多数学问题往往和生活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生活现象与抽象数学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幼儿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第二篇:浅议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游戏化

浅议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游戏化

导读: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把幼儿学数学纳入到幼儿自然的整体学习之中,将数学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中学数学,是我们的生活化研究所倡导的。

以往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基本遵循这样一种模式:教师制订计划——设计集体教学方案——准备教学具——展开教学。这种一相情愿、按部就班、违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枯燥教学,让幼儿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数学成了强加给幼儿的概念、记忆不完的知识和索然无味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依据这一理念,我园进行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研究,有效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下面就从实践的层面对此项研究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数学教育

1、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把幼儿学数学纳入到幼儿自然的整体学习之中,将数学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中学数学,是我们的生活化研究所倡导的。

我们的周围,每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数学素材。如玩具的类别、大小、形状、空间位置;餐具数量的多少、大小匹配;树木的高矮、粗细、排列规律„„这些皆可作为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素材。吃饭时可以通过观察碗筷、盘子的形状,迁移几何图形的认识;收集玩具时引导幼儿在归类摆放中初步感知集合、分类知识;走楼梯时,数一数有多少台阶、观察栏杆的颜色交替以感知有规律的排序等。

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现象向幼儿渗透数学教学内容,能使幼儿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是那么地自然、轻松和有趣;利用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间以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多种数学信息,可以消除幼儿对数学的陌生感,唤起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学数学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奠定数学学习的扎实基础。

2、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材料

(1)原始的现成的生活材料:如废弃的饮料罐、果盘、小树叶、石子、扑克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碗、筷、小勺等,都可用来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如根据扑克牌的花样、数字大小进行排序、接龙、比大小、加减运算游戏;利用瓶瓶罐罐进行叠高、认识形体、辨别大小、比高低活动;运用生活中的种子、豆类进行分类、间隔排序练习。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正规数学活动中的任务压力,获得了一种更自然的无拘束的心境,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数学经验。

(2)原始材料加工而成的教学具:幼儿的周围就有很多现成的材料,可以轻而易举地化为幼儿自然学习数学的教玩具。如用于为小中班幼儿计数练习的材料“给小动物喂食”:空的可乐瓶装饰成小动物并贴有数量或点子标记,上部挖一个开口作小动物的嘴巴,另备一只碗,碗中放若干数量的“豆豆”(串珠),幼儿根据数量的要求用勺子将“豆豆”喂给小动物吃。又如收集生活中大小不同的有盖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瓶子若干,在瓶身或盖子上分别用即时贴做成线形或者点状或数字的标记(标记数量、形状、排列方式可以不同),再准备一些彩色串珠,就可以让幼儿玩点子与数字等量匹配、按玻璃瓶上的数量把相应数量的串珠放到瓶子中的游戏。由于选取的这些材料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对幼儿的学习来说就格外生动而有意义;在这里幼儿尽其所能地发去展、去创造、去完善,他们的自主操作、主动活动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3、大胆实践生活化的情景教学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

在中班“学习顺数、倒数”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幼儿“搭建楼梯”的操作活动,让其感知楼梯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通过“小老鼠米里上楼梯”的情节,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动手动口,达到手口一致地顺数、倒数;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又如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我们以“秋游”为主线,设计“乘公交车去公园”的情节,引导幼儿学看“路线图”,比较线段的长短、叠加结果的多少,找出最近又最合适的线路;在购买“车票”的活动中,巩固数的组分成,练习应用数的加减。

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极大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4、迁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至理名言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反思,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

比如:幼儿在学习3、4、5、6的组成经验后,我们将7、8、9、10的组成学习自主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分合的运用,探索分合的实践,教师只在幼儿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动遇到障碍时给予适时帮助和点拨。比如:午餐时分发碗筷、点心时分发饼干„„将数学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现实生活活动之中。又如:在幼儿学习了液体的守恒知识后,我们准备了高低不同、粗细相同或高低相同、粗细不同的各种容器,让幼儿自主选择不同容器,进行“运水”比赛,看哪组小朋友先运完规定的水?然后找出先运完或运得慢的原因„„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游戏化的数学教育环境

1、积极营造游戏化的自主环境

专用区角环境:区角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个活动区,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自从我园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课题研究以来,我园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利用空间,在各班活动室开辟了数学区,四楼开辟了数学城,让幼儿根据自己水平自主选择区域,给予幼儿充足的活动时间和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活动中幼儿可自由结伴,操作完一项材料内容后可到别的数学材料区去玩,能力强的可玩到多个区域,能力弱的只能玩到一至两项活动内容。由于区角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半开放的,活动过程是自主的,活动形式是自由的,活动材料是丰富的,较好地发挥幼儿的主体精神。

主题游戏环境:在自主游戏环境中,我们也为幼儿创设了包含数学因素的材料和情节设计,让幼儿在游戏的情节中,无拘束地利用同伴间的相互影响来共同学习、共同促进与提高。如“娃娃水果店”游戏中,在每样水果的标价上,有的直接写上3元、4元不等的价钱,有的写上“32元“、“5-3元”等;游戏开展中,我请两名幼儿当收银员,其他幼儿分别扮演顾客,每名顾客有10元钱,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购买活动;购买时,规定幼儿手中的10元钱只能买2样或3样的水果。又如娃娃家中,引导幼儿将碗、勺一一对应,餐后将碗、勺分类摆放,观察各种用具的外形、颜色„„。总之,灵活机动地利用游戏中的随机教育内容,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和谐、轻松、愉悦而又科学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学习,通过自身与环境的接触,自由探索,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幼儿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潜能。

2、探索多样化的数学游戏

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编一些相应的数学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入门。为了巩固对形状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喂食”的操作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从中习得相关经验。建构游戏《造房子》中,为幼儿提供三角形、正方形立体积木若干,上面分别写有1—6的数字,复习6以内组成,感知组分成的排列规律。玩时幼儿将三角形积木做屋顶,根据三角形积木上的数字,选择组成该数字的两个部分数的正方形立体积木做屋顶下面的柱子,搭成房子。操作中让幼儿比较、感知:数字越大,它的组成房子越高。根据数学活动计划,我们创编了一些蕴涵数学知识的户外体育游戏,既满足了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又达到了学习数学的目标。如结合“大小排序”的教学内容,创编了《我给球儿来排队》的体育游戏;结合图形内容,创编了《跳房子》的体育游戏。

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帮助幼儿更轻松地领悟数学的抽象关系,提供幼儿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从最初正规化的课堂教学,到如今多元化的自主活动,这是一次课程改革的大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就需要广大幼儿教师认真并深入地领会《纲要》精神和实质,把《纲要》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点滴细节之中,于细微处显精神,将课程改革不断推向纵深发展。

第三篇:浅谈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体现生活化教育

浅谈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体现生活化教育

新《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陶先生在多年以前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对现在的教育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幼儿阶段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幼儿的实际需要,适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才是有价值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正是陶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新《纲要》让我充分理解,随时关注幼儿的生活,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寻找教育内容,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即生活中的教育点,不断地进行钻研与探索,挖掘教育素材。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何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来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让幼儿记住多少数学概念、掌握多少数学规律,而重在通过生活和游戏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学前儿童处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萌发及发展的时期,对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应是一种启蒙性的教育。因此,在设定数学教育目标时应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数学教育目标生活化。

一、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生活化。1.整体、全面性发展为最终目标。教师在制定数学教育目标时,要以促进幼儿的整体、全面性发展为最终目标。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发展的水平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在数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数学教育目标的确立应当从幼儿角度出发,包括情感、知识、技能等多个维度,并且活动目标是可以预设的、评价的、明确的。

例如,在小班数学教育活动中,理解“1和许多”概念,教师将活动目标设定为“感知1和 许多的关系、理解数字1的实际关系、学习按照卡片取相应的物品”来发展幼儿分类和比较等数学能力。显然,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只注重了幼儿的知识技能,结合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要求,我们可以将此目标的预设为:正确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字1的实际意义;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2.培养幼儿通过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教育目标生活化,要求教师通过能让幼儿理解、接受的数学知识学习方式、方法,从而消化在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小班数学活动,在让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这些基本的图形,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既熟悉又深奥,熟悉——因为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图形组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深奥——因为这是几何学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来的太抽象。那么在引导幼儿认识图形时,教师通过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实物展示、亲子制作等形式感知图形,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周围哪里有这些形状?孩子会积极探索生活中,从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以及自己看到的建筑物等,都成为幼儿观察的对象。正如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数学问题的过程。”

二、数学教育内容生活化。

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教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现实世界,让幼儿在生活、游戏以及周围环境的真实情景中,亲历探究和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幼儿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能让他们感到数学的有用,这样就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愿望,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实践证明,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幼儿越喜欢,因为生动、自然。

1.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每个幼儿的受家庭教育、自身思维的影响,幼儿对数学的敏感程度还是有差异的。因此,要求教师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幼儿能理解的、感兴趣的并且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数学教育内容。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容易接受的、并有一定的价值的活动,让每个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那么,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呢?

A、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创设生活化情景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新教材中的主题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教师可以将各年龄段幼儿数学发展的要求与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数学情景,寓数学教育于幼儿的活动之中。

如小班在开展“水果乐”的主题活动时,通过“分水果”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针对小班年龄阶段发展幼儿数数能力、认识数字和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等要求,在开展“亲亲一家人”的主题活动时,通过“我的家人”、“我家的门牌号”、“我家的电话号码”等一系列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让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家里人的鞋子号码、身高、体重是多少,为家人选择物品,认识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运用数物对应、点数对应、声音与数字对应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并理解数字的意义。又如,引导幼儿认识一些特殊的号码“110”、“119”、“120”,感知数字不同的意义。

总之,在通过创设主题背景下开展的一系列数学活动,能使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主动地体验、尝试,并积累感性经验。

B、通过区角活动的游戏开展,提供材料展开数学活动。

新课程强调幼儿园环境重在创设。区角活动的游戏情景应配合主题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可展开探索的操作材料,且材料的提供要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充分地感知和体验。如开展小班主题活动“娃娃家”时,可以在区角活动中提供材料,创设 “娃娃家”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分发碗、勺、杯子等整理物品等活动,引导幼儿感知、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

2.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在幼儿的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问题无处不在。如幼儿的桌椅、茶杯、手帕、被子、玩具的等,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室外环境:大型玩具、树木、活动场地、固定设施等从高矮、大小、排列的规律进行探索;有如:幼儿在用餐时,可引导幼儿观察对应现象:每人有一把汤勺、两个碗,吃点心时,可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引导幼儿发现小朋友和餐具、食物是一一对应的,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数学教育形式生活化。

数学教育是一种多元化手段展示的平台,数学教育形式应不限于各种形式,应随机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很多教师在实施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只强调数学教育的直观性、干涩、无味的讲解,只能把答案强加给幼儿,从而让幼儿产生数学无趣的心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1.渗透到幼儿一日生之中。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涉及到数学知识,并且经常性、反复性出现,对幼儿数学的学习和解决问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幼儿动态,做一个有心人,抓住与数学有关的问题,随机进行教育,生成园本课程。

例如:幼儿园盥洗室排队等候的小脚印标记、活动区域人员控制的标记、摆放玩具的标记、值日生分发碗筷等,都是小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较等数学内容的机会;再如,进餐时,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碗、勺子 的形状,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不仅会让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会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内化能力增强,能较好的巩固幼儿学过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比如:在建构室,孩子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建“房子”,引导幼儿观察,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并且有几个;三角形的积木可以做屋顶,长方形的可以做柱子等,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数学的乐趣。

总之,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来源于生活,只有把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教师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情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数学在幼儿的眼中不在枯燥、无味,而是富有生动、有趣的,让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这样才能使幼儿体会到数学的真正价值,从而享受数学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第四篇:论文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草皮街幼儿园 杨银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张雪门提出的“行为课程”也以生活作为理论建构的基点,认为“生活就是教育”,重视儿童生活本身的教育,实行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处?在科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科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呢?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科学的内容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系统和逻辑的推导,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与条件。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能关注幼儿身边的事,切合幼儿实际探索的需要,使幼儿能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知识对自己的意义,这样的活动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还会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自己在身边,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背景。例如:在主题活动“我生活的环境”中,我们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所在的一条街,河旁的小水管、垃圾箱等,让孩子感受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发现街道上飘散着一些包装袋和生活垃圾,有的孩子说:应该在街道两旁写个牌子“不乱扔垃圾”!有的孩子甚至气愤地说:“太脏了,我们要保护环境!”参观结束后,孩子们回到教室真的动手做起了环保宣传牌。我们还设计了“垃圾分类”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一起回收家中的废旧电池,动手“变废为宝”,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收集无毒无害的塑料管、碎布、易拉罐、可乐瓶、果冻盒、纸盒等废旧物制作游戏材料又如:活动“小小美食家” 就来源于幼儿餐后水果时,吃到酸酸的番茄都皱起眉头时有趣的表情,其实各种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食品,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让幼儿置身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去学习,幼儿的眼界将更加开阔,他们对现代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将理解得更深。

二、活动形式生活化

习惯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而科学探究活动的优势就在于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不受时间、空间、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说、随心所欲地做、随心所欲地想,过程组织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从创设情景中入手,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搭建幼儿内心体验的新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经验。在每次活动中,我们总是采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记录信息、分享与交流这几个模块来进行活动,通过这样的尝试、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只要给幼儿机会去尝试、去实验、去操作、去思考,幼儿好奇心就会得到满足,同时,他们会产生新的好奇,不断追求科学真理。

例如:在科学活动“认识磁铁的穿透本领”中,教师通过“收集铁制品”、“小磁鸭”、“打捞沉船”这三个相关的游戏,让幼儿逐步了解磁铁的吸铁性,磁铁的穿透性,再到尝试运用的阶段,让幼儿对磁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激发了他们进一步的探索欲望。又如:每天我们都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提供自由结伴聊天区,之后再进行集体讨论,孩子们的话题很多,乐此不彼,通过收集资料这一过程孩子们的经验大大丰富了,脑子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就更喜欢交流与讨论啦!在“宇航员怎样吃饭、洗澡?”的话题中更是争论地面红耳赤十分激烈呢:用袋子装食物吃;吃牙膏一样的东西;把压缩饼干带去吃;去以前吃点高能量的东西就不会马上饿啦!把食物作成衣服穿在身上饿了就撕一块吃;身上背个水袋装上管子来洗澡;干洗;钻在像洗衣机一样的浴缸里洗;在太空浴场洗„„在交流与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力,口语表达力及自信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操作材料生活化

充足的各种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较多的选择机会,而且还可以避免幼儿出现“无所事事”和争抢冲突的情况,平时,我尽量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材料,比如,我们平时用的硬币,有一次,我发现几个小朋友把放在桌上的硬币轻轻推进了水杯里,他们发现硬币并没有沉,我及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这种现象,使幼儿初步了解了水的张力。从此,我便和幼儿一起注意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生活用品的利用,使幼儿每天都有机会探索新的秘密,并且每次遇到幼儿利用新材料发现了新现象,大家都会相互交流、相互模仿,在此前提下,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机会也比较多,这种相互作用使幼儿通过交流获取了信息,进而使自身的探索活动不断深入,且能较持久的维持对该活动的兴趣。例如:“走进太空”系列活动所涉及的内容离幼儿实际生活比较远,只有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资料与大量的信息才能帮助孩子积累相关经验。在这期间家中有电脑的孩子每天忙着上网与父母共同收集资料,其他家中订报刊杂志的孩子就每天忙着收集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剪剪贴贴)。在孩子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大量的资料源源不断,老师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及时上墙、入资料袋,还利用电脑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受到了孩子们极大的关注,每天几乎一有空就会聚集在主题板块或电脑前自主地交流学习。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自主性。又如:在“米”的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米、粉和点心之间的关系,我为幼儿提供了石磨,把米磨成粉,又组织幼儿一起用糯米粉亲自动手包汤圆,吃汤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感观,不断理解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不直接告诉孩子结果如何和做的步骤,而是放手让他们通过亲自经历去发现。

总之,生活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也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索动机,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供了前提和实际背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幼儿最关心或者与幼儿有直接联系的现实生活,采用观察、探究、实验和操作的方法,激发幼儿知、情、意的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扩大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激发幼儿广泛兴趣与求知欲望,保持与延伸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一起和孩子发现它、探究它,让探索科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有趣的事情吧!

第五篇:教育笔记: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

教育笔记: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

教育笔记: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生活的源泉,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数学。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育以传授知识、概念为主,目标比较单一,因此老师和幼儿都觉得比较枯燥。为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能从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有趣;学习用简单的数学学习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依据《纲要》的精神,教学时为幼儿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唤起幼儿思考的欲望,让幼儿置身于逼真的生活情景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对此我们对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数学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

数学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会涉及到数、量、形空间及逻辑关系诸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想办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生动,真实,可亲身体验的生活事件,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数学思维的形成,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与情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唤起幼儿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深奥的数学道理通俗化,生活化,使幼儿产生熟悉感、亲切感。如在“一一对应”的教学中,我创设了“招待客人”的情景,让幼儿自然而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给客人摆放茶具、碗、点心等。将一一对应这一教学内容重现到“招待客人”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渐渐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当代著名数学家哈尔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存在,就没有数学活动的开始,有了问题,思维才能有方向。”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幼儿的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冲突把幼儿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生活情景之中。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如:幼儿掌握了测量的要求后,在种植大蒜这个活动中,让幼儿自己用尺、笔记录大蒜的生长情况。又如在秋天“丰收的果园”这个活动中和幼儿一起认识水果、自己动手摘水果、进行水果分类、自己洗水果、进行剥水果皮比赛。在这样的活动中融入了数数、统计等内容,既为解决了幼儿主题活动中感兴趣的问题,又激发了幼儿认识水果和爱吃水果的情感和行为。再如:大班幼儿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法运算后,在区角游戏中开设了“物美超市”,让幼儿给超市里的物品分类标价,组织幼儿到物美超市购物等活动。教师则以“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并自然的引导幼儿用数数、分类、统计等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元素

幼儿的数学教育可以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运动、游戏和生活进行整合,这是数学教师生活化的重要途径。如:让幼儿在运动中比较高矮、宽窄、远近、快慢,区分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学习测量、比较等。在班中设立一日一轮的值日组长,在吃点心、水果时将分配的主动权交给值日幼儿,并通过轮流的方式,帮助每一位幼儿主动获得计数、等分等数学经验;午餐时让幼儿比较碗、勺的数量,或者让值日组长来分发碗、勺等餐具,能帮助每一位幼儿理解领会物与物以及数与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上下楼梯时,引导幼儿边走楼梯边数级数,可以让他们练习顺数或倒数等。

从以上三个方面看,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更丰富,正如有人所言:“以前教材是数理化的世界,现在世界成了数理化的教材”。关键是教师要选择与幼儿最贴近的、幼儿解决问题需要的、适合幼儿发展水平且有一定的挑战性的生活内容。总之,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诸多教育元素,渗透数学教学,既能使幼儿轻松、自然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又能让幼儿随时随地地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用途。诚如皮亚杰所言,像数一类的逻辑数理知识代表的是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不是由外界传授而获得的,而是由主体内部自己建构出来的。

下载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李玉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李玉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礼仪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 高艳 一、研究的背景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浅谈中职数学生活化

    浅谈中职数学生活化 【摘 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运用简单又通俗易懂的生活化教学,让源于生活的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用数......

    智慧教育,智慧教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智慧教育,智慧教师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2【李玉萍】

    其实,最后害死安娜的,不是别人,是安娜自己,《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2【李玉萍】。她走上了条极端的路,没有自制力其实是种可怕的东西。嘴上说着,我可以压抑一切的感情,可是心中却不......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探究数学教育生活化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黄丽娟 大班幼儿的思维和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的平台,固有的数学教......

    (李玉萍)三生教育教案(推荐)

    三生教育教案 作者单位:禄丰县第一幼儿园姓名: 李玉萍班级:大班 活动内容:认识火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随着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的不断丰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但当意外灾害真的发......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惠州市洛塘小学 二年级陈丽婷 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后有什么用处呢?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思想品德,可以学会做人的基本规范;学科学,可以对这个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